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4学年第二学期陈建秋听课笔记(202503-) [复制链接]

1#
2024学年第二学期陈建秋听课笔记(202503-)

3楼:20250304听课笔记戴鑫一下《哪个流动得快》
4楼:20250306听课笔记戴鑫一下《哪个流动得快》
5楼:20250312听课笔记刘聪四下《导体和绝缘体》
6楼:20250313听课笔记刘聪四下《导体和绝缘体》
18楼:20250318听课笔记刘聪四下《导体和绝缘体》
19楼:20250318听课笔记周蓓一下《它们去哪儿了》
25楼:20250320听课笔记周蓓一下《它们去哪儿了》
26楼:20250320听课笔记杨眉一下《哪个流动得快》
28楼:20250320听课笔记刘聪四下《导体与绝缘体》
本主题由 管理员 戚调菊 于 2025/3/19 8:51:3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 成长足迹 » 2024陈建秋听课笔记综合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8501.aspx
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 成长足迹 » 2023陈建秋听课笔记综合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3810.aspx
TOP
3#

活动时间:2025年3月4日
活动主题:青年教师磨课活动
活动地点: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上课课题:一年级下册《哪个流动得快》
上课班级:莲都区人民路小学102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戴鑫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科在厨房找到一些液体,用相机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液体的名称。

2.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摸不到。
师:真的摸不到吗?
生:抓不起来。
师:抓不起——会流动。
3.提出问题:水和油,哪个流动得快?(课件揭示课题)
二、比较水和油的特点
1.出示要求:液体流动大赛。
2.问:关于水和油,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观察?
生1:眼睛——颜色。
生2:鼻子——气味。
教师指导如何扇闻。
生3:嘴巴——
师:嘴巴尝一尝?老师建议大家,嘴巴尝是一个危险的事情。
生4:用手摸——
教师提供塑料棒,让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用手观察。
3.出示活动要求:三分钟,观察比较水和油的不同。

4.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观察。0842-0845

5.学生整理上交材料。
6.组织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到水和油的不同?
生1:用手摸一摸,油很滑,水不滑。
生2:气味不一样。油闻起来香香的。
生:油流动慢,水流动快。(直接在手掌上进行比赛)
7.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贴。(颜色、气味、黏度)
师:有没有用2个手指感受?(黏度)
生:油黏黏的。
三、组织流动比赛
1.问:预测一下,就像流动比赛,水会获胜?
学生异口同声说:水。
教师请1-2个学生说明理由。
生:油黏黏的。
师:哪个因素,是影响它们的流动速度?(黏度)
2.出示运动会跑步比赛图片,问:怎么让水和油流动起来?

3.出示流速板的实物和课件图片。问:怎么让水和油流动起来?
生1:吹。
生2:倾斜。
生3:用手,用手把它推下来。
4.课件出示实验图示,让学生知道实验方法。

5.师:这些材料,怎么才能做到股票公正呢?
生1:油滴一滴,水滴一滴。
生2:有数字,观察数字就可以知道谁快。
生3:用小棒
6.出示起跑的视频,真实跑步比赛,怎么做到公平?

生1:一个时间跑。
生2:分成几号几号。
再引导出同一个起点出发,而且数量也要差不多,同时出发。

说明判断快慢的标准:相同时间,看谁跑的远。
7.组织确定怎么开始,怎么结束比赛。
8.播放视频,了解实验方法。

9.出示记录表,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如何记录。

四、实验操作:谁流动得快。
1.学生分组实验,时间4分钟。
评点:学生实验的操作规范播撒特别到位,但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
2.组织交流。教师拍照投屏学生的记录表。
生:每次都是水赢了。
师:你们判断水赢的依据是什么?
生:谁先到终点谁先赢。
五、总结拓展
1.师:为什么水流动得快?
水黏度小,流动就慢一些。
2.完成板贴。
3.拓展:洗发水、酱油、蜂蜜,谁流动的快?

