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4学年第二学期陈建秋听课笔记(202503-) [复制链接]

31#

感谢陈老师的分享。
TOP
32#

感谢陈老师详细记录和点评
TOP
33#

感谢无私的分享👏👏👏
TOP
34#

赛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TOP
35#

感谢老师的课例分享
TOP
36#

感谢老师分享
TOP
37#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0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5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戴  鑫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活动导入1005
1.师:今天科学课,我们请来了两位神秘嘉宾,大家掌声欢迎。
学生鼓掌。
2.两个学生分别戴着头饰上台,分别表示水宝宝和油宝宝。

3.请两个学生分别去询问学生,说说水宝宝和油宝宝有什么特征。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板贴关键词。
5.师:这两个宝宝都会流动,如果举行一次流动比赛,你觉得谁会获胜?
6.揭示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评点:
二、猜测和设计实验
1.师:你觉得谁流动得快?说说你的理由。
生:水流动的快,油会粘粘的。
教师再询问,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油流动的快。
生:为什么油流动的快,因为油是油油的。
2.我们今天进行一次流动比赛,既然是比赛,就需要一个赛道。
3.课件出示流速板,并请学生跟读“流速板”。

4.请一个学生上台操作,怎样让水和油在流速板上流动。

5.教师出现板贴,油滴图标和水滴图标大小不一。问:可以比赛吗?
刚开始学生觉得可以,老师提醒再看一下,学生发现大小不一。
6.然后通过老师的板贴,引导学生要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且要同时起跑。
7.师:除了同时起跑,还要同时结束。那结束时,要把流速板怎样?(放平)
8.播放视频: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9.教师提示要点,比如各滴几滴油,要做2次,万一结果不一样,再做第三次,另外到黑板贴上比赛的结果。
10.出示记录单,和文字填写,请学生一起读。

评点:
三、实验探究,交流汇报
1.学生拿出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

2.整理实验材料,做好记录。
3.组织交流,请一个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投屏展示记录单。

再请第八组学生代表上台分享。

4.问:为什么水流动快,油流动慢?
生:油是有黏性的,油沐浴黏性。
5.师:是不是真的这样,水没有黏性油有黏性呢?我们一起体验。
评点:
四、比较黏性
1.课件出示视频,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方法模拟。

2.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体验。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油黏黏的,水一点也不黏。
生:油滑滑的,水不滑。
4.师概括:这个就叫黏度,黏黏的就说黏度大。
5.请一个同学解释为什么水流动的快,油流动的慢。
评点:
五、拓展延伸
1.流动的水能够做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2.拓展:洗发水、牛奶和蜂蜜,谁流动的快?希望大家在家中做实验。
TOP
38#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0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观察一杯水》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6班
上课老师: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  叶蓓蕾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评价要求。

2.隔空取水魔术。

3.课件采用画外音的形式,说明这节课的任务:制作水的身份证。

评点:
二、学习方法,进行观察
1.问: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看,闻,摸等方法。
2.出示任务和要求。

3.进行水和洗发液的对比观察,还有组合容器观察水的形状。。
4.组织交流
出示交流的参考格式。
学生在小组先进行交流。
5.投屏一个学生的记录单,进行交流。

6.师:你们和她的发现一样吗?一样的做端正。不一样的举手,请上台的同学请学生表达观点。
形状会变和现状不会变,这个学生有争议。教师请学生进行辩论。
教师请学生拿出组合容器,再次确认。
7.交流透明和颜色的区别。
8.完成水的身份证制作。

评点:
三、总结评价
1.根据整节课的参与情况,评出最佳小侦探。

2.进行颁奖,发奖状。
3.请其中一个学生代表,开启侦探宝箱。(1是视频,2是实验,水和油比轻重,现场观看和现场演示)

评点:

板书:
TOP
39#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0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2班
上课老师:景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叶贤海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0907-0910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水,水没有颜色,闻起来——(生:没有味道),这节课,老师想问一下,水会流动吗?(会)
2.请一个同学用瓶子演示水的流动,引导其他学生鼓掌表扬。
3.师:除了水之外,还有哪些液体会流动?
生:醋,油。
4.师:老师也带来一种物质(拿出油),它会流动吗?谁来试一试?
5.一个学生上台,拿着大油瓶演示一下流动。
6.师:水会流动,油也会流动,那水宝宝和油宝宝,谁流动的快呢?
生:水。
师:说说你的理由。
一生(叫起来):油轻,水重。
7.揭示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评点:
二、设计实验,比较观察0911-0918
1.师:水和油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

2.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看颜色,用鼻子闻,闻气味。
3.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用手接触。
生:用耳朵听。
4.课件出示:用观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

5.学生分组观察水和油的不同。
三、组织交流0918
1.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油有点香。
生:油有点滑滑的。(你怎么知道的——用手摸一摸)
继而请多个学生发言,包括水摸去的感受,和油进行对比,得出:黏度。
2.课件出示黏度。

3.问:水宝宝和油宝宝流动的快慢,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生1:可能和黏度有关。
生2:我觉得和黏度有关,油粘粘的,水流的快。
生3:水和瀑布一样,流的快一些。
生4:我觉得是轻重的问题,水比油重,所以流动快一些。
4.师:大家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很想知道到底谁流动的快。
评点:
四、设计公平实验
1.分别请出水宝宝和油宝宝的图贴,故意贴在黑板上,没有对齐在同一个条起跑线上。问:可以比赛了吗?
生:不可能,因为没有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请一个学生上台,重新贴一下,贴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2.师: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学生都说可以)。
3.老师提示:怎么老师觉得好像还有问题?
生:油和水的大小不一样。
老师请学生上台挑选,挑选水和油的贴图一样大小的。
4.再通过演示,不能抢跑。
5.总结:比赛的时候,要同一起点,同样多,同时起跑。
6.师:让水宝宝和油宝宝在哪里跑?在地面上跑吗?在黑板上跑吗(有学生觉得黑板上可以。)可以在纸上跑吗?(不可能,会湿)
7.课件出示流速板,请学生小组讨论该怎么做。

8.小组简短讨论后,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强调在实验时先要把流速板书放平。

9.师:实验要做三次,那万一忘记了怎么办?(要记录)
10.引导学生调料如何进行记录。
11.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完整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评点:
五、实验操作0938-0943
1.学生分组拿出材料,限时4分钟。
2.完成实验的小组上台用图标贴在黑板上。
六、交流研讨
1.请了几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结论都是水流动的快。
2.教师展示豆包,采用语音的形式解答。

