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话说课题 [复制链接]

1#

[原创]话说课题

                                   话说课题


 


    


 


     做课题,往往大家都是造假做资料 。确实如此,许许多多的老师都说课题是造假做资料。可惜也有真的,也许比例很少很少。04年我刚从幼儿教育转过来教老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教第四册时局里有课题立项,于是我申报的《课堂上课外材料的介入》真的立项了。可惜06年正月意外事故,结束了三个学期的语文教学生涯。三个学期的语文课堂记录着我落实课题的每个脚印。结题时我写下了16000多字《酸涩的硕果》的结题汇报,在遐想眼里,它就是我的第二本雏形书。一式三份,共花了120元钱的打印费(自己掏钱)。


      也许是我太先例了,要不是我太落后了。我的课题只得了三等奖(得奖40元)。很有意思的是调到县城的一个老师的课题就得二等奖(遐想狂想:评价的老师运用已成的自然规律,好老师才上调的)。学校其他申报课题的老师几乎是同样的调子:开头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包含课题的琐碎事务;结题一篇论文2000字左右。不说简单但确实不难。


    “教育不需要忠贞”这是我的感慨!  两年半了,假如我不进入话坊,我绝对没有立课题的意思。但话坊给了我春的气息:《农村乡镇呼唤规范幼儿园的建立》省级课题申报,听领导说省课题是没希望了,但会申报地区级。


     在科学网里,感谢喻老师、不睡觉的兔、各路版主和为我的博客和帖子回帖科学老师的厚爱以及话坊里许多专家的谆谆教导。我决定申报上学期就已想好的课题题目〈让孩子动手操作体验探究科学问题——使科学学具在科学课上闪光〉,也算是对得起自己执教的科学课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0 6:46:30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

课题需要实践,否则就失去价值。
TOP
3#

但科学课题主要承担者我不会署上自己的名字,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合作伙伴的最后一个。因为……(不能说了)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4#

课题不好弄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我去年申报的课题转眼又要结题了,资料搜集的还不够,郁闷!
TOP
5#

以下是引用一缕阳光在2009-3-29 15:56:00的发言: 

      这是科学大师“不睡觉的兔”给遐想回帖的原话


说2点:


 


 


1、我不是什么科学大师,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科学老师而已,请不要乱扣高帽,否则我以后不敢和你真诚说话拉。做事做人,我喜欢说真话、实话,这也是我当时对课题那样评价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引用一缕阳光在2009-3-29 15:56:00的发言:


 


我决定申报上学期就已想好的课题题目〈让孩子动手操作体验探究科学问题——使科学学具在科学课上闪光〉,也算是对得起自己执教的科学课堂!


 


2、其实课题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如果真的能做到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的话。按照我对课题的理解,楼主的课题题目过于花哨,如果是作为论文的题目倒未尝不可,但课题必须是用最简短的字说明研究的内容、范围,而且一般删除那些修饰性很强的词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0 13:11:06编辑过]

TOP
6#

谢谢科学老师的指导:对课题题目评价一语中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0 6:28:16编辑过]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7#

很难很难弥补自己对科学领军人物的过错!但愿以下的课题能化解心中的创伤……


 


 


                    科学课上运用好科学学具


研究的背景:


      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众所周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虽说学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也有两个宽敞的实验室。执教科学将近三年让孩子动起来,积极参与科学每册单元的实验探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做得相当不够。原因很多,也许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懒!今天我们课题组静下心来:觉得政府下发的科学学具是一块好钢,应该在科学课堂上好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让科学课孩子们动手操作探究(即使是科学用具带来的失败体验),让科学用具在科学课上闪光。


研究的意义:


1)让孩子走进科学学具,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2)  落实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研究的目标:


1)充分利用学校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即学校有实验设备时,孩子的科学学具让孩子课外进行与课堂实验步骤差不多的巩固操作。学校不具备所有孩子动手操作条件时,让科学学具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2)  别害怕科学学具所带来的失败实验。让孩子认识科学总在失败中成长的理念。


3)  记录实验成功和失败的次数。总结分析所得所失。


4)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更爱科学,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研究的内容:


六年级下册为突破口,以三册科学下册、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具为载体作为研究内容。


1)《微小世界》科学学具里需要探究的问题活动一:一、比较直接用眼睛看到的和用螺纹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二、说说螺纹放大镜和科学实验里的放大镜异同点。三、用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说说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形状的关系。