请1个学生猜测,布置学生课外研究。
4.问:在生活中,流动的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总评:
1.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一对一交流,研讨形式。
2.板书的目的。
3.潜移默化中开始活动。
4.循规蹈矩学科学。
TOP
4#

活动时间:2025年3月6日
活动主题:青年教师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区天宁小学
上课课题:一年级下册《哪个流动得快》
上课班级:莲都区天宁小学105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戴鑫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两杯液体,分别是水和油。
2.演示把水倒到杯子,问:发现什么?
生:水倒到另一个杯子里。
师:说明什么?
生:水会流动。
3.演示把油倒入杯子里。得出油也会流动。
4.问:水和油,哪个流动得快?
5.揭示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6.请学生自由说自己的观点。
评点:可以让学生举手表态,再说明自己猜测的理由,继而导出需要实验。
二、设计流动比赛
1.设计流动比赛:
2.问:水和油没有长脚,怎么进行流动比赛?
生:把水和油倒在塑料板,然后倒到坑里。
3.教师出示流速板,请学生用材料演示自己操作,教师在旁边帮忙。
评点: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观看效果更好。
师:谁能说说怎么让它们流动起来?
生:要斜一点。它们是不长手的,它们是很滑的。
4.师:怎么比赛才能公平?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评点:既然前面出示了流速板,就可以把这个材料给学生。

5.组织交流:
生:吹喇叭。
师:吹喇叭是什么意思?(发出口令)
评点:学生低年级纷纷想发言,教师要注意激励评价和调控。
6.教师请同学们继续说要注意什么,教师进行板书,或者是在黑板上用大型的板图进行演示。

三、实验探究
1.教师播放视频,介绍实验方法。
评点:教师的微课特意遮挡了后面的实验部分,学生说看不到,教师没有任何回应,应该要说明一下,具体的实验现象,需要大家自己去动手做。
2.课件出示记录单,并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画。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评点:教师的实验步骤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该如何落实。特别是有些组的同学争抢实验器材,配合也不够默契。
4.音乐响起,学生整理材料,上交材料。

四、交流研讨
1.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请一个组的学生代表在位置上说。
评点:只有老师和部分同学听,许多学生开始骚动起来。
2.教师询问其他小组,都是水流动的快。
3.师:为什么水流动的更快?
生:油有点粘,水不粘。
4.师:是不是真的这样,比较一下几种液体的粘度。
五、拓展活动
1.比较液体的黏度。(水、油、洗发水)
先让学生猜测。然后教师口头提出要求。
评点:学生这个时候,有许多已经不愿意学习。教师的激励评价方面要调整。
2.学生领取三种液体,进行实验观察。

3.组织交流:哪个小组观察到它们的黏性?
师:摸起来有什么区别?
生:滑滑的。
生:拉丝了。

4.课堂总结。

板书:
TOP
5#

活动时间:2025年3月12日
活动主题:工作室老师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区天宁小学
上课课题:四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
上课班级:莲都区天宁小学402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刘聪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听课人员:朱敏敏、朱敏、汤雅雅、雷徐建、陈建秋
一、活动导入
1.课件:认识它吗?

生1:一个电池,一个灯泡。
生2:电路。
师:还有认识的吗?
生3:电池可以分发电。
生4:那两个线头接触以后,小灯泡会亮起来。
生5:那两根是导线。
2.课件:出示两根导线。问:两根导线,你会选择哪一根?

