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活动... [复制链接]

61#

        很有意思,非常精彩的活动!三节实践性的课让人感触颇深,三所学校的展示让人收益匪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让经历了丰富的思维之旅,也促使教师个性特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东林二小  吴肖飞)
TOP
62#

        听了三节拓展课,三节课都非常的精彩!胡承铖老师执教的《自制灭火器》,基于STEM教育让学生像科学家和工程师般地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是主体,老师只是辅导,学生能自行绘图设计、思考修改、团队制作和实践检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这样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陆老师带来的“欹器”先是激发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兴趣,再是很有文学的介绍,让人觉得像语文老师上课一样特别的诗情画意,这是我所缺少的,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
       下午的课程介绍,无论是哪个都很精彩,就像喻老师最后总结说的一样,只要我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和发现,并有耐心地和学生一起探究和实践,我们也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课程,正所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的学习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陈秀芬
TOP
63#

作为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能够参加规模如此大的活动,感到很荣幸,其实没有听过这种类型的课,感到神奇新颖,在科学书本之外的世界,我们优秀的老师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完美融合课堂,给孩子们开拓一个更加丰富美好的科学世界,老师们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虽然这样的课堂不可能天天都有,但是还是要像这三位老师一样,潜心钻研,无私奉献,哪怕有一点点的收获也是在推动我们科学学科的发展。                                                                         湖州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王丹霖
TOP
64#

拓展性课程是个新事物,大家还都处于探索阶段,课上的好不好很难有统一的判断标准,但当天我们听得这几节课的选题都非常新颖,有的课非常实用。老师们很感兴趣,学生更是喜爱有加,我想这就是拓展性课程该有的效果,但遗憾的是不论国家课程还是拓展课都被这40分钟所限制,如果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我想收效会更好!
TOP
65#

本次活动有幸展示了我校校本课程《火的奥秘》中的一个STEM项目《自制灭火器》,学习其他学校STEM课程的组织建设情况。聆听专家的建议与指导,从听课老师的意见中汲取营养,为下一步建设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胡承铖)
TOP
66#

此次培训,共展现了三节精彩纷呈的拓展课,《自制灭火器》、《神奇的欹器》、《齿轮》,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自制灭火器》从设计制作到应用,引起孩子对技术工程领域的好奇,《神奇的欹器》结合德育和科学,让学生在科学研究道理中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齿轮》这一课通过多层次的研究,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个拓展课程的介绍,也给我们的课程开发带来了新思路。(爱山小学教育集团:王伟兰)
TOP
67#

科学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令学习的老师收获颇丰,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机会多多,能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肖金花)
TOP
68#

       本次培训的三节拓展课《自制灭火器》、《神奇的欹器》、《齿轮》各富特色,各有创意。《自制灭火器》让学生在设计灭火器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把用灭火器灭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神奇的欹器》让孩子在科学课堂上领略了科学中的人文色彩—满招损,谦受益。《齿轮》在老师的设计下层层深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实验指导等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施铭  )
TOP
69#

拓展课程,老师们伸手不敢轻易触碰的领域,三位老师用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展现了浙江小科人的风采。胡老师的自制灭火器给予学生极为良好的制作体验平台,从生活实际出发,历经设计-制作-改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陆老师则是将人生阅历与科技结合,完美整合了其他学科。章老师更是用齿轮的零件发挥到实处,思维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大饱手福。感谢老师和团队们的付出,让在座的老师们学习、收获。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骆宇婷
TOP
70#

《泡沫灭火器》选题好,立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将科学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延伸,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材料进行方案设计,做到了真正将探究还给学生,同时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觉得学生完成不了的难题,学生反而能用简单的策略解决好,让我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要低估学生的潜能,把思考的时间教给学生。月河 王元玲
TOP
71#

        3月24日,在听过了三节精彩纷呈的小学科学拓展公开课,学习了三本不同的拓展性课程开发内容后,我对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又有了新的认识。
        上午,在胡老师的《自制灭火器》中,学习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陆老师《神奇的欹器》中,认识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在章老师的《齿轮》中,拓展了教学层层递进的思维。
        下午,《爱山爱水爱节气》里,丰富精彩的活动让我增长了知识;《鹏鹏智造工坊》里,现金技术的实验室建设让我大开眼界;《生态科技》中,小小乌鸫鸟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感谢本次“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活动,让我们获益匪浅。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徐佳琪)
TOP
72#

