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严建斌专贴 [复制链接]

1#
(一)理论研学:
【评分标准】阅读有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著作或者纲领性文件,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300字以上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本学年度必读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二)教研研修:
1.参加活动:
【评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1次活动得5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10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E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3分,参与、补看、补评得2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3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现场活动:(45分)
(1)18年1月3日参加上虞区级培训(5分)
(2)18年10.29-10.31参加绍兴市STEM90学时理论培训(5分)
(3)18年11.12-11.14参加绍兴市STEM90学时理论培训(5分)
(4)2018.11.30参加STEAM理念指导下的拓展课例研讨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修活动(5+20)
(5)2018.12.04参加绍兴市90学分实践培训暨STEM教育研讨活动(5分)
☆网络活动:(4分)
(1)补看陈梅娟网络讲座
(2)补看陈文斌网络讲座
2.论坛研讨:
【评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20分。
3.报道宣传:(55分)
【评分标准】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15分,合作参与得10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在《绍兴晚报》、《上虞日报》等发表四篇(15+15+15+10)
(三)教学研究:
1.撰写文章:(70分)
【评分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年度论文区级获奖(30分)
《农村小学科学课的课程资源哪里来》发表在《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13日(40分)
2.课题研究:(30分)
【评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区级课题立项1个
(四)课程开发
【评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五)技能竞赛:
【评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六)辅导学生:
【评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七)活动组织:
【评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120分。
最后编辑严建斌 最后编辑于 2018-12-18 14:08:29
分享 转发
TOP
2#

严老师开帖,肯定精彩多多!期待分享!截屏留存!
TOP
3#

期待中
TOP
4#

科学实验秀

TOP
5#

科学实验秀——这个活动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兴趣!强大!
TOP
6#

新年,新开始
TOP
7#

科学实验秀,看着就很不错!
TOP
8#

学生造船


TOP
9#

         “我们应该静心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某位大师的诤诤教诲。这一年我读了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12本,有几本还是第二次重读。细细读过后,才明白了多年来自己的教学缺少了什么。缺少一种对问题深入的思考,缺少一种丰厚的底蕴。而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是靠持之以恒的学习积淀的。读书是最好的学习,在书香中吸纳真谛,在希望和梦想中追逐理想。于是,我静心读书,读科学教育相关专著,努力寻找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TOP
10#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物体沉浮的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 “推测——发现——再推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研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发现物体沉浮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教师准备:木块、石头、小纸片(渗水性较好)、铁盖等。
学生准备:1、木块、石头、小纸片(渗水性较好)、铁盖。2、泡沫塑料、胡萝卜、橡皮塞、回引针、牙签、蜡烛、小玻璃珠、纽扣。3、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组(4个);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组件(4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出示实验材料。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四种材料,如果把这些材料依次放入水中会产生怎样的现象?(按如下顺序:小纸片、木块、石头、铁盖)
3、学生实验。怎样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把水弄出来,物体拿出水时用毛巾擦干,在研究过程是提醒“有发现的小组请举手”)
4、统一标准。小纸片、铁盖在水中究竟是沉还是浮呢?(引导学生发现观察沉浮的方法和标准——把物体放在水中,然后观察它们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
1、出示实验材料。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物体,大家想研究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吗?
2、猜测。等会领到材料的小组,先猜测一下它们在水是是沉还是浮,然后把这些物体按沉和浮分成两堆,记录员记录在表中。请材料员来领取材料,小组长把水中的材料整理好。
3、交流。我们来交流一下猜测的情况,我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
4、实验。要证明我们猜测的是否正确还得动手来做一做,实验后把推测下确的物体放成一堆,把推测错的物体放成一堆,并把讨论、填写好记录表。
5、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研究的结果。哪些小组猜测的完全正确?我们认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关?
三、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
1、引入。物体的沉浮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吗,有怎样的关系?我们续继来研究。
2、操作。按大小顺序排列这桌上的所有材料,再说一说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3、讨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有关系吗?
4、同理讨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5、质疑。物体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轻重真的没有关系吗?大家还想续继研究吗?
6、设计材料。我们先来研究物体的沉浮与轻重的关系,不研究与大小的关系,大家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材料的特点:大小一样,轻重不同)出示材料,介绍特点。
7、实验。材料员来领取材料,领到材料的小组把材料按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再依次放入水中,有发现的小组马上举手。
8、交流。你有什么发现?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吗?为什么用前面的物体进行比较时,看不出物体的沉浮与轻重的关系呢?
9、讨论。若要观察物体的沉浮与大小的关系,应先择怎样的材料来研究?
10、出示材料。教师介绍材料特点。(轻重一样,体积大小不一样;放入水中的方法)
11、实验。材料员领取材料,领到材料的小组把材料体积大小拉成不同,再依次放入水中,有发现的小组马上举手。
12、交流。你有什么发现?物体的沉浮和大小有关吗?为什么用前面的物体进行比较时,看不出物体的沉浮与大小的关系呢?
四、思考和讨论
1、出示第五个圆柱体。体积在1号与2号之间,放在水中它会怎样?
2、如果有第五个球。这个球的重量在3号与4号之间,放在水中它会怎样?
3、如果有人问你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没有关系,你该怎样说?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大             小      ×     √
                  轻             重      ×     √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记录表

