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4年,拥抱梦想——紫色鸢尾的个人专帖 [复制链接]

91#

    窗外大雪纷飞,学校生态园的一角,宁静而美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8 14:50:47编辑过]

TOP
92#

于永正的故事:《盘点自己》


于永正,山东莱阳人,语文特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先后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并出版了《教海漫记》、《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实录荟萃》等著作。


精彩摘录:


人的理想虽然不可能都实现,但为之奋斗的人生是充实的。


理想和追求在,动力就在,希望就在,充实就在,收获就在。


点滴感悟:


颇有同感。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和追求,那么,人生就没有前行的方向。儿子在初中时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别的人,因为不知道往哪里走,所以,学习缺少动力;而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所以,即便学习再苦,也甘之如饴。人是需要精神支撑的,如果丧失了精神动力,那么,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精彩摘录:


我最感谢母校培养了我思考的习惯。读书,我思考了,所以养成了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了,所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思考自己的明天了,所以养成读我身边的老师的习惯,记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思考他们的不足


点滴感悟:


有人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仅应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也应该成为老师的座右铭。阅读、思考、写作,于永正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如果一个老师每天能像于老师这样做,我相信,不出10年,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名师。向于老师学习,加油!


精彩摘录:


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不懈的追求。我的逻辑是:先让学生喜欢我,再“爱屋及乌”——喜欢我教的学科。


我对自己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对学生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爱。


老师的爱,是理解,是尊重,是鼓励,是宽容,是微笑,是跟学生打成一片,是与学生同欢乐、同忧愁。


点滴感悟:


于老师和其他的名师一样,都有一颗童心。于老师的童心表现在,他会蹲下来看孩子。就像他所说,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他做到了和学生相似,所以,他成了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啊,当教育者的,我们有没有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小时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想想自己上学时最希望老师怎么样,最想老师做什么,最想得到的是什么。通常,当我们自己也成为一名教育者之后,总是重复着自己孩提时所不喜欢的教育行为。这,也许就是我们和这些名师之间的最大差距啊!


精彩摘录:


学生说:他们永远忘不了的是故事——我给他们讲的故事,读的故事,还有我和他们之间的故事。


因为故事——特别是老师的故事——是形象。


点滴感悟:


于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给孩子读故事能把故事中的人物读活,所以,没人不喜欢他的语文课。而于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故事,更是让人真切地感动,因为,这是一个个爱的片段,是一个个让人温暖的记忆。让人不由得想起郭振有先生的一句话“只有大德之人,才能干大事业”,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精彩摘录:


会学习就是会思考——能把厚书读薄,能把薄书读厚。


我是一个思考型的实践者。写,是最全面、最深刻、最理性、最冷静的思考。


我不是只说不做的人,从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每有所得,必定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点滴感悟:


一个会思考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名家,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就是坚持写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的学生。所以才会有人这么说:一辈子写教案,成不了名家,坚持三年写反思,就可以成为名师。其实,于老师让我佩服的不仅仅是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他善于把思考付诸于实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1 16:25:25编辑过]

TOP
93#

放假前,梁丰高级中学邀请我给全体高一年级的家长谈家教体会。其实,教育这个事情最是需要技巧和艺术的,且因人而异。儿子并不是一个最优秀的孩子,我总觉得自己上台颇有些王婆卖瓜……


儿子是一个有特点的孩子:他爱阅读,且知识面广;他内心强大,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交友谨慎,宁缺毋滥……我常常觉得他比较孤独,可他信奉自己的原则:宁要一个知己,也不愿趋炎附和。语文老师也说,因为他有思想,所以注定孤独。我不知道,这样的态度会影响到他人生的快乐吗?毕竟作为一个家长,孩子的快乐才是父母的最大幸福。


儿子常有经典之语,让我每每为之感叹。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儿子说了这么一句话:学习,如果仅仅为了应试,那就简单多了,只要学习获得分数的技巧而已;然而,学习,不仅仅为了应试,所以,它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啊。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感悟,让我们从内心深处为他而鼓掌。


从初中到现在,儿子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且趋于稳定,初中三年,四次奖学金考试,他三次获奖(一、二、三等各一次);高中第一学期,他又一次获奖,而且是高一年级的唯一一个一等奖。其实,我们不在意他是否获奖,更在意他学得轻松而快乐。


有人说,高中是魔鬼般的三年,但我衷心地希望,他能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三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4 8:04:57编辑过]

TOP
94#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4-2-17 8:40:00的发言:
    新的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可以选择不同的备课方式:文本备课,电子备课,教材教参备课(直接把重点等写在书本上),甚至可以在以前备课的范本上进行二次备课等。我一直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去钻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7 8:53:09编辑过]

,鼓掌,好校长啊!是啊,形式是其次,教师更多需要的是专研。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95#

