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21#

气到牙疼

今天又是没控制好情绪,在一个班因为一个学生气到本来扁桃体或智齿发炎的口腔气到其他牙齿也感到松动的疼。
TOP
22#

2.7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11周五11.3
1.科学课前布置了咀嚼米饭或馒头的任务。展示交流了两位学生的记录,有一个图文结合,有一个记录得很详细。总结起来,他们所记录的变化是米饭变黏变糊状变小变甜。因为有说到甜,底下有学生觉得是那个同学的味觉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普及了唾液和淀粉发生反应是会生成麦芽糖的。刚好课件里面有准备咀嚼米饭不同的次数滴加碘酒以后颜色深浅的变化,也说明淀粉含量在不断地减少减少的淀粉,就是和唾液发生反应生成了麦芽糖。
2.他们平时生活上观察得很仔细。有同学注意到班主任的犬齿特别尖,有同学注意到班里某个同学会把唾液很及时的擦掉,然后提问,如果没有唾液会怎么样呢?再次巩固了唾液的作用。
3.在观察牙齿的类型对应的外形特点,数量和推测作用的活动时,就可以把作业本对应的连线题完成,也算是一种记录。
4.今天他们还是挺会思考的,基本上能把口腔的各结构及对应的作用都很好的梳理出来。
5.唯一操之过急的就是没有分享关于牙齿数量的特别发现,因为小组活动的时候有同学说他的牙齿数量是23颗,和课件里面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还有同学注意到自己的牙齿是凸出来的,没有很好的排列整齐。6.还有一个同学分享了门齿的切合面,不一定是平整的,因为他们这个年纪好像很多学生的门齿表前面都是有点小波浪形的。

9,12
周一11.6
1.通过两个班的对比发现在观察牙齿的活动之前要先引导他们通过图片里不同牙齿的形状先能对应起三种牙齿的名称,再让他们去观察三种牙齿的形状,是为了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分别有有几颗。
2.一开始的问题是谁使食物转变成了养料和能量?12班就说到了很多器官里面的组成,比如小肠绒毛,味蕾……

感觉不能说对也不能说不对。还有一个人说到了胃袋,我说没有听说过,然后班里面同学都很惊讶,我竟然不知道,我只能解释科学上人类的一般就称胃,后来课后百度一下,原来是结合胃的形状对胃的另一种说法。
3.在用手来模拟牙齿三种类型的活动中,加入一个手模拟舌头体现传递的作用。通过出题的方式提问,形状作用数量以及生活中吃某种食物来,让他们做对应的动作,从而加深印象。
4.他们基本上都会说到舌头的感受作用,感受味道,或者是异物。

14,10,13
周三11.8
1.不管是活动前先引导对应不同类型牙齿的名称和形状特点还是活动后再交流形状特点都会出现门齿数量数错的情况,有一个班在黑板上画了门齿和犬齿的形状最明显的区别还是有人数错了,数错的原因有只数下排牙的,因为分析的时候是针对下排牙。有门齿犬齿仍然分不清的,还有就是有些学生的犬齿尖得不太明显。
2.有同学说到臼齿只有12颗,是因为是乳牙的数量,恒牙才是16颗。有同学说到还有一种类型是智齿。课上解释说,今天只说这三种类型。现在想到恒牙的范围有16到20颗,那也就说明那四颗就是智齿。他们知道其实知道的很多,生活经验也挺丰富,有同学说到牙齿很久都没有长出来,然后我就抢着话说那可以去拍个片,其实有同学就拍片的经历。四年级的氛围没有二年级好,四年级就是会在底下对某个人所发表的观点不认同就要开始七嘴八舌,不会先举手,说自己想要反驳。3. 14班的特点就是说的太细有两个组为了加分就会把所知道的分散的说。10班的特点就是太死寂了,很少的人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13班有几个男生太过于嬉皮笑脸,今天刻上全程拉着脸,还有人讲一些乱七八糟的话。后面直接采取忽视那名学生突然来一句的奇怪的话语,课后还是真对他上课有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给予了一张喜报进行及时的肯定,因为积极的发言也是他的一种进步,他自己和其他同学都感到很震惊,课后,他还特意来问我了,我说今天你的确有积极回答好多问题。他们班的学生还会在活动环节,突然自己出去上厕所也是我无法理解的。

