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科教师施婷译专贴 [复制链接]

1#
2020年11月15日,我们定海区青研社的成员们如期参加了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活动。这次的直播嘉宾是北京市科学学科教研员贾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我对科学课中科学思维的理解》的讲座。
贾老师以课堂实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从学生课堂学习中出现的思维走向为起点,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最终让学生呈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贾老师的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学生在动手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是为了什么做,而不是因为老师要求我们做实验就做实验的,而是带着实验的目的,为了验证实验的猜想。只有带着目的,带着思考的实验才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我认为科学思维既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注意力不稳定,有效思维的时间短,模仿能力强,但思维缺乏灵活变换,浅显不深入。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需要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抽象的逻辑思维建立与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和动手操作实践感受有密切联系。需要注重学生日常经验事实的归纳和总结,开展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和推理,以及对科学事实和科学推理进行质疑和批判。
但是要实现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个目标是非常难的,往往很难把握每一个课的思维逻辑。教师得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堂课,掌握其中的思维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灵活应对,学生学到的东西,逻辑也才会清晰。而这单单靠一个教师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共同钻研一个课,共同来磨一个课。
分享 转发
TOP
2#

如你所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或观察就是为解决科学问题搜集证据,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科学问题也是科学思维的范畴。科学思维的培养隐含在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中
TOP
3#

参加研修,有助于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TOP
4#

把握每堂课的课堂思维很重要,可以试着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
TOP
5#

记2021.1.5《定海区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研讨活动》培训心得


每次到了期末,就要进入科学课的复习阶段。对于如何复习一直很迷茫,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是对自己的复习方式不是很确定。这次定海区特地举行了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期末科学课的复习,上午有三节复习展示课,分别是四上的《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和《声音》的三个单元,下午进行了交流研讨以及专家专题讲座。

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学习了复习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三节复习课都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层层递进,呈阶梯式。第一节的复习课是从引到扶再到放。以一碗牛肉面为线索,从呼吸入手,教孩子们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再引入如何消化吸收,放手让孩子们制作消化这一部分的思维导图,开展生生交流,不断补充纠正,面面俱到,复习的相当完整。第二节课则是框架式复习,在已有的框架中,让学生用精炼简洁的词语概括。这种模式刚好适用于对思维导图有一定的认知及使用能力的基础上开展,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加充分。这种模式适合对思维导图已操练了一个学期以上的学生。第三节课,则是先让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思维导图后,课堂上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再次开展复习,然后剩余的时间进行习题操练。利用四人小组校对答案,讨论后仍有问题的再由老师讲解。讲解过程中插入了课堂实验,从而突破练习重难点,这种模式值得我学习。

这3节复习课很好的展示了现阶段的3种不同程度的复习方式。反观自己的复习常态课,很随意,而且习惯了老师多讲,多灌输一言堂。今天的复习教学理念值得学习,需沉下心来思考小学科学复习课的目的,不能单单是为了应试考试,简单背诵识记知识点,还要教学生复习的方法,理清每课之间联系。同时为了提高课堂复习效果,要思考这堂复习课的重点放在哪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抓住某个重点即可。

TOP
6#

记2021.1.15网络研修培训心得——《小学科学低段乐考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一、二年级科学课的开展,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期末测评一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近两年来,我校一直开展游乐考的模式。这种形式既符合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能让学生获得学习阶段性的仪式感,还能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这一阶段科学学习的现状。
但在设计乐考题目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考题多元化
  科学课教材中的许多课所涉及的内容操作性、实践性很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构建科学概念,并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巩固科学概念,学以致用。因此,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涉及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水平、科学精神等多个维度。
2、考试有趣味
  为了改变以往静态的、紧张的室内测评模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愉悦的考试环境,按照考官的要求和乐考的游戏规则进行考评。
3、星级评价
  科学乐考的成绩采用星级评定,学生收获的是一颗颗闪闪的星星,而不是分数。以下是我校这学期一、二年级的科学乐考内容。
小小科学家科学乐考的成绩采用星级评定,学生收获的是一颗颗闪闪的星星,而不是分数以下是我校这学期一、二年级的科学乐考内容


