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实验小学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七届“奇思妙想”科普节 暨参加上... [复制链接]

41#

科技小论文

——苹果的秘密

“这苹果可真美味!”
我品尝着鲜嫩多汁的苹果,“呀,我怎么忘记了呢,
还要给妈妈买盐。”
我随手扔下苹果,跑到楼下买回盐,回到家,看着那放在茶几上的苹果,我惊呆了,那苹果慢慢变成深黄色。“奇怪,原来苹果还好好的,
怎么去了一会儿就变成这种颜色了呢?”我打开电脑,查找苹果变色的秘密。

哦,
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苹果里有一种有机物,叫鞣酸,在用刀切苹果时,
苹果面的鞣酸和刀产生了化学反应,从而将墨黑色的鞣酸铁覆盖在苹果表面上,
苹果才会发生变色之后水分缺少的原因。当然,引起苹果变色原因的其实是氧化酶,
苹果去皮后,时间久了,空气长时间遇到果肉,氧化酶便催化,苹果中的营养成分、有机物质也便会逐渐吸收。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将信将疑,
决定做一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原因是对的。我重新拿了
个苹果切成两半,放在柠檬水里(①号),还有一半放在桌上,不动。(②号)我倒要看看是①号苹果胜利,还是②号苹果胜利呢?

过了10分钟,我去观察①号苹果,
发现①号苹果浸泡在柠檬水里没有任何变色的状况,而②号苹果,已经隐隐约约露出橙色,剩下来的时间里,我每隔 15 分钟来观察一次,过了30分钟,那②号苹果已经变成淡淡的咖啡色,而①号依旧是肉白色,没有一丝变化。

做过实验之后,我确实地明白相信了苹果变色的原理,从一个小小的苹果当中就得出了如此繁多的结论,原来苹果变色的原因就出现在氧化酶和鞣酸的身上。

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奇迹般的发现,我们看到的,发生过的奇异现象不正是科学吗?那就让我们留心观察,细心思考,发现更多的科学吧!




实验小学
三(4)班


罗圣杰

TOP
42#

空气压力的秘密



实验小学三(5)班
马戴泽


指导老师:叶萍

有一天,我和爸爸在讨论一个问题:空气有压力吗?我想着,气体既不能看到又不能触到,随风一吹就流动了,而我们又天天生活在空气了,它难道它还有什么压力可言吗?我肯定说出了我的答案:空气没什么压力。爸爸笑了笑,轻轻地说:“我认为空气是有压力的,要不咱们怎么打个赌吧,谁输了谁就负责洗一天的碗,怎么样?”我很自信、爽快的答应了。

于是,爸爸拿来一个拳头大小的玻璃罐,属于口小,腔大,透明,罐口略外翻的那种。他先将罐洗净擦干,并露出自己的腹部,然后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用钳子夹着一个沾了酒精的棉花球,在蜡烛上点着棉花球,并迅速将着火的棉花球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倒扣在他的腹部。接着爸爸说:“你能不能将这个罐子从我肚子上移走?”
我首先用一只手,用力拉了好几下都没拉下来,随后我用两只手握着罐子用力气拔,持续了几分钟,可怎么就是拔不出,都急得我一头大汗了。这时爸爸笑着说:“怎么样,小力士不行了吧?”

爸爸给我解释到,这种现象医学上叫拔火罐,其原理就是利用空气的压力变化来完成的。当着火的棉花球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时,罐子内已经形成了负压,由于周边密封着,加上大自然中的空气,所以就拔不出。“那就拔不出来了吗”?我很紧张的问道。

爸爸笑着用手指在罐口边轻轻压了一下,当出现一个小缝隙时,火罐很容易就被取下来了。我好奇地看着并思考着这件事,以至于连打赌的事都给忘了,愿赌服输,哎,没办法,明天的碗该我包了!