3.课题总结,有点匆忙。
师:用流动水帮我们做事情,珍惜我们的水资源。

板书设计:
TOP
40#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0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观察一杯水》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1班
上课老师:缙云县七里小学  尹一青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出示一杯水,问:关于水,你知道什么?
生:水是透明的。
生:水是没有颜色的。
生:水是没有味道的。
生: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2.师: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活动,观察一杯水。(揭示课题)
师:现在我们讨论下,可以用什么来观察什么?
生:可以用眼睛观察。
生:放大镜。
师:很好,会借助工具。
生:可以用手摸。
生:可以用鼻子闻一下。可以用嘴舔一下,但是用舔的方法不太使用,因为要确定是真的安全还是假的安全。
生:也可以用嘴巴尝,但是要烧开了。
教师随机贴上方法的板贴。
评点:
二、出示观察的液体,进行观察
1.课件一一出示5杯子液体,学生自由说是什么。
2.提出任务:
任务一:从5瓶液体中找到水。
任务二:两人合作,圈出水宝宝的特点。
3.学生分组拿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两人一组。

4.师:请大家整理实验材料,记录单留在桌面上。
评点:
三、组织交流
1.请说自己找到的水的特点,请一个同学上台,投屏展示记录单。

2.教师再请另外一个组,有不一样的同学说说哪里不一样。
无色——师:什么意思?生:无,没有,色就是颜色。无色就是没有颜色。
师:透明是什么意思?
生:透明就是没有颜色。
师:那不是和无色一样了吗?
教师通过在牛奶和水中放入小木块,比较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区别,以及透明和无色的区别。
无味道,让学生通过闻和演示要尝,知道味道是用嘴巴尝的。
无固定形状,问:你怎么观察?怎么证明。
生:用手摸。
3.用不同形状的瓶子装同样的水,再用手比划下。
4.再拿出一个塑料袋,问可以怎样观察无固定形状?
请一个写上上台讲解。
四、深度观察水的特点
1.每个组一袋水,观察水的无固定形状。
2.水和油,谁谁轻重,演示把水倒到半瓶油里。观察现象。
3.教师摇水和油的混合物,再让学生各组进行体验。

4.后续:后面会怎样?请同学们带回去继续观察。
评点:

板书:
TOP
41#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1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观察与比较》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208班
上课老师: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程伟锋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爱玩笑科学,你们爱玩吗?今天就来挑战科学,你们敢吗?

2.请一个学生上台,选择。
3.课件出现题目一:顺风耳

请学生听,然后请一个学生上台,用电脑操作选择,并说明理由。
4.第二关:盲眼猜物

请一个同学上台,摸袋子里的东西,说说感觉到的特点,再打开验证。
5.老师组织分析,刚才的方法使用的器官,可以观察到物体的特点。
6.第三关:嗅觉闻物

教师现场倒了三杯液体,让学生辨别是什么?
师:你知道可以怎么闻吗?请一个学生上台闻。

7.课件提示可以尝一下味道。并请一个学生上台感受,并带走自己尝过的那杯液体。

归纳刚才使用的实验方法,完成板贴。
评点:
二、观察并排序
1.揭示课题:观察与比较。
2.出示实验材料,询问:可能怎么观察排序?
请学生回答,可以用什么标准进行排序?
生:看颜色深浅。
生:用舌头舔。
生:可以用闻,看它的清香,味道。(师:气味)
3.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
4.出示实验要求。教师口述,学生快速浏览。

5.学生实验。
6.组织交流汇报。

请实验结果不同的组上台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但学生似乎没有找到问题所在。

老师加以引导,最后点拨在实验需要多次尝试。
评点:
三、寻找仿真水果
1.出示活动要求。

2.学生分组实践。
3.组织交流和评价。
评点:
四、总结拓展
1.研讨交流活动的感受,主要是对感觉器官的认识和观察方法的运用。
2.生活小窍门:挑西瓜。(视频)
3.学生交流感受。

评点:
TOP
42#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1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它们去哪里了》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3班
上课老师:龙泉市启明学校  韦国良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拿出一瓶雪碧。师:老师这有瓶液体,知道是什么?(雪碧)
2.师:喝过了吗?什么味道?
生:甜甜的。因为里面放了许多糖。
师:看的出来吗?
生:化了。
3.师:到底糖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去哪里了》。
评点:
二、实验观察
1.课件出示食盐、红糖和小石子。问: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请几个同学发言。分别说说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情况。
3.出示活动要求和器材:观察并描述三种物体。

4.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5.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什么。
有一个学生说到把食盐放入水里会不见,老师说明,刚才还没有把食盐放在水里。
6.出示记录单,请学生观察,记录这三种物体放入前,怎么记录?

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教师概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圆圈表示不同物体的大小。
7.播放视频,演示实验步骤。
说明实验要求。并再次出示实验记录单,强调记录。

8.各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9.各组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评点:
三、交流汇报
1.投屏学生的记录单。请一个同学上台讲解自己的记录单。

师:你们和他有什么不同,观察到的和画的有多少不同?
2.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几种物质在水中的现象。
3.引出:溶解。

问:食盐和红糖溶解了,是不是真的消失了?你有什么证据?
学生讲出红糖溶解了水变成了黄色,说明红糖还在水里。
4.师:那红糖在杯子的哪里?
生:在中间,我倒的时候,中间 是黄色的。
生:在中间或底部,变成肉眼看不到的颗粒。
生:在中间。
教师拿出一杯红糖,让学生观察颜色,刚开始学生仍然说在中间,老师再质问,学生慢慢肯定是到处都有。
评点:
四、拓展活动:面粉和食用油在水中能溶解吗
1.出示课件和实验材料。
2.教师演示,并请学生提示实验步骤和观看实验现象。
先演示面粉,再演示食用油。然后让学生判断面粉和食用油是不是溶解。

3.请学生判断,但是学生对溶解的概念还是有点不清,判断意见不统一。
4.老师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外。

板书:
TOP
43#

活动时间:2025年3月24日
活动主题:青年教师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区天宁小学
上课课题:一下 3.观察一种动物
上课班级:莲都区天宁小学104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老竹民族学校  李施思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学校你见过什么小动物?在哪里看到?
生1:小鸟,树上。
生2:小猫,家里。
师:老师刚才说在哪里看到?(学校)
生3:蚂蚁。
生4:蜜蜂,教室里。
生5:红蚂蚁。
生6:蚊子,教室里。
2.教师给刚才发言的小组加星评价。
3.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老师是在学校的草丛里找到的。
生:蜗牛。
师:你怎么猜到的。
生:因为学校里最多的是蜗牛。
生2:我觉得是蚂蚁。
生3:我觉得是毛毛虫。
4.师:这是你们的推测,想知道是什么,可以看看。(实物投影)
5.师:你知道蜗牛的什么特征?
生1:蜗牛有两对触角。
生2:蜗牛有壳。
师:老师来画一下(故意画的很不相似)。
师:谁能教教老师该怎么画?
生:螺旋圆。
6.师傅:你想不想仔细看看,蜗牛有哪些特点?(想)
评点:
二、观察蜗牛
1.课件出示观察要求,教师口述。

