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论坛会议资料(文海专场2016.1... [复制链接]

1#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9 10:21:04
分享 转发
TOP
2#

                                   教学课件
《光的反射》教学课件
https://yunpan.cn/cv5cpqi62f9YY  访问密码 ddde

《观察叶》教学课件
https://yunpan.cn/cv5mQ6HVA8sWX  访问密码 30d0

《滑轮组》教学课件
https://yunpan.cn/cv5dKhIffATPZ  访问密码 659d

《挑战大力神》教学课件
https://yunpan.cn/cvtAn3MFMeq8q  访问密码 f872




                                          专家报告
从碎想到课程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方亚琴
https://yunpan.cn/cveCMu3D9iMN2 访问密码 50c9


我心依旧 无怨无悔   李晓青
https://yunpan.cn/cvtf6ixCy5yYw  访问密码 7b6b


不断探索“科学”人生之路  魏陈雄
https://yunpan.cn/cv5cvHZTRpGbb  访问密码 f1eb

在做项目中做研究   姚伟国
https://yunpan.cn/cvtfWixpkqVAM  访问密码 1f2e

学习转型提升我与科学共成长 薛云龙
https://yunpan.cn/cve7aaKMtSUxE  访问密码 a391

享受职业幸福从做学习型教师开始   韩世英
https://yunpan.cn/cvtfUmJuCU5UI  访问密码 9a7a

痴情育桃李科普著华章   张春晓
https://yunpan.cn/cvtrzk53iieRJ  访问密码 c413

把科学的种子撒向雪域高原 ——西藏援教纪行
https://yunpan.cn/cvtY9G2Fh5v4H  访问密码 6faf
会议综合资料(定稿修改20161010).docx (, 下载次数:683)

(2016/10/19 14:16:09 上传)

上课使用幻灯片.pptx (, 下载次数:727)

(2016/10/19 14:16:09 上传)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9 14:16:09
TOP
3#

文海实验学校会场日程安排

时间

事项

报告人

主持人

地点

1018

8:30-9:00

开幕式

黄海旺

文海六艺楼

9:10-9:50

首师大版五年级《光的反射》

刘春梅

彭香

9:50-10:10

课间休息

10:10-11:30

说课和互动研讨

11:40-12:10

中餐

会务组

文海小学食堂

12:20-13:00

午休

13:10-14:4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叶》

沈亚萍

尚秀芬

文海六艺楼

14:40-15:00

课间休息

15:00-16:40

教科版六年级《滑轮组》

雷镇

16:50-17:00

会务事项

17:30-18:00

晚餐

会务组

文海小学食堂

1019

8:00-9:10

拓展课程四年级《挑战大力绳》

周世化

卢新祁

文海六艺楼

9:20-9:35

我心依旧 无怨无悔

李晓青

9:40-9:55

不断探索“科学”的人生之路

魏陈雄

10:00-10:15

休息

10:15-10:30

在做项目中做研究

姚伟国

10:35-10:50

在学习中成长

薛云龙

10:55-11:10

享受职业幸福从做学习型教师开始

韩世英

11:15-11:30

痴情育桃李 科普著华章

张春晓

11:40-12:10

中餐

文海小学食堂

12:30-13:30

午休

黄海旺

文海六艺楼

13:30-14:10

西藏送教纪实

卢新祁

14:30-17:00

专题讲座

胡卫平

17:20-17:50

晚餐

会务组

文海小学食堂

1020

8:30-

返程

会务组

TOP
4#

文海会场现场花絮







文海校园景致























最后编辑谢勇波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2:45:51
TOP
5#

                                                              开幕式实录

发言人

说的话

评价

周涛

2016年,开发区教育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论坛,有利推动开发区素质教育的发展。欢迎,感谢。成立于199019934月成为国家开发区。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第一方阵,大力推行均衡/优质/多元性发展。深化教育深化改革,一校一品,先进理念,拓宽教育理念,提升素质教育。借东风,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开发区和杭州欢迎您。

掌声热烈!

滕春友


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表达欢迎,科学是教育中的大比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文件,两大和科学相关,科学精神/实践创新。浙江教育,从听讲到老师,大家都有激情,做很多额外的事情,五年前商议启动高中制度的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标准维持,课程结构与内容都有改革。有5个文件政策,对科学有1个专门的文件。整合/拓展/衔接/选择。科学评价,开卷或者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进PISA方法出题,教研,网络教研/名师培养。倾听意见建议,核心素养很重要的教学。

热烈欢迎

卢新


服务老师,服务基层,学术引领。发挥各地特级教师和名师的能力,已是第四届,促进科学同行的交流。期待更多的学术活动,参会人数1400多人,感谢大家的关心支持,提高这个活动的质量和教育,预祝越办越好。大家的热情与支持形成了现在的科学教育局面,感谢承办方,感谢老师,预祝论坛成功。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09:14:06
TOP
6#

开幕式现场







最后编辑谢勇波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1:20:35
TOP
7#

lgx1443创:【暗香】看会议综合资料有感

【暗香】看会议综合资料有感

科学会议,汇特级师长,全国心系。主办杭州,盛况二零并肩比。
互动交流见解,兴学术、百家真谛。愿欢畅、辩论和谐,成共识精辟。

窃喜,味蜜蜜。预案设计呈,巧妙得体。探究胜利,思想前沿导发启。
理念综合运用,途径广、激活驱力。讲观点、融感慨,恳谈热趣。

20161018于qx

会议综合资料(定稿修改20161010).docx
http://lt.zjxxkx.com/attachment.aspx?attachmentid=92799 ;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论坛会议资料(学正专场2016.10.18—19)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1066.aspx
TOP
8#

