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起始年级的小学科学过程教学研究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原创]起始年级的小学科学过程教学研究的思考

 


起始年级的小学科学过程教学研究的思考


-------2008杭州市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课《磁铁的磁性》听课感想


浙江省建德市实验小学  李愉均


20081225日在建德市明珠小学隆重举行杭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建德市洋溪小学的王剑丽老师在会上展示了三下《磁铁的磁性》一课,课堂从游戏到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语言、学生的生成、科学概念的建构等等无不透射出紧紧把握起始年级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特点,使生活随处可见的磁铁研究充满科学的探究味道,层层递进的环节设置,使学生的科学概念从单一建构走向纵深,走向概念内涵的扩展,实现了此次研究的主题目标。


1、 起始年级如何开展实验规则的训练---------课前游戏中进行实验规则的比赛活动


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开展了“照我做”的小游戏,让每一个实验小组的1号和2号学生进行了实验材料的快速取出、收回,学生在游戏当中形成了科学课堂中的实验规则:快速取放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放回抽屉。这对于起始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组织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从这一细节中体会到科学课中材料的使用:实验开展取出器材、结束后不能再动实验器材,必须放入原来的位置。将一个实验规则通过一个课前游戏的形式、通过一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巧妙渗透到孩子的头脑中,为以后的科学实验教学上好第一课,非常值得起始年级的科学过程教学管理的研究,让好动的三年级学生在比赛中利用他们好胜的心理,牢牢的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2、 弱化教师的评价参与开展猜测环节的有效互动----------用“为什么”巧妙展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


科学课堂的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科学概念的科学建构,


才能够在矛盾冲突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实现科学学习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


王老师展示了探究材料之后,首先让学生猜测哪些材料能够被磁铁所吸引,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做出了选择,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为什么”,这让老师及时了解到了学生对于磁铁磁性的前概念认知,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也为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奠定了基础。


1:能被磁铁吸引的有铁珠、铁钉、铜片、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金属。


2:我认为纸片能够吸引。因为纸片在头上摩擦后能吸上来。


3:铁螺帽也能被磁铁吸引。因为是铁做的,磁铁是有磁力的。


4:还有铝片。我用磁铁去吸过能够被吸起来的。


上述4为学生的发言,非常典型,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肯定已有预设,课堂教学组织中王老师回应自然,充分保护了孩子们的猜测,既不否定某一个,也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带着相互之间的矛盾进入到了实验检验活动之中去。


当然,如何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相互之间的矛盾认知,让学生在猜测环节对于相互之间的“为什么”进行争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需求,还能够更为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降低了教师出现不良评价的几率,也降低了教师在猜测环节给予不同猜测学生以恰当回应的难度,在此,以弱化教师的评价参与反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起始年级的学习心理更为适切。


通过组织学生对于相互之间的“为什么”进行质疑或者讨论、“攻击”,猜测环节就能够将猜测的主题引向金属、磁铁磁力等讨论中来,在讨论中使学生对于磁力、磁性的前概念更为充分的暴露,并逐渐归一到磁铁的磁力能够吸引金属、能够吸引铁制品这一粗线索中,使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测,更为了检验自己的“理论“----------“为什么”,使探究实验的目的性更为多元、更为明确;也使学生带着一种捍卫自己理论的任务有意识的开展后续的验证活动,学生在为了“证伪”他人的“理论”而进行的实验,将更为认真、细致。


3、 在反复中建构、在建构中反复---------起始年级学生的科学建构特点


磁铁能够吸引铁制物质,对于一个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句话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一


个“颠覆”的过程。学生原本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到教室的,如果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科学概念具有相一致性,那么科学概念的建构将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前概念认知对科学概念的建构是起副作用甚至反面作用的。在猜测环节中曾有生3有这样的表述:








3:铁螺帽也能被磁铁吸引。因为是铁做的,磁铁是有磁力的。


 

    


 


这一表述对后续的实验交流就起到了负面的、多次的影响:


13251:磁铁能吸引回形针、铁螺帽、铁钉、铁珠。其余都不能吸。因为他们都有磁性,其余都没有磁性,但都是用金属做的。


     2:能吸的相同点都是铁做的。不能吸的都不是铁做的。


     3:铜片、铝片是磁性的,能吸的物体共同点都是有磁性的。不能吸的物体共同点都是没有磁性的。


     …………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1:能吸的都是铁做的。


1330 2:我明白了纸片是没有磁性的。


 生3:只有铁制的才能够被磁铁吸引。


        4:我明白了有些金属做的但也不能够被磁铁所吸引。


    学生对于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这一概念的建构,反反复复中,不断走向岔道,在王老师的巧妙引领中,学生逐渐清晰、明了。


