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课一思四年级上1.5《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

  声音的高低强弱,是所有老师和孩子的痛。孩子混在一起,老师说不明白。声音的强弱,孩子还能马马虎虎接受了。但是面对《声音的高低》这一节课,手足无措。所以在教科网里找到了尹伟老师的研讨课,觉得非常好,想要带着尹老师的思路进入我的科学课堂。

以下是尹老师的上课视频链接,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https://mp.weixin.qq.com/s/OfF1Yat9aKGou0hfmhMEtg

    环节一:充分感受声音的高低

    试了几样小乐器,在班级执教之后,发现孩子们对口琴的高低音会比较能区分得开来。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对声音高低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孩子们会用沉闷、低沉这样的词汇去形容低音;用尖锐、刺耳、清脆来形容高音。这样对高低音有了区分之后,再提供给孩子“钢片琴”、“装有不同量水的试管”去建立“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特征(长短、大小、多少)的联系。之前我还用了“大小不同的烧杯”,共三组材料。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教室声音过于嘈杂,不利于孩子分辨声音的高低,另外音乐课还没有涉及到声音的高低强弱。因此,要是没有在课外学过乐器(音乐)的孩子的乐感是比较弱的,完全区分不出来。更是把声音的高与低和强弱混在了一起。后来就缩成了“钢片琴”、“装有不同量水的试管”两样材料,结合记录单好好听一听。(但是依然会有孩子弄混,这样可以试着将所有钢片琴依次敲一敲,让孩子们唱一唱,他们会更有感觉)。通过这个环节,孩子充分感受了声音的高与低的不同,并且能通过思考发出高音的物体的特征,和发出低音的物体的特征。然后再出示“大小不同的烧杯”让孩子们通过刚刚的观察去判断,这三个烧杯发出声音高低如何变化。将所学知识产生应用与迁移。

    环节二:寻找影响“声音高与低”的证据


面长短不同的尺子,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在通过自己的下水实验之后,我自己是听不太出来的。而且更多的是感觉“强弱”的不同。所以课堂上,就没有让学生去做这个实验了。但是这个“尺子振动”的慢视频还是看了,学生会发现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振动快慢不同。但是其他物体的振动快慢即使慢动作依然是看不出来,那其他的证据需不需要呈现呢?尹老师通过“钢琴调音器”这个app来测振动的频率,建立“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联系。但是这个app适合安卓系统,苹果系统搜不到。后来我把能测声音频率的app基本都已经下载了,但是KeyTuner这个app的稳定性比较好,测试物品“大小不同的烧杯”以及这款钢片琴效果最佳。当数据出来的时候,学生会发自肺腑地感叹“短的物体振动的速度好快呀”。通过数据非常直观地发现“声音的高与低”与“振动快慢的联系”。

  环节三:问题解决


展示口琴的内部结构,让孩子们判断口琴的高音区和低音区在哪里,并说说理由。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经过上面的充分感受和探究之后,基本都能判断,也能说出理由。但是此时故弄玄虚一番,然后在孩子面前拆出口琴的内部结构,吹出不同结构所对应的音,将课堂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会感叹“老师好酷呀~~”那是对自己知识准确应用判断的一种兴奋和喜悦。

  拓展环节:



利用学具袋里的吸管做一个能发出高低不用声音的排箫。

2.png (, 下载次数:0)

(2022/10/8 18:04:32 上传)

2.png

3.png (, 下载次数:0)

(2022/10/8 18:04:32 上传)

3.png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3/10/9 12:33:4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每节课都能有如此细致的准备,真羡慕朱老师的学生们!
TOP
3#

我感觉尤克里里这种弹拨乐器音高音低还是挺明显的,粗的和细的差别很大的,这个钢琴片可能长短区别不明显吧,音律不好的学生听不出
TOP
4#

准备非常细致,将声音形象化了,我还挑战了一下,敲试管和吹试管,感觉容易混淆,适合放在后一节课来突破!
TOP
5#

好充分的准备,可见老师用心了,孩子们学习时也能够更走心。
TOP
6#

再看了一遍尹老师的课,有种想再上一遍的冲动!不过得先学会弹尤克里里
TOP
7#

回复 3楼傅蒋的帖子

是的,弦乐器会比较明显,这个对于部分孩子而言,就是没啥区别的
TOP
8#

借鉴、使用,提升了教学效果。
TOP
9#

回复 3楼傅蒋的帖子

钢琴片也很明显的
TOP
10#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

声音的高低强弱,是所有老师和孩子的痛。孩子混在一起,老师说不明白。声音的强弱,孩子还能马马虎虎接受了。但是面对《声音的高低》这一节课,手足无措。所以在教科网里找到了尹伟老师的研讨课,觉得非常好,想要
夏薏 发表于 2022/10/8 18:04:32

准备充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