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王梦婧专帖(四五年级) [复制链接]

91#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器材的思考:1、绑石头要用橡皮筋和回形针。用棉绳绑容易掉下来。2、测量排水量的时候把烧杯的刻度分的细一点,减少读数误差。
TOP
92#

《造一艘小船》
经过学生实验发现,用橡皮泥造船,形状似碗状,底厚一点,深一点载重量更大。学生玩的不亦乐乎。

TOP
93#

浮沉子学生在家里完成,发现孩子们还是很厉害的。班级里出现两种做法。一是里面是小玻璃瓶。另一种是一节吸管下面加回形针,都能实现沉浮。
TOP
94#

四上《种植凤仙花》


这个星期把育苗盘里的凤仙花种到花盆里里,静待花开。定期跟新。





TOP
95#

《电路中的开关》小意外处理做个回形针开关,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回形针,首先要弯回形针,我没事先帮孩子们弯,结果有好几组都弯断了,孩子们有两种处理方法,1、重新来要一个;2、利用断的回形针。所以其实有的时候发给孩子材料,孩子自己处理,也是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断的回形针做的开关反而比没断的接触更好。




TOP
96#

回复 293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是的,孩子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我觉得家常课就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陆国萍 发表于 2021/4/2 12:42:45
对的。有的时候器材都给孩子们处理的很完整,影响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
TOP
97#

四下第二单元第8节《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难点:通过建造模型来测试自己的设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要求:安装两盏灯,一盏阅读灯、一盏照明灯。开关分别控制。讨论应该装在哪里?画在作业本37页上。

       2、交流安装方案。学生觉得结合家里的情况,阅读灯装在书桌上,开关也装在旁边。照明灯装在天花板上,开关装在门口或床边。(有的学生还认为应该装2个,一个装门口,一个装床边)

       3、在模型上画好要安装的灯,开关。并画出电路图。(这个环节,好多小组都不知道怎么画。因为只有一个电源,学生觉得2盏灯就应该有2个电源,我引导孩子共用一个电源)

       4、安装电路。(这个环节花了差不多20分钟,能独立完成的差不多就4组,还有3组不会连这么复杂的电路,还有一组会连电路,但是没装在房间里)

       5、验收电路。这个只验收了2组,没时间验收其他组。但在前一个环节中已经每个小组都指导过了

三、教学思考:

1、事先给每组准备了房间模型。

     为了让安装更加逼真,我就没有采用学具袋里的平面安装图,而是提前让学生带来了鞋盒,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了立体房间模型。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对下次的课非常期待。有的时候偶尔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次实验材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png(794.24 K)
2021/3/28 19:56:54




   2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其实蕴含设计——画图——安装——验收这一系列的环节,而且还要再40分钟时间内完成。我估计这节课的时间有点紧张,因此,在课堂上还是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探索。显然,学生更加喜欢自己探索,小组内互相探讨,真的碰到问题了,孩子们自己去别的小组取经验,或者寻求我帮助。8个小组里,独立完成了4组,有3组我帮着解决了一些连接上的问题,还有一组,自己连接了平面图。连接完了之后,让学生说说存在的问题:学生说连的线比较乱。






3、未进行2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拓展。

因为时间关系,很遗憾只验收了2组就下课了。我让学生保留自己的设计及电路图。打算下节课复习知识并拓展,能不能试着让2个开关来控制照明灯,与实际连接的情况符合。


2.png(523.34 K)
2021/3/28 19:56:54



TOP
98#

回复 300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这节课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挪威森林 发表于 2021/4/4 15:11:28
是的,对于4年级孩子来说,还是个非常有难度的。
TOP
99#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并能准确画图。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出示一根铜条,在左端加热,会出现什么变化?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生基本都猜测:热向右端传递。师点出较热一端向较冷一端传递。

       2. 设计实验验证热在铜条中的传递:怎样能观察到热在铜条中的传递方向?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并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

       3. 观察热在铝片中的传递:怎样观察热在铝片中的传递方向?