小小科学家



一年级



学会观察,学会测量



1.选两张植物的叶,说出它们的三个不同点。[提供真实树叶]

说对一点得1个★,说对三点得3个★

2.用拃和小方块测量桌面的长,哪个更准确?请说明理由。

测量正确得1个★选择正确得1个★,理由恰当再得1个★



小小科学家



二年级



描述、分类



1. 我会描述:2选1说出一天太阳的位置变化、或说出至少3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说对一点得1个★,说对三点得3个★

2.我会分类:提供实物,让学生根据要求将选定材料的物品找出来。

说出选定材料的名称得1个★选择部分正确得1个★,全部选对得2个★


  总得来说,乐考只是一种测评手段,虽然有趣,但耗时长,学生测评范围不广,这是一大缺陷。

最后编辑爱睡觉的喵喵 最后编辑于 2021-01-19 21:16:40
TOP
7#

记《指向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与解读》的培训感悟


  2021.3.15,又迎来了每月研修之行。这期是由娄立新老师带来的《指向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与解读》的讲座。娄老师从大概念的相关内容和教材设计解读两方面,向我们讲述了科学大概念的内涵、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概念进阶的比较等等,之后又解读了四年级《岩石与土壤》和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变化》的教材设计与大概念的联系,收获颇深。

  借机再次翻阅《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学生要了解的18个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个,生命科学领域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而这18个大概念里包含了75个主要内容。内容之多,只有清楚了解这些概念和内容,对学习活动进行深度思考教师才能分析教材背后的逻辑结构和活动内涵最后基于学生学习水平和需要开展教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尤其现在又是新教材,这些单元内容要在大概念的教学趋势下,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框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对科学各个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以及跨学科界限的通用概念的理解,并在基础上加深对学生本质的理解。

  基于科学大概念的学习目标框架设计中,具体概念通常会明确无误地出现在教材或教学用书中而学科的核心概念则隐含在单元的整体结构中,成为单元教学的主要线索和隐性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正确理解科学大概念,掌握学科核心概念通用概念,理解学科学本质教师也要学会评价,及时对照大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最后编辑爱睡觉的喵喵 最后编辑于 2021-03-18 15:12:29
TOP
8#

记定海区小学科学“教研之春”四下新教材培训心得


  阳春三月,伴随着绵绵细雨我有幸参加了定海区第十九届“教研之春”暨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此次活动主要包含3块内容:《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的教材分析;《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和《比较不同的土壤》的2节观摩课;还有袁特的专家讲座

  首先感谢丁红霞老师、王燕萍老师和王文斌老师分别带来的三个单元的教学经验分享,让我对整个单元的教材用意和教学处理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3个特别的下水实验,让我真真切切的体验了一把学生的感受,老师们的小组合作在15分钟内很多也未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可想学生在操作时又会经历怎样的感受,这也充分说了要给与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非常喜欢。

  接下来是两堂观摩课也相当精彩。沈梦薇老师的《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上课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利用透明的接线盒看的到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然后出现暗箱现在你们看得到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吗?从而引出电路检测器。通过检测的顺序自检电路检测器、根据检测结果来推测连接方式出示巩固练习推测暗盒的连接方式最后拓展出示六个接线头的接线的检测和推测连接的方式。整堂课凸显了学生的自主注重学生的交流和研讨。

  王卓梅老师的比较不同的土壤》,是新教材中新增的课程,难度较大。但王老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寻找证据,建构科学概念。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朱家尖种植的西瓜,土壤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导致西瓜的口感特别好。而这这个土壤的特点是耐汗能力强,粘性差,渗水性好。从而提出研究问题现在我们要三种土壤中寻找哪种土壤适合种植西瓜。要求从土壤的颗粒大小、粘性渗水性方面对三种土壤进行研究。出示三种土壤分类特点,找到相应的名称。学生通过实验交流,研讨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土壤能够种植不同的植物。最后拓展地球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土壤,这些土壤又适合怎样的植物生长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善于关注每个学生。