然后,爸爸又从科学的角度给我讲了一遍,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

空气压力(又称空气压强)指空气垂直作用在空气微团表面或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力,单位为帕(Pa)。

地球的周围有一层空气——大气。空气的分子非常活跃,由于地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地球表面的空气不会向宇宙空间跑掉。在大气内空气分子的数量越靠近地面越多,越离开地而便越少。在低空,分子数目减少,温度也降低,大气的压强也逐渐减小。

当空气流动时,分子的活动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所以气体的压强也有变化。气体流动时,在流动的方向所有的空气分子会有较大的冲击作用,压强也就加大。        

这种由于气流流动而形成的压强称为动压强。在大风天感到的风力就是空气的动压力。当气体向一个方向流动时,气体分子向其他方向冲击的平均力便相对地减,作用在平行于气流方向的物体表面上的压强称为静压强。这就是说,气体流动时速度越大,动压强便越大而同时静压强越小;反之,速度越小动压强便越小而静压强越大。气体不动时,静压强便最大。

空气是有压力的。它时刻都对我们周围的一切东西施加着压力,包括我们的身体。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证明空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材料和用具:气球、漏斗

实验步骤:剪一块气球胶皮,将它紧紧地绷在一只漏斗的大口上。你从漏斗的小口处吸气,注意胶皮发生的变化。然后,使漏斗朝着上、下、左、右不同方向,重复这个实验。

你会看到:当吸气时,胶皮向里凹的;无论漏斗朝着什么方向,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使胶皮里凹的,正是空气压力。

当你吸去漏斗中的一部分空气时,胶皮外侧的空气压力就会大于内侧的压力。因此,胶皮被压向里凹。漏斗朝不同方向的结果都是这样,说明空气在各个方向都有压力,而且大小都是相等的。

科学家们用实验证明:在海平面上,1平方厘米的面积,空气压力大约为10牛顿。

虽然输了打赌,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长了见识。

  



TOP
43#


神奇的“巨无霸”激光打印机

三(5)班
张亦青

指导老师:叶萍

你见过打印机吗?你看见过巨大无比的打印机吗?你想过能打印笔筒的打印机吗?

我看见过家里的打印机,四四方方本领也不小,能打印文章,还能打印照片,在我看来很是神奇。可是,妈妈说,有比它更神奇的打印机,能打印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

你信吗?我信!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探索奇妙的科学吧!



我画我创我做主

暖暖的阳光照进书房,抬眼望去,金灿灿的睁不开眼。这一天,我和妈妈有个约定,要一起来去打印一个“特殊的笔筒”。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在白纸上画起了笔筒。妈妈告诉我认真想一想,从形状、样式上都可以创意无限。今天我做主。

我想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笔筒。今年是我们的祖国建国70周年,阅兵大典上每一位战士都昂首挺胸,铿锵有力地走过天安门,我要把天安门画在我的笔筒上,因为我要把祖国牢记在心,不忘使命,做一个有用的人。我还要把长城画进我的笔筒,因为我要像长城一样刚强,长大后去保卫我的祖国。

一边想,一边画,不一会儿,“天安门笔筒”画好了。

走进神奇“印”工场

我走在一间宽敞的教室里,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教室,这是一个操作实验室。这里有一台巨大的机器,正在不停地工作着。我惊奇地发现,机器的一支巨笔正在木板上写字,画画。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屏住呼吸仔细地观察,直到巨笔不动了才松了一口气。

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我和妈妈约定的神秘实验室——创意打印工场。这是妈妈的学校,听妈妈说,这是他们的创客工厂,可以设计各种不同形状的作品,只要你有创意,什么都可以打印。妈妈告诉我,这里有位了不起的老师,他能教我打印定制笔筒。我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等待着陈老师。


激光打印的过程

陈老师是个帅气的大哥哥,很年轻,妈妈叫他“华仔”。他让我在电脑上画画。我很疑惑,因为我本领太少,还只会简单的画画,那样密密麻麻的线条我根本就不会,可是我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多学习,才能更快更好地在电脑上画画。在陈老师的帮助下,我的白纸一下子跳进了电脑,电脑版天安门画好了。