《光的反射》  (第一课时)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中心小学  刘春梅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光的反射”一课,是首师大版科学第六册“光与生活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来看本课聚焦的是光的反射概念。学生建立光的反射概念之后,教材又安排了通过纸筒在平放的镜子中分别找一找上、中、下三个气球(拴在铁架台上)、两个平面镜用纸或胶条连接在一起,看镜子中的像、自制万花筒、自制潜望镜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看到的现象除了与镜面反射有关还与漫反射也有关,所以本节课聚焦的是两个科学概念: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个认识(命题或判断):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镜面反射是指光遇到镜面障碍物发生偏折返回的现象;漫反射是指光遇到粗糙面障碍物向四面八方反射的现象。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方式都为发生定义,即“属概念”为光现象,“种差”为发生偏折返回,即以发生方式的区别下定义。这里以建构主义学习为指导思想,以逻辑学概念定义理论为依据,通过设计揭示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发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反射和漫反射的发生过程及特点,遵循发生定义方式获得科学概念。采用逻辑思维方法中的典型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即:由一根光线、一束光线的行为推广到无数光线的行为,建立普遍结论(光的反射和漫反射的科学概念)。

一个认识: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它是经历认识过程,得到的科学判断,也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通过设计学生的观察活动建立此认识。具体的观察活动设计,又是以逻辑学理论为依据。选择运用典型归纳法,即:一个物体漫反射可以形成视觉,可以代表多个物体或无数个物体。视觉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由于不易察觉、观察,为此教师根据观察实验方法中的增强感觉知觉的方法——对比法,设计有光和无光条件,指导学生对物体的视觉效果进行对比感知。

对于科学概念和科学判断的深入理解,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逐步推动。本课指导学生建立的光的反射概念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2. 学习典型归纳法的使用,发展推断科学认识的能力;学习演绎法的应用,发展解释和预测能力。

    3. 学生保持对镜面反射、漫反射及其相关现象探索的积极性,并能够与同伴协调合作,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建立光的反射、漫反射的科学概念;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表面粗糙的物体也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三、教学准备

手电筒、镭射笔、小平面镜、白纸片、白纸环、纸箱、塑料盒、靶等 

四、教学过程

(一)通过打靶活动,感知光的反射现象

1. 利用镭射光打靶

1)谈话交流:镭射光不对准靶心怎么能够打中靶心。

2)小组实验(实验方法见右图1):镭射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活动。

3)汇报交流:镭射光打中靶心的过程。

2. 利用手电筒光打靶

1)谈话交流:还是上述实验方法,如果将镭射换成手电筒,是否可以打中靶心。

2)小组实验

3)汇报交流:手电筒光打中靶心的过程。

    3. 小组讨论交流:镭射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的过程与手电筒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 全班交流:

要求:结合交流内容,揭示光的反射概念。 

【意图】通过典型归纳法揭示光的反射概念:即:由一条光线、一束光线的行为推广无数光线的行为。

(二)通过镭射光照射白纸活动,感知漫反射现象

    1. 谈话交流:镭射光照在白纸上是否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2. 小组实验(实验方法见图2

    3. 汇报交流:以实验现象为证据对实验前的交流内容进行回答

    4. 小组实验(实验方法见图3 

    5. 汇报交流:盒子周围白纸的变化。

(三)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归纳,形成对光的反射的初步认识

    1. 小组讨论交流:镭射光照在白纸上与照在平面镜上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 全班交流

要求:结合交流内容,揭示漫反射、镜面反射的概念。

【意图】在交流中学生逐步完善对光的反射的认识。

(四)解释通过小孔看到物体的原因,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1.小组实验:不打开盒盖、盒子侧面的门,从盒子侧面的小孔看盒内是否有其它物体;打开盒子侧面的门,再次从盒子侧面的小孔看盒子里面是否有其它物体。

    2. 结合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交流:打开盒子侧面的门,人眼是怎么通过小孔看到盒内物体的,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

    3. 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意图】应用演绎法,发展学生解释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说明

首师大版《科学》教材在学生建立了光的反射概念之后,又安排了多个活动。这些活动的实验现象揭示一个共同的认识(命题或判断),即:物体漫反射光经镜面反射可以成像。如,人们利用潜望镜看到窗外的景象。

为此,“光的反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聚焦在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漫反射光经镜面反射可以成像。学生会运用已经建立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概念去解释实验现象,在解释的过程中认识到物体漫反射光经镜面反射可以成像。解释的过程,从科学本身来讲是实现科学理论的解释功能;从学习理论来讲是概念的深化,形成概念能力;对逻辑学来说是演绎推理。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09:16:19
TOP
9#

首师大版五年级《光的反射》   刘春梅
课堂实录

师说

生说

评价与表现

上课工具使用讲解

教学工具的讲解,

 

学生们很开心,

很贴心,

今天玩一个打靶游戏,镭射光对准平面镜,避免对眼睛上海,将镭射光打中靶心的现象描述清楚?

走动观看学生操作

做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镭射光达到平面镜,平面镜反射到靶心。

 

将这个光的路线画出来,用箭头表示光的方向。

打中靶心的过程什么发生了变化。

去画线,

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镭射光换成手电筒能否打中靶心

能不能做一做才知道,

画手电筒光的传播路线

肯定,也能打中靶心

打中,打不中

 

学生小组为单位热烈讨论

两种方式的相同与不同地方?

为什么照射范围有差别

学生讨论,

相同,用光都能打中靶心;打中平面镜都反射了,改变了传播方向

不同,手电筒的范围更大,镭射范围小,只有中间点,

讨论热烈

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同学们一起说

 

平面镜可以反射,那如果换成白纸呢?

同学们做一做实验才知道。

老师巡视,指导

用镭射发出的光对准白纸不能发生对准靶心的现象。

不会,因为纸不能反光。

 

 

 

 

没有

 

用镭射光来对准白纸有奇妙的现象?

同学们实验

说现象:盒子周围的白纸也变红

 

盒子周围白色的红光从哪里来?

老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1:光扩散了

2:有一部分反射,但是白纸材质与平面镜有差别,所以反射现象变成了分散导致周围的白纸也变红了

3:对刚刚的结论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白纸不能反射),

 

 

白纸的表面与镜子有什么差别导致的不同现象呢?

亲自去试一试

1:镜子光滑,白纸粗糙

2:平面镜比较光滑,光可以以一个点方式反射,白纸上凹凸不平,发生的反射导致反射的光有不同的情况

 

播放视频

镜面反射,给定义

漫反射,给定义

有什么收获?

