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能成为发明家,不要低估他们的能力 [复制链接]

1#

孩子能成为发明家,不要低估他们的能力

 

孩子能成为发明家,不要低估他们的能力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随感


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如果让学生操作,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他们预期的目标,很快就能比较出水的多少。但是多多少的问题,难以一下子比较出,这也就是本课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制量杯准确地知道液体的多少,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矛盾,标准的测量液体的工具是怎样制作的过程。其实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学生早就已经接触过了,学生从小到大都喝过药,喝过奶粉,水杯等上面都有刻度,只是这些刻度学生没有在意去比较它们的多少。今天的课堂让学生原有的经验有一个回忆的过程,也有一个创造的过程。请听听这一段对话。


师:我们要准确地知道多的杯子的水比少的杯子的水到底多多少,你有什么办法?


生:我们在杯子的外面刻上刻度。


生:用尺子放在杯子外面,然后在杯子上按照尺子的刻度划好线。


师:那么你认为这个刻度线按照尺子上的厘米来划,还是以毫米来划呢?


生:以毫米来划。


师:毫米是什么单位?


生:毫米是长度单位。


师:(举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直筒杯子)用这个杯子来做你们所说的刻度杯,行吗?


生:行的。


师:(拿出尺子直接贴着杯壁)划好刻度了,把水倒入到这个刻度杯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在哪个刻度。请一生读数:35毫米。


师:(拿出另一个更细的直筒杯)请问小朋友这个杯子能做刻度杯吗?


生:行的。


师:那我们也来做一做。(用尺子照着杯子边缘划好刻度)把刚才35毫米的水倒入到这个杯子看看,它有多少。


(结果倒入到这个杯子里的时候,杯子里的水有64毫米了。)


师:在大杯子里35毫米,在小杯子里是64毫米,如果倒入有一个比大杯子还要大的杯子呢?那数据不是又不一样了吗?请问小朋友,这杯水倒入到不同的杯子里,它的水的多少会变化吗?


生:不会变化。


师:那么你能有办法让这个杯子里的水是35毫米的,倒入到别的杯子的时候仍然是读35毫米,那才不会变化呢。


(稍过片刻,没有人回答,又等待了一小会儿)


好学生蓝昕语发言:我有办法,先在你的大杯子里倒1毫米的水,然后把这个水倒入到小杯子里,水在小杯子的什么地方就刻上1毫米的刻度。同样在大杯子里量2毫米的水倒入到小杯子,水在小杯子的什么地方就刻上2毫米,这样不断地做,直到小杯子的刻度到顶了为止(学生的回答真精彩)。


师:(我拿出了两个量筒)蓝昕语可以作为发明家了,真不错的想法。这两个筒就是有大有小,如果按照蓝昕语说的话,那么大筒里的1毫米在小筒里的高度应该高了一点,对吗?


生:是的。


师: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筒上的刻度。(我指向两个筒的100处,学生豁然就明白了。其中有几个学生发出了“哦”一声。)

接着我就介绍了关于量筒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纠正了液体多少的单位是用毫升、升来表示。并介绍如何使用量筒。
分享 转发
TOP
2#

嗯,说得对。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3#

这一段的引导非常好,暴露了学生的原有认识,也开拓了思维,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收到的效果也很好。反映出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发展的理解非常透彻和深刻。
TOP
4#

非常感谢喻老师能抽时间看我的这段课堂片段,更感谢喻老师的评价,我会再接再励,不断研读教材,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因为我始终认为学生是一块玉,什么样的老师塑造了什么样的学生,我也坚信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真正做到这句话,老师们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要永不停息地学习,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教材教法,学习学生的认知特点……,总之,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TOP
5#

从毫米到毫升,很多老师转得比较突然。楼主两次在直筒杯上画刻度的方法值得学习,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合拍。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