4.有会有同学说到唾液的清洁功能和杀菌功能。
5.观察到臼齿中间凹下去,有人说到了窝沟封闭。很会联系生活。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1-12 20:13:30
TOP
23#

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2周三11.8
1.课件里面的第一张关于消化器官的那张图应该换一下,因为会有学生疑惑,肝脏那些是否需要画出来,引导他们关注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是否有经过那几个器官来决定是否要画出。
2.今天用了米饭和吸管为每组里面的每个成员都准备了一根吸管,但是米饭太粘了很难从吸管里面挤下去,有的同学用了吹气有的同学用的铅笔去捅。很想在活动之后进行分析活动时的感受,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食道是否可以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食物的运输,但是这个班心静不下来活动后没有很好地展开讨论,只分析了食道的内壁光滑的特点,以及想要更好地滑下去,需要湿润来引出口腔里唾液的作用以及食物的体积要更加细小一些联系口腔牙齿的作用。
3.错误的前概念就是会觉得胃酸有也在食道里,还有小肠和大肠的顺序会倒置。

9
周四11.9
1.换了一张人体的消化器官结构图,但是口腔的旁边有其他的结构,所以学生会疑惑那些是否需要画出来?所以结构图还得再换一张。
2.模拟食道的活动之前没有具体说明如何操作,只是说要从食道的一端把馒头运向另一端。也提供了昨天有点变干了的米饭,让他们选择。活动中,他们会用很多方法,有用笔捅的用嘴吹的也有把馒头撕更加小一点,有挤压吸管的,还有想到加点水的。活动之后的交流情况也挺不错,他们会结合实际分析捅和吹是不行的,当食物变得更小,变得更加湿,会更有利于从食道的一端通往另一端。进而联系口腔里各结构的作用。挤压模拟蠕动,内壁光滑。还有学生说到饭会粘在内壁,她们也能想到办法。反之,她们会想到口腔不参与的其他情况:噎着……
3.时间上还不太够,食道的视频其实可以不再播放,食糜也不一定要认识。刚开始交流对消化器官的认识可以在她们自己先画之后。交流画的流程图时的三个同学都各有特色,有把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混在一起不明白的:他觉得有两个胃,一个输送液体然后尿尿,一个输送大便。