  最后是袁特的讲座。袁特强调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能不仅仅是获得科学知识还要有探究能力——方法思维情感态度的转变与增量。有个比喻非常好一棵树是向上成长重要还是向下成长重要?我们经常关注树的上半部分,往往忽略树的下面。就好比对孩子的教育,一个孩子哪些是树的上部分,哪些是下部分?上部分往往指的是成绩,操行和技能这些都是显性教育是指树梢上的教育而下部分往往是指思维情绪。内在的力量如果不够强大,就无法支撑孩子的成长。而内在的东西一般是指内在的思维习惯——理性思维和情感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智。而教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能够突破从进阶起点,学生的起始水平通过一步一步向前进,形成学习的进阶终点例如王老师的比较不同的土壤这堂课的学习起点是指学生知道土壤有沙粒,沙,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在生活中见过不同的土壤。这些只是直观的感知。而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比较不同土壤的方法能够从颗粒大小、渗水性粘性这三方面来进行比较。同时,不仅仅要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还要把土壤放在更广阔和更深层次的视野中去观察研究——土壤与适宜植物生长的关系怎样的土壤是于怎样的生活?人们该如何利用土壤资源培养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TOP
9#

TOP
10#

每日研修促动再学习
TOP
11#


2021.4.9记小学科学网区域共同体正式成立

  4月9日,我随定海小科团队赴临海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区域网络研修共同体活动。此次活动为我们展示了四年级新教材的4个研究课例以及2个讲座谈谈我一些想法和收获。

  临海小学校长黄申友黄校长的《种子的传播》巧妙的把语文和科学结合在一起。整堂课渗透科学的严谨上虞区实验小学姜小卫老师的《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满满的仪式感。从初级电工证—中级电工证—高级电工证,重重闯关,充满了挑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仪式感的课堂是值得我学习的。临海市大洋小学朱俊燕老师的《电路中的开关》,引入STEM理念,根据开关内部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开关定海区洪松老师的《比较不同的土壤》,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课堂评价语言,丰富具体,又恰到好处。课堂的评价语一直是我的弱点,我的评价语非常简单直白又干涩这得多向洪老师学习。

  喻伯军老师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推进策略》,通过大量的课堂实例来讲述如何做项目化学习课程,这些例子的背后都是各位老师不断尝试不断磨练的结果。如何能在自己的学科内开展项目化学习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就像喻伯军老师说的,每学期用心开展1-2个项目,把这个项目做精做细做全,就够了,能在某个领域找到自己的强项就非常好了,可是这真的好难,不知我的强项在哪,只能慢慢摸索吧。。。。。




最后编辑爱睡觉的喵喵 最后编辑于 2021-04-12 20:27:46
TOP
12#

     2021.4.15记每月研修《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培训感悟

  这期是方亚琴老师的《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主要从5个课堂上的教学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开展项目化学习。我感觉说是项目化学习,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任务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实验,通过完成度来展示学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需要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创设真实情境,设置驱动任务,要对教材形成大概念意识,适当重组,是非常考验教师。当然在任务驱动时,需要将达成标准具体化,帮助引导学生操作,也便于开展后期评价。

   而我对项目化学习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在我的印象中项目化学习一般是工程类项目,例如项目设计,项目评价,项目改进等,也许我可以先仿照方老师的几个项目化学习案例,在课堂中适当尝试一下,也许会有更深的体会。(不知道为什么,图片无法插入)

最后编辑爱睡觉的喵喵 最后编辑于 2021-04-16 20:33:50
TOP
13#

2021.04.19记舟山市小学科学2021学术年会

  最近参加的活动还是挺多的,上上周的临海行,上周的网络研修,这周的小学科学学术年会,很有缘都跟项目化学习有所关系,简单说说听课的感受和一些想法。

  滕静兵老师的《观察土壤》这节课,是非常注重细节的,指导地非常详细。让学生带来生活中的土壤,从身边入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前概念,学生对于土壤里有什么,了解的还是非常多的。在指导学生寻找证据来证明土壤中到底有什么时,详细且具体,例如可以用摸的方法来感受水分,用捻的方法感受颗粒大小的不同,放入水中通过分层现象再次证明土壤颗粒大小的不同。给与学生充分时间感受,并寻找证据。可能这里实验的顺序更换一下会更好,先做放入水中静置的实验,这样学生才有时间看到分层现象。