大多数学生第二根。要求说明选择的理由。
生:第二根,第二圭根有两个接头。
3.请一个学生上台验证,采用直播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效果。

先自检,再用第一根导线,连接在电路检测器上接通,灯泡亮。
教师板贴:不容易导电。
教师提醒:是不是偶尔情况?需要多次尝试。
学生进行二次尝试,灯泡亮。
然后用第一根,进行以上的操作,发现不亮。
4.教师板贴:不容易导电。
评点:柑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及时进行评价,采用小组的 形式,加星。另外,采用直播的形式,让全体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非常好。
二、实验探究
1.课件出示更多材料。
评点:拍摄的照片有点反光,可以选出示物体的名称,后面再出示实验板。

2.请学生说一说,怎么检测。
教师对空气进行演示,让学生掌握检测的方法。
3.教师出示记录单,并介绍实验方法。
评点:最好让学生自己先看看,有什么问题,然后再针对性的讲解。而不是直接教师进行讲解,另外记录单的停留时间比较短,学生不一定都看明白了。

4.学生分组领取实验板和记录单,进行预测。
5.完成预测后,教师提醒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导电性的检测。
  
6.整理材料。
评点:学生的分工习惯还需要提醒,一些组存在部分学生旁观的情况。
三、交流汇报
1.请第一组全体学生上台,进行汇报检测结果。
2.再请第三组上台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完成板贴。

3.师:结合你们的舒洪经验和知识,对以上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生1:水应该是会导电的。
生2:我反驳一下刚才小组的观点,金属有些也是不导电的,比如石墨……
评点:请学生质疑的做法非常好,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利引导出下面的教学环节。
四、再次实验
1.提供导电球,让学生继续实验检测。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整理材料。
4.组织交流:通过再次检测,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生1:水是导电的,人体也是导电的。
生2:湿木棒是导电的。
生3:我反驳,水是不导电的,不纯洁的水,里面有杂质,所以才导电。
5.教师调整板书。
6.概括:容易导电的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叫绝缘体。

五、拓展应用
1.课件:找一找,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问:大家想不想体验下触电的感觉?
请一个组上台体验触电。

评点:缺少一句必要的安全教育,注意用电安全。


板书:


材料准备:
TOP
6#

活动时间:2025年3月13日
活动主题:工作室老师磨课
活动地点:开发区一小
上课课题:四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
上课班级:开发区一小404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刘聪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听课老师:汤雅雅,朱敏敏,雷徐建,开一小科学老师
一、活动导入
1.课件出示导线,问:这是什么?
生1:铜丝。
生2:导线。
2.师:你觉得,为什么这么设计呢?
生1:用的很长。为什么铜丝和橡胶呢,橡胶是绝缘体,铜丝是可以导电的。
师:这位同学是不是对的?怎么去证明呢?
生:做实验。
师:不着急,老师带来一个好帮手,出示电路检测器。问:有什么?
生:小灯泡,电池,导线。
3.请一个同学上台检测铜丝和橡胶的导电性。

4.师:说明了什么?
生:铜丝可以把右边的电传到左边。
师:说明铜丝是可以导电的。
5.强调要反复检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评点:那个上台的学生,一直在做实验,成为工具人。
6.师: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检测塑料。
教师提醒要注意先要自检。

二、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1.课件出示电路检测器,简单介绍操作要求。
2.进行概括,板贴导体、绝缘体。

3.课件出示记录单,学生阅读:有没有问题?

学生都没有问题,教师自行进行解说。
评点: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把讲解转换为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感觉学生对记录单的阅读不够仔细。
4.课件出示检测步骤,并组织学生一起学习。(齐答)

评点:老师应该是忘记了评价,包括学生的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
5.说明活动的实验要求,拿到材料先进行预测,音乐响起整理材料。
6.学生分组分批领取材料,先进行猜测,完成猜测之后进行实验。
TOP
7#

兔子的勤奋,是论坛的一道风景。
TOP
8#

兔子又不睡觉了
TOP
9#

课例学习,感谢分享。
TOP
10#

配上点评就更就好了
TOP
11#

感谢分享,学习了教学思路
TOP
12#

感谢分享,刚好也在上这课,学习了
TOP
13#

先收藏起来,有空再仔细学习一下。
TOP
14#

好详细的课例分享,共同进步
TOP
15#

感谢分享,学习了
TOP
16#

收藏,学习,内化
TOP
17#

为什么同一个老师上课,有2节不一样的听课笔记,是这位老师同一个内容,设计了2种不同的课型吗?
TOP
18#

活动时间:2025年3月18日
活动主题:工作室老师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区刘英小学
上课课题:四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
上课班级:莲都区刘英小学404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刘聪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听课老师:朱敏,陈华佩,刘英小学的科学老师
一、活动导入
1.课件先后出示电路检测器和导线。

