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精彩,更要“学”的明白
听了全国年会上詹老师的课,感觉到了这个老师教具制作上确实有想法。但当众多老师都说这堂课好,而且获了特等奖之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个人不太认可这堂课,难以想象他是特等奖。如果这样的课能评上特等奖,那么章老师所说的真正的科学课,离我们真的太远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仍是讲授-----学生配合老师的讲授。很想听听专家是如何看待堂课的,可惜没有机会。不敢讲出来,怕自己坐井观天,不懂分寸。但闷在心里,实在不吐不快。
我看这堂课,给的评价是:教的精彩,学的空白
教的精彩
老师设计和制作有想法,有创新。比如:
1:老师前面的游戏,即三个地方画一个黑白球环节
2.学生用的模拟实验器材及其使用方法指导
3.老师演示模拟实验(得到听课老师掌声)
学的空白
说空白,有些过分,但实质上,学生在这堂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学来的。老师出彩的地方并没有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甚至有反作用。
1.前面的游戏环节设置,本意是让学生了解观察角度不同,观察的现象不同,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但是,这环节安排导致的现象是什么?是老师在问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学生答是“地球自转,”而不是老师希望的回答---月球公转。学生为什么这么答,可能是学生原有的认识,还可能就是这个游戏带来的。这个游戏如果对学生产生引向作用,那就是月球不动,地球上的观察者位置在变化,观察的现象就会变化。这不正好符合地球自转这一答案吗?
2.学生用的模拟实验器材,确实有新意,而且指导细致。但这个模拟实验的活动是最失败的。原因是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模拟?学生的回答可以表明。师问生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学生的答案是“被云遮住”“地球自转”“地球一半亮,一半黑”等,这时,老师并没有更正或统一知识。当问学生如何模拟实验时,学生说“模拟出月亮的变化“时,老师强行拉回来,说,我们就要是模拟这个现象。从以上回答中,明显可以看到,学生不清楚模拟实验的前应有的知识基础,有些不了解具体的运行状态,这时,老师出示了器材,然后指导实验。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模拟实验,科学吗?有效吗?显然不是。最后学生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模拟实验后,问学生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学生仍然说不出来,表达出来 的,与实验前并没有什么差异。老师也发现这个问题,感觉到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不“信服”,然后再出示演示模拟。可以说,这个模拟实验方法学生是不明白的,又怎么可能通过实验有所发现呢?
3.最后的模拟实验,制作确实不错,而且效果明显。充分说明了本课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但注意,这就是老师的讲授了,而不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这个环节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了前面教学的无效。
小学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主体,科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从根本来讲,这不能说是一节特别优秀的课,没有体现出探究教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