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李志鹏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11#

小学科学课与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章鼎儿老师

小学科学课:

大部分人认为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副课,是一门不被重视的课程。但是如果你仔细分析会发现,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发展态势迅速猛烈的课程,作为未来科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专业和对自己今后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科学课。接下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1.发展历史:



注:周课时是指每个年级开设科学课课时数之和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小学科学在短短的25年间经历了4次学科名称的修改,周课时呈直线上升状态。在我国这样的情况,除了科学课程外是绝无仅有的。并且章鼎儿老师预言在未来的时间内科学课课时还会继续增长。

2.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其他大部分国家小学科学课已经是一门核心课程。并且其他国家的周课时都比我国现在的课时多。目前能够说出名字的国家,科学课周课时少于18节课只有中国,而比中国10课时还少的就只剩非洲部分连教育都成问题的国家和地区。

3.现在还在修订的课程标准已经从原来3—6年级,变成了1—6年级的课程标准,所以小学科学课的周课时还会继续增加。

4.小学科学课的发展动力主要有: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需要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如果问你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使我们困惑的,缺失的是什么?给你三个选择A语文知识B数学知识C科学素养,我想你肯定不会回答说是语文知识或者数学知识,而是科学素养。

5.在其他国家甚至美国,它们的科学课都经历过:辅助课、支柱课、基础课、核心课。所以这是一个过程,而我国的科学课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专业要有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是一个“潜力股”。而我们这群未来的科学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后要从事的事业。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认真研究钻研科学教育,为以后科学教育的辉煌打下基础。因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科教人的责任和义务。

科学课堂教学改革

章老师说了我们科学老师在小学1年级到6年级一共有340节科学课。那么在这有限的课程里面,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呢?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走向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改革?章老师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

(1)对改革的认识:我们改革的目标是更轻松、更快乐和更有效。

(2)对认识的改革: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认识和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

(3)对改革的尝试:下定决心跨出改革的步子,勇敢的走出第一步。当时章鼎儿老师和路培琦老师就勇敢的走出了对自然课改革的步子。把原来从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课改成了现在学生说老师听,学生做老师看的科学课。180度的改革就是从当时跨出的第一步开始的。

那么在上面提到的3点中,难度最大的就是第二点对认识的改革,那么接下来就简单介绍如何做到对认识的改革。

1.对学生的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发展障碍、发展特点等方面出发。从章老师的几个课堂案例说明:

(1)课堂教学活动失控

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课程,所以课堂纪律是每一个科学老师都比较痛疼的问题。就连被视为咱们中国小学科学权威的章老师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章老师在几百人听课的一堂公开课上出现了课堂失控的情况。

当时是一节一年级的的科学课“认识颜色”,主要设计是将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混合,从而配制出新的颜色。老师演示过后,将三杯水发给学生进行学生实验。结果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尽管老师敲铃铛,尽管老师一组一组的去管纪律,都无法阻挡学生的“热情”。最后只能让学生把所有的水用完之后,才通过老师引导总结,草草结束。

章老师通过思考后,在第二次在武汉一个小学上展示课,同样的“认识颜色”却出现了不同的课堂效果。首先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红蓝颜色的水给学生,当学生将这个试验完成后,老师出示黄色的水。这时小孩子会安安静静的坐在位置上看着老师手中的水,然后章老师用黄颜色的水换了蓝色的水再让学生进行第二轮实验。接着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了第三轮实验。就这样仅仅是从发放实验器材的时候做了稍稍的调整,就导致了两堂课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课堂的失控是学生的问题吗?并不是,而是我们对学生主体的研究认识不充分的问题。

(2)交流汇报倾听很成问题

现在的学生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其他同学不会听,而是通过老师重复之后听到的。这样会从侧面告诉学生只要听老师的而不用听学生的发言。所以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们应该在学生发言这一块做一个小小的调整。比如第一排的学生发言应该转向后面的学生,而不是背对他们。这样的话其他人自然会去听他的发言,同样的道理后面同学发言的时候前面的学生应该转向他,而不是背对他。这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更培养了学生学会尊重别人。

(3)举手的人越来越少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举手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答案就是我们老师帮助学生养成的习惯。因为老师一般都叫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这样就让学生慢慢形成了我不举手老师就不会叫我,甚至会让学生养成不去思考等问题。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变广,教师就应该改革发言方式。即不一定找举手的学生,而是随机抽取。问题提出后不马上叫人回答,而是环视学生,让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回答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思考中。

