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里是科学小论文的家 [复制链接]

61#

 

酸角草会睡觉吗


海宁市桃园小学四(2)班    徐思懿


植树节那天,我家栽了几盆花。说是花,我看着总觉得是草:从根部的土里钻出一些不起眼的植物,它们看起来小小的,挺可爱;茎细细的;那嫩绿的三瓣或六瓣的叶子大大小小、均匀地铺在花盆里,倒也为花增添了几分姿色。奶奶告诉我,它叫酸角草。入冬后,为了不让这些盆花受寒流的侵袭,爸爸便把它们搬进了屋内。


一天晚上,我半夜起床上厕所,无意中看见酸角草的叶子下垂,好像蔫了,再看其它盆内的酸角草也是一样,我以为这些小草可能是不适应室内环境快枯死了。第二天早晨起床,昨晚“蔫”了的酸角草叶子又展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决定解开这个谜。以后的几个晚上,我都在花盆旁仔细观察,并记下了观察日记。


晚上7点钟后,酸角草的叶子开始下垂,慢慢地闭合成三角形,紧紧“抱住”叶柄,像一把把收拢的小伞;


到了10点钟,酸角草的叶子全部闭合;


天亮后,这些合拢的叶片又重新张开,迎接朝阳。


根据以上记录,我推测:酸角草也会“睡觉”!可是小草为什么也会像人一样睡觉呢?我查找了有关资料,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原来,这种随昼夜的光亮变化周期变动的运动形式,是由于夜晚到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性运动,又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许多植物都具有这种运动。如花生、大豆、合欢和含羞草等的叶子,白天迎着朝阳舒展,一到晚上就成对地合拢起来。酸角草的“感夜运动”则表现为到晚上叶子便朝下,而白天则朝上。


酸角草的这种“感夜运动”,是由于它们叶柄上侧和下侧生长素的含量随昼夜变化不同所引起的。白天,在阳光的沐浴下,叶子中生成的生长素向叶柄移动时,较多地集中在与叶柄下侧筛管连接的叶片部分,由于这部分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结果是叶子朝上。而在夜间,生长素在叶柄的上侧含量比下侧高,使上侧生长加快,结果导致叶片朝下,以防止水分的散失。


酸角草昼夜变化的秘密终于揭开了。它使我认识到,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奇花异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学习,就能认识它们,揭开其中的奥秘,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知识。




徐思懿,女,1997.9.19出生,桃园小学四(2)班宣传委员。联系电话:87208832


指导老师:姚伟国,199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科学教育本科学历,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担任副校长、支部委员,曾被评为海宁市名师、嘉兴市优秀教师、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所撰写的论文有10多篇公开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成长是他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

TOP
62#

 

一次错误的实验


海宁市桃园小学四(2)班    张子杭


我家种了一盆君子兰,每天我都给它浇水,它长得很健康、很精神。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给小花浇盐水小花会死,我一直不相信。               


    今天,我做了一个试验:我把一棵小花种在一个花盆里,然后拿了点水,在水里放了很多盐,调匀后,我把这些盐水全都浇到了种小花的花盆里。


    过了一会儿,我去看那朵小花,小花还是笔直笔直的,那叶子碧绿碧绿的,和没浇过盐水的时候一模一样,没有什么差别,它还开着一朵美丽的花,花的颜色是红色的,但是这朵花虽然美丽却非常小。


第二天,我去看小花的时候,原本笔直笔直的花弯下了腰,一点儿精神也没有;原本绿得发亮的叶子变得不再和以前那么绿了,那朵红颜色的花已经快要合拢了似的。它不再和以前那么的鲜丽。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原本精神抖擞的那些叶子竟然全都从小花的茎上掉了下来,花盆里铺了好多半绿半黄的叶子;那笔直笔直的茎也已经躺在了泥土上;更别提那红色的花了,早已经凋谢了。


到了第四天,小花它死了。


看着小花的惨状,我有些于心不忍,自责使我心痛。我想通过再浇淡水让花活过来,可是我连着精心照顾了一周以上,花还是没有缓过气来。不过,通过实验,我知道了给小花浇盐水小花的确会死。


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盐水是咸的,植物碰到了盐份不适应,所以它就这样慢慢死去了。




张子杭,男,1997.11.7出生,桃园小学四(2)班体育委员。联系电话:13819382470


指导老师:姚伟国,199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科学教育本科学历,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担任副校长、支部委员,曾被评为海宁市名师、嘉兴市优秀教师、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所撰写的论文有10多篇公开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成长是他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

TOP
63#

 

神奇的东山浮石


海宁市桃园小学四(3)班    张晨杰


阳光明媚,草长莺飞,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东山春游。


“大家快来看呀!这儿的石头浮在水面上!”我们在山顶的塔院里休息时,同学王涛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听到这喊声,我非常惊讶,石头怎么能浮起来呢?他是在开玩笑吧?可今天又不是愚人节!看见许多同学都围了过去,我也好奇地走了过去,想看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湖面上居然真的漂浮着几块石头。我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可是眼前的一切却又是那样真实。这些石头太神奇了!它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我心中充满了疑惑。


我从水面上捞起了两块石头,细细观察起来,发现它和普通的石头不一样:它的颜色红红的,而平时我们看到的石头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灰色的,可没这么鲜艳的红色。更奇怪的是在它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多小孔,好像一个蜂窝。放在手里掂了一掂,感觉特别轻,好像没有什么重量似的。


回到家中,我拿出一个盛了水的塑料杯,把石头放进水里,只见它魔术般地浮在水面上,一点也没有下沉,太神了!听爸爸说,这种能浮在水面上的石头叫浮石,一般用作盆景中的假山。可是浮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打开电脑,在百度网站中找到了浮石的资料。原来,浮石又叫轻石。我国浮石资源以玄武岩质浮石为主,是一种浅色的多孔的玻璃质岩石。它是岩浆喷发时,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内部气体迅速逸出膨胀而形成的。浮石是酸性火山岩,硬度为6,密度小于lg/cm3,能漂浮于水面;多孔而间壁锋利。哦!原来是这样,真有这样的石头啊!


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东山上的石头能浮起来,而别的地方的石头却浮不起来呢?我再次上网查找资料,电脑告诉我,我国浮石资源十分丰富。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的火山分布区都有浮石矿产分布,以北方地区为多,质量较好,喷发年代较新,多产于沿海地区。照此推测,东山曾经是火山吗?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可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东山曾是一座火山。看来只有等我长大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再去调查,解开这个谜团!




