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芳芳2020暑假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1#
暑期已过去三分之二,静下心来,读读专著,充充电。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0/8/31 15:20:1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由于平时的教学工作很忙,教的班级很多,教授的学生也有几百人,教学要完全面对“个体”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孔子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能真正落实,真心觉得难。但仍然要怀抱着“为每一个孩子”而教学的理念开展教学。心怀美好,努力前行——《面向个体的教育》,希望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TOP
3#

回复 2楼乖乖兔的帖子

最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
TOP
4#

回复 2楼乖乖兔的帖子

最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
王充小学  王坚栋 发表于 2020/8/11 21:21:06
是的,也是最理想的教育。但在教学实际中,却真的很难做到
TOP
5#

第一辑《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

       “一位曾做过20多年班主任的老师告诉我,不当班主任之后与一名学生谈话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自己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还是没有多大效果,这名学生仍然没想通,或者说,他仍然不以老师说的为然。于是,他们约定第二天再谈。这位老师告诉我说,这在过去他做班主任时是不可能的,那时候的谈话一般1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学生想不通的事,现在看来,那时的教育并不真实许多时候,学生在我们班主任的行政权力下被迫“想通”了,其教育效果的真实性却大可怀疑。这位老师的体验刻骨铭心,代表着老师们放弃行政力量之后普遍的心路历程。在过去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里进行管理,一不小心,管理过度而教育不足的状况就会出现,当我们手里挥舞着警察的大棒时,布道的牧师形象便丧失殆尽。在威武的大挂面前,每一个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追问。学校就这样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规规矩矩的孩子送出了校门,而任由他们在社会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园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机会。”
最后编辑乖乖兔 最后编辑于 2020-08-13 15:40:09
TOP
6#

反思: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行政力量”常常可见。在教学生做人,教学生知识,教学生技能等各个方面,我们都会有主观意识,将自己认为“正确的、好的”强加于学生,能认真倾听,平等交流,花大把时间来真正了解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理由”总是那么缺乏耐心。当过一年带班主任,经验尚浅,班级里总有么几个学生带着“刺”,惹出麻烦,也曾“耐心”教育,也曾“悉心”疏导,但效果甚佳。现在回忆,每次在“谈心”时,总是带着一种一定要说服那位学生的先入之见,还未沟通即带着结果和学生对话,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三观”或处理的合理方式强迫让学生接受。当场学生“想通了”,但没过多久又“惹事”了。现在想来,在教育教学中,我真正做到“平等对话”了吗?真正了解学生了吗?”答案显而易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难做到“平等”对话。看似平等的双方,在倾听后,也不免带着主观意愿来评价或开导或建议或说服。尊重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对话,放下“行政力量”,交谈才有意义,教育才真正开始。
TOP
7#

第一辑《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



  “教室成为学科的领地,每一拉老师都有了自己的一间学科教室,教室成为学科学习的重要载体,从图书、挂图到药品、仪器,从作品张贴到学习方介绍,每一个角落都彰显着专业和学术。当师生共处这样个环境里的时候,他们发现,过去只能靠嘴和耳朵才能进行的学习,今天变得生机盎然,尤其是当观察、演示、实验、模拟,讨论交流与网上游历来得如此便捷时,学习也变得好玩了,有趣了。学科教室的建设,一反常态,完全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依据学科学习的规律装点环境,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手脑并用、听说并重,当需要用枪时就用枪,当需要使棍时就使棍,学习生态自然平衡而和造。教室的力量还来自人格。有了主人的教室洋溢着个性,温馨、深邃、静谧;梦想、追求、压力,成了那些不一样的教室不同的主题词,于是,有着不同需求的学生便有了不一样的去处。当然,需求也会随着时间和心境的改变而改变,于是,选择也就成了学生们的家常便饭。教室的力量还来自同伴。那些相约自修于同一间教室的学生,有的因为相同的志趣,有的因为共同的目标,有的因为相互合作,有的因为需要比肩竞争,他们因为各种缘由走到一起,却因此创造出相互影响的教育情境。这些本来的受教育者,却在不自觉间成为一种创造学习氛围的教育资源。

