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全球科学新报道(及时更新中) [复制链接]

341#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 月球车开始月面测试工作
2013年12月23日



    22日凌晨,在地面科研人员的控制下,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清晰全景照片,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这是嫦娥三号着陆器及器载五星红旗图片。该图是由月球车上全景相机拍摄的。新华社发(国防科工局供图)




    这是嫦娥三号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该图是由嫦娥三号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互拍任务圆满结束后,月球车“告别”着陆器,开始月面测试工作,并前往更远的区域继续月面巡视勘察。新华社发(国防科工局供图)




    (资料图)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为“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出现在着陆器拍摄的画面中。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的第一次“留影”。




    (资料图)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全景相机拍摄的嫦娥三号着陆器照片。摄影:丁林/新华社




(资料图)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着陆器和巡视器互拍。




    (资料图)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互拍成像(拼版照片)。摄影:丁林/新华社


 

12月22日凌晨,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巡视器)进行了第五次互拍,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清晰全景照片,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随后,月球车“告别”着陆器,开始月面测试工作,并前往更远的区域继续月面巡视勘察。

 

约2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向月球车发送遥控指令,使其由D点行驶至最后一个互拍点E点,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整体成像,同时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月球车成像。经过数据下传和地面数据处理,标有五星红旗的着陆器和月球车的照片成功传回地面。完成互拍后,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分别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勘察,为第二月昼期间全面开展科学探测活动做好准备。

 

据了解,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共进行A、B、C、D、E五次互拍。自12月15日第一次互拍开始,月球车以60度为间隔绕着陆器行驶,分别在着陆器的正后方、侧方、正前方等五个位置进行了互拍,传回了大量图像数据。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介绍,自月球车巡月以来,中心建立了月球车遥操作日志,详细记录其工作计划、规划策略和每个相机的拍图数量,将月球车各分统参数纳入其中,相当每天为“月球车”做体检,密切关注着它的健康状况,确保月球车安全顺利开展工作。
TOP
342#






80万年前坠落地球陨石中发现有机物质


2013年12月24日
80万年前坠落地球陨石中发现有机物质

科学家在数十万年前的玻璃球状陨石中发现了有机物质,这一证据暗示生命或起源于太空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各个时期的陨石残骸,并在其中发现了多种奇怪的物质,比如在大约80万年以前,一颗大小接近100至160英尺,大约为30至50米的大陨石击中了西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撞击发生后温度达到1700摄氏度,约为3100华氏度,科学家在这些遗留的陨石碎片中发现了有机物质,虽然其碎片粒径非常小,大概只有微米级,但是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生命起源的信息,如纤维素和蛋白质等,科学家进一步推测有机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外天体撞击。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依然没有确切的定论,目前较为流行的理论认为陨石把一些与生命诞生有关的物质带入地球,比如科学家发现在80万年前发生的陨石撞击事件中,来自外太空的有机物质进入了地球环境,而此类撞击还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条件,有助于进一步化学反应发生,产生新的物质。大规模的爆炸事件也会使有机物质从一个星球运送到另一个星球,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些来自火星陨石,推测其路径也是通过类似的撞击分离。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人员基伦霍华德认为高温环境还会形成玻璃球状陨石,此类陨石的外形有些类似球状,在澳大利亚地区周围发现的玻璃球状陨石中有些呈现出黑色,有关形成机制的主流理论认为在撞击发生后形成的熔融物抛射到空中,冷却后形成了玻璃球状陨石,从该机制中科学家可以推测出一些关于太阳系行星演化的信息。

 

陨石也记录了与太阳系诞生有关的早期环境变化,在塔斯马尼亚发现了玻璃球状陨石分布范围极广,散落在近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些陨石中隐藏的信息可以让科学家了解到关于太阳系起源和地球生命演化的奥秘。
TOP
343#






