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19号学员陈晓政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19号学员陈晓政研修专贴

学员简介
姓名:陈晓政
工作单位:缙云县下小溪小学
邮政编码:321403
联系QQ:303252787电子邮箱:303252787@qq.com bccxz@163.com
教学感言: 引领孩子在科学的大道上前进!
部分荣誉 :缙云县小学科学教坛新秀,2006年获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3 20:28:5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个人研修目录: (两年中自己的作业、新闻报道、论文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和精彩主题贴等资料)


3楼:研修班作业。


6楼:缙云县下小溪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7楼: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执教:兰剑锋  整理:陈晓政


12楼:下小溪小学:第一届科技节落下帷幕


http://www.zjjyedu.org/n25852c90.aspx


13楼:声音的变化课堂实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30 18:20:15编辑过]

TOP
3#


研修班作业


 


(一)专题作业(13项)

















































































































时  间


集中学习内容


自学内容及作业


地点


内   容


上交时间


2010年9月


开班式


完成问卷调查、理论试卷


9月30


丽水


2010年 10月


 


写一份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报告(可以是本校,也可以是本县的现状)


10月30日


本校


10月


教学观摩、专家评课


记一堂课堂实录及点评


11月15日


龙泉


12月、2011年1月


 


编写一个教学设计


1月30日


本校


3月


 


写一份论坛稿子


3月30日


本校


4月


参加省课堂教学评比观摩


写一篇案例分析


4月30日


本省某市


5、6月


教学论坛或专题研讨


设计一项课题研究计划


6月30日


本市某县


7月


 


写一篇教学论文


上交第1节公开课教案、听课记录表


7月30日


本校


:8-9月


 


写一份本地科学教学资源考察报告


9月30日


本校


10-11月


教学调研


写一篇调研报告


11月30日


本市某县


12月、2012年1月


 


写一篇教学体会


1月30日


本校


2月


 


写一篇教学论文


2月28日


本校


3月


 


写一篇学习体会及教学感想


3月30日


本校


4月


集中学习、外出考察


写一份评课稿


4月30日


待定


5-6月


 


命一份科学试卷


5月30日


本校


7月


 


上交第2节公开课教案、听课记录表


自我总结


7月30日


本校


9、10月


总结、交流、评比、颁证


 


 


本市某县


(二)日常作业


1、每月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业杂志,做好摘记。


2、半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3、两年内正式发表教学论文(包括案例分析、教学体会)1篇(发表后寄交复印件)。


说明:


1、两年中,学员必须完成的专项作业一共13项,即写一份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报告,记一堂课堂实录及点评,编一个教学设计,写一篇案例分析,设计一项课题研究计划,写一篇教学论文,写一份本地科学教学资源考察报告写一份论坛稿子,写一份评课稿,写一篇教学体会,写一篇调研报告,命一份科学试卷,上2节校内公开研究课。


对于2节校内公开研究课,上课时必须请本县(市、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参加听课与评课。上交材料为:教案(包括教后反思,电子稿)、听课记录表(由教研员填写)。上交时间:第1节:2011年7月30日前;第2节:2012年7月30日前。


2、两年中,建议学员完成一项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研究。于2012年7月30日前上交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关于12项作业上交时间的规定:按时完成,按时上交(若延迟5天上交,质量再高的作业也只能得60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3 20:43:03编辑过]

TOP
4#

向你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5 13:26:17编辑过]

TOP
5#

一起学习的。谢谢鼓励!
TOP
6#

 

缙云县下小溪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缙云县下小溪小学位于丽水市缙云县的北大门,处于省级工业园区“浙江缙云新碧工业园区”之中,是一所具有中等规模的农村小学。中学部搬迁后,学校规模由原来的10个教学班,400多学生,扩展为18个教学班,800多学生;教师人数也翻倍。


一、学校现状: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我们学校科学教学的班级数也增加。现在,我们学校进行科学教学的班级(三到六年级)共10个教学班,平均班级人数45人。配有科学教师6人,1人为专职科学教师,其他是兼职教师(兼教语文、数学学科)。学校配有一间科学仪器房间,配有一定的教学仪器;没有专用的科学教学教室,科学教学和实验都在教室完成。学校今年开始独立设置科学教研组,新开始尝试学校级的教研活动。


二、学校科学教学教师情况。


兼职教师5人,其中4人年龄为35-40周岁,均是正规的师范毕业,但是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时间都是很短,也是比较零碎,小学科学教学的经验严重不足。其中一位是校长,另一位也是学校的中层且教数学。还有一位兼职教师年龄为55周岁,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教师,是第一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专职教师年龄为36周岁,是县小学科学教坛新秀,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研修班学员,从常识到科学一直任教,自2010年9月开始专职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同时是学校的教务主任。从以上情况我们可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科学教学工作的严峻性,教师对教学工作生疏,没有经验,而且教师都是科学专业的背景,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完整的科学研究,他们的教学方法象其他课程一样,充斥着记忆知识的活动。


三、学生情况。


现在我们学校有学生813人,有65%是来自贵州、云南等省市偏远地区山村的民工子女。他们的家长在我们学校周围的工厂打工或者从事其他工作。学生原生活的环境比较差,原来接受的教育条件远远落后于本地。另外,学校的学生对科学学习不积极,作业只是应付,准备材料也是不用心,布置的要求根本不会注意。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和课外获取甚少。


以上是我们学校小学科学的情况,根据我们的实际,我们学校和科学教研组讨论,要重视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从“新”起步。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 ,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另外,教师自己要亲身体验完整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生要做的,自己先做;改变传统的知识的模式,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并且不断开发利用其他课程教学资源。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没有跟上,仪器设备陈旧和缺乏。科学教师要不放弃,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同时和学生、其他教师一起,挖掘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以适应科学教学的需要。


3、课堂教学是阵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我们科学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引领学生探究。备课时,要备清每一课的知识点,目标明确;课堂上注重每一课每一个探究点的落实,课堂上完成作业本的练习;单元检测有复习,检测后有分析。


 


4、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学科建设的单位,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都里不开。我们学校科学教师要紧紧拧成一团,不断探索和研究科学教学。教师个体要多学习科学教学的专业性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 15:06:21编辑过]

TOP
7#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执教:兰剑锋   记录整理  陈晓政


谈话交流:大家喜欢旅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导入揭题


1、指名学生摸一摸岩石:给你是什么感觉?(光滑、坚硬)
2、 课件出示:各种岩石的图片。


师提问:四幅图中的岩石有什么特点?


