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 我们还该做什么
——对乡村水污染久治无效的调查探究
一、背景回放
最近几年,天灾频发,全国性大雪,汶川、玉树地震,西南干旱,沙尘暴入侵江南,严重的倒春寒。灾害的范围、程度和后果都刷新了历史记录,从全球来讲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都会质问,地球怎么了?气候怎么了?我们的日子怎么过?可得到的回答很明了:环境破坏了,气候变暖了,灾难就多了。那么,我们怎么保护环境,怎样努力做到减灾消灾呢?
二、调查目的
“环境破坏了,气候变暖了,灾难就多了。”这一笼统而又明了的话到底体现在哪里?我们怎么减灾消灾,我们的环境意识到底有多强?我们在环境保护的某一方面到底做得怎么样?今天,我们想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与我们生活、生产、生存息息相关的水资源情况入手,对家乡水质状况、治理和我们小学生如何保护、节约水资源做些调查探究,用我们的努力,保护水资源,提高生活质量。
三、调查过程
1、志同道合,组建探究调查小组。
我们的中队叫“李四光中队”,全中队四十八名队员继承了科学家李四光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品行精神。平衡生态、促进和谐是我们全班学生最多的话题。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而水乡人守着丰厚的水资源望水兴叹,水乡的水三十年不能饮用和洗刷的事实让大家揪心,一说起它,大家七嘴八舌有举不完的实例,有说不完的实话,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也都深有同感,同学们自发组织了“金沙地”环保科技社团,对治水节水进行调研。准备了必要的调研工具,制作了社团队旗,活动用帽,每位调研队员配备了记录用笔和调查记录本,量杯,试管,分析试纸,照相机。还喊出了调研活动的口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制订了周密的活动计划,还聘请了指导老师为调研指导员、安全员。(照片1)
2、合力调研,收集资料有话好说
调研活动采用的是调研探究模式,下设调查研究组,调查摄影组,资料整理组,科普知识阅研组,调研论文写作组,技术工具保障组,各自又推选了组长,老师和外聘专家为顾问。活动有各小组长负责,内容各有重点且又整体合作,共同交流,按计划定时活动定时交流,力求每一个组都有突破。扛着调研旗帜,带着调研工具,我们的调研活动在上学期末就开始了。
双休日,小小调研员忙碌的身影就活跃在河边渠头池塘边,查污染,堵源头,访路人,劝节水,进工厂,上超市、深入家庭,发放治水节水宣传单,治水节水问卷调查表,活动的范围也辐射至一区一县四镇、八村,近二十多平方千米,查阅科普资料30册。定格活动镜头百余帧,整理调研文字三万多,收集了一大堆的调研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的调研结题有话好说奠定了基础。(照片2、照片3)
3、分析整理,治水节水大有文章
历时数月的调查研究,认真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让我们调研社团队员感到震惊,水质污染,时间之长,后果之重都让人惊讶,水源浪费又都不以为然,习惯成自然,长此以往买水喝,没水喝将为其不远了。
(1)、守着水乡,缺水是萧山水资源现状
我们地区江南水乡,但我们与其它地区和城市一样,仍然缺水,我们从《萧山日报》三月二十三日第二版《水乡用水,日益紧张》中了解到,水源缺乏的萧山区未来一段时间里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日益突出。我区地处杭州湾钱塘江南侧,总面积1420平方千米,其中占水面积20%,我区本地水资源贫乏,主要靠降雨,多年平均的年常雨量为1273毫米,多年平均的径流量是7.7亿立方米,我区地下水资源也不多,一是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匀,二是地区差异大,开发利用价值小。我区人均占有量为756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数的34%,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2%,世界人均占有量8%,也就是说水资源占有量是12.5个萧山人等于世界人均量,3.125个萧山人等干全国人均量,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萧山徒有“江南水乡”之美名,如果把仅有的一点水资源再遭污染破坏,恐怕萧山人不是缺水的问题了,最后一滴水定是萧山人的眼泪。
(2)、水质污染,萧山有三十年的历史
这次调研家乡水质污染情况,让我们知道这水不敢喝,不敢用的,不敢洗,用水种地,这农作物定也是有积累毒害的。难怪东片地区癌症患者占全区之首,那么,这水污染等到底有多久历史了,调研活动让我们解开了这水污染历史的谜。
三十年前,原夹灶乡筹建了一个当时规模较大的印染厂,大约八一、二年正式投入使用后,当时环保这项目设有现在重视,印染厂污水、废水就直排江河,水是会流动的液体,一下子就把临近的江河水质全污染了,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加上做工的喜悦,人们虽有怨言,但个体怨言成不了气候,加上绍兴县也有多个印染行业直排,周边的党湾乡也有印染厂污水直排现象,可到今天这直排、偷排一直没有停止,在现阶段排查这么紧的情况下,个别企业主为逃避治污费而常有偷排发生。当年是江河水质一片臭黑,现在江河水质时好时坏,而这水质就一污三十多年间,永远达不到可饮食洗用水质标准。在我们调查走访五十岁以上老年人中,85%的人说法是一致的, 萧山水污染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一个不短的历史时段。人祸导致水资源污染给人们一个毁灭性的灾难。近年来,政府治理污水热情高涨,力度加大,效果甚好。可遗憾的是水质仍达不到饮用洗刷水标准。
据《新京晚报》消息,这次西南大旱“人祸”因素突出,大力开发西部,矿产在挖掘,江流在开发。水电站密集上马,一个水电站就成为一个地区生态区城。珠江上游的“捞煤”,破坏了水质,大旱之年,一滴水足以珍贵,可“捞煤”污染了多少水源?上好的水资源因“捞煤”而遭破坏。眼前的亊例难道还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吗?他人之辙难道不是我们之鉴吗?