张晨杰,男,1997.10.28出生,桃园小学四(3)班副班长。联系电话:13758373270


指导老师:姚伟国,199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科学教育本科学历,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担任副校长、支部委员,曾被评为海宁市名师、嘉兴市优秀教师、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所撰写的论文有10多篇公开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成长是他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

TOP
64#

 

作怪的巧克力


海宁市桃园小学四(3)班    姚笛


过年时,妈妈给我买了一大盒巧克力,因为一下子吃不完,怕巧克力会溶化,我就把它放在了冰箱里。


上个星期六的早上,我想起了那美味滑润的巧克力,便把这“宝贝”拿了出来。“咦!巧克力上面怎么会有霜呢?对了,放在冰箱里,肯定会有,正常现象。”我自言自语道。刚想吃,妈妈却不放心地说:“刚拿出来有点冷,先放桌上过一会再吃。”好吧,我忍着口水看起了课外书,没想到这一看就是几小时。当我再次想起我的美味,开始吃时,只见巧克力表面上有点潮,管它呢,我就继续享受着。


到了中午大约12点,我突然觉得肚子痛得厉害,妈妈揉着我的肚子说:“会不会是巧克力惹的祸?”我有气无力地说:“不会吧!”过了许久,我的肚子才慢慢好了起来。可我越想越不对劲,在这段时间我没有吃过其它可疑的东西,而我这“宝贝”上面可有安全标志,正宗“德芙”啊,也没过期,怎么它是“罪犯”呢?


我查了查电脑,My God,原来巧克力储存环境潮湿,巧克力中的糖分容易被表面的水分所溶解,待水分蒸发后会留下糖晶。即使是密封包装的,水分还是会从外包装的折叠或边角处渗透进去,使巧克力表面被一层薄薄的呈灰白色的糖霜覆盖。另外,可可油晶粒会溶解渗透到巧克力表面再次结晶,导致巧克力出现反霜现象。其次,巧克力从冰箱中取出,一旦被拿到常温环境中,湿气马上会聚积在表面,使出霜、反霜的现象更加严重。巧克力从冰箱里拿出来,会有这么多神奇的变化,可是究竟还可不可以吃呢,我的肚子痛是不是它在作怪呢?尽管现在肚子已经不痛,但我还是很想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这下,我只好由妈妈带着来到医院,找到了内科的一位医生。医生仔细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给我配了两盒子乳酸菌素片,还告诉我:“巧克力经冷藏后,表面会结霜。结霜的巧克力,极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容易发霉变质。现在正好是温暖的春天,是细菌大量繁殖季节,巧克力在空气中放了很长时间后再食用,当然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真是巧克力作的怪!看来把巧克力放进冰箱保存,这可是弄巧成拙的事啊!


我虽然舍不得这宝贝,可回到家,还是闭着眼睛把余下的巧克力扔进了垃圾桶。


 


 


姚笛,女,1998.3.27出生,桃园小学四(3)班学习委员。联系电话:87038716


指导老师:姚伟国,199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科学教育本科学历,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担任副校长、支部委员,曾被评为海宁市名师、嘉兴市优秀教师、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所撰写的论文有10多篇公开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成长是他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

TOP
65#

 

蚕喜欢从桑叶的哪处开始吃?


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    阮诗琳


                                                                                            指导老师  司徒敏


     蚕喜欢吃桑叶,它们是喜欢从桑叶的中间开始吃还是喜欢从叶缘开始吃?我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我把五条五龄蚕放在桑叶中间,观察到它们很快就散开,都爬到桑叶的边缘开始吃起桑叶来,而且是从桑叶的外面向内面吃。


    我再把桑叶放在蚕的旁边,只见蚕慢慢爬向桑叶,有四条蚕爬到叶缘就停下来开始吃了,有一条则爬到桑叶的中间才停下来,从中间开始吃桑叶。


    把桑叶放在蚕的上面情况又如何呢?两分钟后有两条蚕慢慢地从桑叶下面爬出来从叶缘开始吃桑叶。再过了三分钟后在叶的边缘看到一个白色的小脑袋在啃桑叶,身体也懒得从桑叶下爬出来了。第七分钟其余的两条蚕也现身了,都是从桑叶的边缘开始吃。


     不管把桑叶放在蚕的哪边,蚕都是比较喜欢从叶的边缘开始吃,我想是有两个原因。我查找了一些资料知道了蚕的口器由上唇、大颚、小颚、下唇构成,用以咀嚼食物。蚕吃桑叶时头从上向下弯曲时,左右大颚切割叶片。我想可能在叶的中间,左右大颚较难切割叶片,不容易咬烂桑叶,而左右大颚切割叶缘就容易很多,所以蚕喜欢从叶的边缘的开始吃。第二原因可能与蚕的足有关。蚕有三对比较小的胸足,还有四对比较大的腹足和一对尾足,我观察到蚕用腹足和尾足爬到桑叶上,然后用胸足好像手一样抱着桑叶来吃。如果从中间开始吃桑叶,蚕的胸足就难固定着桑叶,但在叶的边缘蚕就能轻而易举地抓着桑叶,所以蚕比较喜欢从叶的边缘开始吃。


      以后给蚕喂桑叶,我会把大片的桑叶弄成小片,这样有更多的边缘可以让蚕吃得更容易。


 


联系电话:1357054763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3 21:54:08编辑过]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66#

 

蚕对光反应的研究


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  曹颖欣


                    指导老师  司徒敏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那蚕会不会也像蚯蚓那样也喜欢光线暗的地方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对,做做实验不就知道了。


    我把养蚕的盒子分开两个区,一个区在四周都用黑色的卡纸围住,另一个区则按照正常让光透过来。在两个区放有同分量的桑叶,然后把11条三龄蚕放在两个区的中间,然后观察蚕喜欢爬到哪个区去吃桑叶。一小时后,发现有3条蚕在暗区,有8条蚕在光区,并且放在光区的桑叶吃得比暗区的要多。


    但是随着蚕越长越大,它不再喜欢光了。对11条五龄蚕我做了同样的实验,这次大部分的蚕都爬到暗区吃桑叶,只有3条蚕在光区吃桑叶。看来小蚕喜欢光,但大蚕则喜欢暗。


    为了确定自己的发现,我上网查阅了资料:家蚕的祖先本来是生活在野外树上的。小蚕从卵内孵化以后,趋光的习性使它们可以爬到照明最强的桑芽顶部上去,吃到最适合的叶子。较大蚕儿,由于日光会把它们身体晒得过热,就避开光亮的地方。所以家蚕的祖先,小时候“欢喜”光和长大后“欢喜”暗,对于当时的生活,可能都是有  利的。家蚕虽然已经在室内饲育很长时间了,可是它祖先的习性遗传下来,还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们在养蚕时就要注意把蚕放在光亮的地方,当蚕长大后就要把它们放在暗的地方来饲养。



联系电话:13570547638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67#

 

小喷管大秘密


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  周琅


                  指导老师  司徒敏


      我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用洗手液洗手,洗手液是通过喷管把瓶里的液体吸出来的。我觉得很奇怪,喷管是怎样把液体喷出来的呢?


