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车系列》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小车系列》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


   小车系列终于结束,这几节课欢乐多多、学生喜欢得不得了,总是意犹未尽,只能感慨课堂时间真的是太有限了。

  一、《让小车运动起来》----活动目标要明确可操作




  活动一:让小车运动起来,但是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运动”起来的理解,是有不同理解的,有些小组认为只要小车动一下就算是动起来了,有些小组则认为小车连续动起来才算是“运动”。所以在全班数据汇总的时候,数据差异还是很大的,最后我只能自圆其说“需要足够大的动力才能驱使小车运动”。因此在后面的班级教学中,这里我交代一句“让小车持续运动起来”才算是成功哦。这个活动操作简单,只要小组配合好,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让学生熟悉操作、简单分工,为后面的活动二做好铺垫。

活动二:小车精准到达。随着垫圈数量的增加,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的确是所有孩子都一致认为的结论。所以在培训的时候,已经听过很多关于这一点的设计思路。孩子都已经知道的结论是否有必要让孩子再去进行验证实验,还是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顺着这个设计思路,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挑战任务”:

  第一版:在2.5秒内,让小车前进到第12格。(孩子第一反应,我要将所有垫圈都挂上,那就马上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了),我马上意识到这个目标是有bug的,课堂上立刻修改目标“在2.5秒内,让小车前进到第12格,数据越接近2.5秒,越成功”,但是临时修改的,所以课堂实效并不是很好。而且由于记录单在设计时,少了“数据的取值”,所以孩子们每次做了三个数据,没有及时选取,给后面的研讨挖了一个大坑。挑战次数过多(设计了5次),虽然我已经强调了挑战成功就可以停止了,但是孩子们还是必须要全部把挑战次数用功才肯罢休,这也让课堂很拖沓、效率低下,后面完全没有研讨时间。



  第二版:在1.5——2秒内让小车进入到第12格即挑战成功,挑战次数3次。这样的目标设定让孩子们的活动的目标更加明确。但是从教学结果来看,孩子们受活动一的影响很大,都会选择一个一个改变垫圈数量,会觉得采集到的数据更加准确。所以在研讨的时候,就有话可说了。精准到达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再一个一个挂,而应该根据上一次的挑战结果的数据来调整下一次挑战的垫圈数量。



   进阶版:后来在培训的时候,喻老师又提到了这节课,才知道,原来“精准到站”的设计是有进阶目标的,可能这样孩子目标性会更加明确,活动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


  但是8个班执教下来,没有一个班是在40min内完成的,如果还要算上作业本讲练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而且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分工、合作能力是需要亟待加强的。孩子们在本节课的操作不太规范,采集到的数据误差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在第三节课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1670129755(1).jpg (, 下载次数:0)

(2022/12/4 21:21:08 上传)

1670129755(1).jpg

最后编辑夏薏 最后编辑于 2022-12-04 13:28:20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2/12/4 20:01:0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TOP
3#

  二、《用气球驱动小车》----减少课堂容量,降低课堂难度

  本节课,之前上过公开课,真的是眼泪水磨出,也没有磨出什么名堂。之前已在磨课期间出了一期困惑集,附上如下链接: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8599.aspx

这节课的操作难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对于材料的要求也很高。学生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漏气。但是这个bug可以由下图中的装置来修复。但是我已经累到不想折腾了,所以决定这节课放过我自己。

  1.利用气球充分感知“反冲力”

  从公开课的结果来看,孩子经历了热热闹闹的定位赛或者验证实验活动之后,孩子反而对反冲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不是很清楚。就是气球放飞环节不够到位,所以在常态课上,我选择让孩子们充分感知反冲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特点。孩子们通慢慢松手用脸(因为喷出来的气实在气味过大,甚至还有口水,所以后面改用手)和手来感知喷气过程。然后释放气球喷口,按照老师指定的方向来放飞气球,掀起了课堂的第一个小高潮,孩子们明知结果,但是真的看到气球飞走的时候还是异常的兴奋。当然这个过程也发现,气球并不是乖乖的按照既定路线来飞行的,而是到处乱飞。在新教材中,没有涉及到这块目标,所以我选择淡化处理,有些能力好的孩子会解释一下这个现象:气球口是软软的,导致它喷气方向会改变,所以飞行方向也会改变。



