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资料整理 [复制链接]

1#

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资料整理

1楼、汇总贴


2楼、通知


3楼、活动安排


4楼、开幕式


5-6楼、第一堂课照片花絮


7楼:第一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8楼、第一节课的课堂实录


9-10楼、第二节课照片花絮


11楼、第二节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课堂实录


12楼、两堂课的研讨环节花絮


13楼、市教研员徐春建讲座花絮


14楼、幕后工作人员


15楼、滨江区江南实验学校 沈颉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6楼、第二天的重量嘉宾


17楼、《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沈颉教学设计


18楼、《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沈颉教学课堂实录 


19楼、《磁力大小会变化吗?》王洪波教学花絮


20楼、《磁力大小会变化吗?》王洪波教学实录


21楼、第二天的研讨环节花絮


22-23楼、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花絮


24楼、章鼎儿老师的讲座花絮


25楼、活动报道


 


打完收工!!!!!!!!!!!!


 


 


 


 


 


后续报道 马上呈现


 


 


 


 


 


 


 


 


 


 


 


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工作人员安排表


 



















































姓名


学校


工作分工


陈荣林


宁围一小


短信互动


罗海军


益农镇小


实录、花絮整理


杨君


义蓬三小


拍照


沈华粱


闻堰镇小


拍照


许臻尉


湘师附小


拍照


何佳明


新塘小学


摄像


徐玉红


宁围一小


实录整理


莫银土


益农二小


实录整理


陆祝林


城东小学


实录整理


冯思思


明德小学


实录整理


陈昌、俞铁英


回澜小学


场地、技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4 19:49:3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教研室:


小学科学的学习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而实验则是科学探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经研究,决定举行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为期两天,2013年5月23日至24日。


二、活动地点:


萧山区回澜小学(萧山区回澜路95路)。需住宿的老师请于5月23日11时前到杭州萧山蓝天宾馆(萧山区通惠南路267号,电话82887788)报到,主办方提供中餐。不住宿的老师请于5月23日13:15前至学校报到。


三、人员分配:


萧山40人,其余县(市)区各15人。


各县(市)、区教研员请将需住宿人数于510日前报与萧山区教研员杨春晖老师,以便安排。


四、活动内容:


市名师班学员与市青年教师同课异构;专家主题讲座。


五、活动费用:


本次活动不收取会务费,主办方承担全体与会教师的伙食费等,差旅费、住宿费等回原单位报销。


六、其他事项:


1.请上课教师在5月10日前将教案电子稿发送至qjxxxcj@163.com,教案格式参见附件1。


2.上课教师的课前事宜可与萧山区洄澜小学俞铁英老师联系(18967167768)。


3.提倡低碳出行,宾馆前即为萧山区通惠公交总站。如有小车与会,请注意交通安全,学校门前回澜路两侧有一定数量的免费停车位。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2013年4月22日


附件1:


教科版××册第×单元第×课


《××××××》教学设计


执教:××区××小学  ×××


【教材分析】


(主要阐述对教材的解读、目标的拟定、重难点的确立,400字左右,宋体小四号)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的阐述,宋体小四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阐述,宋体小四号)


【教学准备】


(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说明,宋体小四号)


【教学流程】


(要求详案,表格式。第三列空白,为听课教师记录听课感想用。宋体小四号)












时间分配


师生活动


听课记录


 


 


 


【板书设计】


(力求图文并茂)


【相关表单】


(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记录表、资料卡等,五号字体)


【教学反思】


(主要谈谈如何在本课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800字以上,宋体小四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8:07:30编辑过]

TOP
3#

 





































































时间


内容


上课班级及班主任老师


执教或主讲


5月23日


下午


12:30—13:15


报到


/


/


13:20—13:40


主题阐述


/


杭州市教研员


徐春建


13:40—14:30


《热是怎样传递的》


504班


沈祥


萧山区回澜小学


周晓芸


14:40—15:30


503班


钱文红


西湖区省教研室附小


翁铭锋


15:40—16:10


前测后测汇报


互动研讨


/


/


16:20—17:20


讲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


/


杭州市教研员


徐春建


5月24日


上午


08:30—09:20


《磁力大小会改变吗》


303班


包仙丽


滨江区江南实验学校


沈颉老师


09:30—10:20


304班


来国文


临安市浙江农林大学附小


王洪波


10:30—11:40


前测后测汇报


互动研讨


/


/


11:50


中餐


/


/


5月24日


下午


12:30—14:20


专家引领


/


著名特级教师


章鼎儿


14:30


全体教师返程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8:27:19编辑过]

TOP
4#

开幕式


 



 


现场


 


 



 




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宣布活动开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14:47:31编辑过]

TOP
5#

 



 


到场的嘉宾:教研员席


 