      我发现家里有很多瓶子上都插有喷管,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香水、发胶等等。我把其中一根喷管冲洗干净,再仔细去观察,发现它是由喷嘴、喷头、细管、弹簧这几部分组成。在瓶里的液体经过喷管出来后有水流状、喷雾状、泡沫状。


     为了弄清楚喷管的原理,我做了个实验。我把喷管插进装有水的杯子里,发现水中有气泡冒出来,应该是空气从细管里排出来,然后观察到水进入细管里,但没有充满整根细管,水也没有从喷嘴喷出来。我把水倒入瓶里盖上瓶盖,这次水就喷出来的。我想应该是瓶里的气压把水压上喷头的,而没有密封的瓶空气会流走,气压不够大就不能把水压到喷头上。


     香水瓶上的喷管喷嘴有一个小孔,液体经过喷嘴时出口变小,就使得液体从喷头出来后成喷雾状。如果喷嘴较大,那液体是成水流状喷出的。那喷出的液体成泡沫状是怎样回事呢?是与液体有关还是与喷头有关?我再做了一个实验:我把能喷出泡沫状的液体换成水,发现喷出来的不是泡沫状而是水流状。我把原本能喷出泡沫状的喷管换成其他喷管,喷出来的同样是泡沫状。由此我知道液体从喷嘴出来成泡沫状,与喷管无关,而与液体有关。


     想不到小小的喷管也有这么多的科学秘密!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68#

你好,请问施丹丹老师的联系方式是什么?可以加我的QQ吗:974727390

TOP
69#

 

螃蟹为什么会吐泡泡?


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502班 韩圣涛  指导老师 郭杰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螃蟹,刚来到水产摊,看到一只只螃蟹在水里面自由自在的玩耍,我感到很开心。无意中,我发现螃蟹的嘴里常常吐出一些白泡泡,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于是,等妈妈买好螃蟹,回到家,我就把螃蟹养在一只水桶里,仔细的观察。我左看看,右看看,绞尽脑汁的想,也找不出有什么可疑之处。傍晚,爸爸回来后我问爸爸:“爸爸,螃蟹的嘴里为什么老是会吐出一些白泡泡呢?”“这个问题呢,我得好好想想,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不知道没关系,“电脑老师”可全知道,它会告诉你正确答案的。”爸爸话音刚落,我就跑向书房的电脑。经过查找资料以后,我终于知道螃蟹为什么会吐白泡泡了,原来是这样的: 螃蟹吐泡泡,是由于它独特的呼吸方式引起的。螃蟹用腮呼吸,它的腮隐藏在甲壳下面,像海绵一样,能吸进很多的水,它靠腮里的水能在陆地上生活。腮里的水流被消耗掉氧气后,会从螯足的底部流回体内。在水流经过体外时,新鲜的氧气会融进去。所以螃蟹能像在水里一样呼吸。可是时间长了,腮里的水会见渐渐减少。这时螃蟹会抽动嘴和腮,企图吸收水分,可是却吸进了大量的空气,空气与腮里的水混合,便形成了许多的气泡。所以才造成了螃蟹会吐泡泡                                      


大自然真奇妙,大自然真神奇,在大自然中珍藏着许多的奥秘 ,也有许多的问题在等着我们去解开谜团,就让我们一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一个大自然中的有心人。


 


评语:


螃蟹吐泡泡,一个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的现象,却引起了小作者的关注、思考,并去刨根问底,去解决问题。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不是也源于这种常见现象吗?这就是科学探究精神。


在网络时代,电脑成了学生查找资料的好去处。自从学生参加萧山小学科学网上的“考考你”活动以来,网上查找资料成了他们的自觉行为。本文中问题的解决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此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联系电话:13867145287)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70#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吗?


                                                                                     临平一小 505班  曹嘉懿   指导老师:沈鹏飞  0571-89187528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水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光


实验方法:找两个纸杯,在底下打几个小洞,放进一到三张餐巾


          纸,再放进三颗绿豆,倒水倒到餐巾纸湿润为止,保


          持温度一样,然后,把一组放在有光的地方,叫对照组,把另一组放在阴暗的地方,叫实验组。


          



9 6     



今天,实验组的绿豆有一些膨胀,似乎马上就要“爆”出来似的,对照组的绿豆更令我吃惊:三颗绿豆都发芽了!种皮也裂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晚上,我发现实验组的绿豆也发芽了。白白的嫩芽就像一个个胖胖的小人儿,真惹人喜爱!再来说说对照组,芽儿更长了,差不多有一厘米左右。


结论:通过早晚的观察,我觉得(目前为止)绿豆种子发芽应该要有光吧!



9 7     


   


“哇,绿豆这么长了!”早晨,我去观察绿豆时,发出了惊呼声。实验组的绿豆像是坐了火箭似的,“噌噌噌—”地往上长。这时已经和对照组差不多了,再仔细一瞧,“天呐!”我又发出了一声尖叫,“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实验组的绿豆竟快要脱掉种皮了,再看看对照组,不得了,不得了,它们当中的“老大”已经脱掉了种皮。


夜晚,我看见绿豆们都脱去了自己“华美的外衣”,芽更白了,它们的“个子”也长高了不少,差不多有3厘米了。


结论:种子的长大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而发芽和脱皮更是它成长中不可减少的过程。



9 8     


 


今天早上,我发现绿豆一下子长高了许多,最高的那株已经有5厘米了。


下午,我放学回家时,绿豆似乎长出了两片小小的、绿绿的嫩芽。它的身高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结论:我认为种子在夜间长的比较快,而白天的时候相对来讲要慢一点。



9 9     



我发现绿豆并没有怎么明显地长高,而两片又小又绿的嫩芽却长大了不少。小小的、矮矮的,我还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绿豆芽儿也长得差不多高了,几乎是一样长的。难道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吗?


