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4年,拥抱梦想——紫色鸢尾的个人专帖 [复制链接]

61#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4-1-16 12:42:00的发言:

挑战,美丽与幸福的绽放!


夏敏


2013年,“美丽”一词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激荡着我们的心灵。新小也不例外,每个新小人都在思考:如何朝着“清新、儒雅、大气、智慧”的美丽目标不断前行!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固然需要外在的刺激(这是动力),但更多的需要内在的自省(这是潜能)。如何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也许,挑战“30 便是一个尝试吧!


 


这活动策划的真好,佩服那!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62#

    收到简报,在2013年度江苏省优秀教学论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0 13:24:10编辑过]

TOP
63#

    转载我们大新镇分管副镇长的一文,跟我专贴的主题十分吻合。希望能给前行的同胞们以力量。


 


 


时间都去哪儿了


转眼又翻起了2014年的新日历,泛黄的旧日历依然放在案头一角,可它的存在只留下时间的印迹却留不下一分一秒。每一天都忙忙碌碌,像个陀螺习惯性的旋转,未曾思考过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直到逝去的光阴在两鬓、在眉头刻下岁月的痕迹时,我们才想起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啊,时间都去哪儿了。


这些年,我们被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所束缚、被高频次的冗赘应酬所拖累,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似乎只有“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节奏才是对事业忠诚的表现、好像只有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的夜生活才是成功人士的体面,我无心吐槽这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扭曲,但我内心实在对这样的人生嗤之以鼻。低效能的工作扼杀了职业成就感,觥筹交错的疲乏困扰着身心,更有时常出现的“提笔忘字”意味着大脑的逐步失能。再有,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习惯了各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连精神给养都是快餐文化,我们没有时间沉浸在浩瀚的书海洗涤心灵。我们不停的拿着手机刷屏、我们津津乐道于各种微博、微信转播的“心灵鸡汤”和所谓的“正能量”。在车里、在办公室里、在餐桌上、在同事与家人面前,只要是触手可及的地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把玩着手机与ipad,浏览着大家晒的美食、美景和心情,却忽略了眼前的美景、盘中的美食以及与身边亲友深切的交流。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惯性、因为我们“享受”着顺水行舟的慵懒,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所幸习李新政给我们带来了直接的利好,无形中原本被挤占的时间统统回归自己,也让我们有机会从之前的混沌状态中解脱出来,来追寻自己被搁置多年的梦想。于是,在几个有着共同梦想的小伙伴们的努力下,我们启动了“梦想之旅”并为之坚持不懈。恰巧,中心小学的“挑战30”活动也让我在逐梦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鼓舞,原来寻求改变的不止我孤身一人,还有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于是我默默的关注着这么一群人,关注着每天活动日志的更新,这些正能量也是推动我不断燃烧梦想的助燃剂,我可以自信满满的说,别说30天、3个月,就是3年、30年我们都会坚持下去,因为为了梦想我们都应该义无反顾,不是吗?


失去的时间已经要不回来,未来的时间我们自己主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那条路你必须要走,因为你灵魂的某块碎片就在路的尽头等你,不找到它,你就不完整。


如果有一天再问起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希望答案是——它们都去了逐梦的荆棘路上。


                                              (陈勇2014元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0 15:05:12编辑过]

TOP
64#

“未来的时间我们自己主宰”,“它们都去了逐梦的荆棘路上”,说的真好,此次共勉!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65#

鸢尾花还获得三等功,祝贺啊!
TOP
66#

有这“梦想”帖子陪伴,夏校长的2014会更加精彩。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67#

故事很真,梦想很美。雄鹰展示着才华与实力,蜗牛诠释着信念与毅力。谁说蜗牛永远是蜗牛?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68#

    除夕,春节,当马年钟声响起的时候,一条条问候与祝福的短信总让我感慨与感动,也让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些一路关怀与帮助我的人,正是他们,让我一步步成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5 22:35:14编辑过]