第(        )小组                                 年  月  日
观察
物体    ①泡沫塑料    ②胡萝卜    ③橡皮塞    ④牙签    ⑤回形针    ⑥小玻璃珠    ⑦蜡烛    ⑧纽扣
推测                                
推测
依据                                
放入
水中                                
我们推测正确的物体是                                     ;
我们推测错误的物体是                                     ;
我们认为物体的沉浮和                                     有关。
TOP
11#

严老师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TOP
12#

如何使学生不被器材分心

请教各位老师:科学课上如何有层次地呈现实验材料,调控课堂进程,营造专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被器材分心,保证学习效果?
TOP
13#

造一艘铝箔船
班级:五年级    设计执教:严建斌

教学目标
1.用工程设计的思路,寻找如何使用有限的材料设计制作承重尽量大的小船;
2.通过实验测试,改进设计并优化制作;
3.通过实验,知道船的承重能力与放置的硬币是否均匀有关,也与船的体积大小有关;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展示介绍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边长15cm的铝箔纸制作承重尽可能大的一艘船。
教学难点:通过测试发现与小船的载重能力有关的因素
器材准备
每组边长15cm铝箔纸2张、边长7.5cmm彩纸3张、单面胶20cm、剪刀1把、水槽1只(装水)、硬币30个、毛巾1块(擦手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呈现,出示任务(5分钟)
1.情景:各种船(课件)
2.任务: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团队成员分工),并出示本节课的任务。用1张铝箔纸制作小船壳,装载尽可能多的硬币,利用辅助材料把小船制作得美观些。
3.评价量规:见表1。
表1  小船制作评价量规
项目     得分    1分    2分    3分
设计图    没有设计图    有设计图,没有标注    有设计图,标注清楚
制作工艺    差    中等    精致美观
载重量    排名后三    排名居中    排名前三
分工合作    没有分工合作    有基本的分工合作    分工合理,协作流畅
汇报展示    不清晰    较全面    清晰全面
二、执行任务(35分钟)
1.设计制作(15分钟)
设计小船。领取器材,要求各小组自由设计(见图1)。











图1  造船蓝图
制作小船。在各小组制作小船时,教师巡视,针对性指导各小组修改和完善设计,可提下面一些问题。
⑴你们打算制作什么形状的小船?
⑵怎样才能保证船在水里不左右倾斜?
⑶什么形状的船浮力更大?为什么?
2.测试(10分钟)
制作完成以后,安排各小组按照完成制作的顺序进行测试,并记录能够装载的硬币数量(见表2)。
表2  装载硬币数量记录表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第
4
组    第
5
组    第
6
组    第
7
组    第
8
组    第
9
组    第
10

硬币数量(枚)                                        
如果倾斜标上×                                        
3.展示总结(10分钟)
小组向全班汇报:团队分工合作怎样?小船有哪些优点?怎样使小船装载更多的东西?
教师也可以用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深人思考。
⑴硬币在船上怎么放置比较合理?
⑵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船获得更好的成绩?如何改进?(或)对其他组有什么建议?
⑶这艘船适合装载什么样的乘客或货物?
⑷为什么现实中的船形状不是方底的?
板书:
造一艘铝箔船
放置均匀
体积大
TOP
14#

反思:STEM课堂活动的调控很难,你想让学生停下来进行全班交流汇报,但学生还是忙得不亦乐乎,干自己的工程。
TOP
15#

听了朱钻飚老师的评析,很受启发。朱老师说:第一,STEM课堂组织过程中要恰当运用评价策略,教师随时拿着红笔,给表现好的组和同学即时打上五角星予以奖励,使活动的控制自如;第二材料的提供也要讲究策略,根据活动的进程,逐步给学生提供材料,不是把一节课的材料全部提供给学生,有些材料可暂不提供。
TOP
16#

我在教学中把设计和制作两个环节合在一起,中间不安排交流时间,只是在每人设计的基础上,让小组在组内挑选并确定最佳方案,再根据最佳方案进行制作铝箔船。这样设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尽量把时间用在设计和制作上,因为每个组的进度有快有慢,如果统一进度的话,快的组会干等很多时间,况且教学过程多一步,也会花一些组织交流的时间。
朱钻飚老师说得好,可以让学生在设计好方案后在组内开展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选出自己组的好方案,接着进行制作。
TOP
17#

