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海拾梦.乘风远航科海远航组员赵雅珉个人成长记录 [复制链接]

1#

科海拾梦.乘风远航科海远航组员赵雅珉个人成长记录

 

 

 

台州学院

赵雅珉

      我个人十分喜欢科学这个学科,所以很想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初中时期就靠着对科学的热爱学习的科学,我希望我以后的学生要为每天有科学课而感到激动、快乐而不是负担,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申请了桂馨奖学金,然后抱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加入桂馨这个大家庭!

当加入浙江省小学科学总群的时候,看着群文件我就很激动,我想这就是我一直想要寻找的,我虽然热爱科学,但是动手能力不是很好,所以看到老师们分享的教具,觉得学到很多东西,昨晚听了袁老师的讲座,学到好多东西,老师根据教育学理论,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学生出发,考虑到学生的难处,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收获颇多。希望能在这个大家庭中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我们是科海远航小组

我们的口号是科海拾梦,乘风远航

我们的目标是积极进取,不断突破

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我们是一家人

 

 

分享 转发
TOP
2#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19190
TOP
3#

溶解得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②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方块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环节】
导入:老师今天想喝糖水,可是这块糖却迟迟溶解不了,溶解得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你们有没有办法帮帮老师,让我更快得喝到糖水?搅拌
环节一:真的是这样吗?你上来试一试,好像是溶解得快了,我们能从这个现象得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吗?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对了实验,我们先研究一下搅拌能不能加快溶解,请阅读书本上的实验方案,思考什么条件改变了,什么条件没有改变。其他小组有补充吗?(分工 计时)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拿到水后请检查一下是不是刚好30ml,多了用滴管减少一些,少了加一些。搅拌得过程中不要碰到底和壁,老师不希望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烧杯和玻璃棒要轻拿轻放。上来领取材料吧。第三小组已经开始整理实验材料了,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老师看到大家都整理好实验材料了,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现象?
环节二:除了搅拌,还有别的方法吗?用热水?我们先用实验来验证是否真的可行,阅读书本的方案,思考这个实验又改变了哪些条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条件要保持不变?(都不搅拌)这位同学看来考虑得非常周到,同学们在使用热水时要注意安全哦!开始实验吧!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环节三:老师手上有一块水果糖,它溶解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请选择你最想研究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的时候注意思考一下几个问题,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都已经知道如何加快水果糖溶解了,接下来我们比赛一下,看看谁的水果糖溶解得最快,吃完了举手示意,大家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你能说说你取胜的秘诀吗?
TOP
4#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分别放入水中时发生的现象,
2、能使用简单的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3、让学生意识到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放入水中后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环节】
导入:小毛驴过河 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轻了吗?你怎么知道食盐溶解在水中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环节一:如果小毛驴驮着的是沙,也会溶解吗?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感受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食盐和沙子,同学们将食盐和沙子倒入水中后,慢慢搅拌,边搅拌边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开始实验吧!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食盐消失了吗?如何证明?
环节二:你们还知道哪些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同学说面粉能溶解在水中,有同学说不能?出现了分歧,我们怎么办?对了通过实验来证明。谁来说说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有些浮,有些沉。现在面粉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上下部分不均匀,下面比较多的沉淀。你觉得面粉溶解在水中了吗?为什么?接下来就请出今天的神秘嘉宾帮我们判断一下面粉到底是不是溶解了,请看大屏幕,这是过滤装置,我们来认识一下。老师教你们这么折滤纸,我们先对折,再对折,然后用手指分开,将它用玻璃棒蘸湿,然后放在漏斗里。漏斗下端要靠着烧杯,上端用玻璃棒引流,都懂了吗?很好,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注意安全,小心轻放,接下来过滤一下三个烧杯的物质,开始实验吧!第三小组已经开始整理实验材料了,这是非常好的习惯,老师看到大家都整理好实验材料了,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现在你们能说说什么是溶解了吗?变成看不到的颗粒 均匀分布在水中
TOP
5#

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物体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学会用语言描述和文字记录听到的各种声音。  
(2)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2)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逐步养成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求真的态度,。  
(2)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环节
导入:上课前我们玩一个游戏吧?猜猜我是谁,请后三排向后转,老师先请前面的同学说一句话,你们猜猜是谁。现在老师请后排的以为同学说话,你们前面的人知道是谁吗?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声音的王国,一起来听听声音
环节一: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周围的声音,听声音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啊?对了要静静的,接下来我们一起闭上眼睛,静一点,再静一点。刚刚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啊?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平时我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能学一下吗?这些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老师给你们的材料制造声音,看看哪一小组制造出来的声音最独一无二。开始吧
环节一:为了更好的研究声音,接下来我们就请出专门的发声仪器----音叉 接下来请同学们敲击不同的音叉,轻轻敲和重重敲,比较听到声音的不同,用高低强弱记录在学案上,有什么疑问吗?哪个同学能用啊字发出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现在能区分高低强弱了吗?实验时有没有要注意的?非常好,要保持安静,开始实验吧。整理实验仪器是非常好的习惯,第三小组做得很好,下面请第三小组汇报。老师还带来了另一样物品,请同学们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实验单。
TOP
6#