  有了上一个实验设计,学生举一反三,很快就设计好了。

       4. 总结与拓展:热传导除了在一个物体之间发生,还可以在两个物体之间。

三、教学思考:

     1. 注重热在铜条中的传递的实验设计。

        师:怎样能观察到热在铜条中的传递方向?

        生1:用温度计测量铜条上的每个地方。生2:这样需要的温度计也太多了,不好拿呀。而且铜条的温度高,温度计超过量程,会爆的。

        师:我理论上觉得可行,但实际操作不采用。

        生3:可以将水放在上面,看水哪边先蒸发。生4:水怎么放在铜条上,要滴下来的。还是冰块好放,看冰块的融化程度呀。

        师:冰块我觉得也不是很好放,能不能换一种?

        生5:铜条上涂蜡,蜡遇热就融化了。

        师:可以,那能想办法更加清楚的看到哪里先融化吗?

        生6: 可以在蜡上粘一些轻小物体。

         师生共同设计出一套检验热传递方向的装置,而不是出示图片,告诉学生实验步骤,这样失去了思维深度的挖掘。

同时,下一个热在金属片中传递方向,学生举一反三,自己设计出了实验方案。




     2、注重实验器材的准备

        本节课一共2个实验。我事先进行下水实验,发现实验现象很明显,且时间也快。因此,我准备了2个。第一,热在铜条中的传递。这个实验要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第二,热在铝片中的传递,这个实验铝片内沿不够深,凡士林融化之后有点滴落在桌面上,比较脏。在实验过程要强调只能在中心加热,有的学生加热过程中不断在移动,导致不能观察出实验结果。



     3、注重科学实验的参与度。

         本节课内容学生都有生活经验,但我还是给学生准备了实验,就是希望学生能在生活中多动动,让动手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

TOP
100#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注意安全,并且每次实验后要去试试能不能通过铁环。能使用酒精灯,学生很兴奋。



TOP
101#

[quote]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
小卫 发表于 2021/4/11 9:49:46

姜老师提出的意见真的很好,我换成蜡烛试一试。
TOP
102#

[quote]

五下第二单元第6节《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
小卫 发表于 2021/4/11 9:50:49

为了检验在中心加热,热是怎样传递的,所以在中心加热。
TOP
103#

[quote]《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注意安全,并且每次实验后要去试试能不能通过铁环。能使用酒精灯,学生很兴奋。





博文王梦婧 发表于 2021/4/10 10:55:45 [img]http
王家东 发表于 2021/4/18 15:53:50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6348-32.aspx#411090]
O(∩_∩)O哈哈~,第一次他们体会还有点叫,等到第二次、第三次使用,已经习惯了
TOP
104#

五下第二单元第3节《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二、教学过程:

       1. 实验引入,增加体会:每个小组用温度计比较2杯水的冷热,为什么知道这杯水热呢?

                      生:这一杯水温度计中的液体升的高,为什么这么明显看出来了?

       2. 问题驱动,设计实验,放大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装在哪里?如何明显观察到液体体积的大小变化?如何让液体受冷或受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确了需要什么材料,每一个材料有什么作用。

       3. 实验验证,证明液体的热胀冷缩:把装置分别放热水和冰水中,观察放大法效果。

       4. 总结与拓展:其他液体会热胀冷缩吗?回家选用其中的一种来验证。

三、教学思考:

     1.温度计引入,巧做铺垫。

第一个班级我用橡皮膜和试管在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不是特别明显引入,但学生不能改进实验装置,全程靠老师的引导,所以第二班级我改变了方法,倒置。把温度计提上来讲,细玻璃管讲透,这样学生就会想到细玻璃管可以用到后面的实验设计环节。

