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李学林活动记录专贴 [复制链接]

61#

李老师参加的活动真多啊,羡慕
TOP
62#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李学林活动记录十七

嘉兴南湖区听课感(一)


     2016年11月15日,我和湖州安吉递铺小学的两位伙伴参加了2016嘉兴南湖区“下水教研周”小学科学专场,上午学习了3节精彩的科学课,感触很多。
     第一节课是南湖国际实验学校杨海群老师主讲的六年级《月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杨老师的课堂很开放,学生活动充分,体验深刻,收获多,杨老师先让学生展示11月份前半个月观察记录的月相图,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找发现、作推测、谈疑惑,交流分享成果,这个活动用时接近27分钟,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在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得出了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由西向东,月相上半月是由缺到圆,并大胆的推测出下半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尤其是在推测月球运动的周期时,有一组孩子通过测量得出7天转过了90°的角,那么月球转动一个周期(360°)应该是4个7天,也就是28天,利用数学的知识计算出月球运动的周期是28天左右,体现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接下来,学生分组开展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用时8分钟,孩子们每个人拿一个黑白各一半的小球边转边看,不时发出欢呼声“我看见一半的月亮了、我看见满月了”,在体验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运动状态、月相变化的理解,最后的交流阶段,孩子们互相质疑,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完全放手,为杨老师的课点赞,我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学这堂课时,因为害怕学生犯错,基本上是以讲为主开展教学的,没有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对课堂的放手不够,使得孩子们的科学学习的能力发展缓慢,今后的课堂我要学会放手,给孩子多一点信任,多一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开展好科学学习的。










     第二节课是南湖区教研员阮翔老师上的
六年级《月球的运动》第二课时,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来看,孩子们很快乐,很享受这近80分钟的两节课,阮翔老师从杨老师的课堂中得出的月相变化规律入手,先纠正了学生们模拟实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转到小球;然后用来20分钟的时间开展再次模拟月球运动的实验,教师用一个大号的球形灯代表太阳,让每个孩子围绕着太阳做模拟实验,体验月相的形成,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有重大发现后要及时汇报,不到3分钟,一个组的孩子就发现了月全食形象,教师让孩子在黑板上记录,孩子很得意的讲述了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并边将边演示,“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它组的孩子也开始在找寻重大发现,经过不断的实验,孩子们发现了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孩子描述是日半食),这时有一个孩子大胆的提出:有没有月偏食呢?教师没
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做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接下来的环节是模拟日食的活动,用时近10分钟,在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出现日食,同样也不是每个月会出现月食,也否定了月偏食的假想;最后的时间让孩子们谈学习后还存在的疑惑及布置11月份的下半月的观察任务,相信孩子们今天上的两节不一样的科学探究课会终生难忘的,为阮翔老师的“下水教研”点赞!







     第三节课是杭州滨江区闻涛小学的钱军红老师主讲的四年级《观察、辨别岩石》,老师从一个玻璃杯引入谈话,让孩子明白观察中应该关注的重要信息及不需要关注的非重要信息,接着通过活动一(3分钟),让学生根据老师制作的岩石特征卡,猜岩石,因为教师详实的记录,孩子们很快得出了答案,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奖星;接着活动二(7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一袋不同的岩石,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不要尝)观察记录这种岩石的特点,并张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合作,很快的完成了观察与记录;活动三(17分钟),学生交叉去阅读其它组的记录单,寻找这种岩石的编号,孩子们手捧岩石盘,根据特征辨别岩石,并汇报自己的辨别依据,经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去观察,怎样做记录,记录什么,孩子们收获丰富;活动四(10分钟),让学生对记录单进行分析,讨论,哪些组的记录准确,哪些组的记录有问题,从而得出观察岩石时的主要记录方面:颜色、自然断面、颗粒大小、结构(条纹……),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上了一个层次,最后的环节是布置课外拓展,制作一个岩石标本,也算是对本节观察指导的应用,整堂课,学生在活动中开始,在活动中结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换来了学生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课堂很高效,为钱老师的精彩课堂点赞!







