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一”直前行 ——记余杭区小学科学“放与收”短期培训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本贴撰稿:崇贤第二小学  李月慧

“一”直前行

杭州冬季的脚步总是亦步亦趋来得很慢很慢,这不,周边浓郁的深秋气息随处可见,临平山层林尽染,农家前面的桔树上挂着一个个可爱的小灯笼,家里的花盆里、路旁的花坛里各个品种各种姿态的菊花竞相开放,好一派秋收冬藏的美景!20161114日至1116日,临平第二小学的实验室里也是一处忙秋收的美景。

这三天,天阴沉,雨飘零,这都无法挡住从各个学区赶来的小学科学教师短期班的学员们的脚步,他们不约而同地汇聚在临平第二小学的实验室里,只为参加为期三天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放与收”这一主题的培训活动。本次活动时间安排极其紧凑,活动内容丰富充实,紧扣“一”字做文章,让人在中年或近退休的学员们懂得“一直前行”的内涵。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火柴盒 于 2016/11/21 15:43:3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一位导师一群学员

李福生老师是小学科学培训班里的领头雁,是小学科学队伍里的导师,我们总会亲切地喊他一声“李老师”。他温文儒雅,每次培训他都会站在学员的角度看待每一次活动,都会充分地准备好符合学员业务水平和适合他们发展的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安排充实的活动内容。只要有李老师的培训活动,总有一群学员们因此会积极主动地参加他培训的活动,有时有些学员慕名来蹭他的培训,在他门下授业解惑实战操练总是离不开量表进行观察诊断,对学员来说是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TOP
3#

一洗礼一纠结


本次活动是余杭区大咖聚首的盛会,主要由区名师柯爱娣老师领头,做了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放与收”的这一专题讲座,对我们而言是一次理论的洗礼。讲座内容专业又接地气,有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放与收的定义、特征、两者的关系、使两者达到平衡的“六性”、注意点。但我们课堂中放与收的理解稍有感觉表达起来有些模糊不清,疑云重重,纠结于心:
小学科学课应该放在何处?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有哪些挑战?收放自如的策略有哪些?

TOP
4#

一个单元一个班级

柯老师还站在单元的高度对教版六上一整个“能量”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到部分的线索进行解读和建构。柯老师以学生的认识基础和学情水平为解读本单元教材的起点,对教材的单元内容、单元结构、探究活动的结构做了深入的解析,从而提出学生将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需要得到发展,细致解析了每一课的主要活动和思维提升的活动点,最后针对一线教师教学特点提出中肯的建议,很好地为参训的这批学员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特别是更好地为工作年限只有一、两年的这一批新秀起到牵引的作用,引领他们学会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因学生去钻研教材,进而提高新秀的科学教学素养,使得我们这一批主体学员感叹初站讲台时没有遇到引领导师的遗憾。

理论导航,教材解析,课堂教学便是操练的主战场。执教的班级只有一个——临平二小601班全体学生,他们在1516号两天内分别面对一批执教的四位老师。一位是区名师柯老师,她在理论引领的基础上亲自上阵执教能量单元的第一篇起始课——《电和磁》,紧接着由三位新秀(育才实验小学的朱佳婷、乔司小学的宋菊芳、绿城育华桃园学校的朱磊)依次执教紧接着的三篇后续课——《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神奇的小电动机》,这四篇课文的科学内容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每位执教老师要较好地把握“单元整体”,对能量单元的每一课都要看做一个整体,围绕单元主题构建教学内容,围绕单元的核心概念展开,每堂课之间有着递进关系的内容,只有把起始课夯实以后再进行后续的教学,呈现出教学的梯度来,他们自如地行走在“放得开”与“收得拢”课堂教学之间,给与会学员带来精彩的真态课堂。

TOP
5#

一套量表一次聚焦

本培训的学员们紧扣主题,在李导师对量表开发的引领下,各小组学员及组与组之间献计献策,设计并修改出了一套小组特色的量表





这一套量表聚焦了每堂课的某个活动

柯老师的起始课——《电和磁》



点评:《电和磁》是能量单元的起始课,起始课的作用为后续课作引领、打基础的作用,柯老师在教学时收放自如,始终紧扣一个大问题“通电导线为什么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展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层层深入,思维发展形成梯度。

整堂课教学结构严谨,始终基于学生三年级所学的知识——磁铁的性质,让学生知道指南针里的指针其实是个磁针,会指南北,具有磁性,“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为教学唯一一条线索,促使学生思考“怎么样让静止的小磁针发生偏转”顺承地引导到“通电导线为什么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探究活动中来,一改以往重复做“奥斯特实验”只观察现象的表层浅探究,从已有知识转化到方法的教学中来,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发展学生思维的品质。汇总的四组图表真正体现起始课的特点,渗透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方向不同,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怎样改变做了铺垫,这是一堂成功的科学探究课, 值得学习反思的示范课。

后来三节新秀的课,在柯老师铺垫的基础上,教学中收放的程度趋于自然化,问题指向性强,特别是《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借助两组数据收的技巧有套路,成为课的亮点。



TOP
6#

朱磊执教的《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在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活动时渗透了技术领域:



课后各个小组根据各自的观察点进行诊断:



TOP
7#

一语道破一路畅想

本活动流程从扶放收的流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课堂实践为深化主题,课前的说课,课中的观察记录,课后的头脑风暴及执教者结合放与收主题的课后反思,有种突破瓶颈豁然开朗的快感,一语道破放与收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的策略:①以教学目标与学生前概念为依据精心设计大问题②设计有内涵的活动③分层投放活动材料④优化实验记录⑤有效分析与解释信息等等


紧锣密鼓三天的这一次培训,在学习、感知、感悟、交流、碰撞、逐步内化的过程中悄然流逝,有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伤感,但心中却装下一摞摞的硕果等待我们慢慢咀嚼或等到来年春天进行播种的喜悦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我认为:培训是一位导师树一批名师,一批名师带一批骨干新秀,推动着余杭科学教育“一”直前行的态势,我们一路畅想……

期待下一次的培训,下一次的前行!