问:这是什么?(电路检测器),导线的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铜丝、橡胶)
2.问: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们需要实验检测一下。
请一个同学上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其他学生观察,然后交流。教师提示要检测两次,并且每次都要先进行自检。

3.教师概括板贴: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
4.揭示课题:导体和绝缘体。

5.给示范操作的同学给与积极评价,大家鼓掌。
点评:开头简洁明了,最好把自检也进行板书,这是实验操作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探究
1.出示粘贴了多种物体的实验板。
2.出示记录单,请学生阅读,问:有不清楚的地方吗?(没有)。
再问: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实验要三次)
3.师: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先要预测,用红色的笔在这里填写。预测好了,再进行检测,用蓝色的笔记录,是否清楚?(清楚)
4.课件出示实验步骤,简单说明。
5.预设时间8分钟,学生分组领取记录单和实验板,进行预测。

6.完成预测之后,学生分组领取电路检测器,进行实验检测。
    
7.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及时记录结论。

8.时间到,学生整理实验材料,准备汇报。
点评:
三、交流汇报
1.请一个小组全组上台(6组),进行汇报。
其中三个同学负责读实验结果,另外三个同学负责贴。

2.学生问:你们有不同意见吗?(全班:没有)
3.师:对于检测结果,你们都没有疑问,那和你们的预测有什么不一致吗?
生1:湿木棒有水,我们预测是导体,但检测后是绝缘体。
教师把湿木棒的纸片放在中间。
生2:水,我们预测是导体,但检测之后是绝缘体。
生3:人体。
生4:铅笔芯。
生5:油。
4.教师把学生觉得有疑问的材料放在中间。

点评:让学生自行提出和预测不一致的结果,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四、再次检测
1.师:还有没有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更精密的检测器。(课件出示导电球,并出示实物,强调检测头)
2.学生用导电球进行二次检测。

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惊叹声此起彼伏。有的组学生检测许多材料。(包括没有疑问的材料)
3.整理材料,教师进行组别评价,加星。
4.师:对于二次检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人体可以导电。
生2:湿木棒可以导电。
生3:铅笔芯可以导电。是导体。
生4:人体是导电。
生5:油不是导体。也有个别组认为油是导体,有争议。

5.教师邀请一个学生,一起上台进行演示,发现导电球没有亮。
师:规范的操作是多么重要啊。
点评:这个环节处理不当,应该让认为油是导体的学生上台进行检测。
五、拓展应用
1.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这么设计?

请学生进行回答。
2.引导学生观察板贴:木棒,湿木棒是什么,干木棒是什么,说明什么?
师自行概括: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
3.课件出示图,问:今天的学习,对于安全用电,有什么启示?

生:不能用手去触碰。……

板书设计:

实验单:







听课研讨:
TOP
19#

活动时间:2025年3月18日
活动主题:区教研活动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区刘英小学实验室
上课课题:一下《7.它们去哪里了》
上课班级:莲都区刘英小学109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周蓓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邀请特别的嘉宾,一起来课堂,我们一起问问是谁?
2.屏幕投屏,豆包。
3.生:豆包是一个智能的软件,可以用来学习,可以查找答案。
4.课件出示:食盐,红糖和石头。

问:你们有什么观察的好方法?
生:可以用眼睛看颜色,硬度。
生2:可以用来看大小,红糖和食盐是小小的,石头是大的。
生3:手可以摸。食盐粘上我们的手会很咸,放到嘴巴就更咸了。
问:还可以用什么?(示意鼻子)
生:还可以用鼻子闻。
评点:让学生充分表达,同时也可以巩固观察方法,挺好的。
二、观察物品:食盐、红糖和石头
1.师: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3.观察好的同学可以上台,用老师事先提供词语,在黑板上贴一贴。