TOP
69#

他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真得有才,是让我最崇拜与敬佩的一个。对于我来说,初中这么多学科中,最薄弱的也许就是语文学科了。但因为他课堂的生动有趣,让我真正地喜欢上了语文。其实,影响我的,不仅仅是他的课堂,还有他的人生观。他总说:如果你有能力去帮助别人,那么,就尽量地伸出你的双手。给他人温暖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的心灵。虽然,他初二下半年就永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话,却一直影响着我,教会我该如何做人。

TOP
70#

谁能想到,一个人的师范面试能由校长亲自陪同呢?我就是那个幸运儿。


接到师范面试通知的时候,才知道,在张家港所有报考师范类的学生中,我是第一名(也是当年中考我所在的一个小镇——东莱镇的第一名)。也许是上天垂帘,那年,南通师范五年制大专班(江苏省最早的五年制大专)居然在时隔4年之后,又一次向苏州地区招生,而我,得以幸运地有了去苏州(新苏师范)面试的机会。


得知这样的消息,我就读中学的校长(也是我的政治老师)比我还激动与兴奋。是啊,一个村里的中学,居然出了个镇第一名,的确也是挺值得骄傲的了。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她还亲自陪同我去苏州面试,并一直鼓励我,给我力量。


直到现在,她陪我苏州面试的场景仍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TOP
71#

她的严苛,是实习初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


她叫王泽,是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教导处主任。当时因为选择了小学数学,于是被派到二附实习,正是由于学校的重视,我们得以由王老师做我们的导师。


第一次上讲台的前一天晚上,在学校里把教案看了一遍又一遍,自以为足够应付我的第一堂数学课了。没想到,刚踏进教室,王老师就把我叫住了:来,把你的教案给我。当时,真是惊呆了。一堂课下来,背上都湿透了。是绝对不弄糊弄的老师哇。尽管也在背后偷偷地骂老师变态,但还是老老实实的把第二天的教案背得滚瓜烂熟……


对她印象的改变,缘于实习后的汇报课。不知道是否因为我的认真,还是因为王老师的名气,最后,小学数学的汇报课(向师范里的老师、同学以及学弟学妹上公开课)决定由我来上。整个教案,王老师跟我讨论了不下6稿。最后上场时,我自认为颇有底气。但毕竟临场经验缺乏,一堂课下来,虽说总体比较成功,但仍有个环节处理有瑕疵。下课后,心里颇有遗憾,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碰到王老师,原以为她会批评与责怪,没想到,她一脸的温柔与体贴,更是对我大大地表扬了一番。瞬间觉得,之前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毕业工作了,才知道,能遇到这样的师傅是多大的幸运啊!至今,王老师对我的教诲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5 22:37:07编辑过]

TOP
72#

 尾巴在回顾历史?
一直努力中……
TOP
73#

以下是引用爬爬虫在2014-2-6 10:55:00的发言:
 尾巴在回顾历史?

不是回顾历史,在学习感恩

TOP
74#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4-2-7 9:45:00的发言:

不是回顾历史,在学习感恩


夏姐姐是个感恩的人,文字处处透着感恩的气息,学习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75#

严师出高徒啊,这样的老师让人敬佩,尾巴的感恩之心也是浸润在每一个字句中啊。
TOP
76#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


