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区003号不睡觉的兔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1#

丽水区003号不睡觉的兔作业专贴

丽水区003号不睡觉的兔作业专贴目录:
                                

必修任务:

一、阅读5本有关著作,累计学分不超过20分。

1、《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                2

2、《质量与效能:美国创建一流基础教育的启示》  9

3、《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11

4

5
                            

二、3篇教学实录及反思,累计学分不超过12分。

1、《观察蜗牛的运动》教学实录及反思    6

2、古人到底是怎样计时的               13

3、摆了一个多星期的“摆”             14

4、我没能驾御好小车                   16

5、关注
                        
体察
                        
理解——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18

6、孩子啊,你的执着让我感动!——混合身边的物质教学随想   19

7、怎样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22

三、3篇评课类文章或其他原创性文章,累计学分不超过12分。

1[冷眼看海风]:除了空气,你还了解什么?       
                            3

2[慧眼识海风]:感受空气中海风的气息……        4

3、也来给美丽的百合定定位置                    5

4、《机械与工具》单元的教学与思考               12

5、把握教学节奏   构建和谐课堂                 15

6、听《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引发的几点思考    21

7、短暂的记忆 难忘的经历(送教工作总结)        7

8、新学期第一节科学课                           17

9、《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导入片断实录       20

10、对教科版五上科学教师用书“第一部分”的意见   23

11、科学课说课怎样说                             24

12、一纸聘任,是信任更是责任!                   25

13、给学校网站管理的建议                         26

14、冷眼看网络投票                                27

15、不睡觉的兔:科学网络,一路走来……           28

16、幸福的回忆——与郁波老师亲密接触             29

四、认真参加在线主题研讨,累计学分不超过8分。

自评分:8

五、积极参加研修班的现场研讨活动。累计学分不超过20分。

1、第一次活动(上虞):8

2、第二次活动(嘉兴):8+5=13

 

选修任务

1、  发表高质量的主题帖。累计学分不超过12分。

自评分:12

2、转贴有价值的文章。累计学分不超过8分。

自评分:8

3、积极参与论坛交流。累计学分不超过10分。

自评分:10

4、积极上论坛学习。累计学分不超过10分。

自评分:10

 

必修任务
                            

1)至少阅读5本有关著作,其中2本为必读著作,其余自选。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3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上传至论坛,优秀级每篇得4分,良好级每篇得3分,合格级每篇得2分,不合格不得分。累计学分不超过20分。必读书为张红霞所著的《科学究竟是什么》和喻伯军主编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2)上传3篇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级每篇得4分,良好级每篇得3分,合格级每篇得2分,不合格不得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2分。
                            

3)上传3篇评课类文章或其他原创性文章。优秀级每篇得4分,良好级每篇得3分,合格级每篇得2分,不合格不得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2.

4)认真参加在线主题研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每次得2分,累计学分不超过8分。

5)积极参加研修班的现场研讨活动。每参加一次得8分,在现场活动中开课的加5分,作重点发言的加3分。累计学分不超过20分。

2、选修任务

1)发表高质量的主题帖。每帖得2分。所发表主题帖被确定为精华的,每帖得4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2分。

2)转贴有价值的文章。每篇得1分,累计学分不超过8分。

3)积极参与论坛交流。有效发帖满30帖得1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0分。

4)积极上论坛学习。浏览时间满8小时得1分,累计学分不超过10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7 9:36:2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读书笔记:《走进历史,走近刘默耕…… 》

书名:《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
作者:刘默耕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题目:《走进历史,走近刘默耕…… 》
网名:不睡觉的兔
学号:3  
[内容摘要]:
刘默耕老师倡导、发动、组织的1982年开始的自然课改革,称得上是我国小学自然(科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始终科学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事求是地认识我们的自然(科学)教育现状,检索、深究古今中外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事实,立足于解决我国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的结果。实践证明,刘默耕老师的自然(科学)教育思想,是十分"超前"的,他对我国自然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对国外科学教育得失的分析,是我国自然(科学)教学理论的一笔宝贵财富,不仅在当时有用,而且在现在、将来的课程改革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走进历史,走近刘默耕,感受那历经20余年的小学自然改革,领悟刘默耕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思想,再回过头来审视现在的科学教育,反思自己的科学课堂教学,这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
刘默耕  精彩论述摘录  个人反思  
[正文]:
人是有惰性的!要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我也许还是把《无须懊悔》、《科学究竟是什么》、《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积压在书桌上。这不能说我不愿读书上进,只是我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花在网络上。那么,暑假应该可以清闲一点吧?不,还是一样的忙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我把《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无须懊悔》等书塞到本已臃肿的背包里,既可以作为旅途寂寞的伴侣,又可以积累作业的素材,还可以提升“近视眼”的度数,可谓是“一箭三雕”,呵呵!
《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一书,就是在去北京和湖北的途中完成阅读的。火车飞快前行,思绪随风飘扬,这是一次多么独特的阅读体会啊!我以一个现在人的身份,去感受20多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小学自然改革,去聆听他们对现在的自然(科学)教学所做的猜想和假设,不时在书本上自己觉得有启发的地方做一些圈点,或者放下书本默默思考科学的现状……
一、刘默耕生平简介:
阅读《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一书后,我对刘默耕的敬仰已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了。他在20多年对自然(科学)教育的精辟论述,有的正是我们现在科学教育所倡导的,有的甚至是我们现在仍困惑的,特别是他书中叙述的许多设计和案例,几乎都成为现在科学教材的典型设计。
“近其道”然后“亲其师”,我想肯定有许多朋友跟我一样,想走近刘默耕,但书本中介绍的不多,我特意到网上查找了一些有关刘默耕生平的资料,摘要如下:
刘默耕(1922--2000)。贵州省贵阳市人。1949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小学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默耕老师参与起草建国以来的历次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编写历次自然课本和教学指导书,著(译)作有《自然教学经验点滴》、[美]赫德教授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新方向》、《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等;校订加工80年代[美]兰本达教授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及50年代苏联小学自然教材教法专著的译稿200余万字。
(摘录自e21科学探究网http://kxtj.e21.edu.cn/e21web/content.php?acticle_id=3562)
二、刘默耕精彩论述摘录:
1、《自然》是在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课。……我们如果重视《自然》,充分发挥它的启蒙作用,将不知会播下多少未来科学技术人才的种子;如果小学不重视科学启蒙教育,……那么,无数未来科技人才种子的生机将被窒息。(——P5必须重视小学的《自然课》)
2、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不仅不能削弱,相反应该加强。(——P9从自然诞生的历史看自然课的重要性)
3、对待小学科学教育,对待自然课,我们希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足够认识吧它的重要性,足够重视这项工作。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搞着一行的人们的职业偏爱,而是因为我们国家四化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世界人类的发展需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P12小学自然课改革面临的一个认识问题)
4、不能全盘授与,而应有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最近去探求研讨;不能掰开揉碎,让学生丝毫不费脑筋就能接受,而应引导他们思索探求,从而得到磨练;不能一律都是结论在前头,而应注意通过探索最后得出结论;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内、课堂内,而应广开领悟和应用之源,课内课外都要抓。(——P20小学自然课的教材教法必须逐步改革)
5、自然课的认识对象包罗万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儿童年龄特征的制约下决不可能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求系统完整,知识是逐步深化的,概念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次达到严密精确。但是,自然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应是重利无章毫无内在联系的任意综合。(——P24小学自然教材审稿会简记)
6、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同一教学过程必然获致的两方面结果,两者是不可分的。既没有单纯传授知识而不培养相应的一定能力的教学,也没有单纯培养能力而不传授相应的一定知识的教学。(——P25小学自然教材审稿会简记)
7、不能从已知的结论出发,而应从未知的、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教材和教师的职能主要不是印证解说而在启迪指导学生去自行探求;结论是产生于探求的末尾,而不是在学习的开头。(——P26小学自然教材审稿会简记)
8、不要先把什么东西都教给学生,也就是一定不要先深入细致的解释,然后搞个实验绿给证明,饿日应该给出来一定的情境,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自己作出结论。即使结论明明是错的或者是不完全的,也不要一下就指出来,要看看错在什么地方,针对错处再提出问题,促使其再去思考。(——P34关于新编小学自然大纲和教材的几个问题)
9、知识和能力不必分高下,哪个都不可少。问题在于怎样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从事知识与发展能力,通过同一教学过程,两方面都同时取得好效果。(——P37关于新编小学自然大纲和教材的几个问题)
10、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孩子的思想祸害里,投下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让波纹无限地扩展下去,有的扩展到终生。……因此一堂课,不是静止的看,不能光看当堂的效果,要看一堂课上完后,孩子去干什么,在思想上是否产生了涟漪,是否把它变为日常生活的内容。(——P38关于新编小学自然大纲和教材的几个问题)
11、我们学生去启发探索知识时,该启发的就得启发,不该启发的不要形式主义地去启发,一些名称,如北斗星、磁铁、电磁铁等,这些事物的名称是前人规定好了的,它叫什么,直接告诉就行了,这个不是注入式。(——P47为起草新的自然大纲向四川、上海、天津等地逃走征求意见)
12、教育上的事情,它是“慢性子”,当前的东西多年后才看得出它的影响效果,这一方面,吃的亏是很明显的。(——P65答复关于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自然大纲的八个问题)
13、即使孩子鼓捣不出来,非得你老师给他讲不可,也应该先让他们鼓捣一下,让他们自己干一下,伤伤脑筋,他这时听起来就比你老师一上来就合盘端给他们的效果好得多,印象也深得多。(——P71答复关于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自然大纲的八个问题)
14、每一节课,好比是在小学生的脑海里投进去一块石头,给他激起波浪,让它扩展到他的日常生活里面去,第一个波源的浪慢慢地衰减了,第二个波源的浪又来了,第二个的浪慢慢地衰减了,第三个波源的浪又来了。(——P84答复关于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自然大纲的八个问题)
15、小学整个阶段,从知识水平讲,大体上只能发展到“前概念”水平,还达不到概念水平。(——P103小学阶段科学教育要达到什么程度)
16、“过河”的喻义是什么呢?……河的此岸就是小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而这个此岸又是前面那条河的彼岸,是过了前面的河所达到的。彼岸就是这一节课老师希望学生达到的水平。河里面的石头呢?就是老师和学校为他准备和创造的学习材料、学习条件。(——P108 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自然课本的教学艺术)
17、每个孩子所能看见的,所观察到的,不一定能超越老师,但是全体学生所观察到的东西加起来,一定会超过老师。(——P112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哲学基础)
18、最高的境界是老师的“无为之治”,表面少老师既没说什么又没做什么,事实上在那里起了大作用,那是最好的了。最不可取的是老鼠讲得是头头是道,像梅兰芳唱戏似的,表演得淋漓尽致,可是小孩子很被动,没听进去什么,只是看着好玩,那是不可取的。(——P113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哲学基础)
19、给小学生打基础,好比把一粒种子来育成幼苗。……按这种“育苗”模型,小学阶段也许只能从播种管到幼苗出土后长出几片真叶这个阶段,最多管到第一、二次分枝的时候,以后就该到中学的苗圃里去继续培植修剪了。……小学的砧木根基好,嫁接后不仅能成活而且还能造出优良的品种。(——P142改革小学科学教育之我见)
20、教师们普遍反映:“我是一个教师,我应该讲给孩子们一些东西”。……事实上教师已“给”学生了两件重要事情:准备了材料,这花费了无法计算的脑力和时间;提供了情境,在这里学生可以探索、学习,不去考虑竞争和失败。(——P158记兰本达教授的一节自然观摩课)
21、对错误的发言怎么办?有的在研讨时就争辩清楚了。如果全班都同意某个错误的发言,那么教师在下一节课里,就应带来一些会产生矛盾的材料,以促使孩子们发展出更适当的事实和概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错误。(——P161记兰本达教授的一节自然观摩课)
22、关于“科学启蒙教育”的“启蒙”性,意在开好头,带对路,带准方向。(——P170 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小学自然教材的回顾)
23、凡是自然科学上的东西,都应是别人可以重复的,实践肯定证实的就是对,实践否定证实的就是错,教师自己也服从实践这个权威,而不要把自己放在裁决对错的权威位置上。(——P174 1982年起使用的新编小学自然教材的回顾)
24、要有中国气派——我国是文明古国,教育思想的遗产丰富,现在世界风行的所谓“发现法”“着重发展能力水平”等等,在我国古今教育家的言论中都不是什么新货色,然而现在成了一种“洋时髦”。我们要从中国的遗产出发,搞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的。(——P200 只能用“改革”来“加强”小学的科学教育)
25、教师必须花巨大的精力去特别注意每一个孩子的探究表现和研讨发言,但却要保持态度自然而不流露任何赞许或否定的神情。(——P295 社会、教育与“概念”的形成)
26、教师一定要促使不讲话的儿童发表意见,同时巧妙地使那些爱讲话的儿童不要讲的太长。教师要鼓励儿童们对大家讲而不是要只对教师讲。……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儿童妨害矛盾,并要求儿童去解决这些矛盾。……教师既不要去裁决儿童们的议论,也不要给予他们答案,也不又做解释。教师的作用是非常敏锐地去听,和见机提问题进行引导。(——P301 社会、教育与“概念”的形成)
27、刘默耕老师形象地用下棋打比方,教学好比教学生下棋。……怎样能学好下棋呢?应该是给他棋盘,棋子,教会各子的走步规则,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下,在下棋的和看下棋的过程中学会下棋的路子,也不必硬性规定,能力强的真的步子就好,能力差的走的步子就差一点,各有各的走法,不必一刀切嘛!下得多了,棋艺就长进了。(——P324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改自然教学的关键)

三、我的个人反思:
(未完待续)

TOP
3#

评课文章:[冷眼看海风]除了空气,你还了解什么?

 

2006921-9月22,浙江省首届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文澜中学举行。来自各大市的12位教师代表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教学风采,其中有我们大家熟悉的网友海风,他上的内容是《了解空气》。

课评选结果出来了,我们的海风位列第七,这成绩多少有点让人遗憾。其实以海风的实力,还有他的课堂设计,完全可能拿到更好的名次。只因为课堂上暴露的一些问题,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章鼎儿老师评课,第一个点到的是海风<了解空气>。影子这次很少端着大炮奔走,唯一的例外就是海风的课。我呢,很大目的就是冲着海风的课来杭州,听的最认真感想最多的也是海风的课。不是说名次不好而指责海风,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这节课海风没有把自己真正的展示给大家,也没有让大家得到期待中的享受。冷眼评说,只是希望海风能从这节课中吸取教训,早日成长成熟。

一、老师的汗水有没有价值?

