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李志鹏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1#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李志鹏成长档案


 

姓名:李志鹏(论坛管理员)



所在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所在年级:大二



个人特长:书法、语言艺术等

成长目标: 希望能够加强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提升专业知识。能够多去小学体验真实的科学课堂,和一线教师探讨小学科学教学问题。条件允许希望能够去浙江等科学教育发展较好较快的地方学习观摩。



 

 

 


[upload=jpg,cache_5bb172da36f72435jpg]UploadFile/2015-4/20154162141196128.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16 22:08:22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17/6/25 15:49:0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首先我觉得感谢父母给了我这副好嗓子,才会让小妈很快的注意到我这个男中音。其实对于论坛管理员这个职务来说我并不觉得有多累多烦,反而我会由衷的感谢小妈在我没开会的情况下给我留了这个好位置。论坛管理员让我更主动的去了解论坛的结构和资源,让我能够迅速的和小伙伴们熟悉起来,同时也让我和导师的沟通多了起来。我是人称“鸟哥”的李志鹏,我会努力做到像小妈所说的那样在桂馨,在科教的这片天地越飞越高。



PS:在以往的印象中导师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可是我们的小妈是一个工作时严肃、严谨、追求高质量高效率,但是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小顽童”。另外小妈的声音好好听呀(发自内心的声音,哈哈)。





TOP
3#





4月网络研修心得



                   --- 馨梦李志鹏



听了袁老师的主题讲座之后对原来已有的一些固有概念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同时感受到了来自优秀科学教师发出的挑战。首先我冒昧的在袁老师的教学名言中加上一句话:上学生喜欢的科学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钻自己热爱的科学教育。因为我认为科学教学是需要也值得每一个科学教师去钻研的一门艺术。以下是我看完研修视频的几点思考和疑问:



1.有结构的活动



在这之前其实有接触过“有结构”这个词,是在去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技能展示活动中准备即兴演讲时接触到的。当时只是了解了有结构的材料,并且知道了有结构的材料对于实验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决定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是今天听到袁老师说有结构的活动时才意识到,只有在有结构的活动的基础之上,有结构的材料才是有意义的。因为材料是活动内容决定的,而活动内容直接影响是否能够得出核心概念。所以我认为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确定有结构的活动继而寻找有结构的材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严谨的实验过程中得出准确的核心概念。



2.开设家庭实验室



首先我认为家庭实验室的开设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因为它可以利用科学课堂之外的平台培养孩子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针对家庭实验室开设我有两点疑问:(1)现在的家长都是比较忙的,应该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一起进行家庭实验的探讨,而有些实验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比如电这一单元,如果没有家长陪同,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会不会直接连上插座中的电进行实验探究?(2)家庭实验的开设主要是体验课堂没有完成的实验等,那么这些实验都是需要一定的原理支撑,现在有很多家长可能并不知道其中缘由。这样会不会出现家长错误的引导,或者学生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实验频频失败然后失去对实验探究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是否可以制定一本家庭实验室教材,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正确、顺利的开展家庭实验。在袁老师的家庭实验我想到了,以后我们这类定向生是需要回到农村小学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和开发属于农村孩子的“自然实验室”,袁老师提到了在真正的体验课面前说课、实验课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要好好运用农村的便利。



3.优秀的科学老师是需要时间来塑造的



袁老师无疑是一位优秀的科学教师,虽然我没有听过袁老师的授课,但是就从这一期的研修就可以看出袁老师的“功力”之深。我坚信这样一个讲座肯定不是几天,几周可以准备出来的。它必须经过无数的思考、实践才能够这么精彩的展示。这也让我这个还未出茅庐的准科学老师意识到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必须要经历时间的洗礼和不断的思考,摸索的过程。同时也让我明白要趁着在学校几年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4.解剖成形的鸡蛋是否合理?



为了让同学切身体会到生命的诞生过程。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养蝌蚪,孵小鸡的活动。这个出发点是以后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是其中有一个环节,解剖正在孵化的不同时期鸡蛋。当时我室友看到这一段脱口而出的是这么一句话“这么残忍你也要学”。虽然作为一名科教人是应该具备这种求真的态度。但是这样会不会给学生一种老师不尊重小动物生命的观念,他们以后会不会也不爱护小动物?所以是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者用手电筒照射等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小鸡的孵化过程呢?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思考和疑问?由于自己并未走进科学课堂,目前也只是一名大二学生。所以其中很多观点都只是一些很片面的主观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19 21:38:50编辑过]

TOP
4#



示范课感悟:



  这节课是一堂在长沙市赛课一等奖第一名的精品语文课“夸父追日”。虽然它并不是科学课,但是教育是想通的,所以在这堂课里依然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在这堂30分钟的片段课中,我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一些细节处理。因为我认为一节磨过的课,其逻辑肯定是清晰严谨的,也不会出现专业知识的错误。所以没有过多的关注教学内容。