2.问:你能说一说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生1:画蜗牛。
生2:先观察蜗牛,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好真实的画下来。
3.学生领取材料,分组进行观察,每组每个人一个放大镜,然后盒子里有两只蜗牛,一个白玉蜗牛,一个普通的小蜗牛。

4.学生观察,惊叫声不断。
5.教师在中途补充材料——包心菜和棉签。提示学生可以用棉签轻轻触碰,还可以把包心菜的叶子放在旁,看看蜗牛会不会吃。
6.音乐响起,教师提醒学生整理材料,包括记录单和笔,都放回去。
评点:
三、交流研讨
1.课件出示交流的句式。
2.投屏学生的实验记录单,请学生和大家交流。

生:我观察到的蜗牛是……
3.教师给交流的同学加一个小贴纸,并对认真倾听的小组也进行评价。
4.师:还有什么补充?
生1:还有黄黄的皮肤。
生2:还有眼睛,(师:长在哪里)柱子上。
5.请另外的同学继续交流,补充蜗牛身体的特点。
生3:它的粘液是白色的。
生4:它的嘴巴很小。(师:你怎么观察到的)刚才它在吃东西。
生5:放大镜碰到它,蜗牛的头就缩到壳里。
6.课件出示视频和图片,呈现蜗牛的嘴,以及运动的样子。
7.师:最后我们一起画一下蜗牛的样子。
评点:学生的笔和记录单都已经上交,无法一起作画。
8.教师在黑板上板画,然后贴出各部分的名称。
9.揭示课题:观察一种动物。
评点:

板书:
TOP
44#

活动时间:2025年3月24日
活动主题:青年教师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区天宁小学实验室
上课课题: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上课班级:莲都区天宁小学402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吕亚萍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看得见的电路连接、生活中的电路连接(看不见或看不全)
2.课件出示接线盒模型。

师:有什么办法?
生:电路检测器。
师黑板上粘贴电路检测器,询问:怎么使用?
请了2个学生口头分别回答。再请两个学生说。
评点:这个活动仅仅是让学生说,不如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包括不亮会怎样?先要自检等要求。
3.师:想知道1和2是否连接,该怎么做?
生:用检测器的两个接头分别接触1和2,看看小灯泡是否亮。如果亮了说明1和2是连接的,没有亮,说明没有连接。
师:刚才同学的回答有没有问题?
生:要先进行自检。
师:再请一个完整的说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完成板贴。

4.请一个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观察。
评点:用直接的小灯泡和电池实物演示,其他学生观看效果不明显。
5.师:接线盒上有4个连接柱,有什么办法快速又不重复检测?
分别请2个学生回答。
评点: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写下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不要只是口头回答。
6.课件出现表格,先后展示总共6种检测方法,强调要先进行自检。

二、实验探究
1.分组拿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做好记录。

2.学生人手一张记录单,画出自己检测后推测连接情况。

评点:
三、交流研讨
1.请一个学生上台板画自己的检测结果。教师投屏他们组的检测记录单。

全班各组统计,大多数组的连接方式是一样的,有一个组的检测结果不同(第三组)。
2.教师引导去掉一根导线,问检测结果是否成立。
学生思考之后确定检测结果成立。
3.再请学生说出还可以成立的其他连接方式。并在黑板上板画。
4.出示第三组的检测结果,请学生推测他们组的接线盒里面是怎么连接的。学生人手一张进行推测。
5.投影一个上台分享学生的推测结果。
评点:这种交流方式,就是传统的师生交流。要馨办法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6.问:根据你们的检测结果,到底是符合哪一种检测情况,怎么办?
生:拆开。
7.各组学生拆开接线盒,找到符合实验的检测结果。
四、拓展延伸
1.5个或6个接线盒,如何毫无遗漏检测答任意两个接线柱的连接情况。

2.请一个学生口述,讲的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单调。
3.其他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
4.生活中的接线盒,教师提示安全教育,不能使用这个电路检测器去检测生活中的电路。

5.整理材料,下课。

板书:
TOP
45#

活动时间:2025年3月26日
活动主题:青年教师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区梅山中学(刘英小学借用教室)
上课课题:六下《产生气体的变化》
上课班级:莲都区刘英小学610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刘英小学  金世超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提前在每个组的桌上放小苏打和白醋。
问:知道桌面上的液体是什么吗?
生:白醋。
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闻出来的。(怎么闻?扇闻。)
生:尝一下有酸味。(科学课上不建议尝)
2.师:另外一个是什么?
生:小苏打。
3.过渡:如果把它们混合,会怎样?
4.课件出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有什么现象?
评点:开头设计过于平淡,这样的交流流于形式。
二、实验探究
1.课件出示操作说明,教师简单说明实验要求。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时间到,音乐响,整理材料,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1:产生大量气泡,有呲呲的声音。
生2:后来气泡变少了。
师:谁来总结一下。
生:刚开始产生大量气泡,后面变少,发出呲呲的声音。
4.揭示课题:产生气体的变化。
5.问:老师让大家使用这个袋子,你有什么疑问?
生:小苏打刚开始是白色,后来为什么变成透明的液体?
师:透明的液体是什么?
6.师:确定是小苏打吗?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概括)
(1)底下的物体是不是小苏打?
(2)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3)剩余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评点:
三、实验设计
1.实验一:观察并推测剩余液体还是白醋吗
教师拿出两袋物体,告知学生一个是混合后的液体,一个是白醋,怎么区分?请学生举手表决下,再小组讨论下。

2.出示实验记录单,学生观看,询问:有没有问题?学生:没有问题。

3.实验二:观察并推测底部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先让学生分析,再出示实验记录单和要求。

询问学生有没有疑问,学生都说没有疑问。
评点:
四、实验探究
1.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完成的组可以尝试另外一个实验。

2.音乐响起,整理实验材料,准备汇报。
3.第二小组的记录提前用投影在屏幕上。
评点:
五、交流汇报
1.第二组上台交流,其他听后提问或补充。

2.再请一个组上台汇报,老师和该学生交流。
3.询问其他组是否赞同,最后归纳:剩下的白色物质是小苏打。
4.课后:继续探究产生的气体和液体是什么。
评点:

板书:
TOP
46#

活动时间:2025年3月28日
活动主题:青年教师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区天宁小学
上课课题:六下《产生气体的变化》
上课班级:莲都区天宁小学602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刘英小学  金世超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白醋和小苏打,问:把它们混合在一起,会怎样?
生:会冒气泡。(以前我见过相关的资料)
2.教师投屏演示混合实验,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气泡。
4.揭示课题:产生气体的变化。
5.拿着烧杯询问:发现什么不见了?(小苏打不见了)

6.师:里面的白醋会不会发生变化?
生:会。
7.师: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里面的液体还是不是白醋?
生小声嘀咕是。
师追问:里面的液体都是白醋吗?
学生有点迟疑。有学生提出:不完全是。
教师概括板书:
现在的液体是白醋吗?
全是
有白醋、新物
大部分是白醋

评点:教师的引导有点急,要让学生自主思考,给时间。
二、思考:现在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1.小组讨论思考:是不是白醋?怎么证明?
2.组织交流。
生:加入白醋、白糖和盐。
师:我们要研究的是不是白醋,那加入白醋,能出现现象吗?
生:加入小苏打。
师:如果里面全是白醋,会要什么现象?
评点:要让学生先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交流证明的方法。不要总是教师自己在提问和解答。
3.师一直追问怎么加,学生还没有理解。
4.课件出示实验步骤,请同学们阅读,问:有疑问吗?
5.课件出示记录单,请学生阅读,问:有疑问吗?

学生都表示没有疑问,老师提出疑问:第一次实验后的液体是指什么?
三、探究实验
1.每个组拿出实验材料,分组进行实验。

2.有几个组的记录和实验步骤不一致,已经加到3勺了,记录还在第1勺。
3.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评点:
四、交流汇报
1.师:小组派两个同学上台进行汇报,其他组注意倾听。
2.第三组上台进行汇报,投屏记录单。

评点:两个同学上台,另外一个同学没有什么事情。

评点:感觉这个时候有点冷场,学生不明白老师要什么,要做什么,只能听老师进行讲解,无法参与。
3.再请第二组上台交流。

评点:第二个组上台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怎样和第一个组的交流有区别?如果仅仅是重复汇报,意义就不大了。
评点:记录单上的“第一次实验后的液体”和后面实验的液体容易混淆,学生不好区别到底是指哪一个液体。
4.教师自己反复引导,学生基本上处于茫然状态。

五、拓展延伸
1.问:底下的白色物质是什么?是不是你们认为的小苏打?可以有什么办法?

板书:
产生气体的变化
白醋+小苏打——
现在的液体是白醋吗?
全是
有白醋、新物(少)
大部分是白醋(多)
TOP
47#

活动时间:2025年3月30日
活动主题:青年教师磨课
活动地点:莲都外国语学校
上课课题:六下《产生气体的变化》
上课班级:莲都外国语学校504班(降级)
上课老师:莲都区刘英小学  金世超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活动导入
1.出示白醋,倒入袋子里,问:袋子里有什么——(白醋)
2.问:如果把小苏打混合一起,你觉得会怎样?

生:会有可乐的样子。
生:会融化。白醋会溶解于水中。
3.课件出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有什么现象?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评点:实验的要求要强调,让学生认真观察,而不是随意完成实验。
5.音乐响起,整理材料,准备汇报(1816)
6.教师请一个小组进 行汇报。

7.揭示课题:白醋+小苏打  发生变化   产生气体
8.师:液体有没有发生变化?(颜色有一点点变化)这个液体是什么?
二、交流讨论
1.问:袋子里的液体,到底是什么?
通过邀请学生发表,教师张贴“部分是白醋”“都不是白醋”“全是白醋”,并有学生提出是白醋和新物质的混合。
2.问: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吗?
生:没有。
3.师:根据前面的实验,能不能想到办法?小组讨论。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5.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进行加热,白醋是会蒸发的。
评点:学生开始绕到刚才同学的观点,就是采用蒸发的方法。和老师的预设思路有点不一致,教师可保留意见,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尝试。
师(提示):能不能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检测?
6.引导学生可以用前面的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加小苏打看实验现象)
三、实验探究
1.师:为了公开实验,这个小苏打该怎么加?
2.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微课视频。
3.出示实验记录单,学生阅读。    

4.学生分组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5.学生整理材料,交回,准备汇报。
四、交流汇报
1.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观察。

2.教师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概括板书:液体变化(化学变化)
五、拓展延伸
1.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请同学们想办法研究。
2.概括:提出猜想,收集验证,得出结论。

板书:
TOP
48#

活动时间:2025年4月3日
活动主题:青年教师磨课
活动地点:综合楼3楼精品录播教室
上课课题:人•自然•社会四年级《探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课班级:莲都区天宁小学401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天宁小学  杨倩倩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们认识大熊猫吗?(认识)有没有同学知道“植物大熊猫”?
生1:水杉。
生2:银杏树。
2.课件出示:百山祖冷杉
3.视频播放:百山祖冷杉的介绍。
播放中途特意停顿,让学生猜测百山祖冷杉的现状,然后继续播放,让学生认识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
二、自然保护区:我了解
1.问题:什么样的地方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1:树木很少的地方。
生2:有珍稀物种的地方。
2.播放视频: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三、自然保护区分几个级别
1.生:市级、省级、国家级。
师提示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2.教师出现中国地图,显示自然保护区的图示,口述有自然保护区的数量。
四、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数量
1.先请学生进行猜测。然后揭示:11个。
2.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记忆,看看能够记住自然保护区
3.用希沃白板的游戏进行pk,考察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掌握情况。
4.用在纸牌“种树”的方式进行评价奖励。
五、自然保护区的自我介绍
1.问:浙江省哪个市的自然保护比较好?
生:丽水。
师肯定了丽水的自然保护情况,有生态第一市之称。
2.请一个组的两位代表上台进行交流:九龙山自然保护区。
教师没有帮助学生设置好课件。
3.第二组是采用展板的形式介绍。

4.第三组上台交流汇报。采用课件(图片+视频)和口述的方法介绍。

5.第四组上台进行介绍。采用展板和口述的形式介绍。
6.第五组上台介绍。
  
7.等六组上台汇报。

六、总结概括
1.教师板贴并询问:自然保护区除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一时答不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分组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

3.第三组上台进行宣传展示,采用主播的形式。
其他组的学生有点混乱,有的组是完善自己组的交流。

4.第一组上台展示。(海报的形式)

5.另一组上台,采用演小品的形式。

6.第五组上台展示,采用短剧的形式展示。

学生演的非常随意,其他学生吵吵闹闹,交流的效果很不好。
7.师:刚才我们欣赏了4个小队的精彩演出,现在举手投票。
根据投票的情况,为自己队种下对应的树木数量。教师快速统计数量。(3队和5队)
8.用习主席的发言视频,强调自然保护区的重要。
9.教师根据课件上的图片进行总结:保护大自然。
评点:

板书:
TOP
49#

活动时间:2025年4月8日
活动主题:莲都区教研室调研活动
活动地点:莲都区天宁小学
上课课题:五年级下册《地球——宇宙的奇迹》
上课班级:莲都区天宁小学501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天宁小学  雷海芳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流浪地球》开头,学生观看。
2.提出问题:有下一个地球吗?
学生两种观点都有。
二、讨论:地球生命生存的条件
1.出示表格,讨论地球为人类及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必须条件?

