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追求简约的课堂 [复制链接]

1#

[原创]追求简约的课堂

 

    在平时课堂中,一些老师经常感叹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更有一些公开课、研究课的课堂中,常常出现拖堂、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课后,执教教师还非常惋惜地认为自己遗漏了重要的环节,好几个得意的教学环节还没展示。恰恰在学生调查中,上课拖堂总是排在最不喜欢的事情之中。


    分析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原因,主要是活动过多、环节过多造成的。“摆的研究”一课是经典的教学内容,很多执教教师都从“观察摆、制作摆、发现摆的规律”到“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等内容,想在一节课里完成,结果总是很难实现,即使勉强完成了预定的任务,效果也不甚满意。更有很多老师,为了呈现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每一个探究活动,往往拘泥于探究教学的步骤环节,把每一个探究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做到位,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交流计划、观察实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总结运用等步骤都走一遍,最后各个环节都匆匆而过,等下课了,教学任务还没完成,学生学得不尽兴,教师觉得不到位,。


    其实,一节课短短40分钟,长度有限,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主要活动做好做到位,就能够让学生学得深刻、学得扎实。因此我们提倡向简约的课堂推进。推进简约的课堂,有两个策略:一是集中探究主题,二是整合教学环节。


    集中探究主题,就是要突出重点,切口小,研究深,体现所谓“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对小学生而言,一节课能够稍作深入细致的探索,必然是一个比较小的主题和内容,难以研究比较宽泛的探究活动。在一节课的安排当中,如果有几个探究活动,那么就要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探究活动,在教学时给予核心探究活动充足的时间,保证核心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准备的探究材料,也要呈现结构性,尽量让学生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适、合理、巧妙地指导,期望不打断学生的探究思路。如语言指导、温馨提示、材料呈现与回收、记录表指导、发任务单等方式,把一个个小的探究活动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长时间的探究活动。这样达到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整合环节,也同时达到简约环节的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把探究活动做顺利,从指导学生制定计划、选取材料、考虑实验步骤、甚至如何合作、如何汇报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只差一步没有代替学生动手了。一个20分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指导时间足足花了15分钟以上,而学生的自主活动才区区4、5分钟。最后,学生在教师过度详细的指导下,很快地完成了任务,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自觉地演变成了教师“指令”下的操作活动了,失去了探究式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失去了出现问题自我纠正的机会,同时也是拖堂的重要原因。


    整合教学环节,就要合并、缩减过多的教学环节。在提倡探究式教学的今天,更要重新认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新修订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把探究式教学归纳为五个要素(),而没有规定探究式教学的步骤,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开展。探究式教学不是固定的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有基本的要素构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互相结合,可以生发出各种教学模式。一节课并不一定需要完整展示探究教学的各个步骤,也并不一定要呈现所有的探究要素。


     要走向简约的课堂,就要大胆地缩减课堂教学的环节,整合细小的环节,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各环节。如果把一节课分解成四个环节,即导入-主题活动-研讨交流-总结运用,那么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相当重要。新课导入一般就在2分钟左右,总结运用一般控制在8分钟左右,而学生的主要活动和研讨交流,应该占到30分钟左右。


导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或者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主题活动阶段,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阶段,准备结构性材料,做一个较长时间的自主学习阶段;研讨交流阶段,注意交流汇报的互动性,要突出交流的有效性;总结运用阶段,要灵活处理。


简约的课堂,不只是简单的课堂,更是高效的课堂。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的思考。我们的课堂往往过多的考虑教师怎么教,忽略学生会怎么学,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力求让学生有充裕的自主学习机会进行探索活动。简约的课堂,更要有高效的教学观念和高超的教学手段与之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 16:39:13编辑过]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朱钻飚 于 2023/5/12 16:53:5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喻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简约而不简单!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学习了,指明教学的方向。

TOP
4#

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我还需要不断努力!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5#

拜读了,有收获!
TOP
6#

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该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要做到课堂的简约,教师必须加强练功,在课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上,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用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上,争取把多个活动有机的进行整合,借助合适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教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课堂四十分钟,课外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这个时间。当然只有课外肯花时间的老师,才有可能会有精彩而简约的课堂存在。


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我追求努力的目标。谢谢喻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 18:12:01编辑过]

TOP
7#

    总是想把自己的所有交给学生,原来舍弃是为了更好的获得,简约是给让个他们更多的成长空间,不是为了让他们继承,希望他们能超越。
TOP
8#

简约、有效——科学课堂的本色回归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蓬镇第一小学 杜志刚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为我们的科学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热热闹闹的科学课堂背后,我们也经常听到来自老师真实的心声:“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太难了”、“科学实验课的课堂太难调控了”、“科学课越教越难教了!”……不可否认,在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课例,我们许多老师也曾上过比较成功的课例。这些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典范。我们都深知上一堂好的公开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节课如此“投入”。学生的科学知识的获取,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是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来实现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呼唤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


     一、内容简约,有效取舍。


     科学课的许多课文是经典的教学素材,但有些也编排不尽人意,有时候,敢于取舍,简约流畅反倒是一种大气。而对教材进行深刻的钻研,与编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教师才会有对教材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这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寻找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是我们科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简约内容。