    学生建构一个科学概念受到多种前概念认知的影响,有些是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有效速建构的,有些是阻碍科学概念的建构的,教师在学生科


学建构的过程中如何介入、何时介入、怎样介入,来弱化负面影响或者变负面影响为正面影响,提高科学概念的有效建构,教师主导作用的显现就极为


重要。猜测环节就有学生曾提出:磁铁能够吸引铁螺帽,因为磁铁具有磁性。这一表述到后面就转变成回形针、铁螺帽、铁钉等具有磁性了,学生对于


磁性收到前期的影响,教师对于这一表述未能给予一定的回应或者引导学生进行争辩,是直接导致“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这一概念出现反复的缘由,


使得负面影响不断得以加强,但这也正是科学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王老师在课堂中对于这点的处理也是始终抓住了根本---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


体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什么材料制的?使得学生的科学概念在反复中实现了建构。


4、 科学概念在建构中引向纵深,实现概念内涵的扩展


王老师通过几枚硬币的实验活动,既有效检验了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又进一步的将学生的科学概念引向纵深--------磁铁不仅能够吸引铁制品,还能够吸引钴、镍等制品,扩展了学生对于磁性的更新认识,实现了科学探究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使得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初次建构     巩固建构      扩展概念内涵这一逐渐提升的过程。


此次研究课的主题-----科学概念的建构,在王老师的《磁铁的磁性》这一课中,很好的实现了研究主题,当然这次活动的其他几节课都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研究主题,沈老师在总结中提出:科学概念建构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研究,是需要我们一线科学教师不断努力的重要课题,希望我们杭州的科学教师能够在这一研究主题中做出更好的答案,上出更好的科学课。


 


(第二天萧山老师的一节《我们的小缆车》据说更为精彩,可惜的是误点未能赶上,如果有实录或者录像的老师能否提供。十分感谢。QQ290920043


 


2008-12-2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6 22:11:1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带着观点去听课,带着思考去听课,这样的听课收获是很大的。李愉均写得不错,也有一定的深度。
TOP
3#

    好感动、也好感谢喻老师,说真的,在听课之前,确实问过自己,我今天要带着什么问题去学习,这也是我在海宁培训回来后第一次学习听课,真的很希望有点培训后的新的感觉,对这节课我很认真的学习,当然其他课也一样,因为在这种展示课上,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设计都倾注了备课团队的集体智慧,我认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同时此次听课,我也开始注重其他老师的听课感想,我觉得他们既是迸发的都是精彩智慧的思维结果,联系我们教研员邓美娇老师在近期开展的几次研究活动,我似乎隐隐约约的找到一种思路,没有和邓老师交流过,但是这也是很值得的。因为此次活动上我们的徐春建老师提到新课标修订中韦钰院士强调提出一二年级也将开设科学课,我认为开展起始年级的科学教学研究工作,是我们将来的一个机会,我认为我们邓老师已经走在研究的过程中,;因为这里有很明显的学生特点需要值得我们老师的关注。


    也很希望看到其他课堂展示课的听课反思,对于其他几节课,自己感到思考不是很深入,很想看看、学习学习他人的思考角度和深度。


    期待中!


    …………

TOP
4#

李老师真是有心人,早就带着问题,带着准备去听课,起始年级学生的前概念有许多是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这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反复的建构.
TOP
5#

李老师果然有心,怎么快就开始写评论和反思了。


我的手还没好,打字速度太慢了,还没开始动手写呢。


看来文笔和思考深度在培训之后更胜一筹啊!


佩服佩服!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6#

    《磁铁的磁性》这一课王老师在教学时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学生扶持得很牢,这点体现在三年级是非常重要。根据听课后,以及李老师的评析个人有些不成熟的观点供大家一起来交流。


    观点一:课前小游戏“规则比赛”的必要性。这是一节公开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已经能分清这是在什么场所进行上课,他们心中有一根弦,他们会把这跟弦绷得很紧,学生只要进入这个场地就知道从头到尾应该怎么表现,所以,对于取材料的比赛这个课前游戏完全可以省去,换作别的小游戏,比如与磁铁性质有关的即写即擦画板,让学生回顾小时候经常玩的这个画板(这个画板的原理就是用磁铁吸引铁粉而制作的)以此来吸引学生,要想研究这个画板真正的原因就要通过今天的学习才能解决,从而开始课堂学习。