  一、评价与表扬



  1.对于第一次接触的班级,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我早就听说过三乙班非常的棒,所以我今天想来咱们班上一堂课”这句简单的话让学生对这堂课充满了期待。



  2.全班齐读课文后,老师及时给出评价“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听”。



  3.当学生准确的读出生词“虞渊”,并解释其意思时老师给出评价“真会读书,都把生词意思给读懂了”



  4.当学生将古文版的夸父追日朗读后,老师及时表扬“你们太厉害了,五年级要学的古文你们现在就能流利的读完了”



  5.当学生能够将古文和现代文进行一一对应时,老师说“这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等等



  6.最后课结束的时候老师还不忘说“你们班果然名不虚传”



注:教师应该善于及时的表扬学生,给学生一个反馈,而且在表扬中不能用一些很虚的表扬词如“你真棒”等,而是每一句表扬的具体到位,让学生明白老师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二、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在学生自由朗读,默读时。老师几乎走到了每一个学生面前,并且弯下身听学生朗读,纠正错误。



  三、善于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



  1.在学生回答问题断断续续时老师用微笑,和不断点头鼓励学生。



  2.在学生齐读文章精彩部分时,教师用手的幅度和高度引导孩子此处应该要夸张的朗读等。



  四、关注细节: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到“跨过汪洋大海”前面一位同学回头轻声的说了一句“怎么老是跨过我”。在下一个问题提出时老师就能够叫出汪洋的名字,并且请他回答问题。之后这位同学就频频举手,可见一个细心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更加配合他的课堂。



  五、课堂把握恰当



  很多问题学生回答并不理想,并且有很多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并没有叫学生一一回答,而是在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就自己主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进而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1 17:06:32编辑过]

TOP
5#



寻找教育幸福,充实教育人生



在热爱中寻找快乐



在珍惜中寻找快乐



在创新中寻找快乐



在转化中寻找快乐



在宽容中寻找快乐



在爱好中寻找快乐



在放弃中寻找快乐



在团队中寻找快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1 17:14:33编辑过]

TOP
6#



见习第二天



今天见习内容是班主任讲座和随堂见习。



1班主任讲座



听了讲座之后,才意识到一个班主任肩上的责任有多大。这个被大家称之为“最小的主任”的身上却扛着沉甸甸的重担。讲座中提到班主任的两件法宝是“细心”和“耐心”。我觉得还得再加上一个法宝那就是“爱心”。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班的孩子,面对几十个可爱又偶尔调皮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必须要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去关注他们。不管是迟到缺席、课间休息还是上课纪律、文明礼仪,甚至是学生的一个表情都需要班主任的火眼金睛去发现。更需要班主任用自己的爱浇灌他们的心灵。



2随堂见习



今天共随堂听了一师一附小5年级乙班三节课,分别是数学课、综合课和体育课。作为名校自然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数学老师上课的严谨、清晰。而且在她的眼中不仅仅只有优生,她会时刻关注“低调的学生”,并且会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鼓励,带动他们。一个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教师素养的老师让整堂课都显得井井有条。体育老师的幽默风趣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学生交流带着孩子的口吻,立刻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教学过程中把前面1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进行准备阶段(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本阶段的任务),中间15分钟进行新课的教学,最后10分钟则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是每个学生最期盼的,所以要给学生一定的满足感)。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很好的配合教学任务,同时也非常欢快的享受体育课。



但是也存在一小点不足如:综合课是有趣的纸世界,在这堂课不仅没让学生了解纸世界也没有体现出趣味性,整节课显得逻辑不紧密,纪律混乱的情况。这与我印象中的综合课有着一定的差异。



总之今天的见习生活收获颇多。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们师范生一辈子的事业。





TOP
7#





《声音的变化》



课堂思路:



以不同地方“你好”的发音导入新课,不仅能够在2分钟以内完成导入,并且课堂氛围相当活跃。整节课下来思路严谨、清晰、层层相扣。并且很好的把握了重难点的教学和时间分配。声音的强弱变化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只花了大概6分钟进行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示范就完成了这一目标。而影响声音的高低变化的原因比较抽象,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所以本阶段用了30分钟进行教学,期间做了两个学生实验(共用了18分钟)。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紧密联系的如:1.声音强弱先由学生猜测强弱的差别,然后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拍桌子、鼓掌初步体验,接着学生再次回答声音强弱的差别,最后由学生通过声音动作展示声音的强弱。2.影响声音高低的原因,首先由学生通过声音展示自己理解的声音的高低,然后通过敲击乐器的不同方向设疑引入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后教师用试管装水吹出音律验证大家的实验结果,最后发放试管给学生制作小乐器。每一阶段的环节设计都是紧密联系的,并且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比较轻松、牢固的掌握核心概念。