     如教科版三上《动物》单元中《蜗牛》(一)、《蜗牛》(二)、《蚯蚓》、《蚂蚁》、《金鱼》五课的教学目标相似,教学内容并列,都旨在通过学生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对这些小动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我们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可以选其中一到两种动物深入、细致的观察,同样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在《蚯蚓》、《蚂蚁》两课中分别安排了蜗牛和蚯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在实际教学中,蚯蚓和蚂蚁的观察活动也比较多,可能没有时间对蜗牛和蚯蚓、蚂蚁和金鱼进行比较,这两个比较活动可以一起放到后面一课《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作为复习导入部分,减轻《蚯蚓》、《蚂蚁》的教学量。通过减少教学内容留出更多的宝贵时间保证重点的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能有效开展。


    2、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简约内容。


如教科版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能对水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等)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它们都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液体这种物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将其中的科学知识目标定为知道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认为在比较液滴的实验中,可以只比较水和油在玻璃片上的液滴有什么不同,至于在报纸上和其他纸上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研究,另外在比较水和油的轻重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木棒在水和油中的沉浮情况来比较水和油的重量,也可以省略或作简单介绍,因为学生做过后反而可能认为学生水的浮力大于油的浮力。实验中如果减少了这两个内容不会影响到目标的达成,反而让教学显得更简洁,过程过清晰。


    二、设计简约,有效探究。


    1、实验简约,把握重点。


教科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安排了三个实验活动,用吸管“倒水”、玻璃杯倒扣入水纸不湿、用注射器观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比较,同时还要求学生画注射器内空气的变化,最后还要进行空气和水的比较。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没有时间的保证无法达到有效的探究。在这一课中可以将用吸管“倒水”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在学生设计好实验装置后,教师出示请同学上来演示如何吹出水来。在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个分组实验上,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
    2、过程简约,突出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视之为标准模式,不敢忽视更不敢漏掉其中的一个环节,并视图充分展开,越充分,越能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变化设计探究过程,简约的设计,是为了有效的探究。


教科版五下《空气的热胀冷缩》,有教师这样来设计实验的: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固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生:有。


生:没有。


师:你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来证明气体有或者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这样的设计没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等探究的环节,节省了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实验探究中,重点突出。简约的探究过程,是有效探究的保障。


    三、材料简约,提高效率。


     1、精选典型材料。


     典型的材料应该是有结构的材料。挑选材料时,在保证材料有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探究材料的数量,从而实现材料简约。


教科版五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第一个活动是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要准备的材料有七种。七种材料是为了让学生在按体积大小和轻重排列过程中发现排列的顺序与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材料选得典型,是可以简少材料数量的。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四种典型材料:泡沫塑料块(体积最大,重量第三)、石块(体积第二,重量最大)、蜡烛(体积第三,重量第二)、回形针(体积最小,重量最小)。学生根据这些简约但不简单的实验材料也成功完成了探究活动。而且由于材料变少了,学生对沉浮规律的分析看得更清楚,也节省了给材料进行排序的时间。


     2、寻找替代材料。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许多学校没有相应的科学工具箱,即使有,工具箱里的器材也有限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可以替代的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例如三棱镜的色散观察实验,我利用烧杯装水替代三棱镜,光通过装水的烧杯后发生色散,学生也能观察到美丽的光谱,实验装置虽很简单,但很实用,很有效。



 


    四、形式简约,讲求实效。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句话告诉我们简单、有效是衡量一个人办事能力的标杆,科学教学同样如此。


除了常规的科学教学行为,科学课堂还存在相当多的教学辅助形式,教学技术类的比如实物投影仪、电视机、电脑、音响等;语言类主要指串连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性语句。这些教学辅助行式是教师行为细节构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辅助行式也是教师追求简约有效课堂中可以最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着力点。


    1、善用教学技术手段促进简约。


    教科版三上小学科学《金鱼》一课,观察的材料是金鱼,如果为每组学生买一条金鱼,在一般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如果没有金鱼,借助电教手段和图片也能达到探究的效果。金鱼的运动观察可以通过播放教参备课光盘里的视频进行,具体的身体结构的静态观察借助书中和电脑里的图片进行。


教科版三上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中,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也十分重要。多媒体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各类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大大提高了观察的效率。


善用技术手段,几段视频,几张图片,可能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简洁,更高效。


    2、巧用过渡性教学语促进简约。


    师生的言语交流在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而其中教师过渡性的语言往往是探究活动和教学环节的转折点。巧妙地运用过渡性语言,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


一位老师在教学教科版三下科学《磁铁的相互作用》一课,在完成了第一个教学活动之后,告诉大家:同学们真的很能干,很聪明。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小磁铁搭长城”放松一下。看,哪个组搭的长城又长又好!请用桌上2号信封里的材料。利用一个小游戏,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要求搭长城。希望让学生在玩乐中发现问题,并能在接下来解决问题。游戏结束时,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看都搭好了长城)同学们搭的长城真长真好!那么,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在搭长城时,当红色的一端和红色一端接近,两块磁铁就跑开了,当蓝色和蓝色一端接近,两块磁铁也跑开了。只有,红色和蓝色的两端接近时才吸到一起。


……


(众生发表了赞同的意见。)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看来磁铁的两极之间相互接近时真的还有秘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精心设计的过渡语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它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愿望。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把上面已学过的内容起到总结梳理的功效,又能对下文所要出现的内容进行启发,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


  


    真的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已的科学课堂简单起来,简洁起来,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抖的包袱,让课堂更好地回归一种宁静,让孩子的心在宁静中,感受到一种进步的力量,在简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展。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让简约有效成为我们科学教学的本色回归!



 


参考资料:《科学课》   2008  11


                    《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孙双金著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9#

转载以前看过的文章来于大家分享!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0#

喻老师讲的很有道理,简约而高效的课堂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模式啊,这有待于有志者积极探索其中的奥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