    观点二:学生前概念的纠正时机选择。生1:磁铁能吸引回形针、铁螺帽、铁钉、铁珠。其余都不能吸。因为他们都有磁性,其余都没有磁性,但都是用金属做的。


     生2:能吸的相同点都是铁做的。不能吸的都不是铁做的。


     生3:铜片、铝片是磁性的,能吸的物体共同点都是有磁性的。不能吸的物体共同点都是没有磁性的。


     …………


    引用李老师整理的这段课堂实录来分析,学生在这节课出现磁性其实是在课堂第20分钟左右的时出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铁钉是有磁性、回形针是有磁性……等等,学生表述的是铁做的物体有磁性,而真正他们有磁性吗?答案是他们没有磁性,真正有磁性的是磁铁。当第一个学生表述为铁钉有磁性的时候王老师并没有指出,也没有将学生提出的错误的概念问题写在黑板的旁边以供商讨。更没有让学生向磁铁有磁性的方向引导,从而让其它学生继续以错误的概念进行回答问题,造成一部分学生认为类似于铁钉、回形针、螺帽等用铁做的物体是有磁性的概念发展。


    观点三:几枚硬币分辨的必要性。这些硬币让学生分辨有什么真正的目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知道哪种硬币中含有铁的成分,这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会查找资料来获取这个知识吗?花了近8—10分钟的时间来做这个活动,我认为是非常可惜的。还不如让学生来分析生活中某些物品是用磁铁有磁性的特点来制作的,让学生分析缘由,就比如刚才我提到的画板的问题,这就是让学生来分析原因,并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是用磁铁有磁性的性质做成的,你知道它是怎么设计的吗?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会非常喜欢,对他们来说也很有挑战性,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过的知识用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或许还能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启发,能发明一些物品呢。


    以上观点仅仅是个人的想法,请大家一齐来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7 22:17:18编辑过]

TOP
7#

 

建德活动  听《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有感


122526日,我有幸参加了杭州市小学科学研讨活动,活动在建德明珠小学进行,一共开设5堂课,来自杭州各县区的300多位科学教师爆满了听课会堂,连阶梯座位两边的过道上和上课区的两旁也挤满了观摩者,真是盛况空前。五堂课都围绕着构建科学概念这一主题,各有不同的亮点,其中萧山区戴军方执教的《我们的小缆车》使我印象最深刻。


印象之一:有效设疑提问。老师从自己熟练地玩小车开始,快驶,慢行,爬坡,装物,直至小车取出动力(电池),设疑一:不用电池,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已经被小车吸引,活跃地思考发言:放到陡坡上,用手推,用绳子拉……进一步提问:不用手拉,怎样使小车动起来?学生自然想到在绳子上挂重物。老师出示材料:小车、细线、底板、垫圈若干个。学生探究活动,组装一个小缆车。组装后又设疑:垫圈为什么能拉动我们的小缆车?学生自然地引出了重力,再通过重力的演示实验(挂在绳上的物体,剪断绳子,物体竖直下落),构建重力概念。又通过两辆小车比赛的录像提出问题:两辆小车的运动速度为什么会不同?垫圈数量的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出下一个探究实验。


印象之二:精心设计实验。第二个探究实验“垫圈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 是相同时间内,测量小车的运行距离。当老师说出时间是2秒时,听课老师们便开始窃窃私语,很为这极短的时间犯愁,学生能准确的掌握时间吗?能正确的观察记录吗?会不会误差太大?请看老师的处理:大屏幕出示电子钟,优秀的计时工具;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八个字:发令、控车、观察、记录发令员始终看电子钟,控车员手跟车动,观察员观察车运行的距离,并监督控车员,记录员表格记录,高效完美的分工合作;发令员的四字令:“预备、放、停。”多么的简短有效,放、停,一字开始,一字结束,减少误差,富有节奏,真是好的创意;鼓励的话语:“如果大家实验时只发出这四个字,那么你们就是全杭州最好的班级。”有难度的实验,非常时机的鼓舞,不盲目戴高帽,养成其认真细心合作的实验习惯,不愧为优秀的激励话语。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从一个垫圈到六个垫圈的对比实验。