                              

在妈妈的引导下,我还给笔筒画上了一些字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祖国70周年华诞。”我以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向祖国妈妈献礼。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笔筒,但是神奇的创意是无限的,我兴奋地跳跃着,期待下一刻的精彩。

第一步:绘制图纸。(已完成)

第二步:打印机设置。我的身体紧紧挨着机器,听陈老师介绍按钮,原来,这是一台激光打印机,用激光射在木板上,巨笔按设计图画画,直到激光射穿木板。哇噻,激光的光芒,射得我睁不开眼睛。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巨大的机器已经用激光在木板上刻下了我们的首都——天安门。

第三步:组装零件。我把那些激光射穿成形的图案都拿了下来,放在了我的小桌子上,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拼起来,碰到接口处需要拧螺丝的时候,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的。于是我叫来爸爸和陈老师,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终于把它做成了。

第四步:细部打洞。陈老师用打洞器,在天安门笔筒上打了几个小洞。然后。我把一颗颗固定螺丝放在螺丝尺子上,转动、拧紧。一个我亲手制作的天安门笔筒出现在了小桌子上,我高兴得心里乐开了花儿。


    

    

    


激光打印的奥秘

后来我们又一起制作了三个小白兔造型的手机架。小白兔的耳朵笔直地竖在那儿,好像在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这是一次奇妙的科学旅行,我不仅学到了激光打印的知识,还跟着一起动手体验了一回,超过瘾!巨无霸激光打印机,让我的世界变得更辽阔,更充满乐趣了。陈老师让我给自己设计一个中国结,上面定刻了我的名字,张亦青。

哈哈,我真的很开心,感谢那台巨大的机器,让我有了第一个自己设计的刻有我名字的印制笔筒。天安门在我心中,我心中有个天安门。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嘹亮的歌声突然飘进我的耳朵,记得读中班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天安门广场,那么庄严,那么威武。

我要珍藏我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探索神奇的科学奥秘。

TOP
44#

风是怎么形成的?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吸尘器”。它由一个电源(二节电池),一个马达,一个风扇,和一个可乐瓶,一些连结线组成。我先把电源和马达用电线连好,安装好风扇,把这些固定在一个小木条上,把可乐瓶的二端剪掉,留中间部分做机身。瓶子的一端用网罩上,有网的这一端紧靠风扇,网的作用就是隔离吸进去的纸不会碰到风扇。这样,一个简单的吸尘器就完成了。我试了下,“吸尘器”还真能把一些小纸片吸到瓶子里去。

看着这台小小的“吸尘器”,我想了很多,用风扇的转动抽风,形成了机身两端的气压差,造成空气流动的风把纸吸了过来。那大自然中的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苦思冥想,也没有答案。只好去问妈妈。妈妈帮我查了资料,我才明白:风是由气压高的一侧空气向气压低的一侧流动形成的结果。

那空气又是如何流动起来的呢?

1.太阳:阳光照射加热了空气,使空气产生动能,因为加热不均匀,直射的地带升温较高,斜射的地带升温不足,产生了压力差,从而驱动空气由较热的地区向温度较低的地区流动形成风。海洋就像一面镜子,反射阳光至空气中,直接加热洋面的湿气,使得升腾的热气滚滚上升形成强大的热带风暴,从海洋吹向大陆。

2.火灾、地热、温泉和火山爆发:加热局部的空气,造成热气流动形成局域性的风。

3.气体分压差:不同气体分压的改变促使空气流动。例如,氧气制造较多的白天,氧气会因为其分压差而流向氧分压较低的方向。二氧化碳在晚上的分压较高,形成晚上流向二氧化碳分压较低地区的驱动力。

4.低温寒冷:冬季的极地(南极和北极)地区阳光照射很少,非常寒冷,温度很低,使得空气扩散的动力降至最低,与热带地区的空气温度差加大,增大了促使空气流动动力的压力差。