201.jpg (, 下载次数:0)

(2016/11/18 0:09:52 上传)

201.jpg

最后编辑bmxx林 最后编辑于 2016-11-18 00:09:52
TOP
63#

李老师记录的很详细,让我就像到了现场一样!感谢李老师的分享!
最后编辑何伟 最后编辑于 2016-11-17 19:52:45
TOP
64#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李学林活动记录十八

嘉兴南湖区听课感(二)

                 -----聆听章老师评课的记录

    

      2016年11月15日下午,科学大师章鼎儿老师为我们听会的老师做课堂点评及专题报告,2个多小时的评课及报告,老师们听的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章老师很幽默,评课很有味道!
     章老师先点评了《月球的运动》第一课时,首先肯定了杨老师的课是一节好课,一节改革前沿的课,一节有指导方向的课,一节具有探索意义的课,优点有:杨老师从学生实际的观察记录展开活动,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到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孩子的交流中,思维活动介入,能主动获取新的信息;课堂中出现的小问题,说明科学教育向前发展了,因为科学改革,要两个适应:①孩子的适应,②教师的适应,如:学生在月相观测和记录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条件,给孩子们体验的机会,孩子们学习、交流的机会有了,学生在思考,在向前走。不足:1.教师的指导显不足,教师如何指导,施加教学影响,什么时候去指导,指导什么,这样指导,值得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做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的指导,指导目标不明确;2.展示成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去交流、要指导学生看什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孩子们没有问题,说明孩子不较真,不会质疑,交流的价值不只是结果,更有意义的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想法、问题、联想,交流研讨这个阶段很重要,会产生新的认识;3.月球模拟活动不是很顺畅,活动进入太匆忙,有些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空间想象,学生能力不足,孩子们空间概念转不过来,需要教师的引导。
     接着章老师点评了《月球的运动》第二课时,首先肯定了阮翔老师对整节课的探究设计比第一节课要上一个层次,关注了学生如何科学的去做模拟实验,因为第一节学生对于怎么转、速度、距离等方面的不确定,所以在本节课上的模拟要求明显提升,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教师指导的度把握很好,学生的学习很高效,章老师指出:这样的课值得推广和倡导,建议老师们多研究,多实践,在科学教学改革的路上先走一步。
     然后章老师点评了《观察、辨别岩石》一课,课堂设计合理,观察、记录的目标明确,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活动时间充足,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指出了几点不足:1.“打星”的设计占时较多,可以简化省时;2.孩子们观察、记录岩石,用原有的观察一般物体的方法在观察岩石,样本的作用还显不足;3.岩石的很多特征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岩石,学生会走的更远,思维发展会更好。
     最后,章老师指出我们课堂中要从重视研讨,从研讨入手,推进课堂,在研讨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前走。
科学教学改革的路很长,我们还要有长征的精神,相信我们会成功的!

最后编辑bmxx林 最后编辑于 2016-11-18 00:07:35
TOP
65#

回复 63楼何伟的帖子

嘉兴的老师很有挑战意识,这样难上的课能上得如此精彩,
TOP
66#

李老师感受深刻,向你学习!
TOP
67#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李学林活动记录十九

在活动中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
                                        ------听课感

     11月18日,浙江金华环城小学的两位小伙伴在王伟文校长的带领下来到稠城一小进行交流,来自襄阳的冯辉老师和陈昆老师分别讲了一节课,听后受益匪浅。
      第一节是冯辉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冯老师课堂上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组装电磁铁、猜想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设计实验计划、小组开展活动,让学生明白了电磁铁的缠绕线圈的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教师在课堂结束设计了一个拓展:为什么用20圈的电磁铁吸了6个大头针,50圈的只吸了4个,让学生课外研究,个人觉得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先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现象;另外在做绕20圈、50圈、80圈的对比实验时,教师让学生每种情况做3次后,再做下一种,如果让学生按20圈、50圈、80圈一次一次这样循环的开展实验,这样可以保证电池电量基本相同时,能得到更准确的数值。









     第二节,陈昆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神奇的电动机》,由孩子们自制的机器人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通过一个大活动的方式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拆电动机、玩电动机让学生通过操作了解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度很高,尤其是电动机不转时,都很着急,积极开动大脑,最终通过讨论想办法,使电动机转起来,孩子很兴奋,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活动的效率很高,个人觉得如果能更好的把换向器的作用讲述清楚,可能孩子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电动机的“神奇”之处,这个知识也应该是本节的一个难点知识,期待处理的更好些。







TOP
68#

桂馨科学交流教师李学林活动记录二十

《斜面的作用》二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给学生一组实验材料,让他们自行研究斜面能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自行研究问题的能力。小学高年级的科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本课分析的是比较实验报告单上搭的斜面与测得的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斜面已经有一定认识,能结合生活经验,猜测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通过两个对比实验来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的认识过程。知道生活中很多工具、方法都使用了斜面的原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

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与社会

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被广泛应用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套斜面、自制教具、课件等。

学生:1套可以调节坡度的斜面、测力计、重物、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一根螺丝钉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提问:将这两桶油装到车上,你会怎么做?