只需看姐姐的帖子,就仿佛博览了群书。教子之道,管理之道,生活之道……兼而有之,每每工作、生活混沌之时,姐姐的文字就像强有力的镇静剂,让我冷静,给我指明方向!
TOP
96#

精彩不容错过!定时逛逛!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97#

   美丽的微缩景观,让办公室顿时多了一点春意,让人的心情也一下子亮了起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5 17:30:24编辑过]

TOP
98#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4-2-17 8:40:00的发言:

    
        新的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可以选择不同的备课方式:文本备课,电子备课,教材教参备课(直接把重点等写在书本上),甚至可以在以前备课的范本上进行二次备课等。我一直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去钻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7 8:53:09编辑过]


    



支持这样的好校长!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99#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4-2-25 17:30:00的发言:

    
       美丽的微缩景观,让办公室顿时多了一点春意,让人的心情也一下子亮了起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5 17:30:24编辑过]


    


好精致呀,学习一下。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100#

   我在社区做志愿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6 11:18:19编辑过]

TOP
101#

这个社区条件真好,学生的活动场所类似于图书馆啊!还有免费的校长做志愿者老师,可真好的!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02#

沿着梦想的足迹前行


——张家港市中小学生物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三年工作总结


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夏敏


有一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于是,我便总是向往高处。三年的工作室活动,让我们每个成员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与期待。为了心中那个梦想“特级教师”,我和所有的成员一起,走在探索与实践的旅途中……


一、做一名学习者:在学习中构建专业自信


学习,一直是工作室的“主旋律”。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习也成了我的习惯。


三年来,我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加油充电”:各级科学研讨、观摩活动,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班,苏州市2012年省市合作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高级研修班、张家港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118月还远赴澳大利亚学习、考察,2013年10月,报名参加了西南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全国联考,并达到了复试分数线……所有这些,都使我获得全方位的成长;积极参加网上交流,在网络研讨中不断成长:《动手,更需要动脑》、《科学老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如何》、《网络研讨给了我们什么》……一次次的网上沙龙,一次次的不同风景……再走进课堂时,感觉多了几分沉稳、从容和睿智;作为工作室成员,我觉得更要注重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所以坚持用阅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做到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来读书。三年中,读过多部专著,科学学科类的如《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等共计12本;教育管理类的如《剥开教育的责任》《名师人生》等共计11本;也读文学,如《看见》《受戒》《随意而安》等……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期待通过不断地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呈现出深厚的“专业底气”。


二、做一名探索者:在探索中展现教育思想


如何把学习获得的能力转化为课堂智慧?如何把收获的最新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三年中,努力争取机会,在各种展示交流课中,展现自己对“科学课堂”的思考与理解。苏州市中小学课改观摩、研讨活动的《声音的变化》,苏州市小学综合组名师发展共同体(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讨活动的《我们周围的空气》,省第三届“苏派名师”教学思想研讨活动的《流动的空气》,也许不很完美,却见证着我每一个探索的足迹;


“关注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新的理念引领着探索实践的方向。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更有实效性、针对性,除了认真领悟领衔人的教学思想外,还积极与江苏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张洪鸣、曾宝俊拜师结对,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当然,要想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必须做到:借鉴大师的理念,但绝不照搬大师的教案;努力形成自己的见解,努力拥有教科书外的见解;“我的课堂我做主”,努力展现“惟我独尊”的课堂自主意识……在探索中,在每一次展示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生动活泼、灵活开放”,并且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张家港日报》《张家港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本人在教学方面所作的探究,个人也入选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科学课》百花园栏目。


三、做一名研究者:在研究中获得专业提升


坚持用教科引领课改,努力做一名学者型、科研型的名教师。三年中,承担了国家级子课题《生态理念下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研究》,主持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关注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总结与反思;


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 2011年起,在浙江科学论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专贴,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思考,同时,利用博客的互动交流功能,跟各地的科学老师交流自己的实践体会。三年中,撰写的文章6篇省级及以上发表,8篇苏州市级及以上获奖,其中《体悟生命之道  涵育科学素养》一文发表在《江苏教育》上。2011年,还参与编写了《有效学业评价——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一书(已正式出版),本人撰写了11个版面,7000多字。本人的博客《凭海临风》2011年度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中获得优秀博客大奖,博文《我眼中的浙江科学老师》也获得了入围奖。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寻在。但,共同的是,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站立起来’——这是教师专业的真正灵魂。”窦桂梅老师的话是我的座右铭。坚持让自己站立,就要坚持让自己反思着存在!