 




杭师大的来文教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14:47:02编辑过]

TOP
6#

 第一节:萧山回澜小学周晓芸老师执教《热是怎样传递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14:46:42编辑过]

TOP
7#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执教:萧山区回澜小学 周晓芸


【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六课,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部分内容构成。包括三个实验:触摸铜棒在热水中的变化;观察蜡烛烧铜棒,火柴掉落的现象;观察蜡烛烧涂有变色油墨的金属片,油墨颜色变化的现象。


学生对于热传递已经知道了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喝水时杯子会变热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察,就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基础。但这些经验是不够系统、比较模糊的。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学生通过对热传递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通过数据测量与分析了解热传递过程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通过积极思考体验到科学探究获得的新发现。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初步了解,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铜棒、陶瓷杯、涂好温变油墨的金属圆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横放的铜棒装置蜡烛和火柴、凡士林尺子秒表 废物皿


【教学流程】



















时间分配


师生活动


听课记录


导入新课


5分钟)


 


一、联系生活现象,初步感知热传递过程


1.用手感知铜棒的冷热。


2.把铜棒放到热水中,再次感知铜棒冷热变化。


3.画一画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过程。


4.揭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探究交流


30分钟)


 


 


 


 


 


 


 


 


 


 


 


 


 


 


 


 


 


 


 


 


 


 


 


二、眼见为实,了解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师介绍实验器材及用途。


横放的铜棒装置、蜡烛、火柴棒和凡士林 


(2)学生补画实验示意图



预测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并画出传递过程。


2.师生交流改进实验


(1)比较实验设计单,改进方案。


(2)强调实验注意点:分工合作、小心烫手、凡士林的用量要合适。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师巡视指导。


4.交流实验结果,了解热传递的特点。


(1)交流实验现象,初步感知热传递的方向。


(2)交流实验数据,探讨热传递的特点:先快后慢。


三、实验拓展,感知热在圆片上的传递过程


1.学生猜测:热在圆片上的传递方向,并画图表示。


2.师生演示:圆片加热。


3.学生描述:热在圆片上是怎样传递的。


4.归纳:热在铜棒和圆片上的传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整理提升


(5分钟)


 


四、生活拓展,提升热传递的认识


1.摸凳子,感知凳子冷热变化,澄清热传递的条件。


2.举生活例子,感知热传递。


3.课外阅读:书本资料库。(机动)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过程


 



 








手摸 → 眼看


较热部分             较冷部分


较热物体             较冷物体








先快后慢

      


                                                                                                                                                                


【相关表单】


 “热是怎样传递的”学习单1


  姓名_______________


u        画一画:热在铜棒中是怎样传递的?








2







1

                              


 


        “热是怎样传递的”学习单2


                                                              第__________组


u    做一做:亲眼看到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     











猜 测


实 测


 


 


 


 


 



1.在图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补画火柴棒和蜡烛,记得给火柴棒编号哦!


2.用箭头表示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


1.口述:你们看到了什么?


说明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



2.测算:每根火柴棒掉落的时间和间隔的时间(单位:秒)。       


































火柴棒


1


2


3


4



掉落


时间


 


 


 


 


 


间隔


时间



 


 


 


3.口述:从记录的数据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科学课学习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教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有效预测,设置组间差异进行实验,学生层层递进的汇报,将思维推向新的高潮。所以,本课我将从有效的目标、有效的实验操作和有效的研讨几方面,来达到有效实验的目的。


一、目标有效


教学目标定位我们往往会很注重课本的内容。其实定位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定位过低会使学生觉得内容太简单,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定位过高则又会由于学生无法达到而丧失信心。所以教学目标定位过低或过高都会使课堂效率降低。


在课前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热传递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若还是把目标定为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和热传导的概念,定位太低,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通过对热传递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这样的目标更加有效,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操作有效


在试教中发现,学生对凡士林的量控制不好,导致实验数据误差很大。因此我从原先单一的无孔铜棒调整为有孔和无孔铜棒两类,有孔铜棒能很好的控制凡士林的量、火柴棒间距等问题,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利用有孔铜棒组数据得出实验规律,再利用无孔铜棒组验证规律。这一组间差异的设置,使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更加深入。


三、研讨有效


组织学生实验后的交流研讨是探究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如何让研讨有效呢?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研讨空间,保证学生能完整地表达与交流。其次是确保交流研讨的清晰性和层次性。最后在小组讨论和交流时,要让学生的思维能进行碰撞,产生火花。因此在汇报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这是为了得出热传递的第一层关系,热从热的部分传递到冷的部分;学生汇报火柴棒掉落的时间,并分析数据,说说你的发现。通过铜棒上有孔、无孔小组,中间和两端加热小组的汇报,最后得出热传递的特点。