TOP
8#

反思:文中提到的“学科教室目前我们学校也有,属于科学的学科教室有4个 ,其中三个属于课堂教室,一个属于创新实验室。科学教室的范化,年级特点不突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通用,利用率比较低,科学味也不浓,效能性不足。寻其原因:1.没有合理的规划。2.没有固定的教室认领。3.教师教学年段不集中(本人教授3、5两个年段),导致材料不能集中。4.维护精力不足。看了此书,发现好的学科教室有着无穷的教学力量,能让学生受到科学环境的熏陶,创造出科学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开学后,和组长建议,提高科学教室的有效合理利用,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TOP
9#

第一辑《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

       “一位曾做过20多年班主任的老师告诉我,不当班主任之后与一名学生谈话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自己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还是没有多大效果,这名学生仍然没想通,或者说,他仍然不以老师说的为然。于是,他们
乖乖兔 发表于 2020/8/13 14:14:12
平等对话,才是教育的开始,老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TOP
10#

回复 8楼乖乖兔的帖子

芳芳心中有大爱,装着学生,装着科学
TOP
11#

反思:文中提到的“学科教室[font
乖乖兔 发表于 2020/8/13 15:42:29

认真阅读,联系实际积极反思,真好
TOP
12#

回复 6楼乖乖兔的帖子

唐老师读的很认真,反思深刻具体
TOP
13#

指向个体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最有效的,只是有时我们的授课制很难做到个体,所以孩子能遇上一个与自己性格匹配的老师也是一种缘分。
TOP
14#

指向个体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最有效的,只是有时我们的授课制很难做到个体,所以孩子能遇上一个与自己性格匹配的老师也是一种缘分。
儒衣飘飘 发表于 2020/8/15 23:29:30
是的,大众化教学是普遍现象。书中是整个学校进行改变,取消固定班,开展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爱好,选择班级上课。理想的个体教育确实很难实现。
TOP
15#

发现那棵树


     发现那棵树,需要教育者的胸怀。由于我们的成长经历和价值判断,也由于社会发展和历史积淀,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都早已有了一些理想之树的轮廓,甚或清晰的标准,如果没有时变事变的思维和宽广、博大的心胸,我们很容易像那个西方神话里的魔鬼,让每一个人全都躺在那张一样大小的魔床上,把他们据得一样长。有时因为敬业,有时因为热爱,反而纵容了过度的教育,孩子们身上刚刚萌芽充满生机的枝枝杈杈,常常过早地被冠以“旁逸斜出”而遭扼杀。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孩子即使在最慈爱的父母那里长大,他的内心也会留下很多创伤。我们长大后要搜索自己的内心,看看它藏有多少张“魔床”,然后亲手将它摧毁。

TOP
16#

让学生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多一些经历可以减少一些人生危机。同样,一个人只有敢于也能够在云谲波诡的人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了,他的人生才是安全的,也才有可能是丰富多彩的。

TOP
17#

寻找团队精神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我们更需要的其实应该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高效率的运转。






     在我们科学课堂上,团队精神也显得很重要。由于小学科学课堂上所呈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实验),目前开展的steam课程更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精神。

TOP
18#

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


  要避免吧自己的学生培养得如同自己一样,其中还有规避学生成长风险的原因。在我过去曾经工作的一所学校里,由于一位杰出的化学老师担任班主任,结果班上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竟有接近80%的学生选择了与化学有关的专业。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他们太热爱自己的化学老师而爱屋及乌了。如果我们不从中干预,让学生再沉下心来想一想,在爱老师和爱化学之见加以区分,否则,学生一旦进入了有一天没有他们心爱的老师的化学领域,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后悔莫及。






  这段话很有感触,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时光。老师的对学生的影响确实很大,有时是好的影响,有时是坏的影响,当然这个“坏”是相对学生自己而言的。初一、二的我科学学得并不好,一直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有努力但却上不去,心里干着急。但到了初三,班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不知为何,这位新老师的教学很适合我,我也很喜欢这位科学老师。于是,初三的科学成绩变一路攀升,从中等到了班级前几名。很感谢这位老师,因为我的“爱屋及乌”,科学成绩提升了很多,考出了比较理想的成绩。我想说目前还是以分数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的教育,能遇到这样一位能够让自己“爱屋及乌”的老师,也是一种幸事,至少会因为“这位”老师而爱上学科,爱上学习,提升成绩。