傍晚,我发现绿豆突然长高一大截。对照组中的“老大”一下子比一般绿豆矮下一大截,而对照组中的“小个子”也步知怎么的,比一般绿豆矮下一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同一个杯子,在同一个温度下,在同样的空气中,高的会那么高,而矮的却会矮一截呢?而实验组的绿豆却长得比较平均。




 


通过这四天的观察,我了解到了绿豆的生长过程,绿豆是比较能适应各种环境的生活。它也是比较容易养活的,在没有光和有光的情况下,都能良好的生长。它也是比较喜欢潮湿的,而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绿豆会那么高,而矮的会矮一截呢?最后,我认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光。






               

TOP
71#

赞一个!

大家好,我是《小诺贝尔》的首席编辑谢飞。我的QQ13744790;电话:025-84507004。有事联系哦!
TOP
72#

仔细地看了学生的作品,感觉很不错。请《蝴蝶为什么不怕雨淋》的俞科涯和我联系。


另外,给《教室里的乌龟为何不冬眠》的作者提些小意见:1.教室里的乌龟是你们班级同学一起养的吗?最好开头的文字里带一下。因为一般教室里是不给带小动物的吧。2.在小乌龟不冬眠的分析上,还要再科学一些。比如温度如果超过10度,乌龟容易苏醒,从而消耗体力。教室里的乌龟之所以不会死亡,因为它的食物是足够的。而温度高确实是其不冬眠的原因之一。另外,教室的温度好像也并不是恒温。尤其是冬天,白天上课的时候,教室本身有暖气,学生们呼吸、体温又会散发出热量,所以晚上的温度要比白天低很多。


不过文章整体也是不错的。内容的切入点也很好!

大家好,我是《小诺贝尔》的首席编辑谢飞。我的QQ13744790;电话:025-84507004。有事联系哦!
TOP
73#

《小诺贝尔》主编谢老师你好,欢迎你来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我是《蝴蝶为什么不怕雨淋》的指导老师俞华忠,我的QQ445340576,电话13735408663,明天再联系。
TOP
74#

 

对农村小苗木作业的调查


    今年上半年的一节科学课,老师讲到我区苗木业的情况,大家都很自豪,都说新街、坎山等镇历来为全国苗木基地。“那么我们家乡的苗木作业怎样呢?”俞鑫翔同学提出了新的话题:有的说我们家乡苗木作业也很发达,他们村子周围就有许多苗木田地;有的说这些苗木田规模太小,实在无法同新街的苗木作对比…… 在众说纷纭之中,我们科技小组的成员决定进行实地调查。


     在我们学校所在的十个村子里,每个村里都分布着一些苗木作业田地,其中最多的村子有二、三百亩田地,一般的村子都有几十亩,这些苗木田地的规模大多较小,种苗木的户主很多,本地的户主一般都种在自家的承包田地,几亩甚至小到之种几十、上百棵树;也有几户,规模相对大一些,下表统计了5个自然村的一些调查数据:






























































母岭


佳山坞


伊家店


余元坞


大同坞


总面积


130多亩


50—60亩


约300亩


约50亩


100多亩


户主数目


36个


13个


28个


16个


25个


     树木大多参差不齐,高大的,胸径8——15厘米,胸径超过20厘米的也不少,小的则高不过1—2米。树种主要为香樟树、枫香树、此外还有桂花树、八角金盘、棕榈、梧桐等。


调查得知,树种大部来自本地山林、园地、沟渠水库边,一为自己从山上挖掘来,二为从本地山民处购来,价钱小则5—10元,大则20—50元,把山野大树小树先挪到自己的田地里,就成为一片苗木地;也有些是区镇苗林业部下拨的一些扶贫果木、苗木,由村中的农民零星种植。苗木的销路主要为大城镇,道路的绿荫树、公园的绿色布局、小区的绿化;也有一部分就近销售,卫生整治村环境的美化,文明村镇的整治,省卫生强镇的创建,都使苗木有了新的岗位。


     通过调查我们又发现,那些城镇现在需求的树种很大一部分是胸径超过10厘米的大树,所以田中大树最多。大树移栽技术性很强,大部分农民只知道大量地把大树从山上移栽到自己的田地中,不懂种植养护技术,地里荒草丛生,大量树种死去,这次成活率只有40%--50%,等有销路了,还要第二次移栽,甚至第三次、好几次移栽;由于移栽过程中树根、主枝、树冠大部分被切断,树体遭受重创,即使成活,它的生机、活力也必大大降低,在我们的临镇公路边移栽着的三棵大树,胸围都达1米以上,但移栽四年了,树冠仍旧光秃秃的,没长出多少枝条,遮阴率远没有从苗圃里移来的年轻树种好。


     那么苗木的销路到底怎样呢?由于盲目跟从,自己又不找销路,很多农民今年香樟有人卖掉就移栽香樟,明年枫香树销售一批又移栽枫香树,占据满自己的田地,破坏了山林,却还是赶不上销路,大树们痿痿地挤在陌生的新环境,哭看着同伴们发愁,生病,枯萎,死亡。要知一棵大树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与生长地的土壤、植被和鸟兽昆虫等形成了良好的共生系统。大树移走后,整个共生群落的生态必将受到破坏。现在,我镇山上有些地方坑坑洼洼,大雨过后,溪水变浑浊,再这样下去,就会影响到区域环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土流失,这和改善城镇局部生态环境相比,可是得不偿失。不仅不能绿化家园,而且还给子孙留下一个伤痕累累的脆弱环境。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1、  政府和林业部门要规范树木采挖管理,对未经批准,私下采挖、买卖大树的承包商及个人给予严惩。


    2、乡镇农村成立山林防护队,专人管理山林树木,加大管理力度。


    3、建立乡土大型苗木基地,在苗圃里从幼苗、小树开始分批培育,联合本地小型苗木作业户,定期为他们培训种植养护的技术,规范苗木树种,让他们进入销售连网,区镇苗林业部尽量多下拨一些扶贫果木、苗木,让小型苗木作业户有树种来源,安心种植培育。城市用树从苗圃里预定,不斥巨资引进大树。因为从苗圃里移栽的年轻树木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恢复生长期短,很快就形成大的绿化覆盖率,为创建绿色家园,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绿意盎然的萧然大地。


                               萧山区大同小学:陈楼铭   指导老师:俞华忠  电话:1373540866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8 20:34:11编辑过]

TOP
75#

 

 


未来的净化器


     夏天,酸雨多了,水里污染多了,我们的家园就处在了危险时期。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条河中满是污水,黑黑的一堆一堆,也有黄黄的,粘糊糊的东西。我在想:这种水会流到哪里去呢?人们用水的池塘里,还是种植农作物的水田中?要是我们喝了这水,会有多恶心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多大呀!远看一家工厂冒着浓浓的黑烟,在空中盘旋,就像几个黑色恶魔在空中大搞破坏。


    我不安地向前走着,只见一条小溪里都是粘糊糊的白色东西,缓缓地无精打采地向前流着,小溪中偶有黄黄的小草泛着病萎的躯体,像是在寻找远离家乡的亲密伙伴鱼虾。在一个乡村里就有这么大的污染,那么,在城市呢?


