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陈杰超
[quote]“空气有质量吗?”课后回顾及反思本节课中重点是打破学生的前概念,引起思维冲突,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要打破学生前概念,我在教学时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从普通物体导入,如木块、水等有 乖乖兔 发表于 2019/11/1 13:18:01
“空气有质量吗?”课后回顾及反思
本节课中重点是打破学生的前概念,引起思维冲突,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要打破学生前概念,我在教学时主要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从普通物体导入,如木块、水等有 乖乖兔 发表于 2019/11/1 13:18:01
[quote]感受空气一课教学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首先回顾已经对空气的了解,空气有什么特征,有什么作用?[align=le 酸牛奶 发表于 2019/10/23 22:18:4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首先回顾已经对空气的了解,空气有什么特征,有什么作用?
陈校长的课内容丰富,很有借鉴意义 胡烽 发表于 2019/10/28 15:58:27
[quote]恭喜贺喜,科技辅导员作品送绍兴市了。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19/11/1 19:44:49 [img]ht 润羽 发表于 2019/11/3 19:37:23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4698-12.aspx#341086]师兄真厉害,下次指导我一下,嘿嘿
[quote][quote]恭喜贺喜,科技辅导员作品送绍兴市了。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19/11/1 19:44:49 乖乖兔 发表于 2019/11/5 14:56:27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pic.aspx?page=end&topicid=24698#341546]
朱钻飚
“空气有质量吗?”课后回顾及反思本节课中重点是打破学生的前概念,引起思维冲突,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要打破学生前概念,我在教学时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从普通物体导入,如木块、水等有质量吗?再提出空气是否有重量,引起思维冲突。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空气有质量的,空气是否有质量是无法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进行感受的。对于中低段的学生来讲,感官是外部信息的主要来源。第二步:开始使用天平进行测量,简易天平在一年级时使用过,但是一星期一节科学课学得快忘得也快,有等于无。先是将天平调试好,不平衡的建议放绿豆种子;接着是一端放空皮球,一端放绿豆,在放的时候建议先多后少,逐渐使天平平衡;然后将皮球打足气,教材建议是打10下,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就再增加了五下,做出来大约加1——4颗绿豆,每个小组略有差异。第三步:进行研讨,先说交流现象,讨论验证猜测是否正确。本节课中难点是学生对于天平保持平衡(平衡器的用了之后效果明显),以及明白在倾斜时哪一端重,哪一端轻,我用跷跷板的例子学生们立马明白过来了。这部分的内容需要在40分钟以外解决好,不然整节课的时间会比较紧张。 润羽 发表于 2019/11/1 8:31:08
第一步:从普通物体导入,如木块、水等有质量吗?再提出空气是否有重量,引起思维冲突。
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空气有质量的,空气是否有质量是无法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进行感受的。对于中低段的学生来讲,感官是外部信息的主要来源。
第二步:开始使用天平进行测量,简易天平在一年级时使用过,但是一星期一节科学课学得快忘得也快,有等于无。先是将天平调试好,不平衡的建议放绿豆种子;接着是一端放空皮球,一端放绿豆,在放的时候建议先多后少,逐渐使天平平衡;然后将皮球打足气,教材建议是打10下,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就再增加了五下,做出来大约加1——4颗绿豆,每个小组略有差异。
第三步:进行研讨,先说交流现象,讨论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本节课中难点是学生对于天平保持平衡(平衡器的用了之后效果明显),以及明白在倾斜时哪一端重,哪一端轻,我用跷跷板的例子学生们立马明白过来了。这部分的内容需要在40分钟以外解决好,不然整节课的时间会比较紧张。
润羽 发表于 2019/11/1 8:31:08
用绿豆来称重的方法很好,形象。前几天我还特地去打听,那种高精度的称量仪器,能够到千分之一克,很厉害了。 上虞樊少飞 发表于 2019/11/8 15:35:50
“空气有质量吗?”课后回顾及反思本节课中重点是打破学生的前概念,引起思维冲突,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要打破学生前概念,我在教学时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从普通物体导入,如木块、水等有质量吗?再提出 润羽 发表于 2019/11/1 8:31:08
第一步:从普通物体导入,如木块、水等有质量吗?再提出 润羽 发表于 2019/11/1 8:31:08
[quote]“空气有质量吗?”课后回顾及反思本节课中重点是打破学生的前概念,引起思维冲突,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要打破学生前概念,我在教学时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 酸牛奶 发表于 2019/11/7 19:02:18
第一步 酸牛奶 发表于 2019/11/7 19:02:18
风的成因一课教学过程和反思 本课学习,需要学生知道空气的冷热变化导致空气流动是自然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风的形成模拟实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这样一个过程。但是经过实验在个别学生潜意识中,风是一种独立的事物,它可以自己产生,仍然不能从模拟实验中联系到生活实际。及时是后面我们大自然中也有这样一根“大蜡烛”后,思维开始稍稍能转变过来。因为这个实验材料存在一定偶然性以及危险性,在课中我采用演示实验。 润羽 发表于 2019/11/13 1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