运动起来会怎样
科学概念  
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呼吸前后气体发生的变化以及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
2.教学难点:知道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
【教学环节】
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什么运动啊?那我们运动起来会怎么样呢?  呼吸加快 心跳加快
环节一:如何证明运动起来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呢?谁来说说 心跳跳动一次老师知道,可是怎样算呼吸一次呢?在测试的过程中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时间要一样 那我们能不能故意改变我们的呼吸快慢? 准备开始 时间到 接下来我们测心跳,大家先找到你心脏的地方,准备好了吗?开始 时间到。接下来我们一起运动起来,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哦!请把凳子放到桌下,准备好了吗?老师看看谁跳得最高了,开始。时间到,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测呼吸,预备,开始。接下来测心跳。谁来汇报一下?
环节二:为什么呼吸会加快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呼吸器官,请看大屏幕。我们吸进来的气体和呼出去的气体一样吗?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感受一下,谁帮老师阅读一下实验步骤。都清楚了吗?开始实验吧
感觉有变化但是看不出来,我们可以用燃着的火柴来检验,能直接丢进袋子中吗?那我们先运用排水法将它转移到杯子里。老师将火柴放进去后我们一起数数,看看能燃多久。下一瓶。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那么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分析大屏幕上的数据,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原来我们吸进来和呼出去的都是空气,只是成分发生了变化。
环节三: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看谁吹的气球最大,注意我们只能用一口气,不能换气,准备好了吗?开始。为什么大家都是一口气,吹出来的气球大小差这么多呢?的确,肺活量大的人吸一口气获得的氧气更多,运动后更容易恢复回来,我们怎样才能增大肺活量呢?非常好,同学们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TOP
7#

各种各样的岩石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三、    教学环节
导入:同学们,你们一般都怎么向父母或者朋友介绍我的啊?
环节一:上节课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岩石,带到学校里来,大家都带来了吗?谁能介绍一下你的岩石呢?如果想要知道你的岩石更多的特征,你准备怎么办?(大家一起观察)
非常好,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呢?(摸光滑,粗糙,刻软硬,闻味道,看颜色 花纹 形状,斑点,大小;掂轻重)
环节二:虽然岩石有很多不同,但有些地方还是相同的,那你能对岩石进行分分类吗?可以按照怎样的标准分类呢?请小组讨论(光滑粗糙,有无光泽,是否透明)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一样吗?
环节三:你知道为什么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吗?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不同类别岩石在地球运动变化中的形成原因。
TOP
8#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环节】
导入:猜猜是什么。不同的鸟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取不同的名字,那我们是不是也能根据岩石的的特征,给他分分类,取个名字呢?
环节一:除了上节课我们用的方法,大家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那观察什么呢?颜色,形状,其实我们还可以岩石的颗粒大小,是否一层一层的,还有吗?碰撞。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实验来认识岩石,这个实验是将一种叫“盐酸”的化学药品滴一两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提示:在学生实验前,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盐酸是一种腐蚀性比较强的化学物质,如果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和衣物上,会腐蚀皮肤和衣物,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请马上到水龙头去用水清洗。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
环节二:通过我们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别具有的特点,但是不知道它们是哪种岩石?科学家已经对他们分好类了,请大家阅读文中的资料(P68),来识别它们并说说理由。
环节三:看完这个同学们好像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岩石学家到底是怎么分类的,其实岩石的大小和结构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现在你能根据岩石的颗粒情况尝试鉴别岩石的种类吗?把大家都认同的岩石的种类名字填写在上页的记录表中。
环节四: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看谁能用最少的词让对方猜出你说的岩石。
这位同学两个词就让大家猜出来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你有什么秘诀吗?
TOP
9#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食物有些适宜生吃,有些适宜熟吃。食物从生到熟最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消化。
过程与方法: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和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以及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教学环节
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啊?谁来说说。你喜欢吃哪里的橘子?是啊,我们的涌泉秘诀非常有名,是我们的特产呢!除了橘子,我们临海还有哪些好吃的?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美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食物我们都怎么吃呢?看来食物可以生吃也能熟吃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环节一:谁愿意上来把上面的食物分分类,你觉得生吃的就放在左边的圆圈里,熟吃的就放在右边的圆圈里,既能熟吃又能生吃就放中间。
环节二: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老师最爱吃的食物,这是什么?对了土豆学名马铃薯,这两个马铃薯一个生的一个熟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区分马铃薯呢?除了摸肯定还有其他方法,待会我们一起观察比较马铃薯,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案上。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使用小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开始实验吧。谁愿意汇报一下(摸 硬 软; 切 水分多少;看 颜色深浅;闻 不香;剥 容不容易剥)我们发现生熟马铃薯发生了很多变化,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马铃薯烧熟吃呢?(易于消化,吸收,好吃)生的食物怎么变成熟的食物呢?同学们想不想试着煮熟食物啊?
环节三: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块鸡肉,我们一起把它煮熟好不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不要急,对于这个实验老师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1.酒精灯的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 2.不触碰发烫的物体3.分工合作,及时记录 同学们拿到材料后一定要先观察生的鸡肉,并且记录下来。观察好了老师再分发火柴。同学们开始点火吧!整理实验材料是非常好的习惯,谁愿意上来分享一下。(加热前,软的,白色,腥味加热时变皱,香味,水变浑浊,加热后容易撕开)
环节四:你觉得食物生吃好还是熟吃好?为什么。刚刚同学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请来了营养专家,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TOP
10#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环节】
导入:如果我用橡胶棒吸引小纸屑,会怎么样?如果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吸引纸屑呢?我们将这样的现象叫做静电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环节一:脱毛衣 两人碰一起 梳头
        科技馆女孩手摸金属球,怒发冲冠,冬天脱帽子头发吸附在帽子上,夏天的闪电也是大型的静电。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下静电现象啊?对于这个实验,老师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1.摩擦后要用物体接近纸屑,不能碰到。2.不要用手接触摩擦的物体。3.不要把纸屑弄到地上。开始实验吧!