板书:镜面反射,光滑,集中

漫反射,粗糙,分散

 

观看视频

1知道了什么叫镜面反射,漫反射

2:镜面反射的光比较集中,漫反射比较分散

 

如何看到盒内的物体,新的方法

一,眼睛通过侧面的小孔看,二,打开小门再在小孔地方看

2,比较两种看法是否能看到

同学们实际操作

方法一:看不到

方法二:1,看到了核桃;2,看到了小风扇

 

不开小门为什么看不到?

强调用手势来表示,

1不开小门光线进不去,

同学们小组讨论

回答:1,光说直线传播,把小盒子里的东西照亮了,2,漫反射让里面的东西都能被看到了,3,眼睛的瞳孔里,所以看见了

 

播放视频

为什么眼睛可以通过小孔看见盒子里的东西?

观看视频

总结了看到的原因:光线这样的漫反射让盒子里的物体能够在瞳孔上成像,被我们看到。

 

请问在平面镜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猴子

 

因为镜面反射看到了小猴子?那这个是真的吗?

不是

 

那这个叫做“像”。我们每天都在照像。那你能看到你脑后的像吗?

我们准备两面镜子 ,一面在前,一面在后

 

那大家在思考之后就可以开始做了!

成功了吗?我也想看一下我脑后的头发,谁来帮忙呢?

   为什么这样做就能看到了?

上面的灯光照到头发上,漫反射就照在镜子上了,通过镜面反射就能看到我脑后的头发

课程介绍,老师和同学们跟我们再见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09:59:08
TOP
10#

《光的反射》教学花絮



















《光的反射》课件图片








最后编辑谢勇波 最后编辑于 2016-10-19 09:32:23
TOP
11#

说课和研讨

专家观点一:

本节课是我们平谷区整个教研团队打造的一节课,我们在做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工作,今天这节课是我们准备的若干节课中的一节,这只是一个平台,

这课的题目是光的反射!这课和别的的课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联系实践,实践的范围很广,不同的领域实践概念不同,科学的设计是探究。科学认知活动就是一个探究过程 ,科学方法起于观察实验,成于思维,我们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观察技术的方法,一类是   没有方法,就不可能做成事。好的方法是让我们更有效的实践。我们小学科学当中,我们头脑中方法的运用直接就导致了我们的课的有效性。

      光的反射,镭射光就是一根光线 ,手电筒的光线是一束光! 镜面反射到漫反射,再到镜面反射。我们的结论是光具有反射现象!所有的光线都具有反射现象,是从一根光线开始的,叫典型归纳法。有一个清晰的类,分类研究,把这一个样品的特征推广到一个类。

为什么要淡漫反射,教学中没有要求,我们看到就是像,生活中更多的现象就是光的漫反射。而不是光源。我们在生活中大师接触到的就是像。课标中对于像的表述不是太强调,我们做了!漫反射的光通过镜面反射来形成的像!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的小学科学课的定位,现象论(思考,感知),本体论(规律),本质论。在现象的层面上去感受,思考!通过两个实验来进行研究!

我们在探究有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请大家指正



                                                      教师交流:

    林静:以前我们只想把光放在八年级,不放在四年级。这个进度放在初中觉得可以,那么小学和初中的定位到底有什么不同!怎么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学习,小学科学比初中科学难教!要拜我们的学生为师!


专家回应:是小学抢了中学的饭 ,还是中学吃了小学的奶,小学生能接受的,为什么要放到初中呢?初中生可以继续吃,吃更坚硬的,更有感觉的饭


    郭小丽(海淀)第一部分建立一个属的概念,第二部分利用漫反射和镜反射进行属的,第三是进行了提升!


    上海虹口教师:初中教师觉得,光的反射和漫反射并列来讲,是否合适!镭射是对激光的另外一个名称,专用名词是否需要改进!


     北京的教师:不同粗糙程度的纸对光的反射有影响!不同材质的纸是否也会影响到光的反射!两个变量是不是对小学生有误导!


     安徽合肥:差距比较大,我们有多少孩子把这些概念都能理解 ,我们是不是要给孩子一点消化的时间,感觉上走的太快了!我们如何定位小学教师!


     湖南:(从大学到高中到初中到小学都上过课)上课的时候,光的量的表述!一根还是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只是一根光线吗?那个头大一些出来的就是一束!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3:24:54
TOP
12#

说课与互动研讨












最后编辑谢勇波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2:08:51
TOP
13#

                                                                                  QQ群讨论实录

旭日张扬(719710614)  9:06:14
内涵扩得很大


月亮姐姐(41537367)  9:17:08
科学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通过实验让孩子发现原先的认知是错误的
这个实验设计得很不错

月亮姐姐(41537367)  9:18:20
扭转原来的错误认知是教学中比较困难的地方

-郝新怡(793423013)  9:28:44
刘老师的理论依据合理,利用属种差的方法区别本课2个科学概念的不同,利用科学思维的归纳法理解光的反射,在此基础上利用演绎法加深对光的反射理解的同时掌握对漫反射的认识。整堂课体现学生科学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2个概念和一个认识。

一笑(894543181)  9:29:14
以往我们过多地集中于镜面反射,但漫反射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现在看来真有必要和孩子们一起接触漫反射,和孩子们一起系统了解反射。

北京  贾欣(81763103)  9:31:36
我可不可以理解为,种差促使孩子进行对光现象的细致观察与分辨。
从对概念的理解上,我们在尝试找到他的本源。可能笨拙一些,但是这个一条通道。

薛云龙(591301451)  9:35:16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不同的教学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淡定(41712858)  9:37:11
两个科学概念的建立自然,有效。观察小盒子实验设计好,学生从中进一步认识到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浙江杭州建德邵礼琴(570373740)  9:37:48

