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阳光琥珀的学习足迹 [复制链接]

1#
        关键词:科学思维中的方法论
        科学思维需要遵循方法论原则,其中一点是遵循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的思维原则。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角度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同时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整个认识过程应该是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结合过程。
        在执教新版教科版四上《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中,我发现本课非常讲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后,不仅熟知每一消化器官,更能认识到消化系统是多方位协同工作的。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整体地认识人体的消化顺序,再通过饼干进入人体后沿着身体内消化器官的顺序来探索每一个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具体工作原理,最后再从整体的角度总结与分析,整个探究过程是分析和综合的结合运用。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会分析部分,也会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综合,符合科学思维方法论原则。
        我认为要完整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然是一个反复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过程,它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每一堂科学课,希望学生也能经历这样的过程,使他们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分享 转发
TOP
2#

学会分析,学会综合,才能取得长足进步。
TOP
3#

关于分析和综合,说得不错!
TOP
4#

回复 3楼喻伯军的帖子

谢谢喻特
TOP
5#

回复 2楼叶淇芳的帖子

以前上课真是盲上,有了理论的支持,才更有底气
TOP
6#

课后在这里作一下总结与反思,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成长。
TOP
7#

点滴积累,渐行渐远,学习永远在路上
TOP
8#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理有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
TOP
9#

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底气很足。期待更多地课例!
TOP
10#

关键词:交流研讨
——记12月3日定海区科学研究社“渗透STEM教学理念,激活学生研讨交流”学术活动
        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我认为最重要的两字是“自主”。自主探究、自主研讨、自主发现,一切都是自发进行的。在科学课堂中,怎样促使学生能够把这些流程都经历呢,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要考虑的重点。
        其中,教师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激励者、串联者、启发者。以交流研讨环节为例,科学课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是一个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出结论,又如何通过数据找到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不同并进而分析原因……这些过程正是科学家在每一次实验后所要经历的过程,每个数据的背后都有一次实验过程,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实验过程的规范性。
        怎样在这个研讨过程中能触发学生思考?我认为首先可以将实验过程可视化,为学生搭建一个分析的平台。比如同时展示全班学生的数据,例如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很多课都涉及到全班数据的汇总。学生通过分析个别数据和综合整体数据,进而有了新的发现。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地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就可以慢慢形成这样的科学思维。
        其次,教师需要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研讨。“你们同意吗?”“还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一样吗?”……这些启发式的语言,帮助学生和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生生的互动正是体现了“自主”。
        然后,对于一些特殊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场景还原的方式来解决。特殊数据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可能是正确的发现,也可能是操作中的失误。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关注这样的操作过程,并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用于后面研讨交流中的一个证据支持。也可以让特殊数据的小组进行演示实验,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发现其问题。这样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要遵循真实这个原则。通过这些证据,进而分析数据中产生的问题。这样细致的剖析,让学生不断地强化“数据是证据”这个道理,从而能做到珍惜每一个数据,认真对待每一次操作。
        触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有很多,我也仍然在学习与反思中。学生经历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会有一次从数据到真相的升华,而我经历每一次的研讨活动,也是一次从碎片到本质的提升。感恩!
最后编辑秋清 最后编辑于 2020-12-03 22:20:1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