TOP
8#

附录:学员小结



开放学习过程  收获探究精神

——2016年小学科学短期培训小结

瓶窑镇中心学校   俞荣凌

过程

2016年11月14日至16日,参加了小学科学中短期集中培训活动。短短的三天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听取了柯爱娣老师的专题报告《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放”与“收”》;观摩了四位教师的小学六年级《电和磁》单元的科学展示课;聆听了余杭教育学院李福生老师的《课堂观察——专业的视角与方法》和《制作一张能观察的量表》的辅导报告;分组制作了不同视角的课堂观察量表对四位教师的课堂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并将结果与分析进行了交流与共享,受益匪浅。

收获

本次集中培训的主题是研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放”与“收”的主题,通过课堂展示、分组观察、交流汇报、观点互动和智慧共享等活动,经历了一次课堂教学收放问题的头脑风暴,也让自己能针对这一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与思考。

1.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是教师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在当下,分数第一的教育形势下,学生看实验(视频),背实验的现象比比皆是,已成为课堂的一种常态,教师为了分数、为了赶进度不想“放”、不愿“放”、不敢“放”。严重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素养培养,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放开问题已迫在眉睫。“放”从教师层面首先就是要“开放”观念,“开放”课堂,其次是要“放手”,在教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根据科学问题,经历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科学事实与证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放飞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放飞学生的思维过程。适度的“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养成遇到困难或对好奇的现象能去探究的科学精神。

2.课堂教学有“放”必有“收”也必须“收”,“收”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学生形成知识概念的需要;“收”从教师层面来讲是一个引领方向的过程,是一个聚焦目标的过程。从学生层面来讲,是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生成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梳理信息的过程,是一个获取学习经验的过程。课堂内适时的“收”,有效的“收”是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考验。在学生获取一定的事实信息基础上,把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信息“收上来”,通过研讨与交流、信息整合与提炼,通过思维的碰撞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收”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必须步骤。

3.厘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放”与“收”的任务、目的、关系与功能后,对于每一位科学教师来讲,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浙江省深化课改指导意见中已对实践类课程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既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这块大有作为的土地上勤劳耕耘,勇于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改革课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智慧,开放教学过程,收获科学精神。

                          2016年11月18日

TOP
9#

培训小结

瓶窑一小   陈伟栋

为期三天的短期培训已经结束,点点收获静下来时梳理梳理,也算是对参与这次培训的一个小结。

参加培训的第一天拿到培训课程计划发现主题明确定位为小学科学探究中的放与扶”。因为这次培训的对象是大部分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科学老师。组班李老师的把科学教师如何促进专业发展和设计课堂观察量表,促进课堂改进的讲座,就把大家带进了培训的情景中。培训方式可以说科学有效,主要采用参与体验,使我们经历“课堂听诊,暴露问题--主体分解,探寻对策--研讨建构,建立模型”的跟进程序。通过专家引领,帮助教师进一步夯实综合人文素养和专业理论功底;同时结合案例,请一线优秀资深教师和新秀演示高效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堂实践,让学员做中学,学中悟。这次培训的展示课都非常精彩:资深老师的课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课堂展示收放自如,新秀的课堂信息技术运用熟练,课件美观醒目,处理教材有新意。由于都是科学一线教师,所以他们上的课都很贴近大家的教学和需要,受到欢迎。而我们也毫不客气的用李老师教的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借助量表观察课堂改进的方法对他们的课堂进行诊断,大家彼此交流,共同提高。

短期的培训,李老师没让我们这些“学生”闲着:讲座要笔录、观摩课借助量表会诊、课后沙龙要评课议课交流互动等,都需要学员们全力应对,虽说这样一来搞得大家有些“紧张”,但至少每天大家都在思考了、反思了、讨论了,培训的主动性增强了,效果也进一步了。就像李老师所说的,培训下来总要让大家收获点什么,带点什么回去。

小学科学探究中的放与扶扶与放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对矛盾体,在教学中是辨证统一的。扶,表现教师的主导性,放,展示学生的主体性。主导只有在主体响应下,方能发挥作用,主体也只有在指导下实现真正的主体性。当然,扶和放不是绝对的,不能使“扶”变得僵硬,也不能使“放”变得不可收拾。掌握了扶和放的恰当分寸、时机,探究教学目标的实现自然是水到渠成。这是我对培训主题“小学科学探究中的放与扶”理解。

感受可以不一样,领悟也有不同层次。不过我希望老师能把培训中的收获与感悟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确确实实把我们的科学课上的更好。可以肯定的是小学科学课程今后还会改革,教材还会变化,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探究或许会被新的教育新词所替代或赋予新的内涵,我们也会被不断的洗脑,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真诚为学生发展而努力的心,相信我们会在这条小学科学教育的路上走得更坚实、坚定。

TOP
10#

教师出门培训,值得参与,收获不小!
TOP
11#

真棒!
TOP
12#

一口气读下来,受益匪浅。赞一下!
TOP
13#

这个整理看起来舒服。
TOP
14#

老师收获的同时也是孩子们的收获
TOP
15#

活动好丰富。一直在关注,今天才发现原来是老乡,
TOP
16#

好资料,让我们没有参与第一线培训的教师也体会到了培训的意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