科学家研制机械肌肉举50倍自身重量物体
2013年12月24日



科学家研制机械肌肉 可举50倍自身重量的物体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的机械肌肉,可弹射自身重量50倍的物体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如果人类卷入类似科幻电影《终结者》中人类对抗机器人的战争,人类则需要强身健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机械肌肉,比人体肌肉强壮一千倍,能够“举起”50倍自身重量的物体。

 

这一创新技术的核心是一种叫做二氧化钒的材料,受热时该材料能够改变体积、外形和结构。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小组使用二氧化钒建造一个扭力发动机,其工作方式类似于人类肌肉,但是它的速度更快,并且更强壮。

 

机械肌肉能够在60毫秒内弹射自身长度5倍的超重物体,然而,人们不必担心这项最新技术制造力大无穷的机器人取代人类统治地球,毕竟这种原型机械肌肉仅是微米等级。研究负责人吴军乔(音译)称,我们研制了一种微型两层电压片的双线圈,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强大的扭力肌肉,通过二氧化钒的相位转移产生热量或者电热量。使用简单的设计和无机材料,我们可以实现比当前使用的集成微系统中发动机和制动器性能更优越的功率密度和速度。

 

二氧化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低温绝缘体,当加热至67摄氏度时就变成一个导体,整个过程就像从塑料变成铁。科学家希望这种独特的能力可用于研制高效节能的电子和光学器件。当加热时,二氧化钒晶体能够快速改变它们的结构,研究人员可基于该特点建立机械肌肉。吴军乔解释称,多样性微型肌肉可组装成为一个微型机器人系统,模拟一个动态神经肌肉系统。
TOP
344#






科学家在五公里地下发现数十亿年前微生物
2013年12月27日



科学家在五公里地下发现数十亿年前微生物

 

这种蛇纹岩能够自然产生氢气,在一定压力下,当水与橄榄石矿物质发生反应,岩石吸收水中氧原子转变橄榄石为蛇纹石,复杂的龟裂结构为地下微生物种群提供栖息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对地球地下深层环境研究显示,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地下深处,而不是地球表面。

 

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在地下5公里处存活并繁殖,从而提供了地球生命35亿年前起源的重要线索。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地下隔绝的生命体建立了一个遗传基因相似性群体,尽管与大陆表面生物相分离。

 

他们发现北美洲和欧洲大陆之下岩石结构中的微生物,非常类似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组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矿井深层岩石中的生物样本。同时,它们的DNA序列类似于北美洲西北部和日本海岸东北部岩石海床中的微生物。这暗示着微生物进化形成于一个共同祖先,当时正值地球生物起源时期。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的马特-施伦克(Matt Schrenk)博士称,尚不清楚南非、北美洲和日本等地区微生物之间的类似性。两年前,我们提出一项不成熟观点,微生物可能存在于地下岩石,或者以地下岩石为食物。此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充实扩大该数据库。

 

这些地下微生物不是由太阳光线提供能量,而是从高温和高压环境下某种类型岩石产生氢和甲烷中的化学燃料获得能量。施伦克说:“很容易理解相隔海洋环境的鱼类和鸟类之间的差别,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最大深度、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相隔16000公里不同区域的坚硬岩石缝中存在着接近一致的微生物。

 

最新研究与海洋湖泊形成生命的“原始汤”理论相驳,但在地下岩石中发现装满水的小裂缝,科学家认为,地下微生物具有医疗用途,地下微生物可幸存于120摄氏度高温和地表50倍压力的环境中,或许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于地面以下。
TOP
345#






美国科学家首次发布外星天气预报
2014年1月3日



星球大小比较示意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地球、被发布天气预报的GJ 1214b星球、海王星和GJ436b星球(网页截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日报道,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天文学家们已经能够研究其他行星上的大气情况。美国科学家日前首次公布了外星天气预报,这颗星球距离地球40光年。

 

这颗星球名为GJ 1214b,高空被云层笼罩。它的轨道距离木星“红矮星”距离很近,气温可达232摄氏度。科学家预测,在最近一段时间,这颗行星将依然保持多云和炎热天气。