这节课海风上的很兴奋,课堂上一直是他忙碌的身影、忙碌的声音,结束的时候,衣服很明显的湿了一大片。如果是以前,我一直觉得是好事。因为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当非常投入地上课的时候,一节课下来我觉得累而且觉得口干。

但今天,我总觉得,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汗水,不仅没有多少价值,而且还淹没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当老师在学生讨论奔走的时候,或者是夸张的表达自己的赞赏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你这样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其他学生的心绪?而在你忙碌的做所谓的指导学生的活动时,你有多少时间去真正关注学生的活动,有机地处理下一环节的生成?

什么时候能像章鼎儿老师开玩笑说的那样,教师悠闲地点着一支烟,看着一本正经地做实验的学生,或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无干扰的让学生做实验呢?如果达到这样,我想这才是我们科学课的高境界。

科学课,不仅仅让学生玩的开心,还应该包括:老师!

二、在探究中学生需要什么?

在这节课中,海风安排了好几个活动,包括:“玩空气”、“吹瓶子里的气球”、“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倒酱油”等。但给我的感觉是,学生的探究根本就没有深入。比如最后的“倒酱油”的活动中,教师演示,本来是希望酱油不顺利的倒到瓶子里面的,谁知道今天的实验出奇,居然很是顺利。于是教师特意去动了阻止酱油的流动。这当然在说明教师的生成功底欠缺的同时,也让我想到,这时候学生在做什么呢?观众??

“倒酱油”为什么不让学生来操作?出现情况(包括可能顺利和不顺利两种情况)让学生来自圆其说不是更好?再退到前面的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吗?活动的个数可以精减——因为在“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其实又包含了许多个实验,从而导致后面交流的时候又花了许多时间,而这里有的实验和前面的“吹瓶子里的气球”是有重复的。

在“设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教师只是给予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材料来设计,学生真正去想了吗?而在前面的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用了让位置的例子,说的真好,可教师急于去接嘴,从而没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暴露,剥夺了他展示自己的权利,很过分哟!

让学生动手很重要,让学生动脑同样重要!而给予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根本的前题!

三、竞赛的意义和标准何在?

这节课有两个地方我需要大家注意:

1、在“吹瓶子里的气球”的时候,第9组学生交流的时候说自己组全部吹大,教师让他们进行展示,结果有个别学生吹的仅仅比原来的瘪的气球大一点,于是前面汇报的学生就不服气了,叫“那我的也算吹大!”为什么会这样,关键是教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吹大的标准,因为即使瓶子里面有密封的空气,但我们知道还是可以把气球吹大一点点的,因为空气会被压缩。可见,一个比较规范的标准是很重要的,最好让学生一起来制订!

2、“纸的奇遇”中,老师让学生比速度,我不知道教师是不是从时间上的考虑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激情,总之我觉得这样的竞赛根本就没有意义。这样的竞赛不仅仅容易造成学生为了快而导致实验的失败,甚至会有部分学生为了所谓的第一而弄虚作假不去做。其实我们的科学实验不应该追求所谓的速度,而应该实实在在的去设计、猜测、验证和调整、总结!

虽然我上面分了3个标题,但里面有不少的语句有交叉,因为是顺手写了,也没有刻意去推敲文字,写的不是很好。而且有的地方出现跟章鼎儿老师评课中有重复的地方,那是因为我跟老师的所见略同,呵。

但,我觉得,这样的课,对海风来说,其实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一节失败的课,也许比十节成功的课,更有成长的意义。希望早日再次听海风的课,到时候,展示我们面前的,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海风!让我们一起期待:海风吹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0 20:26:21编辑过]

TOP
4#

评课文章:《慧眼识海风》:感受空气中海风的气息……

 

前些天,写了篇[冷眼看海风],把海风兄弟狠批了一顿,也不管人家此刻的心情,实在有违朋友之道义。后又把该文章发在网站、论坛和博客上,导致一部分没有参加会议的朋友看了以后产生误解,纷纷为海风扼腕叹息,以为他上的一塌糊涂,埋没了这节课的许多精彩片断。

为减轻自己的罪过,特再次提笔,邀请各位重新品味空气中海风的气息……

话说20069月的一个上午,文澜中学的多功能大厅刮过一阵海风,那浓郁的嘉兴热情,征服了全体听课教师的心灵,整节课高潮迭起,掌声连绵,成为本次展示活动中气氛最活跃的一节课。

一、优美的音乐,给活动画上可爱逗号。

在听课经
                    
常看见老师在活动的时候使用音乐,不过常见的做法是在教师宣布实验要求后学生动手实验或者活动的时候,教师播放音乐,并约定音乐停止的时候活动停止。这也不是不可以,表面上看来即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实验氛围,还能控制时间。但仔细想,学生在活动的时候,会有心情去听音乐吗?在学生活动的时候,音乐会不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和交流活动?

在海风的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候没有音乐在干扰,而是在活动应该结束的时候才响起,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整理好器材,端正地坐在位置上,根本就不需要教师生硬的叫喊。这仅仅是一个细节,但就是这样的细节,给每个活动画上可爱的小逗号,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的心情。

二、真诚的言行,让课堂洋溢着感叹号。

老师曾经指出这节课教师的作用过于强势,是的,教师作用过强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当然事物是两方面的,站在另外的角度上,这也表露出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喜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那么的热情和真诚。

这是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课堂上学生都显得是那样的兴奋和活跃,完全一扫许多课的那种沉闷,这才是学生的天性。在许多时候,学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总是用心地倾听着,时不时从嘴里吐出一句句由衷的赞美。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在这里,学习不是一件枯燥和痛苦的事,而是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推究中一次次惊奇的发现或对白,更是让课堂掀起不少高潮:

如:在认识空气的时候,有学生说:“空气是看不见的。是白色的。”教师随机抓了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展开,问:“这是什么颜色?”学生马上醒悟:“空气是透明的!”

多么巧妙的手笔,这比直接指出学生的认识错误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再如:在学生演示纸的奇遇的时候,学生把纸巾放入杯底,倒扣在水槽中,没有湿——

不对,有一点点湿——怎么回事?——原来是手湿了!多少细心的老师!想到有的老师为了实验现象明显而进行作假,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更是值得提倡。

三、活动的层次,把设计加上了破折号。

这节课设计了不少活动,主要有:开始的玩空气,到后面的吹大瓶子里面的气球,再到后面小组自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真的能占据空间,直到最后倒酱油活动。应该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很有匠心的。从简单的玩空气入手,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引导学生来关注空气是直接空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并在各小组的展示中完善了对空气特性的认识,以及最后的实用拓展活动,体现了一个认识的飞跃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让整节课成为一个整体。

 

终于完成了这篇文字。不禁想起一位好友的话,你怎么又是拿海风开炮啊?呵,其实,不仅仅是海风是我的好朋友,更主要是我借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对课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不过,很明显,我在表述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很科学和客观的进行评价。因此,期待着各位朋友,一起来评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0 20:20:51编辑过]

TOP
5#

评课文章:

也来给美丽的百合定定位置

——略谈全国科学研讨会听许广玲《定位置》之感

 

 

2006118,在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听了几节课,其中一节是许广玲上的《定位置》。许广玲,何许人也?广州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网名百合,特别要说明的是,她绝对是个美女,拥有不少雄性粉丝,西西。

前些日子,网上偶遇,当时口无遮拦,随口说了一句“其实你的课有些问题”。没料到,美丽的百合顺势而上,非常虚心的让我指点指点。晕4,我这不是自讨苦吃吗?那时候难得逮着机会跟几个网友聊天还要思考晚上的沙龙组织,听课听的非常不认真,而且本来这几天就忙着浙江小学科学论坛和网络研修班的事,《科学课》杂志的事都还没有顾上,哪里还有什么忙活别的事呀!

无奈之下,我只能推脱说听课笔记在学校,本想这事就这样忽悠过去就算拉,可没想到美女百合不依不挠,居然约我在星期二上午交流。有啥办法呢,说出的话泼出的水,不但无法收回,还是要负责的,只好黯然答应。

星期一上网,就看见美女的头在动,点开一看,就两个字“在吗”,很是郁闷,于是啪啪啪地打了几句“笨,有事可留言呀,我一上线就可以看见的。”没想到,过了没多久,她回话了“只是想早点讨论而已”。幸亏我设置的是隐身状态,她不知道我在,我哪里还敢回呀,也知道,星期二那天是逃不过拉。

星期二上午,我没课,结果没有看见白合在。下午,代了一节科学课,结果三节课满满,根本就没有上网,也就没有时间去想美女是不是会望穿秋水拉。突然想起昨天后来好象还是跟百合说过几句,意思是我还是把自己的看法贴在博客上再给她看。那就,写吧。

毕竟是学科带头人,还是大市级的,所以在我的记忆中那天百合的个人魅力指数还是挺高的,估计台下的男性有不少被倾倒。至于我是否在这不少行列,秘密。百合老师教态亲切,语言得体,另外还制做了精美的课件,应该说整堂课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我觉得她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也许是我个人挑刺挑习惯了,我总觉得,透过表面看本质,这节课缺少了一些科学味,所以此刻就妄自称大,美其名曰给百合定位,其实也就是提几个问题而已:

1、学生是不是一张白纸?

在百合的设计中,前面的两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帮妍妍找位置”和“说说自己的位置”,花费了不少时间。问题是,在二年级数学中已经学过方位这样的内容,包括说自己的位置以及东南西北的方向,而且现在上课的是三年级学生,对说说自己的位置这样的问题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要说有问题可能仅仅是表达上可能不规范而已。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忠学编辑早就呼吁大家展开前概念的研究,我们的新教学设计也提倡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在百合的课中,好象根本就没有把学生的已有的基础考虑进去,完全把学生看成对位置一无所知的对象。其实这也是我们科学课常犯的毛病,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广泛,知识积累往往非常丰富,作为老师一定不要自以为是,多去了解学生,多作一些教学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真正有效教学。

如果我来处理,我会考虑直接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位置,估计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达的比较清楚,即使有学生说的不规范,只要随意来个反问,相信其他的同学就可以补充纠正了。这样,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在后面的重点教学中。而且这样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于位置的讨论才更真实和有意义。

2、这样的情景多少真实?

其实我在上面就想说到这个问题,在“帮妍妍找位置”这一环节中,百合老师设置了“老师座位调整,妍妍迟到找不到自已位置。同学们帮助妍妍”的情景,请问,这样的情况现实可能发生吗?

只有一个同学迟到,当然只有一个位置,那个位置就是妍妍的,还用的着这样费神吗?迟到的时候,往往需要的是跟老师报告一下原因,而不是找不到位置吧!而且既然是迟到了,老师和学生已经上课,妍妍来了别的同学会七嘴八舌地叫吗?老师不会自己直接的告诉妍妍她的位置吗?

再如最后“跟爸爸妈妈逛街时走失了”的情景,波波应该借助什么物体来说明自已的位置呢?课件上有“行驶的汽车,路边的小树,还是背后商场的标志”。我想,如果学生真的遇到这样的事,即使没有你前面的30多分钟的科学课学习,他难道不能很好的解决吗?如果他本来就能解决,你的30分钟教学有多少存在的意义?

说这样的话是有点吹毛求疵,但这也是我们现在科学课的一大不良趋势,为了所谓的情景教学,而去创设生活中往往不可能存在的情景,去设置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应用,扣心自问一下吧,我们是教学生能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编造生活?

3、热闹的背后还有什么?

这节课有火炬接力,福娃也出现了,课堂很是热闹。如果在3年前,我一定觉得这是一节好课,因为学生动起来了,而且课堂是那样的轻松和活跃。但是现在我总觉得,科学课不是这样的,起码不能只是表面的热闹。章鼎儿老师在2年前提出“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科学”,《科学课》200612期的评论员文章说“安静,再安静点”,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我们别为了活动而去活动,别让活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参与!

我在自己的听课笔记是这样记着的:“学生对活动的目的不明确,为了活动而活动”,当然我现在已经说不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了,毕竟头发也白了人老了记性不好了,呵呵。我只是觉得教师要组织什么活动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趣味性,更要注重目的性,特别是我们活动的主人——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这样开展的活动才有针对性。

也由此想到许多要安排科学活动的老师提个建议,在活动前面,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参与讨论,活动之后要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还有千万别急着给学生活动的材料,包括“下面我们来做……”之类的话,只有材料在你的手中,学生才会听你的你才有说话的权利,否则学生都忙着动材料谁还听你“老师还有几点要求”的话呢?(好象扯远了,这不是百合课堂中的问题拉)概括成一句:活动只是一刹,价值不仅仅是观察!

本想略谈应付一下,谁知道一写不小心就写了两页,在佩服自己的文笔的同时也担心,不知道美女百合看了会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觉得这个兔子真的不是人,而且喜欢到处乱咬人?

其实,说到底,我觉得,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不是教材惹的祸?