1.陪孩子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阅读就像一个点金石,点到谁,谁就能收获成功”。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而且有切身的体验。为了培养儿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每天给他讲故事,从不间断;到了小学一年级,儿子便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自己阅读了,我也总喜欢陪在他身边。整个小学阶段,我们总是鼓励他杂读,并且和他一起读,比如《世界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儿》、秦文君系列儿童小说等,这些儿子喜欢的书,我基本都读过。读孩子喜欢的书,不仅营造了很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到了初中,儿子的阅读有了自己的喜好,偏爱科学与历史,不喜欢文学。为了避免阅读面的狭窄,我采取了一些策略。比如,去新华书店挑书时,除了挑他喜欢的类别外,我故意挑了一些名家散文等。他当时很有意见,不同意我买这些书。我马上说:这个不是给你看的,而是爸爸妈妈看的。然后,我每天会把这些散文书,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等他看完自己的书后,发现我读得认真,好奇心促使他也想拿来翻翻。真的去看了,他才发现,原来名家散文确实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因为读得杂,读得广,所以对他各门功课的学习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他可以融会贯通。可能有的家长说,我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我想,从现在开始,家长带头读,孩子一定会跟着慢慢的转变;还有的家长说:没时间读,怎么办?我觉得,时间是挤出来的,不如把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花到阅读上,相信,日积月累,孩子定会逐渐发生质的变化。


 

TOP
77#

2.交流与鼓励很重要。


我一直认为,如果你的孩子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愿意第一时间跟爸爸妈妈交流,那么,这就是做家长的最大成功。从初中到现在,我们从没跟其他家长拼车,目的就是想利用接孩子的这段时间,跟孩子交流他一天的学习、心情以及班级里的趣事,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给他加油、鼓劲。


当然,交流与鼓励是需要方式方法的,有时候,行动也是一种暗示与教育。儿子刚进初中的一个月,在老师的眼里,是一个问题学生。因为他课堂上不记笔记,坐姿也不那么端正,有时候,还会忘记把订正的作业给老师批……常青藤第一个月月考,考了班级25名。有件事让我记忆深刻: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我跟朋友们有个约会,就把儿子送到弟弟家晚饭。结果,却收到数学老师的短信,速把订正的作业送到常青藤初一数学办公室。当时,真是又郁闷又生气。怎么办?我知道发怒不能解决问题。原本想让弟弟送他去学校的,但反复权衡后,觉得还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教育一下他。于是,先跟朋友请假,有要紧事必须处理好之后再过去。然后陪着他到数学老师办公室,交上作业,以家长的身份当面跟数学老师道歉,并代替他许下承诺,绝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虽然没有严厉的批评,但是这件事情对他触动很大。晚饭时,他跟舅妈说:我一定好好努力,再也不会考25名,再也不会让妈妈为我去道歉。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明显地感觉到儿子的变化,每天回家的路上,他主动跟我交流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我,也正好给他一些建议:比如,虽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但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做法,这些做法可以借鉴,并内化为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相信,这样的交流对他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一个多月后的期中考试,他一下子从25名进步到第三名。这次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自信心,也增进了他对我的信任度。之后的三年,他遇到什么问题,总会主动地与我探讨,而我,也得以更多地了解他的内心。初三时,当他回过头审视刚进初一的那段时光,这样评价自己:“那是一段混乱的日子,幸好,老师和家长及时点醒了我”。


作为家长,我们很少给孩子负面的打击,更多地是正面的鼓励,因为我们相信,他可以变得更好。比如每一次考试后,我们更多地引导他去分析存在的问题,更多地和自己比是否有进步,而不仅仅是关注名次;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但不会给予任何的物质奖励,因为,我们一直给他树立一个观点: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对于好成绩,他即便内心窃喜,但却表现淡定;我们允许他失败,经常对他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能收获成功,所以,他有着一颗与年龄不符的强大的心。可以说:目标与理想的确立,内心的强大,使他觉得,学习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乐在其中。

TOP
78#

3.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我。


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挤占了孩子大部分的空闲时间,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呢?我认为,家长的引导很重要。从小,我们就跟儿子渗透这样的观念:手机是用来联系的,电脑是用来查资料的。所以,直到现在,儿子上学期间从来不用手机,更不会夜里趁家长不注意聊QQ;至于电脑,我不能保证说100%不玩游戏,但绝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查资料。这个学期,他迷上了台风,空闲时间上电脑基本都是了解、研究台风的信息;


