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听关于教育的其他声音 [复制链接]

1#

听听关于教育的其他声音

                                                                                                               作者:杨林科 来源:大家之家 www.djzhj.com

    教育是对一个人精神的影响,是心灵之间的互动,它的价值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中,不是一节课就能够说明问题的。上课要“比赛”,那自然是比赛教学的“技巧”和操作课堂的“技术”这些外在功夫,更多是表演化的东西。诸如怎么导入,怎么衔接过渡,怎么提问,怎么互动,怎么使用多媒体手段,还有教师的体态、声色表现、语言情感等等。其实,道、法、术的原则,其价值是愈来愈往下走的。技巧、技术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背道而行的“术”对教育来说,甚至会成为一种危害,因为失去了真,善和美都失去了价值基础。这个逐利的时代根本不缺技术,而是缺智慧、缺良心、缺是非观念。教育技术毕竟是枝节问题,教育的常识应该是:“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
    这些年,因为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以及高效课堂的渗透,加上一些教学“专家”的引领,语文的赛教课因为“展示”的需要,过于强调课堂的交流互动,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杜郎口模式更是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裹挟着“高效课堂”辐射全国,引得一些“名校”也纷纷折腰。但“高效课堂”中一些形式化的做法却不敢恭维,比如课堂讨论,有些学习“高效课堂”的学校,连讨论都是要求学生集体站立,只要老师发令说“讨论开始”,6—8个学生哇啦哇啦不知道说些什么,和中国人照集体相装逼齐喊“茄子”差不多,反正有人在“拉线指挥”,几分钟后,教师发令,讨论戛然而止。这完全是师生合谋的课堂游戏,但在赛教课展示中,这类游戏依然乐此不疲,甚至还受到一些“专家”的夸赞。每每看到课堂上的这些花拳绣腿的虚假表演,我就恨不得马上逃离教室。
    台湾的师铎奖获得者李玉贵老师就认为大陆的课堂太热闹,她说在大陆上课很紧张,这儿见不得课堂冷场,没有学会等待和静听。她认为,让孩子安心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如何“安心”?频繁的师生互动,花哨的形式,紧张的节奏,煽情的语言……这些能够真正让学生安心吗?
    在一节课上,学生们的收获是隐性的,内在的,呈发散状态的,也是很难量化的。有时候看到这些表演课的讨论互动很热闹,但仔细一看,主要还是几个思维比较活跃又善于表达的学生,有谁关注过课堂上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评课人仅仅通过课堂上极少数甚至极个别学生的表现来评价课堂怎么靠得住?
    就语文而言,一节课三四十分钟,想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是不可能的,课前的学习甚至“排练”,听课人是看不到的,所以,教师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课改强调学生的“学”、淡化教师的“教”有一定道理,但有些学校强硬规定教师一节课的讲解不能超过多少分钟是荒唐的,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个人风格不一样,不能一概排除或压缩教师的“教”。各种“一刀切”式的大一统思维都是要不得的,就是教育学的理论也无法群尽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需求。刘铁芳老师说“你就是你的教育学”,陈日亮老师说“我即语文”,这两句话好像有些过于自信,似乎都有排斥或藐视教育教学理论之嫌,但对教育教学有真切体验的教师一定会觉得这才是实践出的硬道理,因为课程的关键还是教师。好的教育在体制无法撼动的情况下也决定于教师。
    在赛教课中的教学样本,也不过是一个“例子”,学生的举一反三在课堂上也是反映不出来。如果在赛教课中过分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不是一种执著,也可能是一种强加。学生的课堂学习为什么要让听课人“看到”呢?学习主体的内在收获听课人真正能够明白吗?有效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是一个课内课外总体性的联动过程,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你一节表演课看得出来吗?婴儿在子宫里如何长大?花朵如何开放?光合作用如何进行?你看得到吗?成长是无法操控的,过程也是无法计划的,赛教课评判中这种理性的自负其实是一种群体性的障蔽,似乎大家都在合演一出“皇帝的新衣”,缺少的恰恰是敢说“皇上没穿衣服”的勇气。
    再说,这种课在比赛前往往要经过多节课的准备,要经过许多教师的“打造”“研磨”,还要考虑那些评委们的嗜好和标准,要精心制造,精心包装,是全组“精英”教师群策群力的结果,最后由执教者去表演,非常重视“预设”,但真正的课往往是“动态的生成”,因为情境不同,就得有不同的方案,而预设的东西往往都在教师的“榖”中,这就容易失去自然的本真。
    “真课”虽然不是那么花哨,不是满汉全席,但实实在在的家常菜,学生会更受益。
    走向简约的课堂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18/3/9 19:07:2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很多时候老师们是疲于应付,忙上课,批改,社团等等。
TOP
3#

挺实在的一篇文章,我们的教育有些浮躁,赛教课等过于功利化,背后是一个团队在遥控,执行教师就变成一个被动人。
教育本可以淡淡的感觉,实实在在的课堂就应该简约的,朴素的,真实的,当是师生自然生成的。
教育就像一日三餐,每天山珍海味肯定是不行的,倒是粗茶淡饭,反而有利于身体健康,教育也应该这样真实一些!
TOP
4#

让老师和孩子安心下来,学会等待和静听。
TOP
5#

期待简约的课堂
TOP
6#

当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文章中的很多观点是实在,但作为教师我们要适应这样的改变,也会在改变中获益。而且永远是改变自己越早,适应越早越得利。
TOP
7#

同意作者的观点,当教学的价值和教育的理念被扭曲,教育急功近利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能安心的上课和思考,教育需要放慢教育,让我们从教者慢慢深入思考,我们需要怎么的未来,就需要怎么让孩子怎么样成长。过重的偏向技术,而缺乏科学的环境教育和生态教育我觉得是有问题,而STEM甚嚣尘上得热,难道不值得我们冷静地思考吗?这是怎么了?
TOP
8#

不赛课,老师们会主动进步吗?也不能把赛课一棍子打死,凡事总有两面性的。
TOP
9#

回复 8楼陈荣林的帖子

赛课还是存在不少不合理性的,即时性、表演性、临场性、随机性,很多时候一堂课不能代表真正的教学素质的。
这不是推翻,倒是一种建设性质疑,有理没有,大家自然有一把秤的。
TOP
10#

回复 8楼陈荣林的帖子

老师的主动进步很多还是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潜移默化,在实践、总结、梳理、提炼中不断推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前进。
课堂除了教材,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育的衡量标准是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断章取义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