(预设1,生:起重机、滑轮组吊、搭木板,沿木板推上去……)(预设2,假设学生说不到搭木板,师可以借助课件出示:工人师傅沿木板推油桶)

2、 师:像这样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斜面的作用。(板书课题:斜面的作用)

二、活动一:探究斜面能省力

1、师:将重物运到车上,为什么要搭建一个斜面?

预设:物体太重了;

预设:可以省力,沿木板滚动省力些。

2、师:(出示一个斜面)这是一个斜面,还有一个重物,你怎样证明斜面能省力?

3、师:把物体放在斜面上拉与什么做对比?

4、学生演示实验,师纠正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两个方面:提升到同一个高度,匀速直线提升。

5、师出示课件:

实验要求:(1)实验中,不能改变斜面装置。

(2)在斜面上拉测力计要直线匀速,边拉边读(多做几次)。

(3)轻声实验,边实验边记录,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的汇总表中,其它同学整理材料放在桌子中间。

6、各组领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学生活动,师巡视了解情况,重点关注数据与实验的方法,纠正错误的做法)

7、学生上台填写数据及发现

8、观察数据,总结:通过对比实验,我们有什么共同的发现?

生:斜面可以省力。(师板书:斜面能省力)

三、活动二:研究怎样的斜面更省力?

1、师:我们通过实验已经证明了斜面能省力,那么怎样的斜面更省力呢?

预设:斜面长些,斜面低些……坡度小的(尽量引导学生说到坡度,如果说不到,师引导出:我们科学上用坡度来形容斜面的平缓、高低情况)

2、师:(出示课件)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坡角,坡角越大,这个斜面的坡度就越大。

(出示课件)几号斜面的坡度大些?

3、师:坡度不同的斜面哪种更省力,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改变坡度的大小?小组商量一下,制定一个实验计划。(学生填写实验计划单,师关注指导)

4、汇报实验计划:(重点指导环节)

预设:生可以得出1、改变斜面搭的高度,2、改变斜面的长度。(如果只能说出一种,就让学生说清楚,然后开展研究,待完成后,再讨论第二种方法;如果学生两种都说到,让孩子说清楚,自由选择去做)

预设:【方案一】通过改变斜面的高度来改变坡度的大小

①师:你们在做改变高度的对比实验时,唯一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怎么做?

②预测这样做会出现什么结果?

③学生按计划动手实验。

【方案二】通过改变斜面的长度来改变坡度的大小

①你们在做斜面长度不同的对比实验时,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哪个?怎么做?

②预测会出现什么结果?

③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实验数据和发现。(关注两种方法下的数据,找出共同处)

①师:我们先看改变斜面高度的做法,得到的发现是:斜面高度越高,斜面省力越少,斜面高度越低,斜面省力越多;

②师:斜面高度越低,说明斜面的坡度?(越小),高度越高,说明斜面的坡度?(越大)

③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共同的发现?

④师:我们看看另外一种情况,依据高度一定,改变斜面长度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发现?

⑤师: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小)斜面越短,坡度?(越大)

⑥师:我们通过对比实验,有什么共同的发现?

⑦师:我们通过两种方法改变斜面的坡度,得到了共同的发现:

(师板书:坡度越小,省的力越多,坡度越大,省的力越少)

四、生活中的运用

1、师:(出示盘山公路图),这样的公路你们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师:盘山公路为什么修成“S”型呢?

(生:省力、安全……)

师:能说到更清楚些吗?

师:一座山的高度是一定的,我们可以用改变斜面的长度的方法来达到降低坡度的目的,这样上山很省力。师演示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盘山公路的原理。

2、师:螺丝钉也是斜面吗?(出示课件)说说你的理由?

师演示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盘山公路的原理。3、找生活中的斜面。(课件展示)

4、师:斜面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大家课后再找一找人们应用斜面的地方,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斜面的作用》教学后,个人感觉以下方面需要调整:

1、对于学生的实验指导应适当,不要太细致,尤其是测力计的使用,在课堂上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中去,因为本节课要用五年级的学生上,他们对于测力计使用,知道的很少,所以课前要求每人学会测力计的使用,这是课前准备的重点,要落实,而不是课堂中去指导,强调。

2、关于数据,要强调学生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尽量使数据更准确,精确度更高。

3、时间安排要合理,对于生活中的应用,多让学生去找一找,说一说。

4、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感知。

最后编辑bmxx林 最后编辑于 2016-11-20 12:18:06
TOP
69#

回复 66楼云中龙的帖子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TOP
70#

回复 63楼何伟的帖子

何老师:我对你们曙光小学"U形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很感兴趣,过两天过来,向你们学习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