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专贴 [复制链接]

1#

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专贴

2014年8月18日,湖州市吴兴区迎来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


 


 


此贴将陆续收集整理吴兴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过程中讲座资料、实况,本区教师的反思等资料,同时也欢迎论坛所有老师参与我们的学习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9 10:28:5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

 


培训 班 课 程 表


培训项目名称: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培训


班主任:  朱 颂 伟         






























































































日 期


课程(专题)名称


学时


授课


教师


职 称


授课


形式


818


1.方案说明、建立班组织


2.PCK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4


朱颂伟


中 高


讲座、交流


818


物质科学疑难问题解读


4


周宏亮


中 高


参与式


学员互动交流


819


生命科学疑难问题解读


8


李 霞


特级教师


讲座、研讨互动


学员互动交流


820


地球和宇宙疑难问题解读


8


阮 翔


区教研员


讲座、研讨互动


学员互动交流


821


技术与运用疑难问题解读


8


吴建伟


中 高


参与式


学员互动交流


822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8


杨海荣


市教研员


讲座、研讨互动


学员互动交流


823


教师专业规划制订


8


喻伯军


省教研员


讲座、交流


学员互动交流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

8月18日上午:开班仪式、讲座《PCK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吴兴区研训中心  朱颂伟)




 


8月18日下午:讲座《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几处有争议问题讨论》(德清县实验学校 周宏亮)


 





8月19日:讲座《基于学生的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杭州经济开发区景苑小学 李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9 11:01:07编辑过]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4#

占位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5#

 

小学科学教师90课时暑期培训报道(一)


王露 王伟兰


凉爽的秋风敲响了培训的钟声,浓浓的秋意掀开了收获的序幕。818日,来自吴兴区的40余名专职科学教师相聚在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清河校区,在研训员朱老师的主持下,共同见证和参与了简单又隆重的2013学年“小学科学教师学科知识90课时培训”开班仪式。


     典礼伊始,朱老师首先从“课程安排、学习常规、作业考核、班级组织”四个方面对学员们提出了新的期许和要求,激励全体学员不断发展自我,更新理念。同样,教师们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做出了自己庄严的承诺。


     紧接着,伴随着每一位教师的热情,朱老师进行了《PCK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题讲座。讲座形象生动、深入浅出、高瞻远瞩,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状况,全面解析了“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缘起、内涵、核心、建构等主要内容。通过PCK相关培训,使教师们更加关注学习活动中的责任与任务,开始了学科知识储备和专业教学应用联系的理性思考,确立了再今后工作如何构建自己PCK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方向。


     据悉,本次活动为期12天,借助培训平台,将邀请多位教育专家、学者授课讲学。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大板块多角度的磨练学员们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今天,不仅开启了40余名教师新一段的快乐学习之旅,更开启了教师们理念跟进的力量之源。

TOP
6#

好羡慕啊
TOP
7#

期待在这凉得怪怪的夏日里掀起一股学习热潮
TOP
8#

                                              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培训感受(一)


                                                                                 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胡承铖


     在这个酷热和灰尘全部都被雨水赶走了的夏日里,我们开始了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90学时培训。研训员朱老师《PCK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主题讲座为我们深入参与本次培训做了铺垫,为科学教师PCK的建构指明方向。


     下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参训老师参与了“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几处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活动中周老师例举了教材中13处有异议的内容,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学设计的分析、实验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等方面的讨论,引导参训教师将学科知识理解内化为各自的学科教学知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教教材,走教案。忽视对教材本身的研读、思考,忽视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


    用心解读教材,那被解读的对象不仅是教材中的文字,可以是图片,可以是实验,甚至可以是疑问。通过教材的解读,逼迫自己深入理解教材的内涵。之前备课,很多时候就是整合,拿几个课件,看看教参,教学就“设计”出来了。那样能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才怪。甚至教学内容都没看几遍,自己都还不甚清楚,却马上去指导学生了,课上得寡淡无味也就成自然了。通过对教材的用心解读,让自己先沉到教材里面去,都钻研通了再给学生上课,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用心设计教案,教材只是平面的,静止的,它需要我们具有一双慧眼,对其进行精确的解读;它也需要我们具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对其进行适度的更改与无限的创新。努力消灭“标准答案”对学生个性的忽视,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教学内容不同,解读不一样,教学设计就更可以多种多样了,而不是机械地传授学科知识。,教学设计出彩了,课才可能上得生动。