4.调控纪律,准备汇报。
评点:许多学生上台贴纸片,容易产生混乱,甚至是争吵。
三、交流研讨
1.师:刚才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是不是正确的?正确的我们就鼓掌通过,不正确的指出。
师:食盐是有气味的?什么气味?(咸咸的)
师:食盐是白色的,还是透明的?
2.老师出示豆包视频,解决食盐的颜色和形状的问题。
3.继续交流同学们其他物品的特点观察。
师:小石子是光滑还是粗糙的?
生:有些面是光滑的,有些面是粗糙的。
4.完成三种物品的特点观察。

评点:指导很细致,鼓掌的方式很有独创性,用时过多,导致后面的主体活动时间不够。
四、实验观察:它们去哪儿了
1.课件出示问题:

2.播放微课,学习实验步骤。

3.请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生1:为什么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4.出示豆包的解释。
5.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6.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7.学生实验场景记录
  
8.整理材料
评点:学生实验桌过大,学生分组的人数比较多,不适合进行实验。
五、交流汇报
1.投影学生的实验记录单,组织学生交流。

评点:学生已经有点坐不住了,开始吵闹或做小动作了。交流研讨成为老师自己和个别学生的活动。
2.出示课题:它们去哪儿了?
3.再次出示豆包,解决它们去哪儿了。
4.教师讲解溶解和熔化的区别。
六、拓展延伸
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溶解于水?
2.整理材料。(用时47分钟)


板书:
TOP
20#

好详细的课例,收藏学习了
TOP
21#

感谢分享了这么详细的课例,很好的学习资源,很受用!
TOP
22#

兔子劳模,向你学习
TOP
23#

勤劳的兔子先生
TOP
24#

努力不息的兔子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TOP
25#

活动时间:2025年3月20日
活动主题:莲都区小学科学“关键问题解决”暨新课标新教材专题研训活动
活动地点:莲都区刘英小学
上课课题:一年级下册《它们去哪儿了》
上课班级:莲都区刘英小学
上课老师:莲都区刘英小学  周蓓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观察物体的特征
1.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教师介绍。

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没有)
2.学生分组观察桌面上的食盐、红糖和小石子。

生:小石子很硬。红糖很软……
3.音乐响起,学生整理实验器材。
4.给每个组加一个小星星。
5.交流分享:
请学生带着记录单上台,教师拍照投屏,进行分享。

评点:在公开课场合,老师要考虑特殊情况,比如投屏展示,怎样让学生方便观看,并让全体学生基本上都能看的清楚,要提前考虑。
二、把它们放入水中
1.师:把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它们去哪里了?
生:食盐、红糖放入水中,就看不见了。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实验结果?
2.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3.师:看了视频,你们会了吗?
生:刚刚那个小朋友吃了一口。
生:他是看了一下。
师:闻。
评点:视频制作,除了图像,最好还要有文字概要提示,否则对低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实验操作方法。
4.教师再次课件出示记录单,简单介绍实验要求。
5.学生领取补充材料,进行实验: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

6.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
评点:老师一定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怎样才能保证让大家一起对比观察,进行实验的时候,水槽如何处理等。
7.组长整理材料,放到指定的区域。
三、交流反馈
1.请学生上台,拿着记录单进行汇报。