层层活动,步步紧扣,在活动体验和思考辨别中巩固科学概念!学习


合肥*黄新(404964054)  9:38:15
教具的准备尤为重要

江海黎明<jshmslm@163.com>  9:38:41
材料的结构性很重要啊。


北京  贾欣(81763103)  9:39:53
我们经常说的教学的层次,结构会有很多种解释,今天我们试一试从概念的逻辑结构上解释一下。


水手(804805932)  9:41:35
概念是核心 活动是基础 教具是保证 层层递进  


旺仔(191644077)  9:42:01
科学概念要在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归纳建立的。本科设计各种活动,达到了这一目的。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0:25:27
TOP
14#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叶》   教学设计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    沈亚萍



教学目标:

1、利用SHOWME软件,表达对叶的基本结构的认识。

2、认识到叶的各部分相通,意识到植物体各部分也是相通的。

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叶的气孔及其作用,并将其作用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建立联系。

4、体会多元观察对认识事物的价值。

5、初步学会用平板电脑绘制叶的结构、拍摄上传实验现象,提升信息素养。

教学准备:分组:树叶2、菠菜叶2,平板1,装着水的水槽;


演示:完整的植株1,蒸腾作用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观察方法,回顾叶的多样性

1、谈话:我们曾经对一堆叶子进行观察,回忆一下,是用哪些方法来观察的?这些叶子有什么不同?

二、拓展观察途径,表达叶的结构

1、引发任务:各不相同的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利用“SHOWME”软件,将两片叶子结构上的相同点标示出来,并上传。

2、小组合作:拍照、标示、上传。

3、展示评价:(1)结构是否清晰(2)标示是否科学

4、修改作品

三、尝试实验观察,发现叶有气孔

1、生发问题:为什么每片叶子都有这样相连的结构呢?

2、实验观察:吹菠菜叶子。

(1)阅读要求。

(2)小组合作:吹、拍、传

(3)交流现象:在吹菠菜叶子的时候,叶片的正面和反面有一些小气泡冒出。

(4)有据猜测:吹的是叶柄,为什么叶片上有气泡?叶柄的通道又与谁相通?


气泡怎么能从叶片上跑出来的呢?

(5)目睹气孔:你能直接看到它吗?


观看显微镜下的叶子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气孔分布在哪里?

四、运用多元方法,了解气孔作用

  1、思考:叶片上为什么要有气孔?

(1)小组讨论

(2)实验寻因:涂液体蜡的菠菜为什么会这样?

(3)分析认识:气孔的呼吸作用

(4)观看视频:叶的蒸腾作用。

2、交流:叶上的气孔对整株植物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五、提升观察价值,延续叶的研究(3分钟)

我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对叶子进行观察,有了更多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发现,解决了一些困惑。谁愿意进行分享?

如果我们采用更多的方法对叶进行观察研究,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解决更多的问题!希望大家试一试!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5:36:07
TOP
15#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叶》 沈亚萍   课堂实录

师说

生说

评价与表现

使用工具,试用话筒。

 

 

可以提两个关于我的问题?

叶子有多少种?

泰山小学上几年级的课?

沈老师哪里人?

 

正式上课

 

 

回顾我们用哪些方法观察叶子,又有哪些不同?

 

形状、边缘、颜色

举手较多

如果有同学说说哪些方法就更好了。

看,看到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闻,闻到气味不同。

触,摸到粗糙还是光滑。

厚和薄

学生积极性高,回答到位。

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这些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在观察的时候经常借助我们的感官,观察到叶子很多很多的不同。

 

 

科学需要好奇心,我先问,各种各样的叶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有根。

都有叶脉,叶柄。

有叶脉,叶缘。

长植物身上。

 

继续观察叶,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进行,想不想知道哪些活动?阅读ppt

你画的是不是根据想想来画的,要符合事实。

那里面的科学什么意思?

符不符合事实。

 

利用平板把两片叶子相同结构画出来,可以用手指当笔,直接勾画出来。

小学活动。

 

画好的小组可以上传。

 

 

我们看这里(教师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平板),看的到吗?

我们先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介绍。

最大的部分是叶片,

有叶缘,叶脉,叶柄。

 

两片叶子在画的时候是不是都有这个结构呢?

我认为叶缘和叶脉不同

 

相同的呢?

都有叶柄

我认为都有叶脉

都有叶缘,叶脉

 

叶缘围在中间的是什么?

 

叶子

叶片

 

叶片决定了什么?

形状

 

不仅决定了叶子的形状还决定了叶子的什么?

叶片决定了叶子的大小和形状。

 

叶子都有什么?

我认为叶子都有叶柄

我认为叶子的共同点有叶柄、叶片、叶脉

 

你来指指看,叶子有怎样相同的构造?

 

 

那么如果在8个小组内,给你3个点赞的机会,你会点给谁。

 

 

在你们的平板电脑上也可以点赞,你觉得自己组好也可以点赞。

 

 

我们来看看点到的赞。

得到4个赞的,好在哪里?

名字写的特别清楚。

圈的没有在很里面,也没有在很外面。

画得很清楚。

每个部位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勾。

 

我觉得他画地还可以,为什么你们只给了一个赞?

因为他们没有把名称标出来。

他们勾画得不清晰。

他们拍照的时候拍小了。

画得比较潦草。

 

画的时候要精细、完整、实事求是。

 

 

把叶的相同构造画黑板上。

 

 

觉得怎么样?给你点个赞。

 

 

叶子的相同结构,都有叶柄、叶片,叶片上有叶脉,叶片长在叶柄上,叶片和叶柄连在一起。

叶片为什么会长在叶柄上?

叶脉为什么长在叶片上?

叶子为什么有些有刺,有些没有刺呢?

 

刚才的问题你觉得哪个问题问的比较好?

为什么叶子都有叶片、叶脉、叶柄这样相同的结构。

 

有没有人能来说说看?

因为都要输送营养。

跟树连接。

如果这棵树没有叶片的话,相当于这棵树没法呼吸了。

 

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找答案。

 

最好用照片,可以用简短的视频。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对着叶柄吹起?

有一个人吹气的时候,其他人拍视频。

叶柄又不是空心的,对叶柄吹气有什么用处?

 

轻轻的实验。

 

 

有现象了就可以上传哦。

 

 

如果实验完成,现象已经拍了,我们把材料放在桌子中间,这是我们的约定哦。

如果没有传的可以上传。

我们先来看这一组的现象。

叶的一个地方会冒出泡泡

叶子会发白

 

 

还有没有小组传上来了?