5.人类的碳排放活动:加热所在地区的空气,促成空气流动。

6.地球自传效应:大气层被地球引力吸引随着地球自转而转动,但是空气因为惯性有转动的滞后效应,不同地域空气的密度不同导致了滞后效应不均匀,产生了空气运动的压力差,从而产生大气扰动形成不规则的风。

7.月球的引力:不仅引发海洋的潮汐现象,其实对于大气也造成“潮汐气流”。

原来,大自然中的风是由这么多种力量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




三(6)班 胡 畅

TOP
45#

神奇的梳子

  星期五的选修课上,俞老师教我们剪花朵。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彩色纸和剪刀,认认真真地剪了好多花,有粉的,白的,蓝的。剪完后发现地上有好多小碎纸片,我弯下腰一张张地捡。

这时姐姐凑过来说:“菲菲,我给你做个小魔术。”只见她把梳子在毛巾上反复摩擦几分钟后,将梳子放到碎纸片上方,但没有接触到纸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纸片纷纷被吸到了梳子上,但是过一会儿,纸片又纷纷从梳子上掉下来。我百思不得其解,赶紧来到书房查找资料,经过多方面的查寻,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梳子在毛巾上摩擦几下,就带上了静电。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梳子就吸住了纸片,梳子吸住纸片后,梳子上的一部分静电就会转移到纸上,这样纸片就带上了和梳子同样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纸片最终又从梳子上掉了下来。

啊呀!原来我不了解的东西那么多,科学世界真是神奇,我要努力学习。    




实验小学三(6)班

徐雨菲

TOP
46#

白玉蟹的生活食性探秘


上虞区实验小学三(7)班  倪智渊   指导老师:王月飞


    一、简介白玉蟹
说起白玉蟹,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作为祖籍是虞北地区的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吧。它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特有的一种海水蟹,个头比淡水螃蟹小,生活在上虞的海涂边的泥洞里,因为这种蟹的大钳洁白如玉,因此得名叫白玉蟹。白玉蟹可做成各种美味的佳肴,如香炒白玉蟹、醉白玉蟹等。只要你尝过一次,就会回味无穷!如此可爱又美味的特产,我得好好研究一番。
图一:

二、观察对象的由来
为了更直接地观察白玉蟹,国庆节期间我和爸爸来到沥海的杭州湾与曹娥江交汇的浅滩捉白玉蟹。我们穿过一片芦苇荡,淌过一个个小水坑,到了江边的滩涂上。我先用脚试了试,觉得水不深,于是我就大胆地下海了。我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拿着水桶,来到了一片水草地,期待着白玉蟹的现身。我翻开滩边的石头,突然间一个个洞穴映入我的眼帘,咦,会不会是蛇洞呢?突然一直小螃蟹飞快地从我脚边跑过,我喜出望外,哇,终于看到白玉蟹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向白玉蟹,但一不留神,它就从我的脚边溜走了,我继续沿着它的踪迹追赶,终于用手按住了它,但它却用有力的钳子夹住了我的手指,我顾不得疼痛,连忙把白玉蟹放进水桶,慢慢地积累了抓白玉蟹的诀窍:快、准,没过半个小时的功夫,我们抓了几十只白玉蟹,凯旋而归。
图二:

三、构建白玉蟹的生态系统
白玉蟹虽然抓了不少,也素有沥海白玉蟹这一美食的说法,但是我还是不忍心吃它。我打算把白玉蟹养起来,怎么样才能养活这些白玉蟹呢?爸爸跟我说,白玉蟹是咸水蟹,需要有原位土壤环境才能养活。我马上铲了一些海边的泥土,又准备了一些水草,并且放置了几块石头,也取了一些海水,准备配置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我给白玉蟹规划了住宿区、玩耍区、游泳区、餐饮区等功能区块,准备好好研究白玉蟹。
图三:

四、研究白玉蟹的食性:
白玉蟹有了养殖生态区,它们马上在泥土里打洞安家了,他们打洞的技术可高级了,洞壁整理得非常光滑,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它们要吃什么才能不会饿肚子呢?我查遍了图书馆的书库,也请爸爸妈妈帮我百度了一下,可是关于这种小生物的生活食性,目前还有待研究。
图四:

我苦力地思索着,并偷偷地观察生态系统里的白玉蟹。咦,天黑以后白玉蟹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水草根呢,白白的根看着像甘蔗,很好吃的样子。原来白玉蟹喜欢吃水草的根啊。大概过了3天左右,生态系统里的水草根就吃完了。白玉蟹该饿肚子了,我又问了爷爷,爷爷说可以用家里的鱼饲料试试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往生态系统里倒了一点鱼饲料,待我走开后,我又偷偷地躲在门背后观察生态系统里的白玉蟹,一只白玉蟹慢悠悠地从洞里爬出来,用大钳子钳了一颗鱼饲料放在嘴边尝了一下,突然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大概20只螃蟹一餐可以吃掉2克左右的鱼饲料。除了水草根、鱼饲料,白玉蟹还喜欢吃什么呢?大概过了15天左右,偶然的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带回来了几只虾,咦,螃蟹到底要不要吃虾呢?我把虾丢进了白玉蟹的生态系统里,这次也跟我预想的一样,白玉蟹飞快地从洞里跑出来,跟百米冲刺一样,几十只白玉蟹一起抢夺虾。它们先从虾的胡须开始吃,很快狼吞虎咽地吃掉,接着吃虾脚,最后才吃虾头。对于吃不完的虾,白玉蟹们好像有专门负责保存食物的队员,负责把吃不完的虾埋到土里保存起来,像一个天然的冰箱。白玉蟹真神奇啊,原来他们都是有分工的,就像蚂蚁团队一样,是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
图五:

通过近20几天的观察,我发现白玉蟹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而且它们的食量比较大。
TOP
47#

“轻松挤”诞生记

绍兴上虞实验小学三(8)班
范子妍

题记:

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冈察洛夫

“范子妍!跟你说过多少遍啦,挤牙膏从最底端开始挤,每次你挤牙膏都图方便从中间开始挤,你不知道这样底下会积留好多牙膏啊?物尽其用知不知道啊……”

唉,妈妈又要开始她的碎碎念啦,挤牙膏这件事不知道被她批评了几回啦,也怪我自己,总是记不住,习惯了从中间挤,家里我的牙膏用到后面都挤不出来了,但其实最底下还积了不少,也难怪妈妈念叨!要是有什么发明能提醒我从最底端开始挤牙膏,让牙膏最大化使用就好了。咦,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人多力量大,赶紧召集我们“小智慧”科技组的伙伴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我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小伙伴们一说,没想到大家都有类似的麻烦!沈思琪说:“我挤牙膏也喜欢从中间挤,也常被妈妈说。”虞州权说:“我虽然是从最底下开始挤牙膏的,但是牙膏用到后面每次都得从最底下一点点挤上来,也挺麻烦的!”周语歆说:“那不如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也可以告诉其他同学们,让更多同学得到帮助!”王梓屹说:“周末来我家,我们好好讨论一下。”“好,就这么定了!”我愉快地说。

周末,我们一起到王梓屹家进行我们的发明讨论会。

沈思琪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挤牙膏这件事,我想到了一个很简便的方法——用铁丝夹。铁丝夹很常见,利用它就可以把牙膏挤得很干净。你们看,把夹子夹在牙膏的底部,每次挤牙膏的时候就夹紧这个夹子,底下挤完了就慢慢把夹子移上来。夹上了这个夹子,我们一看到就会记得要从最底端开始挤牙膏,又能够把牙膏挤得很干净,这样不就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王梓屹说:“你这个工具的确很简便。不过,我看这个夹子太细了,用起来不方便,如果是夹在大人的牙膏上,夹紧就得花大力气。不如改用大夹子,这种夹子也很容易买到,而且力量足一些,我们使用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压就行了。”

周语歆说:“这大夹子万一夹伤手呢?也不是非得用夹子吧?我这几天也在思考,我从奶奶包饺子的时候用擀面杖擀饺子皮里获得了灵感。不如我们也用小滚筒,橡皮泥的工具箱里就有。每次挤牙膏时用滚筒从最底端开始按压,这样不是也能挤得很干净吗?”