        现在学校每周都有一次科学拓展课。拓展课的名称是《小发明》《小制作》,一直不知道该上一些什么内容,学生的报名愿望都是想多动手、多动脑,学习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让自己动手能力增强,更聪明。但是我觉得自己也不擅长做一下发明制作,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听了这3堂拓展课,我觉得非常受益。
        胡承铖老师的《自制灭火器》,这是小学六年级科学的拓展内容。胡老师在导入时花了许多的时间,引出灭火器需要的两大条件:即时反应和密闭。然后出示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二氧化碳灭火器。然后学生展示设计稿,让其他小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讨论十分激烈。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我认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动手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脑的过程,探究是在教师适时、必要、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科学探究要深入一些,教学环节要简洁一些,教师说得要少一些,学生思维要多一些。
(龙泉小学   徐婷婷)
TOP
73#

听了三堂课,都是科学拓展课,是基于一个项目的拓展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研究问题,解决一项工程问题,是基于STEM的教学理念的课堂。正如Dewey所说:所有真正的教育都是由经验产生,并不是说所有的经验都有教育意义、或具备同等的教育意义。学生在经历尝试、探索、制作等过程所感受的经验是科学的本质。
同时,课堂中老师所载的教育价值超过STEM范围,更是将中国古典科技、消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理念贯穿课堂,很受启发,赞!
(湖师附小 黄君健)
TOP
74#

走出课堂,走出生活,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的实施与生活实际发生联系。通过观摩3节由教师自主创新的拓展课,感受到了学生对拓展课程的极大兴趣,也为今后拓展课程的发展指明方向。(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沈雨薇)
TOP
75#

胡老师的灭火器,让孩子有目的得去设计,带着要求自选材料,让学生有动手的欲望与活动的可能性,孩子们制作完成后,马上动手灭火,孩子的参与度极高,为孩子们的设计点赞,为胡老师的设计点赞。
TOP
76#

上午的三节拓展课各有优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陆老师《神奇的欹器》一课,她的一句‘’谦则溢,满则损‘’,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思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中国古代文化引出课堂主题,展现出新环境下拓展课程的学科课间融合这一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只要我们能用心,用情也能够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但我拓展课程。(附小西山漾  卞峰)
TOP
77#

基于项目的Stem拓展课程值得学习,胡老师的灭火器来自课本又自有体系,可见用心。
TOP
78#

       这一天的培训使我收获满满,学习了三节极具典型的科学拓展课,三位教师独特的设计给了我开展科学拓展课的方向。胡承铖老师执教的《自制灭火器》,基于STEM教学理念,让学生像科学家和工程师般地设计、修改、制作和检验。陆瑶嫣老师展示的《神奇的欹器》陆瑶嫣老师执教的《神奇的欹器》,融入了中国传统古训“满招损,谦受益”,从认识到模仿再到自制,动手动脑学习科学,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还加强了情感教育。章俐鑫老师执教的《齿轮》,从观察咬合的平面齿轮——自行车的叠加齿轮——汽车的异面组合齿轮,结构性材料促使学生思维的层层递进。每节课的设计都基于STEM,动手动脑在做中学,引发学生一步步思考,让孩子们动手又动脑,通过了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下午三位老师介绍他们本校的拓展课也精彩纷呈,《爱山爱水爱节气》系统的给我们展示了一门拓展性课程如何在学生中深入开展,《鹏鹏智造工坊》的硬件设施让我羡慕不已,还有那一只鸟带来一门课程等,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激起了我们的课程意识,为我们进行拓展性课程开发提供思路。最后喻伯军老师的总结也让我受益匪浅,努力成为一名“眼里都是课程”的小学科学教师。(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张晓霞)
TOP
79#