    有效性目标定位、有效性操作和研讨不仅能丰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更能贴合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自我检测题


班级:             姓名:         


1.把一支常温下的铁勺放入热汤中,铁勺会             


   A变热                 B变冷                C不变


2.热在铁勺中的传递方向是             


A从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             B没有固定的规律


C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3.冬天,把冰冷的牛奶浸入热水中,牛奶会变热,这是因为             


   A 热水把温度传递给牛奶               B 热水把热量传递给牛奶


C 牛奶把热量传递给热水


4.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传递的实质是温度的传递     


   B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


C热传递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


5.如下图所示,在铜条的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A、B、C、D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是             











 


A   B→A→C→D                    B   B→C→A→D


   C   A→B→C→D                    D   B→C→D→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14:49:22编辑过]

TOP
8#

   


  《热是怎样传递的》课堂实录


                                                    执教者:回澜小学   周晓芸


                                                    整理者:城东小学   陆祝林


                                                            宁围一小   徐玉红


前测(3分钟)


导入(3分钟)


T:完成的小组把练习题传上来。


T:今天老师这有一根铜棒,先请同学来摸一摸。


S1:十分冰冷。


S2:十分凉快。


S3:非常冷。


T:如果我把冷的铜棒浸入热水中,你觉得铜棒的上端会怎样呢?我们等待一会。


T:请刚才摸过铜棒的同学来摸摸看。


S1:稍微有点温热了。


S2:已经稍微有点变热了。


S3:现在已经变热了。


T:那么冷的铜棒浸入热水中,为什么会变热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



 


探究(17分钟实验前讨论+12分钟实验时间)


T:刚才几位同学摸了铜棒,发现铜棒变热了,那么你能画出一端的热是从哪来的吗?


T: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


T: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S:我发现热量是从杯子里传到铜棒的顶端。


T:你为什么把箭头画到铜棒里面?


S:因为热是从里面传递的。


T:请你来说说。


S:我也认为热是从杯子里传递到铜棒上的。


T:那你为什么把箭头画到外面呢?


S:我觉得是沿着铜棒的外壁传上去的。


T:我再请女同学来说说,你说。


S:水的热量先传到底部,再从底部传到顶部。


T:刚才有同学说热从铜棒里面传递的,也有同学说热从水里面传到铜棒底部,再传到顶部,那么究竟热在铜棒上是如何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热是怎样传递的。


T: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感受了热的传递?


S:手摸


T:但是我们没有亲眼看到热的传递,今天我们就要来亲眼看一下热是如何传递的过程。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看到热传递的过程?


T:这是一根铜棒,等下我们就要来看一下铜棒上热的传递,用什么给铜棒加热?


S:用酒精灯。


T:更安全的?


S:蜡烛。


T:用什么点燃?


S:火柴。


T:火柴还有别的妙用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我有火柴棒和凡士林(教师演示火柴粘到凡士林上),你看到了什么?凡士林还有一个功能:遇到热会融化。我还给大家提供两种材料:尺子和秒表。你能用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把你设计的方法画在记录单上,画的时候把火柴编号,用箭头表示热在铜棒上师如何传递的。我把记录单发给大家,每位同学来画一下。


T:请同学上来来说说看你是如何设计小实验的?


S:我觉得蜡烛如果放在这里,因为我觉得热是从这里到这里,1号的蜡烛会先掉下来,然后是2号,3号,4号。


T:好的,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样画的。


T:我们来比较一下,大家看一下,2位同学哪位设计的更科学?


S:我觉得第二个更科学。


T: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一位同学的方案。


T:这两位同学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S:他们把蜡烛都放在中间。


T:哪个更科学?


S:我觉得第一个更科学。


T:为什么?


S1:因为蜡烛传递的方向不止是一边,放中间可以向左边和右边传递。


S2:因为第一个蜡烛更接近铜棒,可以更快的加热,第二个不够接近。


T:嗯,加热的时候要用外焰加热,还有吗?


S1:放太近了火柴可能会燃起来。


S2:第二种方法的话最后一根火柴掉的时间会加长。


T:这两种方法谁的更科学?


S:左边这个更科学。


T:右边那个会怎样?


S:左右火柴距离不平均。


T:对,如果要保持左右火柴距离平均我们可以借助什么?


S:尺子


T:好的,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控制距离。


T:那么实验时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


S:实验后不能直接触摸铜棒。


T:很好,因为铜棒加热后很烫,容易把手烫伤。还有吗?


S1:用火柴点燃后,要把火柴吹掉。


S2:要用外焰加热。


S3:火柴红色的一端不能靠近蜡烛,否则会燃烧起来。


T:那么蜡烛在加热铜棒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S:做实验的时候不能触摸蜡烛。


T:对,而且加热的位置要固定在一点,不能移动蜡烛。火柴棒之间的距离要均匀。我刚才看到一位同学在粘凡士林的时候是这样操作的,有什么问题?