TOP
19#

暑期忙充电,放假不忘学习
TOP
20#

从助推器到发动机


     过去一直想不明白东方教育的根本差异在哪里,我们经常感慨我们的孩子没有动力,他们前行似乎总是在靠父母、老师、考试等外部的助推器,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中其实缺失了一样东西——选择。当学生有权力为自己的未来准备感兴趣和有意思的课程时,我想,他们才真正有可能在自己身上装上一台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动机。





确实,兴趣很重要。感触也颇深。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平时教学时,科学课堂上表现并不突出的孩子,在选修课(社团课)上表现的尤为优秀。社团课这是他们的自己选择的课程,以兴趣为基础,学习起来特别投入。因此,在科学课堂上,尽可能发掘孩子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促进动力的产生。



TOP
21#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正确的选择当是创造常态下的教育情境,让教育在矛盾冲突中,在抵制诱惑中显示力量。

TOP
22#

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


   我们太看重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什么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什么。基于他们的基因,综合他们的素质,循着他们的兴趣,我们其实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孩子们实现属于自己的成功,成就属于自己的未来。但是,我们过分高估了教育的力量,我们常常闭上发现的眼睛,总希望时不时地拿出教育的法宝与成长的规律较量,于是,吃力不讨好,常常会成为我们的苦恼。





    是的,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很多父母或者教师常常用分数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把分数看的过分重要,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抹杀了有特长的孩子,造出了一批会考试的学生。接下来的新学期,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第一次经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不知道自己能否真正做到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是否会疲于应付教学、教育和琐事而忘记初衷,忐忑。


  

TOP
23#

教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


    我们的岗位职责尽管需要不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是教育的本质却是教会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而,在可能的情况下和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将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是我们应该念念不忘的原则。





又是一个“授之于鱼和授之于渔”的话题。在教学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并不多,特别是低段学生,常常会跑到跟前来“告状”。为什么会常见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一是学生小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教会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更容易(省事省时),三是教师不认为学生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科学教学中,教学生探究和让学生探究也比较常见,引导成了“牵绳”,最终学生无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比如考试试题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一多),便失去了解决问题的依据,常常会做错题目,更不用说真正来解决生活难题了。“授之于渔”多么重要,虽然费时费精力,但从长久看,却是终身受益。

TOP
24#

管理学生学习


   管理学生学习,就不能忽略管理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激励。教师应该是鼓舞着,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者,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妈妈的怀里;教师应该帮学生攀上属于自己的顶峰,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激励不是教学工作的附庸,更不是课堂里的奢侈品,它应该充溢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普照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TOP
25#

亲近一下被冷落的教材


    学习过程必须亲力亲为,谁也无法代替。每一个学生正是在接收、判断、筛选、整合信息的过程中,最终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里他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如果我们出于“好心”,连咀嚼教材的过程也由辛勤的园丁们代劳,孩子们其实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学习机会。

TOP
26#

亲近一下被冷落的教材


    学习过程必须亲力亲为,谁也无法代替。每一个学生正是在接收、判断、筛选、整合信息的过程中,最终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里他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如果我们出于“好心”,连咀嚼教材的过程也由辛勤的园丁们代劳,孩子们其实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学习机会
乖乖兔 发表于 2020/8/28 16:36:03

  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出现此情况。很多时候学生都没有进行预习或者复习,对书本内容很少了解。科学教学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得出结论,学生很少用到课本。其实在很多公开课上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公开课、教研课中学生只带文具盒和作业本,很少拿书(或拿了书不用书),教材成了摆设,那教材的意义何在。目前小学科学教材终于实现人手一本,但复习也好,学习也好,很少有学生会用教材,而是利用教师的复习提纲,不会使用教材内容来开展思考。
TOP
27#

教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


    我们的岗位职责尽管需要不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是教育的本质却是教会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而,在可能的情况下和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将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是我们应该念念不忘的原则。[/font
乖乖兔 发表于 2020/8/27 22:38:56

赞!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时常发生,老师应该教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TOP
28#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正确的选择当是创造常态下的教育情境,让教育在矛盾冲突中,在抵制诱惑中显示力量。



乖乖兔 发表于 2020/8/21 11:44:41
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去琢磨
TOP
29#

管理学生学习


   管理学生学习,就不能忽略管理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激励。教师应该是鼓舞着,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者,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妈妈的怀里;教师应该帮
乖乖兔 发表于 2020/8/28 16:31:21

善用“鼓励”的教育手段着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与积极性。
TOP
30#

回复 21楼乖乖兔的帖子

学生和教师都需要真实性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