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团结互助 携手成长——张家港市三叶草工作室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团结互助 携手成长——张家港市北斗星工作室研修专贴

    

“北斗星”科学名师工作室简介

一、成立缘由: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远。为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群体的共同成长,我们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意为团队的发展;北斗星可以指引方向,希望这个团队可以引领整个张家港小学科学团队的发展。

二、成立时间:201312
三、工作室成员

指导专家:

顾敬炎(张家港市教研室副主任,小学科学教研员,苏州市名教师)

曾宝俊(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教育部课程与教材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组核心成员)

具体成员:工作室首期共有13个学校的16位科学老师组成

领衔人:大新中心小学夏敏——苏州市名教师

成员:

泗港小学杨翼罡——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乘航小学季志芹——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

实验小学陈喜燕——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

云盘小学惠  花——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

城北小学姚海萍——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港区小学危乃华——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

新塍小学余炳华——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东渡学校薛  梦——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大新小学韩神娇——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后塍小学陆  洁——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南丰小学蔡文东——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乐余小学范秋香——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实验小学童  瑶——张家港市教坛新秀

福前小学朱  伟——张家港市教学能手


四、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

理念支撑: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认为,教育要从“知识传授”逐步向“润泽生命”境界靠拢。“生命化教育”引领教师努力培植对生命的敏感,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

研究方向和目标:构建理趣课堂。


    我相信,在工作室成员的努力下,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必然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用思想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科学种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27 16:29:15编辑过]

最后编辑紫色鸢尾 最后编辑于 2017-10-16 11:10:49
分享 转发
TOP
2#

   


1119日,市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梁丰小学举行,工作室成员——来自福前小学的朱伟老师执教《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工作室成员实验小学的陈喜燕老师、乘航小学的季志芹老师、城北小学的姚海萍老师、泗港小学的杨翼罡老师、大新小学的夏敏老师对四堂课进行了即兴点评。


 


附:本次活动报道


升华教师教学思想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思想引领课堂”,继“张家港市第十六届课堂改革经验交流会”之后,1119日,市小学科学学科在我校开展了“张家港市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旨在进一步助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升华教师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本次活动中,来自我校的夏炎老师、福前小学的朱伟老师、实验小学的陆亚平老师和乐余小学的范秋香老师分别为大家执教了《弹簧》、《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光与影》和《声音的传播》。课堂上,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孩子们在课堂上则思维灵动,在质疑、猜想、实验探究和发现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孩子们在动脑、动手与动思之中提高了科学素养。课后,来自全市的科学老师集聚一堂,各抒己见,研讨氛围浓厚,既对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肯定,又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来自大新小学的小学科学名教师夏敏老师在评课活动中指出“教学思想决定课堂”、“遗憾也是一种美”,引导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体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并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遗憾之处努力加以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进步。同时,教研员顾敬炎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了ipad同屏软件,鼓励老师可以通过数码技术,对孩子们的科学实验过程及一些实验记录表进行实时推送,让课堂教学更便捷高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8 13:45:53编辑过]

TOP
3#

TOP
4#

学习了!
TOP
5#

都成立工作室了,有前途呀!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6#

工作室有实效,真棒。
TOP
7#

有这样的团队真好啊,学习了。

TOP
8#

真是太棒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9#

《关于前概念的转化》——参加11月19日的市小学科学课堂研讨活动有感


——三叶草工作室成员 泗港小学杨翼罡


上午听了朱伟老师执教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和夏炎老师执教的《弹簧》。两位老师都能够通过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教学的设计方面,朱老师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了删减和整合,删了观察木材一个环节,增了不同结构的物体在水中沉浮的一组实验;夏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物体改变形状以后》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改编。在实验材料的选择等方面,也都下足了功夫,也让我深受启发。


    下面重点就朱老师的这节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单元知识体系中属于“材料”教学单元。因此,我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侧重点应该在“材料”而非“沉浮”;不同的材料的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当然,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材料”这个概念的认识往往是浮于表面,需要有直观,具体的某一物体和进行合理的操作来帮助理解。教学中,教师提供了四组不同材料的物体,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认识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前概念”转化的一个范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什么有关系呢?学生脑海里已有的前概念是什么呢?在教学中,实验前的“预测”活动非常重要,老师要挖掘学生前概念,就要让学生多说。教师语言主要是:为什么你认为它会浮(沉)?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预测”不是瞎猜,是有根据的。朱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整理了两方面的原因:1.物体重,沉,物体轻,浮;2.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这一块内容做作了,后面的活动就水到渠成。


    接下来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刚才的“预测”,朱老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给材料分类,这个环节非常好,这里我觉得分类标准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分可能更好一些。如果学生从物体的大小或者物体的轻重来分类,可以让学生与自己的预测(前概念)产生矛盾冲突。最后发现如果按照材料来分类,同种材料的物体要么都是沉,要么都是浮,发现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材料”这个概念。朱老师如果在这个方面再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思维层面上有一些思考和交流,学生的收获可能会更大一些。


   

TOP
10#

尾巴这个工作室好,能最大发挥团体的力量。
一直努力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