不知怎么触动了我的灵感,我想发明一件净化水的工具,好让大家都喝到清清甜甜的毫无污染的水。净化器装在饮用水库中,能快速使泥沙杂质沉淀,省却了明矾等沉淀剂;净化器还能过滤出溶解在水中的危害有机质和有毒重金属,这样就不用喝含有漂白粉的水咯,滤出的有机质或制成有机肥料,或发酵制成沼气,重金属经过提纯后可应用于尖端科技;净化器还可以解析出水中的藻类和有害细菌,这些微生物可加工成饲料和肥料。小型净化器也装在城市的水塔和家用的水箱中,使有机质和微生物无法滋生繁衍。这样,大家就可以喝到清洁卫生的水了。


    净化器装到江河湖泊的堤坝里,可有效地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提取水中的有机氮、磷酸盐、钾盐,制成农业肥料;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器的处理,可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化用水;净化器还可以很快地从海洋、内陆盐碱湖中解析出盐碱,这样我们食用的盐,化工用的碱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了。


    你们说,我的想法不错吧,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它在地球上诞生。



                             萧山区大同小学:陈晨   指导老师:俞华忠  联系电话:1373540866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8 20:38:58编辑过]

TOP
76#

五彩缤纷的血


  “血的颜色,那还用说,肯定是红色的,血红血红,说明血是红色的。”“我们小学生的红领巾也是红色的,是五星红旗的一部分,可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我还知道动脉血颜色鲜红,静脉血颜色暗红。” 科学老师在我们班做了一次关于血颜色的调查,我们都振振有词地说血是红色的。可老师却说我们答的都是人血,而不是各种动物的血。那么动物们的血又各是什么颜色呢?对此,我和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实验。


   我们发现: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血和我们人类一样是红色的。但也有例外,科学家发现,在南极的十几种珍贵鱼血是白色的。而生活在北冰洋的白血鱼却名不副实,它的血是无色的。爬行动物的巨蜥、鳄鱼的血是绿色的。


    无脊椎动物的血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环节动物的蚯蚓,血是玫瑰红色的。软体动物的河蚌,血是淡蓝色的;海洋中的乌贼和章鱼,血是绿色的;而淡水中的田螺,血是白色的。节肢动物中的对虾、河蟹,血是淡青色的;“活化石”鲎,血是蓝色的;昆虫的血大多是绿色的,也有黄色、橙红色、蓝绿色等,如蝗虫的血黄绿色,而菜粉蝶的血液,雌的为绿色,雄的则为黄色或无色。


还有更有趣的,一些低等动物的血液会变颜色呢!深海底的一种扇鳃虫,它的血液一会儿变绿,一会儿变红;星虫类的血能够紫红色与褐色互变,真是太神奇啦!


    动物们的血为什么会五彩缤纷呢?我们通过上网查找,知道了其中的奥妙。原来,任何动物的血液 ,都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的颜色则是由存在于血浆或血细胞中的血色蛋白决定的。不同的血色蛋白,颜色是不一样的。含铜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蓝蛋白,使血液呈蓝色或青色;含钒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绿蛋白,使血液呈绿色;含铁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红色。昆虫的血液不含血色蛋白,它们的血液中的这些色素是从食物中获得的,昆虫大多食绿色植物,所以血大多是绿色的。血色蛋白在特殊环境中还会变异,在深海底就有血液变色的虫子,科学家还发现智利高山上的“蓝血人”。


    动物世界真奇妙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的奥秘。


  


                                                                            萧山区大同小学: 沈炜 


                                      指导老师:俞华忠   联系电话:1373540866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3 11:05:43编辑过]

TOP
77#

又快过年了,老师学生们置办年货来充实自己的家。
TOP
78#

很好的小论文,请沈老师和我联系!我的QQ276104254!
TOP
79#

不知主编看中哪篇小论文?
TOP
80#

 

《神奇的电话》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505班  金予其 邮编  311100


                            指导老师:沈鹏飞   0571-89187528


     电话,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可谓一刻也离不开它呀!可是你仔细听过电话的每个音吗?不知道吧,我也是在一次偶然中发现这个秘密的!


     这一切都要从一次钢琴课开始讲起。那天钢琴课下课后,我在一楼等爸爸。琴行的一位吉他老师发现吉他的音不准,可手边又没有校音器,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走向电话机,开了免提……我感到十分奇怪,为什么老师要拨电话?难不成他要问老妈?还是要叫修吉他的来?还是……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只见老师对着电话免提发出的音校起了吉他。我仔细一看,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用的是“电话校正法”。你听,打开免提的一瞬间,电话中响起了“SO————”的声音,只要对照电话校正吉他音就可以了!真奇妙啊!”


了解了这个秘密,以后每次拨电话,我都会仔细分辨每个数字发出的声音。电话上的数字“1、2、3”发出的是“哆  唻  咪”的音,“4、5、6、7、8、9、0、#、*”发出的音也各不相同。好几回,妈妈用免提给爸爸、阿舅、外婆打电话,每次等她一拨完11个数字,我都能准确地猜到她是给谁打电话。妈妈非常意外。我告诉她,因为爸爸的手机号码是“138“开头的,阿舅的是”137“开头的,而外婆的手机是“159”开头的,只要用心分辨,很容易区别的。妈妈听了,直夸我观察仔细。妈妈紧接着又问我:“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电话的数字键设置成不同的音吗?”这个问题可又把我难住了。


     我带着这个问题去网上查了资料,还问了不少人,这才明白,电话数字键这样设置可有用了,它不仅方便人们在黑暗的环境中正确使用电话,碰到紧急情况,像地震、杭州地铁塌陷这样的危险,被埋在地下的人就能及时求救了。而盲人也不用为看不见电话上的数字键而发愁了,凭着他们敏锐的听力也能和我们一样正常使用电话呢!