我说:“你们的方法都不错。不过借助的工具都是现成的,这也不是发明吧?而且你在牙杯里放上这些夹子啊、滚筒啊,感觉不卫生。我从卫生间里挂着的卷筒纸上得到了灵感,我们不妨把牙膏想成是卷筒纸,能不能设计这么一个装置,把牙膏倒挂在墙上,这样又能很充分地使用,还不占地方。”

虞洲权说:“哇,你这个想法好!那就是做一个像大滚筒类似的装置,把手柄用金属固定在墙上。最好上面还得有块金属挡板,这样卷牙膏的时候就能被挤压。你要用多少就转动滚筒多少,这样又方便又能充分使用牙膏,我觉得很棒了!”

我说:“也不是非得用金属来固定这个装置嘛,这样的装置我们不容易动手去做。我家里好多毛绒公仔是用吸盘来固定在墙上的,不如利用吸盘吧?这样不是会轻便很多?挡板也可以用塑料的,反正牙膏软软的,也很容易被挤压。这样一改动,这个装置看起来会轻便很多。”

沈思琪说:“对对对,改得轻便一点好。不如我们把这个装置的设计图画下来,这样更容易制作出来呀!”

大家都同意,于是我们各自画设计图,最后选出一张画得最清楚的作为发明设计图。

王梓屹说:“那我们得给这个小发明起个名字吧!”

沈思琪说:“叫‘轻松挤’牙膏器吧!”

虞洲权说:“名字有点长,再短一点吧!”

周语歆说:“挤牙膏神器!”

我说:“不如就叫‘轻松挤’吧!”

沈思琪说:“嗯,这个名字简单好记!”大家都表示同意。于是,我们的“轻松挤”设计图正式出炉啦!

有了这个设计图,我们的小发明已经初具雏形。但实践起来还真费了一番功夫。我们“小智慧”科技组的伙伴们分头号召全班同学从玩具中拆卸了一些零部件,再装上吸盘。在爸爸们的帮助下,慢慢调整改良,最后终于做出了能让牙膏轻松挤出的“轻松挤”。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让我与小伙伴深深明白了,任何发明创造都源自生活中的不方便。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解决这些不方便。原来科学创造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创造让生活更方便更美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下一个发明家或许就是你!

指导教师:徐建飞

TOP
48#

神奇的液体——双氧水


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三(8)班
王翊茗

有一天,我去医院找爸爸,发现他正在医院急诊室处理一个病人的伤口。只见他拿了一瓶白色的液体,朝伤口倒了下去,突然伤口上泛起大量泡沫,很是“神奇”。后来,我问了爸爸,他说,这种液体叫做“医用双氧水”。通过妈妈的帮助,我们在网上查找,了解了“医用双氧水”又叫做“过氧化氢”。双氧水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是医院内常用的消毒药水。当它与皮肤的伤口、脓液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这种尚未结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能破坏细菌菌体,杀死细菌。

我在想,既然双氧水可以在皮肤伤口上消毒杀菌,那能不能在其他地方发挥作用呢?爸爸说:“我正好有一瓶双氧水,你要不要试试看?它还能用来做什么呢?”因此,我做了几个小实验。

1.卫生间里的镜子因为长期受到水气的粘附,变得很脏。直接擦很难擦干净,还是会留下一些痕迹。然后我就先拿双氧水喷雾喷在镜子上,然后用抹布一擦,一瞬间,镜子立刻变得闪亮如新。

2.家里的马桶长时间不清洗,内侧就会积下一层污垢,很难看,而且有时候会散发出一股臭臭的味道,拿刷子再怎么用力擦都擦不干净。我将小半杯双氧水倒入马桶,过二十分钟尝试擦拭,发现只要轻轻一擦,污垢没了,马桶就变得很洁净了。

3.晚饭时,我的一件白色T恤吃饭的时候不小心粘上了很大一块酱油污渍,外婆心疼地说:“糟了,好好的一件衣服,可怎么办呢?”我立刻拿出双氧水,对外婆说:“外婆,我们来试试这个神奇的药水,好吗?”外婆倒出少量双氧水在脸盆的清水里,放下衣服,让水能充分浸润衣服,过了10分钟,将衣服污渍轻轻搓揉,发现酱油污渍不见了!太棒了!