    第一天的培训短暂而紧凑,思索从今天再次起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9 16:35:32编辑过]

TOP
9#

祝贺一下!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0#

 

新理念促进教学发展


                             ——《PCK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听后感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王伟兰


 


90学时的集中培训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记得两年前,也就是工作第一年的时候就旁听了当时的90学时培训,相比较于第一次的懵懂,这一次的感受会更深刻。很多老师都会觉得理论的培训枯燥乏味,因此参与度不高。但对我而言,理论往往更实用。正如今天朱老师做了关于《PCK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讲座,理论丰富,收获也很多。


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观察?


做讲座时,朱老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观察?这个问题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


经过资料的查阅,科学始于问题是由波普尔提出的,他认为,从科学发展来讲,科学开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第一,理论与观察不一致;第二,理论与理论之间不一致;第三,理论内部不一致。有了这些不一致的问题,人们就要对它进行猜测,于是就有了理论。因此他才断言——理论始于问题。


而我认为,人的活动是一个认知、实践、再认知的过程,没有认知,就没有实践,没有实践就不能正确的认知。问题和观察就像认识和实践,没有先后。就好像是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通过观察我们产生了疑问,因为疑问,又去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从生活中的问题中出发,再通过观察实验,得出解释,也可以先观察生活的现象,从而产生问题,再对问题进行解决。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很早就知道了这句话,在讲座开始前,我对这句话还是这么理解的:要交给学生一个学科知识,教师本身则需要有更多的学科知识在脑中。而今天朱老师的解释耳目一新,要给学生一杯水,此“水”是学科知识,教师要有一桶水,彼“水”是学科教学知识,即PCK,此“水”非彼“水”也。教师不仅要有深刻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有宽广的学科教学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两者的有机融合。而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科知识通过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是知识,再用过教学实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每一次讲座都是一次新理念的洗礼,虽然讲座的时间很短,但收获真的是满满的,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吸取更多有利于教学的前沿理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8 21:43:52编辑过]

TOP
11#

 

PCK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感受


轧村小学 谢建明


 


通过今天上午的培训,我对PCK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科学是始于问题,并不是一味的观察,学生主体是更具有潜概念的个体而不是白板容器,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传输接受的过程。要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能动性,我们必须要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


课堂教学是基于教材、教师、学生三大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的,对于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这三个问题,要在每一次课堂前做好充分的思考,这也要求了我们在每一次学习活动中要尽到教师的责任和任务,如:与学生共同引出问题,探究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发现并纠正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等等。


通过这次培训,也更清楚了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具体实施方向,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能给予学生什么,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等等,总之,科学不是观察,而是带领学生重演科学知识的发生,我们在这个发生过程中,能引领解决学生所能想到的任何疑难杂症。

TOP
12#

 


PCK引领教学新模式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沈雨薇


2014.08.18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培训正式开班,区教研员朱颂伟老师作为班主任除了向我们要求了常规工作外,并详细清楚地讲解了PCK的真正内涵。


作为一名入职一年的新教师,我并不懂得什么是PCK,我想当然地认为教材吃透就能上好课了,上课的过程是为了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却忘了我的受众对象是小学生,是一群孩子。超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我摇了摇头,娴熟的学科教学知识?更是望而却步,一场培训,让我明白离一名专业的科学教师还有一段距离。


PCK是指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或问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是一种教师特有的转化智能,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智能。它兼容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核心内涵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科学的形式。


有句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给学生的水是学科知识,教师自备的水则是学科教学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教授方法外,更要注意教授方法的方法是容易被接受的。放在生成的课堂上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刻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有宽广的学科教学知识,有效地课堂教学是两者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构建教师合理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新教师,PCK的完美构建可能还需要段时间,注重典型案例的积累,注重平时自身的总结与提升,将理论的实践化与实践的理论化有机融合起来,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努力的。

