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机械摆钟》一课一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地观测摆钟及自制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难点:动手制作一个摆,重复测量摆摆动的次数,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前几节课的计时方法,学生在了解用太阳计时、研究燃香钟和水钟后,也会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最后引出随着时代发展更精确的计时工具——摆钟。
探索:摆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计时的?为什么它能更精确地计时?引导学生说出带动钟面尺轮转动的摆的规律运动,随之进入基于前概念的科学实验。
研讨一:钟摆的运动能够精确计时嘛?
活动一:观察钟摆的运动。学生容易发现摆动是有规律。
研讨二:猜测一下摆钟里的摆一分钟能摆动几次?
活动二:测量摆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组实验,完成记录单。实验完毕分析数据时根据小组间数据差异较大,点出如何算摆动一次,学生容易把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摆动一次的计数算为两次。得出结论: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研讨三:现在你能理解它为何能精确地计时了吗?除了摆钟里的摆,其他的摆在摆动时是否也有同样的规律呢?我们也动手做一个摆,研究一下它摆动时的特点。活动三:请同学们利用桌面的材料做一个摆,让你的摆自由摆动起来。
研讨四:在摆动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相同吗?
活动四:观测自制摆在一分钟内摆动次数,重复3组实验,完成记录单。学生很容易发现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还是相同的。教师点出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拓展延伸:摆钟的摆和自制摆,为什么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会不同?学生会说出可能跟摆绳的长短、与空气阻力有关等原因,下节课实验继续探究!
【小结】摆钟之所以能帮助我们计时,是因为摆具有等时性。
【教学反思】
导入亮点:导入中机械摆钟的工作原理、从观察钟面到背后的齿轮到摆绳再到摆动的摆,让同学们通过直接观察摆钟的结构认识摆钟,并找到其工作的“核心”——钟摆。
实验设计亮点:自制摆实验材料中准备的线分为12cm和6cm两种,方便后续分析不同摆摆动次数不同的原因,请不同数据的小组上台展示实验材料,一目了然。
拓展延伸不足有遗憾:关于不同摆摆动次数不同的原因,有同学会提出其他的原因,如空气阻力,由于时间不足没来得及验证,其实可以都放在讲台上,由教师验证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