生:在小溪边;有的大,有的小……


【学生对岩石的特点模样形成具体的思维概念,思维模样跟上教师的要求】


2. 学生观看,讨论: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怎样才算是改变模样?


师:这些岩石一直是这样吗?它们会改变模样吗?怎样的变化才是改变模样?


生:形状、大小


【教师的提问设计巧妙,在课堂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同时把本课的学习目标映射给了学生。】


3. 猜测:哪些因素会改变岩石的模样。


师:大自然哪些力量会使岩石有这样的变化?


生:(水;火——产生裂缝;自然灾害:地震;太阳光——白天热,晚上冷;动物的尸体……)


【学生很自然进入预测,能够大胆地说出在前概念里的积累,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总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师:这些事你的猜测,生活中尼用什么来验证呢?


生:用实验的方法。


生:观察的方法。(追问:一次就可以吗?)


【培养学生科学验证的意识。一个追问也可以看到教师注重正确的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注意培养学生多次验证、长期观察的意识。】


师:现在在课堂上就验证,可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提出:模拟实验)


师:我们先来研究流水对改变岩石模样的作用吧。


【教师的主体性强了点,学生的选择没有了。】
流水作用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水、带盖塑料瓶、小岩石5块)
(1)师生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预测:这是流水长期冲刷的结果。


师:流水很快怎么做?(师生讨论,教师演示)


师:ppt展示探索步骤。


【实验方案最好是学生自己设计,教师预先的制作会束缚了学生探索的思维空间】
(2)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3)学生汇报,形成科学概念。


师:摇的时候有什么现象?


生:水变混了。


生:岩石之间产生撞击,互相摩擦。


师:摇晃后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看见了一些小石子。


师:为什么小石子会从岩石上掉下来?


(岩石被改变了模样)


师:冷热作用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吗?


2.冷热作用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小岩石、酒精灯、水等)
(1)学生分组设计方案,记录在科学作业本上。


【这点做的较好,利用现有资源,把方案写作业本上,在9节课里,作业本的运用也是比较少的。】
(2)交流反馈完善方案。
(3)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4)学生汇报,形成科学概念。
【从猜测入手,设计实验方案,并做适当的修改,最后验证,并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假设——验证”的实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


师:还有哪些因素会改变岩石的模样?
3.其他因素对岩石的作用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因素对岩石的作用。


【文本对话也是科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模拟实验的方法获取科学的知识,而文字是更加集中,信息量更加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是最多的。】
(2)组织交流
(3)概括:动物、植物对岩石的作用……
4.认识风化


教师引导展示:岩石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三)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师: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


(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并分析成因。)
【把抽象的漫长的风化作用改变的地形面貌展示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的科学情感和学习的热情,把学生的科学学习引入到广泛的大自然。这样的设计与课堂的开始相互照应。】


师:这节课你又什么收获?




根据蓝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初稿和听课本的记录完成。记录是很零碎的,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了整理。这节课给人很清新的感觉,条理清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TOP
8#

鱼鱼来看你了!
TOP
9#

 

土壤里有什么


执教:缙云县碧川小学  应飞


这是一位新教师的一堂公开课。给人以清晰的思路,熟练的课堂教学。很值得学习。


一、导入


出示:土壤里有什么?


师:菜园里有土壤,土壤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生:石头、草……


二、用五官观察、仪器观察土壤


师:这些是你的猜测。那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你用什么办法?


生:我们来看一看。


学生倒出一些土壤到纸上,观察土壤。


生汇报:树根、小石子、虫子、沙子、(还有其他的吗?)水、


1、我们用眼睛看……确实发现土壤里有很多东西,有小石子、虫子、沙子、水,找到了小一点的石头,还有更小的


2、借用仪器观察


如果我们还要观察更小的东西,可以怎么做?


生:用显微镜,放大镜来观察(2)


师:老师准备了放大镜,每组一个。


学生分组观察,并且记录。





























观察方法


我们观察到


我们的解释


用五官


土壤润湿、有石子、草根、虫子



借助放大镜


有小石子、沙子、小虫子



倒入水中


直接观察


有气泡









师:观察好把东西放好,就是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生:肥料


很小的沙子。


(用放大镜看见了很小的东西)


师:桌上有一些水,你准备干什么?


生:把泥土放进去。


师:我们来做一下。做之前我来提几个要求:


注意事项:


1、  往烧杯里倒入半杯水。


2、  轻轻放入土壤。


3、  3仔细观察,将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4、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搅拌完成后放在中间。


(教师读注意事项,并且交代怎样搅拌,太重了会怎样)


这里老师的指导过于仔细,放手一些,注意事项可以让学生来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冒气泡、干草、腐烂的塑料、


师:为什么会有气泡?他在吹泡泡吗?


生:(叫)有空气


师:水想到火,用火烧会有什么呢?、


材料: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


教师演示


(酒精灯熄灭时错误的,只盖了一次。)


你 看到了什么??


生:看见了白烟,闻到了臭味。


为什么会有臭味?


生:动物的尸体、腐烂的树叶(这些我们叫:腐殖质;植物的叶,动物的尸体是主要来源。)


观察静置的:


教师PPT展示:植物残体,黏土、粉砂、沙、沙砾


(从上到下,)


小结:


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土壤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呢?谁来总结一下:


(PPT:土壤里有)


土壤里到底住有什么东西呢?


师:


生:青蛙、地鼠、水蟋蟀


师图片展示:蜗牛、蟋蟀


他们为什么住在里面:安全


他们给土壤又有什么?大便、蚯蚓松土。


师:那我们地球上没有土壤行吗?


生:种菜要土壤;没有土壤我们不能够建房子。


师:展示(土壤的作用)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师:我们怎样来保护土壤?


生:不踩踏,


一下课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我们带来的土壤你这么处理?(下课就放回土壤里)


生:我们放哪里呀?


练习:、


1、  标出名称。


2、  连线题:土壤中有什么?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了不要忘记做的事情。

TOP
10#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碧川小学   陆亚红(海宁市海州小学到缙云支教)


 


师:哪个小朋友做好上课准备了。


我们课前把手洗干净了吧


我们活动需要力气,我们的力气哪里来呢?