如何安排自己的假期,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鼓励儿子自己制定假期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与生活,尽量保持上课期间的作息规律。初中三年的假期,在学习方面,主要以各门功课的预习为主。儿子经常说,跟班级里的同学相比,他是最幸福的一个,因为,爸爸妈妈不给他报补习班,他的学习,完全出于自己的自愿,他可以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我们经常给他加油打气:别人靠假期补习来获得好成绩,你要通过自学来提升能力,从而获得好成绩。每年开学的预习考,儿子都把它当成对自己预习能力的一种检验,而每每获得了成功,则又是对他自信心的极大提升,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TOP
79#

尾巴的收获来自精心的计划!润物细无声 ~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0#

学习了!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1#

夏姐姐不但是好教师,好校长,更是为贴心好妈妈,学习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82#

坚持,是一种无懈可击的力量!


——寄语大新中心小学“挑战30”活动


 


2013年度,张家港市教育局推出了“美丽学校建设行动计划”,大新镇以此作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各校围绕美丽校园建设、美丽课堂构建、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培育四个板块深入探索实践,涌现了很多亮点,特别是大新中心小学的“美丽教师培养”之“挑战30”活动,是一项极富新意的特色活动。


 “挑战30”活动在我看来,其实质是老师们对自我行为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思并立志于在某些方面力求“改观”,这是对个人目标的坚持与提升,这个活动的价值在于其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和唤醒了一个群体不断提升个体的品质,最终增强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挑战30”活动开展以来,我一直关注着活动的进展,老师们的挑战历程、活动心得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透过活动本身,我看到了大新中心小学宽松和谐、温馨互助的人文环境,看到了教师们勇于挑战、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看到了团队中纯洁光明、理解包容的人际互动,感受到了大家朝着“清新、儒雅、大气、智慧”这一“美丽”目标前行的勇气与决心!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育人质量,影响着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我们教师“美丽”了,学校才能拥有引以为傲的人本精神、办学理念等校园文化,才能拥有根植本土文化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发展愿景;我们教师“美丽”了,学校才能营造开放多元的美丽课堂,才能培育活泼健康的美丽学生;我们教师“美丽”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家才会拥有风雨同舟、共同坚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新中心小学抓住了“美丽学校”建设的核心,在“美丽教师”的培育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我衷心希望“挑战30”美丽行动是全镇教师扬帆起航的一个新起点,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而坚持不懈。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美丽、和谐、创新与坚持谱写成大新教育生活的主旋律,为大新镇教育事业弹奏一曲华彩乐章。


 


(大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严亚明)

TOP
83#

帮助孩子自我管理真的是门学问啊,我家那个这么小就很叛逆,有机会向虾米好好学习学习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84#

百年文学,百年中国


——再读陈丹青《笑谈大先生》有感


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春节期间,家里事务繁忙,我随身也没带什么书,只有一本已翻阅过数次的《笑谈大先生》可供闲暇时间阅读。虽然说翻阅过数次,但这次读起来,依旧有一些不同的感悟。大先生鲁迅的寿命只有五十五年,而他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贯穿了一百年来的中国文坛与社会,这真是让人觉得十分有意思。


我对《笑谈大先生》的作者陈丹青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平日的性格是怎样的。但就这本书而言,他给我的印象是极其严肃、有时还有点偏激的。整本书的文字也完全不是“笑谈”的感觉。这正和鲁迅相反。鲁迅文章的语言,看起来大多是十分轻松的,似乎文中所叙述的事都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然而,细细读来,却能品味出他对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倾注的感情与思索。


