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用水计量时间》一课一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难点:结合实验探究,理解古人用水流计时的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上节课古人的计时方法,学生在了解用太阳计时和研究燃香钟后,也会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最后引出古人更创新的计时工具——水钟。
探索:为什么可以用水来计量时间?学生容易说出因为水流速度均匀,随之进入基于前概念的科学实验。
研讨一:水流速度是匀速的吗?
活动一:观察水流速度。学生容易发现速度会变化。
研讨二:那水流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
活动二:测量漏出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学生容易发现水流速度随着水位下降越来越慢。
研讨三:那怎样能让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引导学生往唯一的变量——水位方向思考,说出保持水位不变的原理。
导出: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古代水钟结构,分析水钟的工作原理。
(盛水漏斗中的锥体用来控制流水孔的大小,盛水漏斗边上的泄水孔用来保持水位高低)
【小结】水之所以能帮助我们计时,是因为水具有以下特点: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
【教学反思】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是亮点:用针筒作为滴漏装置使实验操作更简便、易于观察,用量筒代替烧杯锻炼学生平视读数的能力。
拓展延伸不足有遗憾:关于用水计量时间,尽管古人常用,但现代人不再使用,首先指出科技在发展,计时工具也在进步的STSE目标,再提出如果在生活中不关紧水龙头,浪费的水就是那么多的计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