沉默是金,不说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0 20:24:07编辑过]

TOP
6#

《观察蜗牛的运动》教学实录及反思
执教: 浙江省缙云县章村小学     陈建秋
授课班级:浙江省缙云县舒洪小学三(3)班。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充分利用手头材料合理设计实验,学会合作探究; 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4人为一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四个放大镜、一块玻璃片)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事先不让学生知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三(3)班在去年的校运动会上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真为你们高兴。我觉得,应该让在座的老师认识一下我们班的运动员,谁能介绍一下?
(学生有点沉默。)
师:看来大家都很谦虚。可是我觉得,如果谁在运动会上的表现出色,为班集体做出了贡献,这是多么光荣的呀,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生:舒志超。
师:好!舒志超同学,你的同学在夸你呢!你能说说,你在什么项目上表现很好?
生:800米第一名。
师:啊,800米呀,这可是长跑项目呀,你真棒!那么,你觉得班里还有谁也像你这样优秀呢?
生:洪敏。
师:洪敏同学,你是在什么项目取得好成绩?
生:铅球第一名。
师:你能做个投铅球的动作吗?
(生做投铅球动作。)
师:瞧一瞧看一看哪,这就是冠军的姿势,让我们为冠军鼓掌!
……
[反思:这一谈话大约用了5分多钟,但效果是很明显的,师生间的陌生感消失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并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关于“蜗牛运动会”的话题。]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也将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你想知道运动员是谁吗?
生:想。(齐声回答)
师:陈老师不直接说出来,想让你们猜一猜。
(生跃跃欲试。)
师:它是一种动物,身体柔软——
生:蚯蚓。毛毛虫。
师: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生:蚯蚓。
师:它的运动速度很慢——
生:蚯蚓。
师:它爱吃植物的茎和叶,比如青菜呀——
生:蜗牛。
师:它的背上有个壳——
生:是蜗牛。(大部分学生兴奋地叫起来)
师:为什么是蜗牛?
生:背上有壳,速度很慢,爱吃青菜,喜欢潮湿,这些都是蜗牛的特征。
[反思:采用教师描述学生猜测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觉中对蜗牛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动机。]
二、举行蜗牛运动会:
师:对,今天的运动员是——蜗牛,而我们在座的各位就是本次运动会的组织者。那么,你认为应该为蜗牛运动员设置哪些项目呢?
生:跑步。
师:跑步?也让蜗牛像舒志超同学那样跑800米吗?
生:不,跑10米。
生:10米还是太多,10厘米差不多。
师:很好。要进行10厘米赛跑,需要什么比赛器材?
生:有直尺就够了。
师:还有别的项目吗?
生:爬竿比赛。
师:你打算让蜗牛怎样比?
生:用两只一样长的铅笔竖起来当竹竿,看谁先爬到顶端。
师:好办法。还有什么项目吗?
生:走钢丝比赛。
师:陈老师这里有个棉线团,到时候你可以用来进行比赛。
生:障碍跑,在蜗牛前面放几根铅笔,让蜗牛爬过去。
……
[反思:学生在设计比赛项目时,必须根据蜗牛的特点,并且合理利用手头材料,这样才能使探究落到实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师:好。现在有请蜗牛运动员进场。
(教师出示茶杯,内有蜗牛若干只,有的蜗牛已经爬到杯口上)
师:看,我们的运动员已经等不及了。请各组组长上来带领运动员各就各位,蜗牛运动会正式开始。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兴致盎然地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此过程约10分钟。)
[反思:儿童化的语言,富有童趣的方案,再加上歌曲的烘托,在课堂掀起了一个探究高潮。]
师:激烈的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请各组最佳运动员上台,并且请其它运动员到休息室好好休息一下。(收集蜗牛,各组优秀蜗牛运动员放进贴着与小组序号对应的塑料杯里,摆在讲台上,一般蜗牛进纸盒。)
师:请裁判汇报自己组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各组自由汇报。)
[反思:“评选优秀运动员”的初衷是为下一环节观察蜗牛的运动作铺垫,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意见不一,耗费了不少时间,有的组甚至认为自己组的蜗牛都是优秀运动员,导致起先只选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小组不满,各个组之间产生了摩擦。]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
师:在讲台上的这几位蜗牛运动员都是非常出色。那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仔细观察过吗?
(学生大多数摇头。)
师:你们想不想再好好地观察一下?
生:想。
师:老师还在你们的课桌里放了一些工具,你们可以拿出来,也许对你的观察有帮助。
(学生组长领回一只蜗牛,并从抽屉里拿出放大镜和玻璃片等,大家观察发现。)
[反思:前面部分的设计不当,影响了此刻的观察活动。有好几个小组由于只有一只蜗牛,大家争着抢着用自己手中的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活动陷入混乱之中。教师虽然引导学生要学会合作探究,但此时学生基本上不会听了。]
(教师趁机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个房子,取名“百宝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现在,把你们组发现的宝贝放到自己的房间里来吧,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顺便,让我们比一比谁的宝贝多。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观察真仔细!这是蜗牛爬行时分泌的黏液。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在爬行的时候也会分泌黏液吗?
生(用方言回答):鼻涕虫。
师:他们在爬行时分泌黏液的有什么用处?
(学生一下子答不上来。)
师:想一想,他们的身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身体很柔软。
师:对,那么柔软的身体在粗糙的地面上爬行会怎样?
生:我知道了,黏液能保护蜗牛的腹足,避免受伤。
师:你真聪明。(教师板书:黏液保护)
生:蜗牛有两对触角,我用放大镜看还发现蜗牛的长的触角顶端有个小圆点,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
师:是吗?有没有同学也注意到这一点?
生:我知道,是眼睛,因为蜗牛爬行的时候触角总是不断地向四周张望,它是在侦查情况。
师:有道理。
生:蜗牛受到惊吓就会缩进壳里。
生:蜗牛的壳很硬,能保护自己。
(教师板书:触角上有眼睛。硬壳保护自己)
生:蜗牛爬行时身体像波浪一样。
……
[反思:以“百宝箱”的形式让孩子们反馈在观察蜗牛运动中发现的奥秘,在与同学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孩子们也学会聆听,集思广益,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小科学家了。当然,其实蜗牛的身上还有很多秘密。如果继续进行研究,你还想研究蜗牛的什么?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
师:我想研究蜗牛的外壳。
生:我想知道蜗牛的外壳是怎样与身体连接起来的。
……
师:我也很想陪你们继续研究,可惜等一下要走了。那么,如果我把这些蜗牛送给你们,你们会继续研究下去吗?
生:会。
师:好,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知识。如果有什么发现或问题,欢迎写信告诉陈老师,联系方式:缙云县章村小学  陈建秋  321407  电话3199123。
[反思: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蜗牛的知识,这固然是目标之一,但其实意义不大。真正的价值是在于孩子们通过观察活动感受到了发现的乐趣,掌握了一些探究的方法,从而自发的投入到对动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探索中去。本课结尾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总体剖析:《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话告诉我们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教学正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并取得一定的成功,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探究活动中 ,自己主动设计方案,开展调查和实验,并进行表达与交流。2、以探究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从而较好的达到了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3、以需要为主线——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学校运动会出发,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内容,调动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探究需要。当然,本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探究的内容比较粗浅,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探究;探究过程中材料的提供怎样才能达到最优化,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5 22:46:49编辑过]

TOP
7#

短暂的记忆   难忘的经历
                        

——缙云县实验小学陈建秋送教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大规模的骨干教师送教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20061127日下午,在陈橄平主任的带领下,我和蒋高扬(数学)、吕慧丽(语文)、涂晓燕(数学)、徐武军(语文)一起到双溪小学进行送教活动。1130日下午,我们一行离开了双溪小学,结束了送教活动,总共历时3.5天。正如一首歌的歌词写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都是匆匆的。但我却在这匆匆之中,圆满完成了学校要求每个送教老师的规定任务(公开课3节,听课4节,辅导年轻教师2名)。我觉得,送教这种活动带给人的受益不是单方面的,它不仅给当地学生带来了优良的师资以及他们那里以前没有的东西,更是对送教教师一次挑战和磨练。总的来说,这次送教给我的感觉就是:短暂的记忆,难忘的经历!

一、备课:为伊消得人憔悴

送教前一星期因准备去嘉兴南湖国际学校参加省小学科学课题会议,并要上一节交流课,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准备这次送教活动的课,所以出发之前心情就忐忑不安。到了双溪小学,与同行的几位老师一聊,更加重了我内疚的心情,他们都早就把课准备好了,就等着上课了。多亏星期一下午只是跟校方联系作一些具体安排,不安排实质性的活动,我得以幸免出丑。

当天晚上,我遵从“亡羊补牢”的古训,开始了备课活动。我选择的几个教学内容分别是《新材料的畅想》(五上)、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五上)和《地球的卫星——月球》(六下)。从下午的接触中得知,虽然双溪小学的各方面条件不是很好,但学校还是配备了简陋的电脑房和多媒体教室,所以我决定做一些课件来辅助教学。

从星期一到星期三,我每个晚上准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基本上弄到凌晨的时候才把课准备好。虽然我习惯熬夜,但像这样连续几天的持续工作,还是觉得有些疲惫。在备课的时候,我不仅要考虑到怎样落实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作一些调整和预设,所以倒比自己平时的课花的心思更多。不过,因为准备的比较充分,三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这多少是一种安慰。

二、听课:贺兰山下阵如云

这次我听了不少课,记在听课笔记上的7节课中,既有自己学校老师上的交流课,也有受教学校老师上的课。在听自己学校老师的课中,我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如蒋高扬老师的幽默、吕慧丽老师的亲切、涂晓燕老师的严谨、徐武军老师的激情,都让我受益非浅。而双溪小学老师上的课,也都能较好的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在课堂的组织方式上也能采用现在常用的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当然在具体的环节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的优化,还有就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由探索的关系上处理欠佳。

我原以为,双溪小学跟我们相比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通过听课我改变了当初的看法。这应归功我们县的课程改革全面扎实的开展,也增加了我们的紧迫感。作为缙云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我们只有加强教育科研,在课堂的有效性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才能真正起着引领的作用。

三、指导:愿得燕弓射天将

在听课的时候,在课间或午休的时候,我们和双溪小学的老师常常一起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对教材的质疑和处理建议,亦有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剖析,还对课堂生成交换彼此的意见。

我负责的是科学,所以跟双溪小学的科学教师交流的较多。他们学校年轻的科学教师只有2个,而且都是兼职的。不过他们对科学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觉得这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浓厚求知欲都让他们很是欣慰。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施慧敏老师。在课后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施老师是英语专业毕业,教龄三年,目前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还负责六节英语课和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两节,是今年才开始任教。这次我听了她上的《指纹》(三上)一课。因当天学校正好停电,导致她原先制作的课件不能使用,于是她及时对课堂教学作了调整,采用了“谈话导入——拓印皱纹——研究指纹——应用拓展”的教学环节,应该说整节课的处理还是比较合理的。课堂中,施教师展现出了较强的课堂生成处理能力,加上亲切的教态和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几个听课老师都给予较高的评价。

四、情谊:此情可待成追忆

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我们和双溪小学的老师处得非常融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一起探讨教学,一起吃大锅菜,一起打乒乓球,校园处处留下我们欢乐的笑声。双溪小学的孩子很有礼貌,离很远就会招呼我们老师好”;课堂上他们发言非常积极,而且有许多精彩的见解。

最难忘的是我在6年级上的《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我在下课的时候给他们留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国旗却在飘扬”,结果许多孩子都不肯离去,围着我纷纷表达自己的猜测,甚至有两三个孩子在第二天专门跑到我面前告诉我他们的见解,很是让我感动,最后我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赠给,他们才满意而离去。

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不虚此行,真的要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次经历,我很满足了——汗水、收获、成就感,送教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5 23:00:48编辑过]

TOP
8#

读书笔记:《质量与效能:美国创建一流基础教育的启示》

质量与效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

缙云县实验小学   陈建秋

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处在当今这样一个课程改革浪潮之中,我倍觉自身素质的不足。除了参加培训活动和函授进修,我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时间用投入到具体的课堂研究中。虽然也通过一些新闻和报道了解过一些西方国家教育信息,但往往都是比较简单片面的,很少有全面系统的学习。这次拿到《质量与效能:美国创建一流基础教育的启示》一书,我就被该书的题目所吸引。待到利用闲暇时间细读之后,掩卷长思,更觉收获匪浅,正好满足了我多年以来的宿愿。

《质量与效能:美国创建一流基础教育的启示》,是深圳市博伦职校刘根平副校长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内华达大学作访问学者期间,围绕着美国教育的质量和效能,以及创建世界一流基础教育这一主题,广泛开展调查访问和实践考察,吸取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撰写的。全书分五章,分别是《美国教育概览》、《教育质量:文化与历史》、《世界一流:雄心勃勃的“教育梦”》、《行动计划:世界一流教育的保证》、《启示与建议:全面完善深圳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书中重点分析和介绍了美国优质学校模式、指标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质量优化的20个著名行动计划、以及蕴藏其中的可贵经验和启示。

正如书名所揭示的那样,整本书把“质量与效能”通过一个个详细的数据和真实的调查阐述得非常到位。这也让我理想到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堂一直在倡导有效教学,而要真正实现这点,其实关键就是讲究质量和提高效能。

反思我们的课堂,许多习以为常的行为和习惯,往往都是与质量和效能背道而驰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教室都有讲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谁会对此有什么异议。现在,我们的讲台里有了电脑,有了实物投影,讲台越来越大,许多课我们都借助课件来进行教学活动,这发挥了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当然是好事。但是,我曾经仔细的观察过,因为这个大讲台的存在,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越来越少,尤其在公开课这一现象更是明显,许多老师甚至一节课都无法离开讲台三米之外。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了——如果撤离了讲台,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讲台的撤离,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近了,那么老师是不是会经常到学生那去了解情况呢?因为讲台的不存在,老师面前少了一个可以自我隐蔽的物体,是不是自然会更注意的上课行为和语言?

呵呵,其实真正要让课堂实现质量和效能,我们要做的有很多很多,从宏观上讲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微观上说要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如何成功的学。这就是我看《质量与效能:美国创建一流基础教育的启示》的最大的启示,这也将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TOP
9#

学习了陈老师的大作(大量作业),说句实在话,确实很有触动。

触动一:佩服陈老师的文笔。每一篇都写得那么流畅,反思那么深刻!

触动二:体会到自己的差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也许有些夸张)。

学习之后,可谓大开眼界,使自己有了深刻的体会,对自己有了科学的定位。

感慨!感谢!感动……

TOP
10#

读书笔记: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期末考试

书名:《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主编:喻伯军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题目: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期末考试

网名:不睡觉的兔

学号:3  

 

 

翻开《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的封面,里面写着一个日期:2005年10月28日——这是我的习惯,每得到一本新书,我会写上自己的名字,并顺手写下日期。这本书是班主任喻老师送我的礼物,里面不少书角已经出现了严重磨损的现象。也难怪,它曾经多次陪我一起出差,帮我打发无聊的坐车时间,以及陪我异乡度过难眠的夜晚。

说来惭愧,得到这本书快两年了,我居然没有系统地看完全书。平时每次看的时候,只是随意地翻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主题,拿根笔,边看边划,或者在空白处添上点自己的感受。

这一年来,我比较关注有关科学考试的话题,所以也就对《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一书中的“专题20如何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期末考试”比较感兴趣。下面就简单地说说我的阅读体会和自己的思考。

怎样的考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什么样的考试才能帮助我们了解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书中提出的这些问题之后,引出了以“独立研究”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它不仅是甄别学生学习情况,还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延续和提升,是一次综合实践能力的检阅,是培养一个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舞台。

然后,书中列出了2个相关的案例。案例1是老师在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给学生提供了五项研究内容,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独立研究。案例2是四上学期一次“实践型” 期末考试,主要是针对《天气》单元安排了10个不同层次的题目。这两个案例中所采用的方法确实非常新颖,正如后面的评析中所说的,能极大的挖掘学生学习科学的巨大潜能,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如果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采用案例中描述的方法,当然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但问题是平时科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往往都是比较繁重,而这样的考试形式比以往常用的书面试卷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也因为此,漫步云天和海风两位朋友曾经在论坛上组织大家就“你对期末科学统考持何态度?”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一下子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网友们纷纷留言,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在此我不罗列,附上由网刊编辑整理后的地址,大家可以去具体的查看:

漫步云天、海风:你对期末科学统考持何态度?

http://www.kxsy.net/kxxsy/showart.asp?id=113

我个人认为,科学考试是必要的,因为它能起到不少作用。比如我们县的考试方式,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县统一提供样卷,按照教育局的规定学校具体安排考试工作,与语文、数学、品德、英语这4门学科同时测验,批改由课老师负责。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引起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又不加重科学教师过多的精神负担,当然也让考试起到了学期总结评价的作用,一举而多得。

如何做到注重过程评价的同时,在期末考试上做好文章呢,我的体会是:

一、考试,让学生体验快乐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考试是非常严肃的事,考试前老师和家长反复叮咛,考试时有严格的考试常规,不能看书不能讨论……难怪学生在交卷铃响时情不自禁的欢呼,那如释重负的表情总是让我深思,能不能在考试时给学生一份快乐的心情呢?