你们有没有看到有泡泡的现象?

 

 

问题来了,刚才学生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吹叶柄?

叶子要吸收营养

 

对叶柄吹气,叶片上有冒泡泡,说明叶片和叶柄也连着的。

 

 

叶柄和其他部分连着,这是也的进

也许整一棵植物都是连着的。

 

 

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叶,刚才有同学说可能有呼吸孔。

 

 

我找了一张图片,电子显微镜下的图,有什么?

上面有一些小孔(气孔)

 

这些孔会张开,会合上,这叫叶的气孔。你猜它分布在哪里?正面还是反面?

 

 

也就是说气孔在哪里?叶的气孔正反面都有。

 

 

一起来问,为什么叶子上要有气孔?

叶子呼吸新鲜的空气

让他吸收营养

二氧化碳和氧气排出去的孔

 

 

 

我有一个问题,把菠菜叶放进水里,会不会吸进水?

 

我们老家门口种着几颗菠菜,这几棵菠菜涨势喜人。在菠菜叶片上涂了液态蜡,你猜会怎么样?

 

变黄了

 

为什么?

油堵住了呼吸

 

气孔确实能呼吸

我对刚才同学的发言做一点补充,气孔是张开的,涂的时候直接把气孔堵住了。

我认为把液态蜡涂在叶片上,就像把我们人的嘴巴和鼻子堵上了。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气孔还有什么作用?

我认为气孔还有蒸腾作用

 

看了刚才的视频,什么是蒸腾作用?

靠气孔把水平排出

 

你认为这样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平过多

 

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感官、实验、工具,对叶子进行了观察,找到了叶子的一些结构,还发现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有很多作用。

 

 

关于叶的相同结构,对整棵植物有什么意义,或有什么作用?

对整棵植物发育的时候需要的养分。

 

这些相同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命有好处,有作用。

 

 

 

气孔为什么要长在叶片上?

 

 

我们在叶柄吹起为什么叶片上有白色的一片?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6:43:28
TOP
16#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叶》 沈亚萍   教学花絮
























说课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6:05:24
TOP
17#

课堂实录中配合的图片上传有问题,显示不了,影响学习效果。
TOP
18#

谢谢分享 学习
TOP
19#

感谢分享,辛苦了!
TOP
20#

场外学习
TOP
21#

光的反射,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用了很多方法来理解反射,还有联系了生活的实际。学生可以操作乐于操作。我就是对于漫反射有不同见解。过早了,易混淆
TOP
22#

有幸看到文字版录播,谢谢张旭
TOP
23#

觉得能开窗的小盒子特别有意思!教材中有吗?还是老师自制的教具?
TOP
24#

开小窗的教具有特色
TOP
25#

课堂实录中配合的图片上传有问题,显示不了,影响学习效果。
陈荣林 发表于 2016/10/18 10:00:20
              今天电脑有问题,无法编辑!可以帮忙吗?
TOP
26#

报道很及时,详细!
TOP
27#

文字图片很精彩,场外的我们受益了,此处省略阵阵掌声。
TOP
28#

植物的叶qq群讨论

淡青雨(541449238)  13:24:30
基于学情,基于学生立场设计的课例。

 

沉着(1134223102)  13:25:48
假设性探究也科学研究方法之一,教学也会这样做的,没有矛盾

 

蓝羽毛(410604505)  13:30:08
怎么每组只有两片叶子?如何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共性对于孩子来讲也得基于量的积累才能认识吧。

 

上海曹昢(2809743806)  13:32:00
为什么不采用实物投影把孩子们的作品呈现呢?

 

戈弋(704716588)  13:32:24
每组的两片叶子都不一样,如果把大家的叶子一起上传,这样就能提现的体现叶子的共性特点了


重庆唐丹(89984825)  13:32:28
没有准备实物投影
本来是特别好的教学手段.捉急


戈弋(704716588)  13:33:16
也体现了植物叶子的多样性了


上海曹昢(2809743806)  13:33:21
应该备一个。防范于未然

 

月亮河(3465345256)  13:38:57
使用平板的意义在哪儿?


清影(457806188)  13:39:11
单独用一个路由器,把学生机与教师机组成一个内部局域网。


重庆唐丹(89984825)  13:39:14
多媒体教学

重庆唐丹(89984825)  13:40:12
平常的课堂就算使用多媒体也不会那么有序安静,一线教师都明白.


溪山行旅(112780328)  13:40:20
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当前的问题就否认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价值

 


粉果(240851643)  13:40:30
平板教学使教学呈现方式多元


月亮河(3465345256)  13:40:47
使用平板的意义在哪儿?可以快速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可以当场可视点赞评价……不用平板能达到吗?

重庆-邓少国<guoguo828@foxmail.com>  13:41:52
信息教学很好,但依赖硬件教学一定要有plan b,因为毕竟偶然状况的发生几率比较大。


淡青雨(541449238)  13:42:09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学生可以呈现个性化的资源,生生评价等


清影(457806188)  13:42:13
平板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教学辅助技术,方便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与展示研究成果,以及生生及师生之间的评价反馈。值得推广!


北京  贾欣(81763103)  13:42:50
大家还是不要纠结于与核心话题相关性小的问题,回到核心上。从研究的角度看,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就当平板就是一张记录单吧。


江苏无锡江阴-顾惠洁(723916868)  13:42:51
@清影 实现及时性评价


重庆  廖佳(410377194)  13:42:57
估计是网络出了问题,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

 

溪山行旅(112780328)  13:43:00
咱们以前都用挂图,现在图片都在媒体上呈现,您有没有追问过使用媒体的价值在哪


dぺ烟抽寂寞<zhuxixian@qq.com>  13:43:01
高科技手段以后会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课堂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直观清晰,学生兴趣浓厚。


沉着(1134223102) 2016/10/18 13:43:21
价值有点在课后体现。

 


北京  贾欣(81763103) 2016/10/18 13:44:21
找相同是一个求同归纳的过程,这个一个思维方法的运用
粉果(240851643) 2016/10/18 13:44:39
数字化时代下的科学新教学模式


小米(1030056432) 2016/10/18 13:44:39
有条件的学校平板进入课堂已经慢慢常态化了,似乎用平板作为记录和呈现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原因。就像老师们都会拍照,手机备忘,以前也都是笔记本记录哈


北京  贾欣(81763103) 2016/10/18 13:44:48
在求同归纳的过程中,观察的意义?
思维的价值?


