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土壤渗水性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不同的土壤》一课中,探索3,比较1号沙质土、2号黏质土、3号壤土的渗水性。根据教材的安排并结合爱牛提供的材料,我在四1班开展了分组实验,然而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只有2、5、6组较符合实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装入漏斗的土壤高度和倒入的水量不完全相等;

2、倒水时的速度和高度没控制好;

3、为了简单方便,使用餐巾纸代替了纱布。这个因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由于餐巾纸的毛细现象特别明显,倒入杯中的水来不及渗出就会沿着纸巾上升,并从边缘滴落到桌子上。如1、3、4、7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细现象。

4、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爱牛提供的三包土壤需要做一些处理,黏质土中有许多结块的较大颗粒,而沙质土中又含有许多较小的黏粒,成分含量不太合理。

针对以上分析,我做了以下调整。

1、
严格控制土壤高度和倒入的水量,统一取土容器,并用尺子刮平,用量筒取水。

2、倒水时三位同学举起同样高度,同时缓慢倒水,同时结束。

3、老老实实使用一块块的纱布垫在漏斗下,并剪去边缘多余部分,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毛细作用的影响。

4、三包土壤统一处理,重新分配。先将较大结块的土壤碾碎,再使用2400目孔径约为0.005毫米的面筛对土壤进行分样,获得颗粒较小的黏质土和颗粒较大的沙质土,再以大约相同的比例混合,获得壤土。

如此改进之后,第二个班级实验时都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而且处理后的土壤对于前期活动眼看手摸观察,团揉小球比较黏性也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此实验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倒入的水量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使对比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土壤中沙粒和黏粒的比例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电子教材和2021年11月第二次印刷的教材关于这部分的拓展内容做了调整:首先,沙质土中并非只有沙粒,还有少量的黏粒,实验显示,使用纯沙粒时水渗出的过快,1号杯的实验过早结束;然后,黏质土中沙粒从约占一半改为少于一半,来控制速度,若使用纯黏粒,会导致渗水速度过慢,影响实验进程;最后,壤土由黏粒多改为沙粒多,调整渗水速度,达到更好的对比效果。

课后,学生还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实验探究,提出要结合第一单元种植的凤仙花,试试哪种土壤最适宜。刚好小花盆中土壤不足,需要添土,选择三株长势接近的凤仙花,分别添加等量的三种土壤,各倒入100毫升的水。结果发现1号沙质土花盆中,水快速从底部出水孔流出,不仅浪费,而且盆中凤仙花需要时常加水,以免缺水枯死;2号黏质土,水很难渗下去,100毫升水要分多次才能倒完,而且根茎会长期浸泡在水中;3号花盆中的壤土具有较好的渗水性和蓄水性,周末两天不在也不用担心凤仙花缺水。长期观察,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土壤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土壤适合种植哪些不同的植物,更好的学以致用。

土壤渗水性实验的思考与改进.docx (, 下载次数:119)

(2022/5/22 13:08:56 上传)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2/5/22 21:11:1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将岩石土壤和植物单元联系到一起真是一个好想法!也许可以先学第三单元~
TOP
3#

我一直有个疑问,这样处理过的土壤,是否符合我们周边的生活实际
TOP
4#

楼主用心了,就是经过处理的土壤,与几种土壤的概念更符合,更理想化了。
TOP
5#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不同的土壤》一课中,探索3,比较1号沙质土、2号黏质土、3号壤土的渗水性。根据教材的安排并结合爱牛提供的材料,我在四1班开展了分组实验,然而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只有2、5、6组较符合实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张超峰 发表于 2022/5/22 13:08:56

对土壤进行处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TOP
6#

又是一个成功的教育。
TOP
7#

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设计的十分用心,且将两个单元的内容连接在一起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老师真用心
TOP
8#

透水性不同的土壤种植植也会有所区别,不同植物适合不同的土壤,这样的实验非常真实。
TOP
9#

土壤选择非常讲究。
TOP
10#

透水性不同的土壤,通过渗水实验已经看到效果了,其实有没有放在种植物的花盆里效果都一样。而透水性不同的土壤适合哪种植物这个实验有点复杂,而且知识也很复杂,学生没必要研究。
TOP
11#

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化选题啊
TOP
12#

在行动中思考,在实践中前行,为楼主的用心点赞。
TOP
13#

教师的科学素养可见一斑,专研是攻坚克难的法宝!赞!加精华帖,感谢分享!
TOP
14#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是培养质疑能力最好的办法。
TOP
15#

回复 1楼张超峰的帖子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优化教具。有思考,有行动
TOP
16#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不同的土壤》一课中,探索3,比较1号沙质土、2号黏质土、3号壤土的渗水性。根据教材的安排并结合爱牛提供的材料,我在四1班开展了分组实验,然而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只有2、5、6组较符合实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张超峰 发表于 2022/5/22 13:08:56

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生活实际中的观察
TOP
17#

有反思才能进步,这个实验改进的非常好。
TOP
18#

果然有思考就是不一样
TOP
19#

最后的种植凤仙花环节很好,对比植物的生长情况。
TOP
20#

对材料做一些处理也是必要的
TOP
21#

拉大材料的不同点,使实验现象对比更明显
TOP
22#

及时对实验结果并不理想进行原因分析,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TOP
23#

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很有兴趣
TOP
24#

经过处理的土壤,与几种土壤的概念更符合,更理想化了
TOP
25#

太有想法了
TOP
26#

土壤的研究比较透彻,竟然和种凤仙花联系起来,张老师想的太周到了。值得学习👍
TOP
27#

三月份阴雨天气,我们把水稻田的淤泥烘干再磨细,和一些粉沙、沙进行掺合,这个实验使用纱布效果更好,一开始用滤纸,黏土的渗水性基本上和壤土无差,也是试了很多种比例之后改用纱布后发现效果比较好。还有一点,土壤放在漏斗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我有一次是早上放好,下午做,实验效果也不一样,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都很差,五六分钟后壤土才开始渗水,所以下水实验很重要,不然会影响课堂效率。
TOP
28#

虽然是没有完全符合实际生活,但是孩子经过这样加过处理的对比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体验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遇到问题会积极思考,实践解决,赞~~
TOP
29#

对比实验的设计非常细心,不变量的控制也考虑得非常到位。再加上丰富的资料,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土壤的教学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与植物生长相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对土壤研究的意义。
TOP
30#

相信学生经这样的学习,对于植物的生长需要哪种土壤,不同的土壤有何不同的性质会了解的更加透彻,科学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