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小科青研社戴娜专帖 [复制链接]

11#

5.26《茎和叶》课后心得
       这一课我认为老师要做较多的前期准备,第一个班试教的时候探索茎的作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后再实验,3~4分钟后观察,实验效果并不明显,应在上课前一天就把茎浸泡在红水中;通过视频来了解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也比较被动,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课后我在学校的花园里分用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包裹了一片叶子,塑料袋效果很明显,光合作用我也是第一次实验,还在等待实验结果。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一可以提早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观察现象并记录;二可以在学校的凤仙花提早用塑料袋和黑色卡纸进行处理。通过亲身经历再让学生思考叶片的作用,层层引导,学生的思考会更深入。
TOP
12#

5.28关注学生评价 促进思维发展——基于stem的小学科学课堂,团活动感悟
      5月27日上午,在舟嵊小学录播室开展了小学二团团活动“关注学生评价 促进思维发展”课例展示。两位老师围绕stem理念,从明确任务——设计——制作——交流研讨——二次制作改进——展示评价一步步展开,较好地呈现了stem课程的精髓。STEM课程与我们常规的科学课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思维流程是一样的,但是与科学思维相比,它又有更高的要求,STEM是工程思维。
      《杯中飞舞的蝴蝶》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拓展课,利用磁铁的性质让纸蝴蝶在杯中悬空。首先是对于任务的明确,用绳子悬挂的蝴蝶倒过来之后要掉落下来,如何用磁铁的力量使它不掉落呢?学生会相想到用同极相斥的原理使磁铁悬空,有些甚至认为不用绳子也能让蝴蝶悬空。接着励老师出示非常直观的记录单,两块磁铁,一个带绳子的纸蝴蝶和一个带盖的杯子,让学生设计。随后让学生交流,围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们对我们的设计有什么建议吗?”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二年级学生的想法非常活跃,会想到很多的可能性,但很多是实践很难实现的。可以花更多时间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设计图进行制作,然后让他们经历设计不一定要太复杂,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着手。如这一课中,利用异级相吸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同级相斥比较难,磁铁会反转被吸住,需要更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学生在不断的失败尝试中经历工程设计,多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成功,埋下科研的种子,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更重要。教师亦是如此,不必追求如何特别的课堂设计,沉下心来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去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以此课为例,低段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制作,在制作中不断的去改进自己的设计,那就花更多的时间在制作中即可,前期的设计研讨可以缩短时间。后期交流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时学生会有更多的想法。
TOP
13#

《杯中飞舞的蝴蝶》,课题有意思,对学生有吸引力。
吕坚
TOP
14#

是的,低段学生的想法很多,实际操作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设计-制作-修改-再制作,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促进学生的工程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TOP
15#

有感悟的帖子发表一下见解,其实浏览一下也有很多启发自己教学的地方,加油。
TOP
16#

地球科学探索体会(每月研修7.15)
    郭老师从一张高铁照片入手,你会想到哪些问题?照片是哪儿拍的?什么时候拍的?高铁为什么要架起来建设?是不是因为建的高,所以叫高铁?高铁是怎么跑起来的?为什么可以开得快?铁轨是什么材质的?怎么铺设的?两侧的广告是什么内容?农田里种的是什么庄稼?房子为什么要建成尖的顶,白的墙?高铁经过这些居民家附近,会不会很吵?
    从不同的视角,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何把这种发散性思维拉回到课堂中,需要教师灵活的处理。有些话题是需要综合性学习的,有些话题是对课堂有利的,有些话题是超过教师的认知水平的,既考验我们的教师的知识储备又是挑战老师的课堂艺术。
        从一碗面(兰州拉面)入手,也蕴含着很大的学问。从面的材质(小麦)、配料(笋、咸菜、肉)入手,联系到当地的地理文化。把饮食和地理、文明结合在一起,更贴近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为科学教师,要把生活和科学结合起来,首先自己要有发散思维,其次要有解决问题的精神。
TOP
17#

地球科学探索体会(每月研修7.15)
        郭老师从一张高铁照片入手,你会想到哪些问题?照片是哪儿拍的?什么时候拍的?高铁为什么要架起来建设?是不是因为建的高,所以叫高铁?高铁是怎么跑起来的?为什么可以开得快?铁轨是什么材质的?怎么铺设的?两侧的广告是什么内容?农田里种的是什么庄稼?房子为什么要建成尖的顶,白的墙?高铁经过这些居民家附近,会不会很吵?
        从不同的视角,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何把这种发
戴娜 发表于 2021/7/17 15:24:28
生活和科学的结合
TOP
18#

科学融合生活,这是我们科学课堂一直在努力的。
TOP
19#

《做理论敏感与实践创新的科教人》学习体会(每月研修20210915)
本月的每月研修,印象深刻的是最后提出的成长三件套:读书、写作、创课。读经典书,读学科榜样的书,读你认识人的书。写得意之处,写失败之处,写擅长之处。微创教学的方式,一厘米之变的精神,长期主义精神。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指导,积极的读书,努力地把看书感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这对一个老师的学科成长是有帮助的。本次研修带来了邵锋星老师的新书《科学素养怎样教?一名特级教师的教学笔记》,让我们在翻阅中感受教师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穿梭,从理论中找寻科学教育的“活水”,再加以研究,创造性地应用到课堂。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反思和研究应当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我对课堂的把控正在沦为俗套,急需寻找科学素养教学的方向与突破口,盼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思考。
TOP
20#

《科学教师的历史责任和现代追求》(每月研修20211015)
        本月的每月研修邀请的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卢新祁老师。这个讲座一听标题就感觉学术性较强,自古以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对教师责任的很好解读,那么作为科学教师,责任是什么?我想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会用科学的辩证思维去思考问题。我小的时候,科学还不叫《科学》,叫《自然》,那时候印象中自然课一周只有1~2节,还经常变成语数课,我残留的印象就是比较好玩,但是对探究性是不重视的,说成是劳技课或者实践课会更合适,和现在科学课的重要性截然不同,现在的语数老师是不会想着来占科学课的,教育部对科学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还是比较幸福的。我想在享受科学教师的幸福感时,也要牢记肩上的使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科学思维的人。
      再来说说现代追求。卢老师用了简短的八个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认为还是很恰当的。脚踏实地是工作态度,仰望星空是大方向,是指明灯。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科学”,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科学”,也就是让我们多从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教授科学内容,努力把课堂变成“生动有趣、博大精深、有吸引力”的课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