2.师:为什么具备什么让地球上有生命呢?
学生自由回答:水、阳光……
3.播放视频《最神奇的地球》

学生观看视频,并要求进行要点记录。
4.讨论:为什么说地球地球上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

三、思考:它们是下一个星球吗
1.课件出示两个和地球有些相似的星球。
2.提出阅读要求。

3.组长分发阅读单,学生人手一份,进行资料阅读。
4.教师布置:下面进行组内研讨

5.学生进行组内研讨。
评点:
四、全班交流
1.简单反馈大家的观点意见。

2.请少数观点的同学先发表(火星),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反驳。
评点:学生的相互辩论上这节课的亮点,但学生的观点有点简单,基本上站在固化的思维观点进行思考。
3.请第一组(开普勒星)上台进行观点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或反驳。
  
4.播放视频,拓展: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总评:教师的设计有自己的想法,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为什么后面的研讨没有到位,主要是前面的条件没有到位。要学生针对生命生存的必须条件进行思考。还要注意板书设计。
TOP
50#

活动时间:2025年4月8日
活动主题:莲都区教研室调研活动
活动地点:莲都区天宁小学
上课课题:三年级下册 3.蚕长大了
上课班级:莲都区天宁小学301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天宁小学  刘阳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蚕宝宝孵化的情况,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3.蚕长大了

二、观察蚕的身体结构
1.课件出示蚕宝宝的图片,学生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结构。
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展示,出示头部、胸部和腹部。
2.再具体观察蚕宝宝的足,在哪里,有多少对?

生:胸足有3对,腹足有4对,尾足有1对。
三、蚕身体的秘密
1.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

(1)蚕的眼睛
请几个学生上台画出具体的位置。
(2)蚕宝宝真正的足——胸足。
问:蚕宝宝用来爬行的是那部分足?
学生有认为是胸足,也有学生认为是腹足,教师进行讲解。
(3)蚕的口器
课件出示,介绍咀嚼式口器。
(4)蚕的尾角
四、蚕的呼吸的秘密
1.课件出示,讲解气门。
五、蚕的运动的秘密
1.课件出示,讲解运动方式。
六、作业巩固
1.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蚕的样子和食物。


七、总结拓展
1.课件出示:蚕宝宝的生长观察表。分析,引出蜕皮。

2.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受周围的环境?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3.介绍蚕吐丝结茧的准备。

4.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


总评:这是一节典型的语文老师上的科学课,整节课基本上都是看图说话,以及画图,科学课的教学要求基本上没有落实。老师需要认真备课,特别是材料准备上,要从意识上进行改变,不仅仅是教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提升。
TOP
51#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0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5班
上课老师:莲都区碧湖小学  戴  鑫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活动导入1005
1.师:今天科学课,我们请来了两位神秘嘉宾,大家掌声欢迎。
学生鼓掌。
2.两个学生分别戴着头饰上台,分别表示水宝宝和油宝宝。

3.请两个学生分别去询问学生,说说水宝宝和油宝宝有什么特征。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板贴关键词。
5.师:这两个宝宝都会流动,如果举行一次流动比赛,你觉得谁会获胜?
6.揭示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评点:
二、猜测和设计实验
1.师:你觉得谁流动得快?说说你的理由。
生:水流动的快,油会粘粘的。
教师再询问,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油流动的快。
生:为什么油流动的快,因为油是油油的。
2.我们今天进行一次流动比赛,既然是比赛,就需要一个赛道。
3.课件出示流速板,并请学生跟读“流速板”。

4.请一个学生上台操作,怎样让水和油在流速板上流动。

5.教师出现板贴,油滴图标和水滴图标大小不一。问:可以比赛吗?
刚开始学生觉得可以,老师提醒再看一下,学生发现大小不一。
6.然后通过老师的板贴,引导学生要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且要同时起跑。
7.师:除了同时起跑,还要同时结束。那结束时,要把流速板怎样?(放平)
8.播放视频: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9.教师提示要点,比如各滴几滴油,要做2次,万一结果不一样,再做第三次,另外到黑板贴上比赛的结果。
10.出示记录单,和文字填写,请学生一起读。

评点:
三、实验探究,交流汇报
1.学生拿出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

2.整理实验材料,做好记录。
3.组织交流,请一个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投屏展示记录单。

再请第八组学生代表上台分享。

4.问:为什么水流动快,油流动慢?
生:油是有黏性的,油沐浴黏性。
5.师:是不是真的这样,水没有黏性油有黏性呢?我们一起体验。
评点:
四、比较黏性
1.课件出示视频,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方法模拟。

2.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体验。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油黏黏的,水一点也不黏。
生:油滑滑的,水不滑。
4.师概括:这个就叫黏度,黏黏的就说黏度大。
5.请一个同学解释为什么水流动的快,油流动的慢。
评点:
五、拓展延伸
1.流动的水能够做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2.拓展:洗发水、牛奶和蜂蜜,谁流动的快?希望大家在家中做实验。
TOP
52#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0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观察一杯水》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6班
上课老师: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  叶蓓蕾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评价要求。

2.隔空取水魔术。

3.课件采用画外音的形式,说明这节课的任务:制作水的身份证。

评点:
二、学习方法,进行观察
1.问: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看,闻,摸等方法。
2.出示任务和要求。

3.进行水和洗发液的对比观察,还有组合容器观察水的形状。。
4.组织交流
出示交流的参考格式。
学生在小组先进行交流。
5.投屏一个学生的记录单,进行交流。

6.师:你们和她的发现一样吗?一样的做端正。不一样的举手,请上台的同学请学生表达观点。
形状会变和现状不会变,这个学生有争议。教师请学生进行辩论。
教师请学生拿出组合容器,再次确认。
7.交流透明和颜色的区别。
8.完成水的身份证制作。