S1:感觉不是很有规律。


S2:凡士林的大小不是很均匀。


S3:要不多不少,刚刚好才行。


T:嗯,凡士林要不多不少,要均匀,这是考验同学们水平的。刚才说的是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同学们可以完善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完善好的小组可以来我这里来领取材料,小心的端下去。一边实验,一边完成记录单。


学生实验。



 


交流研讨(13分钟)


T:实验完成的小组,小组长吹灭蜡烛,把蜡烛放回原处。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实验结果。你来


S:我发现离蜡烛最近的一根火柴是最先掉的。我们一共是三根火柴,第三根是最后掉的。


T:你觉得热从铜棒中是怎样传递?


S:如果热在左边就向右传递。


T:谁再来说说,还是请从一边加热的小组来说。


S:蜡烛从左边开始的话火柴往右边掉,在右边加热的话往左边掉。


T:那么蜡烛在的地方是温度。。。。。。


S:较高的地方。


T:那么你们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S:从较热的地方到较冷的地方。


T:我再请从中间加热的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带着记录单上来。


T:你们看到的现象是怎么样的?


S:先是1号火柴,再是2号,然后是3号,最后是4号火柴。


T:说明方向是怎么样的?


S:从中间传递到左右两边。


T:中间也就是燃烧的地方,所以也就是从热的部分到冷的部分。我们发现不管从哪边加热,热都是从热的地方传递到冷的地方。


T:刚才我看到有些同学用秒表记录火柴棒的掉落时间,谁来分享一下。


S:从右边加热,掉落的时间是36秒,第二根是91秒,相隔55秒,第三根是167秒,相隔76秒,第四根是341秒,相差174秒。


T:从这个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吗?


S:第一根掉落时间最短,最后一根最长。


T:这说明热传递有什么特点吗?


S:间隔的秒数越来越长。


T:说明热传递有什么特点?


S:从数据来看速度会越来越慢。


T:非常好,我们看到了热在传递的过程中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别的小组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吗?


S:我们第一根是32秒,第二根是147秒,差115秒,第三根是184秒,相差37秒,第四395秒,相差211秒。


T:这组数据不一样了,你们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S:有的地方可能凡士林涂得太多了,有些地方凡士林可能少一点。


T:我再请一边加热的小组来说说看。


S:第一根27秒,第二根72秒,相差45秒,第三136秒,相差64秒,第四根254秒,差118秒。


T:我们看到这组同学也符合这个规律。


T: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个问题,热是在铜棒里面还是外面传递的?


S:里面


T:有什么根据吗?


S:凡士林是在铜棒里面,后来它化掉了,说明热是从里面传递的。


T:你观察的非常仔细,有不同意见吗?


S:我认为是外面


T:理由是?


S:我们实验时凡士林涂在外面,是外面化掉的。


T:还有别的意见吗?


S:是外面和里面一起传递的。


T:刚才有的同学把凡士林涂在里面凡士林化了,有的同学把凡士林涂在外面凡士林也化了,最后大家总结出来了热是外面和里面一起传递的。



 


拓展延伸(9分钟)


T:刚才我们研究了铜棒在里面的传递,如果是在一个金属圆盘上,热又是怎么样传递的呢?


T:有2个圆盘,一个从圆盘中心加热,一个从边上加热,谁来画一画


2学生上台画


T:刚才两位同学这这样猜测的,我们来亲眼看一看。


教师演示用蜡烛加热圆盘


T: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S:从四面八方传递的。


T:我们再来看一看在圆盘的边缘加热是怎样的呢?


教师演示


T:看到了什么现象?


S:就是从一端到另一端。


T:从那一端到那一端?


S:从加热的一端到冷的一端。


T:圆盘冷下来你看到了什么?


S:热在消退。


T:有在进行热传递吗?


S1:有


S2:没有


T: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有很多,摸摸我们的凳子看?


S:上课前是冷的,后来同学把热传递给了凳子。


T: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没有用蜡烛给凳子加热,你觉得热传递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S1:只要在有热源的情况下就可以加热。


S2:只要在有温度差异的两个物体中就可以加热。


T: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能举举例子吗?


S:偶尔烧菜,铁的锅铲会变热。


T:还有吗?


S1:喝汤的铁勺放入汤中过一会会变热。


S2:烧水的时候本来水是冷的,后来就变热了。


T: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但是我们生活中有些现象不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热传递,欲知后事如何,详见课后资料。



 


后测(3分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16:05:54编辑过]

TOP
9#

第二堂课:西湖区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翁铭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15:19:37编辑过]

TOP
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16:39:50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