13,11,14,10
周五
11.10

实验前

实验后
1.刚开始还觉得他们很厉害,说出了小肠是吸收大部分的营养,后来发现其实是作业本上有对应的连线题,所以后面三个班推测各器官的作用是让他们结合作业本上的连线题进行回答。这样可以更加节省时间。但是有一个班自己结合了作业本后面短文的配图里关于消化器官里面的一些细节,所以说的很多很杂。同样为了节省时间,后面两个班没有让他们在课上进行右边学习之后消化器官图的绘画。
2.今天的重心放在先自己画再展示他们的前概念之后,出示消化器官图,让他们进行名称与对应器官图片的连线(第一个班的时候本来是让学生上台指认,然后那同学就用了连线的方式,这个挺不错的)继而让他们去分析图片的形状特点,根据形状特点来推测各种器官有着怎样的作用。11班容易用生活中动物来与各器官的形状进行联系什么大肠像虫子啊,胃像胎儿。他们都观察到大肠的褶皱,很明显比小肠要深。今天的班都观察到了小肠和大肠相比他有细和长的特点,大肠是粗和短。
3.模拟实验
(1)小肠
因为他们观察到小肠是团在一起的,然后弯来弯去,正好为后面的模拟小肠长度留有契机,三根2米长的软尺用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然后从一个团把它拉直刚好是一个教室的长度是最震撼每一个班的学生的。
(2)食道
今天的模拟食道的材料,除了有吸管,还有软管,所以他们分析食道应该不仅是光滑的还是软软的。食物材料不仅有软的馒头(今天的馒头是混着蔬菜汁的绿馒头,她们还以为是变质了,警惕性很高),还有昨天的已经硬了的馒头和米饭。所以活动之后,他们不仅从食物的大小,还会从会从食物的软硬进行分析。今天他们还说道,如果太硬太尖锐的还会划伤食道,所以就有了鱼刺的拓展被鱼刺卡住的时候吞米饭是不合理的,以及粘在食道的食物该如何让他下去,他们想到了么用手去挤压模拟肠道蠕动,帮助食物下咽。卡在食道的饭团用水冲即喝水的方式,但是有人考虑到水是否会被食物所吸收膨胀而堵得更牢,但又资料说水从食道到胃里只需要1秒钟的时间,所以这是一个有争议的点,其实可以通过做模拟实验的方法用上水以及软馒头看一看是会吸水膨胀,还是水直接更快的速度从食道滑下去。也有说到咽口水也具有润滑食物的作用,方便食物在食道的运输。
有学生说到将吸管倾斜,比竖着的时候会更难运输。所以就拓展到躺床上的病人更适合吃怎样的食物(稀薄湿润细碎)最震惊我的活动发现是食物通过食道前后没变化也就说明没有消化功能。
(3)胃
的模拟实验,因为时间原因采用视频的方式,然后他们的关注点就是觉得很浪费食物,这个观点可以说是好的。但想想他们平时午饭满桶的菜汤的食物倒掉,所以我觉得的确对别人总是严格。本想说一下那些食物也可以用来喂养其他动物,时间原因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当看到食糜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很恶心。
4.有同学还说到食道蠕动的快慢也会影响食物的传输,然后我把问题抛还给他希望他通过课后调查明确蠕动速度是否会变化?5.很多同学会说到盲肠和十二指肠,因为我不能具体的介绍,课上只说先掌握主要的消化器官。百度之后,发现盲肠的确属于大肠的一部分,他是大肠的起始段,十二指肠则是属于小肠的第一段。
因为图片里面有肝脏胆囊和胰脏,当班里面没有同学能普及的时候,我大概和他们稍微说了一下,作为了解。
6.实验时还可以发现会有一些同学把馒头挫成条状。他们也有说旋转的搓吸管可以使食物更快地通过,但联系生活,实际觉得用搓的方式其实不合理。
7.很多时候我自己还得再慢下来,不要太紧绷,给他们多一些反应的时间。










以为吸管没用了
结果班里的小朋友把它们搭成了长条金箍棒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1-11 21:43:11
TOP
24#

奇奇怪怪的年纪

1.要记住他们只是小孩子今天在14班有个学生,因为我没有请他来发言(其实前面已经请他发言过好几次了,),他生气地把科学作业本放在地上踩,那时心里是郁闷和生气的,但是我没有爆发,只是说明我请另一个学生的原因,是因为他真正的做到了端正的举手而且我也提到把我教的科学课堂最本放在地上踩也就是把我的脸放在地上踩,但是我不生气,因为素质有高有低,但是现在想想应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我是大人啊,他是小朋友。活动的时候他也想通过不参与活动来引起我的关注,我只是提醒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后来他自己想通了,有再次举手,而且更好了,所以我也有后续再请到他进行发言,所以有的时候事情的处理不必要太刻意。
2.他们不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孩子
今天发现一个女生的课堂作业本上在人体轮廓图上画下了这样的男女性区别图。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是那种上课也不认真,提醒多次也不太认真听的女生,我只能说她适合学艺术派。明确这里是画消化器官图啊,不是人体结构,所以让他把原来所画的擦干净。
TOP
25#

