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1学年度共同体沈银彬专帖(一六) [复制链接]

61#

上虞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7日听到消息,到今天早上为止一切秩序井然
沈银彬 发表于 2021/12/10 9:42:20
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天佑上虞!
TOP
62#

从手抄写到活字印刷,比较所用时间?为什么没有提到活字印刷中的刻字是按呢?是不是活字印刷中,已经储备好活字,所以刻字的时间就基本可以忽略了
沈银彬 发表于 2021/12/4 21:30:15
活字字模雕刻的时间可以让学生雕刻一个字模尝试
TOP
63#

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这个窗口向外望出去为什么是黑色的?
TOP
64#

“天宫课堂”第一课,下面图中亮亮的是太阳吗
TOP
65#

“天宫课堂”第一课中,这样介绍的方式还是很有趣味性的
TOP
66#

万嵩海主讲《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命题策略》。


TOP
67#

“天宫课堂”第一课中,这样介绍的方式还是很有趣味性的

沈银彬 发表于 2021/12/11 19:46:46
这样的课堂很有意义,科技强国。
TOP
68#

回复 64楼沈银彬的帖子

这个应该是空间站的灯吧
TOP
69#

回复 65楼沈银彬的帖子

教具需要这么大,学生能直观了解
TOP
70#

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这个窗口向外望出去为什么是黑色的?

沈银彬 发表于 2021/12/11 19:43:08
.因为没有光,哈哈
TOP
71#

“天宫课堂”第一课中,这样介绍的方式还是很有趣味性的

沈银彬 发表于 2021/12/11 19:46:46
.感觉与宇宙又近了一步,
TOP
72#

2022第一次研修活动,精品迭出
TOP
73#

太阳系大小比列,很震撼
TOP
74#

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TOP
75#

不同的箭头符号表示热传递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从粗箭头到细箭头可以说明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细微变化
TOP
76#

回复 75楼沈银彬的帖子

这个小细节处理的真巧妙
TOP
77#

剪头的红色和蓝色也有寓意吧
TOP
78#

教学非常有意义,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2/2/12 18:23:02
TOP
79#

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细微变化
TOP
80#

活动非常有意义,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2/2/12 18:23:02
TOP
81#

实验很精心!为你点个赞
TOP
82#

回复 74楼沈银彬的帖子

这个变化确实太细微,稍有操作不当就看不到了
TOP
83#

[quote]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2/2/12 18:23:02 [img]http://lt.zjxxkx.com/images/com......
luweiwei 发表于 2022/4/6 15:11:29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269-8.aspx#476513]
精确度高了价格就上去了
TOP
84#

沈老板不缺钱,

[quote][quote]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2/2/12 18:23:02 [img]http://lt.zjxxkx.com/ima......
戴丹丹 发表于 2022/4/8 12:28:48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269-9.aspx#476924]
TOP
85#

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2/2/12 18:23:02

是的,这个变化不简单。
TOP
86#

[quote]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2/2/12 18:23:02 [/q
上虞樊少飞 发表于 2022/5/7 8:46:39
这个实验改进之后可能更好操作。这个实验下水做过,太慢了。而且精度要求有点高。
TOP
87#

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2/2/12 18:23:02

用心思考和实践,才有这样的教学改进,这个资料很好!
TOP
88#

微弱的变化,需要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才可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2/2/12 18:23:02

用心思考和实践,才有这样的教学改进,这个资料很好!
TOP
89#

同堂异构,各不相同,耳目一新,犹品大餐。
一导入
或趣,或直,或简。
二探究
或合而有序,或分而清晰。
检验标准亮明,食物相互隔离,工具使用示范,实验方法探讨,多种证据证实。
三研讨
由众集一,由表及里。
四拓展
或延或收,或健康,或回顾。

感悟:两头小中间大,分合各有千秋,指导只求必要,证据一定要透,研讨一定要深。
TOP
90#

《食物中的营养》一课,学生的基础是什么?这节课的起点在哪?
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1.学生知道哪些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2.具体某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如肥肉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那么,我们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本课的教学呢?
我觉得是不是同样可以延伸出两种思路:1.你知道食物有哪些营养物质吗?2.你猜一猜肥肉里含有什么营养物质?你的依据是什么?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2-05-15 06:22:3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