环节二:【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那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那我们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法使物体带上电呢?摩擦为什么能够使物体带上电?我们再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科学上我们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原来是这样啊。如果将两个带静电的物体相互接近,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请完成学案上的实验,并将结果记录下来。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你联想到什么?那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环节三: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电,但是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我们要怎样才能让电荷持续流动呢?我们就将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TOP
11#

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可以从食品包装中获取很多有关食品的信息;能根据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解释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原因。  
2、经历收集、整理食品包装上信息的活动过程,获得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的锻炼。
3、 在探究保质期影响的原因的过程中,养成关注食品信息,科学购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整理信息。
难点:探究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
教学环节
导入:同学们喜欢喝酸奶吗?你们有没有发现超市里酸奶经常买一送一?你觉得为什么要买一送一啊?那我们如果要买的话要注意什么呢?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已经能够从包装袋上了解到食物的信息了,其实食品包装袋上还有很多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环节一:食物包装袋上还有那些信息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看看你能获得多少信息。小组同学可以轻轻讨论。
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B、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  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 C、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D、教师指着缺口问:这是什么?这个小缺口有什么用呢?  师:是的,当我们没带剪刀时,有些包装不容易打开,而这小缺口就像我们随身带着的剪刀,让我们很方便地打开
环节二:食物包装袋上有什么信息同学们看不懂的吗?看来大家都看不懂包装袋上很多奇怪的配料,请阅读食品的配料,把我们熟悉的,含有营养的配料找出来,想想这种食品在食物宝塔中处于什么位置,找出不熟悉的配料,了解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环节三:接下来我们再研究一下包装袋上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看一则新闻,谈谈你的想法。
TOP
12#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3.运用感观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发芽的蚕豆,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胚根和胚芽、了解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环节】
导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播下了种子才能收获。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种子,你们认识吗?你说怎么区分种子的?外形怎么不一样了?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交流,找出种子外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刚才同学们讨论得这么激烈,有谁想要发言的吗?(小 扁 颜色 都没有棱角,种皮都能拨开,光滑,坚硬 结构相似 蚕豆上黑黑的地方和黄豆上白色的相似)我们把这个叫做种脐,你从这个名字联想到什么?对了 它和肚脐相似,是从果实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观察了种子的外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种子内部是怎样的?可是干干的不好分开,怎么办呢?对了,浸泡 这是2天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浸泡在水中的种子,还记得那时候加了多少水吗?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变化?水去哪里了呢?同学们计算一下三种种子分别吸收了多少水。看来种子很爱喝水呢!
环节二: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解剖这些可爱的种子了,在解剖前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先画一画种子的内部结构。谁愿意分享一下。还有什么疑问吗?对了,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1.动作要轻,不要破坏种子内部结构2.解剖出来后,将你看到的不同部分画下来。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整理材料是非常好的习惯,第三小组做得很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整理好实验材料了,谁来汇报一下?这个小圆片长成什么呢?平时吃蚕豆,说营养丰富,不可能说胚芽他们营养丰富,肯定是这个小圆片。你们还找到什么?另一头尖尖的会长成什么?又出现分歧了,找证据(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根,尖尖的就长成根。)非常好,我们把除了种皮剩下的叫做胚。你能给刚刚找到的部分起个名字吗?对了,长成根的叫胚根,长成茎和芽的叫胚芽,那这个长得像叶子的呢?胚叶吗?科学上我们叫子叶。
环节三:同学们今天表现这么好,老师决定将种子送给同学们继续观察。记得记录你们的观察现象哦
TOP
13#

