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9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空空的教学记录 [复制链接]

131#

关于的阅读的东西,你说得真好!准备把你的话也在今天的家长会上传递给家长!比我以前的具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29 14:39:39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32#

    下午有个选修课程的体验活动,我特地购买了一批车模,让学生体验一下。因为几年前进行航模社团活动,学生非常喜欢。时间还没到,教室门口已经排队有四十几个人了,远远超出了预定容量。引的几位老师都过来看。孩子们需要玩啊,玩一些没有文字、不与学业相关的游戏。


     我突然感觉,我应该开设一个班。不为别的,就为这排队的同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30 15:10:48编辑过]

享受教育
TOP
133#

以下是引用空空在2012-5-30 11:32:00的发言:

        我突然感觉,我应该开设一个班。不为别的,就为这排除的同学。


 


你这排除的同学是指的什么?什么排除?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34#

呵呵,错字了,改正了!毛主席说:知错就改,还是(   )来着。
享受教育
TOP
135#

就是啊,我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懂哈!原来是排队啊!现在算是看懂了,解惑啦!辛苦!


毛主席说“空空是好同志!”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36#

以下是引用空空在2012-5-30 11:32:00的发言:

    下午有个选修课程的体验活动,我特地购买了一批车模,让学生体验一下。因为几年前进行航模社团活动,学生非常喜欢。时间还没到,教室门口已经排队有四十几个人了,远远超出了预定容量。引的几位老师都过来看。孩子们需要玩啊,玩一些没有文字、不与学业相关的游戏。


     我突然感觉,我应该开设一个班。不为别的,就为这排队的同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30 15:10:48编辑过]

车模、航模哪里可买?我在寻找,空空可否告知?先谢了。

TOP
137#

一般的小商品市场里就有,只是质量型号需要选择。青少年宫也都有,只是价格偏贵。网购便宜,只是我没试过。

享受教育
TOP
138#

 

           杭州市“生本”培训活动的学习与反思(二)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对某些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把这种已有的了解和认识称为学生的前概念。学生的这种前概念是基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比较直观的甚至是片面感受。这些前概念很多是零乱的甚至是错误的。当新概念与前概念一致并有一定提高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反之,就很难。当学生的前概念出现错误时,想纠正这些错误的前概念并非是老师给出的概念就能改正过来,甚至实验验证的结果,也不一定能改变。


      常见的错误的前概念列举:


     绿色物体是因为它发出的光是绿色的


    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比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电流到了小灯泡,小灯泡就亮了


    静止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太阳和地球间的实际距离很远(但远远小于实际的距离)


    冰里面不含有热量


    磁铁可以吸金属的物质


   水蒸汽与冰是不同的物质


   等等


   当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生长环境的学生,头脑中的错误前概念是不同的。



    因此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前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单元的起始课上,老师最好进行一个前概念的调查。通过谈话、问题解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进行教学。童海云老师在2012西湖之春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课上,就将学生想了解的磁铁的内容列在黑板上,并(打算)作为后续教学的内容。


    学生的前概念与概念相近时,教学要简单的多,教学内容安排可以丰富一些,避免学生觉的简单而缺少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要改变学生的错误的前概念是比较难的,那么如何教学呢?


1.      以学生的前概念为主,安排教学。


能根据学生的前概念安排,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教材安排什么,教什么。而且期末的考试也就按教材来考。中和的作法是把学生的前概念与教材教学目标进行整合,这一点,确实给一线教师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2.制造矛盾冲突,给予学生强烈的刺激。


无论是教学情境或探究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矛盾冲突,让学生在现象与前概念的碰撞、比较中,发展思维,建立概念模型。矛盾冲突越激烈,思维的调动就越积极,产生的刺激就越强烈,记忆越深刻。这和我们能清楚地记住小时候偷水果或玉米的经历有些相象。


3.有效的研讨活动。


研讨中学生的相互交流、质疑,是运用前概念来分析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当前概念无法解释、说明现象时,或是探究内容与前概念不同时,学生会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直至形成比较正确的概念,以代替原有的概念。


享受教育
TOP
139#

 

          杭州市“生本”培训活动的学习与反思(三)


科学课堂上的举手与发言


     公开课也好,平常课也好,以及我的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发言,就能看出,很多的科学课堂上并不是学生为主,没有做到以生为本。


     现象一: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后,请学生发言。一个学生如果说到了预设的正确答案,那么,教师就顺势引导,而后面可能还有不同的意见,但教师们却忽略了。学生们也习惯性把手放下,因为他们也知道,这种情况下,已经表明正确答案已经出现,没有回答的必要了。


     现象二:一节课中,发言学生的人数是多少?很一些课,总是有一部分同学在回答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而且有一部分同学是比较稳定的属于不发言的序列。在小组交流研讨中及汇报时,也是如此。这些习惯,是日常课堂教学的映射。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做到了吗?


     现象三:学生发言时,都是看着教师,不会去在意其他学生的意见。即使是在讨论时,学生的目光也基本是看着教师,等待着教师的终极正解。是不是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的正解角色。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与自由,有多少?


     现象四:探究活动后,出现的结论有不同,没有得到教师预期的结论,教师匆忙地只简单问学生可能什么原因导致结论的错误,然后就给了科学家的结论。没有和正确结论相同的学生,可能连为什么错,自己的操作到底错在哪都不知道。但学生不敢与教师争执,不敢出异言。师与生发言“权威”相关如此之大,何谈以生为本??


享受教育
TOP
140#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2-5-30 17:14:00的发言:

就是啊,我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懂哈!原来是排队啊!现在算是看懂了,解惑啦!辛苦!


毛主席说“空空是好同志!”


主席不认识空空的,哈哈!

享受教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