TOP
13#

 

做一名科学的科学教师


 妙西小学    吴盼


很荣幸,今天下午听到了周宏亮老师关于“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几处有争议问题的讨论”的讲座。其实,在区科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会针对教材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但却从没有一次像这样让我印象深刻,感触良多。


这是一场完全针对一线教师的讲座,讲的内容都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或者是存在但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讲座的过程中穿插着老师之间的互动、探讨,让这次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结合本次活动,谈谈我的感想。


一、       专研教材,从一字一词开始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研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正确的对待教材?从周老师的讲座中,我得到启发必须从一字一词开始。


“磁力大小”、“磁性强弱”有区别吗?“平衡”、“水平”一样吗?这些在教学中被我们忽视或混为一谈的教学用语,在周老师的讲座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磁力是一个力,必须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磁性是物体具有的性质,所以对于磁铁的两极应该是磁性最强,而不能说磁力最大。同样的,平衡是指物体保持静止,而在小学教材中则多处将平衡定义为水平。一字之差,意思可能差之千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前概念,更要为了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而努力规范自己。从这字字斟酌处,可以看出周老师的严谨。他更将这份严谨带给了在坐的每一位老师。而我,作为新教师平时更应该不断精读,反复研读教材,吸收教材精髓,只有吃透了知识才能对教材提出疑虑。


二、       态度严谨,从一问一答体现


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被学生问倒!有时候学生问的问题自己也不知道,或者模棱两可,这时,你会怎么办?直接说不知道吧,觉得不好意思没面子,但又确实不知道。周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忠告:宁可直接告诉学生说不知道,也不给学生错误的概念。科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没有人会知道所有知识,告诉学生“我不知道”并不丢脸,反而是一种对科学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所以,在今后碰到学生提问,必定三思而后行。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不急于回答或者是回避,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斟酌。


相信这样的培训以后还有很多,而我们也将不断学习不断努力。


 

TOP
14#

 818感想


                                             织里实验小学 陆迎亚


趁着暑假的最后几天,我参与了教师90学时的培训。第一天,算是适应期吧,从暑假突然过渡到紧张的学习中。不过,对于第一天的学习,个人认为是十分值得的。我非常感谢周老师对我教学上的帮助。


理论的学习会让我觉得非常枯燥,我也非常不喜欢。而对于刚工作一年的我来说,还是一个新人,我更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今天老师的讲座让我获益良多,他不像哪些教授只会纸上谈兵,而是将要讲的内容融到我们实际中,从我们的教科书着手,发现教科书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过去一年的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不足,同时也解决了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由于第一年教授四六年级的科学,对于三五年级的科学不是很熟悉,这是我的不足之处,这一次老师主要围绕三五年级的课本,我才发现,原来课本中还存在着那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这些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


我也有一些问题和想法想说一说:


第一:老师在讲《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这一实验的时候,由于没有给出实验图,所以我一直很困惑实验究竟是怎样进行的,通过查看教科书我了解了实验过程。提问中,为什么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首先,我也觉得书本在第一问的提问中有点模糊,甚至觉得有点凌乱,书本本意是想让学生明白: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所以我们要多加点垫圈,却在描述过程中造成了困惑。其次,根据实验表格的记录让学生总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时,学生回答拉力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是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小学甚至初中都没有加速度这个概念,学生所描述的速度其实是整段路程下来的平均速度,但是他们没有平均速度的概念。如果把路段分解,学生也能明白小车是逐渐变快的,但我觉得没必要这么仔细的去分解,这反而让小学阶段的科学变得复杂。


第二: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小学也好,初中也好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由于起点角度不同,导致教师在对知识讲解过程中有不同的说法,而这些内容会在将来更高一等级老师教学中被要求更改过来。比如,小学四年级中对于溶解的说法与初中是不同的,小学中认为洗发液是能够在水中溶解的,而初中教材中认为肥皂水等这一类是属于乳浊液的,我觉得这一类问题不好解释。