生:休息,食物


师:我们吃了食物才有力气。今天老师带来了馒头,每个小朋友每人吃一小块馒头。


生:吃馒头。


师:吃馒头很有味道吧,有任务咯,你想馒头会到哪里去了?在组长的作业本上记录,可以写,可以画。


(为什么就记在组长的专业本上呢?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记录呀。)


教师巡视。


师:完成的小组告诉老师。小现在来说说看到哪里去了?


生:胃、喉咙3、嘴、食道、胃


我觉得口腔、到胃,再到肠。


师:到底怎么样了呢?今天我就和馒头一起去旅行一下。


师:馒头放到口腔里,遇到哪些伙伴?


生:牙齿、舌头


师:他们有什么帮助呢?


生:牙齿可以嚼碎,帮助消化。


舌头可以感觉味道。


师:舌头还有什么作用?


生:固定作用,搅拌作用


师:光有牙齿和舌头,干巴巴的行吗》


生:还有口水。


师:科学里叫唾液。


师:食物接下来去哪里呢?


生:胃


师:在那里呢?我们站起来摸一摸。


师:胃是怎么样的呢??


像一个装东西的袋子,有口吗?


口在那里呢??(上面、旁边)



师?胃是怎样消化的呢?如果袋子是胃,馒头怎么消化?


生:加水,当胃酸。


师;这样就会消化了嘛?


生:还要运动。


师:我们就来模仿胃的消化来做一做。


(小组领取馒头、水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两块馒头都放进去好了)



师:请把材料放盘子里,组长保管。我们刚才用塑料袋代替胃,用手挤压,馒头变得怎么样了呢?有没有呕吐的情况,现在的食物就是你呕吐出来的一样,食物变成细细的,我们叫食糜。


师:我们认识了胃,馒头会直接到胃里吗?


生:还有食道.



师:食道是怎么样的呢?


生:比较直,圆柱形。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塑料管,食道比这个要大些。老师在里面装了一粒饭粒,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饭粒移动一些?


生:吹。


师:我们来做一做。再汇报。


师:我们把材料放好。我们同学用吹的办法,你吃了食物后吹吗?


生:水。


师:食道里有唾液、润滑剂。


生:挤压。


师:(看图片),食道里有挤压的东西。


师:食物到胃里,然后去哪里了呢?


生:小肠(怎么样呢?)弯弯曲曲的。


师:(出示小肠图片)弯弯曲曲的小肠会有什么作用?


生:停留时间长点,帮助我们吸收营养。


师:(出示一根电线)我们的小肠和这根电线差不多长。


展示电线


师:这么长的小肠,有利于吸收营养。


师:食物又到哪里了呢?


生:大肠。


师:大肠和这根水管差不多长。(展示下水管接管)


大肠这么短、粗粗的,有什么作用呢?


生:排泄物排除。


生:吸收水分。


师:大肠吸收了水分,大便就正常,没有吸收水分,大便就很稀。


师: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想一想,我们的研究是否准确的。


看了录像你有了新的收获。现在,你来说一说。(看图说)


师:现在你能不能对着消化系统图把前面的内容修改过来?


 


 


     听完陆老师的课,还是沉浸在她的课堂教学之中。回味无穷。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好像什么都想知道,好像什么都知道。孩子们都有充足的准备,他们被陆老师的教学完全吸引了。

TOP
11#

 

校园生物大搜索


碧川小学   张金土(一位科学专职教师)


 


师:先看一下第四单元的一段话,提供我们什么信息?


生:知道了,人类还没有发现所有的生物。


师;预计有多少生物。


生:


师:预计有多少种?


生:有200多万种。


师:我们校园大约有多少种?


生:90,200,1000多


师:出示生物图片,你认识哪些生物?


生:说一说。


师:看一看我们的校园图片。


分组活动。(操场、君子园、茶花园、果园、菜园和小果园)


师:我们也用什么方法去搜索?


生:翻土、用放大镜(为什么用放大镜?)


师:校园生物可能在什么地方?


生:刷子


师:这样会伤害蚂蚁吗?植物我们能伤害它们吗?


我们搜寻的时候知道地点、名称的就可以了。


树上有吗?草丛里有吗?各个地方尽量找一找。


师:用什么方法?(教师出示记录表,调查方法、要求)


(教师提的要求过于仔细)


师:教师给学生分组。邀请指导老师(听课老师)。


学生分组到校园教学搜索,记录。




这样的设计不错。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时间让学生回到教室进行统计,分析。

TOP
12#

 

11月20日到12月10日,下小溪小学举行了以“崇尚科学、体验生活”为主题的第一届科技活动节。


本次科技活动节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科幻绘画大赛、科学小论文比赛、科学手抄报活动、手掷纸飞机模型比赛等,大队部联合校科技组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一次科普讲座;一次主题晨会;班班举行一次科普知识竞赛;生生写一篇科技论文或观察日记等。活动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通过举办科技节,进一步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学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http://www.zjjyedu.org/n25852c90.aspx
TOP
13#

 

《声音的变化》课堂实录


 


执教:浙江省教研员、特级教师  喻伯军


 


课前谈话:用话筒,‘老师们好’你们南宁的土话怎么说?大家一起说。


师:刚才主持人说了,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什么?


生:声音的变化。


师板书课题


(利用现场资源,直接点开研究的主题,学生快速知道学习的内容。)


师:关于声音的变化,你知道声音有哪些变化?请举手回答。


(一个简单明了的提问,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情况)


生1:声音的变化有声音高低的变化和声音强弱的变化。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声音长短的变化。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还有轻弱的变化。


师:轻弱和强弱有没有关系啊?一样的吧。刚才有同学说,声音有强弱的变化。强弱是怎么回事啦?


(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得到体现,让学生积极主动递投入到探究之中。)


师:不知道呀,不知道咱们就来做一做,那声音的强弱怎么做呢?我们来鼓掌。听我口令,我说弱,你们就弱,我说强,你们就强起来,好吗?


生随老师的口令鼓掌:“弱、弱、弱、弱,强强强强,强起来,强起来,强起来,弱、弱、弱、弱。”


师:现在知道强弱了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我们一起来拍桌子,好吗?现在我说节奏,强-弱-弱,会拍吗?


生随教师拍桌子(4次)。


师:现在你说说看,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回事?