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光是直线传播的
2、    过程与方法
(1)    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    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    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科学课非常注重观察,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看看,今天的黑板和平常一样吗?(趁机教师离开讲台,手悄悄拿镭射笔,不开。)教师悄悄打开镭射笔,光斑落在黑板中间,问:再仔细观察一次,现在的黑板和刚才的黑板一样吗?
生:观察到光斑,马上会意识到老师手中有镭射笔(激光笔)
师:哈哈,被你们发现了。那么,老师手中的镭射笔发出的光,是怎么跑到黑板上的呢?谁能上来演示一下?学生用手指来演示光的路线,一般都会是直的。
师:这位同学认为这条路线是直的,大家同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环节一:
师:刚刚同学们说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你依据的是什么呢?
生:舞台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太阳光,叶子缝隙中透过的光线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很激烈,有的说舞台的灯光,有的说从云层中透过的太阳光,还有的说从叶子缝隙中透过的光线,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猜想是非常棒的,只是,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呢?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实验设想,教师适时出示弯管和直管,请学生来证实光是直线传播的
师:刚才大家的实验方案都不错。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组材料(教师随机出示),分别是一个手电筒,三张有小孔的纸,一张没有小孔的纸,你们能不能用上这些材料,也来设计一个能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设计实验方案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端正的做好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呢?
生:分享实验方案
师: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
生:在实验时可以左右移动某一张白纸,如果不能在屏上看到光斑,则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师:这位同学在倾听同学发言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而且逻辑非常严谨,值得学习!大家掌声鼓励
生:鼓掌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大家根据学案的要求开始实验吧。
生:实验
师:科学家总在实验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做得非常好,下面请第一小组代表上来分享实验结果
生:分享实验结果
环节二:
师:刚才的两个实验,很好地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奖励大家的杰出表现,老师准备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想不想现在就做?
生:想
师:用镭射笔照射果冻,清楚的看到光传播的路线,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实验材料,大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师:学了今天的内容,谁能解释一下影子形成的原因
生: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师:看来大家非常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关于光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看个视频了解一下
生:看视频
环节三:
师:大家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师:看来今天的收获很大呢!下课,同学们再见
TOP
1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导入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蚯蚓。)教师板书。是啊,今天我们请来了蚯蚓跟我们一起上科学课。
师: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
生:土壤里,河边
师:那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阴暗)教师板书。它是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怎么通过实验来证明呢?
环节一:
师: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生: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光亮的,放在中间,看蚯蚓往哪个方向爬。  
师:对于这个实验,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蚯蚓的数量可以增加几条,实验可以多进行几次,这样更准确
生:要等几分钟再打开盒盖观察
师:这两位同学都考虑的非常周到,对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几个温馨提示,谁能解释一下吗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3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利用其他3条蚯蚓重复实验。
师: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科学家总在实验之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三小组同学准备的很好,下面请第三小组同学汇报一下。
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那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生:我觉得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环节二:
师: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完成学案单
生:设计实验方案
师:看来大家非常懂得举一反三,设计得非常好,接下来开始实验吧
生:实验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整理好实验仪器了,下面请最先完成实验的第六小组进行汇报
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那么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环节三: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说说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生: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师:跟蚯蚓一样,其实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大家看ppt上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生:回答
课堂小结:
师:谈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设计实验方案
生: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师:总结的非常好,所以最后,我们该如何对待陪我们上了一堂课的蚯蚓兄弟呢?
生:把蚯蚓送回家
师:真是个爱惜小动物的孩子,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潮湿              干燥
                阴暗               光亮
TOP
15#