培训感悟:
课程开发,科学教学离不开生活,科学来源于生活发现。着实没有想到乌鸫鸟的故事在大家的关怀下延展出科学、人文的教育。孩子们感同身受,共话成长。我们总是在教育孩子要爱护校园植物,不摘花,不踏草坪,但孩子内心有多少体会了万物生长的不容易,要珍惜环境?真的要找一个触及孩子内心的点。忽然想到一次带孩子将向日葵种在草坪中,隔一周去看,出苗的芽被其他孩子踩断了,孩子们很心痛,纷纷表示践踏草坪是多么不好。科学与生活、情感的结合,不失于纸上谈兵啊!
《自制灭火器》:我发现:科学课给予足够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是巨大的,他们能想到许多你意料不到的东西。比起匆匆而过的教学,针对一个现象展开的思维探究是多么有必要啊。科学离不开实践,短短的时间,学生能制作出有活塞的简易灭火器并成功演示,足见科学思维与实践的有力碰撞。
《神奇的欹器》是神奇的课,一直知道满招损谦受益,却不知来自于欹器,第一次看见,也感叹古人的聪慧。老师层层递进,从身边的材料入手,思维递进的过程中揭开欹器的奥秘。不管是纸杯找重心还是用竹筒做欹器,都可以作为缤纷课堂的素材。原来,科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如此的紧密,原来身为科学老师,不仅要揭示现象,更需要人文情怀的熏陶。瞬间我理解了教师需要一桶水的重要性,提升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有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经过这次培训,我感到做一个有心的科学老师是需要沉淀和自我完善的,让我们去发现生活寻常之不寻常之处,做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老师。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王怡华
TOP
80#

2017.03课程拓展与应用培训有感
     这次培训听了三节纯拓展的课,三位老师的拓展步伐跨得大胆有想法。
《自制灭火器》,是一节思考设计,制作,再设计的过程。胡老师想法很是值得提倡,但是也稍有遗憾。在设计讨论前,他给孩子们唯一的一个感性认识就是看了一个用灭火器灭火的视频,就要求孩子们围绕密封,即时反应的要求,个人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孩子们可以在没有思维定势的情况下自己创作,但是要来做这个灭火器还是觉得有点点困难,特别是做到每次使用都要即时,那是一种工程方面的思考。是否可以考虑,让孩子有一个课前体验灭火器,有了这个经历,就可能能创设出即时的设计。其实到最后出来的灭火器还是没能做到每次使用,再不加料的情况下就即时。虽然,不那么理想也无妨,但是有个感性认识也是能创新设计的。
在本课中的汇报,达到了生生交流的理想状态,但不足的是不能聚焦问题后,多位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如一位孩子提出了橡皮泥不能密封口子,那么其他孩子怎么想?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孩子们提出几种方案。
《神奇的奇欠器》这一课,眼前一亮。将古器具融入科学,是一种新的探索也是古文化的传承。我想,孩子们会很好奇,但更是陌生的。所以孩子们对它带来的现象是不清楚的,课上不能这样俯视投影就了事了,因为的的虚则qi,是看不到的。演示后可以视频多角度地放一遍,再请多位孩子来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而不是演示了就马上文言文总结虚则qi,中则正,满则覆。本来文言文孩子们就生疏。
期间的自作,少了点思考交流。为什么要戳倒数第二个洞,说是与重心有关,但是两者之间联系起来的过程,感觉欠缺了一点。重在了看指令制作上。若能添加一个找重心的活动,充分理解活动一出来现象,那么插倒数第二洞学生自己找自己理解说明,那么这个设计算是理解透了,最后自己做的哪一个防的就算代替了中间这个戳倒数第二个洞的活动也可以。
《齿轮》的设计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不过,也貌似在课堂上实施起来有点难度。大部分是任务驱动,是要求做才做的,不是像第一课想要改进才去做。
纯粹的拓展课,开发精力投入大,惠及学生面却不广。个人觉得,课内的拓展,比纯拓展来得意义更大,受惠学生更多,学生对原文理解更通透。关键是我们也有这个时间去实施。
另外,这三节正好是工程与设计的课,反思三堂课,在这个领域我们是要培养孩子什么?只是让他们会做这样物品吗?显然不是的。会对自己想要的东西能用设计图展现出来的能力培养,每一个设计元素都体现这某一科学原理,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表达交流。我想,这是工程与设计领域所要带给孩子们的东西。虽然,我还尚未看到新课标,但是孩子在多个过程中得到科学思维方式,在活动中得到动手能力,这些才是终身受益的。——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体    陈芳芳
最后编辑陈芳芳 最后编辑于 2017-03-30 21:45:11
TOP
81#

陆老师欹器一课,一上来先声夺人,吸人眼球,把德育融入科学,虚则欹、满则覆、中则正,满满正能量进入科学课堂,整堂课围绕欹器的象征意义展开活动,欹器的制作也非常成功,但是个人觉得,虽然是拓展课,但一定的科学知识还是要体现在教学中,欹器制作的关键就是寻找重心,更多地展开重心的寻找调整有关活动是否可行。从玮峰
最后编辑771698065 最后编辑于 2017-03-30 22:04:34
TOP
82#