活动二:运用学具的相关材料做个简易显微镜,然后观察叶子,最后观察昆虫。了解相关内容。


活动三:做水滴放大镜。


2)《月相变化》科学学具里提供材料是彩印卡纸(月相变化)一张。让孩子在月相变化图上用笔画出上半月初一至十五月相变化的规律。思考,下半月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3)制作活动观星图。


4)考察家乡的环境-过滤:一、调查学校和居住区附近的河流污染状况,看看水中的颜色,水中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被污染水样,带回去做过滤实验。二、按学具图示纸组装过滤装置和过滤污染水样。三、观察过滤后的水样,比较过滤前后的区别。四、通过以上实验,你对周围的水质问题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理?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册科学下册、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具为载体不一一祥说了,一切以学具上的使用说明为指导。让孩子好好实现操作步骤。让“科学课上运用好科学学具”课题真正落实到孩子身上,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探索研究的实践精神。


研究步骤:


1)2009年2月——3月上半月落实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的学具操作活动和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学具操作活动。


2)2009年3月下半月——4月上半月落实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学具操作。


3)2009年4月下半月——5月上半月落实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学具操作、制作活动观星图和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学具操作。


4)2009年5月下半月和6月上半月落实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环境-过滤》学具操作和三年级下册《磁铁》的学具操作。


以次类推,一直延续到2010年一、二月份六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学具在学校科学课题组轮回一年,好好使用一年。再做结题汇报。


预期成果:


以《微笑世界》活动一做简要汇报,孩子的记录:


1)              孩子的发现:实验试里的放大镜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把物体图象放大;学具里的螺纹放大镜有螺纹,也能把物体图象放大。


2)              用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观察同一个物体:倍数大的看到的大拇指像小臂胳膊一样粗,用放大倍数小的看到的大拇指只是普通的放大。


研究成员的分工(略):


 经费预算:


        该课题费用不大,需要实验记录和人员奔波:约三千元。



     相信通过科学学科课题组的努力,我们四人一定能完成该课题的各项任务,期待明年有个好收成。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8#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课题题目:科学课上运用好科学学具——题目定位不是很准确。


可参考以下题目:科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与开发、以学具为抓手深化科学探究的实践研究、小学科学学具的制作和研究、开发学具资源提高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2、课题背景:第一段大而空,第二段没有说到点上,背景中要把学具的作用强调出来,还有当前小学科学课堂在学具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写写。


 


3、课题意义:最好再写的详细点.


 


4、研究的内容还不是很明确,看了你上面写的,倒有点研究科学实验的意思,其实学具和实验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那既然你定位是学具研究,那要想想怎样阐述比较清晰?


 


这几天在写点论文,所以只能是利用休息时间随便说点,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可能说的不好欢迎批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0 13:30:07编辑过]

TOP
9#

应该说我以最快的速度赶出这个课题。今天就要上交教育局了。早上六点半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仅用了三个小时写出来了,自我感觉还是可以的,当然在科学专家面前丑态毕露。


我会接受你的批评,而且非常欣赏你的观点!但不打算修改课题了,因为已经打印三份上交了……只能将错就错了,带着缺点完成科学课题……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0#

 

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教研活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思当前常见的教研活动,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有效教研活动的内涵或实质,实践中走入了误区,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


象一:自上而下搞教研,主题主体浑不见


思考:传统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参与的面不广,大多数教师只是作为观众或旁听者,以学习者的身份被动地接受培训或者观摩,并没有以主人翁的姿态真正参与或深入到研讨活动中来,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这种自上而下的教研课,往往随意性大,缺乏研究的主题或是主题不明确,教师仅仅关注课上的好不好,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过程,更缺乏一种研讨后的问题重建过程。


现象二:浅尝辄止搞教研,缺乏层次无连接


思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研组要安排好几次教研活动。遗憾的是,这些教研活动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快餐式”教研模式,活动和活动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此类教研活动,很难能真正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不了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导致很多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计划中的任务而开展的活动”,使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现象三:开课评课似热闹,形式粗糙失门道


思考:上公开课的一般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再加上精心准备,展示出来的课自然显得比较优秀。也因为此,评课中大家往往更多的是给予积极的评价,比如“教师课堂调控灵活、学生发言积极踊跃”等,却很少运用行动研究、课堂观察技术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种缺乏研究方法的教研活动,其结果是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导致学校教育科研原地踏步的状况。