印象之三:深刻分析数据,严谨定义概念。老师把学生实验的记录单现场汇总成一张数据表。并和学生对数据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垫圈的数量与小车的距离的关系,学生自然地出现了: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真是这样吗?老师从一组典型数据分析:00051934,解释前面三个0,不同的拉力,为什么数据都是0,说明了什么?同学生概括出:运动时,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34分钟,引导学生添加了“运动时”三个字,可见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又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数据,引出影响小车运动速度快慢的其它条件:小车自身的重力不同,车轮的不同,路面的不同等,提出课后的研究问题。


老师的有效的提问、精心的设计及深刻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探究科学问题,怎样设计科学实验,怎样得出科学规律,使我想到了科学中的许多大发明、大发现,很多都来源与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只要小朋友们勤思考,善实验,会分析,你们就会成为小发明家,小科学家。

TOP
8#

     从羽化中的蛾分析这节课来看真的不愧是一节出彩的课,可以肯定的是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非常严谨,充分体现科学概念的建构。特别是最后的数据分析给人眼前一亮,数据处理得很精彩,让学生概念的建构得到提升,完善学生的已有知识概念体系。


    思考一:从大框架来想一想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目的一是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明白拉力大,小车运动快。目的二是不是让学生知道在运动的情况下拉力大,小车运动快。


    思考二:学生在这节课上更多学会了什么?是不是学会了如何来操作这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是由老师提供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有吗?如果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把操作的时间花在设计实验上,学生的收获是否会更多……。


     以上是个人认为的一点小观点。大家一起来商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8 22:14:04编辑过]

TOP
9#

怎样设计“垫圈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这个实验的方案呢?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共同探讨,这里出现了一些方案:如两辆小车的比较,控制路程比较时间等,最后选择“一辆小车相同时间内,测量小车的运行距离。”在实验设计及注意中也有师生互动的思考,并非是老师提供的。
TOP
10#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08-12-27 22:17:00的发言:

    《磁铁的磁性》这一课王老师在教学时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学生扶持得很牢,这点体现在三年级是非常重要。根据听课后,以及李老师的评析个人有些不成熟的观点供大家一起来交流。


    观点一:课前小游戏“规则比赛”的必要性。这是一节公开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已经能分清这是在什么场所进行上课,他们心中有一根弦,他们会把这跟弦绷得很紧,学生只要进入这个场地就知道从头到尾应该怎么表现,所以,对于取材料的比赛这个课前游戏完全可以省去,换作别的小游戏,比如与磁铁性质有关的即写即擦画板,让学生回顾小时候经常玩的这个画板(这个画板的原理就是用磁铁吸引铁粉而制作的)以此来吸引学生,要想研究这个画板真正的原因就要通过今天的学习才能解决,从而开始课堂学习。


    观点二:学生前概念的纠正时机选择。生1:磁铁能吸引回形针、铁螺帽、铁钉、铁珠。其余都不能吸。因为他们都有磁性,其余都没有磁性,但都是用金属做的。


     生2:能吸的相同点都是铁做的。不能吸的都不是铁做的。


     生3:铜片、铝片是磁性的,能吸的物体共同点都是有磁性的。不能吸的物体共同点都是没有磁性的。


     …………


    引用李老师整理的这段课堂实录来分析,学生在这节课出现磁性其实是在课堂第20分钟左右的时出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铁钉是有磁性、回形针是有磁性……等等,学生表述的是铁做的物体有磁性,而真正他们有磁性吗?答案是他们没有磁性,真正有磁性的是磁铁。当第一个学生表述为铁钉有磁性的时候王老师并没有指出,也没有将学生提出的错误的概念问题写在黑板的旁边以供商讨。更没有让学生向磁铁有磁性的方向引导,从而让其它学生继续以错误的概念进行回答问题,造成一部分学生认为类似于铁钉、回形针、螺帽等用铁做的物体是有磁性的概念发展。


    观点三:几枚硬币分辨的必要性。这些硬币让学生分辨有什么真正的目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知道哪种硬币中含有铁的成分,这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会查找资料来获取这个知识吗?花了近8—10分钟的时间来做这个活动,我认为是非常可惜的。还不如让学生来分析生活中某些物品是用磁铁有磁性的特点来制作的,让学生分析缘由,就比如刚才我提到的画板的问题,这就是让学生来分析原因,并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是用磁铁有磁性的性质做成的,你知道它是怎么设计的吗?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会非常喜欢,对他们来说也很有挑战性,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过的知识用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或许还能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启发,能发明一些物品呢。