我首先在试卷的面孔上下功夫,突破常规,用人性化的语言表述题目要求,在合适的位置利用卡通人物给予孩子适当的提示,比如,试卷开头,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亲爱的同学们,我是科学小精灵,这个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和《冷和热》6个单元内容,又掌握许多知识和本领,现在就让我们充分展示吧!对了,先填写自己的个人小档案。

而试卷结束的时候,我利用小精灵提醒学生进行检查,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么快就完成了,你真棒!不过希望你再回头检查一下自己的答题。当然你也可以先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目完成再检查,有加分哟!

其次,我在题目上花了大量的心思。如果在考试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那学生一定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我安排了以下这些题目,监考老师反馈学生特别喜欢,从而觉得考试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1、观察你手中的笔,至少写出它的7个特点。

2、你的科学书和语文书有许多地方是不同的,请仔细观察后写出它们的5个不同特点。

3、活动名称:考试时候我的一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活动建议:请监考老师帮助看时间,活动分2次完成,每次1分钟。实验记录:……

二、答案,让老师轻松批改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和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所以出的题目千万不要刻意去刁难学生。同样,一个科学教师要负责许多班级和年级的教学,一般情况下这些试卷都由科老师自己批改,这确实是个不轻的任务,所以在此建议各位出卷的朋友一定要设身处地多为老师们着想,尽可能给老师批改上的方便,减轻他们的负担。

怎样才能让老师批改轻松,我也还没有很清楚的思路,但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

1、出的题目一定要科学合理,千万别出那些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确定答案的题目。

2、设题的难易程度和占分比例要合适,而且答案不要过于开放。

3、多安排一些判断、选择的题目,填空和复杂的连线题不宜过多。

4、科学实践题要照顾到每个学生,力争让他们都可以拿到大部分的分数,给教师送分的余地。

三、出卷,让知识形成体系

我平时收集了不少朋友出的科学试卷,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许多试卷都过于草率,往往是随意地从本册书中弄几个题目拼凑出一张试卷,许多题目没有太大的价值,或者是某过单元的内容过多而导致另外单元的被忽略。我的经验是在出试卷的时候必须对整册书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尽可能地顾及到。

比如填空题,我采用按照单元数设置题目个数,也就是一个单元一个题目,然后把这个单元的内容放在一起,尽可能有一定的链接。而且特别注意试卷表述文字的价值,让学生在解答题目过程中有一定的收获:

1、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     ,包括它生活区域内的各种        。一种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别明显的标志是     ,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就用一生的时间观察写了不朽之作《    》。

2、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没有残疾,还指            状态良好,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食品是指                      、有营养的食品。

而分值比较大的题目,比如科学实践题或问答题,我一般要考虑避免跟前面的填空、判断的简单重复,而且都是通过慎重地挑选出本册内容的重点活动,最好是跟平时学习中的实验相结合,这样对今后的学习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6 22:19:39编辑过]

TOP
11#

《机械与工具》单元的教学与思考

陈建秋   林建锋

将知识按结构关系进行重组,把学科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策划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呈现出结构的逐步复杂化,这是教科版《科学》教材的一大特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意课时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权衡该内容在整个单元甚至整册书、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要达到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还必须对学情进行准确定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引领他们经历“科学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下面,以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机械与工具”单元为例,说说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把握教材结构体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要避免“盲人摸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有一种宏观的视野和整体的思维。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是某一知识领域在各年级或者各学段的细化分解,是一根链条中的一节,一串项链中的一珠。有效的科学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没有这种全面把握和宏观视野,教学只能如水中的浮萍,只能在表面上随意游走,没有着陆的根。

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时,将36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6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但在教材编写时,教科版编写人员从纵向上注意了各册教材间科学概念发展的应用的逻辑顺序和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层次,特别注重内容的分解和板块链接,层次感、整体感都很强。其基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活动水平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不断提高。具体如下:

三年级——对特定物体的观察和描述——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观察内容和采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作观察记录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等。

四年级——有计划地对一个主题展开多侧面的调查——学习制定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准备、小组分工在内的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

五年级——自主参与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习之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及对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六年级——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活动——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方面积累起更多的经验。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六年级开始,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参与完整的和部分探究过程的机会。在完整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构造原有问题的答案、交流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在部分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探究过程某些方面需要的能力和理解力。

“机械与工具”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程标准》中指出简单机械单元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机械,真正体验到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了解这些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每种机械有什么功能,大致可用在什么场合,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做简单的应用。”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和让学生亲历科学认识和探索的理念,《机械与工具》单元安排了循序渐进的八个教学内容:《我们常用的工具》、《打开盖子的工具》、《杠杆的研究》、《螺丝刀里的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起重机》、《在斜坡上》和《我的自行车》。其单元教学目标为: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工具中,了解常用工具的特点、使用方法和作用,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抽象出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结构;通过对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省力和费力、省时和费时、力的方向的研究,在科学探究、数据整理、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激励学生从实践中发掘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能合作设计简单、科学、完整的研究计划,并在研究计划的指导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从“三个维度”考虑,具体目标如下:

科学知识:

能够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自己了解的常用工具的特点、使用方法和作用,并从别人发言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认识到使用螺丝刀比较省力。能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也可省力。

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组的作用。能够解释起重机能吊起重物的原理。

能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能制订一个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能够发现自行车上应用的机械原理。

科学探究:

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并发现更多的问题。能根据想研究的关于常用工具的问题分小组独立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计划。

在实践活动中能发现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科学规律。

对相关实验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主要变量,发现研究中的科学原理。

能够对想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能够写出与别人进行交流的研究报告。能与同学进行合作研究,能用文字和图画展示交流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够持续认真地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乐于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实验、分析和调查活动。

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挖掘教学认知主线,引领学生亲历探究

在把握教材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挖掘教学认知主线,注意相关内容的彼此关联和前引后渗,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一致性,另一方面也引导他们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系统的眼光来学习科学,理解科学,应用科学。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了解和研究我们身边的机械和工具入手,其中既有学生们熟悉的镊子和小刀,又有不太常用的滑轮和令他们惊奇的“大力士”起重机……引领学生去发现和思考:这些机械和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它们的?它们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怎样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些工具又蕴涵怎样的机械原理?……这些既是本单元要讨论和研究的探究问题,也是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和探索的过程。

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的一些工具,我们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本单元的第一课“我们常用的工具”就是这样开始的。学生从说说常用的熟悉的工具到尝试用工具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感受用不同工具来做这件事情的差异,思考从差异背后发现感兴趣的问题,产生了认识和研究工具的冲动。然后,同学合作、师生合作制订一个研究计划,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解决了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的问题,为机械和工具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在前一课感性认识和初步探究的基础上,“打开盖子的工具”一课,在打开油漆桶和打开一瓶饮料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两种不同类型的杠杆,也归纳了它们的共同特征。接着,期望学生们能根据活动的现象和结果,以及联系生活中的杠杆,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这一课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经历了从工具到机械的飞跃,机械不再是高深、复杂的形象,而是我们身边的现实。这一课使学生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化繁为简的变化,把生活中纷繁的现象以简单的图示来抽象概括。

前面的所有活动为探索和发现杠杆的秘密开启了大门,在接下来的一课“杠杆的研究”,就是承接以前的探究活动,并用杠杆尺做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不同状态下杠杆尺的调试活动,通过观察、记录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学生在研究中要像科学家一样收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分析数据中有所发现的探究过程。

接着,引领学生们从粗柄的螺丝刀能更容易起出螺丝钉的事实中去发现螺丝刀柄的秘密,了解轮轴的结构,进而去研究“螺丝刀里的科学”,知道螺丝刀是一种轮轴。通过轮和轴上作用力的差异比较,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在大小不同的轮和轴上挂上重物的研究,发现了轮轴的原理,并可以用画图分析法标出各个力点,发现原来轮轴也是一种杠杆。明白轮轴的工作原理后,再找一找,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轮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再接下来,学生们要从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开始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这是学生并不熟悉的机械,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来进一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同时尝试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它们的作用。

这一组活动后还设计了让学生参观建筑工地的起重机或观看起重机的录像,这是为了研究滑轮组,学生模拟滑轮组的工作,并再次做“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从中明白起重机力大无穷的原因,发现滑轮组的作用和原理。

山路要弯弯地盘旋上山中隐藏着斜面这种机械,同样在实验室的环境里展开模拟斜面工作的研究活动,探究斜面的工作原理。再让学生们找一找生活中的应用斜面的事例,同时自己解释使用斜面的原因。

最后一个活动是以“我的自行车”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一活动里将由学生们自选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以研究学习小组为单位,制订研究计划,课余开展研究活动,并把研究成果绘制成一份研究小报在班级展示。

以下是各课的具体教学建议:

1、第一课《我们常用的工具》教学建议

1)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教程中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工具,有些工具可能十分熟悉甚至经常使用。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甚至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也不曾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因为选择这些学生熟悉、常用的工具作为这一单元学习的开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原有生活经验。

2)面对身边种类繁多的工具,应该怎样来研究呢?建议选取典型的有一定结构的材料供学生研究。教材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要想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拔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在研究过程中先试一试用各种工具分别来做这件事,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有没有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订一个研究计划:包括想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猜测,研究的方法和需要准备的材料。这项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学习科学研究的程序。

2、第二课《打开盖子的工具》教学建议

1)教材上选择打开油漆桶和打开一瓶饮料这两个活动是精心选择的,这两个活动只包含杠杆这一种机械原理,并且恰好是省力杠杆的两种形式,希望通过这两个有结构的活动,学生对杠杆的三个点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形成杠杆的概念。

2)学生动手尝试打开油漆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盖子及工具各部分位置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画一幅草图来表示这一过程,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的工具,抽象为杠杆这一简单的机械。“打开一瓶饮料”的探究是在上前的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可以更为开放一些,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开瓶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能画出分析的草图。

3)实验研究后,必须进行比较研究。比较打开油漆桶的铁片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的异同,得出两种不同的省力杠杆,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3、第三课《杠杆的研究》教学建议

1)学生认识了杠杆的省力作用,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心中的疑问:杠杆为什么能省力?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吗?这是本课的中心研究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探究问题,设计和制订研究计划。

2)杠杆尺是本课的研究材料,研究前必须使学生能很好的认识到杠杆尺对本课研究的用途,以及了解杠杆尺的使用方法。

3)杠杆的研究可以从杠杆的平衡入手,也可从杠杆是否省力入手。但重点是研究杠杆的省力原理,这是以后学习其它机械工作原理的基础。

4、第四课《螺丝刀里的科学》教学建议

1)轮轴有很明显的省力作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本课研究的重点。要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选择有价值的假设设计一个研究计划,然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轮轴的秘密。

2)研究时可以考虑使用测力计,能用数据更好地说明问题,测量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教师演示的螺丝刀最好是组合型的,把粗柄和细杆拆分开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轮和轴的概念。

5、第五课《动滑轮和定滑轮》教学建议

1)定滑轮的研究和动滑轮的研究是有层次性的,定滑轮的研究以教师引入,动滑轮的研究强调学生自学的探究,要让学生自主制订一个研究计划。

2)对“如果说滑轮也是一种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的问题,建议学生用图示法来解释。

6、第六课《起重机》教学建议

1)参观建筑工地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起重机上有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要让学生分清滑轮组中,哪些是定滑轮,哪些是动滑轮?从而搞清滑轮组的组成。

2)探究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滑轮组有什么作用?(滑轮组能省力吗?怎样的滑轮组更省力?)要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合作设计探究的方案。

7、第七课《在斜坡上》教学建议

1)课文探究的中心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能省力吗?怎样的斜面更省力?)

2)因为学生前面已经研究了许多简单机械,所以本课应更开放些,重点放在让学生制订合理研究计划,展开科学的研究过程。

8、第八课《我的自行车》教学建议

1)自行车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观察活动,需要提前进行。在学习第七课“斜面”以前就可以开始。

2)本课可以自己安排教学时间,用3课时完成本课的学习。第一课时观察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原理。第二课时重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成立研究小组,制订研究计划。第三课时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321400

浙江省上虞市滨江小学  312300

TOP
12#

古人到底是怎样计时的

在时间单元安排了不少动手活动,从日晷到蜡烛钟,从水钟到沙漏,再到后面的摆钟(机械钟)、电子钟,通过这一个个活动的探究,学生经历了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了解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培养了实验设计、分析概括等能力,收获还是颇大的。

这个内容的教学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而且应该说教学目标也完成的不错,但在教学中我始终有个疑惑,至今无法释怀,那就是:古人到底是怎样计时的?

看到这,肯定有朋友要笑了——书上不是说的很清楚吗,就是用日晷、水钟等工具啊!真是的,这么幼稚的问题也敢提。呵呵,也许吧,反正我就是想不通,当我们透过表面的概念去挖掘其具体操作细节的时候,问题出来了……

先说日晷吧。确实,这是古人曾经用的一个测量时间的工具,在北京的故宫我还亲眼看见那个历经沧桑的实物。但为什么别的地方很少听说有日晷呢?我猜测那是因为在当时日晷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仪器,不是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放一个的。那么,在皇城周边的人们是怎样知道时间呢?他们可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幸运,交点门票费就可以到故宫去看看。即使是皇城里面的宫女、太监还有大臣,难道他们想知道时间的话,也是要到那个有日晷的地方去看吗?或者是专门有人在观测和汇报日晷显示的时间?(刚在群中听见有朋友说以前确实有这样的官职,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以下资料:钦天监是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机构。秦、汉以来以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唐代始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隶属于秘书省。宋、元时设有司天监,与太史局、太史院是平行并置的机构。元朝还设有回回司天监。明、清则改名钦天监。明代钦天监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掌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之事。下设主簿厅,分天文、漏刻、回回、历四科肄业。五官正、司历、监候掌历法推算;灵台郎掌天文观测;保章正掌记录天文变化,推算吉凶;挈壶郎、刻漏博士、司晨掌刻漏报时。)

再来说说水钟。资料上介绍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学生当时在课堂上就问了,万一冬天很冷的时候结冰了怎么办——我连忙说那个水钟肯定是放在房里的,因为放到露天的话那雨水或者太阳暴晒就会影响水钟的准备性,既然放在室内当然温度就不会太低吧!而且万一真的温度低的时候还可以人工适当加温的。现在想想当时急了点,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猜测其中的可能性,那样学生的主体就更充分的发挥了。但也因此想到一个问题,水钟它也是必须有一定的人观察和维持水量的。那么在普通的村庄,会有这样的工具和人员吗?如果有,每个村庄的开始时间都一样吗?而且忘记某个村庄的人忘记及时加水那怎么办?如果没有,他们又是怎样测量时间的呢?