……


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现行教研活动“缺乏研究主题、缺乏研究过程、缺乏研究方法”的弊端尤为突出。有鉴于此,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研究——架设科学素养目标和学校实践的桥梁》总课题的引领下,我校小学科学组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努力尝试着改变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观摩式”的教研模式,探索持续性、研讨性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方式。


概括起来,推出“主题式”教研基于三个基本背景,即校本教研的全面实施、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提升品位的必然要求。


1、校本教研的全面实施


实施校本教研后,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和完善,教师们反思、互助、引领的机会多了,民主、开放、表达的意识强了,在课程实施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自然就显得复杂起来,教研活动的议题就会变得十分丰富。如果没有一个鲜明的教研主题来引领,校本教研就会流于形式。


2、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关注教师的成长。然而,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生代的教师要应对课程改革的挑战,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上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①从技术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②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③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④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如果没有鲜明的教研主题来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流于表象。


3、提升品位的必然要求


现代学校的管理,在坚持制度管理的同时,正在日益重视文化管理。然而,在学校管理变革过程中,由于年级组随办学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教研组已经逐渐退化为学校教学行政的基层单位,它的基本职能是完成教导处交付的教学任务,要在年级组背景下,突出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让教学、研究、师训三位一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品位。如果没有一个鲜明的教研主题,构建教研文化、提升办学品位就会流于空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个成功的教育实验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必须有经得住理性推敲的理论指导,才能保证教育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方面,主体按照自身的知识结构同化、建构客体,使客体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另一方面,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又使主体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容量,提高认识能力。这种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态发展进程。发展无限,学习无限。本课题研究正是提倡在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中,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建构,不断培养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的理解、运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这种观点尊重学习者个体的观点与个性,把学习者看作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我们本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就是以教师为活动主体,聚焦课堂教学确定教研专题,使教师产生研究需求,激发研究热情,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合作学习的理念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现代合作学习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共同互动合作。本课题以教研组的这种组织形式开展研究,以组内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同伴之间的研讨交流中,得到启发,产生思维的碰撞,激活思维的潜质,达到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形成研修主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聚焦课堂,让传统的科学教研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学校教研的主流形式,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具体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理论体系


2、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操作流程


3、提高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基本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研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对教研的本质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引导科学教师快速掌握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将是校本教研活动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的进一步开拓,属于应用性研究。


1、理论意义:通过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在对小学科学教研的特征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展开理性的思考,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多种功能,实现对传统教研活动的根本性变革,焕发出科学教研的真正活力。


2、应用价值:操作流程和基本策略的研究,对当今乃至今后的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有直接的作用。作为教师研究这一范畴,本课题尝试科学教研活动形态的实化和创新,构建具有实效性的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的运作机制,为各校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教研的建设提供可值借鉴的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将研究重点定位在“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操作流程和提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上。整个研究过程我们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行动研究: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教研活动重点,在行动中寻找解决方法,并在解决过程中进行理论概括;


2、调查研究: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取证,为研究提供材料;


3、总结研究:对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和概括;


4、个案研究:对教学进行讨论分析,找出规律性的问题,归纳成做法,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分析整理,逐步形成较系统的、可操作性的一套有效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进度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7月—2007年9月)


(1)组织研究队伍,确定研究对象


a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讨论研究方案的制订。


b调查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对教师的思想现状、学习态度、自身发展状况作前期分析。


(2)搜集相关资料


(3)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5月)


(1)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和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课题组老师紧密围绕本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收集相关的实验资料,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及时改进研究方案。


(2)学校科学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确立个人学习目标,制订年度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开展学习活动,努力争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


(3)对各位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评价(教学、教育工作、教育理念、自我发展意识等),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初步形成阶段性成果。


3、结题阶段(2009年6月—2009年7月)


(1)对课题做全面总结。


(2)整理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3)组织评审。


(二)课题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  王刘毅    负责整个课题规划、实施与总结


课题组人员:陈建秋    开展课题研究实践工作


桑丽虹    负责规划、调控


赵清泉    搜集研究资料


蒋庚勇    负责实施策略制定、阶段性小结


蓝岳美    理论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是在2006年丽水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新型教师的雕琢”、“新课程下的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课题研究中,基于人本角度,通过对校本教研机制、活动方式、管理模式等整体改革,以促进“和谐”为理念,促进全体教师在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方面得到相应发展与提高。这两个课题均获得市级一等奖。


2、本课题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承担本课题实施的教师是学校教师业务管理人员,同时又是校内名师(课题组成员中有特级教师、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为课题的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课题承担者曾主持过多个省、市、县(区)级课题,有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