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同学非常有表演天赋,谁愿意上台展示一下呢?
学生上台表演节目:喜羊羊与灰太狼
(一个慵懒的午后,喜羊羊,懒羊羊,和慢羊羊正在草地上开心的吃着草。这时候,灰太狼出现了,他想吃掉小羊们,这时候羊羊们利用它们的聪明才智,团结起来打败了灰太狼)
师:大家说他们表演的怎么样?
生:好
师:希望有一天老师能在好莱坞的舞台看到他们的身影,下面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想他们
生:鼓掌
环节一:
师: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在刚才几个同学扮演的生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着什么关系
生:吃与被吃的关系,羊吃草,狼吃羊
师:如果用符号来替代吃,你们想要用什么符号?
生:……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很热烈,有的说用省略号,有的说用大于号,还有的说用破折号,其实,食物之间是能量的流动,草里的能力流到羊里,羊里的能量流到狼里,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
生:箭头
师:我们把这样链状的结构叫食物链,接下来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大家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写出视频里包含的食物链
生:观看视频,写出食物链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对吗?
生:对
师:这几条食物链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用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讨论了
生:讨论
师:老师发现大家都端正的做好了,你们说说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生:有的是吃别的食物来生存,有的是自己生产食物
师:我们如果给他们起名字,叫什么呢?
生:能够自己生产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靠吃别的食物来生存的叫做消费者
师:说得非常好
环节二:
师:接下来老师增加难度,大家想不想挑战一下?
生:想
师: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学案,你们用箭头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完成
生:完成学案
师:刚才同学之间讨论得非常激烈,老师发现你们很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谁愿意上来汇报
生:汇报结果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有没有补充的?
生:有个箭头标错了
师:这么细小的问题同学都发现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刚才我们的食物连接当中,全部连接起来像什么?
生:像个网
师:拿我们把他叫做什么呢?
生:叫做食物网
师:那么什么是食物网呢?
生:
师:说得非常简洁我们一起看一下什么叫食物网
环节三: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事例,像农民伯伯解释一下为什么
生:虽然麻雀吃稻子,但是麻雀也吃虫子,没有麻雀虫子就没有了天敌,所以稻子就被害虫吃掉了
师:如果你是麻雀,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生:……
师:说得好不好?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把我们今天的主题进行了进一步升华!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TOP
1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1.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替,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 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复习一下
师:视频中说岩石最终变成土壤了,你们相信吗?
生:半信半疑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土壤中有什么,用证据证明土壤是或者不是从岩石变化而来的?
环节一: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土壤里有什么呢?
生:观察,实验
师:怎么观察
生: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还可以通过实验
师:这位同学想出了很多非常棒的方法,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干土和湿土,大家根据学案的要求进行观察并且记录结果
生:观察记录
师:老师看到大家都记录的差不多了,有没有谁愿意上来汇报一下湿土的实验结果啊
生:有水,小动物,植物
师:那么在干土中你们又有哪些发现呢
生:有沙子和小石子
师:很好,科学上有他们专门的名字,请同学们阅读52页的内容,进行补充
生:阅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土壤中有砂砾,沙,粉沙,黏土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放大后的照片
生:观看
师:看来大家都观察的非常的细致啊,你们觉得土壤里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空气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观察不到,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进行观察
环节二:
师:大家根据学案的要求进行实验,完成学案
生:实验
师:科学家总在实验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就做得很好,下面请第一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说倒入的时候出现气泡,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静置后发现沉积物分为四层,越往下颗粒越大,从上到下分别是黏土,粉沙,沙,沙砾,还有补充的嘛?
生:还有漂浮在水面的好像是腐烂的树叶
师:观察的真仔细,其实我们把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叫做腐殖质,一般是黑色的,土壤腐殖质越多颜色越黑
环节三:
师:由于我们知识有限,土壤中还有东西没发现呢!接下来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生:观看视频
师:大家又学到了什么
生:土壤中还有矿物质颗粒,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
师:很好
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知道土壤中有沙砾,水,腐殖质,空气,动植物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非常大,下课,同学们再见!
TOP
1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  
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1、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背景分析:学生已经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一定了解,但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不是很清楚,往往觉得阳光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这时候教师不要否定学生,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证实。这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花大量时间指导。
种子发芽实验(一)
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ppt上的照片,最近大家出去玩有没有带过这个卖萌神器啊?带过的举手
生:举手
师: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戴过,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种子的芽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些绿豆,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好不好啊?
生:好
环节一:
师:可是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很热烈,有的说需要土壤,有的说需要阳光,有的说需要适合的温度,还有的说需要浇水。那我们怎样证明呢?
生:实验
师:接下来请小组合作,以水分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计划。如果哪一小组讨论结束了,请你们坐端正,以你们的坐姿告诉我,你们已经完成讨论了。
环节二:
师:大家都做得这么端正,看来已经完成了,谁愿意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汇报实验方案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方案,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的嘛。老师看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生:我觉得两个组的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研究需不需要水时,要保证阳光温度和土壤这些都是一样的。
师:真了不起,居然想得这么周到,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呢。
生:我觉得每组应该用多粒种子,这样更加准确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有道理,接下来请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实验计划。
生:修改实验计划。
师:有没有同学想要展示一下你的实验计划
生:展示实验计划
师:这个实验中,一组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对其他的猜测设计实验计划,完成导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生:设计试验计划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计划?投影学生的实验计划
既然大家都已经设计好了方案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实验吧
环节三:
师:关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几个建议,请大家看大屏幕,能看懂吗?请解释一下
生:实验时要进行编号,每天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比较
师:很好,知道为什么纸巾上要按三个洞吗?
生:防止种子乱跑
师:非常好!老师看到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
生:实验
师:这个实验需要耐心,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观察,现在请大家整理好实验材料,边整理边思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老师看到大家已经整理好了实验仪器,请大家谈谈你的收获
课堂小结:
生:我学会了设计实验方案
生:我学会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师:总结的非常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TOP
18#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现象提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推测;2.能够根据推测进行改变“摆幅大小”、“摆锤重量”、“摆绳的长度” 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2.认识到在实验中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3.感受合作探究的快乐,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分别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难点: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因素,经过反复的测量收集到比较真实可信的数据,保证研究结果的精确性。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摆的组成,也能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摆,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摆15s可以摆动13次。你们有没有办法增加摆在15s摆动的次数?
摆锤的重量
摆绳的长度
环节一:在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你们必须先完成老师给你们的任务。大家先制作一个每15秒摆动x次的摆,具体多少次请看任务单。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1.同一大组制作相同次数的摆2.小小组之间选择不同重量的摆锤3.轮流操作,精确测量,小小组要相互检验4。实验时要保持安静,轻声交流
老师看到大家都完成好实验了,请将你们的摆拿上来,换取下一个任务
环节二:谁能说说你的发现,有不同意见吗?
正如这位同学说得那样,当摆绳不变的情况下,摆锤重量不同,摆的次数相同,所以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还有没有别的发现?你得出的结论是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大家同意吗?
大家现在说说如果想要把老师这个摆改成15s摆动15次,摆线应该改为多长?22cm为什么?那如果要做一个60s摆动60次的摆呢?摆线应该是多长?
小结: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摆,它和之前那个绳子长度一样,你们觉得这个摆15s摆动多少次?为什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一起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  有关
摆绳长短  无关
TOP
19#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掌握滴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经历一个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导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听话的马铃薯,如果把它放入杯子中,会怎么样呢?老师说它会浮起来,你们信不信?看,这个马铃薯是不是很听话】谁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环节一:【这位同学说老师这杯不是水,是其他液体,可是没有证据老师可不会承认】【有同学想要尝一下,你不怕老师放的是毒药啊?对于不知名液体不要随便去尝哦!烧一下倒是可以试试】【对于这个实验,老师有一些温馨小提示要给大家,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安全,刚烧好的铁片温度很高,不要用手碰哦!开始实验吧!】【看来还是没能骗过你们啊!这白色粉末是什么呢?有的说是食盐,有的说的糖】
环节二:【其实老师的确在里面加了食盐,所以马铃薯就在液体中浮起来了,你们想不想试试啊?】【在实验的时候,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尽量节省食盐,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不管是一次8g8g加还是10g10g加都没有关系,实验记得分工合作并且完成我们的实验记录单哦】【还有问题吗?有同学说能不能用白糖,当然可以,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用白糖试试】【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时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做得非常好,我们把汇报机会留给第一小组】【有补充的吗?其他小组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们的马铃薯没有浮起来?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环节三:【老师看大家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个视频放松一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看来大家非常懂得学以致用【为什么在液体中溶解一些物质后马铃薯就浮起来了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研究】
板书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水-------------沉
盐水-----------浮
TOP
20#

