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暑假期间,我觉得看一些优秀课例或许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帮助,无意中看到了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课堂,由江西上饶广丰铜钯山一名乡村老师姚凯旋执教的《点亮小灯泡》,感触颇深。虽然这是2015年的优质课,虽然朴实无华,但是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线,扎实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了扎实有效,点亮了孩子们科学的小灯泡。
姚老师一开始就结合当地人文建筑,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感觉老师就是自己家乡人),然后出示白天和晚上灯光下的风景的对比,学生感受到灯光下更美丽,自然而然引出了灯泡。
多么自然的开场白,多么亲近的开场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花哨的点子,却多了一份自然的融合。
shopping
姚老师让学生画灯泡,灯泡其实生活中见到的很多,所以学生画得还是有模有样。这就是利用生活中科学初现来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姚老师接着拿出灯泡,并让学生拿出灯泡(姚老师准备的材料很用心,是大灯泡,更助于观察),对比自己的绘画,观察灯泡各部分的组成。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小灯泡的各部分印象更深。
一般情况下,我们就这样顺势讲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了。而姚老师并没有,而是进一步强调了连接点的重要性,为电流怎样通过小灯泡埋下伏笔。
接着,讲明实验规则后,学生就开始实践起来。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特别是小灯泡亮起来后,兴奋极了。
在实验过程中,姚老师反复强调实验单的记录,使实验留有痕迹。
展示学生的实验单,满满的成就感。适时奖励,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褒奖,同时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交流过程中,姚老师反复强调了电流怎样通过小灯泡,使小灯泡亮起来。而这个正是我们往往忽略的地方。
首先,姚老师提出了如果电流要经过灯丝,你猜电流会怎么走。通过学生多种猜测演示,虽然有的不太正确,但姚老师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讲明验证后确立。
接着,电流是从哪里出来的?又是怎么走的?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单交流电流是怎么走的。然后学生演示交流,教师配合,真正做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不同的连接方式,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知道了小灯泡亮的原理。
通过刚才的实验,自然而然揭示了通路,同时结合学生刚才的连接了解断路和短路,整个过程还是学生交流、演示得出,并感受短路时的电池和导线发烫发麻,同时渗透用电安全。
姚老师的课堂自始至终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科学实践性、课堂自然性的特点。感觉姚老师的课不是在比武,而是有家常课的味道,这就是体现了姚老师的教学功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j41167cS/
希梦
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