2.其实研究学生主体的发展不仅仅只研究学生,而且还包括老师在主体发展过程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其实我们只是影响主体发展的诸多因素的一种。但是教师又是一种特殊(主要的,能动的)的因素。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有效的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使之产生最为积极的作用。如用教材教而不去教教材,这就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例:在“各种各样的花”这堂课中老师拿出一束杜鹃花问同学们认不认识?孩子们都说映山红,而老师却说是杜鹃花,然后齐读两遍,在课堂结束后再拿出杜鹃花问学生结果没一个人做声。这就是典型的教教材,把同学们原本都认识的花教到最后没一个人认识。

总之我们需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且要认识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内在意义,如果我们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必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科学老师。

科学课的一般过程

1.导入性活动

2.主要活动:活动不宜太碎,应该尽可能创造出“大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3.交流与讨论:在本阶段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活动。

4.整理归纳:这里得出的结论最好是全班同学达成的共识。并不一定需要和教科书上的概念一模一样。否则会引起孩子依赖心理,直接翻教科书而不去思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9 0:29:58编辑过]

TOP
12#

一天中的食物(芦山胡老师)



教学思路:

导入:今天吃了早餐了吗?吃了什么?(在进行导入过程中ppt已经将课题出示了,所以导入环节意义并不是很大)

新课教学:

ppt展示自己早餐和午餐的图片。(图片是网上找的并且log还没有去掉,显得不真实,自己实拍效果会更好)从这些食物中找出里面包含了哪些东西?比如西红柿炒蛋中包括西红柿、鸡蛋等等。

引出活动一:将自己吃的早餐写下来,并且标记出里面包含了哪些东西?

活动二:让学生写出昨天一天吃的食物,并记录下来。数一数有多少种,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活动三:对食物的分类。老师通过自己按照食物来源分为素、荤两类,然后引导学生可以根据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老师再次展示自己的分类(荤素)。

活动四:做练习。

对本堂课的思考:

1.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记录和分类,难点是分类。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体现重难点,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导入和记录上,而在分类这一块花的时间很少也比较仓促。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有所欠缺。应该更好的把握好重难点。

2.对学生的记录单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分析。花了大量时间在填写实验报告单上,却只是对报告单进行一个非常简单的展示,不仅仅没有尊重学生的成果,而且使活动的意义大大减小。我们的结论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活动之上的。

3.练习题的选择没有意义。所展示的题目都是非常简单的,并且也不是本节课所学的重点。也就是没有本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能够把百分之80的练习做好。

4.在我们的课堂应该重点把握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也就是我们的教学应该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最简单的说,如果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学生在第二天就会关注,记录自己的饮食。当食物的营养这一课学完后,学生会自主的去调节自己的饮食。而不是像这堂课的教学,教的都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一些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8 13:59:55编辑过]

TOP
13#

张旭当妈了?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4#

点亮小灯泡(芦山董老师)




问题导入:古时候怎么照明?现在呢?

新课教学:

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引出电池,接着介绍电池和导线,并未对小灯泡进行介绍。

学生实验:那么如何点亮小灯泡呢?小组实验,并且记录。

对照ppt画小灯泡,然后介绍小灯泡的构造。

出示电路图,让学生画出电流的方向。

老师讲述短路、断路和回路的概念。

对本节课的思考:

这节课的思维逻辑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颠倒混乱。

1.因为对于电池和导线,四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弄清楚,而在电路连接中最难的就是小灯泡构造的认识。而董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动手操作前只是介绍了电池(电池的两极是正负极,而不是正负电荷。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导线,就让学生进行实验。所以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只有部分学生将小灯泡点亮,大部分小组存在只要一到两个学生参与实验,其他学生只是远观,而且只找出一种方法。

2.在接下来介绍灯泡结构和记录电路的时候花太多时间在简图。这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在增加学生的难度。我认为应该事先将打印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给学生,这样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做实验记录。

3.在讲述小灯泡的构造时大部分学生都在玩手中的小灯泡。据章老师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最多有5个孩子在听老师讲课,最少没有学生听。所以对于科学老师来说,材料的发放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最后回路、短路、断路概念的讲解也显得苍白无力,因为这些概念老师并不是从学生的实验单基础上得出,而是自己展示ppt得出的。所以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可能并没有理解这些概念。并且学生只能连出一种让小灯泡发亮的方法。所以整个教学思路都是值得反思的。

好的科学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的参与。比如本节课引导学生用多种连接方式点亮小灯泡就是思维参与的体现,但是并没有做到。老师要知道学生潜在的知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定教学目标。所以本节课不应该只是把目标放在“点亮”小灯泡,而是要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点亮小灯泡。




根据对本节课的反思,对这堂课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以下是我设计的教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9 0:14:35编辑过]

TOP
15#

以下是引用杨君在2015-4-28 14:30:00的发言:

    
    张旭当妈了?
    