评点:
2.师:大家听明白同学的发言了吗?(听明白了)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食盐像一颗颗碎玻璃,要搅拌很久,才能溶解。红糖有些大颗,有些小颗,搅拌之后它的颜色是棕色的,很好融化。小石子……
评点:这个学生的观察非常细致,表达思路也好清晰。
3.教师进行引导:刚才出现了两个词语,一个是溶解,一个是融化。
教师使用板贴组织学生回顾刚才的实验现象,学生自由回答。
4.师:食盐和红糖去哪儿了?
评点:教师使用板贴,询问学生食盐是不是在上面、中间、下面,学生都说不在了。教师又追问食盐在哪儿,另外一个学生回答,杯子的每个地方都有。这里好好的做文章。
生:有的会变成海水。(我们放的是食盐,是盐水。)
5.生:小石子一直都在底部,没有溶解。
生:小石子是一颗一颗的。
教师补充板书:溶解,均匀
评点:这个地方可以让多个学生说,不要只是得出一个答案就算完成任务。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溶解于水。
2.学生自由说
3.老师出示豆包,让学生提出自己想学习的内容。
生:我馨看看油那不能溶解在水里。
课件出示小视频,学生观看。
4.学生说说观察感受。
总评: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学生的课堂纪律不错。组织学生研讨时,对三种物品在水中的状态,教师的引导符合低年级的特点,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不过,因为是公开课,老师要对特殊环境有充分的预设,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预设,课件和视频怎么看,交流的时候怎么站位,实验观察时小组成员怎么配合等。另外,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交流时可以分出来交流,不要一个学生一口气讲述全部的实验现象。记录单设计还可以适当改进,把小石子放在最上面,然后是红糖和食盐,其中隐含着从易到难的顺序。
板书:
TOP
26#

活动时间:2025年3月20日
活动主题:莲都区小学科学“关键问题解决”暨新课标新教材专题研训活动
活动地点:莲都区刘英小学
上课课题:一年级下册《哪个流动得快》
上课班级:莲都区刘英小学106班
上课老师:莲都外国语学校  杨眉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师:邀请了两位特别的小嘉宾,是谁呢,请嘉宾上台。
2.两个学生分别拿着图标(水宝宝和油宝宝)上台,提出问题。
3.问:水宝宝有什么特征?油宝宝有什么特征?
学生进行回答,说出水和油的特征。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贴出水和油的特征词卡。

评点:学生扮演角色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挺好,可以直接提供真实的油和水各一瓶,然后分几个学生分别说出水和油的特点。
二、比较油和水的粘性
1.师:今天教大家一种新的观察方法,用手指摸一摸。
教师示范做法,让学生跟着做一做。
2.播放视频“观察小妙招”,强化方法的掌握。
3.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4.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生1:油是滑的,水是不滑的。
生2:油是滑滑的,水是摆滑的。油粘在纸巾上,还是有点点粘粘的。
生3:油有点气味,用扇闻。
生4:油是有点粘稠的,水不粘稠。
师:刚才小朋友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语,粘稠。在科学我们可以称它为黏度。
5.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板贴黏度大,黏度小。
生5:它们都是液体。(教师拿出瓶装的水和油,展示给学生看)
评点:教师很善于引导,学生的发言也相当到位。
三、设计流动比赛
1.问:它们都会流动,那到底谁流动的快?怎么知道?可以让它们比一比。
2.课件出示流速板。

3.出示记录单,并组织学生交流该怎样比赛。请学生上台用图片演示。
  
4.请学生喊口令,教师演示水和油的流动,故意先进行犯规,让学生学生发现指出。
评点:教师的演示比较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适当加大演示材料,让全部学生都能看的清楚。
5.请学生齐读记录单下的记录要求。
6.播放视频,进一步了解实验做法。
7.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图。

四、实验探究
1.学生分组领取材料,两两一组,进行实验,完成记录。

2.音乐响起,请学生拿出磁铁大拇指,到黑板上给冠军贴上。

3.教师进行小组评价,表扬做的好的小组。
评点:学生两人一组,充分实验,学生的实验有序。
五、交流反馈
1.请学生带着记录单上台分享,教师及时拍照投屏。
2.交流过程中,学生有提出自己的发现不一样,老师及时请学生上台交流,不一样是学生觉得油流动的格数不一样。