评点:
三、总结评价
1.根据整节课的参与情况,评出最佳小侦探。

2.进行颁奖,发奖状。
3.请其中一个学生代表,开启侦探宝箱。(1是视频,2是实验,水和油比轻重,现场观看和现场演示)

评点:

板书:
TOP
53#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0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2班
上课老师:景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叶贤海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0907-0910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水,水没有颜色,闻起来——(生:没有味道),这节课,老师想问一下,水会流动吗?(会)
2.请一个同学用瓶子演示水的流动,引导其他学生鼓掌表扬。
3.师:除了水之外,还有哪些液体会流动?
生:醋,油。
4.师:老师也带来一种物质(拿出油),它会流动吗?谁来试一试?
5.一个学生上台,拿着大油瓶演示一下流动。
6.师:水会流动,油也会流动,那水宝宝和油宝宝,谁流动的快呢?
生:水。
师:说说你的理由。
一生(叫起来):油轻,水重。
7.揭示课题:哪个流动得快
评点:
二、设计实验,比较观察0911-0918
1.师:水和油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

2.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看颜色,用鼻子闻,闻气味。
3.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用手接触。
生:用耳朵听。
4.课件出示:用观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

5.学生分组观察水和油的不同。
三、组织交流0918
1.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油有点香。
生:油有点滑滑的。(你怎么知道的——用手摸一摸)
继而请多个学生发言,包括水摸去的感受,和油进行对比,得出:黏度。
2.课件出示黏度。

3.问:水宝宝和油宝宝流动的快慢,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生1:可能和黏度有关。
生2:我觉得和黏度有关,油粘粘的,水流的快。
生3:水和瀑布一样,流的快一些。
生4:我觉得是轻重的问题,水比油重,所以流动快一些。
4.师:大家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很想知道到底谁流动的快。
评点:
四、设计公平实验
1.分别请出水宝宝和油宝宝的图贴,故意贴在黑板上,没有对齐在同一个条起跑线上。问:可以比赛了吗?
生:不可能,因为没有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请一个学生上台,重新贴一下,贴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2.师: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学生都说可以)。
3.老师提示:怎么老师觉得好像还有问题?
生:油和水的大小不一样。
老师请学生上台挑选,挑选水和油的贴图一样大小的。
4.再通过演示,不能抢跑。
5.总结:比赛的时候,要同一起点,同样多,同时起跑。
6.师:让水宝宝和油宝宝在哪里跑?在地面上跑吗?在黑板上跑吗(有学生觉得黑板上可以。)可以在纸上跑吗?(不可能,会湿)
7.课件出示流速板,请学生小组讨论该怎么做。

8.小组简短讨论后,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强调在实验时先要把流速板书放平。

9.师:实验要做三次,那万一忘记了怎么办?(要记录)
10.引导学生调料如何进行记录。
11.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完整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评点:
五、实验操作0938-0943
1.学生分组拿出材料,限时4分钟。
2.完成实验的小组上台用图标贴在黑板上。
六、交流研讨
1.请了几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结论都是水流动的快。
2.教师展示豆包,采用语音的形式解答。

3.课题总结,有点匆忙。
师:用流动水帮我们做事情,珍惜我们的水资源。

板书设计:
TOP
54#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0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观察一杯水》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1班
上课老师:缙云县七里小学  尹一青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出示一杯水,问:关于水,你知道什么?
生:水是透明的。
生:水是没有颜色的。
生:水是没有味道的。
生: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2.师: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活动,观察一杯水。(揭示课题)
师:现在我们讨论下,可以用什么来观察什么?
生:可以用眼睛观察。
生:放大镜。
师:很好,会借助工具。
生:可以用手摸。
生:可以用鼻子闻一下。可以用嘴舔一下,但是用舔的方法不太使用,因为要确定是真的安全还是假的安全。
生:也可以用嘴巴尝,但是要烧开了。
教师随机贴上方法的板贴。
评点:
二、出示观察的液体,进行观察
1.课件一一出示5杯子液体,学生自由说是什么。
2.提出任务:
任务一:从5瓶液体中找到水。
任务二:两人合作,圈出水宝宝的特点。
3.学生分组拿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两人一组。

4.师:请大家整理实验材料,记录单留在桌面上。
评点:
三、组织交流
1.请说自己找到的水的特点,请一个同学上台,投屏展示记录单。

2.教师再请另外一个组,有不一样的同学说说哪里不一样。
无色——师:什么意思?生:无,没有,色就是颜色。无色就是没有颜色。
师:透明是什么意思?
生:透明就是没有颜色。
师:那不是和无色一样了吗?
教师通过在牛奶和水中放入小木块,比较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区别,以及透明和无色的区别。
无味道,让学生通过闻和演示要尝,知道味道是用嘴巴尝的。
无固定形状,问:你怎么观察?怎么证明。
生:用手摸。
3.用不同形状的瓶子装同样的水,再用手比划下。
4.再拿出一个塑料袋,问可以怎样观察无固定形状?
请一个写上上台讲解。
四、深度观察水的特点
1.每个组一袋水,观察水的无固定形状。
2.水和油,谁谁轻重,演示把水倒到半瓶油里。观察现象。
3.教师摇水和油的混合物,再让学生各组进行体验。

4.后续:后面会怎样?请同学们带回去继续观察。
评点:

板书:
TOP
55#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1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观察与比较》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208班
上课老师: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程伟锋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爱玩笑科学,你们爱玩吗?今天就来挑战科学,你们敢吗?

2.请一个学生上台,选择。
3.课件出现题目一:顺风耳

请学生听,然后请一个学生上台,用电脑操作选择,并说明理由。
4.第二关:盲眼猜物

请一个同学上台,摸袋子里的东西,说说感觉到的特点,再打开验证。
5.老师组织分析,刚才的方法使用的器官,可以观察到物体的特点。
6.第三关:嗅觉闻物

教师现场倒了三杯液体,让学生辨别是什么?
师:你知道可以怎么闻吗?请一个学生上台闻。

7.课件提示可以尝一下味道。并请一个学生上台感受,并带走自己尝过的那杯液体。

归纳刚才使用的实验方法,完成板贴。
评点:
二、观察并排序
1.揭示课题:观察与比较。
2.出示实验材料,询问:可能怎么观察排序?
请学生回答,可以用什么标准进行排序?
生:看颜色深浅。
生:用舌头舔。
生:可以用闻,看它的清香,味道。(师:气味)
3.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
4.出示实验要求。教师口述,学生快速浏览。