     2. 设计实验,巧设问题。

        三个问题:(1)液体装在哪里?(2)如何能明显观察到液体体积大小变化?(3)如何让液体受热或受冷?通过这个巧妙设计的问题,明确各材料的作用,体会设计实验的乐趣。


     3.实验验证,巧妙验证。

        设计完实验之后,每个小组制作了热胀冷缩放大装置。之后通过实验验证,体会放大法的作用。有个小组因为橡皮塞和圆底烧瓶不匹配,导致失败,通过失败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密闭的重要。下面三幅图:第一幅刚完成装置;第二幅:放到热水里;第三幅:放到冷水中。(没有放到冰水中。)





4.没有进行其他液体的验证,只是让学生回家去验证。下次应该让学生提前带液体。




 

[url=]举报[/url]| TOP回复 引用 编辑 删除

TOP
105#

五下第二单元第7节《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热传导性能有差异。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比较传热本领:出示铁勺和塑料勺(随便找的,所以大小不一样)不同材料的勺子去参加传热本领大小的比赛,你们觉得公平吗?

                      生:不公平,因为大小不一样。(这里我引导学生回答体积,有科学概念的理解)

       2. 传热比赛,设计实验,验证结果:找来长短、粗细相同的塑料棒、铁棒、木棒进行实验,把他们分别放入热水中,问:怎么比较谁的传热本领大呢?生1:摸一摸;生2:每根棒子末端涂上蜡油;生3:用温度计测量。

       教师尝试用摸的方法,直观感受,引出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3. 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铝的传热本领:出示爱牛的实验装置,问:如何比较这3根金属棒的传热本领?有了前一节课的铺垫,学生都能设计出用凡士林加小木棒,看小木棒掉落顺序来比较传热本领。

       4. 总结与拓展: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假如我把铁棒、小木棒、塑料棒放到冰水中,谁的温度更低呢?

三、教学思考:

     1.情境引入,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我创设一个铁勺和塑料勺参加传热比赛去,出示2个不同大小的勺子,问问公平吗?课本用3个材料不同,大小一模一样的勺子进行传热比赛。这对我们科学老师来说,有点难,实在找不出大小一样的不同材料的勺子,我想:干脆不同大小的勺子好了,问学生行不行?让学生体会一定要大小一样的勺子,体会控制变量。后面又找到了3根长短、粗细相同的塑料棒、木棒、铁棒进行实验,把课本中的勺子传热比赛改为小棒传热比赛。

     2. 设计实验,检验传热本领。

        本次检验传热本领有2个实验:第一:不同材料的小棒传热本领的比较,这个学生回答的方法比较多:摸、顶端涂蜡、测末端温度。我一开始觉得测温度可行,刚好手边有温度计,我就试了试,玻璃泡与三种小棒的末端接触,小棒很细,还是玻璃棒粗,找了3名学生上来尝试,结果发现温度没上升,我想应该和玻璃泡没有与被测温度充分接触有关,测量的是空气温度,三个温度计的温度差不多。所以我觉得这种方法也不可行了;


     3.分工合作,分别记录。

        爱牛的验证不同金属传热本领大小的装置有个缺点:金属棒太短了,这么短的金属棒上要粘4根小棒,小棒掉落的太快了,一个人根本来不及记录。所以我找了3名学生,每人分好对应的一种金属,用秒表测量,学生分配到这个任务了之后,特别兴奋,盯得可牢了,就不会发生小棒掉落,但结果没记录的现象。

     4.金属传热比赛实验时凡士林的量一定要差不多。

这次我4个班级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班级第一根掉落的不是铜棒上的小木棒,而是铁棒或铝棒,还出现第二根没掉、第三根掉落的情况,原因我想跟金属棒太短了和凡士林的多少有关,希望这个器材能改进一下,至少3根金属棒做的长一些。

实验的图片忘记拍了,只能给大家看看这个装置。

  

TOP
106#

这个金属棒是短了点,我不记秒数,直接用序号记掉落顺序可以吗?
金近小学李煜鋆 发表于 2021/4/25 21:58:28
我觉得也可以。这样可能更方便。
TOP
107#

四下第一单元第5节《凤仙花开了》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指导 学生能运用工具观察、认识花的结构并推测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花的构造及作用。

二、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聚焦问题:春天到了,花香四溢,同学们认真观察过花吗?