总之,感谢周老师本次的讲座。

TOP
15#

品味“PCK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90学时开班伊始,吴兴区教科研中心朱颂伟老师在进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后开设了主题为“小学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讲座。讲座中,朱老师深入浅出,张弛有度,伴随着一些案例的例举,使老师们听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共鸣。听完这个讲座,我也有些感触,首先是关于学科教学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区别,有了学科知识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拥有学科教学知识的优秀教师。而拥有学科知识又是拥有学科教学知识的前提条件。而在此转变的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去研究的不光是教什么,还有怎么教,在此之前还必须考虑教学的受体——学生的学。基于对PCK不同的理解的第1个问题:科学认知——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观察?我个人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学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疑难和困惑而诞生的一门学科,而疑难和困惑往往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观察。关于学生的知识是教师学科知识的重要构成有要素,舒尔曼以“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把它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表征形式才能使教学取得成功”为基本信念,踢出了PCK概念。从知识构成的角度来说,PCK的形成综合了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方法等。在舒尔曼的PCK概念中,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学科知识的“教学化”呈示生意最为核心的两个要素。回到课堂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如果一堂科学课是始于老师刻意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暗示走进设好的“局”里这就是伪科学。而如果一堂课是始于学生的观察,经历探究,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飞英小学 余文江

TOP
16#

专帖开得好,特别是老师们的感想也写得好,表扬!
此帖加精!
TOP
17#

 谢谢喻老师的鼓励!
TOP
18#

那么早就开始培训了,有点点点早哦!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9#

这两天暂别下,后天就可以参与其中了~~
TOP
20#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4/8/19 9:01:00的发言:
专帖开得好,特别是老师们的感想也写得好,表扬!此帖加精!

感谢喻老师鼓励支持~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1#

 


扎实学科教学知识做优秀伯乐


月河教育集团 叶佩玉


荣幸地参加了90学时培训,今天早上的第一课就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在舒适的假期生活中,没有给自己很多时间充电,在业务能力上没给自己多大的要求,但今天培训刚开始,这个主题就让我有些愧疚,一直用这个标准在内心问自己,我具有的学科教学知识丰富吗?我在工作两年中,听过很多优质课,也曾有机会在区里上过课,但是我离这个标准还需要很多的思考、积累。


经过老师的讲座熏陶,我认识了现今小学科学教学对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包括: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等,而且我们需要具有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的能力,这个恰恰是我自己觉得不足的地方。作为科学教育专业出身的我,在学科知识上掌握的算是扎实,但是如何将我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需要有效的方法,这就是学科教学知识吧。


我也因此确定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挑起科学教师的责任,在学习中思考:深入挖掘教材,学习知识,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做一名优秀的伯乐。


下午周宏亮老师针对教材中争议问题的讨论,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激起各位老师的讨论与思考。老师对教材中的一字一词都看得仔细,更别说实验了。在讨论:光\电\空气\声音\火,是不是物质时,大家都有了疑惑。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自己没有深入去解决。也让我有了反思。不过也学习到了教材并不是绝对权威,不可盲从。


老师提供的案例,是他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管是蒸发与沸腾,还是水平与平衡,还是速度与加速度……无不让我瞠目结舌,平时我在教学时都是以教材为大,我所需要学习的不就是这种有些“找茬”式的学习方式吗?


下午的培训,我的思绪又在不断地飞转,我想学科教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应该要有老师这种钻研的精神,深入的研究,以及会创新!


   不管是短期培训还是长期培训,每次都让我学到很多,也反思很多,就让我按照自己的目标:扎实学科教学知识,做一名优秀伯乐!