 

GJ 1214b是2009年被发现的,它大约比地球大2.7倍,其绕行恒星位于蛇夫星座(Ophiuchus)。早期研究无法确定GJ 1214b上的天气是晴朗还是多云,但现在科学家确定其有点儿像太阳系中的金星,炎热与永久性多云共存。由于被云层覆盖,科学家们无法精确了解GJ 1214b行星的表面情形。

 

尽管GJ 1214b云层构成还不清楚,但计算机模拟显示,其里面可能含有氯化钾或硫化锌粉。GJ 1214b被称为超级地球,在地球与海王星之间,这种行星数量很多。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家雅各布·比恩(Jacob Bean)说:“我认为这是令人激动的发现,我们可以利用太空望远镜进行此类精确观测。”

 

在11个月中,比恩等人对GJ 1214b进行96个小时观测,这是使用太空望远镜观察同一颗行星时间最长的试验。科学家们称赞比恩的发现堪称重要里程碑,可帮助确定潜在宜居类地行星。
TOP
346#






“雪龙”号撤离密集浮冰区受阻
2014年1月6日




 

“雪龙”号成功完成俄罗斯船52名被困人员的援救行动后,在撤离这片密集浮冰区之际自身受阻。

 


1月2日,我国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的52名乘客。

 


1月3日,“雪龙”号船准备撤离浮冰区继续执行后续考察任务时,所在地区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造成“雪龙”号船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

 


根据对该区域天气变化和海冰变化形势分析,目前“雪龙”号船依靠自身破冰能力暂时难以脱困。
TOP
347#






勇气号着陆火星10周年:发回12.4万张照片
2014年1月7日

勇气号着陆火星迎来10周年纪念日。它于2003年6月10日发射升空,2004年1月4日抵达火星地表,2010年3月22日与地球失去联系,任务终止


  勇气号着陆火星迎来10周年纪念日。它于2003年6月10日发射升空,2004年1月4日抵达火星地表,2010年3月22日与地球失去联系,任务终止


勇气号


  勇气号


  北京时间2014年1月6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这张照片拍摄于2004年1月4日,当时刚刚着陆火星表面不久的勇气号火星车使用其导航相机拍摄了这张着陆区360度全景照片。在火星着陆之后勇气号连续工作了超过6年,而最初预定的工作时间是3个月。


  勇气号在停止工作之前一共行驶了4.8英里(约合7.73公里),这是其预定目标的12倍以上。在经过漫长的行驶之后,勇气号抵达了一座遥远的小山,这座小山从其着陆位置看去仅仅是出现在遥远地平线上的一个凸起。随后勇气号开始了向这座小山山顶的进发,沿着高达30度左右的坡度向上前进,并最终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另一颗行星表面一座山山顶的机器人。


  2006年,勇气号的右前轮子发生故障无法转动,但即便如此,在那之后勇气号火星车依旧依靠其他几个还能转动的轮子拖着它行驶了超过0.5英里(约合1公里)。在它长达6年的整个任务期间,勇气号一共发回12.4万张照片,对15块火星地表岩石进行打磨,对92个目标用刷子进行清理,以便使用其携带的光谱设备和显微成像仪设备进行考察。

TOP
348#






美沙漠建科学研究站 模拟载人登陆火星
2014年1月8日



美沙漠建科学研究站 模拟载人登陆火星

位于犹他州的火星沙漠研究站,研究人员这里面模拟火星表面环境,进行相关测试工作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犹他州火星沙漠研究站是科学家研究火星表面的一个大型实验基地,研究人员在这里模拟火星的表面环境,其目的是准备让人类登上这颗红色的星球,各种可能在火星表面被使用到的工具和设备将在这里接受早期的测试,火星协会创始人罗伯特·祖布林认为研究站内尽可能地模拟火星环境,宇航员可穿着宇航服在模拟火星栖息地外行走。火星沙漠研究站所处的位置非常干燥,许多地方有着与火星相似的干燥环境,年降水量只有25至50厘米左右。