调查得知,我们治理的水资源不能达标,不能食用,不能洗刷,说不定有一天自来水供应紧张,说不定有一年也遇上大旱,我们也会像西南珠江上游一样,守着水源等救济,那滋味恐怕大家都不好受了。
(3)、治理无效,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江南人,萧山人,水乡人,守着水源买水喝,可悲啊。用上自来水,这是从卫生的角度来讲,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可守着水源已经不能食用洗刷总有点别扭,为什么久治无效呢?调研让我们知晓,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早几年是厂家的偷排和政府的不作为行为倒还说得过去,可今天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今天主要是人们的不良行为所致,而这不良行为已成自然,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在调查中,我们抓拍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镜头,几步之旁就是村建垃圾箱,可偏把江河当成垃圾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有害垃圾一个劲往江河、池塘中倒丢。(照片4)
更有农户把动物尸体往江河里抛,泡涨了的死动物浮在水面,天一热,苍蝇成堆乱扎,恶心啊。农作物喷洒农药后,洗喷雾器,农药剩液也往江河倒,虽然低毒农药,但毒害也不轻啊。(照片5)
三隔化粪池溢出的尿粪液,受雨水的冲洗也归结到江河里。(照片6)
农户们把上好的农作物残茎败叶,蔬菜的烂叶黄枯叶也往江河堆。(照片7、照片8)
有几个养殖户的猪粪,鸡粪有意无意的往江河流。
河面还有许多是丢弃后的一次性塑料袋,玻璃瓶,旧衣服和什么家什之类。(照片9、照片10、照片11)
一句话就是人们把江河当作了天然的垃圾场了,日积月累江河水质怎么会不污染呢?可以这样说,水质的污染主要是人们的不文明,不良好的行为所致。(照片12、照片13照片14、照片15、照片16)
镇、村近年来也抓得特别紧,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专业的环卫人员定时清除,可由于是作业面分散、范围大,很难跟踪保洁,加之水面保洁还有一个流动性和人们丢投的随意性,常会出现死角,难免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现象。
四、调查结果:
我们的“金沙地”环保科技实践社团合作探究组历时百余天,从组建、活动、写调查报告到谈收获感想,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照片17)
1.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地开展调查活动,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学习,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启迪了我们的科技火花。(照片18 、照片19 )
2.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体现时代特征,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统筹观这一主题,结合我们高段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课题的选择也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而平时又被人常常忽视的社会生活小事件、大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3.我们的调查活动强调了社会的教育性和科技合作探究学习的科学性,教育和感动了我们的父母、同学,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为建设和谐社会、洁美家园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
4.活动结束时,大家都明白了我们合作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治水,我们还该做些什么》这一个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照片20)
四、调查建议:
1.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力度,制订一部全方位多功能的水资源保护法、和地方政府的乡规民约,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
2.治理污水,保护水资源必须二手抓,二手都要硬,一手抓宣传,一手抓治理。
3.提倡治水护水节水,并落实到实处。用经济杠杆征收治污费,厂家、农户、村民都得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处罚原则,加强督查处罚力度,对所有自来水用户实行阶梯收费、多用多交、超用处罚的收费制度。
4.我们呼吁全国一亿五千万少先队员、青年学生,尽快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家庭做起,自觉治水护水节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完美我们的生活,和谐我们的社会。
益农镇小“金沙地”环保科技实践社团合作探究组:
沈佳颕 陈凯梁 施梦娜 李晨怡
吴海玲 孙洁羽 金敏杰
沈梦倩 叶佳虹
课题指导老师:胡关贤 沈茶花 沈 燕
摄影指导老师:韩 良
2010、4、20
资料注释:
《萧山日报》相关报道2010.3.23.
《环境教育读本》学生生存能力教育丛书
《碧水蓝天永相伴》中小学教育读本
《国务院限塑通知》2007. 12. .31.
《环 境》2009年共六期
注:本课题获萧山区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一等奖,杭州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三等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5 19:47:2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