       2. 微课指导,自主实验:观察一朵花(学生事先自己带来的杜鹃、百合花)花由哪几部分组成?微课播放,解剖一朵花,并把观察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观察南瓜花的结构,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3. 深入研讨,建构认识: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用?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4. 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微课播放植物的传粉方式,了解风媒花与虫媒花。

三、教学思考:

     1.准备充分的材料观察。

      本来打算先上第三单元,但网上查了查,距离凤仙花开花还有一个半月,结果也还有好久。凤仙花可以作为以后课堂的单独观察内容,先观察其他各种各样的花。所以,我让孩子们准备好百合花、南瓜花、杜鹃花。南瓜花有难度,学生反映没找到。只带了百合花和杜鹃花。课堂上就解剖了这两种花。学生兴趣很浓厚。

     2. 设计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如何观察一朵花呢?生1:看一下。生2:把花剥开。如何剥开?生:小心剥开,轻轻的;生2:从外面开始剥开。用手剥我怕把花弄破,生:可以用镊子。那花剥下来之后怎样观察呢?生:用放大镜。微课出示实验过程。让学生预测花由哪几部分组成之后,通过师生推导,学习观察一朵花的方法。



     3.遗憾这节课上的早了一点,没观察到凤仙花。

        因为课堂安排,凤仙花开了这一节课上好了,但是没观察到凤仙花,打算等凤仙花真正开了,再让孩子们解剖一次。

TOP
108#

《用水测量时间》中我用红颜色的水,恰好四年级的小朋友来实验室上课,学生:老师,这是什么?我:。。。。。生2:这红色的好像西瓜汁呀?我:那我得炸多少西瓜才能得到这么多西瓜汁呀(我指着水槽里的一缸水)生3:老师,我能尝一下吗?这样我就能知道是不是西瓜汁了。我:。。。。。。
TOP
109#

回复 326楼金近小学李煜鋆的帖子

我也是把作业本的记录表给改了,直接记录火柴掉落的顺序,因为这个装置记录火柴掉落的顺序能说明问题了。不过这个装置是手持的,加热时不小心的话,铁棒与铝棒上的火柴掉落顺序会出现问题,我课前试时
凌湖 发表于 2021/5/2 21:52:24
把手可以用铁架台的夹子直接夹住,手持比较累,不安全。
TOP
110#

五下第三单元第4节《我的水钟》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认识水钟:图片出示:让学生说说是哪种水钟?图中重点介绍多重漏壶,为下面因水位改变影响流速改进方案做铺垫。

       2. 图文结合,设计水钟:出示任务:你想做什么类型的水钟?这个水钟怎么标刻度呢?如何控制漏水的速度?画在作业本上。学生天马行空,不只局限于课本中的方案。想法很多。

       3. 明确任务,制作水钟:出示制作水钟的要求,具体让学生标出零刻度线。学生兴趣很高,一个组有的做2个水钟,花了很长时间。

       4. 研讨测试,改进水钟:制作完各自的水钟,测试3分钟的刻度准确吗?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进呢?

