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桥塔为什么要造那么高?”的学习和反思 [复制链接]

1#


老教材中,桥塔为什么要造那么高?你们知道其中的原理吗?物理小白的我,学习了好久才明白一些。


一开始教到这一课的时候,我是按着教材中的模拟实验去体验的,发现让绳子下垂多一些,确实感觉力小一些。但这只是感觉,我觉得必须用弹簧测力计证实下,我又去试了,确实力小了。


但这是为什么呢?我没有仔细去分析,就直接去找百度了,在百度上我发现有这样的解释设绳索与桥面的夹角为a,桥重为m,绳拉力为F,sin a×F×n=mg,n为绳索数量。a变大,sin a增大,重力不变,致使F减小!”这个解释我能理解一些,但也有一些迷茫的地方。(那么多根绳子,每根的夹角都可以吗?感觉是的。但是夹角不一样,最后为何能乘以N呢?)哎,理不清楚,当时也没有去深究,就这么一知半解着。


最近,刷了一些初中的题目,发现其中有这么一题(如下图),它用杠杆的原理,很好的解释了为何桥塔修得高能减少钢缆的拉力。我这才恍然大悟!


从这道题中,我发现了学以致用是如此的重要,我会杠杆的原理啊,为何我不用利用这个来解释呢?我还发现了建模思想的重要性,如果我能建立这个模型,我应该能解释吧。哎,自己都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自己都不能很好地建模,如何能很好地教学生呢?反思着!继续学习,继续充电吧,加油!

1.png (, 下载次数:0)

(2022/7/24 22:03:01 上传)

1.png

2.png (, 下载次数:0)

(2022/7/24 22:03:01 上传)

2.png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2/7/25 21:53:0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老教材中,桥塔为什么要造那么高?你们知道其中的原理吗?物理小白的我,学习了好久才明白一些。


一开始教到这一课的时候,我是按着教材中的模拟实
晶晶亮 发表于 2022/7/24 22:03:01

模型建构能力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
TOP
3#

两手自然下垂拎两桶水,然后慢慢提起,直到水平,是不是越来越费力?
TOP
4#

试题应该不是给小学生做的吧?
TOP
5#

我觉得这样的题,重在学生的感受,没有到力的分析阶段,这是高中学习的内容。
TOP
6#

力的分析,难度增加不少啊
TOP
7#

强度、载重量、美观等的需要吧
TOP
8#

其实好多难点,回顾下初中和高中知识就容易理解了,在把他转化成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 便于理解。
TOP
9#

这题是初中的吧,对小学生来说太难了,拔高了
TOP
10#

回复 4楼杨君的帖子

是初中的题目,最近刷了些初中题目。小学生强调感受,但是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明白为什么。
TOP
11#

小学生只要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桥塔建高的原因,而教师要既要知道模拟实验的方法,也要从理论上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
TOP
12#

回复 4楼杨君的帖子

是初中的题目,最近刷了些初中题目。小学生强调感受,但是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明白为什么。
晶晶亮 发表于 2022/7/25 10:14:16 是的,我们得先有长流水,才能交给学生一桶水,得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TOP
13#

回复 4楼杨君的帖子

是初中的题目,最近刷了些初中题目。小学生强调感受,但是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明白为什么。
晶晶亮 发表于 2022/7/25 10:14:16
暑期充电还是蛮有效果的。
TOP
14#

原来这里用到了杠杆原理,之前都没想过
TOP
15#

很多学生对于力的分析是难点
TOP
16#

我们知道原理后怎么直观生动地让小学生也能懂得还是很不容易的
TOP
17#

这种想法很赞同,要教学生的虽然是浅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深层的理解,然后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感受的方式教他们。
TOP
18#

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是这样的,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本帖加精!
TOP
19#

我们自己需要先深刻理解,才能予学生知识。切忌信口开河,误导学生。
TOP
20#

回复 18楼喻伯军的帖子

哇,太兴奋了。被加精,谢谢喻老师。
TOP
21#

作为老师看来有必要去多接触不同层次的相关内容,对自己来说会有更好的认识,有必要。对学生,我平时都是以真实体验让学生去感受。
TOP
22#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蒋老师帮老师们找到了此题的正解,解开了多年的疑惑
TOP
23#

醍醐灌顶呀,用一桶水来提,改变不同角度,发现不同的力的感受,真的很好
TOP
24#

这个内容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挺费劲,看来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
TOP
25#

优秀的蒋老师
TOP
26#

蒋老师举的例子很生动形象,学生一下子就理解进去了
TOP
27#

看过一种方法,手平放和垂下来,感受哪个省力,学生很容易接受
TOP
28#

蒋老师的这个分享太好了,自己终于也不是稀里糊涂的教学啦
TOP
29#

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
TOP
30#

这个我觉得作为老师是很有必要了解的,学生重在体验,但老师要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