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有质量吗?”课后回顾及反思
“空气有质量吗?”课后回顾及反思
本节课中重点是打破学生的前概念,引起思维冲突,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要打破学生前概念,我在教学时主要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从普通物体导入,如木块、水等有质量吗?再提出空气是否有重量,引起思维冲突。
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空气有质量的,空气是否有质量是无法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进行感受的。对于中低段的学生来讲,感官是外部信息的主要来源。
第二步:开始使用天平进行测量,简易天平在一年级时使用过,但是一星期一节科学课学得快忘得也快,有等于无。先是将天平调试好,不平衡的建议放绿豆种子;接着是一端放空皮球,一端放绿豆,在放的时候建议先多后少,逐渐使天平平衡;然后将皮球打足气,教材建议是打10下,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就再增加了五下,做出来大约加1——4颗绿豆,每个小组略有差异。
第三步:进行研讨,先说交流现象,讨论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本节课中难点是学生对于天平保持平衡(平衡器的用了之后效果明显),以及明白在倾斜时哪一端重,哪一端轻,我用跷跷板的例子学生们立马明白过来了。这部分的内容需要在40分钟以外解决好,不然整节课的时间会比较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