5.学生实验。
6.组织交流汇报。

请实验结果不同的组上台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但学生似乎没有找到问题所在。

老师加以引导,最后点拨在实验需要多次尝试。
评点:
三、寻找仿真水果
1.出示活动要求。

2.学生分组实践。
3.组织交流和评价。
评点:
四、总结拓展
1.研讨交流活动的感受,主要是对感觉器官的认识和观察方法的运用。
2.生活小窍门:挑西瓜。(视频)
3.学生交流感受。

评点:
TOP
56#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1日
活动主题:丽水市小学科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暨新教材培训
活动地点: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上课课题:《它们去哪里了》
上课班级: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103班
上课老师:龙泉市启明学校  韦国良
记录人员: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拿出一瓶雪碧。师:老师这有瓶液体,知道是什么?(雪碧)
2.师:喝过了吗?什么味道?
生:甜甜的。因为里面放了许多糖。
师:看的出来吗?
生:化了。
3.师:到底糖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去哪里了》。
评点:
二、实验观察
1.课件出示食盐、红糖和小石子。问: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请几个同学发言。分别说说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情况。
3.出示活动要求和器材:观察并描述三种物体。

4.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5.学生交流汇报:观察到什么。
有一个学生说到把食盐放入水里会不见,老师说明,刚才还没有把食盐放在水里。
6.出示记录单,请学生观察,记录这三种物体放入前,怎么记录?

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教师概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圆圈表示不同物体的大小。
7.播放视频,演示实验步骤。
说明实验要求。并再次出示实验记录单,强调记录。

8.各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9.各组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评点:
三、交流汇报
1.投屏学生的记录单。请一个同学上台讲解自己的记录单。

师:你们和他有什么不同,观察到的和画的有多少不同?
2.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几种物质在水中的现象。
3.引出:溶解。

问:食盐和红糖溶解了,是不是真的消失了?你有什么证据?
学生讲出红糖溶解了水变成了黄色,说明红糖还在水里。
4.师:那红糖在杯子的哪里?
生:在中间,我倒的时候,中间 是黄色的。
生:在中间或底部,变成肉眼看不到的颗粒。
生:在中间。
教师拿出一杯红糖,让学生观察颜色,刚开始学生仍然说在中间,老师再质问,学生慢慢肯定是到处都有。
评点:
四、拓展活动:面粉和食用油在水中能溶解吗
1.出示课件和实验材料。
2.教师演示,并请学生提示实验步骤和观看实验现象。
先演示面粉,再演示食用油。然后让学生判断面粉和食用油是不是溶解。

3.请学生判断,但是学生对溶解的概念还是有点不清,判断意见不统一。
4.老师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外。

板书:
TOP
57#

活动时间:2025年4月23日
活动主题:“浙丽双名工程”跟岗实践活动
活动地点: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上课课题:美术二年级《美丽的丝巾》
上课班级: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二(8)班
上课老师: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周凯翔
记录人员: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风和日丽,还有一件物品,和周老师一起来到课堂,知道是什么吗?(教师特意理了一下丝巾)

生:丝巾。
师:你在哪里见过丝巾。
学生自由发言。
2.揭示课题:美丽的丝巾
3.提出问题:丝巾宝宝遇到问题,她觉得比较单调,怎么办?
生:可以在上面画画。

评点:开头简洁明了,情境贴切。不过处理时间有点急,没有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纯色的丝巾。
二、分组讨论
1.过渡:怎么装饰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杭州美丽的景色
2.视频:播放杭州湿地美丽的景色。
问:你要什么感受?
生:杭州西溪湿地很美。
3.提出任务:拿出学习版,找一找:春天的颜色
4.学生分组领取学习版,不同组的学习版不同。

5.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讨论。

6.小组汇报
参考格式:
我们组在杭州的春天中找到了……(颜色)
这些颜色让我们感觉……

评点:分组设计,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讨论时更丰富。
三、实践操作
1.师:怎么把美丽的颜色表示在丝巾上面呢?

学生自由发言:染色。
2.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种表现手法:水拓
3.教师投屏演示水拓的方法。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4.请一个同学帮忙总结什么是拓印。
5.师:丝巾上面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拓印出来的呢?
播放制作花纹的小视频,学生观看。
请学生仔细分析视频中小男孩的制作不同花纹的方法。

6.布置学习任务:初次尝试

引导学生观察板贴多种花纹的制作方法。(生:多划几次)
7.学生拿出活动材料,进行实践。
评点:拓印方法的教学相当落实,既有老师的演示,又有视频的观看,还有学生的概括。
8.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完成后将作品粘贴在学习板上。

四、优化技巧
1.师:可以将怎么样的故事藏进丝巾呢?我表现的是……
播放视频,并讲解。

2.问:除了用笔把颜料划开之后,又做了什么(滴颜料)
3.播放学生的讲解微课,进行方法的优化。
4.小组讨论,怎么怎么做:
(1)制作一条色彩缤纷的丝巾。
(2)制作一条花纹独特的丝巾。
(3)在丝巾上表现出春天的美感或故事。
5.学生拿出材料,每人一份,进行制作。

6.学生制作好的作品悬挂在展示架上。

评点: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看着自己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收获。如果从技巧优化上看,是不是先有一个自己的设计图或制作思路,然后对照自己的作品看看是否达到设计目的,如何进一步优化。
五、拓展延伸
1.师:5月11日是什么日子?我们可以做什么?
建议:母亲节,给学生送上一份母亲节礼物。

总评:教师活动设计紧凑,充分利用视频、情境、活动等教学方式,课堂中始终洋溢学生快乐的笑声,从作品展示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水拓的方法,可见学习效果是不错的。

板书:
TOP
58#

活动时间:2025年4月23日
活动主题:杨一青“作文育人”教学思想研讨活动
活动地点: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上课课题:五年级下册习作指导课《神奇的探险之旅》
上课班级: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上课老师: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周沁
记录人员: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课前谈话
1.师:今天是4月23日,这是个什么日子?(读书日)你读了什么书?
2.简要说明书的作用。

二、回顾和展示
1.课件展示上一节课的习作,展示评比结果。
  
2.请获奖的同学读自己的作文。
每个学生读了之后,教师给与积极评价。
评点:这个评价可以让其他的同学进行,而不是老师。
3.同样的格式,讲评另外两种奖项。
  
4.出示书写工整奖。

引出书写的重要性。
5.出示统计情况
  
三、展示学生作品,品析
1.播放视频(AI根据学生的作品制作)

2.点出这个故事的作者,就是我们班的同学,表扬。
3.请学生一起阅读同学写的故事。

4.提出小组交流的任务要求。
交流:探险队求生的过程中,哪里让你觉得十分惊险?
记录:文中圈画标注相关内容。
汇报:一人在屏幕上圈画,一人交流。

5.请了一组(两人)上台交流。

教师概括:刚才的同学指出,“我的”动作、语言表达的很惊险。
6.师:除了我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表达出当时的情况很危险?
另外一个组(2人)上台交流,老师投屏在大屏幕上。
  
7.师再次表扬小同学的写作优秀,询问平时有什么阅读,学生表示阅读过较多的经典探险故事。
四、任务二:老师写的故事
1.出现文本和阅读要求。
默读故事,在探险队求生的过程中,哪里让你感到十分惊险?