  王卓梅老师的课已经听了好多次,不得不钦佩她的课堂功底,上课游刃有余,就拿这堂《比较不同的土壤》来说,我已经听了两遍,这一次又把课堂提上了一个高度,基于教学的大概念,从两盆不同生长状况的凤仙花着手,引出土壤的不同,继而观察比较不同的土壤。用微视频辅导学生对渗水性的实验操作,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比较出土壤的颗粒、黏性、渗水性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土壤。那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壤时,我们可以怎样改良种植凤仙花的土壤呢?把课堂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实现了知识服务生活。

  杨智超和屠琴老师共同带来的项目化课程《制作一顶帽子》,这个课堂比较特别,全程80分钟,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课堂是否有些过长?不过从课堂学生的反应来看,似乎也还好,学生玩得还是蛮开心的。35分钟前期的引入、设计和再改进,22分钟的制作,25分钟的分享和交流,还评选出2名最佳设计奖,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自评,俨然像个小小工程师。

  我结合袁特的讲座内容和前几天从其他地方听的讲座,谈谈我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项目化学习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在不同的实际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然这个过程肯定经历了设计—制作—交流评价—再修改设计—再改进实践,最重能有一个作品展示。在整个过程中,评价表不可或缺,既是老师有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知道是不是手机原因,照片都无法上传,到时候用电脑再补照片吧)

最后编辑爱睡觉的喵喵 最后编辑于 2021-04-19 21:04:18
TOP
14#

以搜集证据为目的,开展实验教学

    究竟什么是实验活动?

  曾经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记得刚入职时,我以为就是简单的做个实验,其实不然,实验活动应该是解决某一科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为了证实或者验证某个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搜集证据来支撑观点。

反思这4年来的教学,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教学中我还是普遍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个实验我们这样操作1........2.......3........,做实验时我们要注意1.......2........3.......,老师要求怎么做,学生怎么做。经过这样的操作,学生仅仅只是为了操作而操作,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林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也适当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其中有几个是值得我注意的:

  1. 在实验操作前,经常会提问我们通过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提问的方式会让学生观察点的范围就小了,只观察局部,本来有很多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变成了单一的验证信息。

  2. 教学视频的制作是为了解决教学上的重难点,当实验比较复杂时,语言说不清时非常必要。但在视频中切忌不能出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同时教师的操作要规范,不能出现一些不当行为。

  3. 《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堂课,通过开放式的探究,出示大量材料,出示3点提示,解决了这堂课的重难点(空气怎么观察,怎么密封),让学生设计几种能证明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种上课模式,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不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学生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4. 《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我们常规的上法:1.出示同一地方白天和黑夜的照片,揭示课题,说说昼夜现象与什么有关。2.小组讨论,交流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贴花。3.这些假说用模拟实验表现,小组检验是否成立。4.学生交流想法。改变后的上法:1.让学生说一说昼夜现象是怎么产生的?2.让学生演示一下如何出现昼夜现象3.小组讨论,并通过实验模拟出来。4.展示各小组的模拟结果5.学生交流想法。6.这些现象都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那是不是模拟出来就都是对了呢?到底是哪几种?能排除哪些情况?

  总得来说,科学课堂要呈现出像科学家做科学的味道,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知道实验怎么做,重在问题解决,重在实验现象观察,学生安安静静做实验!