至于什么燃油钟(教材引申为蜡烛钟,其实在当时是没有蜡烛的),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更大了,所以这能作为古代真正意义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吗?晚上观察的人就不睡觉吗?每天晚上什么时候开始点灯?也许只是我们现代人的想象而已吧。倒是经常在小说看见古代喜欢用一柱香功夫作时间单位,确实,“一炷香”的时间是缺乏现代计时器的时代的一种比较模糊的计时方法。根据北京鼓楼的相关资料,一炷香的时间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小时。为了区分时辰里的更点,还要在香的上面画上刻度(标线).

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因为我想起古代的敲更人,“半夜三更”这个词语,就是从他们工作派生出来的。那么关于“更”又有哪些奥秘呢?继续找资料,如下:“更”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由此可见半夜三更只能粗略表示夜里十一点到一点,至于“半夜”只是一个前缀,说明此时确实是夜已至半。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36分。

再回到午时三刻,先看资料:———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43.2分,当然我们一般可以简单的认为是1145分。也有点小问题,那古代的行刑人说时辰已到未到什么,那他们是怎样知道确切的时间呢?因为这可是关系到生命一定要非常准确的哟?带着日晷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是不是刑场都带着漏壶呢?

呵呵,一个小小的问题,让我一直思考到现在,还花了许多时间找资料,终于明白了不少其中的原由,也还有许多困惑。因为时间匆忙,结构有点乱,但我觉得主题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准备什么时候再把这文章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发表发表。

TOP
13#

[反思]摆了一个多星期的“摆”

还记得,在省五下备课会上有老师对摆的内容进行质疑,认为傅科摆不适宜放在小学教学;也记得,在缙云召开的那次省优秀课评选中温州林昱老师上的摆的研究技压群雄,最后获得第一名;当然不会忘记,在缙云县优质课评比和丽水市优质课评比中,马丽杰老师和朱伟龙老师都展示过着有关这个内容的精彩教学。

上星期我和学生也开始研究摆了。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我打开一直紧锁的实验室,决定让学生在这上一个星期的实验课。(平时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科学课都是在教室进行的。)学生很是兴奋,也因此,我们的“摆”在实验室摆了一个星期,以下就是我在“摆的研究”中的感悟和体验;

1、怎样才能控制摆的轨迹:按照摆动轨迹的不同,摆可以分为平行摆和圆锥摆。在实验中我发现,我们的摆都成了圆锥摆,虽然在后面我强调学生放手时要让摆自然摆动,但还是无法改变成为圆锥摆的命运。而且越是倾斜的角度大,成为圆锥摆的迹象就更明显。这个问题到现在我还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2、怎样尽量减少无关的干扰:我们是用铁架台作为摆的支撑架,最初只是把摆的固定点用铁夹或者横杆固定,结果摆摆动的时候总是会撞到竖杆上。于是有的小组就干脆把长的竖杆横放,用手压在桌边上作为固定杆,这样无论摆的轨迹怎样都不会撞到了。另外在改变摆锤质量的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把钩码都挂在线上,而不是把钩码相互连挂,这样就避免了摆绳的改变。在以前我听过的课中有一老师采用的是把娃哈哈的瓶子剪去上半部分然后作为容器,把重物放在里面,可随意改变质量,这更是一个好方法。

3、测量的规范性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为了便于观察,怎样才算摆动一次?(从初摆点开始来回一次为摆动一次)数摆的次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摆到最高位的时候再数不能提前和滞后,而且数数时一定要简洁干脆不拖音)测量摆绳的时候应该是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之间的距离?一旦这些细节都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验数据就比较合理了。

4、实验的指导和要求要适时: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注意,所以这个星期的实验课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在每个实验开始的时候,我都把学生的部分实验器材控制在自己手中。在跟学生说明实验的要求,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测和思考之后,再让组长来领材料进行实验。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我这时候到他们那集团中去指导,因为是学生自己主动提出的求助,所以听讲特别认真。而且在实验结束的时候,我都做到给几分钟对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和总结。

TOP
14#

把握教学节奏   构建和谐课堂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陈建秋

[摘要]教学节奏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来有效地调控、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本文从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三个方面阐述了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该如何处理与调控课堂教学节奏。

[关键词]教学节奏  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语言  和谐

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急缓、行止、强弱等现象。教学作为人类的一个特殊活动领域,也具有它本身特有的节奏。概要地说,课堂教学节奏,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变化形式。

不同的教学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节奏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对教学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在教学《桔子》一课时,有效地把握了教学节奏,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而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四十分钟都是一板一眼、四平八稳、慢条斯理的舒缓气氛,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无精打采;也有的老师整节课激情洋溢、精神振奋,学生却因过度疲劳而思维受抑制,这些行为都造成课堂教学节奏失调或缺乏课堂教学节奏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教师的讲解、提问的设置、学生的活动、内容的安排、进程的快慢等都要把握好节奏:或委婉细腻,如微微行云;或慷慨激昂,似疾风骤雨;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宜整则整,宜散则散;应讲则讲,应练则练;适严则严,适宽则宽;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从而使课堂教学难易有序、张弛有度、错落有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将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来有效地调控、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呢?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方式——动静结合、穿插得体

动与静是教学方式的外部表现。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比如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激烈讨论等,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其大脑思维保持求知的高度兴奋状态。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和深入思考等,它是学生汲取知识、消化知识、形成知识印象和知识网络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有效性和长效性的过程。

传统教学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为此,当今的小学科学课堂频频采用比赛、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动”中学习。结果许多科学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实际上因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教学琐碎零乱和无度无序的失控状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难以条理化地掌握知识,其良好的科学素养也难以形成。

因此,教师要巧妙安排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起来,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地球的卫星——月球》,我就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主要流程如下:

1、自由发表、揭示课题——(动)

2、观看课件、初步感知——(静)

3、交流感受、搜集资料——(动)

4、分类整理、制作卡片——(静)

5、展示评价、课外延伸——(动)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有关月球的知识,可以是自己的观察发现,也可以是神话传说或相关知识,还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立刻安排交流活动,鼓励踊跃发言,可以相互补充或者激烈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脑,充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获得大量的源信息之后,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选择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通过这一相对静态的教学过程,课堂气氛由动转为静,学生思维得到了缓冲,从而系统化、条理化地掌握了知识,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最后的月球卡展示评价活动,则是在学生大脑渐趋疲惫时及时变换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省首届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上,有老师上了一节《了解空气》。在这节课中,老师忙着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并随时表达对学生的赞赏,整节课教师作用过于强势,从而占据了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干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评课时,章鼎儿老师开玩笑说,可不可以尝试教师悠闲地点着一支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无干扰的让学生做实验呢?这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时间和空间,做到动静结合互相兼顾,相信课堂学习效率会更高。

二、教学过程——详略得当、疏密有间

课是一个整体,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应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事先设计好。一节课要富有节奏,须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妥善编排,并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密”,比如基本知识训练,使学生达到娴熟脱口而出的程度;也要有“疏”,比如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时速度就要慢一点,让学生有深思熟虑和充足探究的时间。

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家调查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

这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划定了大致区域:课的起始阶段着重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或用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或开宗明义明确学习目标,或创设质疑条件,让学生提出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激起矛盾,造成质疑、辨疑、解疑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等到学生注意力已集中,学习积极性有所调动之后,就进入主动探究阶段,通常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为积极。至于下课前几分钟,可安排一些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加深理解,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下面我就以我上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框架结构》为例来说明: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设计依据

认识框架式结构

1、简单介绍艾裴尔铁塔的故事。

2、交流生活中所见到框架式结构的建筑或物体。

3、讨论概括框架式结构的特点。

6分钟

用故事作引子导入新课,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简单框架,

加固立方体框架

1、研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2、掌握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

3、各小组课堂展示,交流经验。

30分钟

这时候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安排有一定挑战难度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开探究。

总结评价

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说说本节课学习收获。

2、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各种框架并展开研究。

4分钟

注意力逐渐趋于衰退,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发生转移。安排评价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子中研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部分,这个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在五年级数学课已有所涉及,于是我有意识加快教学节奏,采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方式,让学生迅速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特点。而在后面的“加固立方体框架”环节,我放慢教学节奏,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设计,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提供材料动手操作,并给予充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调整和改进,最后上台展示并交流经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高潮,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到总结拓展阶段,设计了个寻找生活中各种框架并展开研究的尾声,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当然,课不可能有死的程式,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学生情况、教学风格,教师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组织教学。但不管如何,课要上得有板有眼,有起有伏,一气呵成,就要求教师在内容安排上详略得当,节奏处理上疏密有间,并有意识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网络研修班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有老师上《热胀冷缩》一课时安排了许多活动,先是学生自选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热胀冷缩,再是教师演示矿泉水瓶变扁和喷泉实验,然后又让学生做空气热胀冷缩实验,接着教师做小球过铁圈来演示固体的热胀冷缩,最后让学生装自行车气门芯。结果几个实验教师或学生浅尝辄止,还未等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活动已匆匆结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详略得当,安排过多的活动内容导致主次不明,从而无法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节奏。

三、教学语言——抑扬顿挫、适当得体

教学语言的节奏调控,必须适当得体,达到师生语言、心灵、思维相通,和谐自然的境界。具体的说,教学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快慢得当,疏密交织,有张有弛,声调起伏跌宕,使之风趣幽默,浑然一体且有序。有的教师教学语言一贯低沉和冗长,有的则一贯地高昂和短促,孰不知长时间的单一语言往往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容易造成精神疲劳,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相反,如能适当变换语音、语调、语速,会令学生处于惊奇、兴奋状态,注意力就会始终跟着教师走。

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讲定义、概念速度要匀要慢,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快要生动,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实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具体到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

课堂的展开和推进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在许多精彩的课堂教学中,简洁明了的导入语,天衣无缝的过渡语,恰到好处的提问语和耐人寻味的结束语等交错出现,从而显示出不同层次的语言节奏。如上《马铃薯是沉还是浮》一课,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同学们,这两个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当教师演示的结果跟学生猜测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马铃薯的沉浮到底和什么有关?而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刚才大家证明了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那么你能确定老师这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一定是盐水吗?这样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沉浮奥秘的求知欲望。

总之,课堂教学节奏存在于每一课时自始至终的变化中,体现出一种流动美。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综合考虑巧妙安排,让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从而构成了小学科学课堂整体节奏的和谐美,在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TOP
15#

 

我没能驾御好小车

这两年,学校很多老师都去学车,有不少人拿到了驾驶证,但我没有参加,因为我知道凭自己的经济情况,起码要过4-5年才能考虑买车,所以也没有必要过早去考证。上次到江苏开会看见周一那娴熟的车技,很是羡慕,但也仅此而已。(嘻嘻,一通废话。)今天上午,上了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内容《我们的小车》一课,感觉很不顺畅,课堂中暴露许多问题,让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没能驾御好小车。

首先,是自己的原因,虽然在事先我也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了解,但在课堂上语言组织比较混乱,废话较多。另外一大问题就是整节课都是以教师传授和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参加课堂学习,没有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从而参加实验的设计和完善中。另外因为对时间估计不足,导致没有能学生搜集记录的数据组织交流和分析。

其次,学生在这节课也暴露了许多行为习惯的问题。虽然我在课堂上强调分工合作,但是还是有许多学生自己单干,从组装小车到进行谁实验都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到最后上交的作业中有许多学生没有把数据全部记录,甚至有的学生作业是空白的。还有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加强,有不少小组的学生连小车都无法组装,这有点出乎意料。另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需要加强,确实有不少小组的实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我在观察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

最后就是材料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人手一份学具,但是有些学具比较粗糙,组装的小车运行的时候不正常,很是无奈,因为有个别小组就是这个原因而无法完成任务的。

分析了原因之后,我想今后的课要在这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功夫:1、准备充分,深入钻研教材和合理设计活动;2、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发挥学生的主体;3、对材料的结构性和合理性的要求更高(其实这不是这节课的主要问题,但是影响今后课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TOP
16#

新学期第一节科学课

 

不知道是不是体现人文关怀,这个学期学生过了月半才到学校报到,这就意味着可以比平常晚点开学,很是开心。34教师开会报到,35学生报到,今天36日上午第一节课开学典礼,然后正式上课。所以到下午才给我那两个五年级班的学生正式上科学课。

这是一节始业教育课。上这样的课应该说是很有经验了,不用刻意准备,我把去年期末的学生成绩单带着,然后就来到教室……

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看见我特别开心,有的学生马上叫出来“哇,还是老师耶!”看来自己这几年相处下来,我还是从这帮孩子身上骗取了不少信任和感情。说心里话,有时候我也会批评他们,甚至动口动手,但我也非常喜欢他们。这些家伙往往都是比较自我,上课发言很是积极,而且课外知识也很丰富,而且敢于反驳质疑我的权威,除了少数同学作业不自觉之外,确实很难找到他们的缺点了。

“今天上课主要有三个任务,首先是……”我把上个学期大家的考试成绩读了一遍,对特别好的给予表扬,对不理想的同学则提出希望。那些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在分数公布的时候甚至得到大家的掌声,他们很是快乐,从脸上的笑容就明显可以看出。

然后,我向学生宣布了这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常规,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只是增加了优秀科学小干部和科学小标兵(名称暂定)的评选,并当场任命了科学课代表,然后由课代表和上学期考试第一名的同学一起确定各个小组的小组长,再说明了一下评选的方法和名额分配。(各5名)

最后,我让学生一起把新书翻到目录,一起来了解这册书的主要内容,然后我适当的添油加醋,勾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第一单元“运动和力”我说要举行赛车比赛,第二单元“时间”我们来做水钟或者沙漏,在做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第三单元“生物和环境”则里面有个非常有难度的实验就是制作生态瓶……特别是介绍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时候,我坦然的对学生说,这是老师最怕的一个内容,学生顿时就兴奋起来,然后纷纷对这个单元发表自己的看法。

时间过的真快,我本来是准备在介绍这册内容的时候同时让学生把配套的“学具”拿出来作一个简单的了解,可刚说到这就下课的铃声就已经响了,只好匆匆结束。

附;在另外一个班也是按照这样的程序上,唯一不同的是这个班有个别同学很认真的完成了我在学期结束布置的选做作业“写科学小论文”,我把她交来的小论文看了一下,文笔不错,只是对科学小论文的要求和格式还不是很理解,于是压了点时间在课堂上简单的指导了一下。也从中得到启发,我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在全校组织一个小论文讲座,为今年召开的科技周活动作一些铺垫。

TOP
17#

关注  体察  理解——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一、片断描述:

在《赶走杯中的水》的实验中,我请了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当时教室的后面挤满了前来听课的老师,或许是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中的缘故,小女孩神态有点紧张,拿着玻璃杯,手微微颤抖......结果,那只晶莹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面上,碎了。

——”,所有的目光倏地聚在了小女孩的身上。

整个教室先是宁静,静得仿佛都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接着是哗然,许多学生叫起来了:赔!要赔!