TOP
81#

 


 


                                                                 为什么鸡蛋洗干净反而容易坏
    今天没事做,闲在家里就拿了一个鸡蛋,洗的干干净净,几乎是一尘不染.过了几天,把鸡蛋拿出来准备煮着吃,却发现蛋已经坏了.
    我很不明白,就用了两个鸡蛋,其中一个洗的干干净净;一个不洗干净,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地方.第一天结果两个鸡蛋都没坏掉,第二天没有变化;
但是第三天时,洗干净的鸡蛋全都变成霉灰色的了,而另一个鸡蛋还是好好的。
鸡蛋表面那层东西会不会是起保护作用的呢?
    我为此查阅了资料,原来蛋壳上有许多细微的小孔,为了让小生命可以存活,这些小孔是为了让蛋壳里的生命透气用的,如蛋壳里没有小生命存在的话,鸡蛋内部的水份会通过蛋壳上无数的小孔蒸发掉,但外界的腐败菌等一些细菌却也很容易通过这些细微的小孔进入鸡蛋的内部,使鸡蛋变质、坏掉。但是如果是一枚没用被清洗过的鸡蛋,外壳是就会有一层粉末状的胶性物质,这层物质的作用是封闭那些细微的通气孔,使鸡蛋内部与外部隔离开,缓解细菌侵入和水份的蒸发,有效地保鲜、保质.
    通过实验,我明白了,干净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它能不能长久保鲜.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505班翁馨仪   邮编  311100


                                                                                   指导老师:沈鹏飞    0571-89187528


  



 

TOP
82#

 

绿豆变紫之谜


                     杭州市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407 包易


                           指导老师:沈鹏飞   0571-89187528


    这几天一直有一件让我很兴奋的事,我们种的小绿豆终于发芽了,它绿绿的、嫩嫩的,真可爱!那天我又去看它了,咦,绿豆变成了紫色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很想解开这个谜团,就先去请教老师,老师说:“这可能跟太阳有关。你回去做个实验就知道了。”于是我回到家准备了材料,探索之旅开始了。


实验一:


     我先把一些绿豆放在一次性杯子中并盛入半杯水,然后再用一个一次性杯子倒扣在盛绿豆的杯子上。接着再用前面的方法把绿豆泡在另一只杯中,但不用杯子盖住,把它放在阳台上,让它晒太阳。过几天之后,把两个水杯中的水倒掉,拿出绿豆,把打湿的餐巾纸铺在杯底,然后把绿豆从新放进杯中。晒太阳的那一杯继续放在阳台上,不晒太阳的仍把杯子倒扣在上面盖住。


我每天都去观察两杯绿豆的变化,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两杯绿豆的不同之处,晒太阳的那杯绿豆变紫了,不晒太阳的绿豆仍旧是绿绿的。但是第二天不晒太阳的那杯绿豆有一点微紫了 ,这可能是加水的时候见到了一点阳光吧!(只是猜测)又过了几天变化再次出现,晒太阳的绿豆颜色非常绿,而且长得也很茁壮,而不晒太阳的绿豆茎部已经腐烂,叶子也快凋谢。还有晒太阳的绿豆的根非常密,不晒太阳的绿豆的根非常疏。


实验很好玩,但好奇心促使我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谜。于是我又上网查了一下资料,的确绿豆变紫和太阳有关,可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绿豆变紫还与空气和水份有关,网上写着如果水份少了或空气少了绿豆芽儿就会变成紫色。所以给绿豆浇水时一定不要浇得太少,绿豆是需要非常多的水哦!


为了证实与水有关,于是我又展开一段探索之旅!


实验二:


      先将一些绿豆分别放入两个小杯子中,一杯注入比较多的水,一杯注入较少的水,过24小时后将其水多的绿豆取出在杯底铺上湿餐巾纸(注:很湿),在将水少的那杯绿豆取出铺上餐巾纸,再注入四五滴水。


过了几天水多绿豆开始长出黄色的小叶子,但水少的那杯绿豆才刚冒出小小的根,又有过了几天后我发现水少的绿豆到要长叶的时候就不长了,然后我去问了沈老师,沈老师说:“你继续做,一定会找出答案的。”


      经过了几天的考虑我觉得是因为水少才使绿豆长了一半不长了。为了证实我的发现我还特地找了资料。资料上写着:一杯注入2/3的水,另一杯注入1/3的水,1/3的水的绿豆膨大要6小时,而加入 2/3的绿豆只需4小时。种子裂开2/3的水的绿豆只需11小时,1/3的水的绿豆却要14小时,出现叶2/3的水的绿豆只要2天,而另一则要3天。


做完实验后我觉得植物是very magic(非常神奇),特别是绿豆。

TOP
83#

泾渭为什么会分明


问题的引出  数学课上,我们统计男女生喜欢的玩具,喜欢玩具汽车的都是男生,没有女生;而喜欢玩具娃娃项却只有女生,而没有男生。老师笑着说:“真是泾渭分明啊!”“泾渭分明是什么意思?”我奇怪地问。“你们男女生不同的爱好,就像泾河和渭河一样界线分明。”数学老师说。


爷爷的故事  “泾河、渭河在哪里呢?它们为什么会界线分明呢?”这些问题又冒了出来,一直陪着我不离去。放学一回家,我就去缠爷爷,爷爷可会讲这些古代的故事咯!爷爷告诉我:“《西游记》中讲道,泾河龙王在人间犯了天条,暴雨淹死了许多凡人,渭河龙王于是向玉皇大帝禀告,玉皇大帝命魏丞相杀了泾河龙王。于是泾河、渭河两水族结仇,从此界线分明,不相往来。”


词典的解释  真是这样吗?我听了半信半疑,自己上楼去查找资料。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我在成语故事书中查到:“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看来泾水流入渭水,但并没有很快汇合在一起,为什么呢?我决定做实验验证。


我的实验  我设计了两条水沟,一条清水,一条和上泥巴成为浊水。然后引清水流入浊水,结果发现清水在左浊水在右,两道水流并排而下,一时界线分明。我又做了一次实验:引浊水流入清水,发现开始清水、浊水左右并排流下,渐渐浊水沉到清水下面,浊水面越来越窄,直至消失。


叔叔的帮助  为什么浊水会慢慢消失呢?是泥沙的缘故吗?我跑去问叔叔。叔叔告诉我这与水的密度有关,并领我到电脑前上网查寻:“泾水清,渭水浊,清水与浊水的密度不同,浊水的密度大,就会下沉,所以泾水和渭水合流后很久还是界线分明。古人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就有了泾渭龙王间那动人的神话传说。”