后来,我还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将双氧水擦拭墙壁上长了霉斑的瓷砖、和清水混合后让爸爸漱口、用棉签蘸上双氧水清理耳朵等等。我得出一个结论:杀灭细菌后剩余的物质是无任何毒害、无任何刺激作用的水,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医用双氧水除了可以消灭细菌以外,还能用于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是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打扫卫生、清除污垢的好帮手。

你们说,双氧水神奇吗?


指导教师:徐建飞

TOP
49#

我的自制“高空摘果器”

我的自制“高空摘果器”

科技创新来源于生活,我通过对生活中的观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平时所见、所玩、所想,“发明”了一个“高空摘果器”,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赞许。现在介绍给大家,或许能给你的生活带了一些方便。


这个小发明源于今年暑假在外婆家摘丝瓜的经历。外婆家的丝瓜就种在房子前面的一块田边,丝瓜藤爬满了篱笆,有几株可厉害了,它们沿着电线杆的一根攀线一直往上爬,疯狂地爬到了电线上。

一天傍晚,外婆叫我去摘丝瓜,还没等外婆把话讲完,我就去丝瓜地里“勘察敌情”。绕着篱笆走了一圈没有发现丝瓜,正要回去向外婆报告,抬头一看,发现在电线上张灯结彩地挂着丝瓜。心里一阵窃喜,但是马上又高兴不起来了,丝瓜挂太高了,怎样才能摘到它呢?用梯子也不够高?却没有地方可以倚靠,我一时想不出办法,只好回去搬“救兵”。外婆给我拿来了两个工具:一个是网兜,另一个是长长的竹竿,并在顶端绑着一把镰刀,看到这两个工具,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仰着头要一手去割断丝瓜藤,另一手要拿着网兜接住丝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藤弄断,结果,一不小心丝瓜掉在地上,摔成两段,功亏一篑。


这件事情对我印象很深,外婆自制的摘丝瓜器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但操作不方便,丝瓜藤事实上是被镰刀拉断的而不是割断的,这对丝瓜有很大的伤害。我们上虞有着一张四季鲜果的名片。有许多水果和经济作物长在很高的树上,如二都的杨梅,长塘桃园的柿子,下管的板栗等。农民在采摘这些果实的时候特别费力和费时,而且每年都有果农在采摘时从树上掉下来。想自制一个高效的“高空摘果器”开始在我的脑中生根和发芽了。


有一次,我在玩一种拉线魔幻陀螺(如图1),只要轻轻地拉几下,陀螺就飞快地转起来。如果在陀螺边安装上一些锋利的刀片,那它就

                              

                                                                                                  


1:拉线陀螺
2:“高空摘果器”设计图


具有了木工电锯的功能,如果用它锯果杆和果藤就容易多了。我用它替代了镰刀,再借鉴伸缩撑衣杆的原理制作“杆子”,方便携带和储藏。为了使被割的果实不摔坏,我把网兜固定在杆上,网兜的底部也是开口的,用绳子扎紧绑在杆子上(如图2),这样做有下面3个好处:(1)可防止网兜被树枝挂住。(2)根据果实的大小和长度可以调节网兜的长度。(3)便于取果实,解开扎袋绳,果实会从网兜底部漏出来。


我的“高空摘果器”在操作上比较方便,也比较稳定。但是在大规模采摘果实时实用性比较欠缺:主要效率还不够高,对比较软的果实损伤会比较大。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将来能设计出高空采摘果实的机器人,能做到全自动地采摘果实,就像动画片中《汪汪队立大功》灰灰的救援装置一样灵活。