但是,站在学生身边的我,清楚地看到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于是,我接过学生的话茬,说:赔?当然要赔!不过应该由老师来赔,因为嘛刚才是我邀请她来做实验的!

、说完,我拿起另外一个杯子,微笑着对她说:现在,老师再次邀请你为大家演示实验。然后转身对大家说:事先申明,如果这个杯子打碎,还是老师赔!

闻听此言,大家安静下来了,自信回到了女孩的脸上。

实验很成功,也很精彩。

我率先鼓掌,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我的思考:

这个片断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在那一刻,那一瞬间,那个站在讲台上的学生的神情,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知道,学生无心打破玻璃杯,自责已经让她心情不安,如果再加以批评,那么这个学生探究的天性和热情,也许就这样会被压抑、被泯灭,她将无法继续安心上下这节课,甚至会影响她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所以当时我最先想到的不是怎样让课顺利进行下去,而是想怎样尽快让这个学生从惧怕中走出来。

是的,在意外发生的瞬间,伴之而来的是学生的某种隐性的心理需要——善解和安慰。关注、体察、理解,可以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充满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在课堂上,我们用宽容的心来善待孩子的失误和过错,正是新课程赋予的人为精神的体现!

也许许多教师会这样认为,课堂出现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把课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新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娇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实实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不失为一个小插曲儿。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我想,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必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一旦出现意外,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妥善处理,这样,课堂才会鲜活,教学活动才会优美、散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TOP
18#

孩子啊,你的执着让我感动!——混合身边的物质教学随想

 

一些豆子,一些沙子,先混合,后分离。这样的一个实验,在我们成人眼里,肯定觉得索然无味。同样是这个实验,我们的孩子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以下是我剪切的几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先拿起豆子)这是什么?(又拿起沙子)这又是什么?
生:豆子。沙子。
师:如果把它们混合,你猜测一下会不会发生变化?
生:会。
生:不会。
师:想不想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
生:想。
师:可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先仔细观察一下豆子和沙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在实验后进行比较,发现到底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又有怎么样的变化。
生兴致勃勃的开始观察……

片断二:
孩子们高兴地混合着自己的沙和黄豆。
有的用塑料棒不停地搅拌着,有的拿起杯子使劲地摇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我发现搅拌以后黄豆浮在了上面,我发现豆子的颜色变了,我发现豆子的皮比原来好剥了,我发现豆子上的皱纹多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许多细微的变化,真棒!

师:那么,有了这些变化的豆子还叫豆子吗?有没有新的别的东西产生?
生:还是叫豆子,没有别的东西产生。
师:那么,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豆子和沙子的特征和性质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

在这两个片断中,学生始终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在观察豆子中非常的细致,而在混合的实验中更是精彩,学生不断的搅拌,以为这样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儿童化的研究科学吧!

TOP
19#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导入片断实录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陈建秋

师:(拿起来马铃薯)这是什么?

生:马铃薯。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的沉浮。(板书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这两个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大小都是沉的。

生:大小都是浮的。

生:小的沉大的浮。

师:到底是沉还是浮,我们把它放入水中。(教师把大的放入清水中,小的放入盐水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我看到大的马铃薯在水中沉,小的马铃薯在水中浮着。

生:因为小的很小所以浮,大的很大所以沉。

生:因为小的轻所以浮,大的重所以沉。

师:是这样的吗?(演示把两个马铃薯都拿出来放在1号水槽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演示把两个马铃薯都拿出来放在2号水槽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马铃薯的沉浮和什么有关系?

生:在1号水槽里两个马铃薯都沉在水底;在2号水槽里两个马铃薯都浮在水面上。

生:马铃薯的沉浮和大小没关系。

生:马铃薯的沉浮和轻重没关系。

生:马铃薯的沉浮和这两杯水有关系。

生:这两杯水不一样。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两杯水不一样呢?

生:有一杯是盐水,用嘴尝一尝味道就知道了。

师:在不清楚是什么液体时,我们不能轻易用嘴尝,否则既不卫生也不安全。

生:把两杯水都放在太阳底下晒,用蒸发方法来观察。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水被太阳晒干了,盐就剩下了。

师:这方法不错。但是今天是阴天,怎么办?

生:可以用火加热。

师:恩,是个好办法。观察桌上的材料,都有什么?你能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吗?你准备怎样做?

TOP
20#

 

听《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引发的几点思考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陈建秋    

前言
                    9月21-9月22我参加了浙江首届小学科学新生代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这次活动共安排了十二节展示课,这十二节课,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小学科学课在浙江新生代中的最高水平,但章鼎儿老师却认为只有几节课跟科学课沾了点边,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常识课的层次。老师这些话当然不是凭空而谈,值得我们去深思。作为丽水人,我自然对我市叶旭瑶老师执教的《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格外关注,因此就对这一课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提点粗浅的想法和建议,以供同行们斟酌。

 

片断描述一:新课导入

【问题点击】:应该说,老师的这个设计还是煞费苦心的,希望能通过这两个触目惊心的新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明确本课内容学习的重要性。然稍一细看,我们就发现此处有逻辑错误:这两个新闻当然是真实的,但由这两个新闻引出“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一推理过程显得十分牵强。因为造成新闻所述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一般不会是食物包装导致的后果。

【引发思考】:怎样导入才比较科学?

 

片断描述二:收集整理信息

【问题点击】:“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老师在收集信息和信息分类环节分别安排了约9分钟时间,应该说学生的活动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学生也找到了许多许多信息。但仔细分析,虽然老师在前面强调“谁发现的信息是与众不同的”,学生也花了这么多时间,但找到的信息全都是文字信息,而对包装上图片、条形码、环保标志、方便撕开口等信息根本没有涉及。出现这结果,估计是教师自身对教材钻研没有到位所导致。至于后面的信息分类环节,教师的提示语言如下:“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能不能给这些信息分分类呢?也就是说一般食物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那么,为什么要分类?可以按照怎样的标准来分类?教师根本就没有让学生明了,所以后面交流中学生的分类是没有目的,杂乱无序的,是为了分类而分类。

【引发思考】:如何关注活动的价值?

 

片断描述三:引导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问题点击】:“你在购买食物时最关注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自然不同,产品名称、厂家、品牌等等都是很正常的。表面上,课堂显得很民主,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其实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为教师的预设是用它来引导学生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压根儿就没有把其他的内容列入下一部分的研究计划中。这里涉及到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怎样问”,“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后估计有哪些回答”,都是教学设计中要考虑的。

【引发思考】:怎样进行有效的提问?

 

片断四:应用拓展

【问题点击】:这几个问题,是在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食物保质期长短的基础上,教师特意安排的实践应用题。不过,这几个问题的情境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到国外探亲能携带的行李重量是有限额的,而西方国家一般不允许带食物入境,再如我们去旅游往往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产品品牌选择食物,很少有人会因为保质期的长短而选择食物。既然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不真实的,那么所谓的实际应用又从何说起呢?无非是“空对空”的乱侃而已。

TOP
21#

反思:怎样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这个内容上了已经有好长的时间了,当时就想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今天看见飞舞朋友的《种子发芽后~~~》,又联想起自己当时的教学,于是:动手。

感悟一:有备无患,提高效率

在上那一节课中,我考虑了学生可能会提出的3个方面的因素,即书本上讲到的光照、温度和水分。当然也想到学生可能会提到空气或者土壤的问题,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对课堂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必要的设想和对策。

果然,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了空气,怎样设计对比实验呢?学生说用2个杯子,然后对一个杯子的口用保鲜膜密封。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但是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举了事先想好的例子:在一个密封的房间,里面的空气可以维持我们好几天,同样道理,对种子来说,杯子里面的空气已经足够它使用了。然后引导他可以用2个保鲜袋,先放入种子和适当的水分以后,一个排除里面的空气,一个让里面充满空气,然后都扎紧袋口进行对比实验,就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学生提出了养料,我问:种子的养料主要是从哪来呢,学生想到了土壤,于是我又和学生设计一起设计对比实验,我们把土壤、沙子和“空”作为控制变量,然后进行实验观察。

因为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学生的课堂问题基本上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也节省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举充分的交流。

感悟二:挑拨离间,完善计划

在设计光照对种子影响的实验时,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放是阳光下。我让他完整说明自己的实验计划后,问其他同学:你们对他的计划有意见或者补充吗?大部分学生都摇头,但我也看见有一两个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于是我请他站起来,但是学生可能没有想好,说话有点支吾,不能很好的表达——我知道,是我挑拨的时候到了:“你是不是想到阳光是有温度的呢?”一石激起千尺浪,这个学生马上想到:“是的,他的实验不仅仅改变了光照,还改变了温度。”我继续煽风:“那2个量都改变了,到时候实验的结果你能确定是谁的原因吗?”站起来的这个学生很得意,其他的同学也开始了思考,是啊,老师强调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对比。深入思考以后,学生想出了不少方法:1、都放在房间,一个放是日光灯下,因为它是冷光源;2、一个放在桌子上,一个放在抽屉里。于是,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学生兴致很高。

感悟三: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这一节课的要点是让学生知道做对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变量,而学生要讨论的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有许多而且相互关系是并列的,所以我就从学生第一个提出的那个条件组织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实验计划的填写。然后另外的因素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不过也有一点点遗憾,从学生作业上看,我具体讲的学生“抄”的很好很正确,让他们自己设计的那些作业就问题比较多。看来,理论设想和实际目标的连接还需要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

 

毕竟这是一节普通的家常课,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悟,就写到这吧,准备睡觉拉:)

TOP
22#

对教科版五上科学教师用书“第一部分”的意见

刚开学那天就想对教科版五上科学教师用书开炮,但一直没能静下心来,一直拖到今天才动手,呵呵。为什么会这样?还得从学校的集体备课说起。

 

今年我们学校82930日安排了集体备课和制定计划,这虽然剥夺了我们的一些休息时间,但对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确实是有好处的。因为以往我们都是开学匆忙上阵,然后在后面的几天补写教学计划和教案。为此我也想到,其实学校的领导应该改变思路,不妨把课务安排提前一星期或者10天通知任课老师,让老师有充足的时间熟悉教材和做相关的教学准备。

 

说到制定科学工作计划。网上许多朋友在这个时候就经常在群里或者论坛上叫了,“谁有五年级的教学计划呀”“跪求三上科学教案”之类的话到处飞。这我能理解,大家工作忙,可是我还是喜欢自己去好好的熟悉教材然后制定计划,因为作为一个老师,对教材的了解和全学期的工作任务安排是上好课的根本前提。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常用的格式是分这几个环节:(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具体措施。而主要的参考资料就是教师用书和自己以前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翻开教师用书,我看了一会
            
“第一部分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思路”,
            
发现它主要分三个部分:1、开头的导语和结尾的激励语;2、对教材的四个单元的简单介绍;3、本册教材的活动设计特点。

 

粗粗看是很有条理,但仔细阅读之下,我开始皱眉,因为这个部分根本就没有起到概括总结提示的作用,主要有这些问题:

 

1、活动设计的特点根本不成特点。

看这样的话,这是书上说明活动设计的几段文字:

“一、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科学概念和培养探索能力”

“二、科学学习不是单独地学习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学习和了解科学探究、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本质多方面的内容,而且需要在这些丰富的背景下学习科学”

“三、科学探究经历的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

看起来很吓人,理论性很强,但是实际上,这些话根本就是放在四海皆准的大道理,没有把五年级的教材特点点出来。而第二点更是以偏概全,把《动物的栖息地》里讲的一点点科学家观察背景作为整册书的活动设计特点,恰当吗?

 

2、没有把训练的层次性进行全面整理和概括。

同样是观察活动,五年级和三四年级到底有什么区别,训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本来是应该教师用书提供给老师的。而偏偏是这样重要的内容,教材根本就没有写。

我知道教科版把3-6册的科学概念概括了,那其实可以附在教师用书的前面或者后面,可是现在五年级教师用书没有。

 

为此,我建议在前面的第一部分,编者一定要多花点时间,做好以下几点:

1、寻找出五年级跟以前的年级的训练主要区别,并列表说明。

2、附上本册的科学概念,方便教师系统掌握。

3、另外还要附上常规的说明,比如各单元建议课时数,各单元的重点\难点等.

