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芳芳2020暑假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11#

反思:文中提到的“学科教室[font
乖乖兔 发表于 2020/8/13 15:42:29

认真阅读,联系实际积极反思,真好
TOP
12#

回复 6楼乖乖兔的帖子

唐老师读的很认真,反思深刻具体
TOP
13#

指向个体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最有效的,只是有时我们的授课制很难做到个体,所以孩子能遇上一个与自己性格匹配的老师也是一种缘分。
TOP
14#

指向个体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最有效的,只是有时我们的授课制很难做到个体,所以孩子能遇上一个与自己性格匹配的老师也是一种缘分。
儒衣飘飘 发表于 2020/8/15 23:29:30
是的,大众化教学是普遍现象。书中是整个学校进行改变,取消固定班,开展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爱好,选择班级上课。理想的个体教育确实很难实现。
TOP
15#

发现那棵树


     发现那棵树,需要教育者的胸怀。由于我们的成长经历和价值判断,也由于社会发展和历史积淀,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都早已有了一些理想之树的轮廓,甚或清晰的标准,如果没有时变事变的思维和宽广、博大的心胸,我们很容易像那个西方神话里的魔鬼,让每一个人全都躺在那张一样大小的魔床上,把他们据得一样长。有时因为敬业,有时因为热爱,反而纵容了过度的教育,孩子们身上刚刚萌芽充满生机的枝枝杈杈,常常过早地被冠以“旁逸斜出”而遭扼杀。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孩子即使在最慈爱的父母那里长大,他的内心也会留下很多创伤。我们长大后要搜索自己的内心,看看它藏有多少张“魔床”,然后亲手将它摧毁。

TOP
16#

让学生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多一些经历可以减少一些人生危机。同样,一个人只有敢于也能够在云谲波诡的人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了,他的人生才是安全的,也才有可能是丰富多彩的。

TOP
17#

寻找团队精神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我们更需要的其实应该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高效率的运转。






     在我们科学课堂上,团队精神也显得很重要。由于小学科学课堂上所呈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实验),目前开展的steam课程更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精神。

TOP
18#

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


  要避免吧自己的学生培养得如同自己一样,其中还有规避学生成长风险的原因。在我过去曾经工作的一所学校里,由于一位杰出的化学老师担任班主任,结果班上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竟有接近80%的学生选择了与化学有关的专业。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他们太热爱自己的化学老师而爱屋及乌了。如果我们不从中干预,让学生再沉下心来想一想,在爱老师和爱化学之见加以区分,否则,学生一旦进入了有一天没有他们心爱的老师的化学领域,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后悔莫及。






  这段话很有感触,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时光。老师的对学生的影响确实很大,有时是好的影响,有时是坏的影响,当然这个“坏”是相对学生自己而言的。初一、二的我科学学得并不好,一直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有努力但却上不去,心里干着急。但到了初三,班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不知为何,这位新老师的教学很适合我,我也很喜欢这位科学老师。于是,初三的科学成绩变一路攀升,从中等到了班级前几名。很感谢这位老师,因为我的“爱屋及乌”,科学成绩提升了很多,考出了比较理想的成绩。我想说目前还是以分数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的教育,能遇到这样一位能够让自己“爱屋及乌”的老师,也是一种幸事,至少会因为“这位”老师而爱上学科,爱上学习,提升成绩。

TOP
19#

暑期忙充电,放假不忘学习
TOP
20#

从助推器到发动机


     过去一直想不明白东方教育的根本差异在哪里,我们经常感慨我们的孩子没有动力,他们前行似乎总是在靠父母、老师、考试等外部的助推器,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中其实缺失了一样东西——选择。当学生有权力为自己的未来准备感兴趣和有意思的课程时,我想,他们才真正有可能在自己身上装上一台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动机。





确实,兴趣很重要。感触也颇深。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平时教学时,科学课堂上表现并不突出的孩子,在选修课(社团课)上表现的尤为优秀。社团课这是他们的自己选择的课程,以兴趣为基础,学习起来特别投入。因此,在科学课堂上,尽可能发掘孩子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促进动力的产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