生1:声音强就是声音重,比较沉重,比较大,弱呢,就是比较小。


师:声音比较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比较重,声音比较弱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比较——


生:轻


师板书:轻、小


师:平时我们所说的声音重以外,还叫——
生:大


师板书:大


师:还有呢?


生1:响


师板书:响


师:既然知道了强弱怎么回事,我考考你,哪位小朋友来发两个音,一个强,一个弱。


生1用不同的吼声表示声音的强弱。


师:其他小朋友对他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啊?


生2也用类似喊声表示强弱。


师:你这个声音除了强弱还有一个特点,咱们待会儿再说。你能不能用动作做出强和弱不同的声音。


生3:敲重一点,敲轻一点


师:话筒可不能敲啊,话筒时要用来说话的。敲桌子可以。


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敲了一个强音,一个弱音。


(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教学探究活动,通俗易懂,“科学探究就在身边”。)


师:强弱知道了,刚才有小朋友还说声音又高低,高低是怎么回事?


生1:声音高就是比较小、长。生意低就是比较短


师:你发一个


生1发一个自认为的高音


师:那低呢


生1发一个自认为的低音


师:低音发得长一点行不行?也行的吧,所以声音的长短和高低没有关系。


生2:如果声音高就是很尖锐,如果低就是很沉重。


师:你给大家发一个高地不同的声音来。


生2准确发出高地不同的两个音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的音乐课上面,我们都听到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我们是怎么来判断的啊?是唱多来米发的,是吧?多来米发的声音是从高到底还是从低到高?


生:从低到高。


师:大家会唱吗?我们来感受一下,从低音到高音。多来米法索拉西多。好吧。预备起——


生唱多来米法索拉西多。


师:从高到低呢?


生从高音唱到低音。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唱,从低到高。


生1从低唱到高,又从高唱到低


师:嗯,不错,高低啊,我们就是用这个音阶来判断。这个音阶很有用模拟就可以凭着它辨出声音的高低。我这儿也有一件乐器,它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是铝片做的,铝片琴。我敲敲铝片琴,它能发出多来米法索拉斯多。我不给你们看到,你们根据声音猜猜,老师是怎么敲的?


师敲从低到高的音。


(评价的语言又有激励性,学生喜欢倾听老师的评价,全身心递投入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无声”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生1:老师是从多来米法索拉斯多,这样敲的,从低到高这样敲的。


师(举起琴):你听得不错,那老师是怎样敲的?是从上面往下敲呢还是从下往上敲的?从上面往下敲的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认为从下面往上敲的请举手。1、2、3,哦,想不想敲一敲。每组都来领一个琴,敲一敲,每个同学都敲敲,仔细听一听,这声音的高低跟怎样敲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后,还要把结果记录在你们的记录本上。


师让学生拿出作业本,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要求画铝片琴时不要画太复杂,只要画出主要特征就可以了,在铝片的旁边写上音阶。


师:下面请每一组小朋友派一位小朋友来领取音阶。


生领取铝片琴,开始试验,师强调要每个同学敲,轮流敲。师巡回指导。


师:如果你们研究完毕了,把自己带来的乐器也研究一下,声音的高低和乐器的什么因素有关。研究的问题是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下发口琴):一个国同学吹,别的同学就不要吹了,不卫生,就把它打开来观察研究一下。


师指导全班学生如何画口琴,并指出发出声音的是“簧片”。


师继续巡回指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乐器收起来,自己的乐器放回抽屉,我发下来的乐器收齐后拿上来。


(螺旋式的上升的研究,从基本活动到乐器的发声,逐步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师:我请同学上台汇报一下。请小朋友把手上的事情停下来,我们来听这位小朋友的汇报哦。


生1(实物投影记录单):我们发现铝片越长,音越低,铝片越短,音越高。簧片越长,声音就越低,簧片越短,声音就越高。


师: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他们组就是写得小了点,画也画得挺好,写也写得挺好。


生拿记录单回座位


师:有不同意见的请上来。


生2上台汇报:我还发现按住铝片的两端,就不会发出任何的声音


师:哦,按住铝片的两端,声音就敲不出来,是吗。这也在实验中做出来了,挺好的。


生3:我门组发现簧片的长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也与它的凹凸有关。


师取簧片展示于实物台上,让学生指出凹凸部位。


师:哦,原来是和它的厚度也有关系,你的发现真了不起,谢谢你。


(记录、汇报是需要长期培养、训练的,引领学生进行科学的记录、汇报,形成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自己的思考,并且组织科学性的汇报语言。)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发出声音高的,这种物体长的还是短的?


生:长的


师:长的发出声音高吗?请你仔细查一下你的记录。


生:短的


师板书:短


师:你原来以为是长的声音高,我们做了之后是短的声音高。


师:那发出声音低的呢?


生:长的


师板书:长


师:还跟什么有关?


生1:跟粗细有关。


师:跟粗细有关,粗的声音高还是细的声音高?


生: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师板书:粗、细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声音的研究到什么程度?有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不错了吧。)


师: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师:小提琴的声音高低和什么有关?


生2:小提琴声音的高低跟按琴弦按的位置有关。


师:按得低,就是振动的弦变得怎么样?


生2:比较长。


师:哦,那还得看一下


师(取小提琴—):一根弦发出的声音。(拨整根弦,然后按住一处,再拨琴弦,)问:现在振动的琴弦长了还是短了?


生:短了


师:我们来听听声音哦(再拨按住后的琴弦),是不是高起来了?


生:是的


师:所以还是跟长短有关。


师:昨天我发了一些管子,哪个小朋友吹响了?


师抽生1上台演示,演示前:


师:你的管子和老师的管子比起来,谁的长?


生1:老师的


师:你们猜猜看,我们两个发出的声音,谁发出来的声音比较低?


生1:老师的低,我的高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呀?


生:嗯


学生和老师轮流吹,让全班同学分辨。


师:是不是我的低,你的高啊?


师:这和什么有关系呀?


生:长短


师:我这里还有一样东西,考考你们哦


师:(出示一个试管):认识吧,试管。试管也可以发出声音(师演示),假如我往试管里放点水(演示并板画示意图),现在我吹,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生:会高一点


师:你说高一点的道理是什么?