2.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
  
主要是让学生找出能够说明惊险的词句,进行评析。
3.补充板书:危机升级,求生过程有点波折。
4.师:有人提出,为什么不让向导早点把蛇击退?早点把危机解决?
学生发言,这样更吸引人,让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5.老师提醒:探险还是要尊重自然、尊重科学。
五、修改习作
1.说明习作修改要求。
2.学生进行修改。
TOP
59#

活动时间:2025年4月23日
活动主题:杨一青“作文育人”教学思想研讨活动
活动地点: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上课课题:四年级下册习作指导课《我的动物朋友》
上课班级: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上课老师:杭州市学军小学四(6)班  方闻兰
记录人员: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课前活动
1.课件依次出现老舍、丰子恺等名家的描写动物朋友片断。
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猜测。
2.揭示课题:我的动物朋友
生1:家里有只螃蟹,名字叫谢谢你。
生2:……
3.出示学校里的动物朋友图片。(小白兔)
4.播放视频“萌兔”。
5.问:如果请你介绍,你会怎样介绍你的动物朋友?
生1:我会从它的外形介绍。
生2:我会介绍它的某个特点。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提出任务:五一放假,学校的萌兔没人喂养,想邀请同学们轮流喂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需要喂养什么?怎么喂养?
2.师:学校2位的萌兔喂养同学,分别写了一个介绍,他们是怎么介绍的?哪个介绍人让你更清楚怎么喂养?
大家拿出资料卡,进行阅读。

3.现场反馈,大多数同学觉得是第二个同学的介绍更方便了解。
请同学说一说第二个介绍的优点:怎么喂,吃什么,都介绍的比较清楚。
4.师:除了喂养,还要注意什么?请大家阅读书本上的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
生1:如果小动物生病了,还要找医生。
5.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还要介绍什么呢?请大家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情境,讨论一下要介绍小动物的什么,做好人员分工。
三、学习介绍小动物
1.出示活动要求。

2.学生分组学习。完成的同学到黑板上贴词卡。
3.交流反馈。
师:这些小组都提到重点介绍小动物的外形。为什么吗?
生:不介绍外形,容易找错。
师:还有一些组提到要介绍特点,为什么?
生:比如小动物喜欢吃干草,如果找来的小动物不喜欢吃干草,说明不是我丢失的小动物。
师:写收养的组,为什么?
生:有些时候别人不太愿意收养。而不是因为面子而收养。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们组写的是习性和特点。也是让收养的人更愿意。
4.师概括:根据不同的情境,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方面介绍动物朋友。
四、习作训练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个片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情境,介绍我的动物朋友,争取把特点写清楚。写之前想一想: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它,它在这些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2.学生进行习作描写。
中途,教师提示:有不少同学把动物朋友的照片带来了,可以把照片放在一边,对你的限制会有帮助。
3.投屏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讲评。
一个同学写的仓鼠收养介绍,该学生上台自己读,然后大家手势表示是否愿意收养,大多数学生都愿意。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愿意收养,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学生的作文上进行批改。
师:刚才同学愿意收养是因为小仓鼠很可爱,还有其他原因吗?
又请了几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老师给与积极评价,表扬该同学运用了书本上的写作方法。
5.老师请同学把自己带来的小仓鼠,问问大家是否愿意收养。
6.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描述自己丢失小猫的文字。
再请其他学生评判,是否能够根据同学的描述找到小猫。
两种观点都有,特别是认为不能找到小猫的理由:刚才同学描述的比较普遍性,不方便找到小猫,要写出特点。
投屏学生小猫的照片,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怎么描写。
TOP
60#

活动时间:2025年4月23日
活动主题:“浙丽双名工程”跟岗实践活动
活动地点: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上课课题:数学《数学连环画》
上课班级: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二(11)班
上课老师: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石璐逸
记录人员: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激发兴趣
1.从课间15分钟的改变开始,播放视频
2.问:课间生活发现了哪些故事呢……

3.揭示课题:校园里的课间生活——创作数学连环画
4.观看某学生画的连环画,说说讲了什么故事。
5.学生自我评价点赞。
评点: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入,接地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间十五分钟的感受。
二、初步感知
1.观看图片,讲一讲连环画中的课间故事。

2.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问题一:顺序,问题二:缺少数学信息。
3.问:画数学连环画,需要注意什么?
同桌互相讨论。
4.请学生交流反馈:要先写上题目,后画(写)上信息;要标上序号。
5.教师板贴,概括创造连环画的方法。

6.播放老师拍摄的视频“开火车”。

7.学生观看后讨论:画什么?画几格?怎么画?
8.教师出示比较差的作品,让学生进行修改优化。

评点:故错教学运用的非常好,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在自己的作品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作品更完善。
三、改一改:连环画中的课间故事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修改。

2.投屏展示一个组学生修改后的作品,请其他同学讨论:哪一格你最喜欢。

3.学生反馈交流
生1:我觉得第二行修改的非常好,加了信息。
生2:第二行修改的好,遗忘还写了算式。
生3:加了箭头,表示他们合成一队了。
生4:第一幅修改的好,表示他们加了5个人,而且还用数学图形表示。
4.师:老师最喜欢这幅作品,你猜猜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是加入还是走开,加了文字和小气泡,让故事更清楚。
5.教师补充板贴,进一步完善数学连环画的制作方法。

评点:上课节奏较快,感觉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很明白自己的学习目的,而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学生自身想学习、想研究的问题。
四、实践运用
1.学生根据《灵感手册》,进行数学连环画的创作。

2.组织交流
投屏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观看。
3.总结:数学问题——数学结论——数学感受
4.把我们的连环画传到AI,会是怎样呢?

5.问:是我们的连环画厉害,还是AI创造的连环画更厉害。
两种观点都有,老师引导,我们同学的连环画更厉害。
评点:时间不允许,如果让学生充分表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课堂会更精彩,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思想和主体地位。

总评:教师善于使用课堂评价,学生的学习比较有效,信息技术的使用相当熟练,不过教师教的痕迹略显明显,怎样给学生更充分的活动时间,真正进行自我的思考和创作,还值得思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