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导入:【课前我们听首歌,大家跟着音乐一起做,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如果好朋友的手很冷,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帮他热起来呢?】【这位同学非常有奉献精神啊,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捂热别人,还有吗】【这个注意不错,我们大家一起试一下,什么感觉?板书热起来了】
环节一:手冷解决了,那要是你的好朋友全身的冷又该怎么办呢?
(跑步,晒太阳,穿衣服,洗澡,电暖器,吃点热的东西)
【那这些方法使人热起来的原理是不是不一样啊?我们先来看看】食物吃进身体产生热量;外界给予热量,运动加快能量转化
环节二:【衣服究竟是通过提供热量还是阻止热量散发来使我们热起来的呢?请小组讨论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我们要如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请端正的坐好,以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设计好实验方案了】【老师看到大家都端正的坐好了,证明已经完成讨论了,谁来说说】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时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做得非常好,我们把汇报机会留给第一小组】【大家实验结果都是一样吗?既然衣服不能生热,究竟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热起来了呢?大家一起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看来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衣服他是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只是起到保温的作用。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热起来了
晒太阳、烤火          (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TOP
21#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导入:【课前我们听首歌,大家跟着音乐一起做,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如果好朋友的手很冷,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帮他热起来呢?】用自己的手帮他捂热【真是个小暖男啊,在捂热的过程中,热是怎样传递到朋友手中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是怎样传递的 板书热的物体      冷的物体,
环节一:那在同一物体中热也是这样传递的吗?为什么没有接触热水的金属棒也会热起来呢?你觉得热在同一物体上也是从高温传递到低温物体的?可是热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要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可是火柴着火点很高,有没有别的办法?非常好,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几个温馨小提示,1.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装置都装好后再加热,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3.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铜棒,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时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做得非常好,我们把汇报机会留给第一小组】
环节二:如果是金属圆盘,热量又是怎么传递的呢?请大家将猜测结果画在导学案上,老师看到大家都画好了,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想法。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么画?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对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几个要求需要大家注意,谁来读一下,都知道要注意什么了吗?那大家开始实验吧!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实验结果?像这样,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比如酒精灯火焰的热传给铜棒、金属盘)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热在铜棒、金属盘上的传递)我们称它为热传导。(板:热传导)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中,是热的传递方式之一。
环节三:接下来请看大屏幕,谁能解释一下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发烧的时候要用湿毛巾降温,这样热量会传导到毛巾上,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是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大家都能做科生活的有心人!
TOP
22#

时间在流逝
科学概念: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长度。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
2.根据估计一分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的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时间在流逝。
2.时间无法留存,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
教学难点:如何更准确地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导入:看不见,摸不着,不长腿,跑得快,只见他过去,不见他回来
为什么是时间?说说你的理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时间在流逝
环节一:关于时间,老师有个问题,你们知道现在几点了吗?说说你的依据。大家都根据上课时间进行推测,但都不同,如果我想知道准确的时间要怎么办?对于时钟,你们都会看吗?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秒针转动一格,说明时间过了多久?秒针转动一圈,时间过了多久?时针转动一圈,时间过了多久呢?
环节二:不看时钟,你们有没有办法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大家认真思考,想出办法的,想出办法的同学端正的坐好,以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有办法了。老师看到大家都已经想好办法了,接下来老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分钟的倒计时,你们不看好不好?如果你觉得一分钟到了就转过来,都准备好了是不是?那我们现在准备,开始
好了,时间到了,时间到了还有同学没有转过来,第一个同学转过来的同学大概几秒?现在我们请误差最小的xx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办法的,我们再来试一下看看是不是更加准确了,现在大家基本上能准确的估计一分钟了,那在一分钟里你能干些什么,我们来试试,请你先想想你要做些什么?一分钟很短,但大家却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生活中,一分钟会发生哪些事情。
①激光一分钟能前进1800万千米。
          ②铅笔厂一分钟能生产1600支铅笔。
            ③三峡水电站可发7万度电。
现在如果让你们估计十分钟或者一小时的时间,你们有哪些办法?这位同学说十分钟或者一小时,由于时间太长,人会感到疲劳,那就不那么准确了,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的确,计时的时候要注意等时性。你们古代的人是如何计时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环节三:时间过得真快呀!你估计一下,离下课的时间还有多长?
时间过得很快!大家也累了吧!我来放段动画片给大家看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时间是没有快慢的,时间的长短也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可不等人每时每刻都会从我们身边溜走,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珍惜时间的歇后语或者古诗?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这些,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一个自己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
时间在流逝
1分钟可以做什么:写字,看书,做计算题
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TOP
23#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
(2)在模拟实验中,将地球仪上杆影的长度变化,结合古人的观察结果,作为判断地球季节的依据。
(3)推想出四季的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四季成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是四季的第二成因。
导入:请看大屏幕,老师带来了四张我们大临海美丽的照片,美不美?这四张照片分别是什么时候拍摄的呢?你如何知道的?气温变化,动植物变化,人类的变化有没有关系?
环节一:那么温度变化又是由什么引起的?
太阳远近?地球公转?
有了猜测,我们就需要证据去证明,真的是太阳远近导致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看完了,谁说说你的发现
看来地球的四季变化和太阳的远近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其实古人也对四季的产生进行过研究,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人是怎么研究的
环节二
看了古人的研究,你们有没有新的猜测?你们能够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吗?请小组讨论,讨论好后请端正得坐好,以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设计好实验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都端正得坐好了,谁愿意分享一下呢?老师看到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
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三小组就做得很好,请第三小组进行汇报。冬天和夏天确定了,那春天和秋天怎么确定呢?这位同学课外知识真丰富!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一年还会有四季吗?为什么?
小结: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啊?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太阳远近
地球公转          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TOP
24#