 

对啊!一下子就是八个,还都是大学生,不好带啊!当妈不容易啊!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6#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二节的教学片段。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电,了解电。

设计理念:

在第一节已经对生活中的静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小节主要让大家认识灯泡的结构,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画出能够使小灯泡发亮的多种电路的连接图,以此总结小灯泡发亮的原理。最后介绍短路概念,以及提醒同学们如何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小灯泡的基本结构和短路的概念。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3:认识短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介绍灯泡的结构。

2:学生自主连接电路,并且让小灯泡发亮。

3:画出能使小灯泡发亮的几种连接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自主动手完成实验,增强大家对电路和电的认识,学会团队合作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和让小灯泡发亮的几种实物图

教学难点:

理解小灯泡发亮的原理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器材:点亮小灯泡ppt一份,老式手电筒一个

2.小组实验用器材:小灯泡一个,导线若干,电池一个,小盒子一个,铅笔和橡皮

3.学生活动记录卡:附1

教学过程:

导入:

电筒导入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老式电筒大家看一看,你们觉得能使电筒发光(打开手电筒)重要的结构有哪些呢?

(老师拆开电筒)

引出灯泡和电池

生:电池,小灯泡(同时老师在黑板上贴实物图)。

师:好的,电池大家都很熟悉,小灯泡的结构有那么一点复杂,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小灯泡,看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发小灯泡)我们来看看小灯泡的内部结构:玻璃泡、金属架、灯丝、连接点1、连接点2“(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对我们后面的学习很重要。“(发电池)

(在学生回答同时ppt展示)

同学们说了小灯泡和电池是手电筒发亮的关键,那么现在你们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引出导线:

生:不能,没有电线

师:没错,其实刚刚手电筒的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导线)

自主实验

现在点亮小灯泡所需要的器材已经全部备齐了,接下来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亮小灯泡的实验。

实验要求

1:分工合作:2个人进行小灯泡发亮的实物图连接实验,1个人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并且将小灯泡发亮的不同种方式都画下来,并代表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当老师说实验结束时各小组及时将器材放入小盒子中。

3:实验过程中注意小心谨慎,切勿将小灯泡打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及时告诉老师。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下到各个小组指导实验,并且发现同学们短路,断路的连接方法,在汇报过程中提出。)

汇报

师:现在老师看到所有小组都完成了实验,也填写了实验报告单,那么现在哪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



(以上为预设情况,具体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法多种多样,但是它们有一个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共同点。有同学发现了吗?

学生可能回答:电路中间不能断,电流要通过小灯泡等等

师:因为我们的小灯泡和电池通过导线的连接形成了通路,所以小灯泡发亮了。(在这个过程中在黑板的电路图用手演示并且画出电流方向)

短路:(ppt展示)

师:刚刚老师发现有同学的电池很烫很烫,但是灯泡却没有发亮,是这么回事呢?

像这种电流从正极出发没有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负极的电路称为短路。

所以在以后做电路实验中大家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今天我们用了很多种连接方式,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手电筒是黑板上的哪种连接方式?

生:第一种

师:哇!真不错,这样我们就马上弄清楚了手电筒的科学原理了。

师:我们的手电筒都是用的两个电池?有没有同学想尝试一下用两个电池来连接电路?(再给学生一个电池)

生:用两个电池小灯泡更亮了

安全教育:

师:没错,那么用更多电池小灯泡会不会更亮呢?

生:会

(老师演示实验使小灯泡烧坏)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电都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关于电的知识需要学习,但是老师提醒大家: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种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死亡事故,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的或者学校里插座中的电进行实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9 0:29:30编辑过]

TOP
17#

我们都是小妈的孩子,哈哈哈
TOP
18#

 

鸟哥,真是棒棒的,虽然我们老是调侃你,说你以后肯定是被蠢死的,可是我觉得吧,就是因为你蠢,所以才会变得如此优秀!加油!

TOP
19#

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你应该说机智如我
TOP
20#

29号结束了3天的培训学习,来自各个地区的师范生在丁老师、叶老师的陪伴下,一起夜游成都。锦里、宽窄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欢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30 7:21:02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