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被后人认定为黑暗时期的军阀统治时代。一提到它,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军阀割据、政治腐败、对外屈辱投降等等。在这时鲁迅写了几篇具有批判性的文章,于是像书中所说的一样,后人便把他当成了反对旧中国黑暗封建政治、社会的斗士,几十年来一直对他顶礼膜拜。这些想法固然是不错,但在我看来,鲁迅先生的文章之所以被人称道,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此吧?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政治只是当下。”对他而言“永恒”的东西唯有方程。而我以为鲁迅在此方面与爱因斯坦颇为相似,只是对鲁迅先生而言,“永恒”的是他对整个中国社会,以及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进行的深入思考。陈丹青认为政治化扭曲了鲁迅,我对此大致表示认可。鲁迅先生几篇比较著名的小说,如《药》、《阿Q正传》、《祝福》等,都没有过多的涉及政治,只是一字一句的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纪念刘和珍君》大概算是涉及到政治比较多的文章,然而鲁迅在文章中也没有直接表示对政治或者军阀政府的愤怒,更多的是对事件所体现出的“国民性”的思考。因此,鲁迅的文章大多读起来不太轻松,不太好理解,更不用说什么优雅的文学美了。


有人因此不喜欢鲁迅,甚至认为他的作品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根据陈丹青在书中所说,中国当代青年似乎都不怎么喜欢鲁迅,甚至有人认为应当把鲁迅的文章从教科书里拿走。这种观点,我无法赞同。在这些人眼里,似乎就只有那些风花雪月的文章算是真正的文学,只有像戴望舒《雨巷》那样的文字才有真正的文学美。然而这些人又何尝懂得文学呢?戴望舒的文字,固然是美的,足以称为真正的文学。但这世界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文学,这种文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感情,它所包含的是一种难言的、奇妙的智慧。只有真正懂得思考,懂得文学的人,才能去深入理解。陈丹青在书中流露出了不满之情,他不满人们用政治化的眼光去看待鲁迅。然而从本质上来说,摆脱政治化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大家能真正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的接近鲁迅,才能真正领会他的“枯涩”的文章背后的真正含义。


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文坛上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鲁迅,再也没有人能去思考鲁迅曾经思考过的那些问题,而那些问题中有些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现代社会的人们,或对这些问题莫不关心,或对这些问题嗤之以鼻,几乎没有人会像鲁迅一样,去写文章专门思考这些问题,大约也没有人敢去思考这些问题了。即使有人还愿意思考“中国人民的劣根性”或者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也会被众多“爱国青年”们戴上“叛国贼”的大帽子,骂的狗血喷头,从此再不敢多发一言。如果鲁迅先生看到,不知会作何感想。我们的时代比起鲁迅的时代,究竟是进步了呢,还是没有呢?呜呼,这真是一种悲哀啊!


然而我们还是应该庆幸的。至少我们还有一个鲁迅,还有一个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并敢于写文章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正是因为有了鲁迅,这百年来的中国文学才有了一种力度,这百年来的中国社会才绽放出一丝思想的光芒。正是因为有了鲁迅,才让我们在纷繁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了思想所展现出的魅力。正因为有了鲁迅,才让我们如此清晰的看到思想对于文学的重要性,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文坛与社会早已变了样子,如今已经不是鲁迅生活的那个黑暗时代。然而在歌舞升平的今天,却再也找不出像鲁迅一样的作家了。人们只习惯于那些轻松舒缓的文字,习惯于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一百年前那个背负着思想的十字架,在黑暗中缓缓前行的文学家呢?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在那盏孤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呢?这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啊。


(奇奇)

TOP
85#

希望带来光明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这是一部相当深刻的电影。实话说,第一次看完之后,我的脑子有点晕乎乎的,一时竟弄不清楚这部影片究竟想表达什么。或许是因为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吧,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了半天,终于确定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希望。


希望,这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词语。老师在学生考试失利时可能会和他们谈到希望,重症患者住院治疗时医生可能也会和他们谈到希望。这个词语实在太常见了,常见的甚至令人感到厌烦。然而我以为,只有这部电影,才完美地阐释了“希望”这个词语的深刻含义。它超越了一切苍白的表达,使“希望”这个词语真正深入人心。