三、教学思考:

     1.开放设计,发散思维。

     这节课第一个环节是设计自己的水钟,学生问:老师,我能不能自己想一个,不要用课本上的。因为事先让孩子们带了2个塑料瓶,学生都知道了要做的水钟什么样子。我想了想:不能因为材料局限,就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我说:可以,你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结果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水钟。虽然这些水钟并不能当场制作,但发散了孩子的思维,创造能力。

     2. 制作水钟,发展能力。

        这次制作水钟,材料:自己准备2个塑料瓶。我没有要求大小、长短。大部分孩子带来的是矿泉水瓶,也有一部分孩子带来的是小的可乐瓶(不规则)带什么材料就制作什么。在制作过程中有下面这些问题第一,未标零刻度线;第二:刻度划的不准确。这个组不停地往漏瓶里加水,导致出来的刻度感觉是均匀的。第三,孔太大了,滴水的速度太快;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正好是需要注意的点,犯了这些错误,相信印象会很深刻。基本上每个小组都完成了水钟制作。还有一个小组试图对他进行改进,尝试多重滴漏。

        师:为什么你要用2个滴漏?

       生:从上节课我们知道这个滴漏装置滴到后面越来越慢了,我上面的滴漏孔大一些,下面的小一些,这样好像流出来的水速度一样了。

       师:你上面的孔大,流的快,下面的孔小,流的慢,这样你下面的漏瓶水位会越来越高的。

       生:那我2个孔大小一样就好了。

       生2:或者你可以侧面开一个孔,和上次老师给我们看得水钟一样,把多的水排出去,控制在相同的水位。

这几名学生平时上课就爱动脑筋,在我要求制作水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改进自己的水钟了。






1.png(322.85 K)
2021/5/2 20:41:53




     3.时间原因,没有深入、全面交流。

        这节课内容安排较多,在设计、制作水钟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因此最后:怎样控制流速不变,我只是提了一下用医院的输液器。我把输液器作为奖励送给了每个小组乐于制作的孩子。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水钟,拍视频钉钉上传。

TOP
111#

有意思!染色的水,就有目的性。
吴王不凡 发表于 2021/5/9 21:41:49
嗯嗯,红色的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TOP
112#

[quote]

五下第三单元第4节《我的水钟》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在实际运用过
王家东 发表于 2021/5/10 8:29:19

红色的水,观察更明显。实验更准确。
TOP
113#

回复 325楼博文王梦婧的帖子

凡士林涂的多少的确会影响实验效果。涂的多了下来慢,涂的少了可能没沾住就掉下来了。
挪威森林 发表于 2021/5/2 21:52:44
是的,这个问题对实验影响也很大,特别是短的金属棒,粘了好多小棒,凡士林的多少影响更大了
TOP
114#

五下第三单元第5节《机械摆钟》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教学难点:理解摆的等时性,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认识摆钟:图片出示:日晷、水钟、沙漏等,这些计时工具虽然能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2. 观察摆钟,初步体验等时性:出示任务: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我找了个摆钟摆动的视频,替代了摆钟。然后全班一起测量一分钟摆动多少次。

       3. 制作单摆,研究摆的等时性:用螺母和棉线很快制作了一个简易摆钟。进行2个实验:第一:测量一分钟内摆动次数;第二:测量连续摆动下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

       4. 探讨研究,认识科学发展:认识了摆的等时性后,介绍伽利略和惠更斯2位科学家。

三、教学思考:

     1.没有出示实物摆钟。

     让学生充分观察摆钟之后再来研究。但是家里找不到摆钟,只能用图片和视频代替了。但实物更能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课堂自己制作自己的摆钟。

        我只给每个小组一根棉线、一个螺母和铁架台。让学生自己制作单摆。这样,每个小组的摆钟摆绳长短不一样,为下节课的探究做铺垫。在研讨环节,要充分研讨,让学生注意摆动幅度对摆动次数没有影响。还要研讨摆的等时性。挑选了摆绳长短不一的小组研讨。不同的摆,摆绳越长,次数越少;同一个摆,1分钟内摆动次数相同。在数摆动次数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数准确。



TOP
115#

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挺有吸引力的,在自己测试中能发现问题,能引起足够的兴趣。图片中横杆这么短,不知道有没有摆锤碰到支架的情况。
欣然 发表于 2021/5/23 11:07:39
有的。所以后来把摆挂到长横杆上,前后摆,不会碰到铁杆子。
TOP
116#