生1:因为先头我们已经说了,就像铝片琴一样,铝片越短,声音越高;水也占据着空间的,它占掉了试管的一些位置,所以声音高一点了。


师:哦,它振动的空气柱短了,所以高了。(师演示)


生:高了


师:那我再加一点呢。(师加水并吹)


生:更加高了


师(拿出三个装有不同水的试管,吹奏出乐曲):怎么样啊?是不是听得想睡觉啊?你们想不想做呢?


生:想


师:可是我只有三个试管


生:用吸管


师:好,就用吸管,我这儿有200个吸管。吸管怎么做这样的一个乐器?画在本子上,画得好的,我就把吸管给你了。


师:你打算怎么设计,每人可以分到5分吸管。昨天发给你们的半根也可以用的。


生开始自主设计,师巡视。


(从活动到讨论到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研究——科学性。)


师:怎么拿呢?


师(抽取一生作品,并投影):这组有办法,尽管简单。今天时间有点紧,老师也做了一个,给你们看看,好不好?


师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从低到高,是从哪边到哪边?


生:从这边到那边


师演示,并指出演奏时的一点要点。


师:这个管子让班主任带回去,等会儿每人发几根。今天课就上到这里了。要说再见,请同学们起来。把你们的东西拿好,凳子先放好。我们来玩个游戏,一种是高低再见法,一种是强弱再见法。会做吧,我说弱,你们说强,我说强,你们说弱。


师:先高低再见法,同学们再见(低)


生:老师再见(高)


师:强弱再见法,同学们再见(弱)


生:老师再见(强)


(在课堂的结束也在运用着探究的知识,再次进行强化-------“科学就在身边”)


 


TOP
14#

 

    以前听到的,多的是教师春蚕蜡烛式的奉献,多的是教师获得了某某奖励或荣誉;而对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状态很少关注。印象里,教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很少有媒体或者个人去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 
 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我赞同这样的观点。 我们教师的工作岗位是平凡的,需要我们做好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了孩子,为了所有的孩子。孩子的快乐是自己的快乐,为孩子取得的成功而欢呼,孩子的不足而着急。当一群群孩子毕业了,升学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了而为之高兴。我们不图孩子什么回报,只要听到孩子“老师你好”,就是最大的收获。

TOP
15#

用爱点亮心灯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句话:生命中有强大的力量与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暗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经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之中殷殷的守望……


--------<<点亮孩子的科学心灯>>


()


教学是一门不乏遗憾的艺术,为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我们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备课室一种策略的研究,上课时一种临床的研究,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教后记载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我们在不断的追求,追求自己的进步,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前进,去探索,去耕耘。有时,有掌声,有鼓励,也有冷嘲热讽,世界是无奇不有的,如果你没有坚持,你能够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位码?


未必是胜利的结果,没有追求,没有思考,没有自己的态度,那结果是什么?


俗话说“将心比心”,“心”是什么?我想,那是“爱”,我们自己要有爱,给他人爱。我们身边充溢着爱时,遗憾也会越来越少的……


(二)


孩子是可爱的,是天真的,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童年时美好的,留给孩子一个阳光灿烂的童年,在欢笑里游戏,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里生活,希望一切是美好的。这些事孩子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作为教师就应该做一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合格教师,就应该丝丝缕缕的牵挂着每一个孩子,用爱点亮一盏心灯,指引孩子扬帆远航。


我们是平凡的,在平凡中成长,经历着平凡。

TOP
16#

以下是引用淡水鱼在2011-3-19 23:40:00的发言: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作为教师就应该做一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合格教师,就应该丝丝缕缕的牵挂着每一个孩子,用爱点亮一盏心灯,指引孩子扬帆远航。


我们是平凡的,在平凡中成长,经历着平凡。


多么伟大的教师形象啊,我们是平凡的,同时也是不平凡的。

TOP
17#

小蜗牛的故事


有一天,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身上要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呀?”妈妈对小蜗牛说:“我们的身上没有坚硬的骨骼的支撑着。”小蜗牛又说:“那毛毛虫和蚯蚓为什么也没有硬壳呢?”妈妈告诉小蜗牛:“毛毛虫会变成小蝴蝶,有天空会保护,蚯蚓可以钻进泥土里,有大地会保护他们。”小蜗牛听了后,委屈的哭了起来。蜗牛妈妈安慰小蜗牛说:“我们没有天空和大地的保护,所以我们自己有坚硬的外壳来保护自己呀。”


读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呢?有时候也说给孩子听,他们好像听懂了点什么。这样一个小故事,有很深的哲理呀——自己的困难只有靠自己走出来,自己的快乐,只有靠自己去发现和把握。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知己”才能够把握知己的人生方向。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孩子越到高年级,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缺乏,对他们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淡薄。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孩子现在在课堂上,越来越需要老师的细心指导,时时给他们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不然他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根本就不知所措,没有自己的想法。在家里,他们也都听家长的安排,说一就一,没有自主性,缺乏动力。


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仔细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有需要思考的??我们的老师,有一部分老师,就喜欢仔仔细细的,把什么都交代的清清楚楚,生怕孩子就没有想到什么,怕什么还没有传授给他们。孩子的自主独立性,自我思考,自我发展……所有的一切均给可爱的老师磨灭了,孩子越来越大,这种“优秀的品质”也越来越膨胀。孩子连他们自己是怎么样都给忘却了。

TOP
18#

海儿

我们是平凡的,同时也是不平凡的。


我们就是在平凡中成长。

TOP
19#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拱形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对学生来说,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本科有两个活动。


    第一,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用纸拱做实验研究纸拱的承重特点,材料好找,简单易行。实验中不断想办法控制拱变形的问题,使纸拱不断承受更大的重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承重的特点。


    第二,用积木搭一个拱桥。纸拱毕竟是一个不会轰然垮掉的拱,而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搭建一个拱桥,不但饶有趣味,而且更能感受到拱形的承重特点。当学生小心翼翼的把多块积木搭成一个拱,看到这个拱并未垮掉甚至还能承重时,他们对拱形承重的特点会感受很深,会惊叹拱形的“力量”大。两个活动相比,前者是更理性的研究,后者是更感性的制作,相辅相成。


二、学情分析 :


   学生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与简单的力学知识,知道铁垫圈放在纸拱上,有一种向下的压力;其次,学生在四年级语文课堂上学过“赵州桥”这一课,有关赵州桥的知识多少还能够回忆一些最重要一点的是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这氛围下进一步探究拱形,相信学生们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卡纸,课件(教师用)。铁垫圈若干。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卡纸,螺帽若干,铁垫圈若干,记录单。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谈话:老师带来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图片(播放课件:比萨斜塔、拱门…..)这些建筑在设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的建筑设计有什么原理和特别的作用?