我之所以这么说,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影中的“希望”是通过主人公Andy这个角色表达出来的。考试失利之类的事情只是小事,而Andy所遇到的却是真正的不幸。他在一个晚上喝醉了酒,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和一桩杀人案扯上了关系,并为此在监狱度过了整整十九年。在监狱中,他几乎没有自由,还有着被狱警或者同狱囚犯残酷虐待的危险。这样的条件足以把人逼疯。同狱的黑人囚犯Red曾经打赌Andy会在入狱的第一个晚上哭泣,然而Andy没有。在之后的十九年,他也依然对生活怀着希望。正是这种希望促使Andy去做了一些之前监狱里从没有人去做的事(比如修缮图书馆)。在得知自己无罪的消息后,也依然是这种希望,促使Andy逃狱成功,最终逃离了监狱,获得了自由。


Andy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Brooks这个角色。Red曾经对Brooks作出了一番相当有意思的评价:“他在监狱里生活了整整五十年。开始他憎恨它,到后来慢慢习惯它,最后到了离不开它的地步。”老Brooks已经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老Brooks放弃了心中的希望,慢慢地被监狱这个环境同化。他试图通过犯错来阻止自己离开监狱,监狱成了他实际意义上的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有人可能会跳出来提出异议:在监狱这样极端暴力残酷的环境下,不采取一些妥协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事实上的确如此。Andy之所以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对监狱作出了妥协。他帮助监狱长和狱警洗黑钱,以此来换取一些权利。然而我认为,Andy表面上作出妥协,内心却一直在对监狱这个环境进行反抗。他把狱警挡在门外,打开广播播放音乐的场景就是对此最好的证明。他的内心一直对自由充满希望。这种希望在监狱这样黑暗丑恶的环境中显得异常可贵。这种希望最终帮助Andy重见光明。


影片整体的情节与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名作《基督山伯爵》相似。然而我以为,这部片子的内涵已经超越了《基督山伯爵》,它所表现的已经不仅仅是复仇。影片名字中的“救赎”是中文翻译时译者加上的,但是非常好地概括出了整部片子的内涵。我认为,正是Andy心中的希望,使他的灵魂获得了救赎。神灵的力量似乎是虚无飘渺的,然而希望的力量,却在这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希望帮助Andy和狱友Red突破了现实与精神上的围墙,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与救赎。


影片最后,先后获得自由的RedAndy在太平洋小岛的沙滩上相遇。整个场景阳光明媚,温暖而又开阔,这与之前黑暗阴森的监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应该会珍惜这一片光明的,我想,因为这是由狱中数十年来的希望所带来的来之不易的光明。


 


(奇奇)

TOP
86#

 像夏校长学习!
TOP
87#

    新的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可以选择不同的备课方式:文本备课,电子备课,教材教参备课(直接把重点等写在书本上),甚至可以在以前备课的范本上进行二次备课等。我一直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去钻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7 8:53:09编辑过]

TOP
88#

以下是引用紫色鸢尾在2014-2-17 8:40:00的发言:

    
        新的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可以选择不同的备课方式:文本备课,电子备课,教材教参备课(直接把重点等写在书本上),甚至可以利用在以前备课的范本上进行二次备课等。我一直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去钻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是啊,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享受教育
TOP
89#

尾巴好心情啊,还有时间评电影啊。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90#

   寒假,因为儿子老师的要求,跟儿子一起看了几部励志大片:《当幸福来敲门》、《放牛班的春天》、《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三傻大闹宝莱坞》……每一部都给我不同的震撼与启示。《当幸福来敲门》告诉我,只要坚持,总有一天,幸福会与你相约;《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思考:作为教育者,究竟怎样的方式更适合儿童?只有触摸到孩子的心灵,教育才会成功;《肖申克的救赎》,除了希望的主题,是否该反思制度的问题?《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扪心自问:我需要的是什么?活着,究竟是为了他人还是成全自己……都是很肤浅的想法。很多东西,只能体味不能言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