四、做一名引领者:在引领中实现自我超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充分地发挥苏州市名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我不仅和本校的科学教师开展拜师结对活动,还和多个学校的科学教师开展结对互助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传、帮、带工作。


一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入手,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引领徒弟,并经常与徒弟一起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师徒共上研讨课、展示课、汇报课;二是通过点评、讲座等形式,与徒弟、同行分享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三年中,分别在江苏省科学教师网络培训、第三届“苏派名师”教学思想研讨活动、苏州市小学科学名师发展共同体“名师高徒”教育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张家港市第二届“生态课堂节”、2012年张家港市小学科学“名师引路”等活动中作专题讲座或专题点评,共计8次。


三年中,徒弟们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并在各级展示研讨活动中纷纷亮相:其中,1人在江苏省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惠花),2人在苏州市评优课中获奖(余炳华获苏州市评优课二等奖,李小兰在苏州市电子白板整合课比赛中获一等奖);5人上苏州市级公开课(童瑶、姚海萍、季志芹、潘霞、杨翼罡);有更多的人在市级活动中崭露头角:危乃华老师在名师引路、沿江三县市研讨活动中上公开课,陆洁、余炳华老师在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上展示课……不少徒弟已成长为市级骨干:市教坛新秀有余炳华、陆娇娇、童瑶,危乃华等,教学能手有顾雨春,李小兰等,学科带头人有陈喜燕、季志芹等。可以说,老师们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我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三年一晃而过,回顾自己当初加入工作室时制定的发展目标,自我感觉: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但离 “出人、出书、出成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期待未来的日子里,教育局与工作室能给予更多的帮助,创造更多发展、提升的机会;也期待工作室成员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分享、合作。


与大家共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我将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一路前行!


                                                2014.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4 12:15:30编辑过]

TOP
103#

    学生观察并描绘显微镜下的生物,部分作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7 8:20:57编辑过]

TOP
104#

学生记录的非常仔细!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05#

学生只有真正看见了,才会记录下这么精彩的瞬间!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06#

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细胞记得很仔细啊!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07#

春天来了,种植活动又开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16:04:33编辑过]

TOP
108#

    学校的教师阅览室——希望变成休闲怡情的场所。一杯茶,一本书,一份闲适的心情……留下最美的光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8 16:11:10编辑过]

TOP
109#

 阅读需要环境,弄个沙发更舒服,嘿嘿!
一直努力中……
TOP
110#

实干的夏校长
TOP
111#

我超喜欢那个懒人沙发。一杯茶,一本书,一个暖暖的午后!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12#

环境布置的很温馨,人文的夏校长!


跟你共事的老师们一定是快乐的!献朵小花花咯。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13#

以下是引用爬爬虫在2014-3-18 19:29:00的发言:
 阅读需要环境,弄个沙发更舒服,嘿嘿!

哎,你眼睛真不好使哇,没看到沙发?

TOP
114#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4-3-18 22:04:00的发言:
我超喜欢那个懒人沙发。一杯茶,一本书,一个暖暖的午后!

嗯,老师们都喜欢那个沙发。我想把颜色改成亮色调!

TOP
115#

以下是引用夏日蒲公英在2014-3-18 22:25:00的发言:

环境布置的很温馨,人文的夏校长!


跟你共事的老师们一定是快乐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献朵小花花咯。


 


我们现在,校园文化努力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在环境布置上,突出读书味,儿童味,努力做到清新、雅致。

TOP
116#

教师阅览室好好啊,夏姐姐学校的老师们真幸福!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17#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4-3-19 9:02:00的发言:
教师阅览室好好啊,夏姐姐学校的老师们真幸福!

   呵呵,我的要求很高,老师们也有压力的。我希望彼此之间增加交流,给老师提供成长的环境,给老师增强前行的自信。如果老师们积极性起来了,才是我的成功。

TOP
118#

尾巴的学校弄得那么清爽、舒服啊!好想眯眼享受一番!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19#

    周一的教师例会上,跟老师们一起观看了视频《等待春天》。有时候,语言是苍白的,视频的故事情节更能打动老师的心。很多人跟我一样,流下了眼泪,更在心里激起了“关爱他人”的涟漪。
TOP
120#

    最近,一直跟老师们分享我的经历与感悟,期待引起共鸣,促进交流,激发老师们内心深处的上进心。“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人都是需要激发、感染、鼓舞的。


 


 


我的分享(一)——关键词:目标


我出生在农村,就读于村小与村里的初中。那时候,我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每年成绩册的评语中,总有那么几个字“该生天资聪颖”。现在回想起来,比我聪明的人很多,但跟我一样,想学习的人却很少。我的成绩源于我有一个朴素的目标——我一定要考出去!因为个字矮小的我,绝对受不了繁重农活的折磨。


目标,对一个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


工作也是如此,因为一直有着“成为一个优秀科学老师”的梦想,所以,无法停止前进的步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20 7:45:39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