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萝卜在水中是浮的吗? [复制链接]

21#

我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胡萝卜应该是有沉的,也有浮的。

学生给我的解释是:因为每一个胡萝卜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原来是浮的胡萝卜,当把它切得很小的时候,它沉下去了,不知这是什么原因,老师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又是如何解释的?

TOP
22#

我认为开始浮的萝卜切小了反倒沉下去了,可能是因为萝卜本身肉质部分所含的水分不一样,既萝卜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放置后,它本身的密度在发生改变,并且每一块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所以导致它的沉浮情况发生改变.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3#

关于《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课中的材料--萝卜,经过教师的实践,采用白萝卜效果较好,另外用苹果的效果更好。

从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文字部分并没有问题(说的是萝卜而不一定是胡萝卜),主要是配的插图出现了少许差错,因为胡萝卜有沉有浮,且大部分是沉的,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误导。

为什么教材中不采用效果更好的苹果做实验?这也是考虑到教材全国使用的实际情况,许多农村地区,苹果难找,萝卜容易找到。

如果教师仔细阅读教材,可以发现这个环节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同一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所以,材料上不一定要用橡皮和萝卜,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即可。教学参考书上也写明了“如果找不到能浮在水面的萝卜,可以用苹果等物体代替”这样的意见,我们的许多教师已经及时调整了萝卜的材料,是很好的策略。

从这个环节来看,教师在课前的亲自实验非常重要,特别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实验,更要在课前先做一遍,这样做到成竹在胸,课堂上的效率就高了。

TOP
24#

赞同:

1、教师在课前的亲自实验非常重要,特别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实验,更要在课前先做一遍-------就是熟悉的实验也应该在课前做一遍。

2、材料上不一定要用橡皮和萝卜(教材规定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即可。

古稀岁年怎算老,八百彭祖乐水山。 愿生六足与四翅,直上蓝天白云间。 http://lxqhdf.blog.sohu.com/
TOP
25#

在上这课之前,我自己先试着做了做实验,发现胡萝卜确实不太稳定。

在一个班级上课时还沉了下去,于是在后面的班级上课前,我先晒干一些,这下效果比较好了。

TOP
26#

偶在上课之前也买了10个胡萝卜,发现只有2个是浮的,其余都沉到水底,用白萝卜代替,结果发现白萝卜的沉浮也不确定,而且各部分的沉浮状态不同,同一个萝卜切切开后不同部分有的沉有的浮,最后弃之用苹果,效果不错。课堂上有学生问我胡萝卜在水中沉浮到底是怎样的,我取出那10个胡萝卜,让学生自己看,放了几天后,竟有8个浮,2个沉了,结果学生很好奇,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就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原因。

TOP
27#

 


宋莲英老师用白萝卜做实验,它们在水中是浮动,不知道其他老师是否有试过?


 


五年级科学我还没教过,要向大家学习了!


 


课本中用胡萝卜,刚才看其他老师还有用晒干的萝卜和苹果代替的,还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吗?


 


或者宁愿冒险,干脆找个会在水中浮的,比如蜡烛,来做实验?

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行走泰顺---小学科学老师张一平: http://blog.163.com/zyp19830103@126/!
TOP
28#

以下是引用一江东水在2008-2-21 9:54:00的发言:

我们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有的萝卜是浮的有的则是沉的,而且有的萝卜不同部分的沉浮情况也不一样!


          去年有个老师问我这事,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和你说的一样。


我想这个没有必要一概而论吧,简单的实验也不必交给学生答案,每个人自己都去试试,50个答案又何妨。意外的生成可以获得更多的探究资源。。。。。


       当然 作为定性的实验,教师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萝卜要经过挑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3 20:47:21编辑过]

—————科学的本质是:问一个不恰当的问题,走上通往恰当的答案之路。
TOP
29#

以下是引用沉积岩在2009-1-3 20:45:00的发言:

          去年有个老师问我这事,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和你说的一样。


我想这个没有必要一概而论吧,简单的实验也不必交给学生答案,每个人自己都去试试,50个答案又何妨。意外的生成可以获得更多的探究资源。。。。。


的确是这样,意外的生成可以获得更多的探究资源。但是关键还要看在什么阶段?作用是什么,现在的情况是处在和验证的过程,现象不能有效验证教材上的结果。那么,就有麻烦了。此时,谈生成资源,时间上是不是早了点?学生还没弄清怎么回事?教师也无法解释,如何生成?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0#

大家的讨论很激烈,哈哈。还是要多向同志们学习。好久不来,发现还是这里最好。多看看,多想想,特别是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哎,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