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思路: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环境,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
本课以“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问题的讨论聚焦话题,让学生列举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比八大行星的各方面的信息,得到地球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外星文明”的故事来导入。有关“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非常多,这也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题材。让学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明确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给生命足够的生存条件,凸显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奇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生存条件。
然后开始第一个探索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学生列举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互补充。生命存在的条件十分苛刻,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水、空气、温度等,但容易忽视能源、大气层等。
接下来进行探索活动二,是一个阅读资料环节,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不同于三四年级学生更适合视频图片内容,五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也应该需要得到发展,且完全有能力完成这样大篇幅的阅读。这也是本节课我设计的重点环节,学生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主要包括大气、水、气候等条件。某一项条件不符,就意味着这颗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这个活动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太阳系中,金星和火星的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与太阳的距离也比较相似,即使如此,金星和火星还完全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最后,再次总结地球的独特之处,加深学生的理解。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学会,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到知识。
关于这节课,我还有几点疑惑,相比教材教参,我对本节课做了许多修改,删掉了部分环节,丰满了部分环节。比如,教科书上有一个活动是画一画我们的地球,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教材编排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体会地球对我们的重要性,但在试课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环节有些突兀,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便将此环节删掉,不知是否合理。第二是教材最后对海洋的拓展知识,我将此部分内容用视频的形式插入到探索活动二行星对比活动的讲完各大行星的水这项对比后面,我觉得会使整个环节更加流畅。第三是教材的研讨环节活动,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保证宇航员哪些条件,我认为这个活动的目的实质上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于是也没有做详细说明,而将重点放在了探索活动二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