3.概括:大家都把大拇指给了谁?(水宝宝)
4.问: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生:油的黏性大,水几乎没黏性。
5.请学生上台粘贴词卡。
六、拓展延伸
1.课件:生活中,流动的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生1:可以喝水。
生2:泡澡。
生3:喂养我家的小鸡。
生4:还有……
2.教师出示动图,让学生分析。

3.布置拓展作业:其他液体的流动比赛。

总评:老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符合学生的游戏形式组织教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遵循从易渐进的顺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教学目标。特别是设计方法的设计,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主体参与,效果不错。课堂中间断性的口令式调控,也是比较适合低年级教学。板书内容过多,有点繁杂。后期可以适当精减。

板书:
TOP
27#

感谢分享好的学习资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TOP
28#

活动时间:2025年3月20日
活动主题:莲都区小学科学“关键问题解决”暨新课标新教材专题研训活动
活动地点:莲都区刘英小学
上课课题:四年级下侧《导体与绝缘体》
上课班级:莲都区刘英小学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刘聪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活动导入(1325-)
1.课件出示电路检测器,问:这是什么?
2.再出示导线,问:这是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铜丝和橡胶皮)
3.问:在连接电路的时候,为什么要把两端的橡胶皮去掉?
生:为了导电。
4.师:确定?需要证据。
请一个学生上台实验演示。

5.学生上台,边做边解说,同时其他学生参与其中。
6.先自检,再检测导线的铜丝,并需要做两次。
7.检测橡胶皮,同样需要两次。学生观察现象并齐答。
8.概括板贴:容易导电的,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叫绝缘体。
评点:开头的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明确正确实验方法。
二、实验检测
1.课件出示实验板,师:老师带来了14种物体,有不明白吗?
生1:人体是什么?
生2:就是用我们人体测试下。
2.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学生阅读,问:有不清楚的地方吗?(没有)
师:有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生1:第一步是预测。
生2:检测的答案是要写在框里。
生3:要用勾记录实验现象。
生4:每次实验要检测两次。
3.师:我们要做好预测,预测时,老师提醒下,如果你们组对同一种物体,有分歧,可以两边都勾起来。我说清楚了吗?(清楚)每个实验都要选自检,并需要检测两次。
4.学生分组领取部分实验材料,进行预测。
5.完成预测的小组领取补充材料,进行导电性的检测。

6.音乐响起,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三、交流汇报
1.请一个组全员上台,进行汇报。
再请一个组上台汇报。
生:我们有4种导体,9种绝缘体。
2.完成板贴,将14种物体按照导电性粘贴在两边。
3.问:你们的检测结果,与你们的预测有什么不同呢?
生1:我发现水,预测是导体,检测是绝缘体。
师:老师把水放在中间。
生2:我们认为干木棒是亮的,检测以后是绝缘体。
生3:油是导体,检测出来是绝缘体。
生4:湿木棒。
生5:人体,玻璃棒。
教师继续把学生预测和检测不一样的物体放在中间。

4.学生再次领取材料,进行二次实验。

四、交流汇报
1.师:重新检测了一次,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水是导电的,人体也是导体。湿木棒也是导电。
生2:塑料片、玻璃棒是绝缘体。
生3:油是导体。(其他学生啊了一下,老师说有疑问放在中间。)
生4:铜片、铝片是导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重新调整板贴。
评点:可以让学生上来操作,完成板贴调整。
2.请认为油是导体的小组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发现油是绝缘体。

师: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前面检测是亮呢?
生:可能是手碰到检测头,会亮。
师:大家同意吗?由此可见,科学是讲究证据的,而且是可以反复验证的。
3.师:有什么发现?
生1:金属大多数是导体,但导体不一定是金属。
生2:……
评点:
五、拓展应用
1.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课件)

2.小结:我们学了导体和绝缘体,这些知识重要吗?(重要)
3.出示图片,安全用电教育。


板书:
TOP
29#

感谢老师的分享!收藏了!
TOP
30#

扎实的课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