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导入:出示塑料和砖块,让学生猜测浮沉情况【大拇指向上表示浮,向下表示沉】,说说理由,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木块,让学生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请学生上来实验证明,注意规范操作【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操作观察的非常仔细,做得很好,那么木块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
我们一起定一个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是浮的,,所以我们的木块是沉的还是浮的?
环节一:【我觉得我们班小朋友都很能干,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大袋的礼物,请组长打开第一个材料袋】【著名诗人歌德说过,想象是诗人的翅膀,而猜测是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天梯,说明猜测非常的重要,凭着你们聪明的脑袋瓜,凭着你们丰富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这七种物体是沉还是浮,把你们认为沉的放一堆,浮的放一堆,及时进行记录】【老师看到同学们猜测完毕,请坐的最端正的第三小组进行汇报】(与大小,轻重有关)
环节二:【那咱们上到这儿猜来猜去,做科学研究,光光猜测行不行啊?那我们做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呢?】【对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一些温馨提示1.小组成员分工明确2.认真观察,记录现象3.需要帮助时可以向老师求助】【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时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做得非常好,我们把汇报机会留给第一小组】【这个实验结果,哪几个你猜错了?为什么?实验做到这,你们觉得有关系吗】
环节三:【有些同学觉得和大小轻重没有关心,有些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那如果同一材料的物品,不断切小,会怎么样?反过来如果把物体不断变大,又会怎么样呢?真的是这样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根胡萝卜,橡皮,回形针和小木块,大家先自己进行猜测,再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实验来验证?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哦!】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整理好实验仪器,说明大家都完成实验了,请你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正如刚才这位同学说物体的沉浮和材料有关,和大小轻重没有关系】
对于物体的沉浮你们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吗?
TOP
25#

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
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科学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教学重点】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导入:请看大屏幕,老师带来了两张我们大临海的照片,美不美?对比这两张照片谁知道分别是什么时候拍摄的。我们还能拍到这么美丽的照片吗?为什么?板书昼夜交替现象
环节一:那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如果没有太阳或者地球,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如果太阳和地球都不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同学们可以讲自己双手握成拳头当做太阳和地球,开动脑筋想一想,小组讨论,将你们认为合理的解释画下来
老师已经看到好多精彩的作品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一起看投影,你来解释一下你的作品,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环节二大家都很厉害,想出了这么多的猜想,究竟哪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呢?我们要一起进行实验,可太阳太大,离我们太遥远,地球也太大,搬不动,怎么办呢?随便找材料代替吗?为什么?太阳、地球有什么特征?用什么代替太阳呢?用什么代替地球呢?像这样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物品做实验的方法就是模拟实验法。刚才你们提到的材料都可以做这个实验。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可以边演示边设计。谁先来分享一下?想得真细致,继续。是这样照吗?(教师故意做出错误演示法。从上照,离得近,手电筒上下晃动)从哪里照,照亮多大范围?哪组有更好的建议?(生补充:从侧面的观察点开始照,照亮半个地球,手电筒不能来回晃动。)有点复杂,怎么自转、公转?刚才小组研究吗?请两位组员配合你台前演示。(学生争先恐后上台演示)。  谁是太阳?(拿手电筒。)谁是地球(拿着地球仪)?当“太阳”照到观察点时“地球”说昼,当“太阳”完全照不到观察点时,“地球”说夜。汇报员继续解说,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学生评价。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实验时一定要注意角色互换哦!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挑选自己的方案开始实验吧!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三小组就做得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
小结:好奇怪啊,为什么这么多方案都可以验证呢?难道都是正确的?
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科学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相互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
TOP
26#

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增强电流可以增强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思考各个实验的过程,分析现象形成一定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探究的乐趣。通过奥斯特的历史事件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如何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解释。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如何点亮小灯泡了,谁愿意上来帮老师把小灯泡点亮,其他同学注意看投影。谁来说说电流是怎么流的。刚刚在点亮小灯泡的时候,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你发现指南针发生了偏转,其他同学呢?老师看到有个别同学说看到指南针发生了偏转,大部分同学没有发现,大家认真观察
环节一: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是电流产生了磁?万一是巧合呢?如何证明?如果断开电路,又会怎么样呢?大家想不想试一下?我们都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为什么指南针会发生偏转呢?我们都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如果改变电流方向,指南针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是不是就可以证明了?
环节二:大家都发现指南针发生了偏转,但是偏转的角度太小,所以不容易注意到,你们有办法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吗?增大电流?怎样增大电流?多加几节干电池,可是电池太多小灯泡会被烧坏?怎么办?把小灯泡拿掉,其他同学觉得呢?你们觉得短路太危险了,的确短路的时候电流很强,所以对于这个实验。老师有个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我们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觉得可以增加导线圈数,刚才同学们想出来不同的方法,开始实验吧
科学家总在实验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就做得很好,我们请第一小组说说他们的发现。
环节三:同学们今天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做得实验其实是180年前科学家做过的,你们想不想认识他?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他
看来我们要向他学习,留心身边的食物,善于思考,相信会发现有趣的事情
今天这个电池已经不能使小灯泡发光了,那它真的一点电都没有了吗?我们如何检验?这叫电流检测器
TOP
27#

