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舟山普陀:聚焦 “结构与功能”,深耕跨学科教研——记沈家门第...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舟山普陀:  聚焦结构与功能,深耕跨学科教研



——记沈家门第四小学潮汐教研活动    


    沈家门第四小学围绕 “结构与功能” 跨学科概念开展专题教研,以《认识自行车系统》《认识植物系统》《改进防滑垫》三节课为载体,通过每课三轮教学环节的递进设计,引导学生从 “结构认知” 走向 “系统协同”,再到 “创新应用”,实现跨学科思维的螺旋式提升
一、课程序列:多维探索,构建完整知识链条   
   三节课宛如一条精心编织的知识纽带,以 “结构与功能” 为核心线索,巧妙构建起 “认知→理解→应用” 的完整学习链条,带领学生从不同维度开启探索之旅。《认识自行车系统》:通过拆解自行车模型,认识驱动、制动、转向、支撑四大系统的结构组成(如齿轮、刹车、车架),理解 “不同结构协同实现骑行功能” 的系统逻辑,初步建立 “结构→功能” 的对应思维。《认识植物系统:以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茎、叶的宏观形态(如根毛、茎导管)与微观结构(如气孔、叶绿体),结合 “水分运输模拟实验”,揭示 “根吸收→茎运输→叶蒸腾” 的生物系统协同机制,深化 “结构决定功能” 的生物学认知。《改进防滑垫》:聚焦潮湿环境防滑问题,利用吸盘、防滑颗粒等材料进行 “结构设计 — 实验验证 — 优化迭代”,经历 “功能需求→匹配结构→创新组合” 的工程思维过程,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迁移。

二、三轮教学:迭代优化,深化探究层次

    每节课均开展三轮递进式教学实践:首轮聚焦结构认知,《认识自行车系统》中引导学生拆解模型,同步记录学生对“结构-功能”关联的理解难点;次轮侧重系统协同探究,基于首轮反馈优化设计,像《认识植物系统》中通过改进水分运输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根、茎、叶的物质运输逻辑;三轮则强化创新应用,结合前两轮实践经验完善任务设置,例如《改进防滑垫》中增设材料特性对比环节,引导学生在结构迭代中深化工程思维。

   每轮教学结束后,教研组都会进行深入的教学研讨,通过分析课堂生成、学生方案等数据,形成 “问题诊断 - 方案优化 - 再实践” 的教研闭环,确保探究深度随着教学轮次的推进而逐步提升,如同一个不断旋转上升的螺旋,带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三、教研价值:多元培育,探索思维培养路径

    在思维层次进阶方面,学生的思维从自行车 “结构 — 功能” 的简单对应,如刹车 — 制动,逐步发展到植物 “功能 — 系统协同” 的复杂关联,如根、茎、叶的水分运输系统,再到防滑垫 “需求 — 结构 — 功能” 的创新整合,逐步构建起从微观到宏观、从分析到综合的完整思维体系,如同搭建起一座层层递进的思维大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探究方法升级上,三节课始终贯穿 “观察猜想→实验验证→逻辑推理→迁移应用” 的科学探究流程,巧妙融合工程设计、生物实验、技术分析等跨学科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 “金钥匙”,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探索。

   实践能力强化方面,通过自行车功能改进、防滑垫设计等实际任务,将 “结构与功能” 原理巧妙转化为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充分体现 “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的育人理念,助力学生形成 “见结构想功能,遇问题找结构” 的高阶思维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小能手”。

   沈家门第四小学通过三课联动、每课三轮的教研设计,让 “结构与功能” 跨学科概念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也为跨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未来,将继续深耕 “结构化课程”,推动核心素养培育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双向突破。                                                            (通讯员: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   陈欣雨)

改进防滑垫2.0.docx (, 下载次数:17)

(2025/6/22 21:41:47 上传)

认识植物系统2.0.docx (, 下载次数:19)

(2025/6/22 21:41:47 上传)

认识自行车系统(2).docx (, 下载次数:16)

(2025/6/22 21:41:47 上传)

最后编辑兔土 最后编辑于 2025-06-13 16:05:29
分享 转发
TOP
2#

沈家门第四小学围绕 “结构与功能” 跨学科概念开展专题教研,以《认识自行车系统》《认识植物系统》《改进防滑垫》三节课为载体,通过每课三轮教学环节的递进设计,引导学生从 “结构认知” 走向 “系统协同”,再到 “创新应用”,实现跨学科思维的螺旋式提升
兔土 发表于 2025/6/13 15:47:13


校本教研活动能够如此聚焦深入,值得我们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