2(师出示一张卡纸)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柔软无力的纸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


3、学生猜测,汇报想法。教师导入新课——拱形的力量。


二、测试拱形承受的压力,分析拱形受力特点。


1、师生共同制作“纸拱”,讨论、认识拱的各部分名称。


2、预测纸拱能够承受垫圈的个数,并且尝试实验。


3、汇报实验情况。(拱足向外移动)引导学生分析拱形受力的情况,并且能够画出受力示意图。


三、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1、提出问题:在不改变材料又不变形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拱桥承受更大的压力呢?你打算怎么做?使拱脚不向两边分开,这样的拱能承受多少垫圈的压力?你能预测一下吗?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预设1把纸拱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物。


预设2把拱足粘住。


预设3抵住拱足。


3、学生尝试研究,汇报研究结果,引导分析方法的正确、合理,选择更加合适的方法继续研究。


4、拱形承重力与拱足被抵住的研究。


1)、学生猜测拱形承重力与拱足被抵住的关系。


2)、设计实验。(利用字典帮助,改变拱足被抵住的高度。)


3)、实验记录表设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根据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汇报实验。为什么拱形结构这么有力量


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四、知识拓展。


1、与我们房屋的这种横梁相比,拱形结构承受压力的性能怎样?要想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有什么办法?


2、在生活中你看见了那些地方运用了拱形?


3、搭一座“冬瓜桥”,让学生一起来测试它的承受能力。


五、课堂小结,作业练习。


我们的古代人民就利用聪明才智巧妙的利用了拱形的力量,作为更富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如何利用拱形的呢?请大家课后收集生活中见到的拱形,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TOP
20#

 

“领雁工程”回访到下小溪小学


    4月1日下午,缙云县教师进修学校郑章汉和胡美娇老师到我校,回访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后续情况。


    我省自2008年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以来,为全省农村中小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教育教学骨干,他们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头羊”。我校有多名教师参加了县市省级培训的学科教师,他们在培训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习的新理念、新方法致力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不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在学校工作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活动中,两位老师了解了我校参加“领雁工程”骨干培训活动后教师成长的情况,并且深入课堂,听取了参加省第一期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陈晓政老师的科学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且进行了教学录像。



TOP
21#

精彩的汇报,实在的研讨,专业的升华。
TOP
22#

41日,根据“安全教育周”活动安排,下小溪小学邀请了杭州铁路公安处丽水分处的蒯向标警官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作“铁路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讲座由学校政教处主持,蒯警官从近年来金温铁路沿线发生的多起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入题,用触目惊心的事故和伤亡数据,告诉全体师生铁路交通的严峻局势,用血淋淋的铁路交通事故案例,警示全体师生铁路交通的危险性,并结合具体事例要求全体师生遵守铁路交通规则,教给全体师生铁路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最后蒯警官向全体师生细致地讲解铁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图片。


本次铁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是近年来学校组织的第五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增长了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推进了“平安校园”的创建。

TOP
23#

 

回归常态,追求简约


在参加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学教学质量分析活动体会前,我就认真拜读了喻老师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那时我就思考,什么是简约的小学科学课堂?我们把握什么?参加会议时,“简约”是这次的主题。在会议中学习、思考。听了喻老师的讲座后,更加有所启发。


一、我的解读。


简约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的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是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


简约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教学上的“细节的把握”,每一个细节的装点,都要深思熟虑。在当今什么都讲究“高效”的时代背景下,“轻负担、高效益”的简约课堂无疑是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简约课堂。


二、回归常态。


开展课程改革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等都在不断的进行探究,我们构建怎样的课堂?当然是“实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教学效率,优质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我们曾经把课堂开展的热热烈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兴趣很浓厚,可是我们却没有注意结果。只是注重过程也是不正确的。静下心来的时候,我想还是要“落实”。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常态教学也是需要课程改革的,常态教学课堂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三、我的“简约课堂”


首先是课堂设计简约。课堂中各个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教学设计里,明确每一节课的“点”: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理清线:课堂教学的主线。设计好活动,设计好练习。课堂上花样多了,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
   其次简约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语言简约。教师既没有过多的讲述,更没有过多的评价,而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创造条件,引发学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帮助、学生间的辩论与评价。教师只在关键之时给予点拨,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我们要摒弃“好老师”,总是怕学生不知道,总是怕学生不掌握。我们老师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讲解,缺少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不再是主角,不再是权威,不再是主宰,而是把更多的探究权、质疑权、评价权放给学生。


作业、练习的设计也应该是简洁、精炼的。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我们要让孩子有永远的科学探究的兴趣,伴随着他们学习和生活。


我们应当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明,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实用。能够以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简洁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


TOP
24#

23:16发表!兄弟好敬业啊!

TOP
25#

本学期因为工作需要,教六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科学。和本班的学生接触多了,了解的也多了。昨天非常郁闷,学生交我22元,我忘记了,留在了讲台上,只是过了一节课和一个课间,回来问学生就都没有看见了。好郁闷呀。


现在的学生,他们的零花钱一天都有不少,昨天问他们,口袋里还有10多的还有30%多,一天里用了好几元了。


继续问,学生一点反应也没有。后来,另外一个班的老师也说,他们班也给学生拿了45元,。


深思……

TOP
26#

以下是引用淡水鱼在2011-4-19 10:49:00的发言:

本学期因为工作需要,教六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科学。和本班的学生接触多了,了解的也多了。昨天非常郁闷,学生交我22元,我忘记了,留在了讲台上,只是过了一节课和一个课间,回来问学生就都没有看见了。好郁闷呀。


(前提)现在的学生,他们的零花钱一天都有不少,昨天问他们,口袋里还有10多的还有30%多,一天里用了好几元了。(后续)继续问,学生一点反应也没有。后来,另外一个班的老师也说,他们班也给学生拿了45元,。


深思……


有了前提:1.学生知道钱的用处大。2.钱不能证明是谁的?不能在钱币上刻意涂改、作记号!所以就有后续!


下次你试试换种问法,就会很大的反应了——这22元钱是谁丢的!开玩笑!