第二单元小结

9,12周一11.13
1.学生易错点:根据题目填写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器官名称容易弄混。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对柱状图的数据分析,呼出的空气比呼入空气含量减少的是什么气体?(后面两个问题,明明前面刚分析完,还是有人答错说明在前面讲解题目的时候没有认真听。)各器官具体的作用还得加强记忆。2.分析题目时有进行拓展,比如冬天感冒容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更加大。不过把支原体肺炎说成了支气管肺炎,我自己也挺无语。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1-13 21:22:53
TOP
26#

3.1让小车运动起来

9,12周一11.20
1.关于如何让小车停下来,他们的方法有很多。想着让他们自己通过活动去感受哪个方法会比较好,但是呢不是用手在桌子边缘拦截的话会对实验影响很大,所以在活动前应该就让他们分析明确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因为活动时观察到,有的小朋友拦截的位置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2.因为活动是在教室进行的,所以在活动前一定要先明确把桌面清空再进行。
3.活动时,他们松开手也会不小心给小车一个向前的推力。
4.因为忘记带课件,所以就这样通过说的方式对某些环节还是会有些模糊。强调过一个个增加知道小车动起来以后才是多个多个,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同学就把活动记录的第一小题用了几个垫圈时小车动起来给忽略掉了直接记录在表格里面。
5.他们并没有学习过平均数,怎么求。再取平均值时他们一般选取的是中间数。
6.学具箱里的垫圈比较重,所以都是一个垫圈,就使小车动起来了。有一个组说一个垫圈无法动起来,另一各组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说是因为铺在桌面的桌垫把轮子卡住了。

11
周二11.21
1.有课件出示活动的步骤并强调了每次起点和终点的位置要相同,但活动情况不乐观,说明还是需要弄一个视频进行补充。
2.同样的桌面,但是有的组还是需要两个垫圈,才能让小车动起来。
3.拓展环节还是来不及开展。

10,13
周三11.22
1.在介绍完操作步骤以后通过一个视频来加深印象,他们会学视频中放一个木块来挡住小车的方法,选取一个物体去挡住小车。
2. 1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够。活动前强调的多个多个增加的方法一到实验还是会有很多小组是一个一个的去增加。
3.活动前分析过棉线的长度要接近桌子的高度,但是实验室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去调节棉线的长度。
4.因为没有准备好昨天的那个小垫圈,所以光口头讲讲,他们好像不太明白,拉力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拉动小车。
14周四11.23

1.实验的时候还是得每组巡视去检查棉线的长度控制。尽管强调多个多个增加有规律的增加垫圈。实验时,还是有不成比例的增加数量的情况。
2.活动时间10分钟恰如其分,今天除了个别同学还都挺投入的,关于组内的分工一个小组有点不愉快。
3.从作业情况可以得知,虽然有强调,如果我换的是重力更小的垫圈,他们推测小车有可能就不会运动,但是选择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只要有拉力小车就能运动。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1-23 20:31:20
TOP
27#

3.2用气球驱动小车

12周三11.22
1.没有介绍小气嘴,所以基本上没有组去研究气嘴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但是他们有进行分析,觉得气嘴越小那么漏气的速度变慢,行驶的距离也会变远。
2.有小组研究了改变小车的轻重,通过把绿色的板移除。发现小车变轻运动的距离就越远。打的气越多,小车运动的越远,这一点是他们都能得出来的。
3.活动前只强调了软尺要卷好交回来,但是装气球气嘴的材料包就乱成一团了。
4.有一个组很聪明的,先量出一块地砖的长度,然后通过数地砖的方法来测量距离。
5.给了15分钟的时间很充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是没有完成活动记录的。