TOP
22#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几处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有感


爱山小学   王怡华


此次讲座,吾虽课堂寡言,却感受如滔滔江水。与座各位,感同身受。


有感于周老师对科学教学的专注和研究,细至教材一字一词,聆听,确有深刻之意。我常常对教材的研习流于表面,应该教些什么,想怎么去教。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知识,选择模棱两可或者照搬照抄,而周老师,更多地是站在学生今后的发展角度思考问题,这个知识传授了对学生今后的知识有无干扰或者影响?有句话很深刻:错误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不会被消除,只会被正确的知识覆盖或者短暂覆盖。我忽然觉得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责任之重。在一张白纸上,我们不能随意地画圈,我们知识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因此,该如何处理有争议的知识,我们需要不断请教、专研。保留或者回避。老师的一桶水,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储备。今天,我记住了作为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态度,严谨而虚心,不懂的问题不要夸大陈词或者胡诌乱语,要遵循科学事实。比如,《空气有重量吗?》中,我从未细想过平衡一词对学生概念的影响,虽然曾经有一刹那的疑惑。平衡不是水平,而是一种保持静止的状态,而做空气有重量的实验时,小棒应处于水平状态才是。比如种子发芽需要什么的实验中,对空气因素的影响,我直接让学生把塑料袋假想成真空的状态,这是有悖于科学事实的。以后,我想,能让学生提出实验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更为恰当些。


有感于科学大家庭的氛围。培训中,老师们积极地听讲和参与是值得我学习的,对于周老师所提到的诸多教材问题,大家毫不保留的分享了教学疑惑,并提出看法。确实有些问题需要直面,而有些细小的曾被忽略的,需要深思。


这次的研讨告诉我要更加注重教材的研磨,不要拘泥于表面形式,不断地思考改进,设计出最有利于学生的教学实验和教学过程。多几个为什么,多几个怎么做。


推敲和思索很重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9 12:47:36编辑过]

TOP
23#

 

有关PCK的认识


爱山小学  王怡华


作为教师,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良好的学科教学知识。将抽象的科学常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孩子们能清楚轻松的接受并运用。而从知识的储备积累到因材施教的输出,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经验、专研和努力。


这是朱老师关于《PCK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讲座所告诉我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是合理处理教材、教师、学生三者间的关系,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方式下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断引导,达到知识的合理传输。


看似寥寥数语,绝非一朝一夕,绝非模仿可以达到的。作为新老师的我,还处在第一步“知道教了什么”的初始阶段。我很惭愧,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非常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常常会遵循一些形式或规律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这样确实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学习感受。比如三年级《水珠从哪里来》一课中,虽然给学生很多的思考和讨论,但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水珠的形成仍存在误区,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水珠是冰融化形成的,这对于他后续的知识接受产生了影响。我想如果我不是拘泥于教学的流程,不怕时间,不怕麻烦,多给学生亲身体验和思考的话,也许更多的孩子能理解这块知识。


学科知识的传授需要赋予一定的情景。朱老师讲到一个实例《各种各样的叶子》,我觉得非常好。三年级的孩子观察叶子和生长状态,可以用当体育委员排排队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一定的要求下让学生观察,这是我欠缺和需要改进的。比如在指南针一课中,我生搬硬套了一个航行的情景,却与知识点的切入关系不大,如此可以舍去。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好好研磨教材,看看能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更主动的接受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并能运用于生活。科学是有趣的,往往对于新教师的我,难处理地游刃有余。我焦头烂额于课堂纪律,手忙脚乱于教学,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备课不足,准备欠贷。还没有养成放手于学生,时刻抓住课堂要领,遵循科学教学的规律。“教了什么”是我今后要不断反思的,“学生学了什么”更是需要时刻关注的。


向前辈们学习,勤勉实践科学教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9 12:48:29编辑过]

TOP
24#

来一看,吓一跳。真没想到,我们培训班的老师们仅仅开班一天,居然就写了那么多的随感,真心佩服和学习!
记得两年前的90学时培训,我们也打开科学论坛的大门,打开思维的大门,写下了许多的培训所得所想。今天来蹭课,再一次感受到这样的静心培训真好,可以在暑假里,心无杂念的全身心的听点东西,记点东西,悟点东西,收获就有了。
周宏亮老师对教材的钻研让人心生敬佩。李霞老师的运筹帷幄彰显特级之特。
认真学习,消化中……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25#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6#

云集高手了
<img src="http://wpa.qq.com/pa?p=1:81346673:7" alt=""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
27#

暑期充电忙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28#

赞一个   好活动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2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9 19:13:22编辑过]

TOP
3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9 19:13:01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