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星期给四年级的孩子进行了第二单元考试,目前考了5个班,监考的时候发现一些基础很好的孩子想的过于“偏激”,但又在反思是否是我们太过“大条”的缘故呢?下列一些题目的思考,愿意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下
1.题目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护人体健康。这道题目标准答案是判对的,但据
我与学生的考完交流中我得知他们认为不应该是“增加”而是“增强”,因为功能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增加应该是数量上的增加,在他们眼里这样的语义是错误的!当时我也比较大条的觉得这不是差不多的吗?你太细心了吧。
结果我回去越想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我们作为一门学科的老师,总是只关注着自己的学科进度,忘了我们教授的对象是全方位知识都在学习的小学生,甚至有可能他们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应该是正确的,我们也应该以这样全学科的严谨角度来对待一门学科的出题!于是我查阅了资料,显然“增加”与“增强”是需要有所区别的,简单用我们科学的语言来说,
增加是定量的变化,增强是定性的变化,那么功能的变化应该属于增强的变化,所以在这道题目里我建议出题目的老师可以将“增加”一次改为“增强”,小小的一字改变或许能大大提高科学在学生心里的严谨程度!
2.题目二:_______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这道题目的标准答案是食物,我在课堂上是这样与学生分辨的,如
果问的是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那我们应该写饮食或者食物,因为相比于小部分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通过打葡萄糖点滴来获取能量,大部分我们正常状态下都是依靠饮食来获取能量的;如果问的是六大营养元素中,哪两个营养元素是我们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那我们要写脂肪与糖类;学生都能理解,但这道题目里明显应该是后者,要让学生填糖类或者脂肪吧,毕竟没有涉及到“方式”或“渠道”的考察,当然这是我的拙见,可能出题老师有正确的考察方向,或许可以建议写的更精确些,考察人类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呢?
当然,在这道题目里,学生也有糖类与糖分不清楚的,我在讲试卷的时候也和学生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我说
如果你把糖类和糖混为一谈,一个是科学专有的名词,一个是我们日常的称呼,那你的专有的名字以后也能让老师直呼你的姓氏吗?学生都笑了,我想在小学阶段就在他们心里种下专有名词不可改变的想法,对于初中的学习也有帮助吧
3.题目三:呼吸是人体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答案是判对的。
这道题目可能想玩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吸收与吸入是不一样的,根据中国汉语词典的释义,确实吸收进来的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而空气只是进入而非为我所用,学生倒也能理解,只是感叹自己过于小心了,因为据我的统计,这道题目错的同学反而是平时很认真的,因为作业本里有一道“人体吸入的是氧气”的判断题,这道题目当时讲的时候是要关注吸进来的不止是氧气而是混合气体空气,所以基础好的学生记牢了,在这里反而判错了,而基础一般,不深思熟虑的学生反而没想到这一层,就直接凭感觉就是对的,反而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给对了。
我有疑问的是,
既然吸收与吸入有不同的搭配,那么排出呢?如果也要仔细搭配的话,好像排出对应的应该是吸入,那应该是排出人体的也都是混合气体空气才对,那这句话的后半句排出二氧化碳是否就是错了呢?但又反过来想,排出也确实有排除人体不需要的废物的意思,那么二氧化碳也可以这么搭配,就感觉学生有点混乱了,是否对于排出这个词也有近义词来分辨一下?以上是考试改卷的一点小小拙见,希望得到各位同事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