9周四11.23

1.一开始就有学生说到了出气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也知道了,反冲力就是一个返向的推力其实后面再出示相关的课件显得没那么必要。
2.因为没有交作业,所以取消了实验环节,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进行半节课的时间就结束了新课。视频的弊端在于同样都是小孔,但是10筒空气小车所运动的距离差距还挺大。
3.在推测怎样可以使小车运动的更远时,他们说到了小喷嘴大气球多打几桶空气,车身减轻一些地面更光滑一些。视频里面可以发现实际是大喷嘴可以运动的更远,为了履行诺言没有给他们完成检验一开始的推测是有点遗憾的,让他们自己课后用自己学具袋里的小车进行检验。
13,11,14,10
周五11.24
1.不同的班有不同的特点。13班的脑子特别好,在问及怎样可以让小车行驶的更远时,除了常规的吹大气球改变气嘴的大小选择平滑的地面,还有说道改变轮子的大小以及车头的形状。当时没想到其实粗糙的平面,只要摊一件衣服的地上就可以了。
2.虽然强调先测一个基础的状况之下,小车运行的距离,但还是会出现同时改变两个条件的小组,以至于很难下结论,有的组的车身变轻运动的距离更近有的觉得是小气嘴,可以使小车运动的更远。作业本上的记录单,还是应该好好的再设计一下。
3.打气真的是一件很耗时的事儿,虽然上到后面的班强调过,最好是三个同学配合,但还是会出现在打气上花费很多时间。
4.一开始讨论气球松手之后会怎样运动,他们都是会想到胡乱飞。一个同学就提到那为什么火箭不会胡乱飞通过对比他们自己知道因为气球是软的气球嘴那里不固定。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1-24 20:59:03
TOP
28#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9,12周一11.27
1.从他们的回答中:橡皮筋会变薄变细,手会感觉到疼,紧绷的感觉,可以知道平时拉橡皮筋观察的还是很仔细的。
2.学具箱里的车軸前后安装反了,所以得一个个的重新调整。活动时学生疑惑明明说好往后旋转车子才会往前开的。为什么是往前旋转?因为旋转的时候是从车子的底部正对着我们旋转的,如果从车的上方看下去,其实是往后旋转的。

3.如果要想每个小组都测完的话,20分钟是要的。
4.视频里的测量距离的方式和课件是不相符的会引起小朋友的疑惑。
5.有出现橡皮筋缠绕圈数少的比多的,反而距离更长的情况。有学生注意到是被风吹动是影响到了。也就说明了多次实验的重要性。
6.有同学关注到静止不受外力的弹簧,并没有产生弹力,这一点很不错。还有往弹簧上挂钩也有人能想到达到一定的情况,除了可能会断掉,还有可能是不再被拉长,因为到达了一定限度。
11周二11.28
1.从他们的记录中,虽然都能得出随着橡皮筋的圈数增加小车运动距离变远,但是即使增加的圈数一样,不同组的数据会有所不同,然后有的增加圈数更多比圈数增加更少的小组距离近。



2.他们还没有学习平均数,所以求起来很费劲,有的直接把三个数加起来就填成平均数,干脆就让他们直接取中位数。
3.虽然明确了如何绕橡皮筋,在交流注意事项的时候也有同学说到不要从后车轮轴的上方拉过去,活动时,还是有小组不明确勾在车尾的橡皮筋如何拉到前车轮车轴套。
4.大概要12分钟,还有一个小组没完全完成实验。所以问题在于他们还没有真正进行小组分工没有配合的很好。
5.这几个班都有要求圈数应该要成倍的增加,但今天听到他们说像挂垫圈一样,135的规律增加,其实也可以,不应该否定他们的。
14,10,13周三11.29

1.交流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他们有着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上台演示有一些费时。而课本上是直接出示步骤让他们进行阅读的。所以最后一个班没有进行讨论。
2.强调了分工合作。还是会有一个人在转动橡皮筋,其他人就看着他在转的情况。
数圈数虽然说到看卡槽的位置,再一次旋转到最初的位置时算一圈,但是我觉得他们还是会数乱掉,还不如直接看车轴上的圈数-1。
3.活动时发现,有的组在小车跑的太远的时候就会进行一个估读,不会去实际的测量。被别人阻碍到小车不在前进,然后又重新测量就比较费时,所以组间距离应该要拉得更加大一些。还有同样的圈数不同组之间差距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有的组不是从车上方穿过去到前车轴或从后车轴的贴近车架中间穿过,而是绕过车轴再卡住轴套上这样对车轮就造成了一个阻力。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1-29 21:11:03
TOP
29#