还是紧记一句古言话:钱财不可漏白啊!呵呵!

TOP
27#

自小就不喜欢读长篇的文章,看的都是短篇的,能够让自己马上静下来想一想,所以对那些高深的理论的书籍更加没有什么兴致去翻阅了。自己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每天就是一个故事。在平凡的每一天里描述自己。也就是《女儿的故事》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吧,让我有兴致坚持看完了这本书,偶尔也重新翻阅里面的故事,多次去再阅读。这本书讲述了成长的喜悦和烦恼,作者用丰富生动的文笔,把他自己五味的生活写得淋漓尽致,直到故事终了,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上,让人留连忘返。
说真的,小说里的每一个清新自然的故事,都会让我爱不释手,可我最爱的还是《自己是自己》。这部分讲述的是梅思繁的表姐谢凝,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凡事慢条斯理,赞同是不慌不忙,激动是不慌不忙,就连上大学面试也是不慌不忙。梅思繁倒是很佩服这个表姐,处事那么冷静泰然,要是梅思繁自己,遇到高兴的事,肯定会喜出望外,手舞足蹈,难以自抑了。
是呀,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因为自己是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而我们往往去学别人的优点来补充自己,结果也常常是没有学成而仍旧自己是自己。人要有个性,活出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假如每个人的大脑都是想着学习别人,把自己的优点或者特点丢掉,那么这世界岂不要变得太暗淡、太无味。东施效颦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东施就因为盲目模仿,而把事情弄巧成拙。如今电视里都在放着各种模仿秀,有人模仿赵本山、刘德华、周杰伦,而最终他们成功了吗?没有,毕竟他们不是赵本山、刘德华、周杰伦。为什么不好好地做自己,而一味地去做别人呢?
自己就是自己,只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就一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们每个人都想有自己超越的表现和作为。可现实的磨难和挫折足以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灰烬。又在缺乏现实生活的旋涡里踌躇不前,结果剩下只有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可当我们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时候,却又接受不了平凡的现实,其实我们就是平凡人,就应该和那些生活在平凡之中的人们一样,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
其实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很平凡,关键是如何学会过好这样的平凡的生活,学会苦中作乐,忙里偷闲。体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这就要我们去善于驾驭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所控制和蚕食我们的心。
平凡的几句话
第一句
如果我们之间有1000步的距离 
你只要跨出第1步
我就会朝你的方向走其余的999步
第二句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第三句
付出真心 才会得到真心 
却也可能伤得彻底
保持距离 就能保护自己 
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第四句
真正的好朋友 
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而是在一起 就算不说话 
也不会感到尴尬
TOP
28#

单元计划模板科学.doc (, 下载次数:87)

TOP
29#

 

科学复习计划(4-6年级)


通过本学期的科学课程学习,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迎接期末考试,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现制订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试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目标要求: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三、方法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2、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练,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 及时查漏补缺, 做到实验率100%。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四、分年级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四年级





























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时间安排


复习措施


 



1、能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能找出电路故障


3、用电路检测哭检测导体与绝缘体


4、掌握生活中的用电安全常识


 


1课时


 


知识复习与实验复习相结合


 


新的生命


1、进一步了解认识十字花科的结构


2、理解什么是完全花、不完全花,什么是单性花、两性花


3、了解植物生长和动物繁殖的异同


 


1课时


 


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食物


1、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并能从食物中找出营养成分


2、知道食物发霉所需要的条件


3、了解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课时


 


用地球仪、三球仪进行模拟实验复习,请学生讲解


 


岩石


 


和矿物


1、知道岩石的组成


2、能通过光泽、软硬、和条痕等来观察矿物并了解描述矿物的几种关键词


 


1课时


 


本单元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五年级





























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时间安排


复习措施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于构成他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与他们的体积、重量有关。


 


1课时


知识复习与实验复习相结合


 



1、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热能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2、热胀冷缩的性质。


 


 


 


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可以用各种方法测量。


2、计时工具的改进。


 


1课时


 


多利用各种习题和情景进行复习。


 


地球的运动


1、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2、傅科摆。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4、四季的成因,昼夜交替的形成,极昼极夜的形成。


 


1课时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六年级





























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时间安排


复习措施


 


微小世界


1、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物体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课时


 


知识复习与实验复习相结合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2、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1课时


 


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2、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的发生。


3、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1课时


 


提供多种场景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处理垃圾的方式。


3、淡水资源。


 


1课时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TOP
30#

 

【不管什么课,只要他是一堂好课,一定是紧扣这个学科和这个学段特点的,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也一定是为实现这个目标展开的。以科学课为例,科学课最核心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用证据来证实或证伪),逻辑思维和质疑精神,现把初读陈晓政老师上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实录(从高要求的角度)感觉随笔录下,供大家探讨:】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执教、记录:  陈晓政


    点评:陈彤


 


(由于制作的原因,声音不清楚了,所以只有自己看画面简单记录整理,不能够准确、完整进行实录了。非常抱歉。)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科学课,给大家带来几件物品,请大家 来猜一猜。


(讲台下敲击木鱼)


1你听到了敲击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2(齐声)木鱼


1大家看看是不是(教师出示木鱼并敲击)


2是(耶)


1请你再来听一听,猜一猜(教师讲台下敲击鼓)


2(学生激动地叫):鼓


(教师出示锣鼓并敲击)


1你们真不错,还有一样物品,请你来猜一猜。(打击小锣)


1这是什么声音呢?


2一个圆圆的东西发出的声音


2我爷爷敲过的,我听到过


(教师出示锣)


1这是什么?


(学生还是不知道名称)


1这叫锣,那是鼓


2锣,鼓


1同学们,你刚才是通过什么来猜出物体的?


2声音


感觉:引出“声音”,激发兴趣,设计较好。


1关于声音你知道了些什么?


2声音有大有小


2声音会动


2声音有好有坏


……


【感觉:这基本属于无效问题。】


1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声音)


2声音是怎么发出的?


2声音怎么动的


……


【感觉:无效问题,假民主。】


二、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刚才的锣发出了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2敲就会响,是吗?你来试一试。


(生用手敲)


2它动了。


1怎么动的。


1是不是动了就能够发出声音?我使劲动锣怎么不响呀?(教师用手推锣)


【感觉:怎么推?也许能推响。(教师说话缺乏严谨性)】


2不是这样动的。


……


1我们让锣、鼓发出了声音,那么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呢?