  本来设计课堂让他们进行定位赛,但是根本无法记录自己打了几筒气,实验误差也巨大。基于学情,我将课堂目标定为:通过合作,学生能驱动气球小车,并且感知气球小车行进中,感知粗喷嘴和细喷嘴的喷气特点。学生能够知道粗喷嘴喷气量大,产生的反冲力大,喷气时间短;细喷嘴喷气量小,产生的反冲力小,喷气时间长就好了。





  3.利用课后作业,增强体验感

  孩子在课堂上对于气球小车的体验感稍少了一些,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打气上。所以这节课布置了拓展实验:组装驱动气球小车,将气球小车开到指定的区域。







304685d8a4a6cc57a9f7b94a406e62c.png (, 下载次数:0)

(2022/12/4 21:14:15 上传)

304685d8a4a6cc57a9f7b94a406e62c.png

488224ba85fadd434b9e202a6f62630.png (, 下载次数:0)

(2022/12/4 21:14:15 上传)

488224ba85fadd434b9e202a6f62630.png

1670131244(1).png (, 下载次数:0)

(2022/12/4 21:14:15 上传)

1670131244(1).png

1670131292(1).png (, 下载次数:0)

(2022/12/4 21:14:15 上传)

1670131292(1).png

最后编辑夏薏 最后编辑于 2022-12-04 13:58:31
TOP
4#

   三、《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丰富事实体验,提供“基于事实”的理论证实支架

   这节课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之后,孩子在思维、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来说,这节课是这个小车系列里面,学生的体验是最丰富,我的课堂执教感觉最愉悦的一节课。

  课堂环节一让孩子充分体验橡皮筋的特点,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虽然我很想让学生建立“弹力的产生的前提是物体发生了形状改变”。但是孩子只能在体验之后说出,拉得少一些,弹得不痛一些;拉的长一些,弹得痛一些。橡皮筋绕很多圈,手都发白了、发紫了,很痛、很紧。第一节课我很着急地给出结论:这是因为橡皮筋形状改变得越大,弹力产生也会很大,所以我们感觉到很痛。结论虽然已出,但其实依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来的教学中,我就不再着急了,得不出是正常的,暂且搁置。通过判断“哪些物体具有弹力”,来充分暴露学生的想法,然后进行纠正。(大多数孩子一看到弹簧,想都没想就说它是有弹力的,因为他们会脑补按下去,它会弹起来,拉一下,会缩回去。只是放在桌子上的弹簧是没有产生弹力的)。





   然后环节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里我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遍,能够驱动小车向前、向后开动。探究橡皮筋缠绕方向和运动方向的关系。不过这里也有一个细节,就是学生在绕皮筋的时候,都是将车子反过来绕的,所以向前向后绕就会搞混,这里应该强调一下,我们所谓的向前向后是车身在正面朝上的时候的绕法。两人一辆小车,互帮互助,操作的很快,结论也是非常明显。

环节三是本节课的小高潮,利用橡皮筋将“快递盒”准确送达“菜鸟驿站”(第12格)。这里的设计一方面,是没有加重物的小车橡皮筋缠绕一丢丢就开得很远了,不方便在桌上研究。增加小车的重量,可以让孩子依然用比较平整、较短的跑道进行探究(主要还是可以省去我继续花钱、花精力去制作摩擦力更大一些的跑道)。另外“运送快递”的任务,让孩子的角色感代入更强。我在这里还设定了目标,挑战成功的快递员可以免作业,这样的激励更是让孩子们动力满满。在第一节课的经验基础上,孩子们这一次会根据自己的目标值来调整橡皮筋的圈数了,跟目标值差距过大的时候会增大橡皮筋改变数量,差距小的时候,一圈一圈改变,甚至会用半圈等方法进行调整。这个是我在这个小车系列研究之后,发现学生最大的改变,已经开始更加重视自己采集到的数据,数据不再只是“摆设”了。