我的再次实验  终于知道了原因,我高兴极了,连声谢谢叔叔。叔叔说:“关于液体的密度,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你可以拿家中的液体再去实验和查资料,看看又有什么发现?”我回到家里,又做了好多实验,知道有些液体,如水和黄酒、酱油、饮料等它们会溶解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有些液体,如水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一起,密度大的水在下,密度小的油在上面,一上一下,泾渭分明;人们根据这一特性,制成了比重计,可以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


自然界的现象   液体密度在自然界还有怎样的表现呢?我想到海水鱼和淡水鱼,淡水鱼生活在陆地的江河湖泊等淡水区域,海水鱼生活在海洋中,它们大多老死不相往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查找资料后知道:这是因为海水中的盐分多,密度大,淡水的密度小,两类鱼体内的物质浓度也不一样,它们要适应周围不同大小的渗透压。如果互换水体,淡水鱼在海水中就会脱水而死,而海水鱼在淡水中要被水撑死。这泾渭分明的不同密度隔离了它们的往来。大江大河作为海洋和陆地的纽带,滚滚淡水流入海洋,由于密度的不同,在入海口形成广阔的淡水或低盐度的海水区域,这里营养物质丰富,是近海水产类的高分布区。海洋中的密度流,如著名的湾流和黑潮,它们温度高、盐分大,沉在大洋底部稳定地流动,把热带的热量和能量带到温带寒带,真是天然的海洋空调和海中生物的营养补给站。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趣味的道理,等待你我去探寻,去发现。


 


                  萧山区大同小学:杨杭波   指导老师:俞华忠


         联系电话:13735408663


 


 

TOP
84#

 

做梦——为什么呢?


临平一小  407班  郑笑阳


                指导老师:沈鹏飞



一个恶梦


“我要去小便了!”我爬起床,自言自语。我总感到有什么不对头的,尽管灯亮着,我还是有些不安,我鼓起胆子,终于向厕所迈开了一步,这时,灯突然都关了,一把刀从厨房里飞出来,飞快地朝我砍下来,“啊——!”我大喊!


  我终于醒了,却流了一身的冷汗。“这么可怕的梦,人为什么会做梦?而且我昨天好像梦见白雪公主了。要是我搞懂了就不会做那些古里古怪的梦了!”我闭上眼,嘀咕着,赶紧缩起身子,捂紧被子。



不断求助


今天休息,我却一点也不轻松,早晨惊醒的梦,让我绞尽脑汁。可总是想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看到奶奶在为我准备早餐,有了,奶奶年纪大,经验丰富,肯定可以解开我的迷了。我便问:“奶奶,我梦见被人用刀砍,哇,好危险哪,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奶奶一听,脸色大变:“不好,有灾星了,肯定是我上个月初没给观音菩萨上香的缘故。别怕,我马上去上香。”说完便急匆匆到房间里的菩萨前点香去了。噢,天哪,不会吧,这是迷信哪,我甩甩头。转移方向,来到爸爸妈妈房间。他们还是呼呼,不管了:“爸爸,爸爸!”我掀开棉被摇醒爸爸,“我做梦了!”爸爸眯着眼:“我还在做梦呢!”我睁大好奇的眼睛:“真的呀,你也做梦,那人为什么会做梦呢?”爸爸半睡半醒,疙疙瘩瘩地说:“大……大概是人……人在睡觉时在脑子里发生事情……情了吧!”我听了这个答案,高兴极了,可又一想不对,人的脑怎么可能发生事情呢?难道得了脑炎?不不不不!我便把这个答案给喀嚓了。



自寻答案


还没等我再问,爸爸已又钻进被窝了。没辙,看来我只能再想办法了。


唉,有了,《百科全书》,我飞速从书柜里翻出了,翻,翻,翻!


哈,可是皆大欢喜了,因为我找到答案了!答案是:人在睡觉的时候,脑部的一些细胞却没有休息,如果是记忆细胞没有休息,就会重现经历过的事,如果是说话的细胞没有休息,就会说梦话。如果不要做噩梦的话,那么,睡前可以看一些温馨的童话或听一些轻柔的音乐等。


细细想想好像有点道理,快再到网上查查。哇,原来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梦,原来藏着这么多奥秘哪!

TOP
85#

 

在“我的小缆车”实验中我们的发现


浙江省建德市实验小学  1班   方小宁


  今天中午,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在实验室开展了小缆车运动的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小缆车车运动的原因是利用螺帽的重力来拉动小缆车运动的,螺帽越多,就往下拉的越快,小车就开的越快。


   我们组有二十个螺帽,小缆车一辆,在这次实验前我们已经知道挂4个螺帽刚好是小缆车运动起来,为了比较小缆车的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我们决定第一次挂4个螺帽,然后把螺帽四个四个增加,依次是8个、12个、16个、20个。并把四个螺帽套在回形针上,使螺帽露出桌子点。我们实验前先确定位置画一条线做为起点,在离这条线隔一段距离60厘米处再画上另一条线作为终点。在小汽车离开起点这条线时开始计时,开到终点时结束计时。每个实验三次,取三次实验数据中的中位数作为此次实验时间来进行快慢比较。当螺帽增加到二十个时,小车所花的时间最短,也就是小缆车开的最快。说明小汽车的运动是因为受到了螺帽往下的拉力。


    通过小缆车实验,我们发现:拉动小缆车的螺帽越多,向下的重力越大,小车就开得越快。


                                                          


2008-12-2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0 21:10:51编辑过]

TOP
86#

气球放久后瘪下去的奥秘


前几天,我刚从小店里买来几个气球,拿到家里吹得大大的,然后弹来弹去的玩,玩累了,便把气球放到一边。


过了几天,我打算再拿气球来玩,不料原来被我吹得又大又圆的气球,如今已经又瘪又小,原本光滑的气球表面,一下子变成了粗糙的麻子。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密封口没封紧?不可能啊,我明明已经封严实呀!难道,是气球上本身就有洞?