最后编辑爱睡觉的喵喵 最后编辑于 2021-05-06 15:22:27
TOP
15#

回复 14楼爱睡觉的喵喵的帖子

楼主每次都在分享自己的研修体会,真是太优秀了
TOP
16#

根据讲座反思平时的课堂,很棒!
TOP
17#

回复 1楼爱睡觉的喵喵的帖子

         虽然我没能有幸聆听到贾老师的讲座,但是正如你说的,他在讲座中提到的“学生在动手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是为了什么做,而不是因为老师要求我们做实验就做实验的”也让我感同身受!
        我在2021年四月份的定海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中,上的《地球的形状》一课,也正是犯了这个错误。
        这里有个帆船从远方驶来的模拟实验,但是关键不在于怎么模拟,而在于怎么解释。
TOP
18#

2020年11月15日,我们定海区青研社的成员们如期参加了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活动。这次的直播嘉宾是北京市科学学科教研员贾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我对科学课中科学思维的理解》的讲座。
贾老师以课堂实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从学生课堂学习中出现的思维走向为起点,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最终让学生呈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贾老师的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学生在动手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是为了什
爱睡觉的喵喵 发表于 2020/11/19 19:49:39
科学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我们的科学重点之一,其实是有难度的。
吕坚
TOP
19#

记市青年教师能力大赛初赛


  今天上午,参加了市里的青年教师能力大赛初赛,体验了一把学生考试的感觉,100分钟内完成200道题目,基本都是小学内的常识题,但很大部分都是知识拓展,并与时事新闻相关,真真感受到了自己知识面的狭隘,看来得多抽空看看书籍,增长一下知识面。

TOP
20#

做了老师后,这样的体会确实不多,不过每一次都印象深刻。
TOP
21#

记录平时点滴的思考,不断学习、积累,长此以往,一定成长很快呢!
TOP
22#

  宇宙浩瀚无穷,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永无止境,与地球最为相近的火星成为了人们最青睐的对象。这期是由郑永春给我们带来的《让人类再生存十万年》讲座。这一期培训,让我切切实实地开启了对火星的认知,也初步了解了探索火星的一些过程。其中郑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映象深刻——探测要保持质疑性,并同时要用证据来佐证你的质疑这不就是科学课上我们一直强调的寻求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TOP
23#

采集身边的岩石

今天,跟着一群科学老师,去了摘箬山(传说中的火山岛)采集岩石,收获还是很多的,收藏了很多沉积岩和流纹岩,以后上课的图片可以用自己的啦~
TOP
24#

回复 23楼爱睡觉的喵喵的帖子

请问,你们是什么活动呀?这么有意思
TOP
25#

回复 23楼爱睡觉的喵喵的帖子

这么有趣的活动啊,太棒了吧
TOP
26#


2021.4.9记小学科学网区域共同体正式成立

  4月9日,我随定海小科团队赴临海参加小学科学教学网区域网络研修共同体活动。[font=宋体
爱睡觉的喵喵 发表于 2021/4/12 20:26:03

同感,洪老师的评价确实及时又到位,佩服洪老师的语言功底和反应能力
TOP
27#

记录平时点滴的思考,不断学习、积累,长此以往,一定成长很快呢!
丫儿 发表于 2021/5/12 13:11:59
是的 ,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爆发的
TOP
28#

今天,跟着一群科学老师,去了摘箬山(传说中的火山岛)采集岩石,收获还是很多的,收藏了很多沉积岩和流纹岩,以后上课的图片可以用自己的啦~
爱睡觉的喵喵 发表于 2021/5/22 17:20:33
这种感觉最好了
TOP
29#

     2021.4.15记每月研修《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培训感悟

  这期是方亚琴老师的《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主要从
爱睡觉的喵喵 发表于 2021/4/16 20:31:06

多学习项目化学习的例子,就能深刻理解的
TOP
30#

2021.04.19记舟山市小学科学2021学术年会

  最近参加的活动还是挺多的,上上周的临海行,上周的网络研修,这周的小学科学学术年会,很有缘都跟项目化学习有所关系,简单说说听课的感受和一些想法。[/siz
爱睡觉的喵喵 发表于 2021/4/19 21:02:41

你们年会是在上半年举行的呀,我们都是年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