上虞区实验小学三(10)班
李立涵


指导教师:胡杰




TOP
50#

小蚂蚁回家的秘密

小蚂蚁回家的秘密

三(12)班
沈天涯

暑假的一天,我在阳台上洗手,突然发现窗台上有几个小黑点在爬来爬去,定睛一瞧,原来是几只小蚂蚁爬来爬去。它们长得那么小,要不是窗台的瓷砖是白色的,我都不可能发现它们的踪迹。我觉得它们很有趣,就开始细细观察起来。小蚂蚁有好多,它们都很忙,在花盆里、在地板上到处找吃的。那它们的家在哪里呢?我又仔细找了找,原来它们的家就在窗台边的墙缝里。从地板到墙缝,对于小小的蚂蚁而言,路途实在太远了。我禁不住好奇,它们为什么不会迷路啊?小蚂蚁是靠什么找到自己的家的呢?

我拿来了一片面包,掰了一小块放在洗手台上。面包发出了诱人的香味。附近有一只机灵的小蚂蚁很快发现了这美味的食物,它小心翼翼地用触角碰了碰面包片,估计还用嘴巴尝了一下,然后立刻爬上了面包片,准备搬回家。可是小蚂蚁实在太小了,面包片对于它而言,就像是珠穆朗玛峰那么大。它转悠了一会儿,没办法,就从“面包山”上爬下来,看样子应该是准备回家去去搬救兵。


不一会儿,小蚂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墙缝里钻出来了,它们跟着第一只发现食物的小蚂蚁向“面包山”出发。小蚂蚁靠眼睛认路吗?我玩性大起,拿来了一块积木挡在小蚂蚁队伍的前面。小蚂蚁东瞧瞧,西瞧瞧,爬上了积木,在积木上一通乱窜。之后爬过了积木,继续往前走,最终找到了面包块。

然后我把那块面包片拿到边上,离原来位置大概有十厘米的样子,这点距离对小蚂蚁而言也不算特别远。面包片就在边上,可是队伍后面源源不断的小蚂蚁们却都视而不见,依旧来到面包片原来的位置。发现食物不见了,小蚂蚁们非常慌乱,到处乱爬。如此看来,小蚂蚁认路应该不是单靠视觉。因为前面的面包片被挡住了之后,小蚂蚁虽然在积木上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可是,它们最后还是找到了面包片。后来面包片被换了位置,明明离得不远,它们却找了很久。说明蚂蚁认路应该还有其他更有效依靠。那又是什么呢?嗅觉吗?


接下来我接了一杯清水。用水把小蚂蚁队伍经过的地方冲了冲(被水冲走的小蚂蚁请你们一定要原谅我!),然后用抹布把水擦干,把地擦干净。擦过的地方大概有十多厘米吧,小蚂蚁的队伍被拦腰截断了。这下,原本井然有序的队伍一下子乱了套,队伍两边的小蚂蚁都变得慌里慌张,在原地乱爬乱窜,不知道怎么回家,也不知道怎么去找那块面包了。过了好久队伍两边的蚂蚁才接上头,队伍也重新规整起来。真相大白了!蚂蚁认路还真是靠嗅觉呢。

回到书房,我马上打开了电脑,点开了我的知识魔法棒——百度。原来,蚂蚁的腹部会分泌一种物质,叫追踪素,蚂蚁出门的时候,腹部紧紧贴着地面。这样,它们爬过的地方就有了这种追踪素。回去的时候,只要沿着自己留下的气味就可以了。有时候,你会发现明明可以走更近的路,可蚂蚁的队伍还是歪歪扭扭绕远路。那是因为出门的时候小蚂蚁漫无目的,碰到食物才循着气味原路返回,当然不会重新科学规划路线了。

通过观察,我又掌握了一个新的知识,真高兴啊!

                        


指导老师
徐 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