五下第三单元第6节《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推测并实验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摆的研究计划表。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图片出示:单摆。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一样吗?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摆绳长度、摆动幅度、摆锤重量、大小、形状等。

       2. 选择因素,设计方案: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因素,完成研究计划表,写在作业本40页上。

       3. 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每个小组进行改变摆锤重量和摆绳长度的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 深入研究,认识摆长:演示实验,明白摆长。

三、教学思考:

     1.实际操作困难。

    本节课让学生进行2个小组实验:第一个改变摆锤重量,保持摆绳长度不变的实验,在实际准确操作上存在困难。我采用的是在一个铁架台上绑上3个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重量不一的摆,结果用打结的方式好难保证一模一样长,而且3个螺母当摆锤时,不能并排系在一起,导致3个螺母的摆锤会长一点。3个摆系在一个长杆上,很容易缠在一起,不提前系好,课堂上太费时间了。因为这些原因,有好几组的实验数据不准确,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的实验结论。

     2. 进行摆长的研究实验器材——两块长短不一的木头,因为长短差距不是很大,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很接近,不够准确

       最后演示实验:摆绳一样,摆长不一样的两个摆,学生预测摆动快慢一样,教师演示,但我做完实验发现:摆锤长的和摆锤短的1分钟内只差3次,相差不够大,要是两块木头长短相差再大一点,更加有说服力。

     3.实验数据测量要准确。

     这节课的实验数据来分析,得到正确的科学结论。一定要让孩子数正确,摆动幅度不能超过90度,自由释放。




TOP
117#

放掉摆锤一点力都不能用,比较好控制摆在同一平面内摆,不碰到铁架台的杆子。
凌湖 发表于 2021/5/30 20:59:22
是的,孩子们有的要用手推,然后碰到杆子了,有点还会圆锥摆。
TOP
118#

五下第四单元第4节《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

一、教学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学难点:时区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图片出示: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谁先迎来黎明?

       2. 探究自转方向,模拟实验:出示任务:让学生模拟,体会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不同。

       3. 亲身感受,体会运动的相对性:通过汽车和转椅,认识运动的相对性,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4. 认识世界时区图:时区的划分,认识北京、乌鲁木齐、伦敦、纽约的时区。

三、教学思考:

     1.模拟实验让学生体会自转方向对日出先后有影响。

     学生对于这个模拟实验很感兴趣,但是既然是模拟实验,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模拟什么角色。在充分认识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之后,再模拟这个实验。学生对于乌鲁木齐和北京如何站位就会有充分认识。在一个班级做这个模拟实验时,北京站在西侧,乌鲁木齐站在东侧,下面的学生就说了乌鲁木齐和北京站错位置了,我觉得学生能说出这点,就是学以致用。


     2. 对于运动的相对性没有充分让孩子体验

        课本中安排的汽车和转椅旋转,我只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坐车的经历,对于前进的汽车,旁边的树木后退,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但是在转移旋转时,观察周围物体,学生的体验就比较少。但是实验室没有转椅,只能让学生回家充分感受。

   3.世界时区图的认识没有动态说明。

      世界时区图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在课本上一起认识时区的划分,虽然也能说明。但总是感觉少了系统的认识,我觉得应该再让学生看地球自转的动态视频时,明白时区与时差。

1.png(747.06 K)
2021/5/16 17:51:05



TOP
119#

本周六进行了南湖红船的直航赛,真的尽力了,跟叶老师两个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修船、换零件。但是船一直都没开直,全凭运气。本来在练习的时候能开100的船,在比赛的时候又开歪了,最后成绩里有1个100分,2个90 分,我觉得也还可以了。
TOP
120#

四年级还有4节新课,五年级还有3节新课。四年级要加快速度了,打算端午回来进入复习阶段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