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教学环节】
导入:出示电风扇,怎样能让它转起来?
环节一:是什么使电风扇转起来的?是的,电还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用电器有了电可以进行各种工作,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做电能。除了电能,还有很多其他的能量,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电能和能量。接下来我们阅读一段材料,看看你能从材料中找到哪些能量,并且举出例子。
环节二:
好像在工作的事物都具有能量,那我们人也要工作,我们是不是也具有能量呢?动能。热能
可是我们人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呢?人的动能来自自己的身体,而在科学上,我们把类似于人体自身这样所具有的能量叫做生物能,每一种生物都具有生物能,好奇怪啊,我们的生物能又是从哪儿来的?
各种不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人体所需的营养。原来 “食物”中储存着能量,但这种能量须经过化学变化之后才能发挥作用,我们将这种能量称“化学能”。 像煤炭、汽油这些物体通过燃烧发生化学变化,能让车子开动,能把水烧开,这种能量也称化学能
环节三:原来自然界有这么多的能量啊,那么能量会消失吗?
是的,能量是不会消失的,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讨论一下刚刚同学们说的用电器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将你们的结果写在学案上。那么只有电能会转化吗?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感受一下。大家完成学案的实验,实验结束后端正的坐好,以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看来不同能量都能相互转化,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请看大屏幕,说说图片上的能量是怎么转换的
TOP
28#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得到数据的梳理,推想拱形承重时的受力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体验创造拱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拱形承重的受力分析。  
教学环节
导入: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今天就来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真的,这是什么?它能够承受一个橡皮擦的重量吗?我们试一下,好像真的不行,谁能用最简单的办法让它撑起一块橡皮擦?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很聪明,那么为什么把纸变成拱形,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拱形的力量
环节一: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张纸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力?我们要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呢?可是手拿容易导致拱的形状发生变化?那怎么办?你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真棒!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一小组就做得很好,下面请第一小组汇报你们的发现。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能想出办法让纸拱承载更大的重量吗?
环节二:有点难度,老师给你们个小小的提示,拱在重压下是怎么变形的?如何让它不变形?一点就通,真聪明!那我们继续实验吧!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整理好实验仪器了,第三小组最积极,我们请他们分享一下实验结果。
环节三:课上了这么久,大家一定也累了,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小块西瓜,请组长上台来领取。西瓜好吃吗?你们能吃剩下的西瓜皮搭建一个拱吗?搭建好后测试一下你的拱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开始吧!
为什么西瓜拱不垮呢?请阅读书本32页,解释一下
总结的真好,对于拱形你们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吗?拱形承受的力量和什么有关?真是个好学的孩子,我们以后再来研究!下课
TOP
2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水龙头,谁愿意上来拧一下水龙头?再让学生尝试拧没有轮的水龙头,感觉怎么样?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可以让我们轻松的拧开水龙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轮轴的秘密】
环节一:通过刚才的体验,你觉得轮轴有什么作用呢?你觉得可以省力,我们一般如何比较力的大小?那么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轮轴可以省力呢?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铁架台,轮轴,钩码)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讨论结束后请同学们端正的坐好,以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讨论了
你们小组是先将轮轴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分别在轮和轴上挂上钩码,使轮轴不动,比较轮和轴挂的钩码数。很好,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的?你们觉得要多次实验,这样更科学。考虑的真周到,老师看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开始实验吧!科学家总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仪器,第三小组就做得很好,我们把汇报的机会留给第三小组!你们的实验结果是。。。,所以你们的结论是轮轴能省力。同学们表现这么好,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
【游戏玩累了吧,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放松一下!】视频看完了,老师有个困惑,当非里把大方向盘换成了小方向盘的时候,会更省力呢还是更费力,又或者和没有换一样?】
环节二:你觉得会更加费力?为什么?你觉得当水龙头拿掉上面的轮明显费力了,所以轮越小越费力,有理有据,可是科学我们讲究用事实说话,你要怎么证明你说得是对的呢?你还是选择刚才的实验仪器,换一个轮更大的轮轴进行实验,比较轮上一个钩码的情况下轴上需要几个钩码,多次实验。非常好,方案已经出来了,那大家开始吧!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都整理好实验仪器并且端正的坐好了,下面请最先完成实验的第一小组汇报员进行汇报。所以你们的结论是。。。
看来同学们猜想得很正确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吗?请小组讨论,写在学案单上
环节三:
刚才大家讨论的这么激烈,你们有什么想分享的吗?(自行车把手,门把手,扳手,手摇式卷笔刀)看来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啊!
TOP
30#

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养成教育训练点】
了解能源的重要性,知道怎样节约能源并做到节约能源。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煤的形成过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
2.能够大胆想象,并合理地推出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
【教学环节】
导入:在生活生产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煤、石油、天然气。你知道它们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吗?它们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能量的产生。
环节一: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请阅读屏幕给你的信息,大胆猜测。你觉得是植物演变而来的啊,为什么?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视频已经看完了,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煤是怎么形成的。
环节二:了解了煤是怎么形成的,那石油和天然气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查阅资料,谁愿意上来分享一下。正如这位同学说的,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也是古代低等动、植物,主要是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的遗体被沉积保存,经过细菌分解和高温高压而形成的。而天然气比石油轻,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
环节三:煤、石油、天然气是目前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他们所具备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太阳能有关系吗?我们使用的能量,还有哪些与太阳能有关?请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请端正的坐好,以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讨论了
环节四:原来这些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啊!我们通过来了解一下煤,石油,天然气的现状,请看大屏幕。.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除了节约能源外,我们还要怎么做?(出示板书: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那你知道哪些新能源?课外知识真丰富,除了这些,其实还有核能,地热能等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