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同好 同学 同享——夏日漫步杏林,领略中医宝库 [复制链接]

11#

传播中医文化,点赞!期待后续更新!
TOP
12#

我记起来上学期教材里有一本中医的教材我自己看了一下挺好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开展。
TOP
13#

回复 10楼四季桂的帖子

拔火罐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上虞这边扭痧也很盛行,尤其是夏天。
TOP
14#

外治法也有用到中草药。如中药熏蒸或熏洗,主要是针对外科创伤或皮肤疾病。还有中草药捣糊外敷治疗外科受伤,比如战争时代,老百姓用蒲公英治疗我军伤员的外伤。省中医院小几十年前还有中医外科,但后来也退出历史舞台了。皮肤科会有医生是有中医资格证的,但药膏多为西药,同时开方服药就属于内治了。杭州余杭有郎氏中医,治皮肤
四季桂 发表于 2019/8/2 12:12:55

以前农村里很多人会刮痧的手艺,确实很有效,现在大多拔罐了。
TOP
15#

回复 10楼四季桂的帖子

拔火罐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上虞这边扭痧也很盛行,尤其是夏天。
挪威森林 发表于 2019/8/2 15:19:41
刮痧好像流于北方,像》《刮痧》里的老爷子给孙子刮痧,惹下了大祸,老爷子就是北京人。在南方,至少在上虞,还有我家乡(两地放言相近),多用扭痧。扭痧大有学问,擅长的人扭起来不疼,如我的奶奶,不擅长的人很疼,如我妈妈,我给家里人扭,也疼死家里人。
扭痧的位置广,甚至额前印堂穴都扭上一块。火罐就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拔,有的地方根本拔不住。再说拔罐要用火,得学过,要有师傅教,在过去的农村,他们算是专业人士了。
TOP
16#

回复 14楼樊晓霞的帖子

的确,以前农村里很多人会刮痧或扭痧,但现在都去拔罐了,是因为没传下来,没学。只能去拔罐了,就算拔罐也算是信奉传统了,但人数上和以前家家户户都会扭痧比,退步多了。
现在的医疗水平进步了,有病就医(看西医占多)方便多了。这也是刮痧用得少了的一个原因——以前一个乡还摊不上一个医生(中医),西医更少。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08-02 19:15:06
TOP
17#

小时候最怕扭痧,但是扭过之后顿时神清气爽
TOP
18#

中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TOP
19#

三、中医治疗方法之不完全归纳(三)针灸


针灸和火罐、刮痧好像同属于外治,一篇论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浅刺、深刺、针刺放血、不刺破皮肤的啄刺、刮痧、拔火罐、艾灸、中医按摩、乃至现代的电针、磁针都属于针灸技法(其实所有的物理刺激技法都属于针灸的技法)。”但我认为区别还是明显的。因为它虽然是从外扎针,但调节的是经络五脏,从局部入手,着眼的却是整体。比如扎在手腕,治在胃,治在心脏。火罐、刮痧、挑痧、放血基本就是治疗局部病变,如头痛,肩周炎,腰痛(椎间盘病或腰肌病),运动员肌肉痛。而且“治法”主要是泻,是针对实证的,“实则泻之”。而针灸则虚实兼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据说,针灸还能减肥,减肥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了。


夏天的三伏贴虽然不扎针,但是在针灸科实施的,原理也和针灸一样,在穴位上贴药饼刺激穴位,起到和针灸一样的作用。


还有埋线,常用于减肥。在穴位埋下某种材料,持续刺激穴位而起作用。


针灸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之一。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在磨制了很多工具的同时,也创制了原始的针灸用具——砭石。出土的金针、银针更是针灸日益发展的见证。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则是骨制和木制的“针”,可不可以说,将中国针灸历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古代名医扁鹊三次见蔡桓公,是初中语文的一篇课文,就说到了用针石治病,可惜最近被删,理由是不能确定扁鹊是否真有其人。呜呼!

(刘备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针共4枚、银针共5枚。)


针灸的基础是经络和穴位。针灸就是在经络和穴位上施行的。目前现代科学尚未发现人体上存在“经络和穴位”,这也是过去深受外国人质疑的地方。但好在针灸早就走出国门,还成功申遗。但过去有论文表明,把放射性物质注入人体断臂的穴位,可以发现放射性物质的移动路线和经络重合。过去还有论文指出,穴位位置很多是人体的结缔组织。还有研究发现,穴位处的导电性能优于其他部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点。还有人发现,当人的机体有病变时,穴位处的电位就异常,这就很好地解释了针灸为什么用金银针——它们是优良导电体。但这些证据比较零碎,不够系统,不能根本性地解决“经络和穴位”的“客观存在”。


中医,包括针灸,是能急救的。如“独参汤”救治濒死,如果没有野山参,就用多量生晒参煎汤。又如大家都会的掐“人中穴”,能救治很多情况下的晕厥,如中暑、中风、低血压、婴儿惊厥、产妇昏迷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现在有120了,就没中医什么事了。

TOP
20#

三、中医治疗方法之不完全归纳(四)治未病。


这里我又不专业了。治未病的方法就应该包括内治、外治或针灸。只是因为治未病是一个新兴的治疗理念,所以拿出来单独叙述。


治未病这个名儿还是拜那个被从课文里剔除的扁鹊所赐。扁鹊对魏文王说,他的确为大家治愈了很多病,但二哥能在人小病时就把病治了,大哥则是在人还“未病”的时候就把它解决了,他说他是三兄弟中水平最低的。天晓得!扁鹊也许是自谦呢!难道他就不会治小病,治未病吗?现在很多医生都开始以“治未病”为专业方向了呢!那今天这些“治未病”的医生都是高手了?

** 扁鹊,中国古代五大名医(春秋战国 扁鹊秦越人、东汉 华佗、明 李时珍、唐 孙思邈、三国 皇甫谧)之首。各科都擅长,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真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科医生。扁鹊开启了中医学切脉诊病的先河。秦太医李醯医术不如扁鹊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不过,这个几千年来被认定的名医No.1,只用短短的十来年,就被几个编语文教材的编辑给轰下神坛。


“治未病”是在“未病”阶段就把“病”治好了,不严重,不紧迫,用的针石汤药也应该简单,所以少有见诸于记录,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复杂学问。“未病”可以理解为“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隐藏阶段,就像扁鹊第一次见齐桓公就发现了齐桓公有“病”。 “治未病”可以理解为提前“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微杜渐,增进健康,幸福家庭,的确是善莫大焉。但要说起难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在诊室接诊的中医,他们在救、死、扶、伤、呢!救死扶伤的医生们肯定也能“治未病”,“治未病”的医生倒不一定吃得消坐在诊室接诊!当然扁鹊的大哥肯定能,我真心相信!


不过,治未病这个概念却在当代被发扬光大。十年前中医生常常在自己的简介里说擅长治疗亚健康,现在则写能“治未病”了。规模大的中医院也有了“治未病研究所”,“治未病中心”,就差“治未病科”了。*中医院的**医生就是以此为专长,评上了第N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可谓是矮子里拔长子。


说到这里,我还没有搞清楚治未病是怎么个高大上治未病的,我们都是有病了才去找医生的。要不,治未病中心的医生多到基层来,给群众讲讲怎样防患于未然,增进健康,造福百姓——额,这样的健康知识不是常有听到的吗?这就叫“治未病”啊?也不见得高大上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