重庆  廖佳(410377194) 2016/10/18 13:45:58
苏教版这一课的重点就是讲叶的结构吗?


北京  贾欣(81763103) 2016/10/18 13:46:04
找相同是一个求同归纳的过程,这个一个思维方法的运用
在求同归纳的过程中,观察的意义?
思维的价值?
大家也想想。


  

月亮河(3465345256)  13:46:37
@重庆  廖佳 时间都哪儿去了?


重庆  廖佳(410377194)  13:47:21
好像一直在讲结构。


北京-郝新怡(793423013)  13:47:32
我认为观察是为求同归纳法提供事实依据


溪山行旅(112780328)  13:48:40
没有观察何以求同


北京  贾欣(81763103)  13:49:06
观察活动的设计,也要考虑学生求同归纳的思维是否能够运行起来。

 

 

天蓝海(442097794)  13:49:42
教师的语言是否太成人化了?三年级的孩子都不知道该答什么


蓝羽毛(410604505)  13:49:54
在评价中观察,在观察中评价?


重庆  廖佳(410377194) 2016/10/18 13:50:18
观察课深入观察的时间太少了


上海  褚克斌(370852170) 2016/10/18 13:50:32
我到现在还没有理清老师的思路


北京  贾欣(81763103) 2016/10/18 13:50:37
当求同归纳可以成为一个思维判断的过程,探究才会运行。


别月天♂泫(529561068) 2016/10/18 13:50:39
学生素养还是蛮高的...


孤魂布谷(632277863) 2016/10/18 13:51:26
35分钟过去了


重庆  廖佳(410377194) 2016/10/18 13:51:29
运用多媒体的时间是否太多了,比如点赞确实必要吗?40分钟的学习时间很宝贵呢


往事随风(874751000) 2016/10/18 13:51:51
还有三分钟


年轻真好(496112157) 2016/10/18 13:52:53
运用媒体组织观察活动能取代实物吗?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帮助在哪里


孤魂布谷(632277863) 2016/10/18 13:53:12
一个半小时


瑞雪飘飘<shiruidi@qq.com> 2016/10/18 13:54:01
大家好,我是宜兴史瑞娣


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418150164) 2016/10/18 13:54:33
不敢苟同,不忍细品


年轻真好(496112157) 2016/10/18 13:54:40
对叶结构部分的观察设计我认为背离了科学观察的本意

时间都这样去了。
月亮河(3465345256)  13:56:00
@重庆  廖佳 认同!没有必要的环节,必须砍去!


沉着(1134223102)  13:56:18
心塞


重庆江北    夏(375385363)  13:56:34
看一下安排表吧,这节课预设90分钟。有的是时间


荷塘月色891(2830321939)  13:56:35
《观察叶》这堂课是上2课时吗


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418150164)  13:56:36
心塞,失望


北京平谷 高喜军(353146768)  13:56:55
观察叶的部分,体现在思维发展方面,是不是一个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的过程?


江西九江万颖莉(465648739)  13:57:13
我觉得日常科学课两节课连堂效果比较好,但是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北京  贾欣(81763103)  13:57:22
过程中会有@北京平谷 高喜军 


招财猫(925202137)  13:57:28
学生的思维都是断的

 

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418150164)  13:57:40
课堂设计能尊重一下学生的年龄特性吗?


沉着(1134223102)  13:57:48
等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到那个层次,黄花菜都凉了


瑞雪飘飘<shiruidi@qq.com>  13:57:59
江苏展示的科学课不仅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原序设计,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还贴近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哦!


五月(346687718)  13:58:23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是更重要吗?


北京  贾欣(81763103)  13:58:46
听课,包容才能理解更多

 

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418150164)  13:59:52
不切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成人的思维突现

 

溪山行旅(112780328)  14:00:10
试着从多个角度考虑,而不是简单的好或不好的判断

 

玉米飞飞(403962363)  14:00:33
弄清楚执教者意图,他想带给学生什么,带给我们什么
上海  褚克斌(370852170)  14:00:52
本身是研究课,呈现的是不同地方对科学课的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现代科学课中,确实值得探讨

 

别月天♂泫(529561068)  14:01:00
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将一个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共享

 

北京  贾欣(81763103)  14:01:39
最棒的狙击手是对周围环境做出敏锐观察以后给予致命一击。

 

江西九江万颖莉(465648739)  14:02:15
找到一点哪怕是一点,能提高或者改变自己,都是成长,都是收获


上海  褚克斌(370852170)  14:02:22
我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个探讨,如果展示,并不适合所有的地方来学

 

上海  褚克斌(370852170)  14:02:22
我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个探讨,如果展示,并不适合所有的地方来学


淡青雨(541449238)  14:03:17
所有的课都是探讨课,这么激烈的探讨我们都有所获。


瑞雪飘飘<shiruidi@qq.com>  14:03:17
@上海  褚克斌 同意您的观点!

沉着(1134223102)  14:03:45
拓的叶子各部分不清晰、不精准,拿本来就不大科学东西研究科学


江苏无锡江阴-顾惠洁(723916868)  14:03:57
@江西九江万颖莉 楼上说得很好


采薇(1263295946)  14:04:00
科学课同样需要引进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探究习惯。设计控制太周全的科学课,不利于学生科学研究意识的发展。


水手(804805932)  14:04:24
老师展示的是一种课型 是这类课型的基本方式 不是一节课


辰昊宝儿(296459723)  14:04:30
通过showme软件,可以一次呈现学生的观察过程,观察结果。老师放慢速度,应该已经关注到三年级学生特点


北京平谷 高喜军(353146768)  14:04:52
吹叶柄的实验设计背后,给学生很大思维空间

☆紫竹☆(183603233)  14:06:10
提供了一个直观感受叶片上气孔的实验材料,学习了。


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418150164)  14:06:25
学习了


油页岩(7719542)  14:06:26
反正我是没吹过


愚人<myandamu@qq.com>  14:06:28
谁实际观察过?