以下是我对本堂课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语言感染力:喻老师的的普通话可能相对而已并不是那么标准。但是他用自己独有的语言魅力征服了学生,同时也征服了我。课堂用语没有刻意的塑造,而是以一种轻松,自然的谈话式语言却达到了二两拨千斤的效果。语言风趣幽默如:“大家画好了我就给你们吸管,画不好我就不发吸管”用孩子气的语言感染着孩子,再比如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就简单的“再见”二字,喻老师也用“强弱,高低”两种方式进行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自制教具:在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铝片琴”以及后面用到的吸管,是一种自制的有结构的材料,用这些器材能够比较顺利的让学生实验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从而得出老师预设的结论。所以教师能够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出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具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让你的课堂变得高效率,高质量。喻老师说的“对于科学教师来说,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将会是我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



学科的融合:科学课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而在喻老师的课堂上还融入了很多音乐的元素。让整堂课变得更加的活泼有趣。如:讲述声音强弱的时候用到音乐上的节奏“强弱弱”、在声音的高低教学过程中,用到声乐中的“音阶”、最后验证声音高低的时候用试管和水吹出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音律。这些音乐元素的加入让学生更加投入课堂,也让知识点变得更加的清晰易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多才多艺”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喻老师扎实的音乐功底。而我对自己几年前定下来的“一专多能”的目标也是更加的坚定。



重视细节:学生实验时不断强调要给每一个人都动手操作,实验报告单的设计并没有把“铝片琴”“口琴”打印上去,而是在记录之前由老师引导或者现场示范,让同学们当堂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进行学生实验观察口琴时,强调一个学生吹其他三个同学观察,不然会不卫生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更为课堂加了不少分。



在去年参加师范生技能展示活动中有幸和喻老师有过几次交流。今天看了喻老师的视频后更是被喻老师的课堂魅力所震撼。两年后我将走上科学课的讲台,我相信有喻老师作为标杆,我们一定会在科教这条路上坚定不移的朝着好的方向走下去!



                                                  馨梦李志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4 9:52:28编辑过]

TOP
8#

小学科学课与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章鼎儿老师

小学科学课:

大部分人认为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副课,是一门不被重视的课程。但是如果你仔细分析会发现,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发展态势迅速猛烈的课程,作为未来科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专业和对自己今后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科学课。接下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1.发展历史:



注:周课时是指每个年级开设科学课课时数之和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小学科学在短短的25年间经历了4次学科名称的修改,周课时呈直线上升状态。在我国这样的情况,除了科学课程外是绝无仅有的。并且章鼎儿老师预言在未来的时间内科学课课时还会继续增长。

2.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其他大部分国家小学科学课已经是一门核心课程。并且其他国家的周课时都比我国现在的课时多。目前能够说出名字的国家,科学课周课时少于18节课只有中国,而比中国10课时还少的就只剩非洲部分连教育都成问题的国家和地区。

3.现在还在修订的课程标准已经从原来3—6年级,变成了1—6年级的课程标准,所以小学科学课的周课时还会继续增加。

4.小学科学课的发展动力主要有: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需要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如果问你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使我们困惑的,缺失的是什么?给你三个选择A语文知识B数学知识C科学素养,我想你肯定不会回答说是语文知识或者数学知识,而是科学素养。

5.在其他国家甚至美国,它们的科学课都经历过:辅助课、支柱课、基础课、核心课。所以这是一个过程,而我国的科学课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专业要有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是一个“潜力股”。而我们这群未来的科学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后要从事的事业。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认真研究钻研科学教育,为以后科学教育的辉煌打下基础。因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科教人的责任和义务。

科学课堂教学改革

章老师说了我们科学老师在小学1年级到6年级一共有340节科学课。那么在这有限的课程里面,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呢?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走向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改革?章老师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

(1)对改革的认识:我们改革的目标是更轻松、更快乐和更有效。

(2)对认识的改革: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认识和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

(3)对改革的尝试:下定决心跨出改革的步子,勇敢的走出第一步。当时章鼎儿老师和路培琦老师就勇敢的走出了对自然课改革的步子。把原来从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课改成了现在学生说老师听,学生做老师看的科学课。180度的改革就是从当时跨出的第一步开始的。

那么在上面提到的3点中,难度最大的就是第二点对认识的改革,那么接下来就简单介绍如何做到对认识的改革。

1.对学生的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发展障碍、发展特点等方面出发。从章老师的几个课堂案例说明:

(1)课堂教学活动失控

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课程,所以课堂纪律是每一个科学老师都比较痛疼的问题。就连被视为咱们中国小学科学权威的章老师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章老师在几百人听课的一堂公开课上出现了课堂失控的情况。

当时是一节一年级的的科学课“认识颜色”,主要设计是将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混合,从而配制出新的颜色。老师演示过后,将三杯水发给学生进行学生实验。结果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尽管老师敲铃铛,尽管老师一组一组的去管纪律,都无法阻挡学生的“热情”。最后只能让学生把所有的水用完之后,才通过老师引导总结,草草结束。

章老师通过思考后,在第二次在武汉一个小学上展示课,同样的“认识颜色”却出现了不同的课堂效果。首先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红蓝颜色的水给学生,当学生将这个试验完成后,老师出示黄色的水。这时小孩子会安安静静的坐在位置上看着老师手中的水,然后章老师用黄颜色的水换了蓝色的水再让学生进行第二轮实验。接着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了第三轮实验。就这样仅仅是从发放实验器材的时候做了稍稍的调整,就导致了两堂课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课堂的失控是学生的问题吗?并不是,而是我们对学生主体的研究认识不充分的问题。

(2)交流汇报倾听很成问题

现在的学生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其他同学不会听,而是通过老师重复之后听到的。这样会从侧面告诉学生只要听老师的而不用听学生的发言。所以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们应该在学生发言这一块做一个小小的调整。比如第一排的学生发言应该转向后面的学生,而不是背对他们。这样的话其他人自然会去听他的发言,同样的道理后面同学发言的时候前面的学生应该转向他,而不是背对他。这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更培养了学生学会尊重别人。

(3)举手的人越来越少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举手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答案就是我们老师帮助学生养成的习惯。因为老师一般都叫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这样就让学生慢慢形成了我不举手老师就不会叫我,甚至会让学生养成不去思考等问题。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变广,教师就应该改革发言方式。即不一定找举手的学生,而是随机抽取。问题提出后不马上叫人回答,而是环视学生,让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回答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思考中。

2.其实研究学生主体的发展不仅仅只研究学生,而且还包括老师在主体发展过程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其实我们只是影响主体发展的诸多因素的一种。但是教师又是一种特殊(主要的,能动的)的因素。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有效的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使之产生最为积极的作用。如用教材教而不去教教材,这就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例:在“各种各样的花”这堂课中老师拿出一束杜鹃花问同学们认不认识?孩子们都说映山红,而老师却说是杜鹃花,然后齐读两遍,在课堂结束后再拿出杜鹃花问学生结果没一个人做声。这就是典型的教教材,把同学们原本都认识的花教到最后没一个人认识。

总之我们需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且要认识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内在意义,如果我们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必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科学老师。

科学课的一般过程

1.导入性活动

2.主要活动:活动不宜太碎,应该尽可能创造出“大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3.交流与讨论:在本阶段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活动。

4.整理归纳:这里得出的结论最好是全班同学达成的共识。并不一定需要和教科书上的概念一模一样。否则会引起孩子依赖心理,直接翻教科书而不去思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9 0:29:58编辑过]

TOP
9#

一天中的食物(芦山胡老师)



教学思路:

导入:今天吃了早餐了吗?吃了什么?(在进行导入过程中ppt已经将课题出示了,所以导入环节意义并不是很大)

新课教学:

ppt展示自己早餐和午餐的图片。(图片是网上找的并且log还没有去掉,显得不真实,自己实拍效果会更好)从这些食物中找出里面包含了哪些东西?比如西红柿炒蛋中包括西红柿、鸡蛋等等。

引出活动一:将自己吃的早餐写下来,并且标记出里面包含了哪些东西?

活动二:让学生写出昨天一天吃的食物,并记录下来。数一数有多少种,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活动三:对食物的分类。老师通过自己按照食物来源分为素、荤两类,然后引导学生可以根据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老师再次展示自己的分类(荤素)。

活动四:做练习。

对本堂课的思考:

1.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记录和分类,难点是分类。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体现重难点,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导入和记录上,而在分类这一块花的时间很少也比较仓促。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有所欠缺。应该更好的把握好重难点。

2.对学生的记录单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分析。花了大量时间在填写实验报告单上,却只是对报告单进行一个非常简单的展示,不仅仅没有尊重学生的成果,而且使活动的意义大大减小。我们的结论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活动之上的。

3.练习题的选择没有意义。所展示的题目都是非常简单的,并且也不是本节课所学的重点。也就是没有本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能够把百分之80的练习做好。

4.在我们的课堂应该重点把握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也就是我们的教学应该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最简单的说,如果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学生在第二天就会关注,记录自己的饮食。当食物的营养这一课学完后,学生会自主的去调节自己的饮食。而不是像这堂课的教学,教的都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一些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8 13:59:55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