造一艘铝箔船
班级:五年级    设计执教:严建斌

教学目标
1.用工程设计的思路,寻找如何使用有限的材料设计制作承重尽量大的小船;
2.通过实验测试,改进设计并优化制作;
3.通过实验,知道船的承重能力与放置的硬币是否均匀有关,也与船的体积大小有关;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展示介绍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边长15cm的铝箔纸制作承重尽可能大的一艘船。
教学难点:通过测试发现与小船的载重能力有关的因素
器材准备
每组边长15cm铝箔纸2张、边长7.5cmm彩纸3张、单面胶20cm、剪刀1把、水槽1只(装水)、硬币30个、毛巾1块(擦手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呈现,出示任务(5分钟)
1.情景:各种船(课件)
2.任务: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团队成员分工),并出示本节课的任务。用1张铝箔纸制作小船壳,装载尽可能多的硬币,利用辅助材料把小船制作得美观些。
3.评价量规:见表1。
表1  小船制作评价量规
项目     得分    1分    2分    3分
设计图    没有设计图    有设计图,没有标注    有设计图,标注清楚
制作工艺    差    中等    精致美观
载重量    排名后三    排名居中    排名前三
分工合作    没有分工合作    有基本的分工合作    分工合理,协作流畅
汇报展示    不清晰    较全面    清晰全面
二、执行任务(35分钟)
1.设计制作(15分钟)
设计小船。领取器材,要求各小组自由设计(见图1)。











图1  造船蓝图
制作小船。在各小组制作小船时,教师巡视,针对性指导各小组修改和完善设计,可提下面一些问题。
⑴你们打算制作什么形状的小船?
⑵怎样才能保证船在水里不左右倾斜?
⑶什么形状的船浮力更大?为什么?
2.测试(10分钟)
制作完成以后,安排各小组按照完成制作的顺序进行测试,并记录能够装载的硬币数量(见表2)。
表2  装载硬币数量记录表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第
4
组    第
5
组    第
6
组    第
7
组    第
8
组    第
9
组    第
10

硬币数量(枚)                                        
如果倾斜标上×                                        
3.展示总结(10分钟)
小组向全班汇报:团队分工合作怎样?小船有哪些优点?怎样使小船装载更多的东西?
教师也可以用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深人思考。
⑴硬币在船上怎么放置比较合理?
⑵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船获得更好的成绩?如何改进?(或)对其他组有什么建议?
⑶这艘船适合装载什么样的乘客或货物?
⑷为什么现实中的船形状不是方底的?
板书:
造一艘铝箔船
放置均匀
体积大
TOP
18#

回复 313466楼严建斌的帖子

反思:STEM课堂活动的调控很难,你想让学生停下来进行全班交流汇报,但学生还是忙得不亦乐乎,干自己的工程。
TOP
19#

回复 313467楼严建斌的帖子

听了朱钻飚老师的评析,很受启发。朱老师说:第一,STEM课堂组织过程中要恰当运用评价策略,教师随时拿着红笔,给表现好的组和同学即时打上五角星予以奖励,使活动的控制自如;第二材料的提供也要讲究策略,根据活动的进程,逐步给学生提供材料,不是把一节课的材料全部提供给学生,有些材料可暂不提供。
TOP
20#

回复 313468楼严建斌的帖子

我在教学中把设计和制作两个环节合在一起,中间不安排交流时间,只是在每人设计的基础上,让小组在组内挑选并确定最佳方案,再根据最佳方案进行制作铝箔船。这样设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尽量把时间用在设计和制作上,因为每个组的进度有快有慢,如果统一进度的话,快的组会干等很多时间,况且教学过程多一步,也会花一些组织交流的时间。
TOP
21#

回复 313469楼严建斌的帖子

朱钻飚老师说得好,可以让学生在设计好方案后在组内开展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选出自己组的好方案,接着进行制作。
TOP
22#

回复 313470楼严建斌的帖子

朱钻飚老师对作品展示评价环节也提出了建议,除了小船的载重能力外,其它评价量规中提及的项目也可以进行评价,形式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其他组的提问质疑。我想如果学生能够提问质疑的话,那他们的素养已相当高了,当然这种素养也可以日复一日培养积累的。
TOP
23#

严老师好!
TOP
24#

其实设计-----制作,时间上还是要保证,一节课估计不够。
TOP
25#

听王家东老师的平板科学课《油菜花开了》

听课有感:平板进教室,智慧染课堂。
12.jpg (, 下载次数:0)

学生在操作平板(2019/4/2 9:05:27 上传)

12.jpg

13.jpg (, 下载次数:0)

解剖油菜花(2019/4/2 9:05:27 上传)

13.jpg

11.jpg (, 下载次数:0)

绍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陶成龙老师在听课(2019/4/2 9:05:27 上传)

11.jpg

8.jpg (, 下载次数:0)

上虞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朱钻飚老师在听课(2019/4/2 9:05:27 上传)

8.jpg

TOP
26#

有道理!几节课完成,设计成一个课程。
TOP
27#

回复 25楼严建斌的帖子

王老师以后可能成为平板的指导老师了
TOP
28#

年轻老师,新事物学得快。
TOP
29#

回复 23楼儒衣飘飘的帖子

多年不见,想念啊!
TOP
30#

听课有感:平板进教室,智慧染课堂。
严建斌 发表于 2019/4/2 9:05:27
师傅用心,徒弟成长就快!王老师在严老师的指导下提升很显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