    【看了邵老师的分析,让我似乎找到了一堂课怎样才能建构的更加丰满、更加立体,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生活化。1、只有在学生生活资源的利用上引领学生开展科学的学习,才能够真实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磁化板的利用显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探究情境当中,同时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来学习,更能使思维的参与在课堂上更为深入。2、对于学生前概念的纠正,在这堂课中能抓得准事实可以成为一个亮点,因为学生事实到课尾对于“磁性”这一名词还是一个“迷”,比较可惜。不过在这堂课中是否要点明,还是继续让学生存在这一“迷惑”,我觉得只需要在得出“磁铁具有能够吸引铁这一类的性质”之后,教师补上一句,这就是磁铁的磁性。就可以了。免得学生老是纠缠不清。但是可能在公开课上,老师也许心知肚明,就是不敢这么做,把握时机有点难哦。我们现在到底是马后炮。3、几枚硬币我觉的还是可行的,磁性不仅仅是吸引吸引铁还有吸引其他物质的能力,用硬币这一凭借来介绍,既具有生活性,又根据资料查询的方式,兼而有之。】


TOP
11#

以下是引用羽化中的蛾在2008-12-29 7:24:00的发言:
怎样设计“垫圈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这个实验的方案呢?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共同探讨,这里出现了一些方案:如两辆小车的比较,控制路程比较时间等,最后选择“一辆小车相同时间内,测量小车的运行距离。”在实验设计及注意中也有师生互动的思考,并非是老师提供的。

羽化中的蛾说的有道理,的确是让学生通过探讨一些实验方案,最后选定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这一点很好,但如果让学生把自己说出的这些方案进行修正,能得到比较完善并且可行的方案,学生的思维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当然如果这样设计课堂教学,会是另外一种教学风格了。哈哈!

TOP
12#

《我们的小缆车》这课我也听了,萧山老师的教具制作真是厉害!


视频演示也恰到好处,孩子们其实在观看视频时,对本课对比实验的设计其实已经有了前概念,后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设计实验方案,方案设计和视频展示有些不同,按照教具设计,既然有了起点和终点,用秒表比较时间长短也是可以的,而且实验难度我觉得还可以更简单一些。不过戴老师课堂调控能力确实不错,按照他的实验设计方案,孩子操作有难度,但是却做得很好,数据整理和分析也非常精彩,确实是一堂好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1 9:00:33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3#

以下是引用草帽呀呀在2008-12-29 20:43:00的发言:

《我们的小缆车》这课我也听了,萧山老师的教具制作真是厉害!


视频演示也恰到好处,孩子们其实在观看视频时,对本课对比实验的设计其实已经有了前概念,后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设计实验方案,方案设计和视频展示有些不同,按照教具设计,既然有了起点和终点,用秒表比较时间长短也是可以的,而且实验难度我觉得还可以更简单一些。不过钱老师课堂调控能力确实不错,按照他的实验设计方案,孩子操作有难度,但是却做得很好,数据整理和分析也非常精彩,确实是一堂好课。


戴老师,戴军方老师。

TOP
14#

原来对磁铁有磁性的这堂课大家的印象都是这么深刻的,应该形成这样讨论的氛围


 

TOP
15#

以下是引用草帽呀呀在2008-12-29 20:43:00的发言:

《我们的小缆车》这课我也听了,萧山老师的教具制作真是厉害!


视频演示也恰到好处,孩子们其实在观看视频时,对本课对比实验的设计其实已经有了前概念,后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设计实验方案,方案设计和视频展示有些不同,按照教具设计,既然有了起点和终点,用秒表比较时间长短也是可以的,而且实验难度我觉得还可以更简单一些。不过钱老师课堂调控能力确实不错,按照他的实验设计方案,孩子操作有难度,但是却做得很好,数据整理和分析也非常精彩,确实是一堂好课。


更正一下,不是“钱”老师,是戴军方,戴老师。


建德这5节课我都听了,我个人认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观点,或许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做合理,那样做不合理。总之,只要大部分一线教师或专家认可的,那一定是值得肯定的,就像戴老师的这堂课,以及的科学概念的严密性。


至于其他老师的课中所出现的许多我们意见不统一的,这本身就没什么,大家有不同观点也很好啊,教研活动本身就是让我们探讨,最重要的是,取长补短。


只要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借鉴,那你认为有待探讨或至今尚不明确的,可以留着日后继续,活到老,学到老。先把有用的学了再说嘛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