水手(804805932)  14:06:47
观察气孔


油页岩(7719542)  14:06:50
就是很好的启示


北京  贾欣(81763103)  14:07:04
科学起于观察
成于思维

晓寒轻(1144522053)  14:07:28
吹菠菜叶的实验很有趣

 

上海  褚克斌(370852170)  14:07:30
平板在科学课中的运用:易操作、积累信息、建立较大的数据信息、宏观与微观呈现……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但整个课的结构、教学(学生的学习线索)确实值得探讨。


油页岩(7719542)  14:07:59
咱们可以想想这个环节如何更好的过度过来,然后帮助学生抓住这个奇妙的事情,观察,解释,再观察。

 

①脸阳光(86078313)  14:08:51
菠菜叶叶柄长,方便操作和观察

 

美娟(1059723793) 2016/10/18 14:09:55
观察材料选择恰当,效果显著,便于学生观察


瑞雪飘飘<shiruidi@qq.com> 2016/10/18 14:10:18
菠菜叶子我吹过,真的是很能体现叶子气孔和叶子各部分相通的特点!


☆紫竹☆(183603233) 2016/10/18 14:11:24
孩子真不错,逆向思维好!


jona(415825076) 2016/10/18 14:11:25
回家也去好好吹吹菠菜叶


☆紫竹☆(183603233) 2016/10/18 14:11:50
还可以吸一下

采薇(1263295946)  14:14:47
生命活动是相通的!可以由人体的出汗引出!学生可能更易理解。

 

辰昊宝儿(296459723)  14:18:11
通过各种感官、工具观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从而得出科学概念

 

 孙延新(179740335)  14:19:50
本课老师就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法(观察方法)的渗透,首尾呼应,这就是学生学习科学最实惠的意义,没有之一。

 

油页岩(7719542)  14:20:31
这节课承载的很多

 

上海  褚克斌(370852170)  14:21:06
叶:宏观、微观、作用;观察:五官、工具;平板(媒体):呈现、交流、积累

 

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418150164)  14:26:28
小学科学课到底培养学生什么素养,引导学学生如何控制变量,搞那么复杂干嘛呢

 

北京  贾欣(81763103)  14:27:39
@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 问了好多问题,提一个建议吧。可以怎么做。
HWH(522617071)  14:27:52
研讨课,就是这样,承载越多就有越多值得研讨的地方。如果上成示范课,大家听完赞一个就可以走人了,有意思吗!让大家有话可说、就是成功!

 

湖北襄阳  龙云(444181695)  14:33:41
个人认为李老师这节课的意义、目的放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过程,考虑众多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很有意义。

 

江西九江万颖莉(465648739)  14:34:05
找到合适的材料确实不容易

 

天津 姜锡岩(286100210)  14:35:57
这个软件像是一个植入广告一样,如果想上传图片,用iPad 直接拍就可以,简单,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是更好吗?如果我是学生这节课1 小时里,我只记住了回去吹菠菜的事,至于其他不记得。这就是唯一的收获,也是这节课的亮点,但是没有达成既定目标。


永康市小学科学教研员(418150164)  14:36:10
不管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小学科学的物理探究活动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控制变量。

 

dぺ烟抽寂寞<zhuxixian@qq.com>  14:36:54
三年级的观察对于控制变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吧


辰昊宝儿(296459723)  14:37:02
提供观察材料,明确观察目的,提供观察方法~观察激发思维。观察课型,学习了

 

dぺ烟抽寂寞<zhuxixian@qq.com>  14:36:54
三年级的观察对于控制变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吧


辰昊宝儿(296459723)  14:37:02
提供观察材料,明确观察目的,提供观察方法~观察激发思维。观察课型,学习了

 

上海  褚克斌(370852170)  14:46:51
叶与叶片——叶根、叶柄、叶脉、气孔——吹菠菜叶(我觉得利用内在的联系可以更好地组织好本课的教学)


晓寒轻(1144522053)  14:47:13
沈老师一直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消除个性差异,这样的课堂能帮助孩子们成长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5:46:12
TOP
29#

《滑轮组》教学设计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
雷镇

【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活动性表现在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能力,发展科学态度;实践性表现在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尝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综合性表现在强调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和科学各领域共同的教育功能、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密切联系性表现在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相互渗透,科学学习能丰富其他学科的内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影响科学学习。

【学情分析】

    1.学生原有知识的分析:通过前一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学习,学生认识并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更浓厚的探索兴趣。

    2.学生现有能力的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思考,也具备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得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3.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分析:在生活中,学生时常见到升旗,起重机吊起重物诸如此类的现象,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更会留心观察身边的类似现象。部分学生甚至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作出滑轮组更省力的推测。


总之,组装一个滑轮组并进行实验验证,感受机械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知识基础的。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滑轮组》这一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本课所涉及的各个教学内容中体现了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设计和制作等完整的实践和探究过程。人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情境中使用了滑轮组?它们又是怎样作用的?我们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本课教学应当引领学生认识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省力。

2.能力目标


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将滑轮组的原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态度目标


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难点】研究滑轮组的作用:既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教学准备】

一、演示器材:与分组器材相同。

二、分组器材:滑轮组套装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追问: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二、并且我们还能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这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滑轮组是一种简单机械。这节课我们就要着重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第二部分-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一、首先我们来搭建由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图1所示)。


二、阅读实验记录表,了解实验的内容。

实验内容:

    1.首先用测力计测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1的力,重复3次实验,记录并算出平均值。

    2.然后再测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2的力,重复3次实验,记录并算出平均值。

    3.最后分别测出直接提升重物1的力,重复3次实验,记录并算出平均值;测出直接提升重物2的力,重复3次实验,记录并算出平均值;

    4.比较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写下我们的发现。

温馨提示:

    1.实验过程中,人身安全第一!