4、对某些特殊单元(时间跨越比较大的)也应该在第一部分说明清楚,让老师及早准备。

 

不知其他的5年级老师,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TOP
23#

科学课说课怎样说


            

首先从要求出发,你参加是什么比赛或者是什么活动,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这决定你说课的类型和方式。

 

从类型上分,说课可以分为常规说课和创新说课。所谓常规说课,是指把一般说课的步骤全部展示,这种类型往往有充足的时间,一般是在15-20分钟。而创新说课,往往是指不按牌理出牌,标新立异,一般在你上课后的匆忙说课,没有多少时间准备,一般时间是3-5分钟。

 

常规说课,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对教材做充分的了解,因为它往往会告诉你教材题目,有1小时以上的准备时间。当然也有例外,可能是临时通知。但这种类型的说课,你可以准备一个万能说课稿。

而创新说课,一般是在匆忙的时间内口头完成的,所以你只要从几个方面(一般3-4个)把自己这节课的优点吹一吹,最好是用现在时髦的科学理念作为标题先进行概括,然后,简单的结合自己的课堂举例说明。

 

平时大家说的往往是常规说课。那么,怎样进行常规说课呢?一般课程的说课(指语文数学等)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1)说教材(2)说学情(3)说目标(4)说教法(5)说学法(6)说教学流程和设计(7)说媒体(8)说板书设计。但根据科学课的特色,我们可以有侧重,为此我的建议是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说:(1)说教材地位(2)说目标和制订依据(3)说教学活动和材料准备,以及每个活动的效果分析(4)总结概括自己的教学特色。

 

具体说的,可以这样做:

1)说教材地位:你的那一课是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它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在安排学生掌握什么的基础上的,它主要包括几个内容。

2)说目标和制订依据:从科学概念,科学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确定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也不一定要前面贴上标签,说这是什么什么目标,你只要有意识的这样去着手,因为任何一节课,总是有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等。一般写3条目标为宜。在目标的后面马上进行制定的依据阐述,这里把学生的学情结合进去,因为他们是制定目标的主要依据,另外就是教材的设计层次和思路,还有就是新课程的理念,当然最好少用大家用烂的那些东西。

3)说教学活动和材料准备,以及每个活动的效果分析:科学课往往是由几个活动构成的。活动的组织和层次是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的说课希望大家要根据活动的顺序有所侧重,一般来说第一个活动和第二个活动的要求是有不同的,不是简单的重复。即使是同一层面的活动,我们教师的训练要点要有所侧重,比如第一活动主要是培训学生的合作和交流,那就要说自己会引导学生怎样怎样做,有什么操作上的要求;而第二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那就应该怎样怎样要求等。

这个部分是说课的重点,而评委这时候已经有点疲倦,所以你一定要说的有声有色,沙船飞扬,最好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这样就能得到好分。

4)总结概括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也是非常关键,评委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洞悉你花了1个多小时准备的课的步骤层次,他往往只是走马观花的感受到,所以最后你一定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进行强力攻击,把自己这节课的设计的精彩之处进行系统整理。可以用以下段式:总的来说,我这节课,突出了以下几点:1、体现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课堂上,我充分让学生********2、注意材料的结构性。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被材料所控制,在我的设计中,材料的组织是有层次的,提供的方式是根据活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3、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其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技能,情感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饿日目前我们的课堂课堂往往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略了科学知识,这是不恰当的。所以在本节课中********

 

最后说点额外话:1、说课要充分自信,我在说课我说的是真理别人都要听我的首先要树立这样的信念。2、要说的好还需要有表演才华,你不妨把枯燥的说课说的抑扬顿挫,甚至在其中的某个环节来个模拟上课或者说单口相声。3、充分的准备,把想到的好的理论抄写好,把相关可能有用的资料准备好。

 

呵呵,随意写来,不成章理,各位看过,一笑置之:)

首先从要求出发,你参加是什么比赛或者是什么活动,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这决定你说课的类型和方式。

 

从类型上分,说课可以分为常规说课和创新说课。所谓常规说课,是指把一般说课的步骤全部展示,这种类型往往有充足的时间,一般是在15-20分钟。而创新说课,往往是指不按牌理出牌,标新立异,一般在你上课后的匆忙说课,没有多少时间准备,一般时间是3-5分钟。

 

常规说课,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对教材做充分的了解,因为它往往会告诉你教材题目,有1小时以上的准备时间。当然也有例外,可能是临时通知。但这种类型的说课,你可以准备一个万能说课稿。

而创新说课,一般是在匆忙的时间内口头完成的,所以你只要从几个方面(一般3-4个)把自己这节课的优点吹一吹,最好是用现在时髦的科学理念作为标题先进行概括,然后,简单的结合自己的课堂举例说明。

 

平时大家说的往往是常规说课。那么,怎样进行常规说课呢?一般课程的说课(指语文数学等)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1)说教材(2)说学情(3)说目标(4)说教法(5)说学法(6)说教学流程和设计(7)说媒体(8)说板书设计。但根据科学课的特色,我们可以有侧重,为此我的建议是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说:(1)说教材地位(2)说目标和制订依据(3)说教学活动和材料准备,以及每个活动的效果分析(4)总结概括自己的教学特色。

 

具体说的,可以这样做:

1)说教材地位:你的那一课是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它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在安排学生掌握什么的基础上的,它主要包括几个内容。

2)说目标和制订依据:从科学概念,科学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确定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也不一定要前面贴上标签,说这是什么什么目标,你只要有意识的这样去着手,因为任何一节课,总是有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等。一般写3条目标为宜。在目标的后面马上进行制定的依据阐述,这里把学生的学情结合进去,因为他们是制定目标的主要依据,另外就是教材的设计层次和思路,还有就是新课程的理念,当然最好少用大家用烂的那些东西。

3)说教学活动和材料准备,以及每个活动的效果分析:科学课往往是由几个活动构成的。活动的组织和层次是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的说课希望大家要根据活动的顺序有所侧重,一般来说第一个活动和第二个活动的要求是有不同的,不是简单的重复。即使是同一层面的活动,我们教师的训练要点要有所侧重,比如第一活动主要是培训学生的合作和交流,那就要说自己会引导学生怎样怎样做,有什么操作上的要求;而第二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倾听能力,那就应该怎样怎样要求等。

这个部分是说课的重点,而评委这时候已经有点疲倦,所以你一定要说的有声有色,沙船飞扬,最好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这样就能得到好分。

4)总结概括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也是非常关键,评委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洞悉你花了1个多小时准备的课的步骤层次,他往往只是走马观花的感受到,所以最后你一定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进行强力攻击,把自己这节课的设计的精彩之处进行系统整理。可以用以下段式:总的来说,我这节课,突出了以下几点:1、体现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课堂上,我充分让学生********2、注意材料的结构性。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被材料所控制,在我的设计中,材料的组织是有层次的,提供的方式是根据活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3、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其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技能,情感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饿日目前我们的课堂课堂往往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略了科学知识,这是不恰当的。所以在本节课中********

 

最后说点额外话:1、说课要充分自信,我在说课我说的是真理别人都要听我的首先要树立这样的信念。2、要说的好还需要有表演才华,你不妨把枯燥的说课说的抑扬顿挫,甚至在其中的某个环节来个模拟上课或者说单口相声。3、充分的准备,把想到的好的理论抄写好,把相关可能有用的资料准备好。

 

呵呵,随意写来,不成章理,各位看过,一笑置之:)

TOP
24#

一纸聘任,是信任更是责任!

 

学校每年都要对老师进行聘任,而且到评选职称的时候必须要有连续的聘任书。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这已经流为一种形式,没有多少实质意义。我这里要说的是,在这两年中,我收到过如下四张聘任书:

12006316,被聘为中央教科所小学科学课程网“科教月刊”“网络研修班”栏目主编及撰稿人。

22006920,被聘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科学泡泡》节目科学实验顾问。

32007210,被聘为浙江小学科学网信息联络员。

4200731,被聘为《科学视野网》网络编辑。

这几张聘任证书我一直珍藏着。由于其他的原因,新视野网的科教月刊我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一直怀着遗憾和内疚。另外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一直是兢兢业业地努力着,因为我知道,聘任,是对我工作和能力的信任,更是让我多了一份责任。

回想起来,我最早在网络上做科学,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那时候,科学课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全面铺开,大家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特别多,对网络交流和资源共享的需要十分迫切。意识到这一点,我在人教小学科学论坛上发了不少原创的科学资料,并积极参加论坛上的交流和讨论,于是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在200310月成为了人教论坛的版主。为了进一步的开展网络教研,我和疆疆、阿伊伊等好朋友一起举行了网络沙龙活动,把全国各地的科学教师相约在一起,共同对教学活动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并得到《科学课》杂志的支持,从而为小学科学网络谱写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那时候,我在一个乡下学校教书,村里没有网吧,要上网只能跑到县城,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相约活动都是放在星期六下午200500,因为只有到那时候我才可以上网组织活动。有时候运气不好遇到个坏天气,为了能组织活动,我还是照样骑着摩托车40多分钟赶到县城,把脸蛋上的雨水一擦就赶紧到网吧上网,跟来参加科学相约活动的科学老师打招呼,然后匆忙地组织活动……后来因为办公需要,县教育局统一给各个学校配置了一台电脑,那时候使用的是拨号上网,而且那个校长把上网权控制在自己和网络管理员的手中。幸亏我跟网络管理员是好朋友,经常趁校长不在的时候上网过过瘾。再过了一两年学校的电脑多了,我也当了个小头目,自己有个小办公室,还有一台电脑,于是上网到十一二点是经常的事。再到20049月我调到了现在的实验小学,学校工作需要就自己买了台电脑,去年又弄个笔记本随身带,这时候上网就比较自由拉。

说这些扯远了。现在条件好了,有了自己的电脑随时可以上网,而在以前的活动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应该说网络科学的事我完全可以做的更好。在这时候,收到那些聘书,感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以前做网络科学,我完全是凭靠自己的兴致和激情,而如今我想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和引导:浙江小学科学论坛没有以前那样火了,这是怎么回事?科学视野论坛目前的状态是喜还是忧?既然负责科学视野网的科学网盟栏目我该做些什么呢?还有中央电视台的科学泡泡节目我是不是又该准备稿件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在我的心头盘旋。

开学这段时间特别忙,我只能在百忙中抽空去打理一下论坛,有不少工作都没有做到位。在这时候,我特别觉得朋友是多么的重要。许多时候真的很希望像以前那样有一群肝胆相照的朋友,一起为共同的事业而劳作——现在也不是说没有朋友,只是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地盘和方向,都是那么忙,我也就不好去麻烦朋友了。

但我坚信,无论是面对自己的困境和困难,我都有信心去克服。对许多人来说网络只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可在我看来,网络科学已经成为我生活、工作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写到这,想起昨天(621)在办公室的一个小插曲,当时办公室有同事开玩笑说用500万买断我的上网权,问我干不干,我连想都没想就回绝了,然后他总结说办公室其他的人只要有500万都可以做到不上网,唯独我一个人做不到,这也许对我最实在的评价吧,呵呵。

TOP
25#

[原创]给学校网站管理的建议

 

学校校园网的创建已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去年开始县教育局决定举行评比活动,这给校园网站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管理网站的陈彬花了许多时间终于把校园网重新整装一番。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除了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了动员和布置任务之外,还分别在上学期末和这学期初召开了两次网络骨干会议。

无可置疑,现在的校园网站栏目设置比以前更合理了,内容丰富了许多,更新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的校园网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处理,势必成为障碍网站发展的绊脚石。

一、网站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

建设网站,首先要考虑的是定位问题。如果一个网站,仅仅只是作为宣传自己的窗口,而不去考虑读者的需求,那即使做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类网站,一般都是以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网站的主要阅读对象,而这又以教师为首要支持力量。

老师需要什么?除了阅读他人优秀文章和新闻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找到跟自己有关联的资料。比如说,前几天我想看县里的论文竞赛通知和市里的课题申报表格,结果是从别的学校网站上搜索到的,而我们的校园网站没有及时转发这些重要文件。

其实网站首先是要为本校老师服务的,有一次我想找几张学校的照片,可是到我们的网站除了首页的那个动画之外,根本就没有关于校园的图片资源,其实完全可以把校圆的许多照片放到网上,特别是那些标志性的建筑的照片。还有就是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也一定要完善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给其他的老师课堂教学极大的帮助,大家才会真正利用好网站。

还有关于学生和家长的发动没有到位,应该让家长和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学校许多的工作可以让家长上网来了解,并且发动上传自己优秀的文章。为了加强互动性,应该把论坛开辟出来,当然要有人经常管理保证论坛的正常秩序。

二、网站的管理仍然人浮于事。

两次骨干会议,特别是第二次会议还宣布了具体人员的分工,但实际上仍然没有太明显的效果。本来是每个栏目都有专人负责,但考虑到论坛管理和安全问题,没能给予必要的权限,结果这批人其实只能起着联络员或者是积极分子的作用。而真正有审核权利的人员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对网络操作不是很熟悉导致不能经常进行管理。这几天我和个别同事就上传了不少文章,可过去45天都没有看见被审核,这极大挫伤老师的积极性。

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一是真正的管理人员及时审核管理,争取做到每日登陆一次,二是挑选部分有兴趣、时间和能力的骨干协助管理,给予一定的权限。

三、网站的技术支持没有到位。

点开几个小栏目,发现里面的文章列表没有,但实际上那个栏目里应该是有文章的,不知是分类的问题还是连接没有弄好。还有教师的博客和主页都还是虚设,其实我们学校有不少老师的个人博客都是弄的比较好的,如果把这个空间开放出来,并在学校的考核中给予一定的比例,相信可以为校园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前面就已经说到了,作为互动的天地,学校论坛应该开放,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在这里进行沟通,而且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许多话可以更坦城。

另外:有的栏目就那么点内容,已经快一年没有更新了,这样的栏目就失去了吸引力。

当然,总体来说校园网站比以前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版式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这些意见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

TOP
26#

[原创]冷眼看网络投票

全国首届“探索杯”小学科学教师优秀博客评比开始了,其中有一项是网络投票,作为评比的参考。头几天,我也给几个好友发过投票地址,让他们给自己投上一票。但几天下来,我就不再这样做了,只是在上网的时候习惯性地给自己和另外几个优秀博客投点票。

前段时间,在林建锋的博客上看到《请不要在网络投票前折腰》一文,

user1/309/archives/2007/3623.asp我在好几个群中转发了这篇文章,这样的举动对我来说应该是很少见的。因为我一直对群信息干扰深恶痛绝,一般只有对属于公众性质的活动、通知才进行多群转发。有的人总喜欢拿自己一点点小问题在这个群那个群到处发,或者是把自己的个人博客什么的东西到处宣传,全然不顾及群友的感受,也违背当初我们设置多类群的目的,对此我虽然不好明确的说什么,但内心是非常痛绝的。而转发林建锋的文章,是因为他的许多观点非常精彩,和我的想法不约而同。当时,我也就准备对这个投票说点自己的感受,但因为工作繁忙没能完成,直到现在放假了才得以静下心来,补写点自己的感受。

先说说网络投票,这还是几年前兴起的新事物,曾经风靡全国(外国是不是也流行这个我因为不懂洋文自然不敢妄下断论)。那段时间,从地方到中央,许多评比活动都打出网络投票的大旗,而且网络投票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不是直接作为评比结果,就是作为重要的评比依据。说来也奇怪,当时的人们都比较幼稚,手段也比较简单,QQ群很少,为了拉票,人们纷纷给网友留言求助。于是,在给自己的朋友投票时,心中很容易产生一种成就感,因为每一票都显得比较珍贵。

再到后来,呵呵,这样的拉票方式已不再是主流。人们开始利用群体进行投票,各类相关信息满“群”飞,更有甚者利用技术手段,一分钟刷上几十票是举手之劳。以去年我县师德标兵网络评选为例,当时我校有个老师候选,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要求老师每天上网的第一件是就是投票。这还不算,计算机老师破解了投票程序,然后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进行集体刷票。海风女儿参加的年历宝宝评选活动也是相类似的情况。这时的网络投票,已经失去了任何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次小学科学教师优秀博客评比网络投票中,或多或少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只是顾忌到面子问题行为有所收敛而已。这本不该指责什么——毕竟这是一次全国级别的大赛,而那个成功的光环离自己是那么的近,只要再稍微努力一下……在这样的形式下,有多少人会甘心放弃?又有谁会任人宰割?(宰割这个词放在这有点不合适,抱歉的是,我一时想不到别的词语。)

其实,哪几个博客是称得上优秀博客,哪些人真正用心的在做博客,在大家的心中是有一定共识的。而这时候举行的网络投票,倒不如说是一次对博主一次人格的考验和友情的检阅!为什么这样说?我给朋友交代几个细节吧。