3.4弹簧测力计

9,14周一
12.4

1.学具箱里的条形盒测力计,其实很难调零。属于简易版的不够专业。所以有的组的回形针能测出数据,其实最大测量范围是五牛的弹簧测力计是测不出回形针的重力的。在问及如何测的时候,除了选用更精准的测力计,还有人说用整十倍的回形针再计算单个的回形针,还有将有示数的物体和回形针一起挂再减去有示数的那种物体就可以得到回形针的重力。有人说到过电子秤,但那个是测量重量和力不能划等号。测力计右边的克力忘记跟他们说了一牛等于100克力。
2.在交流时,可以发现其实他们关于弹簧测力计还是有前概念的,有些人已经使用到过了。
3.活动时间7分钟,其实有点多,可以稍微缩减一点,这样后面关于生活中的弹力就可以研讨的更充分。他们关注的其实很仔细像蹦床的一圈是弹簧当人在上面弹跳的时候会将弹簧向下压弯曲变形。
4.从作业情况来看,读数还得花更多的时间。
5.在介绍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后,其实可以请学生演示,而不是老师自己。



用纸做了袋子称橡皮
11
周二
12.5
1.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总能给你惊喜。活动前忘记说测量比较重的物体应该放在桌面再慢慢抬起来,活动后说起测量比较重的物体的办法,有人说到了可以先放手上,再慢慢抬起来。2.说到在使用时观察到的弹簧的变化,引出原理是受力大,伸长长,有学生说到太轻的话看不到伸长,应该总结的是现象不明显。关于原理,虽然板书,但她们作业还是写不出来,说明还是得让他们说。
3.因为弹簧测力计其实并不是条形盒式的,而是最简单的平板式,无法抽动调零,在班级里引导用相减法。但还是有小组能测出回形针的重力。小车也不一定是0.4牛。但展示的三个人,两样共同材料的差值都是0.3,也就说明读数是没问题的。


14,10
周三
12.6
1.这两个班是完全在发言方面相反的班级。前者我没有提问,就老是有很多人举手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后者我给再多思考时间还是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所以在十班还有剩余的时间情况下,再次说了一下,平时积攒的星星可以到我这里换取奖励。等到下一节课观察一下举手发言的人是否会增多。
2.两个班都有出现测量出回形针的重力是0.01牛,在活动时去看他们的测量发现挂上回形针,弹簧的确会稍微动一下。然而也有些小组是说0牛,为了引出对于重力特别小的物体,可以用更精准的测力计,或是挂更多的数量再求单个的重力,所以说其实用我所提供的弹簧测力计时无法测出一个回形针的重力的。也有测出来说是0.1牛的,分析原因的时候有人提到没调零直接被该组反驳,然后又说到可能是没拿稳,抖了一下这种情况,所以让弹簧发生了震动。
3.十班的数据情况挺复杂,好像有测出小车是一点几牛的,但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进行分析,这个组应该是读数出现了问题。
4.两个班都有对克力进行介绍。前面一个班是因为刚好有学生提重量和重力有怎样的关系,我就开始分析在弹簧测力计上其实有两个单位。刚好可以解决作业本上鸡蛋的重力问题,因为之前在学习膳食宝塔时候有说过一个鸡蛋大约50克的重量。但不要直接授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弹簧测力计上还有克力的存在会更好一些。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2-06 21:24:28
TOP
30#