    2.小组分工:3人操作,1人记录,全组合作探究;

    3.请在重物1、重物2各自栏目里写上重物的组成。


三、学生汇报交流


四、小结:(图1)用1个滑轮组提升物体,不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还可以省力(大约省一半的力)


五、多个滑轮组作用的探究


(一)我们可以做出更加省力的滑轮组吗?(学生说方案)重复第一次实验的所有步骤,在表中记录实验数据。


(二)学生汇报交流


(三)小结: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


(四)想一想:滑轮组中的滑轮数量越多越好吗?

第三部分-运用滑轮组进行游戏体验并进行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滑轮组

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使用的装置。

滑轮组的作用: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记录】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一)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二)

滑轮个数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5:34:30
TOP
30#

教科版六上《滑轮组》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  雷镇

师说

生说

评价

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非常棒!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滑轮组装一个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呢?你会怎么做?

 

嗯!课前预习很到位哦,出示PPT

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省力;

动滑轮的作用是省力但是不改变里的方向

 

先固定一个定滑轮,绕过绳子,与动滑轮连接在一起。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使用,这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老师的语气激扬,充分调动现场的气氛。

 

 

 

学生素养高,配合默契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我给你们,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要怎么样组装,才能得到一个既省力又改变方向的滑轮组呢?我们一起来当当小设计师,好不好?

 

每位同学用铅笔和直尺完成你的设计方案,材料在桌子里。

 

 

 

 

 

好!

 

学生拿出材料完成设计

老师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

 

学生参与度高。

大家基本上完成得差不多了,同学们很有想法,同学们上台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设计,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其他同学对他的设计方案有什么建议吗?

 

 

 

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呢?

 

好,一会儿回去进一步修正你的方案,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展示?

 

 

你的方案老师也比较认同哦。还有没有同学展示自己的方案?

S1:先固定定滑轮,用绳子绕过定滑轮,再用绳子绕过动滑轮

 

 

 

S2:我认为根据老师的要求,要改变用力方向,这位同学的方案并没有改变用力方向,所以是不对的

 

改变用力方向和省力

 

根据,因此定滑轮两条线,确保能改变方向,另一端与动滑轮相连,因此我觉得我的方案可行。

 

我的方案是绳子分别绕过动滑轮和定滑轮,符合省力和改变方向。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老师的追问,学生的补充,不断完善方案,不断提升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位上台的同学非常有勇气,值得称赞。那么,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这两种设计方案似乎满足要求的可能性更大。

今天,我们就用这两份方案,研究滑轮组,有谁想上台尝试组装?

你需要什么?

 

好!

 

 

为两位同学出色的展示鼓掌,那你们认为他们组装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

 

 

追问:那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把整个组装过程再梳理一遍。

 

现在我们明白了吗?用刚才两位同学组装的滑轮组来试一试,注意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符合哪个要求?

还有呢?

看得见吗?

那怎么办?

怎么做呢?

 

 

 

 

 

 

 

 

 

 

 

学生上台

 

 

两个滑轮。

还要绳子和一位帮手。

 

学生组装完成。

 

S1:组装的时候绳子不能打结

S2:我在组装的过程中,发现定滑轮的位置不能移动,动滑轮的钩子要朝下

 

挂重物。

 

 

学生观看视频

 

 

 

随着绳子拉,动滑轮带着重物往上。

 

 

改变方向

省力

看不见

做实验

S1: 先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再使用滑轮组拉动测力的大小。

S2:用钩码拉动钩码

S3: 应该把滑轮也测量进去

S4:用测力计的时候读数要准确,注意使用方法。

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碰撞,老师娴熟地引导,课堂连贯而流畅。

(水平拉动测力计)可以操作这样吗?

 

请人演示,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梳理了一下温馨提示,请看。还有其他问题吗?

 

教师巡视指导

 

哪个组愿意上台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数据?

 

 

你们有什么发现?

 

大家认为有说服力吗?有不同的发现吗?还是百分之百的认同呢?说说你们的发现。

 

这两组的数据都省力,为什么会有一点点差别呢?

 

 

我们通过完成一场精彩的验证,发现滑轮组确实能够——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

不可以,应该要匀速拉,要改变方向,不能斜者拉。

 

每小组的4号同学拿出实验器材,开始动手实验。

 

 

实验结束,整理器材

 

我们组的数据,直接提升物体0.7牛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用的力士0.3牛顿。

 

省一半的力

 

我们组的发现是:提升一个钩码,省力是大约二分之一。

 

 

 

这是我们做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

 

三、运用滑轮组

如果想让滑轮组省更多的力,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我们还要改变力的方向

 

再给大家增加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你们还能组装出怎样的滑轮组?

 

老师组装了一个超级滑轮组,大家数一数,发现了什么?

 

出示一个2.25kg的重物,请同学尝试提升重物。

 

让我们大胆地猜一猜,我用几个钩码才能松手使滑轮上升?

 

 

大家觉得超级滑轮组怎么样?

 

大家只想到了它的优点,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

 

 

 

同学们很给力,能从事物的另一面看待问题,平时生活中也要用辩证的思维。

 

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到滑轮组?

 

我们来看一看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大型浮吊船……

 

这些物体还有除了滑轮组还有哪些机械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研究。

 

科学源于生活,要用于生活。雷老师给大家留一个课后拓展作业,你能用就身边的材料  制作一个能提起1kg物体的简易起重机吗?

 

既然动滑轮省一半的力,那么就两个动滑轮

 

那定滑轮还是要的

 

用绳子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再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

 

8个定滑轮和8个动滑轮

 

 

 

好轻松,飘飘然的感觉。

 

3个钩码(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得出3个钩码的结论)。

 

 

 

!厉害!省力!

 

 

上升的距离太小了,用了很长的绳子滑轮才上升了一点点。

要考虑经济问题。

 

 

 

 

 

 

电梯、升降机、吊车

 

在课堂中渗透“辩证”的思维,让学生能思想层面体会科学的严谨。

最后编辑影随心动 最后编辑于 2016-10-18 16:47:0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