(板书:产生)


【感觉:到底还是老师说了!】


2碰


1哦,碰(教师手示碰并板书)


2打击


2推东西有行


2砸


1怎么说?


2砸桌子会发出声音。(学生用拳打击桌面)


……


【感觉:瞎猜!这是一段学生的素质基本没有提升的时间,可以归于无效时间一类。学生为什么会瞎猜,是因为教师没有提供一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有依据的提出自己的假设。】


1我们用很多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板书:振动)你怎么知道的?


2我在电视上看到过。


1什么是物体振动呀?……


2振动就是摇动。【感觉:出大问题的了!——振动在本课是关键概念,竟没有展开,没有让学生充分理解!更要命的是——“摇动”是学生对“振动”的初始理解,学生没有错,教师竟在后面马上予以否认,反了!,这里要做的工作应该是将学生对“振动”的初始的模糊的理解提升到科学的准确的规范的理解。)】


1摇动就能够产生声音?


(教师拿起学生的文具盒摇动)


1你听到了声音了吗?


2没有。【感觉——逻辑混乱:教师好象试图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摇动不能够产生声音——这个观点显然有问题,然而证明这样的观点的证据——摇文具盒,学生没有听到声音,更有问题——你摇的足够用劲吗?——一个证据证明这个观点显然不够,也不行——你摇过薄薄的铁皮吗】


(教师用指头敲文具盒)听到了声音了吗?是什么产生了声音?


……


【感觉:原来“假设”是学生从电视上看到的,进一步证明前面教师的引导是无效的。】


1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请大家拿出准备的材料。


(学生拿出尺,橡皮筋等)


【感觉:关键的验证思路的提出,学生缺乏一点参与。】


1你能够用什么办法让尺子发出声音?


(学生一边在拨弄,一边在思考)


2扔尺子


1他扔尺子你听到了些什么声音?是尺子发出的声音吗?


2尺子和桌子发出的。


……


1还有什么办法让尺子发出声音?


2敲(学生用尺子敲手掌手)


1老师还有一种办法也让尺子发出声音。


(拿尺子演示)


1把尺子放在桌子的边缘,一头离远点,拨动尺子。请你来看一看,听一听。


(学生活动)


1尺子发出声音时是怎样的?


2在摇动


2在摆动


1他们都说尺子在‘动’,那到底是怎么动的呢?请你再做一下,并且进行仔细观察。


(学生再次实验)


1如果把尺子不运动和不运动的样子记录下来,你有办法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


1我们来看看我们同学的记录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且评价:文字、图画等)


……


1如果让橡皮筋发出声音有什么办法呢?你能够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有为同学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橡皮筋在文具盒上,拨动橡皮筋。)


1你也能够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发出声音时橡皮筋是怎样动的?


(学生再实验操作)


……


【感觉:记录尺子和皮筋发出声音时是否在动,将“动”与发出声音联系起来,这是一段有效研究的过程。】


1我们看见了发声的尺子、橡皮筋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发出声音也是不是在振动?


……


【感觉:“动”与“振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突然之间,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老师提出了振动,混了,昏了!】


1我们有什么办法看见锣发生时在振动?


……


1老师带来了塑料泡沫,放上试试


(塑料泡沫放在锣上,敲击锣)


2我们看见了塑料泡沫在动


2老师塑料泡沫在鼓上回动吗?


1(教师把塑料泡沫放在鼓上,并敲击股)


   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2鼓发出声音,塑料泡沫在动


……


1我们还可以用音叉来进行观察(教师出示音叉)


教师敲击音叉


1你听到声音了吗?你来摸一摸。


2(学生摸振动的音叉)真的在动。


1我们用法什么方法可以看见音叉在振动?


……


2老师我们可以放在水里。


1你怎么知道?


2我玩过了。


1好,我们来试试


(根据学生说的进行,敲击音叉后放到水里。)(实物投影展示)


1你看到了什么?


2水在动了


……


【感觉:延伸很有必要,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权明显不够。】


1我们知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感觉:结论的出现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的,老师跳出这样的结论,还是有一种突兀的感觉,这个关键点少了一点对学生逻辑推理的训练。实际上,在这里得出结论,火候还是没有到。】)你有什么办法让发出声音的物体马上不发声?


1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发声锣不响了?


2拿住


2按住不让动。


(教师敲,学生来试)


……


【感觉:为什么要来这样的活动?与本课的目标有什么关系?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展开也是不够的。】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物体振动回发出声音。


2不动的物体没有声音。


……


1你听大了老师说话的声音,那我们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好,你来说说


2嘴巴动产生的。


2脖子这里发出声音的。


……


1我们同学有点知道了,正确的是我们的声带振动产生了声音


1我们发“啊”的声音摸一摸我们的喉咙的地方,你有什么感觉?


2(齐)在振动


……


1我们说话是声带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要保护好声带呀。


……


【感觉:声带的活动还要提前,放在这里感觉不顺。】


三、拓展活动


1你打过电话了吧?它怎么发出声音?


2电话筒发出了声音。


2电话里有一个小喇叭发出了声音。


……


【感觉:学生又混了,“发出声音”和“产生声音”有啥不同啊?好象又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电话的声音是与振动没有什么关系的,它是由电话筒,由小喇叭发出的。】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这些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结果。


1你想现在打电话吗?


2想


1老师现在带来了一个“土电话”。(教师出示)谁来试试。


1怎样才能够听到声音?


(请2位学生试)


……


1老师把“电话”奖励给这节课表现最积极的同学来保管,下课后我们还可以进行研究。


【感觉:与下节课衔接的设计可以一用,也可以不用。】


 


 


【感觉后话:


1、我写的很直白,是为了摆明观点,引发争论,引发思考,促使进步。


2、我写的很直白,是希望同组之间的相互点评也能如此直白的进行,这样每个人的观点明了,虽然争论或者说辩论会很激烈,但我相信这样思考才会深,进步才会快。


3、关于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感觉:总体的教学环节是可以的,科学课的本质把握还需不断加强,细节的处理,环节的衔接还要修炼。


4、我写的很随意,这当然不是优点,这种习惯不值得学习。其中只有一个意思,我想我们工作室的其他的所有的一切也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通过学习达到进步的目的。


5、我写的是我的第一感觉,真实也许不准确,欢迎商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