我决定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我把四个气球吹足气,其中两个外面用保鲜膜包紧,作为实验组,另两个不包保鲜膜,作为对照组,一起放在桌子上。每天一放学我就去观察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


对照组


第一天


外形圆,用手按没变化


外表肉眼看不出变化,用手按,瘪了34毫米。


第二天


外形圆,用手按没变化


外形变瘦变长,稍微起了波纹,用手按,瘪了约1厘米。


第三天


外形圆,用手按没变化


外形瘦长,皱巴巴的,用手按,整个瘪进去了。


第三天,对照组的气球明显瘪了,像两个愁眉苦脸的小孩。我把实验组的两个气球的保鲜膜去掉,看,还是圆圆的,鼓鼓的,像两个胖墩墩的、笑哈哈的小脑袋。由此我断定,气球上一定有小孔。


我又查资料验证,原来任何东西都是有分子组成的,气球的壁也是有众多分子组成的,分子就好像一个个超小的小矮人,手牵着手站在一起,分子与分子之见有许多空隙,所以气球并不是完全气密的!空气气体也是由分子组成的,气体小矮人更小,当气球充完气后,压力增大,里面的气体小矮人就会千方百计通过你的气球分子间的空隙逃出去,但是这个空隙相对于气体小矮人来说是小了些,所以气体小矮人只有一点点的挤出去,他们逃跑的速度就很慢,要长时间才能跑掉。气球皮变皱变粗糙,是由于气球橡皮中的分子被拉力而拖开,就像气体小矮人挤出去后,这个孔就变大了,不能复原,于是皱巴巴的。


啊,想不到小小的气球也有这么多奥秘!我想,篮球、皮球等放久了变瘪也是这个原因,乒乓球为什么不容易瘪,肯定跟它材料的分子结构有关,微观世界真奇妙,留着我们好好去发现。


                        


                          萧山区大同小学:陈琪炯  指导老师:俞华忠

 
TOP
87#

新年即将来临,大家快回家看看。

TOP
88#

蟑螂的超强本领


       一提到蟑螂,人们都会觉得它很恶心,都很讨厌它。其实,它可是很聪明的,并且有很多奇特的本领。不信,请听我娓娓道来:


    第一:敏感闪避法


    有一次,好几只蟑螂在厨房间偷吃甜食,被我和老爸发现了,接着就是快速溜到地上,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跺脚声,我猜想可能有不少蟑螂被送了命。后来我和爸爸检点战利品,却只有曲曲一只蟑螂,其余全都逃之夭夭。奇怪!这些家伙怎么反应这么快?


我从《少儿百科》书中看见:蟑螂的头部的触须和尾部的尾须感觉特别灵敏,稍有一点气流,甚至电灯一亮,马上开溜,反应时间只有一秒钟的五十分之一!相比之下,我们人类碰到刺激需要反应的时间是蟑螂的10倍,所以人很难抓到蟑螂。而且蟑螂扁扁的身子,有个缝就能钻过,一脚踩下去,鞋底有花纹什么的,轻易就躲过了。你说,蟑螂的身手够灵敏吧!


第二:超强生命力


蟑螂样样都要吃,不仅喜爱吃香甜的、油腻的食品,还吃腐败的及排泄物质,甚至连纸张、书籍、肥皂、电线、衣物也取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蟑螂又能活上两、三个月。蟑螂的生命力强吧!还有,蟑螂在躯体受伤很严重的情况下,还能很快地恢复并逃走,神了吧!


有一次,我在橱柜的抽屉中抓蟑螂,好不容易掐住了4只,直捏得它们肠子都流出来了。我把蟑螂放到一个有水的盆子里,准备再抓几只一起喂给鸡吃。不一会儿,我又抓住了一只,放到盆里去。咦!怎么只剩下1只了,还有3只呢?我发现盆子的旁边有水痕,一直延伸到橱柜底,难道是逃走了?再看看剩下的1只蟑螂,正在水中划行,它也恢复了生命力!刚才可都被我整得半死不活,动弹不得,没想到都奇迹般地复原了!我不得不佩服蟑螂这超强的“自救术”。


第三:无头也能活


还有更绝的,人们常说,蟑螂的脑袋遍布全身,我终于见识了。


那是一只无头蟑螂,一听到有人来了,就溜之大吉。那人就是我,我一看见这无头的蟑螂,还神气活现,吃惊地张大嘴巴好久都合不拢!


我连忙打电话给当老师的舅舅,舅舅告诉我:因为蟑螂的行动是受头部、胸部、腹部三个神经系统控制的,所以没有脑袋也能照样行动;同时,因为蟑螂不需要靠脑部来维持呼吸,它们的身体有一个气管系统,靠身体上的气孔来呼吸,气孔连结管道把氧气带到细胞中,也靠气孔排出二氧化碳,失了头胪也不受影响;同时它们没有血压,即使头部消失了,亦不致流血不止。不过,蟑螂不会向蚯蚓这样再生一个脑袋,这样失去脑袋后无法吃食,过不到10天就会饿死。可是,在死前它还会产卵,留下后代。


你们说,蟑螂的本领大不大,怪不得它们遍布世界。不过,蟑螂也爱清洁,在森林中,蟑螂会吃枯草残叶,清理大自然,然后排出有机物质,滋养大地,维持生态平衡。只要我们注意家庭卫生,排除卫生死角,蟑螂就不会到人们的住房中,让它成为大自然的清洁工。


 


浙江省萧山区大同小学:王晶           指导老师:俞华忠

TOP
89#

 

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


建德市实验小学  3  唐家祺


前几天,我只在书本上看过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所以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正好今天老师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


我们要准备的材料是: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和盖玻片、吸水纸和小刀。我们先用小刀将洋葱对半切开,找到一小块用刀在上面划出“#”字形,并用镊子轻轻夹起一小块;同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将表皮放在水上放平,轻轻地、斜斜地盖上盖玻片,然后沿着盖玻片的上侧滴上一滴碘酒,最后把盖玻片四周水分用吸水纸吸干。这样一份“洋葱”装片总算完成了。老师给我们发放了显微镜,经过调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像“长方形”一样的“洋葱细胞”。在中间还有一个黑黑的小点,虽然不是很清晰,还是被我发现了,经过老师讲解,我知道这是小小细胞中的一个细胞核,经过更仔细的观察,我还发现了洋葱细胞中的细胞泡,据老师认为,这可不容易观察的,全年级能够制作并观察到“洋葱”细胞泡的还真不多呢,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更为自己的认真细致感到骄傲。


通过此次观察实验活动,我知道了洋葱表皮上是有许多细胞组成的,那么其他的生物呢,是不是也这样的组成结构呢,老师答应我们“实验观察小组”在课后将让我们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结构,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正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去发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4 21:11:52编辑过]

TOP
90#

再次顶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