细节一、谢谢你我的朋友:刚公布投票地址的那两三天,我看见有二十多票支持我,因为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一次可以投两票,说明起码有接近二十来个朋友支持我,这让我非常感动。而这自发的二十多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投票。

细节二、我不用技术手段:没过几天,打开投票地址,突然看见有个别朋友的博客票数飞飙,虽然不一定是采用了技术手段,但这样的票一般是有一定水分的。(组织方进行网络投票,初衷是希望能从中进一步获得优秀博客的信息,同时也给广大网友一个参与评选的机会。)如果你请了一帮学生来投票,或者因为你在群中发了广告引来了一些不看博客、很少看博客的朋友来投票,这样的票有多少意义?有一个朋友,看见我的票数遥遥落后,就说要用技术手段帮我刷票,我连忙谢绝好意,明确告诉他那样反而会陷我于不义。

细节三、是谁默默地坚持:我也虚荣,每天上网的时候,我会给自己投上两票,当然还有一两个好友的博客,因为这是程序所允许的。但让我惊奇的是,还有一两个朋友,也在默默的给我投票,我只能从不断而又缓慢增加的票数得知这一点,是他?是她?还是……我再无所知。我深深保留这份情谊,虽然我也许永远不知道到底是谁。

最后,我想就对网这次络投票的事向组织者提出几点意见:

1、制作不够精致:投票的页面就是一个表格不好看,票数的显示比例不是很对应,且投票的相关说明不完整(连起码的每人每次可以投几票都没有交代)。其实完全可以采用在主页面上给每个人一小块,放上博客图片(或者照片)和一段简单的文字介绍,这样就更美观和形象。

2、考虑不够周全:目前的投票结果我个人觉得已经失去了意义。如果不显示投票数量,或者采用注册名再投票,我想可能效果就会好些。因为前者可以让大家不直接面对诱惑和刺激,后者可以让投票人多少有点责任而评委的参考价值更大些。

3、宣传没有到位:既然是全国规模的比赛,相关的宣传一定要铺开,不仅仅是QQ群,还要在各大论坛上做好宣传,而且这个宣传不应该是博客评比人发的广告,而是组织者的统一宣传,今后还应该在大型会议、杂志上做好宣传。

 

话说回来,应该感谢科学课杂志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博客写手更有激情,在相互的交流中互相学习,通过这样的一次活动,意义和收获都将是巨大的。再过一段时间,全国首届“探索杯”小学科学教师优秀博客就该有结果了,翘首期待着……

 

 

补:这是几天前在乡下老家写的文字,因为不能上网,所以一直保存在电脑。今天回自己的新家,从科学视野网得知评比已经结束,本想适当删改再发,转又想,也许原生态的东西更有滋味,于是,全文照发:)

关于公布全国首届小学科学教师优秀博客大赛评比结果的通知

http://www.kxsy.net/news/200702/247.html

TOP
27#

不睡觉的兔:科学网络,一路走来……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小学   陈建秋

2003719,我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科学论坛。兔年出生的我,一直对龟兔赛跑耿耿于怀,便给自己取了个“不睡觉的兔”的网名。当时科学课刚实施没多久,小学科学论坛显得比较冷清。我把自己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发在论坛上共享,积极和朋友交流课改心得。渐渐地,来小学科学论坛的人多了。200310月,我当选为小学科学论坛版主。此后,我基本上每天上论坛管理,及时对论坛上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策划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从而为论坛聚集了大量的人气,使小学科学论坛成为全国小学科学教师的网上家园。

2004228,我和网友疆疆、啊伊伊一起组织了第一期“科学相约活动”。来自6个省的20余名科学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大家就关于“辨论式学习的探究与思考”展开积极讨论。这一全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利用了网络优势,把各地科学教师组织在一起,即时交流课堂教学的经验和困惑,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得到《科学课》杂志的大力支持,多次大篇幅地刊发活动资料。如今“科学相约活动”已更名为“网上沙龙”,每月组织一次,成为《科学课》杂志的一个特色栏目。

说起“科学相约活动”,百感交集在心头。那时候,我还在乡下学校,学校采用的是拨号上网,根本无法满足组织活动的技术要求,于是每个月活动我都要骑车五十多分钟到县城网吧上网,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而活动后的资料整理,有时间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活动组织,我们整整筹划了两个月时间。先是征集活动主题,给广大教师发出邀请,再到联系专家参与,到论坛上发技术说明,因为没有经验,那段时间我们不断地修改和调整方案。等到我们觉得准备工作都已做好,谁知道又出了许多意外:有许多朋友进不了会议室,邀请的专家不能到位,准备好的录像无法正常播放……后来我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一路走来/科学与你相约/我会想起/与各位认识的种种/也会想起/发生过的点点滴滴/谢谢你/走入我们的活动/或许没有想象中那样精彩/但是我们总是尽力作到最好/每次/坐在电脑前互诉心声/我想/这时候/我们一定是最最真诚相对的好朋友/有缘做到朋友是很难得的/谢谢你对我们活动的包容、安慰、关心、用心/所有的美丽/都珍藏在你给我们的记忆里/网络是虚拟的/在这上面却有一个真实的你/真实的我/又到了每月的相约时刻/真诚的问一声/你能来吗?

200493,我和小季、疆疆、海风等网友创办了国内首家小学科学教育网刊《科教第一线》。其实,我们几个所谓的网刊编辑,都是一些普通教师,平时工作十分繁忙,而要制作好一期网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就是凭着对科学教育的执著和热爱,我们利用课余时间,以服务一线教师为宗旨,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及时传达最新的课改信息,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到2005825,共出版了10期网刊,给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2005420,我们在科学备课群(群号:3401159)举行了第一次网络集体备课活动,课题是翼教版四年级下册《雨的形成》。此时,我们的科教类QQ群已如雨后春笋,QQ群多而杂乱的弊端日益突出。为此我组建了小学科学QQ群联盟,根据需要和特点分别设置了“版本专群”、“活动专群”、“地方群”等,从而使网络交流逐步走上有序有效的正途。

如今,我是科学视野网管理员和人教小学科学论坛、科学视野论坛、浙江小学科学论坛的版主,成为《科学课》杂志“百花园栏目”首批推荐的优秀科学教师,被聘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科学泡泡》节目科学实验顾问,中央教科所的小学科学课程网“科教月刊”、“网络研修班”栏目主编,先后被评为丽水市水学科带头人、丽水市明星教师、全国优秀劳技教师等荣誉称号。当然,这些荣誉的背后,我确实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努力。可以这样说,网络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它伴着我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教师生涯,也将继续影响着我今后的人生。

我也清楚地认识到,在目前的科学网络教研活动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1、现在的“网上沙龙”方式单一,讨论缺乏深度;2、网络骨干兼职过多,疲于奔命;3、科学论坛过多,力量分散,贴的内容有许多雷同;4QQ群的讨论比较杂乱,教研范围不浓厚;5、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大型活动十分缺乏……

对症才能下药,我觉得我们今后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多努力:1、邀请专家参与,组织“百家论坛”活动,引领广大教师快速成长;2、打造几个精品网站和论坛,把大家的力量聚集在一起;3、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扩大影响,增强活动的有效性;4、建立完善的网络联盟,把学校、老师、出版社组织在一起,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5、把网络研修班这一全新的教研方式进一步深化。

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情谊,长存的是记忆。一路走来,兔子真诚地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携手与共齐心协力,一起打造小学科学教育辉煌的明天!

TOP
28#

幸福的回忆——与郁波老师亲密接触

 

2004年,看过一个讲座ppt,题目是《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迈进》,文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前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指明今后的科学课程改革方向,当时就被作者所折服,心想:什么时候能跟认识一下郁波老师就好了。

200512月,我满怀期待去参加浙江省小学科学五下培训会,因为事先我们的教研员孙老师就说过,郁老师要作一个《关于科学概念》的讲座,并且点名要看看我……谁知,到嘉兴当天晚上,会议的组织者之一影子就告诉我,郁老师生病住院了,来不了了,担心的同时也很是遗憾。

今年3月,突然接到北京的一个电话,是郁波老师的助手刘宝辉老师打来的,邀请我25-26日到北京参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小学科学课程网》网站建设研讨会议。终于可以见到盼望已久的郁波老师了。

325 ,一改以往睡懒觉的习惯,一大早就和另外的几个朋友到中央教科所,到会议室的时候,郁老师还没有来。过了一会,一个老太太略带气喘的从楼梯口快速出现,并连声道歉,我知道,这就是郁老师了。大家互相寒暄了几句,然后郁老师就忙开了,要给大家弄点茶水,但因为是星期六,没有现成的开水,要烧。当然我们也没有闲着,顺便整理了一下桌椅,坐下,会议开始。

老师首先欢迎我们的到来,然后简单的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和主要任务,然后给我们与会人员发了聘任证书。趁这个间隙,我仔细打量了老师。老师个子娇小,精神矍铄,语言简洁干练,时刻浮现的笑容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后面的活动我们出场了,我们交流各自对网站建设的设想、意见和建议,大家非常坦陈,会议开始进展的非常顺利,形成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共识。

会到中场,因为观点不同,我和另外一朋友展开了正面的交锋,言辞和语气都比较过激,这时候的老师没有向别的朋友那样来打浑,一直静静地听着,思考着,一付隔岸观火的架势。

毕竟我们都很有理智,而且我们的出发点是对事不对人,在一番互相批驳之后,火药味淡去了,会议转到另一个主题有效地继续。

而这时候,时间已经到1220分多了。老师因为身体的问题,这时候她回家去吃饭。而我们匆忙吃完送来的盒饭,基本上没有什么间歇,又开始了下午的会议。话题说到网站的兴旺离不开专家的支持,于是我们说到老师应该在可能的条件下多到我们的论坛上走走说说,老师玩笑说这应该当面向郁老师说。老师来了,还没有等她在坐安稳,我就把刚才大家的建议跟老师说了,特别是这样做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怎样操作,老师诚恳的接受了,一点没有专家的架子,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与此同时,我顺便提到了我在修订科教版四上教师用书的《有生命的物体》单元中《形形色色的植物》的一个问题,我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既然是教师用书,那么就应该在让一线教师在操作上多下功夫,比如书上的有一件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放在这有什么目的,再比如有插图,这插图上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等。然后我讲到了这一个内容中的两个植物图片我不是很确定,希望老师告知。老师告诉我其中之一是龙舌兰,但另外的看起来像海棠花的那个植物是她在自己的办公室照的,她现在也不是很确定。老师肯定了我的观点,并承诺一定把这弄清楚并告诉我。(后记:330老师专门来电,转告老师的话,那植物是长寿花。)

会议一直到下午5点多,我们请老师做一下总结,老师非常民主,一再询问我们还有什么要说。说实话,我们的会议从早上大约830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多,中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我们是年轻人,也感觉有点疲倦,而老师年岁已高,再加上身体又不是很好,我真的很是担心。但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而且我确实还有些想法,结果我又是胡侃了好几句。(现在想起来,有点内疚。)

在我们愉快的笑声中,会议结束,我们一直来到中央教科所的门口,留影。然后,老师去处理了一些事,邀请我们共进晚餐。在去餐厅的路上,我跟老师说了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县的一些科学教育情况,老师非常认真的倾听着,有时夸上几句,那一刻,我都觉得自己差点要流泪了。

因为我电视台的一个朋友邀请见过面,所以很遗憾我没有能跟郁老师共进晚餐,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我见到了心仪已久的老师,在这一天相处的美好时光中,老师的慈祥、民主和对工作的执着已经深刻在我的心中。当时我就暗自下决心,回去后一定把网站的事做好。

终于写完了,顺便找了些关于郁老师的一些介绍和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中国的科学教育,少不了像老师这样的专家引领和参与,那么,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祝郁老师身体健康。


郁波 中央教育科学院科学研究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科学教育、教育实验。现任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专业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1988年底调入中央教科所,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学与课程的研究工作。 1995年起开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承担了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任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著作和论文有:《陆禾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路培琦自然教学改革探索》、《科学教育与社会》、《STS教育:一种新的改革潮流》、《中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与"Hands on"方案有关的研究》等。

郁波老师简介

http://www.handsbrain.com/learningbydoing/Subject/sechbforum/instruction/yubo.htm  

郁波老师《关注科学概念》的报告

http://www.raxk.com/Soft/jyjx/jykj/200601/20060113214821.html  


郁波老师《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迈进》的讲座

http://lckx.jdjy.cn/ReadNews.asp?NewsID=559

http://www.handsbrain.com/handsbrain_new/LearningByDoing/newstemplate/print.aspx?newsid=500

郁波老师《法国LAMAP科学教育计划给我们的启示》

http://chat.pep.com.cn/lb5000/topic.cgi?forum=43&topic=472

TOP
29#

2007年第一学期工作回顾

2007年7月,《机械与工具单元教学与思考》发表在《科学课》2007年第7期。

2007年7月,组织实施的《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申报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研究》总课题的子课题。

2007年7月7日—8日,在杭州市育才第二实验小学参加“小学科学网络研修班”结业活动,主持学员论坛活动,并成为小学科学网络研修班结业学员。

2007年7月23日—25日,在杭州参加了浙江省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社修订版)研讨会。

2007年8月27日—9月24日,组织教科版新教材上册集体备课活动,与全国优秀科学教师一起完成3-6年级上册所有科学电子教案。

2007年8月29日,被评为2007年丽水市明星教师。

2007年9月13日,在莲都区中山小学参加丽水市小学科学六(上)教材培训会,并作讲座《教科版(修订版)3—5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2007年9月25日—26日,参加在中山小学后庆校区召开的莲都区小学科学教材(修订版)培训会,并作讲座《教科版四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2007年10月15日,组织实施的《构建学习团队推进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申报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

2007年10月15日—11月15日,举办了大洋路学校首届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并推荐部分优秀小论文参加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

2007年10月22日,在校教师会议上作个人成长报告《科学和网络伴我成长》。

2007年10月30日,在校数学教研组活动中上观摩课一节《看图找关系》

2007年11月,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省教研室具体负责的《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行动丛书》编写工作。

2007年11月13日,组织了校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同课异构显风采 跨校教研共提高》,并上观摩课一节《谁流得更快一些》。

2007年11月23日,参加在梅山小学举行的莲都区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会议,作讲座《穷极思变、破茧而出——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并上观摩课一节《谁流得更快一些》。

2007年12月7日—12月12日,举办了2007年大洋路学校小学生科幻画比赛,并推荐部分优秀科幻画给《小爱迪生》杂志。

2007年12月,参与并负责执笔的课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获丽水市一等奖。

2007年12月21日—12月30日,参加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小学科学省级教师培训班,顺利毕业,被评为优秀学员。

2007年作为双月主编,按期推出《科学新视野》网刊第6期、网刊第8期、网刊第10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4 15:47:33编辑过]

TOP
30#

祝贺兔子!硕果累累!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