 

这里的景色在早期受训者的眼中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但科学家认为这里的环境有着非常不同之处,比如该地区地质环境具有较高的完整度,干燥的环境使得这里的土壤等物质可以保存得相对好一些,如果宇航员被派往火星,那么他们也将面临类似的情景。在模拟火星环境中,研究人员为受训人员提供了足够的太阳能电源,但是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每天宇航员都要使用限量的水,食物则来源于温室栽培。

 

如果进行封闭式的训练,那么宇航员还要适应使用电子邮件来与外界沟通,因为火星与地球之间无法进行流畅的语音交流,每年都有一些志愿者会进入这个基地内进行受训,该基地的运行费用大约在每年五万美元左右,研究团队中有专门负责监控温室环境的人员,未来该基地还将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空间任务模拟的要求,比如一个新的温室很可能被建造,还会配备观测仪器。
TOP
349#






嫦娥三号所拍地球照片首次公布
2014年1月13日

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地球图像(2013年12月25日02时15分摄)。


  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地球图像(2013年12月25日02时15分摄)。


  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首次公布通过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等载荷拍摄的一组月球照片。2013年12月14日至26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的八台有效载荷在第一月昼期间陆续开机完成了探测或月面测试工作。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和中国科学院为嫦娥三号任务组建的科学应用核心团队及有效载荷研制单位,对获取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各有效载荷工况良好,探测数据的获取、接收、传输、预处理正常,为嫦娥三号任务在第二月昼期间全面开展科学探测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月昼期将于1月11日开始,届时将全面开展新一轮科学探测。

TOP
350#






欧洲鸟类迁徙新纪录:行程1.6万公里
2014年1月15日



 

欧洲鸟类迁徙新纪录诞生 行程1.6万公里


红颈瓣蹼鹬是英国最罕见的鸟类之一,它的迁徙距离创下了欧洲新的鸟类迁徙记录。

 

这段史诗级的双程旅行是由红颈瓣蹼鹬创造的。它从苏格兰设德兰群岛的费特勒岛出发,穿过了大西洋到达美国东海岸,然后穿过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最终到达了秘鲁海岸。在太平洋海域越冬之后,它会按照之前的路线返回费特勒岛。它并非是有史以来迁徙距离最长的鸟类,但是它的壮举却打破了欧洲鸟类的迁徙记录。

 

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的科学家们使用一种地理定位装置追踪了这种红颈瓣蹼鹬的旅程。这种装置重量还不如一根曲别针,其中的10只在岛上时被安装了这种装置。研究人员们无法相信这些鸟类的迁徙距离竟然如此遥远。科学家们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试图了解它们在哪里过冬。

 

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的Malcie Smith在一份新闻稿中说道:“这种体型不如八哥的鸟类能够承担如此遥远的旅行而且安全返回设德兰群岛,它们真的很棒。这种小型追踪装置让我们了解,当它们离开我们的海岸时会前往哪里。我们并未意识到一些苏格兰鸟类正迁徙数千英里,前往太平洋地区越冬。”

 

这种红颈瓣蹼鹬早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但是却另有原因:它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在夏季的时候,雄性鸟类会被发现正在孵化并养育后代。与此同时,雌性鸟类会出去展示它们色彩亮丽的翅膀来吸引新配偶的注意。在鸟类世界中,通常雌性色彩单调,而雄性色彩艳丽。但红颈瓣蹼鹬恰恰相反。

 

至于为什么这些鸟类迁徙的如此遥远,研究人员认为食物很可能是主要原因。Smith说道:“有趣的是,如果苏格兰红颈瓣蹼鹬确实在太平洋东部过冬,那么它们或许直接受到周期性‘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此时太平洋海水会变得更加温暖,而且浮游生物会大量减少。考虑到未来对这种罕见而且特殊鸟类的保护,这个项目将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我们将继续进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