   最后研讨的时候,大多数孩子们都会知道“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但是还是不能将“橡皮筋弹力大小”与“距离”之间建立很好的联系。此时,再引入课堂开始的体验活动,橡皮筋缠绕在手上的圈数越多,我们的手越疼,是因为产生的弹力越大。就跟小车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驱使小车行驶得越远。用事实性体验和采集到的数据,为孩子们提供理论解释支架,更加方便他们的理解。








TOP
5#



TOP
6#

回复 5楼夏薏的帖子

第三节课孩子们采集到的数据误差也小了很多,最关键的是,他们也会根据自己得到的数据去调整下一次挑战的的橡皮筋圈数,数据不再只是摆设了。孩子们动脑动心参与实验,而不只是凑个热闹,当科学老师的开心莫过于此~~
TOP
7#

夏老师这几节课思考的比较深入,设计的很出彩,特别是橡皮筋动力小车,能想到利用数据不断调整橡皮筋的圈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TOP
8#

朱老师真的是一位很会思考、很有想法的老师。这一系列的小车实验下来,相信孩子们对几种常见的力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TOP
9#

回复 5楼夏薏的帖子

利用橡皮筋将“快递盒”准确送达“菜鸟驿站”,这样的情景设计学生一定很喜欢。
TOP
10#

楼主真的是一位对科学教学矜矜业业,深入研究的老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三堂课精彩之处更值得学习。
TOP
11#

之前听朱老师的讲座分享时就感受到了老师在项目开展上的用心,现在看到课堂的思考设计,果然是功在平时
TOP
12#

回复 3楼夏薏的帖子


TOP
13#

回复 12楼夏薏的帖子

经过了多次放飞感受气球之后,孩子们对反冲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这个是以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所比不了的。
TOP
14#

回复 10楼付出永远美丽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肯定,虽然自己已经教了很多遍了,但是孩子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这个活动,不想让他们对科学课留有遗憾,也不想让自己留有遗憾,一起努力鸭~~
TOP
15#

回复 9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是的呢,新晋“快递员”们即使我忘记交代让他们去领快递,他们也被时刻牢记自己还有一个“包裹”没有领,可开心了~~
TOP
16#

回复 7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做实验都是很喜欢的,但是为什么要做什么?他们一直不理解的,所以经过这一系列活动之后,现在他们有点感觉了~~
TOP
17#

  小车系列终于结束,这几节课欢乐多多、学生喜欢得不得了,总是意犹未尽,只能感慨课堂时间真的是太有限了。  一、《让小车运动起来》----活动目标要明确可操作
168688
[attachim
夏薏 发表于 2022/12/4 13:01:44
预测1秒钟到达第16格,需要多少垫圈,有思维含量
TOP
18#

很用心的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很快!加精!
TOP
19#

小孩最喜欢自己动手。小孩子喜欢上这样的课。
TOP
20#

向朱老师学习,感谢分享这么好的小车系列课
TOP
21#

场面热烈,趣味横生,与时俱进!赞!
TOP
22#

夏老师这几节课思考的比较深入,设计的很出彩,特别是橡皮筋动力小车,能想到利用数据不断调整橡皮筋的圈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TOP
23#

精彩的设计,让学生能力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TOP
24#

我觉得不管什么课都要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
TOP
25#

学生其实已经知道气球越大,小车形式越远。
TOP
26#

也知道皮筋圈数越多,行驶距离越远。
最后编辑杨君 最后编辑于 2022-12-04 22:00:49
TOP
27#

这个实验记录单设计有创意。
TOP
28#

回复 26楼杨君的帖子

是的呢,所以还是选择了让他们将这个认知实践在应用中。只是四年级孩子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采集能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是严重脱节的。。。
TOP
29#

研讨氛围很浓厚呀,运送快递的情境很有趣呀!
TOP
30#

做的真不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