3.5运动和摩擦力

13,12周三
12.6
1.课件的排布不够合理,因为两个班连着上,所以也没有时间进行调整,只能省略中间的那几张,然后跳到后面去。
2.上课之前很纠结实验的步骤是否要让他们自己先思考,发现如果让他们先思考的话时间会很紧张,所以可以通过直接阅读书本中的步骤来了解如何进行实验活动。而且也不应该让他们去重复,我在旁边演示。可以直接说注意事项,从而为后面生活中的增大,减少摩擦力的事例腾出更多的时间。
3.生活中的摩擦力,他们其实也观察的挺细的,比如手指的指纹,飞机场的托运物体的那种传送带。还有学生说到飞机场也有像滚木一样的操作,我是没有看见过。
4.数据分析的时候情况非常的多。有两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用桌面本身而用桌垫的,反而摩擦力更大,但是书垫明明是光滑的,有同学就分析了,可能是因为上了美术课之类的颜料有遗留,所以就会有所阻碍。刚开始的与桌面摩擦就有人说到垫桌垫的时候感觉受到了阻碍更大。而另一个班刚开始的摩擦活动是说的都是发热啊,冰凉啊之类的感受。还有一个同学说有一个组的数据特别奇怪,滑动和滚动都是一个垫圈,他们分析应该是他们所选择的是书架的旁边的桌面特别光滑所导致的。也就说明准备一个粗糙的平面对实验更有利。在活动时还有一个同学和我分享他们组安上车轮以后可以直接滚动。他的分析,因为棉线和回形针本身就有重力。
5.13班因为提前安好了轮子所以测的时候是测滚动再滑动,而且没有让他们阅读书本资料,所以对步骤其实他们还不够明确,特别是一些注意事项:什么时候记录垫圈数量,有的组会出现在同一种情况下,小车动了还不断地增加垫圈数量研究快慢。不过滚动的速度的确比滑动要快,这一点他们在讲发现的时候分析的也是有道理的。

11, 9

周四12.7

1.11班半个班请假,一开始的状态就没调控好。感觉实验步骤也很难引导。垫圈和拉力以及摩擦力的关系,有捋得很别扭。

2.9班出现很多奇怪数据:光滑的桌垫比粗糙的桌垫所需要垫圈的拉力还大。在他们班还带了一下公式。就觉得好不可思议。

后去看,还真的需要七八个垫國才能滑行。不过,同一张桌垫用湿布擦了就会变少。

是那张桌垫太粘了?手摸上去也还好啊!因为使用作业整理课的30分钟时间上的,后面生活中的摩擦力以及 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只能课件展示让他们通过自行阅读的方式。

10

周五

12.8

1.事实证明奖励政策在这个班还是不能调动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2.活动前对实验步骤的讲解,从活动记录单反馈中有好几个小组的数据奇奇怪怪,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小组是没听进去的。说到只要运动起来就可以记录垫圈数量,但是有小组还是很执拗的,在探究垫圈挂的数量和小车快慢的关系,这不是跟第一节课重复了吗?所以我就说他们组没有按规则来行事,他还要跟我争执。

3.用了10分钟,还有小组没完成活动,也说明了,分工合作还不够充分。

4.有一个组在教室的一块粗糙的布上进行实验,没装轮子前三个垫圈就能让塑料板运动,用了五个以上的垫圈还是没有让装有轮子的塑料板运动起来,他们分析是因为轮子和塑料板自身相比,反而更加粗糙了。但后来他们发现是轮子卡住了塑料板,弄顺滑了以后一个垫圈就可以使他动起来。

还有一个组拿到的装有轮子的塑料板前面的那个棉线是穿在车轴中的,一根棉线变成了两个的会合,这样对数据也会产生一下,然后临时帮她们重新绑成一根。

5.活动前的提问怎样可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他们的思考方向都是比较快慢或者是所用时间的多少。很难想到通过观察垫圈的数量。

14周一12.111.活动结束之后的研讨特别精彩,他们说出了滚动能使运输货物更加轻松,也就是省力,而且一开始说到了用上滚木或轮子能更加方便。

311

211

212

312

四组数据的分析发现其实用吸管做的滚木摩擦力更小,因为吸管是光滑的啊,轮子表面其实有花纹会相对吸管来说粗糙一些。

2.在普及气垫船的时候,有同学补充到气垫船就像充气城堡一样,需要不断地往里面充气,在船尾会有一个像螺旋桨的东西。

最后编辑鱼?? 最后编辑于 2023-12-12 20:17:3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