神器的欹器一课很文艺 需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让我想到了上个学期五年级学光和影的时候 看到学生画的影子和树分离了 我就会说形影不离 其实也很喜欢语文的博大精深 就是觉得文言文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有点难 一些后进生更是 还有就是 觉得欹器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 总觉得学了的知识要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没白学 重心这点知识能不能再讲深一些 再拓宽一点 不止是做一个欹器 /相对而言比较喜欢 自制灭火器一课 感觉学生在动手动脑学科学 学习的兴趣很足 平时看过灭火器迅速平定火情 现在终于自己可以一试身手 不过我是捏了一把汗 感觉设计出一款即时反应的泡沫灭火器好难 在设计展示过程中也确实看到了漏洞百出 好在改进了之后有些小组都有停不下来的泡沫/齿轮我比较陌生 因为没有教过六年级 像一个学生一样听课 层层递进的感觉真不错 乐高的器材也想动手玩玩 (织里实小  蒋丽丽)
最后编辑蒋小滤 最后编辑于 2017-03-31 08:17:43
TOP
83#

陆老师的课让我改变了一直以来对科学课堂的认识。纯纯的理性课堂时时刻刻伴随着文人的气质。从历史文化内容出发,不仅新颖的引出了上课的内容,更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出做人的道理,自然而深刻。这才是真正的steam,不是刻意的结合,而是自然的渗透。 吴兴一小 张丽茴
最后编辑小豆子的平凡生活 最后编辑于 2017-03-31 10:00:22
TOP
84#

每次的培训,都有不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收获。这次培训中的几节拓展性课又让我们眼前一亮,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余姚陆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尤其深刻,陆老师的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探究难度也十分适合学生。课堂上,我看到有个学生因为实验中多次尝试都不成功而冥思苦想,如果没有全身心地享受课堂课,学生一定不会有这样的表现,可见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度投入也是本堂课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更难得的是,陆老师把实验的注意要点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在对学生进行实验要点教学的同时,也等于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真可谓一举两得、别出心裁。听了这节课才发现,原来科学课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文化,这么有内涵!——湖州市仁皇山小学:吴小荟

TOP
85#


324日,在听过了三节小学科学拓展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陆老师的《神奇的欹器》这一课,首先我觉得陆老师很有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科学老师所缺乏的,听她的课缓缓到来,自然能让我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之中。她的一句“谦则溢,满则损”将中国古训和小学科学有机得结合在一起。引发了学生对这句话的深沉思考。在整节课中我感觉是思维的课堂,整节课就是思维的冲击。学生在反复思考欹器的重心位置,我觉得这就是steam课程的理念。Steam课程不是简单的两节课的整合,而是像这样的引发学生思考的,可以再创造的课程。

——吴兴一小 何银萍

    

TOP
86#

本次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把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引申到课外,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胡老师的《自制灭火器》让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先设计再制作,最后检验灭火器的作用,马上动手灭火,学生兴致特别高,都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科学课主要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费伟虹)
TOP
87#

陆瑶嫣老师带来的《神奇的欹器》,既有科学的理性思维,又有语言的和谐优美,让我真是大开眼界,原来科学课可以上得这么美。从一开始的追根溯源,认识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谦受益,满招损”,到老师给孩子们的秘密信封里的任务卡和小古文,陆老师在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的同时,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贯穿了整个课堂。学习了!(湖师附小  刘海霞)
TOP
88#

上午听了三堂科学拓展课,胡老师的《自制灭火器》,陆老师《神奇的欹器》和章老师的《齿轮》。三堂课都基于STEM课程理念,将生活和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为我们将来开发拓展课程提供了思路。(上强小学 陈泳)
TOP
89#

这次活动很有成效,特别是本帖后面这么多跟帖评论,值得大家再次回味!
加精!
TOP
90#

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建设需要基于材料,学情,校情等多方面因素开展与实施,三节课为我们大家展示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在听完三节课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我们又该如何去开发属于自己的拓展性课程?仔细观察,三节课有一些共性的点就是都成课内知识点作为延伸,从而围绕知识点进行拓展。再从知识点的延伸来说,第一节课注重技术生活拓展,第二节课注重与文化理论的拓展,第三节课注重技术拓展,趋向于STAM课程,需要只是雏形,但为我们继续开发拓展性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学习!(周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